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
1、《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
【设计理念】
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激情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浓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性的对话磁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2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浸、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预设流程】
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完了,你想跟老师说点什么?
4、初读课文,交流读书体会。
5、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6、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7、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8、感悟:
⑴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⑵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⑶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⑷ 谁来读二、三两句,老师建议你,如果你能把两个浸字读好了,就能够把我们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
(指名读)读着读着,这个浸字变了──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9、老师有幸在课余读了《桂花雨》的原文,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是呀!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呀!
(板书:桂子花开香十里)
二、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
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
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笑了,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请赶紧写下来吧!
5、写作反馈。
(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
6、作者已深深地沉浸在桂花雨欢乐的笑声之中了,已深深地浸润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了!其实,当时作者的父母亲也都在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马上点上檀香,炉香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父亲顿时诗性大发,作诗一首,想读吗?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是呀!桂花雨中有我多少欢乐的笑声,桂花雨中有我多少童年的回忆呀!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出示)(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三、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1、我念中学的时候……可是,母亲却说……出示母亲的话: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说什么?
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4、反馈。
5、是呀!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也轻轻地对自己说……
(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6、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
(读最后一句。)
7、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你们读出了作者内心深处浓浓的情。这桂花让我……
(板书:恍如重返故里游)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1、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如今的她已有88岁的高龄,可是她仍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师读幻灯出示)喜欢这段话吗?原来琦君写“桂花雨”,其实是在记录美丽的人生呀!
2、感谢琦君,感谢桂花,他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让我们就用这四句话把这场美丽幽雅、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想再读一遍吗?
桂花雨
桂子花开香十里,
枝摇花落乐心头。
魂牵梦萦桂花雨,
恍如重返故里游。
2、《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
(第二课时)
楚州实验小学 朱秀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桂花“香”,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相机板书:香 乐 甜
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板书:……)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
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了。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谁愿意读一读?
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2、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生读,画出“沉浸”,桂花在全年中哪个季节开放?在桂花盛开季节整个村庄飘满香气,但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难道这个桂花整整开了一年吗?要理解这句要联系第四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为什么全年——
③是啊,当桂花盛开的时候走进小琦君家乡的村庄,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当桂花落了,母亲把晒干的桂花,用桂花做的桂花卤送给邻居们,有了这桂花,桂花卤邻居们就可以自己泡茶,做糕饼,平时一家做了全庄人都能吃到,享受到这份香甜,所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那么你从这个“沉浸”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快乐、幸福、浓浓的乡情。)
④指导朗读,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过渡:这香气不仅弥漫了整个村庄,还弥漫在人们的心里。找一找第三自然段还有写到“香的吗?”
3、学生读,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①这个香在哪里,“啊!好香的雨啊!” 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乐)
②这是一场芳香无比,快乐无比的桂花雨,让我们用心品味。读散文有好多种读法,会读的同学会从文字中看到画面。静静默读这段文字,用心去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畅谈画面。师: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你们想不想做这个摇桂花的孩子,想不想体验摇桂花的无比快乐啊!(全体起立,音乐)现在我们就是小琦君,憋着劲使劲地摇。一阵阵桂花从树上落下来像什么呀?孩子边摇边喊着——
摇啊摇啊,头上是桂花,身上是桂花,边小辫上也是桂花啦!孩子高兴地喊着——
④师:摇桂花真有这么快乐吗?
师:摇桂花,桂花雨带给我的是无比的香甜、无比的快乐,难怪作者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4、出示:“‘摇桂花 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
①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作者什么之情?(急切的盼望着摇桂花)
②“老是缠着”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你缠过你的父母吗?
③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的心急、盼望。
④师:因为桂花香、摇花乐,所以我才急切地盼摇桂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几句共同感受桂花的“香”和小琦君的“乐”。
过渡:第三自然段中还有哪里也写了桂花的香?
