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课二轮教学计划

2023-09-06 19:41:10

  高三物理课二轮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课二轮教学计划

1、高三物理课二轮教学计划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

  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

  (1)力与直线运动;

  (2)力与曲线运动;

  (3)功和能;

  (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

  (5)电路与电磁感应;

  (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

  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结构分析;

  (2)主要命题点分析;

  (3)方法探索;

  (4)典型例题分析;

  (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二、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新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三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①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首先是关键词语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其次是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最后是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只要能找出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②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这个阶段学生在表述方面一般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解题中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寥寥几句就算解答完毕。同时,运算能力也有待提高,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实在可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调规范解题是这一阶段广大考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③对不定项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新高考的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这应该是一般考生重点拿分的区域,这一阶段的复习中需要强化。

  三、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间也不允许那样做。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抓概念、重规律和物理实验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高考样题,做好重点内容的强化复习,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所谓学科主干和核心知识,即:

  (1)对自然社会有重要认识的学科内容;

  (2)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的学科内容。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力学部分包括:①力与运动、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③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磁学部分包括:④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⑤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⑥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二轮复习中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与力与运动相关的问题。力与运动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重、难点,即使电学中的电场、磁场与电磁感应也是力与运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最近几年高考,能力的考查往往落实在力与运动上,该环节连续几年都出现了区分度较大的`计算题目。物体的运动、带电体或粒子在电场或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的运动等,这些都是力、电知识的综合形式。对这类试题,一定要具备分析、归纳的能力,才能对这类问题有统筹兼顾的处理方法,这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的能力。在处理高中物理的综合题目时,分析一个物理过程,分析得最多的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就是这类问题),要分析在题设所叙述的物理过程中是恒力作用下的物理过程,还是变力作用下的物理过程,还是分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受力情况,这就需要一步一步地跟踪分析,也就是顺藤摸瓜地去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它们所遵循的规律,列出相关的方程式或关系式,进而讨论或求解。在每年的高考中,这类试题往往需要两个以上的关系式才可以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

  四、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五、选考模块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抓住规律区别对待。

  选考模块的复习要突出对五个二级知识点的加强(选修34中四个,选修35中一个)。由于分数的限制,该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扩大知识面上,特别是选修33,没有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希望认真钻研教材。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行需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是从这里取材的。

  另外,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细心对比新旧《考试说明》的变化。一轮复习时一般拿不到新的《考试说明》,只是按去年的《考试说明》要求进行操作。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突出新《考试说明》的要求及变化;二轮复习不能再像第一轮那样按章节的顺序进行,而应达到前后知识的贯通。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磁复合场中再次出现,能力不够的学生可能就会束手无策,而电学中的平衡问题又一直是多年来的热点问题,像磁流体发电机的发电导管中的电离体,有磁场和无磁场时均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无磁场时的电离气体沿进入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有磁场时电离气体就存在着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衡问题,沿进入方向上合外力为零,而沿此垂直方向上每个离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这种平衡即使是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容易感到困惑。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知识迁移能力差以外,相应的训练不到位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总之,二轮复习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

2、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物理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的学科。

  一、时间按排:20xx年2月至20xx年4月底

  二、内容安排: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物理方法。

  三、其它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6)半偏法测电流表(限流并联)、电压表(分压串联)的内阻。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零(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R=mv/qB,而应用向心力公式:qvB=mv2/R 。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如上例中不要写成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尽量不要以分数作计算结果,如 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4、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3、在模拟训练中告诉学生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

  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

  二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三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

  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

  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第二类题: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坚持到底,因为只要你跳一跳,树上的那棵桃就能摘得到,是可望且能可及的目标。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一般在做完这样的题以后,更要反思,回味一番,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使自己能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这样才能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对于第三类题: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

  4、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5、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3、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一、下学期计划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

  1、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2、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3、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有效性。

  教会学生自己制定化学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掌握方式方法;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和要求,坚持系统化复习;做好材料的积累;强化知识点,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及时跟踪督促,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5、深入钻研,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当前高中教学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集体备课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所以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探索提高课堂效率。

  二、措施

  1、进一步开展培优工作,并对目标生常落实。根据每次段考,确定流动目标生。主要是优秀线上下10分的同学。

  2、继续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对高频考点反复落实。

  3、汇总易误易混点。让学生反复辨析易误易混点,从而提高选择题的正答率和做题速度。

  4、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高考前根据知识体系回顾教材基础知识。

  5、多和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交流,发现问题便于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4、高三物理二轮教学计划

  物理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的学科。

  一、时间按排:

  20xx年2月至20xx年4月底

  二、内容安排:

