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老师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1、出色的老师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规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好。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问题预设归纳: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小结学法:读一篇文章应该从题目开始,从课题中读出意思,发现问题,设定目标,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1-2遍,画出生字、新词,自主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
(2)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组内合作。
(3)小组讨论: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4)默读课文,用几个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学生分组学习
2.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
区别:揣端湍踹昧味屉届
(2)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3)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①先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概括。
起因:我丢失了心爱的电子手表。
经过:一位黑人学生拾金不昧把手表还给我,却又告发我不守校规使我受到重罚。
结果:收罚金老太太的一席话使及其困惑的我翻然醒悟,认识到黑人学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②再引导学生用三个词概括
丢表得表受罚翻然醒悟
3.小结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失魂落魄冥思苦想拾金不昧
失而复得乐极生悲坐立不安
及其困惑愤愤不平翻然醒悟
2.同桌互相批改订正。
3.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
4.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故事的梗概。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2.引导质疑: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变化的原因。
(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2.学生分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深入品析、理解课文。
(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丢了魂魄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理解这块表对我的重要和我丢表后的伤心。
②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③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a.教师追问: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电子手表,丢失了可以再买,作者却为什么如此伤心呢?
b.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发表意见,体会这块手表对我的意义。
一对分割万里的手表,时间却一起流动。再来美国的飞机上,我不时地看着表上的时间。
在加州的日子,我也常常看着上的时间,揣测伦捷这时候在干什么。
因为丢失的绝对不只是手表,也不仅仅是时间。
(手表传递着真挚的友情,寄托着我对祖国、好友的亲切思念,在异国他乡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2)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①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用一个成语说叫喜极而泣。我此刻的心情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喜不自胜)
②了解高兴的原因:黑人学生拾金不昧,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
③带着欣喜之情再读这句话,再次体会我对手表的珍爱。
(3)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体会反问句式表达的我遇见黑大哥时惊喜与激动的心情。
(4)我用一种及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①理解及其困惑。讨论:心存感激的我为什么会用及其困惑的眼光来看那位黑人同学呢?
②理解真不仗义。假如你是作者,你认为黑大哥应该怎样做才算仗义?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我困惑与抱怨的心情。
(5)之后,我愤愤不平地去校园管理处缴纳罚金。
①理解愤愤不平:十分生气,觉得不公平。
②讨论:生气是因为什么?觉得不公平又是因为什么?
(6)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①理解翻然醒悟。
②出示老人的话,用心朗读,体会话中之意。
a.祝贺我的手表失而复得,那是因为黑人学生拾金不昧。
b.遗憾不能帮我减免罚金,那是因为我弄脏教学楼墙壁,违犯了校规,必须受罚。
c.夸赞黑人学生用这种方式教育我,做得对,做得好。
③听了老人的一席话,我翻然醒悟,悟到了什么?
④再次讨论,深入理解:为什么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⑤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时候遵守规则都是一种素养,它比所有的财富都要宝贵。读了《出色的老师》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拓展阅读《美丽的规则》,继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板书设计
8出色的老师
丢表→得表受罚→翻然醒悟
伤心→高兴、感激、困惑、愤愤不平→翻然醒悟
遵守公德维护校规
2、出色的老师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规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好。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问题预设归纳: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小结学法:读一篇文章应该从题目开始,从课题中读出意思,发现问题,设定目标,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1-2遍,画出生字、新词,自主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
(2)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组内合作。
(3)小组讨论: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4)默读课文,用几个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学生分组学习
2.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
区别:揣——端——湍——踹昧——味屉——届
(2)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3)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①先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概括。
起因:我丢失了心爱的电子手表。
经过:一位黑人学生拾金不昧把手表还给我,却又告发我不守校规使我受到重罚。
结果:收罚金老太太的一席话使及其困惑的我翻然醒悟,认识到黑人学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②再引导学生用三个词概括
丢表——得表受罚——翻然醒悟
3.小结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失魂落魄冥思苦想拾金不昧
失而复得乐极生悲坐立不安
及其困惑愤愤不平翻然醒悟
2.同桌互相批改订正。
3.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
4.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故事的`梗概。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2.引导质疑: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变化的原因。
(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2.学生分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深入品析、理解课文。
(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丢了魂魄”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理解这块表对我的重要和我丢表后的伤心。
②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③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a.教师追问: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电子手表,丢失了可以再买,作者却为什么如此伤心呢?
