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最新教案一等奖
1、四年级下册最新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继续深化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认真揣摩文章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4、学习成语故事,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利用课文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抒写对生命感悟的文章,那用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那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祖孙三代人,以及那些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和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同学们课下还搜集了许多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相信你们对生命也一定有自己的解读。今天,我们就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来畅所欲言。
二、学习课文中的资料。
1、默读资料,想一想这些资料都讲了什么。
2、全班交流对资料的解读,搞清楚每一段资料所立足的角度。
(1)面对个体生命与更多人的生命的时候,众多的医护工作者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命。
(2)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
(3)生物界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
3、交流: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生命的资料呢?给同学们说一说吧!
三、交流——有感于生命
1、学生自己思考、组织语言。
(1)生自己确定发言角度,选择内容,组织语言,著译围绕自己选好的内容组织语言,切莫走题。
(2)自由组合,互说互评。说的过程中注意语言流畅、中心明确,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对说得同学提出修改意见,评出小组讲得最好的同学。
2、全班交流:
四、总结: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假如生命是水船。请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请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的海域……
第二课时
习作教学
一、确定选题。
师:在口语交际中,那些内容、观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结合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吧!
二、回忆写作方法:
师:本组几篇课文在写作上,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回答后师小节: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三、学生习作
四、写好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缺点。
二、对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欣赏评价。
三、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再誊写。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说一说。
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他们发现了哪几种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你在阅读过程中还发现了哪些方法呢?
2、师生共同总结方法:要体会揣摩句子的含义,除了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外,还有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等方法。
3、迁移运用:学生快速阅读本组课文,想一想,通过再次阅读,还发现了哪些含义深刻的语句,自己是怎样读懂的。
4、总结:阅读时要认真体会、细细揣摩句子的言外之意,这样才能领会句子的真正意思。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三段名人名言,读准字音。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三段话的理解。
3、自由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一、自读故事
1、生自读故事,有不认识的字通过学习。
2、读通句子,读懂故事内容,并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练习讲述故事。上台讲故事。
2、四年级下册最新教案一等奖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个人修改
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3、四年级下册最新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4、四年级下册最新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数学读本)四年级下册第99--100页《测量与估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与估计的过程,讨论得出一种即合理又方便的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总结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能力针对具体的问题设计测量的方案。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测量与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估算技能。
教学准备:
天平铁钉米粒黄豆铁丝纸张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教师出示实物:一堆钉子和一堆米粒
提问:你能看一眼知道这些钉子和米粒的数量吗?
2、我们已经有了估计的经验,但是为了让我们估计的数量更准确一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一些工具和实验来测量和估计这些物体的数量,同学们有兴趣试试吗?
二、操作与思考
1、先来估计钉子的数量:
在操作之前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工具--天平
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什么方法利用天平这个工具知道这些钉子的数量。(提示:想一想钉子的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小结:既方便又合理的方法--算出一个钉子的质量,再用总质量除以一个钉子的质量,就可以得出钉子的数量。
2、估计一亿粒米的质量。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出估计的方法。
提示:有的时候为了提高准确性还需要采取多次实验的方法。
合作要求:
*先用天平称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
*数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的数量。
*根据书上表格,填写实验记录。
*写出算式,得出结果。
三、练习与应用
1、用两种方法计算一粒黄豆的平均质量。
2、每个小组选择一道题进行估计或测量。
学生踊跃回答,大胆猜测。鼓励学生能说出猜测的理由。
学生很有兴趣,积极性比较高。
希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估计钉子数量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学生建议用天平称一个钉子的质量,老师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由于一个钉子的质量太轻,无法测出。因此很自然的改成称其中一小堆的质量,通过计算得出一个钉子的大概质量。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利用前面测量钉子数量的经验四人小组讨论测量估计米粒的方法。
师生一起总结出合理简便的方法,有条理的整理出来,按步骤开始进行测量与估计。
5、四年级下册最新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6、四年级年级下册数学《电视广告》的教学反思
我先来说说吧!我是兴安三校的李学伟,我代表兴安区四年组全体教师,针对《电视广告》这一节课进行反思。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电视广告》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除法的基础上,结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来进一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体会其运算顺序。并利用这一规律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纵观全课,再结合我们全区四年级教师的研讨,我们认为本节课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我们进行了一次全区的集体备课。第一环节就是做到深钻教材,确定好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及个体差异,把握好教学的关键。本节课的重点定位: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定位: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会运用这样的运算顺序来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课前的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准确定位、预设多维,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一个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本节课要学习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旧知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学时我们在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某公司在地方电视台黄金档插播一条30秒的广告,在两周内消费35.7万元,这样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帮忙解决平均每秒钟要消费多少钱?
