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语文教案一等奖
1、泪珠与珍珠语文教案一等奖
一、 作者介绍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6岁时就由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成为之江大学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深受夏先生学识与人格的影响,在词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战爆发,饱经忧患,深感国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在司法部门任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二、 思考题
1、琦君写泪珠写了几种眼泪?也就是琦君从几个角度来写泪珠?
2、这种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幺?
3、假如把这些眼泪比做珍珠,那幺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幺?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4作者在引出珍珠后已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为什幺还要加上最后的三段?
5、联系琦君的《珍珠与眼泪》,指出文中所寄予的哲理。
6、进一步提问:课文中所提的几次泪珠,体现了怎样的“珍珠”?
三、 琦君的《珍珠与眼泪》
珍珠与眼泪
琦君
我国的旧小说中常见这样的形容句子:「那眼泪就像断线珍珠般的滚落下来。」可说是非常形象化的。白居易有诗云:「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尤其婉曲而且富于想象力。阿拉伯的诗人则把故事编得更美了。他说:当牡蛎出现在海滩边欣赏月光时,天上正在哭泣的仙女,一滴眼泪落进它的心脏,便变成了一粒珍珠。(这个仙女是否鹊桥上会牛郎的织女呢?)
其实珍珠的形成,过程是非常艰苦的。原来是一粒砂子或寄生物,偶然侵入牡蛎壳内,牡蛎为了要排除这粒障碍物,就蠕动着柔软的身体,极力要把它挤出壳去。同时由于不停的蠕动,就分泌出一种透明的液体,却把障碍物包围起来。蠕动愈辛苦,分泌液体愈多,障碍物被包围得愈厚。久而久之,分泌液凝结起来,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这正像人的眼睛,如果一粒砂子侵入时,一定会泪珠儿纷纷而下,非把刺激物排除出去不止。
由此看来,将一粒粒的珍珠来比一滴滴的眼泪,是再恰当也没有了。而且从诗人们凄艳的笔下,使我们深深领悟到,生命的历程是多么悲苦,却又是多么壮丽!牡蛎如不为努力排除障碍,就不会产生光泽的`珍珠;眼睛如不为排除砂子,就不会有那么多泪水来洗涤。美国女作家奥尔柯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中国三十年代的一位女作家也说:「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真是深深从生活中体认出的既凄婉又美丽的名言。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当有一粒珍珠,它就是排除困难的毅力与智能。这粒珍珠是随着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更晶莹圆润的。
想起母亲一生饱经忧患,可是她总是默默地含着带泪的微笑。在我印象中,母亲的笑容美得有如清晨带露的玫瑰,在家庭中散布淡淡的芳香,在我心田中植下热爱人生的种子。从没一句怨毒的言辞出诸她的双唇,从没一天,她卸下照顾家人的沉重担子。她外表看似柔弱,但无论怎样的流离颠沛、艰难拂逆,她都承担了。当人们享受着由于她的牺牲、忍让所赐予的安舒幸福时,她却愀无一语地离开了人间。她始终无怨无艾,因为她心中有一粒珍珠。正如牡蛎,把光泽的珍珠贡献人间,自己却牺牲了生命。
四、联系其它名言佳句中的泪,体会其中的“珍珠”。
①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②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⑥鱼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感觉的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⑦为什幺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⑨贾政听了(贾珠死去的消息),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红楼梦》)
⑩世界上的笑容只有一种含义,而眼泪却蕴含很多。(三毛)
2、泪珠与珍珠语文教案一等奖
一、揭示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领悟学习这篇散文形散神聚以小见大的特点,引导学生细心品味所引诗文的含义.
2、能力目标: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3、情感目标:感受泪的深刻含义,体味文中蕴涵的感情及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热爱生活,体验人生真情,陶冶充满爱的内心世界。
二、课前预习
1、检查预习
听写:饱经忧患、芸芸众生、冥顽不灵、虔诚祈祷、真挚牡蛎
2、作家简介: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琦君是个孤儿,一岁时,父亲过世,四岁时母亲也走了,于是她被送给了后来的父亲和母亲抚养,父亲在城里有他的事业,所以很少回乡下。而父亲在乡下有一个妻子,也就是琦君所说的母亲,她唤作大妈,是大妈一路扶养琦君长大;琦君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发表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长篇代表作为《橘子红了》。
3、整体把握、纵观全文、理清结构。
三、自学指导
(1)读课文思考问题
读课文,思考:整体看,全文通过抒发了的感情?