b.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发表意见,体会这块手表对我的意义。
“一对分割万里的手表,时间却一起流动。再来美国的飞机上,我不时地看着表上的时间。”
“在加州的日子,我也常常看着上的时间,揣测伦捷这时候在干什么。”
“因为丢失的绝对不只是手表,也不仅仅是时间。”
(手表传递着真挚的友情,寄托着我对祖国、好友的亲切思念,在异国他乡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2)“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①“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用一个成语说叫——喜极而泣。我此刻的心情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喜不自胜)
②了解高兴的原因:黑人学生拾金不昧,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
③带着欣喜之情再读这句话,再次体会我对手表的珍爱。
(3)“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体会反问句式表达的我遇见黑大哥时惊喜与激动的心情。
(4)“我用一种及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①理解“及其困惑”。讨论:心存感激的我为什么会用及其困惑的眼光来看那位黑人同学呢?
②理解“真不仗义”。假如你是作者,你认为黑大哥应该怎样做才算仗义?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我困惑与抱怨的心情。
(5)“之后,我愤愤不平地去校园管理处缴纳罚金。”
①理解“愤愤不平”:十分生气,觉得不公平。
②讨论:“生气”是因为什么?“觉得不公平”又是因为什么?
(6)“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①理解“翻然醒悟”。
②出示老人的话,用心朗读,体会话中之意。
a.祝贺我的手表失而复得,那是因为黑人学生拾金不昧。
b.遗憾不能帮我减免罚金,那是因为我弄脏教学楼墙壁,违犯了校规,必须受罚。
c.夸赞黑人学生用这种方式教育我,做得对,做得好。
③听了老人的一席话,我翻然醒悟,悟到了什么?
④再次讨论,深入理解:为什么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⑤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时候遵守规则都是一种素养,它比所有的财富都要宝贵。读了《出色的老师》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拓展阅读《美丽的规则》,继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板书设计
8出色的老师
丢表→得表受罚→翻然醒悟
伤心→高兴、感激、困惑、愤愤不平→翻然醒悟
遵守公德维护校规
3、出色的老师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出色的老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规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好。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问题预设归纳: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小结学法:读一篇文章应该从题目开始,从课题中读出意思,发现问题,设定目标,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1-2遍,画出生字、新词,自主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
(2)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组内合作。
(3)小组讨论: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4)默读课文,用几个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学生分组学习。
2、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
区别:揣——端——湍——踹昧——味屉——届。
(2)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3)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①先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概括。
起因:我丢失了心爱的电子手表。
经过:一位黑人学生拾金不昧把手表还给我,却又告发我不守校规使我受到重罚。
结果:收罚金老太太的一席话使及其困惑的我翻然醒悟,认识到黑人学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②再引导学生用三个词概括。
丢表——得表受罚——翻然醒悟。
3、小结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相批改订正。
3、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
4、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故事的梗概。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2、引导质疑: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变化的原因。
(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2、学生分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深入品析、理解课文。
(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丢了魂魄”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理解这块表对我的重要和我丢表后的伤心。
②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③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a、教师追问: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电子手表,丢失了可以再买,作者却为什么如此伤心呢?
b、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发表意见,体会这块手表对我的意义。
“一对分割万里的手表,时间却一起流动。再来美国的飞机上,我不时地看着表上的时间。”
“在加州的`日子,我也常常看着上的时间,揣测伦捷这时候在干什么。”
“因为丢失的绝对不只是手表,也不仅仅是时间。”
(手表传递着真挚的友情,寄托着我对祖国、好友的亲切思念,在异国他乡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2)“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①“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用一个成语说叫——喜极而泣。我此刻的心情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喜不自胜)
②了解高兴的原因:黑人学生拾金不昧,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
③带着欣喜之情再读这句话,再次体会我对手表的珍爱。
(3)“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体会反问句式表达的我遇见黑大哥时惊喜与激动的心情。
(4)“我用一种及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①理解“及其困惑”。讨论:心存感激的我为什么会用及其困惑的眼光来看那位黑人同学呢?
②理解“真不仗义”。假如你是作者,你认为黑大哥应该怎样做才算仗义?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我困惑与抱怨的心情。
(5)“之后,我愤愤不平地去校园管理处缴纳罚金。”
①理解“愤愤不平”:十分生气,觉得不公平。
②讨论:“生气”是因为什么?“觉得不公平”又是因为什么?
