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和老师一起过节教案一等奖
1、小学综合实践课和老师一起过节教案一等奖
一、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
1.通过实施本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体验课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促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关注自己的老师,并意识到老师的辛苦和老师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良好情感。
3.学会贺卡的制作,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学生的活动情况
第一节课
1.通过说一说我们的节日,各舒几见地说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引到即将来临的“教师节。教师将“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
A.“教师节”的具体日期是九月十日
B.“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
2 师生谈论“教师节”学生们说出了以下两点:启发学生从中获得思想情感的影响,调动积极性,营造氛围,激发热情。
3.放录象看师生共庆教师节的录象。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本次活动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教师节”不仅是老师的节日,也可以变成同学们自己的节日
我们和老师一起来过节吧1
4.任务布置
(一) 进一步了解“教师节”,老师引领请同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我国的“教师节”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②教师节是由谁提出的?
⑧我国为什么要设立“教师节”
④哪些国家有教师节?
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可以通过读报、上网查询、听广播、看电视、请教老师上图书馆这些方法来进行调查,并每组确定了其中一种方法。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 对你周围的老师进行采访,了解他们过节的感受以及他们分别在“教师节”这一天做了什么?
通过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师生一起讨论设计了以下调查表格
老师姓名 | “教师节”感受 | “教师节”感受 |
|
|
|
|
|
|
(三) 我们怎样来过“教师节”?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设计和一起过教师节的方案。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讨论得出可以通过说一句祝福语、唱一首歌、画一幅画、吟一首诗、做一件好事,亲手制做一张贺卡等有意义的活动来参与到“教师节”中,并决定每人亲手制做一张贺卡送给自己最喜爱的老师。
(四)组织同学们一起动手制做贺卡,通过亲自动手,了解了制做贺卡的方法和程序,大家一起交流了制做心得。展示和评价同学们制做的贺卡。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求。
(五)活动交流心得
1.交流第一节课的三大任务
A.同学们一起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教师节的各种信息
①我国的教师节是由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出的决议,正式确立的。
②“教师节”最早的倡议人是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
⑨我国三个行业性节日是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
④1985年9月10日首都召开万人庆祝大会庆贺第一个教师节。
⑤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教师节”是1931年,
⑥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教师节。如德国是在6月12美国是在9月28日,日,委内瑞拉是在每年的1月15日,泰国是在1月16日,他们都会在“教师节”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B.交流调查表。
c.给老师送上自己亲手制做的贺卡。
2.教师总结,拓展活动范畴.
同学们,通过这次“和老师一起过节”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学习了怎样去了解和认识一个我们喜欢节日。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如收集资料、亲身体验、采访人物、亲手参与等来加入到这个节日中。在我们的一年中还有很多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过一过别的节,我相信同学们在每一次的实践活动中都会有所收获!
2、小学综合实践课和老师一起过节教案一等奖
导语: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目的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 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七、教师课堂小结。
3、小学综合实践课和老师一起过节教案一等奖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主题由来:
秋天,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大雁南飞,蟋蟀呢喃;瓜果飘香,田野金黄;菊花盛开,落叶飘扬……在孩子们童话般的世界里,秋天是那么美,那么充满诗情画意。设计了该主题活动,力求通过“丰收的果园”、“寻宝物”、“秋天的创作”等形式让儿童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主题目标 :
1、体验丰收的喜悦,让儿童在秋天的自然中体验到愉快和舒畅。
2、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劳动果实。
3、获得有关的农作物和其他动植物的知识。
4、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
主题内容 :
1、丰收的果园
在家长或者朋友的带领下,让学生到农村果园里去采摘果实。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认识果实。了解果实的特征以及有关果实的知识,学习—些简单的劳动技能,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果实,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体验丰收和喜悦之情。
2、寻宝物
组织学生自主地去寻找植物的落叶、果实、种子或好玩的小东西,装起来收集好,为开学的展示活动做准备,通过这个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在秋天的自然中体验到愉快和舒畅,体验探索自然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秋天的创作
学生利用找到的“秋天”,例如:果实、树叶、种子等自然物进行拍照、作画、做标本甚至有创意地玩出各种秋天的游戏,充分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 :
活动一:丰收的果园
一、谈话引入,提出注意事项
教师:同学们,秋天已经悄然走到我们的身边了,这时果园里的果树已经结满了果实。抽个空我们要到果园去,大家高兴吗?
教师: 到果园去要注意什么?