课文结构示意
一)、引出话题。(1~2)
点题并暗示下文(1)
泪过渡并埋下伏笔(2)
二)、逐步提高的人生社会认识(3~5)
与喜欢白居易诗和杜甫诗
三)、具体叙述人生的直接感受(6~10)
珠运用具体事例
(母亲对自己、自己对儿子)
四、深化主题、呼应上文(11~13)
读课文
1、本文的题目能不能改为珍珠与泪珠,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2、什么是本文事物线索和思想线索?运用这两种线索的好处是什么?试加以说明。
3、文中写了哪些眼泪?
4、这种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么?
四、讨论、更正、归纳、
合作探究(1)
问题:什么是本文事物线索和思想线索?请找出并加以说明。
事物线索泪珠
思想线索马臣夫人的话眼因流多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好处是彩线穿珍珠,形联神系,情境交辉,具有抒情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文中写了几种泪?
感悟文学的书中泪、
骨肉分离的眼泪、
亲子的爱怜之泪,
生命的奋斗之泪、
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
为人类献身的感恩之泪
牡蛎造珠的泪
所写各种泪中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各抒己见!
奋斗泪
课文第10小节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不管是哪一句,都是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坎坷,有欢笑,我们需要奋斗,要历尽坎坷。
慈悲泪与感恩泪
作者在引出珍珠后已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加上最后的三段?
人需要有慈悲心,有感恩心,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我们要感谢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一切,要感谢困难,坎坷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有珍珠一般的心灵。
联系题目,泪珠与珍珠,作者在这里才把两者相连,为什么?前文的叙述与此又有何关系?
明确:就用琦君的话来回答: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这粒珍珠是随着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更晶莹圆润的。
这种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么?
少女时代喜欢咏泪诗文未经忧患不知眼泪之真味
骨肉团聚,相拥而哭,流欢喜之泪
历经劫难,还乡断肠,流伤心之泪忧患倍尝方知
眼枯见骨的哀痛,人老眼枯,欲思老泪纵横而不可得
母亲的泪
天使的泪最珍贵的眼泪,是饱经痛苦的爱的结晶
观音的泪
基督徒的泪为大众流下仁爱之泪,为报恩流下的纯洁真挚之泪是最崇高人生境界
读懂泪珠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
?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明确:
各种泪是表现作者认识和情感的逐步深化呈递进格局,不容颠倒。
讨论:文章中作者写了这么多泪,但文章的题目为何叫泪珠与珍珠,直接叫泪珠不是更恰当?
讨论:文章中作者写了这么多泪,但文章的题目为何叫泪珠与珍珠,直接叫泪珠不是更恰当?
C、文章写了画上观音的泪、基督教徒的泪,是为大众而流,为仁爱和真诚而流。它也如珍珠一样珍贵。
本文所真正想阐发的人生哲学,也就是眼泪之所以能变成真正,珍珠为什么又是珍珠的.原因:生活中,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虽历尽困苦,流尽辛酸泪,亦需有一颗像珍珠一样明亮,充满光泽,晶莹圆润的珍珠。
文章中三次出现了眼因流多泪而愈益清明,是否重复?试体会每一部分的含义?
①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
②再次谈及,贯穿全文,说明战胜苦难与忧患的韧性与意志
③与开头相呼应,更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应感恩这个世界
总之,从结构上说起着引领贯串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它代表了琦君70年的所有的人生体验,无论是骨肉分离的泪、怜子之情的泪,还是生命奋斗的艰辛之泪、不为一己悲欢的慈悲与无私的泪,它们都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与温厚。这些包含着人生丰富高尚的情感的泪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间最美丽宝贵的珍珠,我想这也是这篇文章取名为《泪珠与珍珠》的一个原因吧。
四、合作探究(2)课堂检测
一)作者在第②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并说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其实,这句话在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上更有妙处。针对此作简要的说明。(不超过30个字)
答: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到、看不见的。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体的青山,别出心裁。用了通感的修辞格。
二)第④段中说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的泪水,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作者借此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第一问,填写的文字不超过35个字;第二问,摘录原文语句作答)
参考答案
人们对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能得骨肉团聚,感慨不已,悲喜交加。
说明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三)下列对文章所作的评点,哪两项是不恰当的?