(6)“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①理解“翻然醒悟”。
②出示老人的话,用心朗读,体会话中之意。
a、祝贺我的手表失而复得,那是因为黑人学生拾金不昧。
b、遗憾不能帮我减免罚金,那是因为我弄脏教学楼墙壁,违犯了校规,必须受罚。
c、夸赞黑人学生用这种方式教育我,做得对,做得好。
③听了老人的一席话,我翻然醒悟,悟到了什么?
④再次讨论,深入理解:为什么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⑤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时候遵守规则都是一种素养,它比所有的财富都要宝贵。读了《出色的老师》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拓展阅读《美丽的规则》,继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板书设计
出色的老师
丢表→得表受罚→翻然醒悟
伤心→高兴、感激、困惑、愤愤不平→翻然醒悟
遵守公德维护校规
4、出色的老师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揣、昧、屉、蔼”4个生字,掌握“揣测、拾金不昧、抽屉、和蔼可亲”及“至理名言、乐极生悲、愤愤不平、失而复得、坐立不安、赫然、告诫、困惑、居然、遗憾、翻然醒悟、迂回”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3.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学遵守校规的精神。
4.学习讲课文故事梗概,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我”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揣、昧、屉、蔼”4个生字,掌握“揣测、拾金不昧、抽屉、和蔼可亲”及“至理名言、乐极生悲、愤愤不平、失而复得、坐立不安、赫然、告诫、困惑、居然、遗憾、翻然醒悟、迂回”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情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能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梗概。
教学重点:
1.学会4个生字,掌握“揣测、拾金不昧”等词语。
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情节。
教学难点:讲述故事的梗概。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文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导语:说到做到遵循的是诚信的规则,公正护法维护的是法律规则,因为这些规则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正常有序地生活,才使得社会得以安定、稳定地发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出色的老师。齐读课题。
3.解题谈话,初识人物。
⑴说说;出色的老师在你看来应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⑵文中“出色的老师”指的又是谁?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4.教师小结:是啊,一位出色的老师必定能通过他的教育,给予学生知识的营养和智慧的力量,但文中的这位黑人学生相对作者而言,只是一位陌生的同学,虽然拾金不昧,将捡到的手表归还给作者,却又无情地到院长办公室告发了作者,使作者受到了高额的处罚,这样的一个人物怎么会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呢?让我们好好去读读故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纲,引导自读。
⑴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自学生字新词,读读记记,也可以同桌互助,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加以理解。
⑶找出读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⑷想一想故事的梗概,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试着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自学交流。
3.反馈,理清条理。
⑴学习生字新词。
①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渎,评议正音。
②教师重点强调:“揣”读chuǎi,不读duān;“昧”读mèi,不读wéi;“屉”读tì,不读shì。
③组织比较形近字,正确识记字形。
揣——端昧——味屉——届
④重点指导书写:“蔼”上下结构,下面部分是“讠”和“曷”,笔画多,要写紧凑,上方“艹”的横画写长,盖住下方的笔画。
⑤准确理解以下词语。
揣测:推测;猜测。
拾金不昧:昧,隐藏。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乐极生悲:快乐到了极点的时候,发生悲痛的事情。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告诫:警告劝诫。
困惑:感到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愤愤不平:因感到不公平而很生气的样子。
和蔼可亲: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态度温和,十分亲切,让人容易接近。
迂同:回旋;环绕。文中指绕弯子。
重洋:一重重的海洋。
翻然醒悟:同翻然,很快彻底地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公德:公共道德。
⑥再读生字新词及四字词语,加以巩固、积累。
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⑶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①指名说说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结果。