(学生已有了多次外出活动的经验,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许多注意事项。)
活动二:寻宝物
一、导入活动,提出要求
老师:我们还要利用这个机会去寻找秋天的“宝物”。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将自己寻到的“宝物”收集起来装好,看谁寻找到的“宝物”多。活动时注意外出的安全。
活动三:秋天的创作
一、引导学生以自己或者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在“寻宝物”活动中的收获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假期中寻找到了许多秋天的“宝物”,你们都带来了吗?请大家向同学介绍自己找到的“宝物”。
二、展示创作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启发学生互相观赏,看一看,议一议谁创作的作品最美、最有特点?你最喜欢哪样作品?
4、小学综合实践课和老师一起过节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制作年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巩固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从年到月再到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在探索年历制作方法的同时,体验年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以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借鉴。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
准备:制作的各项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知
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现在想请大家自己动手来制作今年的年历,有兴趣吗?
1、谁来说说这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什么知识?
2、介绍不同的年历
展示收集到的年历,并作简单的介绍。
二、小组合作,共同制作
1、制作2XX年1月月历
(1)提供信息:20XX年1月1日是星期六
(2)小组合作教师参与。
(3)汇报交流:说说制作过程。
2、计算每月1日是星期几
(1)这是今年每月1日的星期数,可是少了几个,你们有办法补充完吗?
(2)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说说理由。
3、动手制作年历
每个小组做2个月,老师做12月。
4、展示交流:给我们制作的作品提点建议?
三、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四、拓展练习
课后自己制作2XXX年的年历
5、小学综合实践课和老师一起过节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56—57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参加制作年历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年历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体会年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年历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会用简单推算的方法制作年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各项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这是谁啊?你们认识他吗?喜羊羊)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喜羊羊想过六一儿童节,他想知道明年的6月1日是星期几,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看20xx年的年历。)
2、揭题:是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制作3年的年历。(板书:制作年历)
(二)观察年历,发现特征。
1、整体观察。
师:请仔细观察你们手中20xx年的年历,它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1:一年有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有29天。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2:最上面的一行是星期几,横着排列,从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排到星期六。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3:年历中有不同颜色的标记。假日和节日用红色标记。其他日子用黑色标记。
师:你知道哪些重要的节日吗?(1月1日是元旦节……)
师:谁还想说的?
生4:数字下面还有小字,初七、初八……;冬至。
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农历,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像冬至、谷雨这一类的我们称为节气。(巡视中,可组里渗透:每个月的第一行是什么?为什么这些数字标记红色?这些小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观察一个月的日历。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6月份。这一列数字有什么规律?
生:相差7天。
师:看(指着说)4日到11日相差7天。这一列呢?
生:也是相差7天。
师:喜羊羊有疑问了,6月1日为什么不是从星期日开始的?
生:上个月的最后一天(5月31日)是星期四。(请2名学生说)
师:6月1日是星期五,是由5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决定的。
那么下一个月7月1日是星期几?你是怎么知道的?4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三)小组合作,共同制作。
1、师生共同制作1月份日历。
师:我们知道了怎样确定每个月的第一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制作20xx年1月份的月历。你觉得要制作这个月的月历要注意什么?(同桌讨论)
(1)表格的最上面一行填写星期。(喜羊羊一个提示:表格的最上面一行填什么?)说明:一般情况下,星期日写在第一格。
(2)1月1日是星期二。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年12月31日是星期一,所以3年1月1日是星期二。
(板书:确定每月第一天是星期几)
(3)写到31为止。(接着写还要注意什么?)
追问:为什么?
生:因为1月是大月,有31天。(板书:想这月有几天)
2、独立尝试制作2月份日历。
师:现在请你拿出表格,完成2月份的制作。
(独立制作)
师:好,停下笔,我们一看。在制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1月31日是星期四,所以2月1日是星期五。平年的二月有28天,写到28。)
3、分工合作,制作年历。
师:我们已经会制作2月份的月历了,现在四人一组一起来制作年历。听清楚要求:
(1)请你找到有用的信息,来完成制作。
(2)制作3个月的日历。
4、展示交流。
(1)现在请放下笔,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一组(1、2、3月份)是怎么制作的?
