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8、7、6练习课的教案一等奖
1、十几减8、7、6练习课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板书设计: 十几减8、7、6练习课
14 - 8 = 6 12 - 5 = 7
4 10 2 10
2 5
16 - 9 = 7 13 - 8 = 5
6 10 3 10
1 2
课后反思:
2、十几减8、7、6练习课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重点】:
1进一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及解题策略多样化。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
2.看图列式:☆☆☆☆ ☆
☆☆☆ ☆☆
二 教学例1
1摆一摆,算一算。
☆ ☆ ☆ ☆ ☆ ☆ 怎样列式?
☆ ☆ ☆ ☆ ☆ ☆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2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算的?
3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11-9=□16-9=□
三 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2小题。圈一圈,算一算。
△△△△△ △△ ○○○○○○○○
△△△△△ △△ ○○○○○○○○○
14-9=□17-9=□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3.开火车游戏。(口算练习)
四 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十几减8、7、6练习课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题卡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计算。
48+32-1639-13+47
96-34-3587-32+45
56+21+2193-69+25
二、跳绳比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数
小聪
24
30
90
小明
29
29
94
小亮
26
30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下,小明共跳下,小亮共跳 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下,小明跳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三、皮球每个15元,飞机每架38元,汽车每辆27元,坦克每辆12元
小红有50元,小明有40元钱。
(1)小红能买什么?剩多少元?
(2)小明能买什么?剩多少元?
四、小组活动。
在横行或竖列中,哪三个数连减等于3?把它们涂上颜色。
53
61
39
38
30
16
11
28
21
24
84
35
10
70
12
9
8
7
2
9
4
4
3
7
3
3
1
1
5
3
4、十几减8、7、6练习课的教案一等奖
授课日期
( )年( )月( )日 星期( )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
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
教学过程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 60+200-160+280-450,集体评价订正。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大屏幕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 上台板演。
(2)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评价订正。
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
先让学生独自估算,将结果写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引导其它学生评价该生估算是否合理,使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2.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
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
(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大屏幕出示第12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掌握。
四、练习总结 。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5、十几减8、7、6练习课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
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
教学过程: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 60+200-160+280-450,集体评价订正。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大屏幕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 上台板演。
(2)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评价订正。
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
先让学生独自估算,将结果写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引导其它学生评价该生估算是否合理,使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2.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
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
(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大屏幕出示第12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掌握。
四、练习总结 。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的数学教学反思
与“十几减几”一节内容相应的练习,教材安排了“做一做”两道、“练习三”13道习题。从习题的编写形式和特点来看,编者的意图相当明显。“做一做”第1题6道小题分成三组,每组上下两题是加减配合,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第2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练习三”第1题用图形的形式来暗示“想加算减”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一道加法解决两道减法”的思路;第2题第1小题意图同上,只不过在形式上变换一下,第2小题则有所拓展,在一个部分量未知的情况下做减,有拓宽思维空间的功能。但从总体而言,教材练习设计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算法加以训练(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十分强调),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法。
问题是“十几减几”的基本算法仅仅是“想加算减”一种吗?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比较快解决问题的、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方法就可以看作基本算法。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对于那些“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的,有些甚至不会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的'算法或比较熟练运用的算法可能是“破十减”和“连续减”,此时,“破十减”或“连续减”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基本算法。因此,我们认为,教材只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方法来训练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有待商榷的。
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设计本节内容时,对教材内容作了比较大的改动。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1、丰富主题情境的内涵。
从教学实践来看,“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比教材“小猫观金鱼图”更具开放性,学习素材更为丰富,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13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现在地面上还剩下6只猴子。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2、准确把握了“算法多样化”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即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出来供大家讨;“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即在多种方法呈现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
7、十几减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
与“十几减几”一节内容相应的练习,教材安排了“做一做”两道、“练习三”13道习题。从习题的编写形式和特点来看,编者的意图相当明显。“做一做”第1题6道小题分成三组,每组上下两题是加减配合,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第2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练习三”第1题用图形的形式来暗示“想加算减”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一道加法解决两道减法”的思路;第2题第1小题意图同上,只不过在形式上变换一下,第2小题则有所拓展,在一个部分量未知的情况下做减,有拓宽思维空间的功能。但从总体而言,教材练习设计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算法加以训练(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十分强调),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法。
问题是“十几减几”的基本算法仅仅是“想加算减”一种吗?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比较快解决问题的、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方法就可以看作基本算法。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对于那些“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的,有些甚至不会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的算法或比较熟练运用的算法可能是“破十减”和“连续减”,此时,“破十减”或“连续减”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基本算法。因此,我们认为,教材只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方法来训练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有待商榷的.。