原因:“我”丢失了好朋友所赠送的一一块心爱的电子手表。
经过:一位黑人同学拾金不昧将手表归还给“我”,但却又到院长办公室告发“我”在教学楼墙上张贴启事的行为,使我受到处罚。
结果:我在缴纳罚金时,一位老太太的话语让“我”意识到那位黑人学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②反馈分段结果,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好朋友伦捷送“我”一只电子手表,“我”非常喜爱它。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写“我”心爱的手表失而复得的故事。
这部分是按照“丢失手表——寻找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的顺序记叙的。
第三部分(第12、l3自然段):写“我”翻然醒悟,认识到这位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三、把握情节,讲述梗概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在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这三个部分的内容中,又都发生了哪些事。
2.小组交流,练习表达,互相评议、补充。
3.指名反馈,引导了解故事情节。
⑴故事发生的时间:2000年。
⑵故事发生的地点:美国的南加州法律大学。
⑶故事中的人物:“我”、黑人学生、院长、收罚金的老太太。
⑷故事发生的原因:来美国之前,好朋友送我一块电子手表——手表在他乡陪伴着我,给予我心灵的慰藉——手表在一次晚餐时不幸丢失。
⑸故事经过:我想出办法,在教学楼墙上贴寻物启事一当天晚上,一位黑人同学金不昧,送还手表——第二天,我被请进院长办公室,接受因张贴启事弄脏墙壁而得到的处罚与教育——明白我被黑人同学告发了。
⑹故事结果:我到校园管理处交罚金——与收罚金的老太太交谈——我明白了黑人同学的良苦用心,从中受到教育。
4.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梗概。
⑴自由独立练习说一说。
⑵小组交流,互相评议,纠正或补充。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我”丢失了了心爱的手表,因一位黑人学生的拾金不昧,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然而,正是这位助人为乐的黑人学生却又到院长办公室告发了“我”张贴寻物启事而弄脏了教学楼的墒壁,为此,使“秽”受到了处罚。正当“我”对黑人学生的行为感到困惑时,收罚金老太太的一席话使“我”翻然醒悟,意识到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5、出色的老师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讲故事梗概。(课后第一题要求)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当你在校园里拾到一块手表,你会怎么做?当你看到有人在校园的墙壁上乱贴乱画,又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中一个黑人学生就同时遇到了这两件事,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说黑人学生是出色的老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二、指名说故事梗概。
三、品读分析。
1、课文比较具体地写了“我”对黑人同学情感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仔细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学生找句子,小组内交流,相互评议。
3、指名反馈。
⑴当黑人同学将“我”丢失的手表交还给“我”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感激)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这只是一块最多只值两百元人民币的电子手表,它的失而复得为什么让我如此高兴?(联系上文体会这块手表的对“我”的意义。)请用读来传达“我”的心情,齐读。
看着黑人大哥离去的背影,“我”心底暗暗说,这真是个怎样的人?请用最恰当的词来表达“我”的夸赞。填空(拾金不昧)的好人
⑵就是这样一位好人,却将我告发了,使我受到了高额处罚,四十美金呀,远远超过了那块手表的价钱,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我此时的心情(痛惜、委屈)。“我”对黑人大哥的情感态度有什么变化呢?请找到句子读给同桌听。
⑶出示句子:
我顿时明白了,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表还给我的黑大哥!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第一句后边是个惊叹号,谁来读好这句话?如果去掉“把表还给我”再读,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告发“我”、把表还给“我”,这是一种矛盾的做法,把这对矛盾摆在这里,更能激起惊异、不解。)
“我用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我”的眼中带着怎样的疑问?能帮“我”说出来吗?
面对“我”的疑问,黑大哥的表现是怎样的?你觉得他的“笑”包含着什么意味?
“我”对他的笑有着怎样的感受?从哪个词体会到的?(理解两个“居然”表达的情感。)
“真不仗义”是什么意思?(真不讲义气)在“我”看来,黑人大哥怎样做才算仗义?
黑人大哥“不仗义”的行为不仅让“我”困惑,而且让我心生责怪和抱怨。好,下面我们就用读来表达这种情感。自由练读,指名读。
二遇黑大哥,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来用比较准确的词来表达“我”的情感?填写:(真不仗义)的(家伙)
⑷当“我”愤愤不平去交罚金,和蔼可亲的收罚金的老太太的一席话却让我翻然醒悟,“翻然醒悟”是什么意思?谁来读老人的话?老人的话有几层意思?听完老人的一席话,我忽然间悟到了什么?
