教师总结

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2023-09-19 17:55:06

  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1、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一、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

  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

  二、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应选择“摆火柴棍”、“七巧板拼图”、“照镜子”等游戏内容。如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图中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长方形,学生需要用头脑中原有的长方形的表征来判断,还要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处的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

  这种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的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低年级同学遇到这样的题:小明用电脑打数,从1打到50,一共打了多少次数字键?学生在家里学习在学校上课都接触过电脑,对这道题感到亲切,生活中的电脑与数学中的数与数字的有关知识联起来,学生不感到枯燥。又如三年级兴趣小组有这样一道题:小华出生那一年,一月份有4个星期二和4个星期六,请制做一张这个月的日历表。日历表学生天天见,由自己设计制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说,在设计制做过程中好象找到了成为数学家的感觉,信心十足。

  (三)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并根据运算顺

  序解答四步以内的四则式题,在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巧算。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

  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

  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有一次,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四、组织兴趣小组要挖掘内部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猎奇,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内部动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号召学生学习杨乐、华罗庚等数学家追求真理、报孝祖国的高尚品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竞赛中如何正确对待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等。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克服困难,在集体中健康发展。

  (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自信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并使同学感觉:“只要我努力一定能成功”。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使他们更乐于参加活动。

  (三)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渗透集合的思想、对应的思想、统计的思想,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接触一些解答方法,如“假设法”、“图解法”、“穷举法”、“代数法”等可以使学生思维更灵活。

  学生如果逐步学会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了情感、磨炼了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数学爱好者和特长生的队伍扩大了。

  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可以使学生乐学、会学、健康发展。正如汤世雄同志所说:“课外活动是当代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

2、小学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一年级数学活动,通过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以培养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有效的组织了一学期的数学兴趣小组学习,下面就此工作作一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学习的兴趣培养对刚入学的孩子犹为重要,大部分的孩子在参加兴趣小组后对于学习的认识,尤其是对数学学习上更为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活跃性,。在通过小组安排的各类有趣又充满知识性的游戏或是学习活动中,让这些刚入学的孩子意识到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有趣!更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运用于生活。

  二、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趣串联。

  在这次的兴趣活动中不但输入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数学知识及数学文化,更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趣串联。例:讲一个数学故事,提高孩子的拼音认字能力,也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用学过的图形画一幅画,折一折图形,又可将数学与美术紧密相连。

  三、让孩子高兴的实践。

  兴趣活动不仅有理论知识,更是注重了孩子的实践能力。而在安排中不是单纯的让孩子照本宣科,通过到生活中去观察,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并解决。例:整理书桌,给书架上的书分分类等一系列活动安排。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孩子的生活不在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兴趣,更爱学习。

3、小学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数学兴趣活动圆满结束了.通过这次的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指引下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参加了小组学习。通过本学期的组织我们很快认识到办兴趣小组的必要性,下面就近段所得作一次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数学的极大兴趣: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多的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不但输入了数学的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很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4、小学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中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不如让我们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现在你是否对活动总结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

  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组建了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了以“口算、速算”、“思维开发”、 “行程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题的兴趣小组教学活动,旨在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及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的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进展顺利,现进行总结:

  一、兴趣小组活动安排

  形成以数学教研组为“中枢”,全体数学教职员工为“神经”,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为“细胞”的兴趣小组活动体系。开展以“口算、速算”、“思维开发”、 “行程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线,具有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教学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各异的兴趣小组,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整个教学体系能够安排的合理、到位。算术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能够以此为教学主线,完全符合数学兴趣小组的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并开展与之切合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日常兴趣小组教学活动

  1、抓出勤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开班前,首先对按时上课这个问题必须严肃提出。因为在有些学生的意识中,兴趣小组活动可有可无,没有重视的态度。学生出勤是兴趣小组展开最为基本的条件。

  2、抓纪律

  上课纪律是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因素。虽然为兴趣小组活动,但最为基本的纪律问题也要重视。要综合学生的上课风格,扬长避短,营造出活泼但不放肆、轻松但不随便的课堂氛围。

  3、重备课

  兴趣小组备课不需要陈词老套,但也丝毫不能疏忽。备课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起来较容易的而又有必要的活动教案。

  4、重上课

  四十分钟时间,怎样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绪,是门学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奉行“活泼上课,轻松学习”的宗旨,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用于和别人一起质疑、探讨、释疑、感悟。正如新课标所述,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巧作点拨,而非灌输。给学生自己说的空间,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学习兴趣一浓,再加教师巧妙引导,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教学思维

  (1)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各年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可多选择选择一些图形兼并的习题为内容。或是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而又富有知识点的游戏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3)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

  (4)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

  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有一次,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5),组织兴趣小组要挖掘内部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猎奇,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经过一学期数学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整体数学应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更加积极,同时更培养了学生们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善于协作的能力。但是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了诸如师资安排上,家校联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我们在未来工作中需要重视和进步的地方。相信在不断积累兴趣小组活动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扬长避短,我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会有更大的成绩。

5、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一、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

  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

  二、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应选择“摆火柴棍”、“七巧板拼图”、“照镜子”等游戏内容。如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图中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长方形,学生需要用头脑中原有的长方形的表征来判断,还要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处的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

  这种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的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低年级同学遇到这样的题:小明用电脑打数,从1打到50,一共打了多少次数字键?学生在家里学习在学校上课都接触过电脑,对这道题感到亲切,生活中的电脑与数学中的数与数字的有关知识联起来,学生不感到枯燥。又如三年级兴趣小组有这样一道题:小华出生那一年,一月份有4个星期二和4个星期六,请制做一张这个月的日历表。日历表学生天天见,由自己设计制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说,在设计制做过程中好象找到了成为数学家的感觉,信心十足。

  (三)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并根据运算顺

  序解答四步以内的四则式题,在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巧算。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

  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

  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有一次,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四、组织兴趣小组要挖掘内部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猎奇,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内部动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号召学生学习杨乐、华罗庚等数学家追求真理、报孝祖国的高尚品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竞赛中如何正确对待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等。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克服困难,在集体中健康发展。

  (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自信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并使同学感觉:“只要我努力一定能成功”。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使他们更乐于参加活动。

  (三)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渗透集合的思想、对应的思想、统计的思想,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接触一些解答方法,如“假设法”、“图解法”、“穷举法”、“代数法”等可以使学生思维更灵活。

  学生如果逐步学会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了情感、磨炼了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数学爱好者和特长生的队伍扩大了。

  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可以使学生乐学、会学、健康发展。正如汤世雄同志所说:“课外活动是当代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

6、一年级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

  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

  二、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应选择“摆火柴棍”、“七巧板拼图”、“照镜子”等游戏内容。如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图83中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长方形,学生需要用头脑中原有的长方形的表征来判断,还要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处的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这种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的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低年级同学遇到这样的题:小明用电脑打数,从1打到50,一共打了多少次数字键?学生在家里学习在学校上课都接触过电脑,对这道题感到亲切,生活中的电脑与数学中的数与数字的有关知识联起来,学生不感到枯燥。

  三、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