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设计本节内容时,对教材内容作了比较大的改动。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1.丰富主题情境的内涵。
从教学实践来看,“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比教材“小猫观金鱼图”更具开放性,学习素材更为丰富,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13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现在地面上还剩下6只猴子。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2.准确把握了“算法多样化”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即教师在教学中尊学生的思维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出来供大家讨;“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即在多种方法呈现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教学反思《《十几减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一文
8、《十几减几的练习课》教学实践的反思
与“十几减几”一节内容相应的练习,教材安排了“做一做”两道、“练习三”13道习题。从习题的编写形式和特点来看,编者的意图相当明显。“做一做”第1题6道小题分成三组,每组上下两题是加减配合,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第2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练习三”第1题用图形的形式来暗示“想加算减”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一道加法解决两道减法”的思路;第2题第1小题意图同上,只不过在形式上变换一下,第2小题则有所拓展,在一个部分量未知的情况下做减,有拓宽思维空间的功能。但从总体而言,教材练习设计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算法加以训练(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十分强调),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法。
问题是“十几减几”的基本算法仅仅是“想加算减”一种吗?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比较快解决问题的、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方法就可以看作基本算法。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对于那些“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的,有些甚至不会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的算法或比较熟练运用的算法可能是“破十减”和“连续减”,此时,“破十减”或“连续减”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基本算法。因此,我们认为,教材只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方法来训练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有待商榷的。
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设计本节内容时,对教材内容作了比较大的改动。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也取得了一定 效果。
1. 丰富 主题情境的`内涵。
从教学实践来看,“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比教材“小猫观金鱼图”更具开放性,学习素材更为丰富,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13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 现在地面上还剩下6只猴子。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2. 准确把握了“算法多样化” 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即教师在教学中尊 学生的思维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出来供大家 讨;“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即在多种方法呈现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
9、《十几减几的练习课》教学反思
与“十几减几”一节内容相应的练习,教材安排了“做一做”两道、“练习三”13道习题。从习题的编写形式和特点来看,编者的意图相当明显。“做一做”第1题6道小题分成三组,每组上下两题是加减配合,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第2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练习三”第1题用图形的.形式来暗示“想加算减”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一道加法解决两道减法”的思路;第2题第1小题意图同上,只不过在形式上变换一下,第2小题则有所拓展,在一个部分量未知的情况下做减,有拓宽思维空间的功能。但从总体而言,教材练习设计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算法加以训练(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十分强调),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法。
问题是“十几减几”的基本算法仅仅是“想加算减”一种吗?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比较快解决问题的、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方法就可以看作基本算法。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对于那些“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的,有些甚至不会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的算法或比较熟练运用的算法可能是“破十减”和“连续减”,此时,“破十减”或“连续减”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基本算法。因此,我们认为,教材只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方法来训练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有待商榷的。
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设计本节内容时,对教材内容作了比较大的改动。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也取得了一定 效果。
1. 丰富 主题情境的内涵。
从教学实践来看,“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比教材“小猫观金鱼图”更具开放性,学习素材更为丰富,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13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 现在地面上还剩下6只猴子。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2. 准确把握了“算法多样化” 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即教师在教学中尊 学生的思维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出来供大家 讨;“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即在多种方法呈现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
10、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6》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前面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受旧知正迁移影响,学生对于“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计算方法都掌握得不错,比上节课更能表达清楚。但在练习中却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当慢,不如十几减9的计算掌握得好。就此,我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两个原因:
一、这节课的内容是教学十几减8、7、6,教学内容相对前面更复杂,不像前面学习十几减9那样内容专项单一,所以效果不怎么好;
二、有些学生对于10的组成及有关8、7、6的进位加法掌握得不太好,所以导致计算慢及正确率低。对此,接下来,我打算首先加强10的组成及8、7、6的进位加法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同时先进行十几减8、减7、减6的专项练习,让学生找规律,然后进行十几减9、8、7、6的计算混合练习,希望这样能使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11、《十几减8、7》的教学反思
1、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2、过分强调“相加算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多数用的都是“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1)教材中虽然多处提到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单元的结束,在潜移默化中要求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这个度?
(2)当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其他的方法是否要传授个孩子?采用何种方式?
(3)“想加算减”的方法真的是最优吗?
12、《十几减8、7》的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十几减8、7》。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学得较好,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因此学习十几减8,7比较轻松。本课练习中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大多数人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来完成十几减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学对不同的题目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根据题目来选择相对简单的或者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当被减数小于15时,大多数学生用想加算减,因为他们对加法比较熟悉,而被减数大于15时,选择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觉得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学“试一试”15-7,13-7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十几减9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学习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表述思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