5、出示:“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这里有香吗?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两种“香”中体会到什么情呢?(父亲、母亲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②从父亲的诗中你读出了什么?“细细香风淡淡烟”读出了一个“香”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引齐说)这两行读出了——乐、甜。
③指导朗读,所以这首诗要读出这些感觉出来,谁来试试。我们一起吟吟这首诗。
过渡:父亲用了一首诗把桂花的“香”“乐”“甜”写出来了,父亲写的是一首诗,而母亲说的是一句话,这句话中也含有桂花的香。
6、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外地的花再香,……”
①谁来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②这句话你读得懂吗?这里的“外地”指的是哪里?课文因为是节选的,所以有些地方他没写明白,作者的家乡在浙江温州的瞿溪,这里的外地指的是浙江的杭州,11岁那年他们全家迁到了杭州,杭州有一个叫满觉垅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树,花开时节,那是十里飘香,因为从小有着桂花情结,作者每年都去赏花,回来时总要带一大包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引齐说)
③你们能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吗?那么满觉垅的桂花真是的“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香吗?
(母亲比的不是桂花浓和淡,而是感情的深和浅。母亲喜爱、思念家乡。)
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到她身边,对她说:外地的月亮真圆啊!她会说——
“外地的水真甜啊!”她会说——
“外地的人真亲啊!”她会说——
后来作者又去了美国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外国的生活真好!”母亲肯定会说——
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外地的桂花……
过渡:这里仅仅是母亲思乡情深吗?
7、“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作者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自从她32岁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作的小诗了……你能想象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师: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有离开过家乡吗?有感受吗?
这就是淡淡的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啊!(板书:乡愁)
③补充原文结尾“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④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故乡情》音乐中,追寻作者的情感踪迹,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深化主题。
其实,琦君的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出示作品。
读这些书的名字,感觉到了吗?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中。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四、回顾课文
桂花雨,桂花雨,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一闻到桂花香(指板书)作者就想起了故乡桂花迷人的香气,想起那阵阵桂花雨带来的——乐,带来的——甜,带来的淡淡的——乡愁!
五、作业
1、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读琦君的其它作品。
2、喜欢写作的同学,回忆童年令自己难忘的人或事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来。
附板书:
桂 花 雨 (乡 愁)
香 乐 甜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
2.引读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虽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喜欢桂花,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
(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3.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想想从哪颗感受到作者的快乐。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作者(心情)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出示)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
(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3)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盼望早点摇桂花)
b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
c对呀!作者是不是用错了?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
(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
(说明作者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d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3人)
(4)读得真好!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及待想摇桂花,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有点烦,但又很耐心地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5)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心想这桂花怎么还开不足呀!
2.所以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可乐了。(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作者为什么乐了?
(A终于可以摇桂花了。)
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
(因为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赶紧吩咐提前摇桂花。)
B.提前摇桂花,那是因为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哎,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是作者期盼已久的大事,她自然高兴,当然乐了。
3.同学们真会读书,刚才我们从作者摇花前的心情,
(动作)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我从作者的动作体会到了摇花的欢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2.谁能表演一下作者的动作?
3.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时的动作来写,虽然只用了几个平常简单的词语,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却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面带微笑的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在庭院中帮着铺竹席,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4.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试一试,谁来读,齐读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作者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摇桂花了,她喜形于色,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这几个连续动作就是作者摇花时欢快心情的流露。
(语言)还有哪些地方也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
(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现在你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喊?又为什么说: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师或者生:喊:平常我们高兴的时候才会大喊大叫,现在作者看到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而且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个喊字写出了作者的快乐。
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
(b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
(c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
(1)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a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b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c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
(2)指导朗读。
a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们也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还不够兴奋,再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我的心里装满了芳香四溢的桂花。我的心里是一种快乐的满足。这一个满字用得多妙啊!于是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出示课件)b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于是我就()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C对呀!现在我们大家再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而这诗情画意般的桂花雨,这心满意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这童年快乐的一幕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
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
妈妈、爸爸
2.引读[出示课件]
母亲洗净双手
对呀!摇花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不是吗?你瞧!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你读懂了什么?洗净?(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拿或捏。从中你觉得母亲是怎样一个人,母亲对桂花的感情?
(1)(a摇花给母亲带来了欢乐,她洗净双手去撮桂花,说明她很喜欢桂花,不忍心把桂花弄脏了,而且把它放在漂亮的水晶盘中。享受桂花的芳香。)
(b摇花也给父亲带来了欢乐,他喜欢把桂花香味与檀香混合起来闻,此刻他高兴得诗兴大发。)
(2)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口占一绝?
(随口吟诵一首诗)
(3)[出示诗句]
父亲的诗你读懂了吗?