⑸讨论:为什么“我”与老人都认为黑人学生是一位出色的老师?(拾金不昧,自觉遵守公德;爱护环境,维护公德;对“我”进行了公德教育)
“我”醒悟后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⑹展开想象,假设“我”再次遇到黑大哥,我会怎么说?怎么做?演一演或写一写,要求含蓄、自然表达真情实感。
三、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出色的老师
“我”黑人同学
一遇高兴、感激拾金不昧的好人遵守公德
二遇困惑、责怪真不仗义的家伙
醒悟、钦佩出色的老师维护公德
6、出色的老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虽说是精读课文但我原计划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可是课堂的生成却超出计划,用了两节课。在开课之初,我首先请一名同学上台板书课题,可是,同学们看着我只是笑,没有同学自告奋勇,也没有同学毛遂自荐,在我的目光下躲闪,唉,老学生了,还得重新磨合,有点烦恼,没办法,尽快调整吧。我看有点冷场,就拿出老把戏,点兵点将吧,这是刘宇鹏看着我笑,离我最近,我就点他,这是个有点特殊的孩子,孩子母亲单独找我帮忙教育,我点名,可是他只是笑,不肯上台写字,“老师,我的字不好看,我下课抄课文吧。”在我的鼓励启发之下,终于上台写了题目。可是,由于他的字体不太好,每写一个就会引来阵阵笑声,可是我笑不出来,我一脸严肃的看着同学们,看我的脸色,学生也忍住了笑声。“字写得不好,我们可以再练,上台就是练习机会,不仅练字,还锻炼胆量,你连写得勇气都没有,你有什么资格笑别人?刘宇鹏好样的!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让我们把真诚的掌声送给他!”从同学们的表情我看出了许多,有羡慕有佩服有后悔,看来以后在课堂上还要多激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乐说、会说。
写课题过后,我指着课题,看着学生,抛出了话题“说说你心目中出色的老师。”也许是刚才激发的作用,也许是说到了学生的心坎上,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不少同学说,就像你杨老师这样的!我一笑,“不准拍老师马屁。”学生都笑了,课堂活跃起来,“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有爱心,对学生好。”“有责任心,会管学生。”“懂得教学方法,学生能高兴接受。”“关心学生。”……看着这些孩子的开心无拘无束的表达,我没有按计划制止他们,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吧,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之后,我也笑得出了声,“呵呵,懂得词还不少啊,同学们对老师的要求挺高的,看来做出色的老师还真不容易!不过,老师一定会努力的!做咱班出色学生的出色老师!”
在课堂小结时,学生都能够总结出受到要遵守公德、遵守校规的教育,我像往常一样问学生“课文到此结束,对于本课谁还有疑问?”“没有。”“我有,”我一本正经的问学生,“课文一直说是黑人学生,可是题目为什么是出色的老师?”“因为他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所以说是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他是我人生的老师。”看来学生还挺聪明!我趁机总结,“是呀,我国古有一字之师,一日之师的说法,我们都要虚心学习,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做一个知书达理之人,遵守公德遵守规则。”
这节课三起三落,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学生真的是不再是小学生了,不能小看,今天的这节课着实是给我上了一课,同学们今天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多么明确的要求:有爱心,有责任心,学识渊博,讲究教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出色的老师,只有努力,在努力!
7、出色的老师教学反思
实行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关健性标准。语文课堂也由此增添了许多可喜的改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多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也热闹了……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灌输性教学相比,不可否认,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但是,有专家指出,有的公开课,甚至是平时所谓的研究课只是一种“时髦秀”,我们是否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过程中为这些华而不实的新教学观念警醒过、思考过?我们是否在课后去跟踪追问学生一节课下来学到了什么没有?我们是否在备课、上课的各环节中注重优化的同时更侧重文本的阅读?本人也经常上一些公开研究课,但反对力求“课堂活跃”的一些教学设计。
一、倡导 “民主和谐”,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张扬学习的个性,以求达到教学的更佳效果。于是,随之而来的“你想先学习那一段”、“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你发表一下高见”、“选择你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研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试试”等,充分体现语文课堂高度民主程度的用语频频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出现,学生也确实喜欢老师交给他们这样或那样的机会。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往往在教师们高度民主的背后却仍隐藏着过去陈旧的“独断”现象,只是这种“独断”变得难以发现罢了。其实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也不管他们想不想学,许多教师其实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课堂的延续,无论学生想学与否,还是得跟着老师走,只不过课堂上多了那些不中用的“民主”附属言语罢了,打着“民主”外包装的“填鸭课”经过一翻重新包装后还是粉墨登场,教师不但是“主导”,更是成为了绝对“领导”。 2002年,本人参加省新课改培训时,跟随大家在深圳听了一节语文示范课。之后,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的感慨地说:“不要再演戏了,再演下去,我们的语文课完了。”过后,我想专家所说就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仍是绝对“领导人”,而不是主导或引导。
有些课堂恰好相反,课堂上学生说喜欢哪,教师也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指导什么。有一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名着,一位同学激动地说猪八戒懂享受。老师点评说,像猪八戒这样活着的日子挺潇洒……于是乎课堂上增添了不少生趣,争论也多了,学生发言也增加了。可是,到头来,整节课却道不出一个所以然,教师没有很好地去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设计的重点、难点,课堂却成了热闹的辩论赛,主要内容也被“民主”争论掉了,我们的教师反而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课堂成了新版的“放羊”课,教师却成了旁观者。对比“杜郞口”,他们的课堂主线是明晰的,我们想学,为什么就没有发现这其中的奥秘,学到基本的也是精髓的东西呢?
