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一等奖

2023-07-04 13:55:08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一等奖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一等奖

1、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复习已有的识字方法,运用和联系语境的方式,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挣脱等词语的意思。

  2、采用语言转化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运用数据的好处,感受数据的.表现力。

  3、凭借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遭遇厄运的痛苦,从而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题入手理解厄运

  读课题,理解厄运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检查预习了解厄运

  1、文中的厄运降临在谁的身上?

  2、介绍对谈迁的了解,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

  3、降临在这位史学家谈迁身上的厄运是什么?

  三、紧扣《国榷》探究厄运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部怎样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为什么称得上是厄运呢?认真读课文的

  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方案一: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赏析这句话中的字词。从一点、一百多里等词感受谈迁为了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劳。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方案二: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读句子,当这些简洁、凝练的数字跳入眼帘,分别读出了什么?

  2、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或句子呢?

  3、数据不仅能化为词语或句子,它们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还能透过这一个个数据,联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国榷》是谈迁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数据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数据非凡的表现力。

  5、喜悦还洋溢在谈迁的脸上,《国榷》却被小偷偷走了,这难道还不是厄运吗?为什么?

  四、感悟信念战胜厄运

  1、遭遇如此厄运,谈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谈迁怎样的内心?

  2、谈迁就这样被厄运打垮了吗?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新撰写这部史书。

  读句子,理解挣脱,想象谈迁的内心,感悟谈迁的信念。

  五、作业

  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2、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

  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

  家境贫寒

  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

  《国榷》

  名垂青史

3、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复习已有的识字方法,运用和联系语境的方式,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挣脱等词语的意思。

  2、采用语言转化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运用数据的好处,感受数据的表现力。

  3、凭借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遭遇厄运的痛苦,从而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题入手理解厄运

  读课题,理解厄运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检查预习了解厄运

  1、文中的厄运降临在谁的身上?

  2、介绍对谈迁的了解,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

  3、降临在这位史学家谈迁身上的厄运是什么?

  三、紧扣《国榷》探究厄运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部怎样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为什么称得上是厄运呢?认真读课文的'

  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方案一: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赏析这句话中的字词。从一点、一百多里等词感受谈迁为了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劳。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方案二: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读句子,当这些简洁、凝练的数字跳入眼帘,分别读出了什么?

  2、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或句子呢?

  3、数据不仅能化为词语或句子,它们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还能透过这一个个数据,联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国榷》是谈迁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数据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数据非凡的表现力。

  5、喜悦还洋溢在谈迁的脸上,《国榷》却被小偷偷走了,这难道还不是厄运吗?为什么?

  四、感悟信念战胜厄运

  1、遭遇如此厄运,谈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谈迁怎样的内心?

  2、谈迁就这样被厄运打垮了吗?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新撰写这部史书。

  读句子,理解挣脱,想象谈迁的内心,感悟谈迁的信念。

  五、作业

  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4、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一等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出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四字词语,用上这其中的几个词语来介绍一下谈迁吗?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谈迁自幼心中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是——(贴: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指名学生回答)

  2、为了实现这个信念,谈迁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好好体会一下。

  3、小结,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但是信念的实现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中间难免会遭到厄运的打击。谈迁遭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书稿被盗)

  5、书稿被盗为什么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关键句子来。(出示句子: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6、是呀,面对如此厄运,谈迁(引读)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谈迁茶饭不思,那他在思什么呢?他夜难安寝,又在想些什么呢?

  7、这一厄运对谈迁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谈迁被厄运打垮了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圈划关键的词句,把自身的对语句的理解、想法用一个词、一句短句写在书上空白处。

  2、为了重写《国榷》,谈迁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我们走近谈迁,展开想象,把你最感动的一个镜头用笔写下来吧!

  3、谈迁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在努力,在抗争,你能读好这段话吗?先自身试一试。(配乐指名读)

  4、让我们一起怀着敬重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话吧!(配乐齐读)

  5、学到这儿,你想对谈迁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自身说些什么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谈迁胜利了,他用自身倒霉的`经历,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出示、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到这儿,你对“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定有了更新的认识,那这里的信念又指什么呢?(教师相机板书:胜利)

  3、让我们记住谈迁的故事,记住这一段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

  4、老师读了这个故事后,想到了这么两句话,我把它送给大家。

  5、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拿起课前准备好的书签,认真考虑,自身写一句励志格言,写完后别忘了署上你的大名。(配上《从头再来》音乐)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 搜集有关古今中外名人的励志文章。

