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高一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税收的特征和意义教学计划

2023-09-19 16:44:11

  高一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税收的特征和意义教学计划

高一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税收的特征和意义教学计划

1、高一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税收的特征和意义教学计划

  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面是沪科版高一政治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税收的特征和意义,供借鉴使用!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纳税人、负税人

  2、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2、运用税收知识,联系实例,说明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

  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计税实例材料,并思考税金的缴纳者和承担者分别是谁。

  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增值税中,布的增值税由织布厂上缴国家,但由服装厂负担;服装的增值税由服装厂上缴国家,但由百货商场负担(商场通过加价由消费者负担);个人所得税中,税金由所得者个人上缴国家,并负担。

  (二)进行新课

  一、纳税人和负税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85页,并思考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1、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

  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由自己承担时,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不是负税人。

  我国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因为生产经营者最终把税款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每一位公民都是消费者。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85页图文材料,并思考公民为什么要积极纳税?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

  1、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依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1)偷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如伪造、销毁、涂改帐本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等。

  (2)欠税

  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86页实例,并说明陈某属于什么行为?会受什么处罚?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欠税行为。法律制裁。

  (3)骗税

  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87页“。

2、七年级上册政治三单元《学会拒绝》教学计划

  教师如果想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做好教学计划。政治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政治三单元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制定教学计划有所启发!

  【攻坚克难 学海导航】

  1.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缺乏生活经验,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所迷惑,容易遇到突发或意外事件,以及遭到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另外,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分辨能力、自控能力差,因此,让他们学会分辨并抵制不良诱惑就显得非常重要。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注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注意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战胜诱惑的'成功经验。

  2.身边的诱惑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认清身边的不良诱惑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前提。初中生身处于复杂的社会,其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也有来自方方面面的不良诱惑,这些诱惑有时候是很难区分的。学习这一部分要注意努力提高辨别能力,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以及一些社会现象逐步学会区分和辨别不良诱惑。

  【命题预测 把握方向】

  党和国家一直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成长面临许多问题,结合这一现实考查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健康成长就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具体考查角度有:结合青少年网瘾问题考查如何认清和战胜不良诱惑;结合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考查对我们青少年战胜不良诱惑的启示;结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考查青少年的做法。

  【关注社会 链接热点】

  1. 2008年8月6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把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会议特别指出加大网吧管理力度是下半年工作重点之一。

  2.近年来,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毒品也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2008年7月23日,山东省启动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

  3.2008年暑假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净化暑期文化市场,如整治网吧、规范音像出版市场等,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回眸中考 总结提升】

  1.(2008湖北恩施)有资料显示,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1.6%是通过吸毒感染。而吸毒者大多又是因有不良嗜好、经受不住不良诱惑才误入雷区的。因此,我们中学生要防止误入雷区,正确的做法是()

  ①坚决管住自己、克服不良嗜好 ②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③不沉迷于网吧游戏 ④经常吸烟、喝酒 ⑤坚决拒绝黄、赌、毒的诱惑 ⑥主动选择学会拒绝的艺术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C。解答此题只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就很容易看出答案,④是一种不良习惯。

  2.(2008南京)不良诱惑就像小小的吸血蝙蝠,静静地靠近你,慢慢地腐蚀你,这表明不良诱惑()

  A.是无法战胜的,因而不能沾染

  B.是可以战胜的,沾染以后再改

  C.会侵蚀毒害人,必须自觉抵制

  D.会强烈吸引人,无法真正抵制

  参考答案:C。面对不良诱惑,我们的最好做法就是在它来临之时坚决拒绝,绝不能等到沾染之后。

3、高一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税收的特征和意义教学计划

  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面是沪科版高一政治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税收的特征和意义,供借鉴使用!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纳税人、负税人

  2、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2、运用税收知识,联系实例,说明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

  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计税实例材料,并思考税金的缴纳者和承担者分别是谁。

  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增值税中,布的增值税由织布厂上缴国家,但由服装厂负担;服装的增值税由服装厂上缴国家,但由百货商场负担(商场通过加价由消费者负担);个人所得税中,税金由所得者个人上缴国家,并负担。

  (二)进行新课

  一、纳税人和负税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85页,并思考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1、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

  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由自己承担时,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不是负税人。

  我国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因为生产经营者最终把税款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每一位公民都是消费者。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85页图文材料,并思考公民为什么要积极纳税?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