二、鼓励“合作交流”,冲淡了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上合作、交流是新课标的方向,这种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语文素材,提高语文素养和对问题的见解能力。在新课程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今天,教师们都在积极地实践着这样的理念,但效果又是如何呢?如果教师未曾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只是一味盲目地去模仿,那只会冲淡课堂教学的效果。要知道小组合作活动不仅是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各自热闹地讨论片刻,更关健的是要注意指导学生怎样合作、怎样交流,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讨论、怎样质疑。教师除了应该组织好合作交流外,自己还应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组织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而不是象征性地表演,任务地完成教学环节。尤其是在初中生,由于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学生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唯我独尊,讨论时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变得乱糟糟,一些“活跃分子”则趁机搞小动作,这样不仅会影响讨论效果,更无法使讨论深入。如果合作只流于形式,只在乎教师口令中的“开始”与“停止”,而不管学生讨论些什么,合作到何种程度,思想上交流到什么层面,讨论中会出现什么问题,这样只会给课堂带来负面影响,势必会冲淡有效课堂的浓度。
因此,“小组合作”要求学生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尊重与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三、实施“开放课堂”,冷落了“文本”解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开放”: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目标的开放,课程实施的开放。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形式多样的、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以体现新课程理念。由此,现实中有些教师便开始绞尽脑汁在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有唱有跳,有写有画,有生动的故事又有各种表演,有美妙的旋律又有趣的动画,总之教学手段、形式五彩缤纷,犹如丰盛的筵席,一盆盆地皆被老师端进了课堂这张大餐桌。而课堂上不组织学生细读文本,就组织学生谈论、对话,甚至不尊重作家作品的主体性,无视文学作品的基本原则,全凭个人喜好和直觉妄加断语,恣意歪曲。大概受时下流行的各种影视文化“戏说”之风的影响,结果,唐僧、孙悟空、武松等人物形象已经歪曲,如有老师学生一番争论之后说无才无能只有德的唐僧功劳并不在几个徒弟之上,却成了佛,就像现实的一些腐败现象,比方说哪些官员哪些名星等等,把课堂的内容扯得太远了;而有的古典、经典诗词佳句也被肆意篡改,如作文点评课上,有老师表扬学生习作中改写的《春晓》变成了“千年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香港脚,臭得不得了。”这样的解读,在课堂上的确能博得学生甚至听课老师的哈哈大笑。然而,笑过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经典的散文丰满含蓄的语言荡然无存,众多名着中光彩动人的艺术形象扭曲变形,课材作品中纯真的感情、热烈的追求、不屈的抗争、高贵的心灵失去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文学趣味的低俗化,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不可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更把可怜的文本冷落在课桌一旁,成为了摆设,宝贵的时间在种种热闹的氛围中慢慢地流失。
四、运用“多媒体”,削弱了“情感”交流
多媒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及对师生角色等诸多深层面也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许多教师就将这把“双刃剑”带进了课堂,便时不时地提着它舞动。如若舞得好,会让教学如虎添翼;如若舞得不好,多媒体那喧宾夺主的特点就凸现无余。众所周知,多媒体可在瞬间展示大量突破时空局限的生动形象资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个崭新的教学场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指导学生读书、思考,必要的讲授、点拨、质疑,组织讨论和指导基础练习仍不失为课堂主要教学手段。若舍本求末,由“辅教”成为贯穿课堂的“主教”,课堂成了看电影或图文的场景观摩,把学生读书、思考、交流情感的时间挤掉了。众所皆知,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到各地讲学,他的讲课令多少听课者如痴如醉,但他靠的不是多媒体而是课堂艺术。因此,无论是多媒体还是网络,一定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恰当地运用,才能相得益彰。()否则在课堂上,尽情而熟练展示教师使用各种教育手段的做法只会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只会削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甚至一节下来学生只是好奇,最终什么也没学到。
现在,新课程已深入校园,走进师生日常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激活课堂行之有效,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的选择不妨各显神通。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其中的含义,避免课堂上不同程度地赶时髦、走形式、急功近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既“活”又“实”新课堂。但是,就语文教学来说,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领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用看幻灯片、放录像、听音乐等等就会脱离忽略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
一堂好课,需要学生的活跃,但“课堂活跃”不一定是一堂好课,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不在于课堂是否活跃。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好的情感积淀,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学语文、用语文,教会他们学语文的方法,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反思:十六年前的回忆老师教学反思发言稿
8、出色的老师教学反思
在上这篇课文时,我一直在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引领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感悟语言,领悟主旨。我决定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中的关键词,“牵一发动全身”,主要想紧紧围绕文本,依托文本来实施教学,引导学生透过这些词语,阅读、感受、思考,潜心的触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对话,产生共鸣。按着这个思路,我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课堂上,如果学生的读书有思维参与,读书就会具有持久的动力。当然,为了落实目标,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首席”角色是不能丢的,在学生个性解读时要鼓励,在学生认识肤浅时要引领,在学生矛盾困惑时要点拨。