  2、继续完成课堂练习,并把它制作成书签。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胜利

  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希望 勇气 力量

  意志 毅力 信心

5、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一等奖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读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板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请自由的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初读感悟。

  1、自由读文。(第一次读文。)

  2、指名填空。(提示: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附带指点“榷”字的写法。)

  3、课文中还有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请你用你的笔快速的把它框画出来。一边读一边画。(第二次读文。)

  (过程中提示学生找词也要有方法,得按顺序来。如: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的办法特别好,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找,这样就不会手忙脚忙了。)

  4、汇报:找好了吗?老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来说说自己查找的结果,被请到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其他同学可要注意听:他念到的你画下了吗?你画的他是不是也画下了?如果没有你得帮他补充。(抽丝剔骨,抓要点读文。)

  (课堂堂不是属于一两个学生的,课堂当归还于学生,当面向群体。)

  5、自由练读课中的四字词。(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6、指名读。

  7、齐读四字词语。

  8、读课文内容。(一男生,一女生,与班里的男生、女生分读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一出问题立刻纠正。(第四次读文)

  三、课堂小练习。

  1、按老师的要求把书折好,只看书中的图画。

  2、看图说词。

  (要求:如“我看到他被风吹得飘飘摇摇的样子,就想到了‘年老体弱 这个词”。按老师的说法来说,你能吗?)

  3、将词写在图画的旁边。(快速思考,不看书你能想到几个词?看谁想的多。)

  4、展示结果。

6、厄运打不跨的信念的教学反思

  外出听课,除了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我还比较关注学生的表现,毕竟学生才是主角嘛。有时常感慨:别的学校的学生是如此聪颖,读书时或激情澎湃,或婉转动听;发言则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是因为特级教师在这堂课上引导得好呢?还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得就这么出彩?我想,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吧,而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平时的语感训练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既然非一日之功,那么羡慕也羡慕不来,还是在自己的课堂上多下工夫才行。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当我问道:“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第一个学生起来回答:“谈迁写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我肯定了他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又强调:“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能否说得具体些,生动些?”第二个学生说:“谈迁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写成的一部珍贵的书稿——《国榷》下落不明。”第三个学生紧接着说道:“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

  这个环节并没有到此结束,我追问道:“三种不同的说法,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吗?”孩子们马上领悟到:“第一种说法太简单了,让人感觉《国榷》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偷了就偷了呗!”(孩子们在底下会心地笑)“后面两种说法比较具体,让我们感受到《国榷》对谈迁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是他二十多年的心血,丢了等于要了他的命。”“后面的说法更能突出这是谈迁遭遇到的厄运,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我想,这时候不用我说,学生都明白了表达的重要。但我还是罗嗦了几句:“你们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出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说话和写作文时,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你的语言更吸引人。”接下来的朗读环节,孩子们由于刚才体会得比较到位,朗读自然也不成问题了。

  其实,这一环节并不是事先预设好的。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抓住契机,找到突破口,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你会发现,不用羡慕别人,原来我们的孩子也很棒!

7、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本来没有很精心的读这一课的。极偶然的机会和我的朋友聊到了这里,他说自己没有看过教材,只听有人上过此课,说是很感人的。于是我仔细读一读课文,立刻为文中的主人公坚定的信念深深打动了。尽管自己平日里也读过一些书,晓得几个人的大名,可是真的惭愧了,读这一课文之前我还真不知道谈迁这个人,对《国榷》真是一无所知。我决定摒弃原来的想法,不去上写景的美文,转而上这一课,我期待能够收获更多。

  我在网上四处搜罗,看到了一点点的材料,或许这是苏教版的新课文,能看到的东西着实不多,不过这没什么,我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

  本文中最先感动我的,就是谈迁夜不能寐,两行热泪不停往下淌的情景,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是怎样的`打击让这个年近花甲的老人老泪纵横呢?读一次,人物的形象就在脑海中丰富一次,我想,要感动学生,自己就要先和文本产生共鸣。

  谈迁初写《国榷》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从数据中去感受他创作的艰难。比如为了抄一点史料就要步行一百多里,二十多年,六次修改等等。让学生计算谈迁一次要走多远,来回走多远,每天得写多少字,从而感受他的持之以恒。教学谈迁重写《国榷》时,主要通过让学生抓关键词写批注,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谈迁的百折不挠。通过反复朗读、细心计算,纵情想象,入境感悟,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谈迁那锲而不舍的意志力。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总是觉得一节课不知不觉上完了,却还意犹未尽……