A.体味忧患与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与人生的真谛。
B.七十老妪仍具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C.珍珠是牡蛎的泪珠----动人的联想,升华了文章的情。
D.宕开一笔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旨在增添文章神秘感。
E.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开阔视野:看引文出处
五、开阔视野:看引文出处
1、啄木曲白居易
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
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
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
开阔视野:看引文出处
2、新安吏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3、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六、能力迁移、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
深入拓展、联系生活,交流彼此心声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生活的本身远比文学来的更感人。照片是生活的真实记录,这里选取了一些照片和大家一起感受。不知道哪张照片你能读懂他泪水中的情感,哪张照片可以唤取你记忆中尘封的往事?
看照片
请同学们把你的感受写成200字左右的文字,写完我们共同交流。
附补充练习朗读训练
有一天我们都会老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
我花了很多时间,
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
教你系鞋带,扣口子,溜滑梯
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
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
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
让我再想一想
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
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
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
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
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
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
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
体谅我,
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
希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
孩子
现在我常忘了扣口子,系鞋带。
吃饭时,会弄脏衣服,
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
不要催促我,
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
只要有你在一起,
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
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
走也走不动,
所以,
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
陪着我,慢慢的。
就像当年一样,
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3、泪珠与珍珠语文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理解泪珠与珍珠的关系,感受作者的情怀。
2、作品写作上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对本文主旨句的理解
理解作者为何以泪珠与珍珠为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二、导入:旧小说中的描写:"眼泪就像断线珍珠般的滚落下来。"引出本文中白居易和阿拉伯诗人编的故事关于泪珠和珍珠的描写。引入本课。
三、介绍珍珠形成的过程,强调艰苦。一粒粒的珍珠比做一滴滴的眼泪。引出感悟。
四、感悟:生命的历程是悲苦的却也是如此的壮美。牡蛎努力排沙的过程越艰苦,珍珠的形成越圆润晶莹;人们阅历越多经历越丰厚对人生的体验越深刻,人生就越有价值。从这点看,人生的体验就好比珍珠一样珍贵,眼泪正是这个悲苦美丽过程的载体。即,眼泪本来不珍贵,珍贵的是"为何而泣"的"何"!
五、本文写的是"何"?
分解若干问题:
1、作者写了几种泪珠?能否颠倒来写?
2、主旨句的分析,是否是重复的写?
落实:
1、书中的.泪:少女情怀,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天真(真情、激情、深情)
现实的泪:亲情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
这四种泪因何而落泪:亲情泪--为故乡为亲人而落泪;奋斗泪--战胜艰苦的的艰辛之泪;慈悲泪--为芸芸众生的苦痛和罪孽而落泪;感恩泪--感激他人而最最纯洁真挚的涕泪交流。
由为一己而流的泪到为仁爱、为大众、为真诚而流的泪,像珍珠一样的宝贵。慈悲泪、感恩泪是作者感悟到并追求的人生最高的崇高境界。
2、内容上的层层深入;结构上注意,"读到""难怪""这也就是"。
六、作品在写作上启示。
1、主旨句的贯穿,即散文的神。
2、课文第二段关于具象与抽象对比的例子,在本文的写作上的确是给作者"多了一层领悟",给我们写作上也应该有启示。
作者把抽象的人生体验具体为泪珠,而泪珠又具体为珍珠,泪珠本身并不珍贵,珍贵的是深刻的人生体验,泪珠是人生体验大喜大悲的代言,由这个中间载体把人生体验和珍珠就很好的联系起来了,也使读者加深了对"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的深刻内涵。
七、补充白居易的《啄木曲》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
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
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两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
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霜。
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
4、泪珠与珍珠语文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为我们描写了可爱的小动物——活泼伶俐的珍珠鸟。谁能说你了解的珍珠鸟什么样?
