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奇观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等奖
1、沙漠奇观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 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3. 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演出沙漠的'风沙地貌,你想了解这些光怪陆离的沙漠奇观吗?你想探索他们的缘由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来体验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 整体感知:
1、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
2、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对学生回答作简评
3、初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交流、讨论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运用课文中和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
5、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
6、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把文中现象说清楚,教师适时点拨、简评。
三、心智启发:(教师根据学生实情做激励性评价)
1、么道理?
2、你能不能根据你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科学一定能战胜迷信。
3、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领着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你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一神奇,壮观的幻景吗?
四、 阅读体验(谈收获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 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 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 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 假如你想学习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沙漠奇观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模拟表演,能把 说清楚,说明白。
2.培养学生遇到偶发事件能比较恰当处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错就改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做文明人。
教学重难点:
1.能身临其境地演一演。
2.能清楚明白得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3.学会道歉,做个文明人。教学准备:学生表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2.有时我们自己说话或做事不小心,可能会让人有不愉快,甚至造成伤害,这时,你们就要像刚才老师那样及时向对方道歉。
二、模拟生活,情境交流:
如果你是小丽,你会怎么样做? 2.那你准备怎样跟小丽说呢? 生:小明,我不小心把你的'文具盒碰到地上,对不起。 生:小明,我不小心的撞掉了你的文具盒,请你原谅。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面对别人的道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2.面对小明的不同的说法和做法,小丽又该如何说与做呢?
四、课外延伸,体验生活:
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知道了要从小做个有礼貌、讲文明的孩子,做错了事要主动承认,遇到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到的本领用到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快乐。
3、沙漠奇观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初读课文,理清课的顺序,知道鲁本的秘密是什么。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很多同学都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这一天,许多国家的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向自己的母亲表示祝福和感谢。相信你们也不例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本的秘密》,就讲述了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小男孩与母亲之间的动人故事。
2、板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质疑)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2)在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3)思考:鲁本的秘密是什么?
2、汇报:鲁本的秘密是什么?(秘密赚钱为妈妈买胸针)
3、理清课文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板书)心愿的萌生——秘密赚钱——心愿实现
4、学生划分意义段
三、自主合作,感悟情感
(一)赏读“心愿实现”部分
1、你觉得课文中最温馨的是哪部分?
2、学生看插图,听老师朗读,想象这温馨的一幕,分享鲁本的快乐
3、齐读体验鲁本实现心愿的快乐与幸福
过渡:为了这一天,为了向日夜操劳的母亲表达自己的爱,鲁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4、沙漠奇观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听课、读书、写字等方面的要求。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3、情感目标:通过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教学难点:
实际操作要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
常用文具。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18分】
(一)听课
1、正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不溜号,要积极发言,有事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讲话声音要响亮。
2、读书双手拿书,身体略向前倾,眼睛离书本要保留一尺远的距离,学会朗读。
(二)写字(做到三个一)
1、坐端正,身体稍稍前倾,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远。
2、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手离笔尖一寸远。
3、书写要干净(落笔稳、位置要准、不擦)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20分】
(一)用卷笔刀自己削铅笔。
(二)整理文具。
(三)整理书本(铅笔5支,橡皮一块,格尺,卷笔刀,课表)
(四)学习包书皮(书本平整,不卷页,按当天课表内容装学习用品,摆放要有序,要整齐。
#教育学生爱惜学习用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作业设计。【2分】
1、回到家里自己试着把数学书包好书皮,写清楚名字。
2、自己整理好文具、书包
板书设计:
1—3我想这样做
保护视力注意姿势
5、沙漠奇观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4、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由于本首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所以教学时先要将歌词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将清楚。让学生先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如何践踏中国大地,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在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课上汇报搜集来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了解当时的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可指名介绍,也可展示材料。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先将歌词读通读顺,在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作者通过三部分进行表达的,先叙述家乡是如何美好,在说苦难的来临。最后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乡。)