你选择了哪条信息?在制作过程中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2)请这一组(4、5、6月份)的同学来说一说要注意什么。还有补充的吗?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个月(7、8、9月份)的月历,他们制作得对不对?(圈出这几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看星期是否正确)
(4)我们来看最后一组(10、11、13月份),观察一下,制作正确吗?你是怎么观察的?(看10月1日、12月31日是星期几,是否正确)
(四)应用知识,拓展延伸。
1、师:好,把同学们制作好的月历装订在一起,就是完整的.20xx年的年历了。请你来找一找3年6月1日是星期几。老师的生日是8月3日,谁能告诉老师是星期几?这本年历还能帮大家找到自己的生日是星期几呢!它的用处可真大啊!
2、我们来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欣赏不同的年历。(挂历、台历、单张年历、书历)
师:你觉得这些年历美不美啊,我们也可以将制作好的年历来装饰装饰,进行美化。下面的时间就留来美化美化。(星期六、日用红色标示出来,写一写重要的节日,画一些小图案)
(五)板书设计:
制作年历
确定每个月第一天
想这月有几天
6、《抵抗弯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从观察屋顶的横梁和柱子引出课题《抵抗弯曲》,引出研究抵抗弯曲能力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设计实验研究纸梁的抗弯曲能力跟纸梁的宽度与厚度的关系,分析数据发现厚度增加能大大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再回到生活中的横梁使学生明白横梁为什么要立着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纸的宽度、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实验。难点是对科学实验变量的识别与控制和运用曲线图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对于重点的把握,我注重学生实验前的充分探讨,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发完成实验,发现了纸的宽度、厚度的增加都能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对于难点的攻克,我却花了比较多的心思。科学的课堂应该是科学探究的课堂,在科学探究中学生是主体,在上这个课之前,我也曾经跟学生一起来探讨对比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问题,发现单纯的探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我牵着学生,淡化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基于这个原因,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这样一个挑战环节:在讲台上用两个磁带盒和一个纸条搭了一个横梁,请学生上来挑战,在老师搭的横梁的基础上只改变一个条件,让自己做的横梁比老师做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在挑战过程中认识到了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为后面变量定量的控制奠定了一个基础,教学难点就自然攻破了。
这个课我着重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宗旨是体现科学探究体现学生主体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1、挑战环节虽然起到攻克教学难点的作用,但所花的时间可以稍微缩短,上来挑战的学生两个就够了。2、电子白板的运用的确让课堂更加生动,为师生互动搭建了桥梁,但我只让三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写在白板上而忽视了其他小组的实验回报。3、在挑战环节时间缩短的前提下课堂中的两个实验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同时这堂课也让我知道在以后课堂中应该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变得生动、充实、有效。
7、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课探究印刷术的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思路流畅,上起来比较顺。课堂师生能够平等地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活跃有效。
课一开始就进行抄写游戏,目的是通过感性体验与想象思考,学生深刻地认识印刷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了假如没有印刷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麻烦,从而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活字,尝试印刷,是想让学生亲自体验这场革命的意义,体验一下印刷术中包含着的聪明和智慧, 从而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遗憾的是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印刷术的资料不够丰富,而且印刷术的发明是1400年前的事情,时空上距离学生比较远,课堂上我没有及时对当时印刷术产生的背景进行补充,因此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到这场革命的重要性,使课堂过于单薄。
其实备课时候,我就考虑到这个问题,要不要补充历史材料呢?但想到现在的课堂不是一直强调以生为主吗?如果这样做,会不会被评课老师说我牵着学生走呢?结果课堂上就少了这个环节!在姚顺添老师的提醒下,我恍然大悟,像这类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远的课型,恰恰很需要老师课堂上有效的指导,不存在牵着学生走的问题,反而会使课堂比较厚实。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看来,我自己对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的理解的不到位,不够深入,以后我要在教学实践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新课标,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8、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课《茶叶的聚会》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需要通过各个活动领域的实施得以实现。尽管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各有侧重点和独特的价值,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性质上,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
《茶叶的聚会》这一主题活动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指定领域的关系,指导学生把该活动主题分解为研究性学习环节、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劳动与技术实践环节,并将信息技术贯穿全过程。如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茶文化方面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带领学生走进茶园学采茶,学种茶树,开展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实践,进行劳动与技术方面教育;鼓励学生走进社区不定期举行义务送茶活动,让在田间干活的农民,让路边开车口渴的人们能及时喝一口浓香四溢的凉茶,在为人民服务中体会做人的意义;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调查、考察和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删选和整理,并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成果展示和答辩;鼓励学生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国5000年茶文化,并在校园举行有关《茶叶的聚会》成果展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过程中,《茶叶的聚会》主题活动不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从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较好地把握了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茶叶的聚会》主题活动这种以综合主题的形式高度融合四大领域既符合学生认识心理规律又体现课程综合化课改要求。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应人为地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机械地割裂开来,不能简单地把综合实践活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四门课程来教学。要明确的是,按分科的方式对待综合课程是明显的错误。这四个领域不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内容,而是实践或活动的方式,如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的内容是学生的活动主题,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提出来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在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活动的主题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实践过程,使各领域得到有效整合。另外,《茶叶的聚会》主题活动以综合主题的形式高度融合四大领域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理念。