(4)摇桂花是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可想摇桂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象。
最后,让我们来甜甜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人带来的快乐,还能感受到那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情景。
(5)引读第4节。
可不是吗?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读下去)拣去小枝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摇花除了给作者和全家人带来了欢乐,还给谁也带来了欢乐?
全村人
[出示课件]: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指名读。你又读懂了什么?
(摇花给全村人带来了欢乐)
2.我们只知道桂花开得最茂盛时,香飘十里,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气里。现在怎么会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桂花可以制作食品吗?]
(因为全年人们都能品尝到桂花作的食品,如课文中说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以为还有桂花酒酿、桂花元宵)
3.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给作者带来了童年的快乐,给一家人带来天伦之乐,给全村人带来丰收之乐。桂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念中学时到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爱桂花的我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四)体会感情。
1.[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
(不是,从哪儿可以看出)
b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
(因为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师:故乡的桂花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珍爱的。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他乡的水再美,也美不过家乡的水。正如歌曲《故乡情》中唱的那样。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故乡情》。播放歌曲
哎,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爱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母亲难忘,作者我也难忘。难怪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1)同学们知道作者琦君吗?
(她是浙江永嘉人,出生于1918年。)(她是当代女作家。)
(她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是著名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的学生。)
(她几个月前因肺炎逝世了,享年89岁。)
(1949年她,到了台湾,曾在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后来定居美国。)
(琦君是一位高产作家,出版的散文集、小说集和儿童文学作品有30多种。)
(2)哎,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桂花雨》就是作者1962年写的,那年她44岁,此时的她远离家乡,不管她是在台湾写的,还是在美国写的。总之文章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桂花的热爱和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板书:爱花思乡情)
3.所以作者说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四、拓展阅读
1、作者琦君在她的许多作品中记叙了童年故乡的人和事。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有这样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从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爱家乡、重视感情)
2、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都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4、《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
篇一:桂花雨 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桂花雨(苏教版语文四年级)
【课题】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1—64页。
【教材简解】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家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课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目标预设】
1.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 、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尤”“拣”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会抓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的“摇花乐”,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
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
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字句,朗读再现当时场景,配以上台表演,力求与作者情感交融,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留足10分钟的练字时间,认真规范地写好汉字,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雨”
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进入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2.质疑:“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句子回答。 (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欣赏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再读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口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课题——(学生再读课题)。
4.交流作者琦君的相关创作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读好课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整体把握课文;由课题质疑,营造阅读期待,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阅读的兴趣会更高一些。】
二、整体感知,情系“桂花雨”
1.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
笨笨拙拙 撮 檀香 桂花卤
新鲜尤其 沉浸 吩咐
谢落 炉烟袅袅 挑拣
(1)指名读,相机正音:撮(平舌音) 浸(前鼻音) 袅(鼻音)
(2)理解:吩咐 挑拣
“吩咐”什么意思?我和你谁吩咐谁?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你在家可以吩咐谁?用“吩咐”说一句话。
“挑拣”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捡”?选词填空:
老人从地上( )起一块鹅卵石。
老人从一堆石头中( )起一块鹅卵石。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第一课时教学需要对生字词的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在集体的讨论中解决一些词语,他们就会有成就感,读书的兴趣也能得到提高。】
2.整体感知课文
(1)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板书:情)请你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在那些特别能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做个记号。
(2)读书交流,要读得有滋有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桂花雨”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出最后一段)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情”是散文的灵魂。初识散文,教师必须让学生静静地听,美美地读,在读书过程中走进文本,试着学会抓主要事件把握课文内容。散文不是用来教的,而是用来欣赏的。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欣赏的方法。授之以渔,学生自然知道该如何去欣赏每一篇美文。】
三、精读感悟,体会“摇花乐”
过渡:“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一)自由读文,披文入情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作者“摇花乐”,画出有关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自由交流,循情探文
1.(出示)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
(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3)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盼望早点摇桂花)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为什么用感叹号?
(4)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作者为什么乐了?你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板书:动作)
(2)谁能表演一下作者的动作?