如:在理解了“仗义”这个词,学生并没有读出后面的感叹语气后,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我 看来,黑大哥怎样做才算仗义?”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纷纷发表意见:可以把“我”叫到一边,悄悄的告诉“我”,让“我”去补过;可以先帮“我”撕下广告,再来教育“我”……总之,不要告发“我”!再让学生细读第8自然段,他们发现,这样的高额处罚和黑大哥这样的处事方式,都让“我”不能接受,心里极度愤懑!于是,学生读得声情并茂,相信他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这样不断的点拨,引领着学生思考,进行读书的指导和提升,有层次,有梯度,就能够把学生的认识不断引向深入,把学生的感悟不断引向深入。
当然,课堂中的失误也不少。例如:在教学黑大哥送还手表又告发后我的情感变化的段落时,在学生深入体会我的内心想法和黑大哥当时的内心世界这一复杂的情感时,没有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把我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而且,在这一段的体会中,教师的小问题设计太多,导致此环节师生问答的次数较多,教学显得有些累赘。其实,这时完全可以把细节整合化,放开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我和黑大哥的神情,揣测我此时和黑人大哥的内心世界,这样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课文插图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最后环节设计的讨论:“为什么我和老太太都认为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此时下课铃声响了,为了体现教学的完整性,我只好把这一环节自己做了小结,草草在黑板上做了板书。虽然,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但文章真正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讲公德的人却没有给学生点破、点透。这些地方是本节课留下的一些遗憾。
9、乌鸦喝水的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教学重点】
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课前准备】
1、一幅画有瓶子、小石子、大石块和草叶的背景图及一只头可以活动的乌鸦(可用破硬纸板做)。有条件的可准备一个与插图相仿的玻璃瓶,瓶子里装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
2、分别抄录4段课文的4块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让学生留意观察或做一做:一只装满白开水或饮料的杯子,加入一些冰糖,水会怎么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⑴ 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出示课文第一段)
⑵ “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
⑶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⑷ 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争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⑸ 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⑴ 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兴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出示第二段课文)
⑵ “看”是生字,再读几遍。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
⑶ 乌鸦看见一个瓶 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谁业读第二句?
⑷ 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乌鸦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这句?
⑸ 谁来读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读音,多读几遍。
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⑴ 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⑵ 请学生个别朗读三、四段课文。(出示三、四段课文)
⑶ 教师引读:乌鸦想出的办法是_学生接读第四段。
⑷ 乌鸦把小石子怎么放进瓶子里的?谁来演给大家看看?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⑸ 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习“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
⑹ 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乌鸦多高兴啊,请学生读最后一句。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描一描生字,记一记“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课后练习2里4个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进行思维扩展训练
1、开展朗读竞赛,朗读全文。
2、假如你是这只小乌鸦,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喝到吗?鼓励畅所欲言。
二、复习,完成课后练习,适当补充拓展练习
1、继续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先自由读词语,再指名读,最后抄写。
3、用“找、看、放、升、高”进行扩词练习。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同学们说的词。最后挑几个词让学生抄下来。
三、说话训练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一讲。
10、回乡偶书的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11、《云南的歌会》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2、能分析揣摩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选中的课文有删节。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重难点字词辨析
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
2、齐读字词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
2、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
场 合 形 式
山 野 对 歌
山 路 漫 歌
村 寨 传 歌
“沈从文先生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现了。”(板书:生活)
“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现 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现了什么?”