2、积累内化。朗读并背诵这首歌词。
3、写字指导:“衰”字不要丢掉中间的横。
4、作业
这首歌中的“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6、教科版语文年级上册《太阳,你是粉刷匠吗》的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阅读的第一个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的东西,才是学生最愿意接近的。我在执教《太阳,你是粉刷匠吗》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分层次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体味感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无论是哪篇课文教学,读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充分的去读,去感悟,才能够更好理解课文。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第一个层次是初读感知,了解内容。第二个层次是抓住关键词朗读,理解全文。第三个层次是有感情地朗读,感悟精妙。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读得轻松、自然,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任务。
由于学生刚升入二年级,对于阅读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第一个层次初读感知时,我让学生先把课文读正确,要求学生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反复地多读几遍。在第二个环节理解课文时,通过动笔画一画、圈一圈找出有关词句来读,这些词句既是理解课文的主要词句,又是本课生字中的关键词,所以这部分读得流利了,课文的朗读问题就解决了。同时,学生们也理解课文了。
在最后一个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学生们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读。在引导背诵时,我出示了提示语“你把( )粉刷得( ),就像( )。”引导、帮助学生背诵,学生看着提示,边回忆边背诵,很快就背诵下来了。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太阳还能粉刷什么,巧妙的设问,既活跃 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通过模仿使学生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朗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用语文,再次看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答案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可见,本课的分层朗读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颇感吃力,光是生字词的过关就化了一节课的时间。临了,还是有两三个学生,还有一部分词语不会读。在词语的理解上,只能化较多的气力去完成,不然孩子如何能读懂这样一篇美的课文,如何能从文中吸取起精华,又如何能从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于是,在理解词语时,用了很多方法,让学生自主理解,实在没有折的就查字典或词典,总算是把这个拦路虎扫除了。如:“镶嵌”,就借助戒指来理解的,钻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钻石就是西湖,即把钻石镶嵌在钻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堂里的。“硕大”,孩子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说了一句“从那边跑过来一只硕大的老鼠”,孩子们都快速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答案。“掩映”一词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画面和我们教室后面的厕所来的。在课文的32和33 页的下方的画面上,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的,偶尔见到几处房舍。让学生在寻找树林中的房舍,再来理解“掩映”,真是恰到好处。又刚好我们教室后面的厕所也掩映在绿树丛中,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层层叠叠”是通过画简笔画来理解的。
个人认为,本文内容略显深了,孩子们不是很容易理解。通过看图,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孩子可能还是无法领略到西湖的胜景,西湖的美丽风光还是无法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这样的情况了,只能利用一切能利用的:简笔画、文中插图、还有就是语言描绘。而用语言描绘,是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穷尽自己的想象空间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能理解了,然后再通过朗读把课文读美了。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运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图画中的美景,这样即巩固了词语,又复习了旧知:从画面中理解词语,还训练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刚好也迎合了教研室提出来的一课一个训练点,还再一次领略了西湖的美丽风光。
8、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学反思
这一课因为景美,所以作者所用的词汇也相当丰富与华丽,这就带来了生字多的弊端,课前我布置了学生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但忽视了学生才刚刚进入三年级,“预习”对他们来说要求不具体,他们还不清楚怎么才算是预习了。布置了课前朗读,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朗读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第一课时学完,文章也没读流利,有些句子读不通。反思这些问题,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一是课前预习时,预习的要求不明确,有些学生认真的,自学了生字词,读了很多遍课文,读流畅了。而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却连文中的字词都没读准。
比如第三小节中的几个景点,“孤山”、“白堤”、“苏堤”、“小瀛洲”、“阮公墩”等词,很多同学都要读错。发生这种问题的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第一课时设计中的漏洞,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错误,就是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点,关注学生的课文朗读。因为词语多,难理解,教学设计时只想着要把一些难的词语融入课文,让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过程中,在文章中学词语。想着如何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反而引起了反效果。因为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认真地读课文,没有整体把握文章,所以词语学得也那么生涩和别扭。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课上安排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容麻痹大意而忽视的,有了这个教训,以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这个朗读的环节我会特别注意,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9、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