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枯燥的计算题赋予情境。同时将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下来根据学生板演的算式讨论:小数四则运算与整数四则运算有什么不同?最后由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这样一来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新的知识。在备课当中我们捕捉住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把“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从而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三、用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精心设计练习,关键体现了一个“精”字,精就精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突出重点也就是新知识点。围绕知识,重点、多层次一套一套地让学生练习。
例如: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对运算顺序的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的判断和只列式不计算,还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买牛奶和付水、电、煤气费等习题,这些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但突出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也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还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更是做到了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自然遵循了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完美的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生成还是会有一定的差距的,在这里提一点建议:
1、就是学生的计算量不够。由于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练习时对运算顺序、方法的分析过多,学生真正去做题的时间不太多,计算得练习量不够。
2、学生基本的口算、计算能力还比较差,运算技巧不够灵活,使得课堂练习的节奏不快,还得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由于借班上课,对学生了解不够,不能完全面向全体,评价不够及时。4、预设不到位,课堂生成处理过于草率。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平衡发展为己任,在充满激情,开展工作的同时,不忘及时反思,将学课标、钻教材、研教法、探学法,作为提升自己的必经之路。通过我们全区四年组教师的研讨总结出了一个真谛:那就是教学是我们的事,教会了是高兴的事,会教了是幸福的事!
7、三年级英语下册三年级下册Unit4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对话课,核心句型是Whereis…?It sin∕on∕under….课文通过张鹏和John放学后收拾书包的情景让学生感知该句型的语义及语用情景。
首先,总结一下我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话大意,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能够感知本课主句型的语义及语用情景;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本课时的.整个过程设计的比较有逻辑性,各个教学环节比较流畅;
3.整堂课,能够做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比较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是:
1.部分学生不能在语境中运用Whereis…Itsin/on/under…来询问和回答物品所在的位置,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2.各环节的过度不是很自然,过度语言有些欠缺。
3.时间安排不合理,前紧后松。可以在巩固操练环节中适当增加展示的同学。
改进意见:
1.引导学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运用新句型,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够达到质变。
2.各环节之间的过度语言要到位,使各环节紧密衔接。
3.在巩固操练环节适当增加展示的同学,并且让学生给学生纠错。
8、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和收集天下大小事,是训练搜集材料能力的继续;二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发布新闻和评议新闻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非常广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话可说的机会。教学时,可先布置学生去广泛搜集新闻,然后创设情景,召开“新闻发布会”。学生发布新闻时,一是要帮助学生把新闻讲清楚、讲明白,二是要组织学生互听、互问、互评。最后,评出“头条新闻”、“最佳新闻”、“热点新闻”……评价时,要从儿童关注的热点,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评出他们真正喜爱的新闻。
习作
经过了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战争与和平”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本次习作训练,紧扣本组的专题,编排了一次看图写文。
指导学生习作时,可先指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回顾了解到的战争情景,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影视等传媒,把学生引入战火纷飞的年代。然后出示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接着以图中废墟中的孩子为重点,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想象:这个小孩的外貌、年龄,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未来的命运等。最后,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安排了4个比喻句,要求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带点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编排的意图,一是照应本组的语文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了解比喻句的特点。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带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情感。再由此发散开去,从课内外的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交流一下理解这些句子的方法。
关于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教师点到即可,不要过多讲解。
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有的成语还包含着一个故事。可先让学生查找这些成语故事,再召开一次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会,让学生在讲故事中理解和记住这些成语。
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般都说“知己知彼”,指对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百战百胜:多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记》“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
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比喻智慧超群。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攻其不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
声东击西:声,声张,宣布出来。军事上出奇制胜使对方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即表面上或口头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后来用以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看见东晋军队布阵整齐,“望八公山,草木皆人形”,非常惧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
风声鹤唳:唳:鹤叫。《晋书·谢玄传》记载,北方的秦王苻坚带兵来攻打东晋王朝,在安徽淝水一带,被晋军打得大败,往回逃的路上听到风声鹤叫,都以为是晋军来追击他们。后来就用“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