8、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1、教学理

  (1)以学定教。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案时,我本着这样的理念: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地回答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任,老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所以我在课堂上,大胆的让学生们分小组去预习,让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让小组成员带着全班同学学习生字词,强调哪些字词易读错写错,还要这个小组围绕课题来设计一到两个的问题,让其他同学来回答。然后老师做点评,并对一些重点词语再次强调。

  (2)让学生乐于阅读。这是第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们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读错不扣分,读对了加分,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课文读熟了,读透了,这就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教学心得

  (1)对字词的讲解还不够透彻。本次课,我放手让学生们去自主学习,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我今天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们对字音还不是很熟练,小组上台时,他自己都读错,还怎么教别人?但我为了节约时间,没有及时地巩固强化。这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这一块知识点没掌握,决不往下讲,一定要把这块知识讲透彻。

  (2)对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我是看着表上课,时间当然知道。在离下课还有五分钟时,我还未总结课文,还在让学生们读,结果下课铃响了,匆匆地总结,没有收到好的效果。这也为我提了一个醒,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时间不够了,可以随机应变地删掉一些环节,一定要留出时间对课文进行总结,否则这一课难以做到精彩的收尾。

  (3)背景音乐设计不合理。其实我的初衷是让学生们伴着音乐朗读,做到声情并茂。但我这是第一次采用,而且是断断续续地播放(因为让学生们分小节比赛朗读),所以割裂了音乐的整体性,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3、总结

  本次上课,课前我没有做任何渗透,完全是跟平时上课一样地来教学。而且我的小组教学也是一直在采用,在运用中不断地丰富、完善,借本次公开课的契机,我将我的一些教学方式展现给大家,就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从而来改进我的分组教学。

9、《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崔峦老师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 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堂要摒弃花花绿绿的外表,扎实有效地落实课时目标。本着这一思想,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在执教后,我对今天的课进行深刻反思。我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追求教学扎实有效

  第一课时教学应当如何上呢?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高林生老师以及不少前辈都反复强调:第一课时,还是应该紧抓字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学写好生字新词,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所以,对五年级学生而言,第一课时的总体目标是:

  1、扎实有效地读通、读顺课文。

  2、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抓住重点留下悬念。

  这节课中,为充分体现第一课时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检查预习,落实初读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入手,因为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所以在教学一开始,我就通过同桌听写的方式检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结果发现“诞”字有同学写错,于是进行指导。这样可以使老师的点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接下来我设计了,“你通过预习了解了一位怎样的谈迁?” 同时引导学生读相应的段落。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及时地了解学生预习时对文本的阅读情况,检查他们是否把课文读通读正确了,通过检查,我知道孩子们对谈迁已经有了初步的解,但在读课文时没有读好长句,个别句子加字或减字。这时,我找准了学生学习起点,随机引导孩子读长句,注意换气停顿。对读错的句子,老师正音后全班再读一读。这样的教学看上去朴素,但都旨在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将生字词读准。语文实践证明了学生只有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才可能对文本有所理解,有所感悟。如果这个环节不踩实,之后的教学都是空中楼阁毫无根基形同虚设。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读通、读准、读顺”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之一。有层次、有梯度、有实效的初读,为学生对文本深入的钻研做了很好的铺垫,真正实现了“书不读熟不开讲”的阅读理念。

  (二)抓关键词句,理清课文脉络

  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四字词语较多,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四字词语,设计了此环节的教学。先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准四字词语的字音,再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他

  们对某个词语的理解,最后把几个词分三组,引导学生悟出三组词分别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层次的四字词语的教学,既帮助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降低了学生理解篇幅较长的课文内容的难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上这三组四字词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是博览群书的谈迁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是小偷偷走书稿,一夜间一部鸿篇巨著化为乌有,于是谈迁奋笔疾书重编《国榷》,结果是最终重新写成了一部名垂青史的明史巨著。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对于帮助孩子轻松理解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大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紧扣课文重点,为学生留下悬念

  第一课时在结课时,我为学生留下了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重编一部《国榷》,谈何容易,这部新编的《国榷》是怎样写成的?”紧扣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嘎然而止,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探究的欲望,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达到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味道,有看点。

  二、 读书形式多样,训练行之有效

  “以读为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在课堂上,我采取了默读、引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自由读等多种不同形式,开课检查预习时,指名分自然段读,旨在检查正音。思考书稿遗失为什么是谈迁的厄运?这一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时,让学生潜心默读,