  1、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依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1)偷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如伪造、销毁、涂改帐本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等。

  (2)欠税

  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86页实例,并说明陈某属于什么行为?会受什么处罚?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欠税行为。法律制裁。

  (3)骗税

  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87页“。

4、沪教版高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沪教版高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

  (2).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例抽象概括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学习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数学的特有文化——简洁精炼,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我校现行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第二课时,这节课主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简明准确地表达学习的数学内容。集合的初步知识是学生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中职数学学习的出发点。

  在中职数学中,这部分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在后续学习的集合的相关内容和第二章≤不等式≥、

  第三章≤函数≥,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都离不开集合。也是研究数学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一课在本章的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本章后续学习和后续学习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虽然已经有了对集合的初步认知,由于中职学生的现状,学生基础比较弱,学习习惯比较差,根据我校的现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对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通过讲练结合、不断地巩固练习、提高练习来达到标准要求,鼓励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二、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新知识讲授课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为先熟悉再深入,采用启发式、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举法、描述法。

  难点:运用集合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4、教学方法:实例归纳、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集合知识的直观理解。

  6、教学思路:

  7、教学过程

  7.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多媒体展示:1、草原一群大象在缓步走来。

  2、蓝蓝的天空中,一群鸟在飞翔

  3、一群学生在一起玩。

  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问题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一群大象、一群鸟、一群学生)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轻松的学习气氛。

  7.2步步探索,形成概念

  【活动1】观察下列对象:

  ①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②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③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④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⑤所有的正方形;

  ⑥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

  ⑦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

  ⑧新华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所有的高一学生。

  师生共同概括8个例子的特征,得出结论,给出集合的含义: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啊a,b,c….表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自己明确集合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2】要求每个学生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比

  如:

  1)A={1,3},3、5哪个是A的元素?

  2)B={身材较高的人},能否表示成集合?

  3)C={1,1,3}表示是否准确?

  4)D={中国的直辖市},E={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否表示同一集合?

  5)F={a,b,c}与G={c,b,a}这两个集合是否一样?

  【分析】1)1,3是A的元素,5不是

  2)我们不能准确的规定多少高算是身材较高,即不能确定集合的元素,

  所以B不能表示集合

  3)C中有二个1,因此表达不准确

  4)我们知道E中各元素都是属于中国的直辖市,但中国的直辖市并不 只有这几个,因此不相等。

  5)F和G的元素相同,只不过顺序不同,但还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通过上述分析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究概括出集合中各种元素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要求说明理由。师生一起得出集合的特征:

  1)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集合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相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集合。

  7.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高一(4)班里所有学生组成集合A,a是高一(4)班里的同学,b是

  高一(5)班的同学,a、b与A分别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思考上述问题,发表学生自己的看法。 得出结论:①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②如果b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b不属于集合A,记作b?A。

  再让学生举一些例子说明这种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发挥想象,明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活动】熟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阅读教科书第3页表格中的内容,认识常用数集记号。

  【设计意图】使学生熟记常用数集的记号,以免日后做题时混淆。

  7.4集合的表示方法

  【问题】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用自然语言可以描述一个集合,那么有没有其他方式表示集合呢?

  7.4.1集合的列举法表示

  【活动】尝试用列举法第4页例1中的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并思考列举法的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自主学习列举法,得出答案:

  1)A={0,1,2,3,4,5,6,7,8,9}

  2)A={0,1}

  3)A={2,3,5,7,11,13,17,19}

  通过上述讲解请同学说说列举法的特点:

  1)用花括号{}把元素括起来

  2)集合的元素可以具体一一列出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习基本了解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方法,并了解列举法的特点。

  7.4.2集合的描述法表示

  【活动1】提出教科书中的思考题:

  1)你能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2,4,6,8}吗?

  2)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吗?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1)从2开始到8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

  2)这个集合中的元素不能一一列出,因此不可以用列举法表示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用列举法表示相应集合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描述法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描述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描述法的特点。

  例如2)可以用描述法表示为:A={x?R|x<10}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必要性,会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活动2】引导学生完成第5页例2

  1) 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讨论应当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总结:

  1)描述法:A={ x?R|x2?2?0}

  列举法:

  2)描述法:A={ x?Z|10

  列举法:A={11,12,13,14,15,16,17,18,19}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好两种表示法各自的特点,根据题目灵活选择。

  7.5课堂小结,学习反思

  【问题】1)集合与元素的含义?

  2)集合的特点?