以前老听人说,课堂是生成的,我总不信。今天上完了《灰雀》之后,我才深有体会。课前,我按照传统写了一篇教案,虽然称不上严密,但是步骤也算清晰。今天上课时,在第一环节,学生就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全盘托出,而且切中要害。这是我事先没有设想到的。我灵机一动,按照学生所说的主要内容设计了一个板书:
放掉
喜欢藏起来
列宁灰雀小男孩
帮助、教育
这个板书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给了我灵感。接下来,本应该按照学生的思路,找一找文章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列宁喜欢灰雀。可是,我却死板教案,要学生找小男孩的几句答话。第一课时,上的很不顺利。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完成教学任务,想要讲请的问题,尚未讲清。回到办公室,我思考原因,恍然大悟。课堂是生成的,用死板的教案想要框住灵活的课堂是不可能的。经过分析后,我觉得下一节按照学生的思路走。第二课时是顺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这么一篇我觉得索然无味的课文,在学生情绪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当讲到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时,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那“活蹦乱跳”的小灰雀。跟随着学生的视野,我们一起体味着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一起欣赏着可爱的小灰雀。很顺理成章的,可爱的小灰却不见了,引出了文章的重点部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学生们热火朝天的讨论这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不时的闪出思维的火花。他们甚至把自己放在了这一情境中,假设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体会这那种复杂的心理感受。值得一提的是,当讲到“小男孩低着头”时,设计一问:“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设想的答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虽然改了,但是还觉得非常惭愧。由于学生把自己放入了情境中,同样体会到了小男孩对小灰雀的喜爱。又一学生站起来答道:“我觉得,小男孩除了惭愧以外,还对小灰雀又一种舍不得的感情,但是在诚实、知错就改和感情之间,小男孩选择的城市。”他的回答是我很惊讶,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居然又如此的思维深度。正是由于他把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所以才能体会出别人体会不出来的感情。
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知道怎么样的学法他们最容易掌握,怎么样的逻辑顺序他们最容易接受。老师们写教案时非常辛苦的,但是我希望,当学生提出更好的学习方法的时候,老师们应该勇敢的推翻自己的教案,跟着学生走。这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
记得有人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的流露,他们才能设身处地的为主人公着想。
10、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的教学反思
在单元整体备课时,就很喜欢这一组,都是围绕“朋友”展开的,话题集中,又从“知音”“忘年交”“互相欣赏”几个方面多维展开,不仅是语文训练,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情商发展,亦大有裨益。《乐园6》更是围绕这一话题,积累了不少“朋友”的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和“习作”,也终于和课文“接上轨”,还是难得的“无缝链接”,并不见得要怎样的牵强附会,启而不发,真是难得!
不说教法,倒是记录一部分这两周围绕“朋友”话题,结合班中实事新闻展开的几次“晨会”,及后续作业,主要是“生活点滴”和“百家争鸣”两种。既是教育,也是教学。生活及教育,生活及语文,终于有了完美的注脚——这样的单元问什么不能在鄂教版教材中多一点出现呢?
上周,我处理了几起同学中的小“碰撞”,都是些捻不上筷子的“鸡毛蒜皮”:什么谁踢谁一脚啦,什么谁写小纸条骂人啦……事情虽小,也算不上恶劣,但叽叽啦啦积攒起来,还是很能影响一个班的风气,进而影响到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的。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渐渐进入“青春期”,对同性朋友之间的“嫉妒”心理,对异性朋友之间的“排斥”心理“好奇”心理,都会愈演愈烈。针对这些情况,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我从班中一位同学的“生活点滴”作业中,选取了这样一句话:(此生与他人发生小摩擦,我与他真心对话,并要求以“生活点滴”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与我交流。)“我不应该总记住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要做个心胸开阔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个坦荡君子。如果总是小肚鸡肠,会活得很没意思……”
抓住这句话,我展开了《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系列晨会,并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学会互相欣赏”(18《山和海的书信》)“走进别人的内心”(16《伯牙断琴》),力争在实际生活中做心胸开阔的人,做快乐的人。并以自己这两周来的心路历程告诉学生:谁都有心情不佳的时候,谁都可能有想不通的时候,有“心胸狭窄”的时候,能够自己调节,不仅能让自己更加快乐,还能让身边人感受到你的豁达大度,拥有更幸福的生活,更自由的生活。
孩子们的作业中,展现出受启发后,在生活中的反思——关于体育课上,男女生不团结的反思;关于生活琐事中自己能否大度容忍别人小“特点”的反思;关于“心胸开阔”和“正直有原则”之间的反思;关于接受批评与想听好话之间的反思……
可以很肯定的一点:以往但方面利用晨、班会时间,进行的教育,都没有这样深入人心过,都没有这样大面积地引发孩子们自觉的思考。而单纯利用一两节语文课,也难以让学生有持久的思考动力,更难以规范自己的言行。现在,两者形成合力,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效果就出来了!
呵呵,很老土,但很实用,很高效。
1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赵州桥》的教学反思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用什么方法来读课文呢?”“我喜欢大声朗读!”“声情并茂,不错!”“我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读!”“一字不落,也不错!”“我喜欢默读!”“看得仔细,也很好!”“好那就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一段,并找一找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初读)学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那为什么要介绍这些呢?除此之外你还读到了什么?”(再读)“作者是想给我们一个大体的介绍,我还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很好,那有谁能告诉我世界闻名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座桥十分的有名!”“哦?有这么多的桥,为什么这座石拱桥举世闻名呢?”(读一读,划一划)“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时间和设计者,那么是否因为这是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而使它出名还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呢?请找出一些词语概括。”(再读此句)学生划出了“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两个词说明了赵州桥建造的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句子填空)-----------------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距今为止已经很久了”;“历史悠久”;“古老”;“年代久远”,我再请学生把这些词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顺性。然后全班评议决定使用年代久远(历史悠久)。这样边读边理解,层层深入,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