二、出示自学提示,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珍珠鸟在‘我 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
2、在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教师提示: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1、珍珠鸟活动的范围由笼里到屋里,从桌面到“我”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灯绳”到“窗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头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它的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安祥,它在“我”身边有着绝对的安全感,对“我”完全信赖了。
2、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体会深的句子,学生评读,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3、提问:“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教师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
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
五、扩展阅读
读《小狗儿和大画家》,读后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珍珠鸟
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珍珠鸟彩色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是活泼伶俐的珍珠鸟。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学习
小组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画出珍珠鸟发生变化的重点词语。
2.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五、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收获
六、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七、扩展
1.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谁为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交流有关“珍珠鸟”的材料。
附:板书设计
25* 珍珠鸟
教案点评:
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说明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教师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按中心问题“珍珠鸟在‘我 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探究活动
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情境(如:“舒适安全的巢”、“巢中的雏儿”、“小鸟喝茶”、“可爱的小红嘴”、“睡得好熟好香”),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写下来。
5、泪珠与珍珠语文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想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这两天,我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看老师给他带来了。屏幕上展示珍珠鸟的图。(学生描述珍珠鸟的`外形)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作家冯骥,看他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怎样的动人故事。(板书:16 珍珠鸟)
「用谈话法导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同桌交流:作者与珍珠鸟之间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是什么?
2、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文章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意思?
「学生并不是一个知识积淀为零的容器,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促其主动求知。所以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的还会很深刻。另外,我们常常提倡学生自由读书,弘扬主体精神,但学生读一遍书应有一遍的收获,不能盲目而漫无目的,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6、泪珠与珍珠教学反思
《泪珠与珍珠》是琦君一篇温婉柔美、清新淡雅的散文,她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在对生活的细心感受中体味人生的真谛,领悟人性的美好。此文文字优美,内容不甚艰深,容易为学生接受;并且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学习者感兴趣和自认为重要的内容,能唤起学习者自我——主动地学习,而且学习的效率高、效果好。因而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是很重要的,我在教学该课时进行了一种尝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了以下几个步骤:⑴初读课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注重学生自我阅读体验。⑵再读课文。自己拟定学习主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⑶班内交流。讨论并确定班内共同学习目标:思想内蕴、整体构思。⑷研读课文。注重个性化阅读,自己选定一个学习主题,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⑸讨论研读体会。老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及时补充材料(作者想法和他人评论),帮助学生理解。课后,对照原来的教学设想,思考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于这次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
㈠教学中应将学生的个体探究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机智灵活地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发现和交流,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给予学生一个自主阅读、交流的空间,让他们提出问题,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调动起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还考虑到,就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而言,教学不能太过于随意性,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发的生长状态,而应该给学生以探究的路径与方向,因而分析学生提出的哪些问题能更好的把握文本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切实的帮助后,确立了共同探究的两个问题“思想内蕴”和“整体构思”,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就产生了矛盾,学生即时生成的学习目标与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学习目标间如何协调一致?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题目为何取为‘泪珠与珍珠 ,取为‘泪与心 ,好不好”,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未作以明确的解答,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留下了不解与遗憾。
因而教师需对问题有清醒的判断能力,并合理运用共同完成目标的弹性,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有时提出的问题质量并不高,教师不能把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提到课堂上来讨论,而一旦课堂上出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意外问题时,可以把一些次要的目标放到课外来实现,使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色彩,又能完成预定任务。这样,教学目标的灵动与有序既给学生留下阅读思考空间,又指明学生学习的方向。
㈡教学目标不应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应关注“终极目标”;不能用“过程目标”取代“结果目标”。