  3)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整理概括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并培养学生自主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的能力。

  8、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课后作业:习题1.1A组第4题

  课后思考作业: ①结合实例,试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的对象。

  ②自己举出几个集合的例子,并分别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出来。

  9、板书设计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元素的含义: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2、集合的含义: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

  3、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相等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A,a?A

  5、常用数集与记法

  6、列举法

  7、描述法

  8、课堂小结

  

5、高一政治上册第四单元三大产业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三大产业的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初步理解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能结合实际分析说明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探究社会时政问题等活动,通过讨论、辩论、模拟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等方法,突出教师的指导性、学生的参与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协作,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经济学数字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能从数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经济生活,对国家的经济现象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逐步树立起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祖国的情感。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三大产业虽然在建国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使他们懂得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关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教学建议

  一、关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教材分析

  虽然,本框题在内容上只讲第二产业的工业部分,但是,在构成上,本框题与上一框题及下一框题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在第一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中,工业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框题中的重点,也是第四课书的重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本框题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与时政的连接点是国家在“九五”期间对支柱产业实施了投资倾斜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对支柱产业的投资力度。

  本框题首先介绍了工业的产生。讲清我们本框题所说的工业不是最初的工场手工业,而是后来的现代化机器大工业,因为,只有现代化机器大工业,才能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手段来装备工业,从而为后面讲解本框题的重点知识即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做好了铺垫。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本框题及本课书的重点,这部分内容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另一个是工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工业为什么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工业的现状:首先,建国后我国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说明我国工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加强他们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内容是本框题比较重要的知识,通过对支柱产业特点的分析,让学生分析出那些行业应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还可以和时政热点挂钩,要联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九五”期间对支柱产业的投资倾斜政策,说明国家侧重发展支柱产业的重要原因。

  二、关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教法建议

  在讲解本框题的具体知识之前,留给学生一个讨论题:材料--近代以来,中国开始沉寂了,人类社会繁荣的重心转移到了西半球,西方空前繁荣,开始以武力或经济的手段大举入侵中国。在重重桎梏下,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畸形发展,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请同学们分析近代中国落后的经济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近代中国落后的经济原因之一在于工业的落后,或者说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是它落后的一个原因。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席卷西方,机器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富有成效的生产率,使西方创造物质的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西方经济强大了,就开始大举入侵中国。通过这个讨论题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从而顺利过渡到本框题的讲解。

  关于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这部分内容在前面讲解三大产业的划分时,已经讲解过了,它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可以通过播放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这样做既可以避免老师重复讲课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为了向学生强调本框题所说的工业不是最初形式的工场手工业,而是现代化的机器大工业,所以,视频应以机器生产为背景。视频播放完后,学生会非常清楚,我们本框题所讲的工业是机器化大工业。

6、沪科版高一政治上册产业结构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以及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学会在情景材料、图表数据中获取信息、获得新知识的思考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了解未来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深刻影响,看清现阶段的劳动力就业方向。

  二、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1.教师收集《我国的苹果出口之路》相关资料,做好多媒体展示准备。

  2.学生收集《安亭地区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相关资料,作介绍准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公认的十大健康水果是哪些吗?

  生:苹果、梨、草莓、等等

  师:苹果排名第一。现代医学资料研究表明,苹果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 生素C、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中医也认为,苹果对治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有疗效。因此,世界市场对于苹果的需求非常大。

  【多媒体显示】我国的苹果出口之路(1)

  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特别是中国烟台的苹果非常有名,但我国往年的苹果年出口量仅占总量的1%左右。出口量小的主要原因是质量差,大小不均,含糖量低,虫果率高,采后保质能力差,果实农药残留超标等。而且我国水果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7.5%,水果的储藏能力也较低,不足总量的15%,烂果率高达25%以上,再加上高档果率不足5%,这必然造成普遍的卖果难,苹果出口量非常小。再来看远到而来的“洋水果”,个头大,外形美观,包装精美,价格也普遍比较高,如日本的红富士。日本的苹果加工量更是占到了总产量的23%,远远高于我国。

  师:我国以往的苹果产量很高,出口量却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呢?