  圈点勾画,旨在让学生感悟谈迁创作艰辛和书稿来之不易。升华情感让学生体验谈迁失书之痛时,教师配乐引读,旨在让学生感同身受,入情入境。

  三、以学生为本,顺学而导

  如何设法让学生寻找到学习语文的“钥匙”,并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 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因为这样才能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课堂中,学生先理解了“博”是广泛之意,然后就能流利地说出了“博览群书”整个词的意思,我就相机引导学生悟出:理解了词中关键字,整个词语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这是理解词义的一种方法,请大家用这种方法理解其他几个词,从感悟方法到自主学会运用方法,学生在顺学而导中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中我还让学生去找文中哪一个词能概括“400多万”这天文般的数字?学生找到了“鸿篇巨制”这一词。我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今后要学会运用这一方法。

  课堂中,我以两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和“这为什么对谈迁而言是个厄运?”为主线,顺学而导,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自主感悟到:谈迁的创造艰辛和失书之痛。在自读自悟之后带着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朗读。这样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我在课堂中,不仅仅是“教”者、“讲”者、“问者”,更多的是“学”者、“ 思”者、“ 听”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价值的判断者和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中,有以下遗憾之处:

  1、对关键词的几个数字的感悟不够透。“20多年”、“400多万字”、“50多岁”这几组数字饱含了谈迁创作的艰辛,这里应该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学生就会有更深的感悟。

  2、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锻炼自己的教学机制,善于与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或反馈达不到自己预想目标时,要学会灵活处理,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通过本次参评,我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也找到了一些不足和差距。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1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今天预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都知道谈迁写了一部明史巨著《国榷》,但没有人问我书名为什么会是这个,我还是自己问问自己吧。

  榷,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生字,对于我来说,知道“商榷”这个词,还知道它是“商量”的意思。那么“国榷”是什么意思呢?查了相关资料,知道这个书名是关于“对国家大事、国家历史的商讨”。再搜一下“榷”,哇!收获更大。“榷”的右偏旁表示“长脖子的鸟”,我的脑子中马上想到一个最熟悉的字“鹤”,她可不就是长脖子鸟的代表吗?再往下看,“榷”还表示一种细长的独木桥。哦,看来它表示的是两个部分合起来的意思了。那“商榷”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以前经商的人要过桥,要交过桥费,而这过桥费用的多少是可以商量的。由此,“商榷”便有了“商讨”的`意思。

  看来,这有意无意的搜索,还真让人受益匪浅呀!

  扒完“榷”,还闲着,又上网搜索了一下《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的字数,有说六七十万的,有说八十多万的,还有说一百零几万的。那么《国榷》有四百多万字,至少该是《红楼梦》的四倍了。通过这个比较,我们应该知道这的确是一部鸿篇巨制了!

1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写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如何确立信念,编成《国榷》,遭受厄运,竟至失落,又重新 编写的经过,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刚上课,我知道学生课前的预习 工作做得并不好,甚至有的学生连课文都没有好好地读过。于是,我首先布置了一个任务:大声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学生有了压力,读起来还挺认真。然后,我分别请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讲 这个故事,三个同学讲得都很好,有两位学生还用上了“厄运、持之以恒、坚定、毅力、信念”等词。这 倒是个不错的开头!有了这个基础,我就让学生说说“厄运”在文中的意思,学生自然能很清楚地表达出 来。然后,再追问: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我出示了一系列的句子,指导学生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认真体会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一步步地分析,学生知道了谈迁为 了撰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吃的苦,受的累,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由此可以看出谈迁的信念是何等的 坚定。这样就引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感悟到了谈迁的坚定信念。 我还发现本篇课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刻苦好学”“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家境贫寒”“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家徒四壁”等。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包含的 信息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这有利 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我选的课文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执教的是第一课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读准本课的生字,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主人公谈迁所遭受的厄运,理解为什么书稿被盗对谈迁来说就是厄运。

  关于字词教学,在这节课上没有花太多的时间,一来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学习生字的方法,没有必要细致地讲,二来,通过自主合作,学生可以发现组内同学在生字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样效果更好。

  关于在课文一二小节中找说明书稿被盗就是厄运的句子,其实备课时我的预设还不只是课堂讨论的句子,也就是还有些句子孩子们没有探讨到。而课堂上孩子们讨论的.内容又是出乎意料的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课后,我一开始很纠结,觉得自己想和孩子探讨的没有探讨完,转念一想,又释然了,课堂40分钟毕竟有限,不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孩子学到了方法,即使没有探讨到,孩子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通过自己反复读自然就会有启发了。

  困惑:虽然这节课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是每节课都适用这样的方法呢?这节课,组内老师一起磨课,整整用了两周时间,试上五次,为了更好地呈现,也由原来的第二课时改为了第一课时。距离真正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