(3)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时的动作来写,虽然只用了几个平常简单的词语,但一个满心喜悦的小女孩形象却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面带微笑的——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在庭院中帮着——铺竹席,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4)指导朗读: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
3.(出示文字)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这句话从哪个方面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语言)
(2)作者为什么“喊”?又为什么说:“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想象画面,口头填空
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指导朗读
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们也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我的心里装满了芳香四溢的——桂花。我的心里是一种快乐的满足。这一个“满””字用得多妙啊!于是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5)想象画面,补充提示语
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于是我就(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设计意图:叙事散文往往选择“动情的事”中富有典型性的人事景物的片段创造意境、抒发情感。散文教学要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语言引导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欣赏“事”中的“情”。本环节教学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词句,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进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让作者拉近读者,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三)小结升华,埋下伏笔
1.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而这诗情画意般的桂花雨,这心满意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这童年快乐的一幕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板书(寓情于事)
2.《桂花雨》是作者1962年写的,那年她44岁,而作者12岁就离开了故乡,以后的几十年都一直漂泊在外,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看不到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你能看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3.所以作者说——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篇二: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作者姓名:袁胜
邮政编码:213032
一、课题:《桂花雨》(四年级语文)
二、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流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
1、通过比较、想象、情境理解等方法体会词语的异同。
2、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是三大板块“桂花香-摇花乐-忆家乡”。
3、引导学生感受桂花的香,感悟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和它所包含的故乡情。
五、设计理念
《桂花雨》是一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的散文。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言语生命的自觉为旨归,以文本内在的情感为主线,以重点句为凭借,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诵读、感悟、想象为手段,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协调发展。既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又注重对语言的欣赏、品味,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体现语文课的特质。
六、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始终贯穿“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两个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童年图片导入,进而学习生词,理解、区别词义,感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描写桂花香味的语句,体悟妙处,并用朗读感受、品味词句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桂花的迷人香味和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读
(课前师生交流时观看童年时代欢乐的图片)
1、孩子们,刚才咱们看到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美好的,令人难忘的。回忆童年,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啊,台湾作家琦君奶奶和你们一样,一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她就会想起那阵阵的桂花雨。(板书课题:12、桂花雨 )
2、这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第12课,来,一起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那还等什么呢?赶紧打开书,用心地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开始吧。(生大声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咱们班的同学读书特别投入。刚才有的同学都读好几遍了。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容易读错,(点击课件出示词语)来,先自己练练。(生自由读出示的词语。)
A撮拣 帮
B新鲜 吩咐 糕饼
C笨笨拙拙 檀香 桂花卤
A谁先领着大家读第一行。(学生领读:搓 拣 帮,全班同学跟读两遍)这是三个动词,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什么是撮一点?对了,就是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大家看第二个“拣”字,(课件出示点红“拣”字右边的横折钩)右边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拣”字。师板书书写拣字,学生边写边念笔画笔顺。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个“捡”字,这两个字一样吗?这是我从校园里采来的桂花,可是里面参杂了一些小枝小叶,谁愿意帮我拣去这桂花中的小枝小叶,其他同学看仔细了。瞧他挑的多仔细呀!呀!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捡起来吗?哦,谢谢你!刚才那个同学做了两个捡的动作,看看怎么用?
出示:请你帮我( )去桂花中的小枝小叶!
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帮我()起来吗?
这两个捡都是提手旁,这个“拣”是表示“挑拣”的意思。这个“捡”是表示把东西捡起来的意思。你看对比也是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B 谁来领读第二行?(一学生领读第二行词语)什么是吩咐?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嘱咐)(走近一学生问):我和你,谁吩咐谁?(老师吩咐我)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妈妈吩咐我。)看来,“吩咐”这个词通常是用在长辈对待晚辈的。
C 学生领读第三行词语,全班学生跟读。注意“拙”读第一声,“桂花卤”就是用桂花做的浓汁。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3、生字会读了,课文中还有2个长句子,我们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
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儿可就差多了。(注意如任的停顿)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1)谁先来读第一句?真好听!你看这长句子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
出示: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谁再来读一读?(2-3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2)第二句谁来?生读,这个句子当中的“和”是一个多音字,在这读“hu”。一起读这句。
4、读好了词语和句子,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桂花都写了些什么?(引导学生概况课文三部分的内容,并板书:桂花香 摇花乐 忆家乡)
(三)浸润花香,分享快乐
1、琦君奶奶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她喜欢桂花的什么呢?自由读读课文的第1、2小节。
2、她最喜欢桂花的什么?