  生:品种少,产品差,加工量较少等。

  师:但是现在我们的苹果出口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多媒体显示】苹果出口之路(2)

  我国现在的苹果种类繁多,有富士、乔纳金、王林、北斗、新红星等,这些种类的苹果不仅产量丰富,而且个头大,外形美观,口感佳,抗病虫害能力强。

  目前对于 苹果这种水果的加工量也增大了,除了新苹果以外,我们还把苹果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加工,最多见的是做成冷冻苹果,直接压榨成新鲜苹果汁或制成浓缩苹果汁,制成袋装的苹果薄片或脆片,或者苹果罐头,苹果果冻软罐头,脱水的苹果产品,甚至加工成苹果酒。

  师:现在我们的苹果出口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大家来说说为什么?

  生:各种优质的苹果种类出现了,改变了原来苹果口感差,外型不佳,抗病虫害能力差的质量问题;各种各样有苹果加工成的制品多了,如苹果汁、苹果罐头、苹果酒、苹果片等。

  师:原来我们的苹果产量丰富,可是质量不好,而且品种单一。后来我们采取各种现代化科学培育的 方式,如嫁接、选取国外品种回国培育等方式,培育出了一批品种优良的苹果新品种。

  苹果的种植技术也发生了改革,推广“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苹果种植技术,使苹果产量连年增加。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但是大部分地区进行的还是传统农业,我国已加入WTO,苹果等农产品的供给也出现了相对过剩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大转折。为了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最终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过渡。我们要: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板书)

  举例:现代农业园区的建立,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对我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如:一年四季蔬果飘香;水培养殖减少污染、新型播种技术减少人力提高产量等。

  师:苹果从最初大都只经过初加工销售出口到现在被深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产品出口,这与哪个行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生:工业的发展

  【多媒体显示】图片显示

  比较不同时期的苹果加工设备,从原来传统简单的初级加工设备,到现在一整套苹果加工现代化设备。

  师:苹果加工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归纳)整套的现代化的苹果汁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全程电脑监控,如温度、压力的精确控制。工业信息化推进了苹果加工工业的`发 展。

  工业要加快信息化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用先进技术装备替代原来设备;通过信息化建设,分析市场需要,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人们首先了解了苹果汁这种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苹果酒在东南亚市场很受欢迎等信息,然后推进了苹果酒加工业的发展

  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用高新科技改造和优化传统工业内部结构(板书)

  【思考探究】假设你掌管着一家果品生产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国外市场对苹果汁的需求很大,于是你积极邀请某国外苹果汁销售商来厂参观,并希望与其企业合作,开发国外市场,参观后国外销售商对此计划非常感兴趣,你们签定了一份长期供货合同,每月你方完成外方30万箱苹果汁的定单。

  师:这项苹果汁合作项目将涉及哪些行业?

  生:信息、咨询、 金融、会计、法律服务、物流等。

  师: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板书)

  【师生小结】从苹果的例子指出我国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 。

  阅读教材“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及经济观察材料,完成“经济观察”栏目的思考题。

  总结: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按照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总体要 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介绍“配第——克拉克 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这种趋势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制约因素来分析:

  从供给的角度,农业生产由于受土地和气候的自然资源的限制 ,其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无法与工业相比,工业部门资金利润率的提高会促使劳动和资本从生产率底的行业向生产率高的行业转移,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增长。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当社会生产率较低时,人们的收入还大多用于对食品等农产品的需求,随生产率的提高需求层次会上升到一新的高度,以工业品及娱乐服务消费为主。这就造成经济进一步发展时,产业必然朝工业和第三产业方向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总结】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联系生活】安亭地区产业结 构的深刻变化

  学生介绍

  师:安亭地区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劳动者的就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定位,安亭将从原来的工业型城镇走向多功能城镇,形成以现代农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的比重将逐年上升,服务行业的人数也将逐年上升。汽车城的建设,也为安亭的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思考题】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调整,同学们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对将来的择业就业需要作好哪些思想上的准备?

  【课堂小结】

  我国根据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现阶段基本国情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为了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目前正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逐步调整劳动力的就业结构。

  四、学习训练与评 价提示

  在材料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归纳整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说明

  以“我国的苹果出口之路”这一相对集中的材料贯穿教学过程,从中整理归纳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趋势,易于学生理解,引入数据图表,既比较直观,也强化了对学生识图、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对 劳动者的就业影响,用我们身边的一个实例“安亭镇的变化”来以点带面的说明,贴近学生的生活视野,学生也比较有兴趣。

  本框教学过程中有比较多的学生讨论和资料分析,包括课前的收集资料,都是为了加强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沪科版高一政治上册产业结构和现代产业发展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教师编写本课的教学计划!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