  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物理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6)半偏法测电流表(限流并联)、电压表(分压串联)的内阻。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零(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R=mv/qB,而应用向心力公式:qvB=mv2/R。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如上例中不要写成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尽量不要以分数作计算结果,如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4、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3、在模拟训练中告诉学生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

  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

  二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三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

  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

  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第二类题: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坚持到底,因为只要你跳一跳,树上的那棵桃就能摘得到,是可望且能可及的目标。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一般在做完这样的题以后,更要反思,回味一番,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使自己能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这样才能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对于第三类题: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

  4、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5、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5、高三物理课二轮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纪金榜高中物理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xx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10)为理科重点班,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好些。高三(9)班是理科普通班,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2、抓好基础,培养能力。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研究高考理综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自复习教学更具有计对性,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形成物理情景或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研究教法、改进教学、教学相长。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把学生应该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四、教学时间安排

  1~2周:物理必修(一)(必考模块)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4周:物理必修(一)(必考模块)第二章《相互作用》

  5~6周:物理必修(一)(必考模块)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7~8周:物理必修(二)(必考模块)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9~10周:物理必修(二)(必考模块)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1~12周:选修3—1(必考模块)第六章《静电场》

  13~14周:选修3—1(必考模块)第七章《恒定电流》

  15~16周:选修3—1(必考模块)第八章《磁场》

  17~18周:选修3—2(必考模块)第九章《电磁感应》

  19~20周:选修3—2(必考模块)第十章《交变电流传感器》

  21~22周:选修3—4(选考模块)第十一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五、阶段教学要求:

  1、处理好课时较少与内容较多的矛盾

  (1)优化教学过程。

  (2)优化教学方法。

  (3)合理安排时间,计划安排时间。

  (4)不减进度,把握难度。

  2、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应使以选修课为中心的内容,达到过去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水平。

  (1)应重视对高考大纲所要求的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化。

  (2)认识基本概念,对联系紧密、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正确区分。

  (3)对基本规律,明确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力争解决高考物理所涉及到的常见问题。

  3、在选修课教学中,一定将必修课的内容结合和联系起来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内容的划分与确定,决定了这样做是应该的要学好物理,必须要形成知识结构

  常采用的方法有:

  (1)复习必修知识,而引入选修课题。

  (2)学习过程中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3)章节学习之后,全面归纳建立物理知识系统。

  4、为适应近几年高考改革的趋势和命题特点及理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基础,提高能力

  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物理思想。

  能力(理科综合考试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视野

  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拓展物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习题教学要更多地连续实际。

  (3)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的六大功能: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象,认识物理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学会科学方法。

  (4)适当做一些信息题(提高审题能力和建模能力)

  (5)适当做一些综合题(以小综合题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6、高三物理课二轮教学计划

  一、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学科,抓纲靠本,夯实基础,联系实际,关注高考。一轮复习要抓好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以新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线索,以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作为重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理解含义,掌握产生背景、适用条件、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弄清它们的本质,会运用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复习中要突出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结构,把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科内部的综合能力。复习中强化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

  1、知识方面:完成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及单元范围内的系统性。

  2、能力方面:加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运用物理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突出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一轮复习的主要环节:读、讲、练、考、评、补。

  1、抓好各环节落实,注重实效。

  第一轮复习各单元按读、讲、练、考、评、补顺序进行,各环节要目的明确,确保实效,实施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读是在学生对考纲要求、知识结构掌握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研究教材,通过学生精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所有的知识点,达到知识在头脑中的再现,并把考纲中要求识记的内容记忆于脑。

  讲是教师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已初步掌握的基础上,了解摸透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存在的疑点、难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题精讲,重在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不可过深过难。讲解要突出思维过程,注重思想、方法的归纳提炼,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注意对思想、方法、物理模型等进行归类,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练分为专题练习和综合练习两种。专题练习要有针对性,讲什么练什么,并进行改变情景、改变条件、改变设问角度的变式练习,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练习要全面覆盖单元所有知识点,全面练,重点讲。练习题要有所筛选,增强其针对性、应用性,要以低、中档题为主,以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避免训练盲目拔高,与学生实际水平脱节。

  考是教师了解学生复习效果的主渠道之一,也是锻炼学生应试能力所必须的。该环节要注意题量、题型、背景,尽量接近高考,全面考查高考要求的知识点,每单元至少要进行一次检测。

  评是高三复习中重要的教学环节。讲评课要以学生出错多的知识点为突破口,要分析错因,讲评要重点讲、归类讲、变式讲,不要面面俱到。

  补就是通过考试发现复习中漏掉的重要知识和出现错误较多、掌握不牢的知识点,及时点拨、讲解,进行补偿性测试。

  2、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各章内容、数量、特点,要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学生读练时间要占各章(单元)总复习时间的三分之二。讲一般安排2—3课时,讲评一般安排1—2课时。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中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作用,调动其复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总结归纳,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把复习遇到的难点、疑点真实地反映出来,确保教师讲课有的放矢。