四、再读研析
1、研读提示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同学们,在沈先生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动动脑筋,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吗?”
2、研析“活人”二字(重点研析对歌的年轻女人)
(1)教师提问:“这是怎样的女子?你从何得知?”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点拨分析
A、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有关色彩的词语。
B、重点研读年轻女子荡秋千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数词及描写女子状态的词。
C、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唱赢后的表现一段,尤其关注下列加线词语,这些取得胜利后的“反常”表现体现了云南女子的淳朴本色的美。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4)教师总结
——活泼开朗(打吆喝、荡秋千)、聪明有智慧(对手强、一连唱败三个对手)、漂亮健康(脸色、衣着、装饰等)、大胆(荡秋千的表现)、淳朴本色(年轻女子唱赢后的动作)
“在这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写出了云南的歌会中年轻女子的活泼开朗、聪明智慧、淳朴本色。此外还有山路漫歌中的赶马女孩、山寨传歌中活跃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那么,在云南的歌会中,鲜活的仅仅是人吗?”
3、研析“写景”一段
(1)学生朗读
(2)教师提问:“我发现刚才同学们读的这段文字里出现的景物都很普通啊,无非是云南当地常见的花鸟。这样常见的景物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是怎样变得鲜活起来的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点拨
“报春花虽然常见,但拟人修辞的运用却让它不普通了,一个充满情趣的`鲜活生命就这样跃然纸上。”
“这一段景物描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妙有情。在这个连鸟都忍不住唱歌的美好景致中,谁不想放开歌喉唱几声呢。”
“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发现了美好的景是可以催发美好的情感的,而带着美好情感唱出的歌即使声音沙哑、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依然悦耳动听。云南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就这样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板书:生命)
五、品读感悟
1、教师提问:“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发现了云南人民每天都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发现了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是那样的鲜活。那么,它还有别的发现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重点分析结尾的“原来如此”的含义
(1)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用到这个词?它通常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恍然大悟、惊喜发现
(2)提问:“这一次看金满斗会,沈先生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又悟到什么呢?”
——日常辛苦劳作的平头百姓打扮得光鲜亮丽,似乎全然忘却了平日的辛劳。
——最活跃的反而是老人,他们不因年老、牙齿脫光而沮丧,而是快乐、热情地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4、教师总结
“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不仅发现了云南人民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也不仅发现在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那么鲜活,更发现了云南人民乐观积极的生命状态。”(板书:云南的歌会、发现、原生态)
六、收束点拨
“这一次的云南之行,沈从文先生在云南的歌会中完成了他的发现之旅,而我们也跟随沈先生的笔触完成了我们的发现之旅。”
“然而,沈先生为什么如此关注云南人民积极快乐的生命状态呢?《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创作时有怎样特殊的背景呢?云南人民的这种乐观心境又给处于人生特殊时期的沈从文先生以怎样的启示呢?”
“同学们,去阅读一些沈从文先生的传记及代表作品,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教学反思】
有关沈从文的背景资料和《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的原文资料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正因为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这篇,又因为深入理解了这篇,我更走近了沈从文先生。于是设计了这次“发现之旅”,希望能带领学生走进去,并帮助学生拥有奇妙的发现。
然而,因为时间的仓促、对学情的不甚了解以及自身在设计上的考虑不周,整节课完成后,感觉有些累。
一、教学内容过于饱满,学生活动减少,导致教师在课堂推进中显得较为吃力。
根据教学设计,这篇课文中几乎每处重点内容都已涉及,而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要让学生找到这些内容,还要读懂读透,实属不易。因此,该教学设计如能将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合并或作适当的删减,教师授课过程中会更加从容一些。
二、细节问题设计欠缺,对学生启发不够,导致教师在某些问题的分析中笼统含混,学生无法从中领会清楚教师的设计意图,课堂效果欠佳。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大的程序和环节上思路很清晰,但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设计中缺少了匠心。如分析“人美”和“景美”的两个片段教学中,均存在不少随意性,不少字句的分析不透不妙,难以帮助学生真正体味到这两个片段写作的妙处。如能精心设计几个巧妙的小问题启发学生,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一些。
总之,这节课给我的收获很多,遗憾更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扬长改短,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