我在研读文本时设计的教学目标为“正确理解‘泪珠 的内蕴和把握文章的思路”,而在整合学生自定的学习目标时,也从大多数同学的表述中将全班同学的学习目标定位在这一内容和形式上的进一步学习上来。但一切教学目标应服从于终极目标,即“精神成人”“精神成长”,并培养学生的自由、独立、创新的思维方式。而“正确理解‘泪珠 的内蕴和把握文章的思路”这样的教学目标只是要求学生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却并未明确规定应唤起他们的精神体验,感受琦君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教师只着眼于学生获得、掌握的知识信息,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文学作品的教育中,不能过多的把眼光放在它的社会意义、思想内容等外部价值,或者段落大意、阅读技巧等的分析上,忽略了文学教育的实质恰恰是向内面开拓,即使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鉴赏自己、解剖自己的.灵魂。而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读出自己这一观点来指导教学,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泪珠的内蕴外,还必须引发学生的感受力,使每一个学生读出他自己的情感体验。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有与亲情友情有关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里都可能出现滴滴晶莹的泪珠,这些都是作者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的相契点。因而教学中更应关注终极目标,每一个人天生都有认识自己的精神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应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反思自己的心灵世界。
再者这两个教学目标只是陈述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学习结果加以的规定。但阅读教学是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因而符合阅读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是“结果目标”而应是“过程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自主选择、主动发出的一系列行动,应描述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学生才能明确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自主与创造性阅读。比如可以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感悟课文中自认为最优美的语句;表述自己初读课文的最深感触;领悟作品的思想内蕴;联想到生活中最令自己感动的“泪珠”并加以阐释。这样“过程目标”实现了对标准化结果的主动回避,而让学生能自由自在地彰显自己的阅读个性。
7、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完美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此次教学为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该教些什么,怎样去教,在教学设计时思考良久。让我想起上次去杭州学习,于永正教师说的一句话“在课堂上,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要精心备课,要思考在学习时,哪些是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哪些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导入时,我从了解作者入手,经过这个导入,传递给学生,在读作品时,关注作者是很有必要的,能够更好的帮忙我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二、在教学生字及通读课文这个环节,首先我出示的是生字词,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必须的方法,难度不是很大,并且课前已预习,所以教学时直接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在教学中学生认读的不错。对于文中的“绿蔓、垂蔓”这两个词语,虽不是一、二类字,但学生在读音、字义方面应当存在难度,所以教学中,单独将这两个词语列出,先指名读,学生读成了“màn”,当我问他可查字典了,他说查了,先肯定他的做法正确,然后指出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所以在查字典时应当结合句子去思考,究竟选择哪种读音,将这种读书的方法渗透给学生,相信多次的引导,学生这种主动获取信息的本事会有所提高。
三、在理解课文资料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角,然后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概括文章的资料,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我想经过这种教学,让学生感知,文章资料的概括能够这样去做:先找出主要主角,然后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在课堂学到一些阅读的方法。
四、在感受“信赖”的环节,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吗?”进而让学生去发现“完美的境界是怎样的`境界?”“小珍珠鸟把我的肩膀当成了什么?”“它会梦到什么?”以及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去想象,更深地去理解“信赖”,去感受完美的境界。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1、在整体感知课文资料时,如果先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或者教师进行范读,这样学生的整体感受性会更好。2、在理清文中主角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处理的有些仓促,能够引导的更充分一些。同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一问题的提法,还不够精准。
阅读本事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经过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阅读本事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授人以渔。
8、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悉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洋溢于字里行间。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文质兼美,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我在教学时注重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围绕“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句话创设学习情境,先让学生把握作者情感基调,再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将“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句话作为引领句“观形闻声、人鸟相亲、相互依赖”这一组组图文并茂的图画串联在一起,让学生逐步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以及人与鸟互相信任的进程,进而领悟“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
2、以读为本,以画为辅,引导学生自读、、思考、圈画、写批注交流等方法理解人鸟亲密进程,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想象画面,并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调动学生情感,营造读的氛围,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到达了披文入境的境界。
3、最后播放一组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作者美好感情的体验和对美好境界的体味,让学生从心底受到震撼和教育。
虽然此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自己成功的把握了课文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但思考整个教学过程,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幻灯片的背景不够简洁和清晰,文字颜色和背景的区分度不够等,这些都是自己在今后的课件设计和制作中应该多加注意的。
9、语文《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完美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此次教学为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该教些什么,怎样去教,在教学设计时思考良久。让我想起上次去杭州学习,于永正教师说的一句话“在课堂上,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要精心备课,要思考在学习时,哪些是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哪些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导入时,我从了解作者入手,经过这个导入,传递给学生,在读作品时,关注作者是很有必要的,能够更好的帮忙我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二、在教学生字及通读课文这个环节,首先我出示的是生字词,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必须的方法,难度不是很大,并且课前已预习,所以教学时直接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在教学中学生认读的不错。对于文中的“绿蔓、垂蔓”这两个词语,虽不是一、二类字,但学生在读音、字义方面应当存在难度,所以教学中,单独将这两个词语列出,先指名读,学生读成了“màn”,当我问他可查字典了,他说查了,先肯定他的做法正确,然后指出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所以在查字典时应当结合句子去思考,究竟选择哪种读音,将这种读书的方法渗透给学生,相信多次的引导,学生这种主动获取信息的本事会有所提高。
三、在理解课文资料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角,然后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概括文章的资料,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我想经过这种教学,让学生感知,文章资料的概括能够这样去做:先找出主要主角,然后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在课堂学到一些阅读的方法。