9、绿色公交,我体验综合实践课结题课教学反思
在这节结题课中,老师给同学们总结了前段时间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乘坐了绿色公交车,一路乘车,一路观赏,一路聆听,一路思考,一路收获。对中山的绿色公交体味了一番,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同学们在这次“绿色公交,我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获益良多。同学们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表现得很棒,通过交流合作、亲身躬行,收获颇丰。
我个人觉得,能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与生活接触,与不同职业的人交流合作,懂得为了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一定要亲身躬行。说白了,勇于实践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外出采访时,要求学生要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礼貌有技巧地请求别人(与绿色公交有关的人员)接受采访。
其中胆子较大的小美和她的家长就主动积极地带上腼腆害羞的小华到公交车车站采访乘客。小华走在路上就不停地问小美能不能不要她开口问,她负责记录行不行。小美妈妈一直拉着她的手让她不要那么紧张,一边教她等会儿该如何向别人提问。小美和她妈妈一人一边拉着小华很快就到了公交车站,而被鼓励了无数次的小华还是胆怯地躲在小美的妈妈后面,直到小美拦下了一位热情的阿姨,拼命招手叫她过来,小华才怯怯地从小美妈妈背后走出来。在大家的鼓励下,小华终于拿起了记录本和笔走向受访阿姨。
慢慢的,看见小美与受访者聊得开心,小华也终于上前与阿姨聊了起来。看见小华的进步,笑起来的不仅仅是小美和小美的妈妈,还有带队的老师和路上行人。
其实综合实践课与其它科目比起来,其重点就是指导孩子在学习之余,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人沟通、懂得有礼貌、有技巧地通过他人获取信息。
10、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
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内化知识,运用知识,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特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社会生产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具有潜能的生命体,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本身的优势,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让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素质的跨世纪人才脱颖而出,才无愧于时代的呼唤和期望。让他们时常用一双明亮的眼去观察,用一颗灵动的心去触摸,感受世界的多彩,体验生活的律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和其他学科课程改革一样承担着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重大任务,由于这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不同,其学习方式也具有于其他课程显著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网络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核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我觉得将各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机整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显著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是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门学科。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11、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
《畅游小榄水色匝》这一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小榄这一地方特色,选择了学生有浓厚兴趣的身边事作为研究课题。它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取材于生活,贴近生活,探究生活,与学生有密切的联系,学生乐于探究。在学习方法上,学生从课堂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堂,采用了考察调查——查阅资料——分析交流等方法,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的活动过程。通过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组合,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活动能力培养的目的。
因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究性课题的开展,搜集资料十分重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搜集资料,关键在于合作与分享。这次活动就是让学生在搜集资料中学会合作与分享。所以在资料搜集阶段,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意识是教师引领。让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增智,在活动中成长。相信这一次活动将使学生在调查和设计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的河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从而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为家乡添光彩。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自觉性、能动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得以锻炼,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具有很大的实效性。
(一)成功与收获:
1.活动的每个环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从汇报中可以看出,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在开展活动时,人人能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探究热情高涨,并体会到团结、协作的乐趣与好处。
3.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研究,非常重视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4.活动使学生懂得了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他人。
5.小组的力量无穷。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实践,而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由选择主题,确定主题到深入主题,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活动,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在活动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6.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意识明显得到加强,凡事都要靠自觉的意识增强了。
(二)不足与遗憾:
1、小组合作方式的指导还不够细腻。本次活动课前课上都要学生大量进行合作探究,但学生年龄尚小,活动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细致地辅导和帮助,但我在一些细节上还是考虑不周。
2、教师自身的知识过于单一浅薄。由于教师自身对水色匝缺乏专业的探索与研究,虽然我在活动前搜集大量有关桥的资料,努力充实对水色匝的文化知识,但在教学时,还是觉得自身知识的薄弱。
我觉得,在这次活动中,我与学生都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得到的是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老师得到的是学生成功后的成就感,我与学生一起,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