3、学生交流。预设:
(1)她喜欢桂花的姿态朴实无华——“笨笨拙拙”
(2)她喜欢桂花的旺盛的生命力——“满树”“茂密的叶子”
(3)她喜欢桂花的谦虚,不张扬——“仔细地”“找”“细花”“不与繁花斗艳”
(4)她喜欢桂花的香气味儿——“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读好儿化音“香气味儿”。师范读,学生跟读。)
4、桂花的香气味儿弥漫了整篇课文。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桂花的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5、指名交流。
6、同学们刚才找到了许多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其中这两句特别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课件出示句子:1、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
(1)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请你们自己先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同学们刚才都找到了“浸”和“沉浸”,让咱们先把目光锁在这个“浸”字上。自己先把第一句读一读。想一想,读着这个“浸”字,你仿佛闻到在你的周围有什么是香的?(十几家邻居的房子都是香的。空气也变香了?) 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先自己练练。(学生带着各自的感受饱含深情地读后,指名三个孩子读,教师分别点评:老师听出来了,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了;老师也久久地沉浸在桂花香中了呀;是呀,多么令人陶醉的香味呀。)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里了。读着这第二个句子,老师就纳闷了,桂花明明是开在秋季,为什么会香了全年呢?(因为我们已经把桂花晒干了,和在茶叶中泡茶,过年时做桂花饼。)指着黑板,引读:
是呀,喝一口桂花茶,尝一口桂花饼,唇齿留香,难怪——
一日日,一年年,桂花香弥久不散,难怪——
一家家,一户户,人们都离不开桂花香了呀,难怪——
桂花香在了身上,甜在了心里,乡亲们的生活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呀,难怪——
四、学写生字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字表,先自己说说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再跟你的同桌互相提醒一下哪些字可不要写错了。
2、老师要再提醒你两个字
谢——撇不出头。
糕——不是羊,竖不出头,下面四点。
3、描红
板书: 12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忆家乡
5、《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
【设计理念】
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激情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浓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性的对话磁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2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浸、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预设流程】
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完了,你想跟老师说点什么?
4、初读课文,交流读书体会。
5、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6、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7、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8、感悟:
⑴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⑵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⑶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⑷ 谁来读二、三两句,老师建议你,如果你能把两个浸字读好了,就能够把我们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
(指名读)读着读着,这个浸字变了──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9、老师有幸在课余读了《桂花雨》的原文,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是呀!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呀!
(板书:桂子花开香十里)
二、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
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
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笑了,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请赶紧写下来吧!
5、写作反馈。
(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
6、作者已深深地沉浸在桂花雨欢乐的笑声之中了,已深深地浸润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了!其实,当时作者的父母亲也都在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马上点上檀香,炉香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父亲顿时诗性大发,作诗一首,想读吗?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是呀!桂花雨中有我多少欢乐的笑声,桂花雨中有我多少童年的回忆呀!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出示)(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三、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1、我念中学的时候可是,母亲却说出示母亲的话: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说什么?
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4、反馈。
5、是呀!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也轻轻地对自己说
(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6、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
(读最后一句。)
7、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你们读出了作者内心深处浓浓的情。这桂花让我
(板书:恍如重返故里游)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1、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如今的她已有88岁的高龄,可是她仍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师读幻灯出示)喜欢这段话吗?原来琦君写桂花雨,其实是在记录美丽的人生呀!
2、感谢琦君,感谢桂花,他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让我们就用这四句话把这场美丽幽雅、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想再读一遍吗?