四、在感受“信赖”的环节,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吗?”进而让学生去发现“完美的境界是怎样的境界?”“小珍珠鸟把我的肩膀当成了什么?”“它会梦到什么?”以及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去想象,更深地去理解“信赖”,去感受完美的境界。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整体感知课文资料时,如果先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或者教师进行范读,这样学生的整体感受性会更好。
2、在理清文中主角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处理的有些仓促,能够引导的更充分一些。同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一问题的提法,还不够精准。
阅读本事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经过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阅读本事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授人以渔。
10、小学语文《珍珠泉》教学反思
《珍珠泉》一文描述了家乡珍珠泉的美丽、有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才能使将所学的景象深深的印入脑海中呢?我想应是体验,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只有让学生徜徉在语文文本的真实情境之中,经历一次次美的享受,如此,留在心里的情境才是真挚的,才是永恒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其生动形象的图像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一、音乐、画面,让孩子的心灵诗化。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诗情画意的心灵最容易“草长莺飞”。一篇美文对孩子的心灵的“诗化” 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过程,这种影响既有感觉、思想认识等因素,也有表达情感的语言和方法的因素,这两者是融合着的,因此它对学生心灵的“诗化” 是全面的。“心灵诗化”的过程也是人文化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垫底的过程。这一课例中,音乐、画面的引用为学生心灵的诗化架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桥:
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伴随着轻轻的音乐声回荡在课堂上:“在中国绵延数百万公里的土地上,有着许多如诗入画的美丽景象。有巍峨雄壮的长城,有接天荷叶无穷碧的西湖,还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漓江。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板书‘珍珠泉 ”。再加上形象逼真的珍珠泉画面,将孩子们带入美丽的珍珠泉中,他们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享受着,接着孩子们借助音乐和画面在静、清、绿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里徜徉,这样,美丽的珍珠泉不知不觉地从孩子们的视觉中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那一声声富有个性的朗读,那一句句精彩的话语,那一个个有趣的画面,不正是孩子心灵诗化后的富有创意的产品吗?
二、对话、感悟,让孩子在珍珠泉中遨游。
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的语文学科,它的课堂教学就是对话,是师与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它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民主展示、宽松融合、认真对待、自主发展。教学中,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一些泉的有趣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珍珠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发现珍珠泉有冒不完的泡泡这一独特之处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把趣味读出来。再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读课文的其它段落,感受珍珠泉的清与深及绿的特点,同时相机地指导朗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文中流动的美,在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遨游了珍珠泉。
课堂上,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说着、读着,思维活跃,真情勃发,灵性涌动,课堂一派“喜人景象”!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课堂中对文本的感悟,创设了一个轻松的、诗意般的课堂!
11、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我班的孩子比较喜欢动物,对动物有爱心,所以我选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从上课的情况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大导入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开课伊始,优美的钢琴曲《最初的温柔》在学生的耳畔萦绕,各种美丽的鸟儿图片一张张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姿态万千的鸟儿,清新、幽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让人看了有种和谐的感觉。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优美的钢琴曲结束之后,我问:“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请你在文中找一找。”由此引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中心。
指导学生读这句话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学生毫不犹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团:“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谁信赖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将四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了黑板上,接着抓住第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的?”
三、抓住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在孩子们提出了问题之后,我让孩子们在小组里,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边读书边寻找答案。因为问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非常投入,交流时也妙语连珠。
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例如在朗读“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这句话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读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我结合父母平时称孩子们为“小家伙”为例子,让孩子们尝试着去读。学生自由读完后,我又指名读、部分读、齐读,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
五、立足文本,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合理拓展
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很有创意的环节:
一是“给文中插图起名”。孩子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起的名字五花八门,但是每一个名字都能够反映出作者是幸福的,小鸟是幸福的。这是因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家都是幸福快乐的。
二是在理解课文结尾的一句话的基础上自编或者是借用自己的积累说一句和信赖有关的格言。这样做对自身健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后反思发现: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
12、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一篇文旨优美的课文,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这两个方面。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想如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体会不好,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显得生硬。所以我还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仔细的体会,并仔细观察图,利用这一具体的形象来体会抽象的东西,经过实践,同学们的反应不错,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整堂课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所以老师们,把机会让给学生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