  四、一轮复习中加强对目标学生的培养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目标学生培养的重要性,树立全局观念,确保真正把目标学生培养落到实处。

  2、对目标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对物理学科而言。学无定法,要认真全面分析每个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帮助目标学生确立自己最适宜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调整、改进,提高目标学生的学习效率。

  3、对目标学生的成绩与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使目标学生复习物理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逐步提高物理学科能力。

  4、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发现目标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通过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并帮助他们解决。

  5、建立目标学生物理成绩档案,对成绩不理想、波动大的同学,帮助其找出原因,促其稳步提高。

  五、一轮复习中防止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复习无计划,复习程序乱。一般表现为:

  ⑴时间安排不当,或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或过快、或过慢。

  ⑵复习无稳定的程序,学生无所适从。

  2、讲课无新意,详略不得当,重结论轻过程。其表现为:

  ⑴把复习课上成压缩的新授课,讲授不改变形式,疑点把握不准,平均用力,引不起学生共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⑵只讲概念规律的结论,不讲来龙去脉,学生理解知识不深,不准确,不透彻,知识不能迁移。

  3、对高考要求把握不准。其表现为:

  ⑴个别知识点挖得过深、过难。

  ⑵训练题目过程理想化,且过于繁、难。

  4、解题不少,能力不高。其表现为:

  ⑴就题论题,而不是就题论法,过分强调题目结论,思维过程被压缩,不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提炼、归纳,就难以形成能力,思想方法就难以灵活迁移。

  ⑵题目重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效率不高。

  高三物理组所有教师,决心把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加强集体备课,采取有效措施,搞好一轮复习。

7、高三物理课二轮教学计划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

  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

  (1)力与直线运动;

  (2)力与曲线运动;

  (3)功和能;

  (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

  (5)电路与电磁感应;

  (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

  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结构分析;

  (2)主要命题点分析;

  (3)方法探索;

  (4)典型例题分析;

  (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二、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新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三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①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首先是关键词语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其次是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最后是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只要能找出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②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这个阶段学生在表述方面一般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解题中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寥寥几句就算解答完毕。同时,运算能力也有待提高,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实在可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调规范解题是这一阶段广大考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③对不定项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新高考的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这应该是一般考生重点拿分的区域,这一阶段的复习中需要强化。

  三、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间也不允许那样做。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抓概念、重规律和物理实验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高考样题,做好重点内容的强化复习,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所谓学科主干和核心知识,即:

  (1)对自然社会有重要认识的学科内容;

  (2)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的学科内容。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力学部分包括:①力与运动、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③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磁学部分包括:④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⑤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⑥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二轮复习中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与力与运动相关的问题。力与运动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重、难点,即使电学中的电场、磁场与电磁感应也是力与运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最近几年高考,能力的考查往往落实在力与运动上,该环节连续几年都出现了区分度较大的`计算题目。物体的运动、带电体或粒子在电场或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的运动等,这些都是力、电知识的综合形式。对这类试题,一定要具备分析、归纳的能力,才能对这类问题有统筹兼顾的处理方法,这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的能力。在处理高中物理的综合题目时,分析一个物理过程,分析得最多的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就是这类问题),要分析在题设所叙述的物理过程中是恒力作用下的物理过程,还是变力作用下的物理过程,还是分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受力情况,这就需要一步一步地跟踪分析,也就是顺藤摸瓜地去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它们所遵循的规律,列出相关的方程式或关系式,进而讨论或求解。在每年的高考中,这类试题往往需要两个以上的关系式才可以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

  四、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五、选考模块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抓住规律区别对待。

  选考模块的复习要突出对五个二级知识点的加强(选修34中四个,选修35中一个)。由于分数的限制,该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扩大知识面上,特别是选修33,没有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希望认真钻研教材。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行需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是从这里取材的。

  另外,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细心对比新旧《考试说明》的变化。一轮复习时一般拿不到新的《考试说明》,只是按去年的《考试说明》要求进行操作。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突出新《考试说明》的要求及变化;二轮复习不能再像第一轮那样按章节的顺序进行,而应达到前后知识的贯通。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磁复合场中再次出现,能力不够的学生可能就会束手无策,而电学中的平衡问题又一直是多年来的热点问题,像磁流体发电机的发电导管中的电离体,有磁场和无磁场时均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无磁场时的电离气体沿进入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有磁场时电离气体就存在着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衡问题,沿进入方向上合外力为零,而沿此垂直方向上每个离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这种平衡即使是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容易感到困惑。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知识迁移能力差以外,相应的训练不到位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总之,二轮复习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