桂花雨
桂子花开香十里,
枝摇花落乐心头。
魂牵梦萦桂花雨,
恍如重返故里游。
6、《桂花雨》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今天上午,我在教室上了一节研讨课,课题是《桂花雨》。上完过后,总的感觉还好,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成功之处。
1、对“缠”这个词的理解。在教学“‘摇桂花 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一句中的“缠”字,我采用了师生表演的方式,即我演母亲,一位学生演文中的我。在课堂上,演文中我的学生表现得很精彩,我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把缠的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从师生表演中,理解了文中我的那种急切的心情。
2、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几个填空题,让学生想象说话。
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于是我就()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学生说得很精彩。有的说像雪花,有的.说像雨点。有的说我就高兴地喊,有的说我就兴高采烈地喊等等,学生的发言很积极。
3、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突破。本课的一个难点是对母亲说得“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理解。教学中,我没有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在学完摇花乐之后,我自然对引出这句话,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母亲会这样说。接着我问了学生几个问题,即“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母亲说旧宅院子里的桂花香,其实就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此时,我播放了歌曲《故乡情》,教学氛围达到了高潮。
二、不足之处。
1、事先准备不充分。上课的时候,我一直拿着教案,一些过渡语直接照着教案念得。其实,如果花点时间,可以把这些内容记在书上,或背下来。对整个的教学流程没有完全记到脑子里,以致丢掉教案就不会上了。
2、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我讲得多了。少数学生表现积极,大多数参与度不够。在指导感情朗读方面做得不够。对学生的朗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对学生的读给予评价和训练。
3、课件在制作中出现错误,有些地方的字打错了,今后要注意。
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尽管我们都梦想把课堂上得精彩,让人陶醉,但是,真正做到何其难。
7、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写了作者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怎样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来表明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及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对于这样的作文,学生如果能与作者的.思想发生共鸣,那么理解起来就水到渠成了。
如何才能让孩子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关键要给孩子创设与之相当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感悟,引起思想变换,感情共鸣。为此,我背到这节课时就注意观察,发现与教室一墙之隔的在建小区里紧邻教室就栽种了几棵桂花树,于是时时注意什么时候开花,并把后面的窗户天天开着,一天早上,一进教室,孩子就给我说:“老师,有人用香水了,你闻,教室里多香。”我一愣,桂花开了,我站在窗前看去,果然小小的黄花隐隐约约藏在绿叶之中。我笑着对孩子说:“再闻闻,看谁能找到谁发出的香味。”一个个伸着头,不停地东闻闻,西嗅嗅,“老师,是教室外面传来的!”一个男孩子大叫起来,所有同学都向后面窗户奔去,“小心,不要挤,不要趴在窗前。”就这样,用了半节课,我们欣赏了桂花,连续一个月,教室里都香喷喷的。不时看到可见有个身影趴在窗前指指点点。
等到我说要学这一课时,孩子们便满脸兴奋,早眉飞色舞地说着自己对桂花的了解与感受,有了这个环境的创设,孩子与作者感同身受——喜爱桂花。
8、《桂花雨》教学反思
今天, 我完成了正式上岗以来在张和祥小学的第一节公开课, 作为新教师, 有很多的 不足之处,需要以后在语文教学的摸索过程中逐渐完善。
首先, 在公开课基本常规方面, 手持教案上课, 这是不允许的。 教案上的基本流程应 该烂熟于心,避免对着教案上课,影响教学效果。
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其实,我在备课时, 就已经用自己预设的“师”和“生”的对话将自己框死。那么在上课过程中,规规整整地按 照预设好的一切进行, 将学生的思维也禁锢起来, 导致, 原本很优美的一篇文章, 甚至课堂 结尾时学生都没有真正感受到花雨美、 摇花乐和童年的快乐, 更没有产生学生与读者之间的 共鸣, 师生互动效果受到影响。 选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去学习。我可以事 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自觉地进行方法的迁移, 自读自悟, 可以在平时的常规教学 中,着手将学生做批注写体会的学习习惯培养起来,好习惯终身收益。
紧接着,在教材的处理方面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桂花雨》这是一片选读课 文, 选读课文有它自身的特点, 那么就要从课文特点出发设计教学, 利用好课文前的导读直 奔重点, 不能泛泛而谈, 什么都涉及一点, 什么都不舍得抛弃, 导致教学内容过于繁复而引 起的重点不明确、 时间过于紧张, 另外重点句子学生体会理解不够, 不透彻, 放佛将浮在表 层的东西捡起来,沉在底下的实质性的东西并未涉及。
最后, 在学生方面, 我考虑不周全。 我并没有按照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教学 的高度定的有偏颇,要因“生”施教,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实现教 学目标,让学生有所收获,收获收益终身的东西。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愿意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把每一步都扎稳, 及时 反思, 认真思考, 特别在备课方面多下点功夫, 向前辈学习, 尽力把每一堂语文课上得有效, 让学生获得受益终身的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