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等奖
1、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等奖
篇一:《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3、能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收集并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重点:
1、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感悟作者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的舒服自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去游览那儿(著名的死海)从安曼去死海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米)。因为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则低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号称(“世界的肚脐”)。作者在这里遇到了难以置信的事情:直接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书,这真是一个奇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循着作者的笔触走进海滨浴场。
二、学习5—7小节
1、自由轻声读5-7节
出示:(1)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
(2)死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交流
(1)媒体出示:只见辽阔的海面上细波如鳞,那灰色的海水远接苍茫的天际。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它的水鸟。
所以称它为(沉默的海)
(2)说话练习:用“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句话。
(3)出示: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
(4)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起来。
3、引读: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人躺在水面上可以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4、过渡:听了主人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试一试。我第一个跳下水去。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多么令人惊叹啊,课文9-12节对
作者的体验做了描述。
三、学习9-12节
1、默读9-12节,思考:哪句话最直接表达作者下到死海后的感受?
(1)媒体出示: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2)指导朗读
2、再读9-12节,看看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这种舒服自在的感觉?
(1)媒体出示: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2)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3)配浪声,听老师读,学生闭眼感受。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想象说话
省略号留给了我们遐想的空间,请你想象一下,要是你现在躺在死海上,还会有什么感受?
4、复述8-11节
我迫不及待地下水,奇迹果然出现了,我像一片树叶一样被温润的水托浮起来,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并拍下了一张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请根据提示详细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过程。
媒体出示:下水——奇迹果然出现——读书、拍照
(1) 自己准备,同桌讨论
(2) 全班交流
四、确定重点 感悟乐趣
1、复习确定重点的方法
2、确定课文的重点,说说用什么方法确定的
3、人能躺在水面上读书,只有在死海这儿才能体验的到,难怪作者最后发出感慨(能在死海里游泳,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五、课外延伸 交流趣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的趣闻又何止一件,老师让大家收集了趣闻,谁来交流一下。
板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沉默
含盐量高 奇迹
篇二: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目标:
1 自学本课字词,理解“絮语、苦涩、拾级而下”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死海创造奇迹——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并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3 能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 了解课文叙述重点,体会作者愉快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死海创造奇迹——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
2,在阅读中归纳死海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湖、河、海几乎都会淹死人,却有一个“海”,无论你是游泳健将还是“旱鸭子”,跳进去即使一动不动也不会被淹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指名读课题,
板书: 20 我躺在波浪上看书
生齐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2出示(幻灯片)看,这个人躺在波浪上看书是多么的悠闲、惬意啊! 3 出示:死海的来历、地理位置。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检查预习
2 思考:课文哪几小节写“我”游览死海的经历?
3分段。课文分两段: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 第2-12节
三、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2 以“提出问题”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提问作为文章的开头,使读者从阅读开始就产生了悬念,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
3读第一段,请想象一下文章最后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
四、 学习第二段。
1 学习2、3、4小节。
(1)朗读2、3、4小节。思考: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死海被称为“世界的肚脐”?
(2)作者从安曼到死海,一路上有些什么感受?
(3)交流。
2 学习5、6、7小节。
(1)指名读这三节,思考:死海有什么特点?用“——”划出来 。 找到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交流后出示:
A 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它的水鸟。
B 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变幻。
C 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
D 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E 人躺在水面上可以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2)为什么说死海是沉默的海?
(“沉默”拟的是少言寡语人的神态。因为水面上“没有——没有——也没有 )
出示:死海的形成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
3 学习8-12节
(1)自由朗读这五小节,思考:人躺在波浪上有什么感受? (只须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2)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舒服自在”?
(“我”的感受:像托浮着一片树叶,像躺在床上,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
(3)出示: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
(“絮语 拟的是人轻轻地不断在说话。因为是细浪,而且是轻轻地不断地拍打着
“我”,所以“我”感觉犹如人在“絮语”。
(4)人在死海里游泳,很不容易,为什么“我”喝了一口苦涩的咸水,眼睛也涩得生疼,还能觉得“能在死海里游泳,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可让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5)复述8-12节
我趟水时, ,
我趟到水深及胸时, ,
奇迹出现了, 。
主人趟水过来, ,
我想站起来时, 。
五、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 师:在死海里游泳这么有趣,你们想不想到死海里游泳呢?(生:想,但是太远了。)但你们也不必失望,在我们中国也有“死海”,那就是---
出示:中国的死海
2 动手做一做:
回家拿一个生鸡蛋放入清水和浓盐水中看哪个能够浮起来。
板书:
20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地势低 世界的肚脐
死海的特点﹛盐分高 浮力大
篇三:教学课例躺在波浪上看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走近奇异美丽的死海,回顾美景的同时,回忆死海名字的由来。
二. 学习四、五自然段
1. 出示人们漂浮在死海上,从事各种活动的课件:指名说看到了什么?初步感受死海的神奇。
2. 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死海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呢?
3. 交流汇报,总结归纳:含盐量高
4. 做实验感受水中含盐量高,浮力大。
三. 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 教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说说死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学生自由读第六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了死海的神奇、有趣,把他做上记号,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3. 学生交流:
预设:
(一)“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1)扣“托浮”,看字形,解词义的基础上,读准词,读通句。
(2)扣“一片树叶”,看课文插图,利用句式想象说话。
(3)带着感受读出死海的浮力大,“我”身体的轻盈,读出死海的神奇。
(二)“我只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躺在床上的感觉。
(2)躺在死海上又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3)理解“絮语”。想象:细浪会对我低声说些什么呢?
(4)教师配乐朗读,此时,躺在死海上你们有怎样的感觉?
(5)指导学生带着感受个性化朗读。
(6)师生合作读。
四. 学习第7——9自然段
1. 此刻,躺在死海这张温润舒适的床上,你最想干什么?
2. 作者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赶紧翻开书自由读读7——9自然段。
3. 汇报交流。
4. 我被死海咬了一口,吃了苦头,为什么还觉得是一件乐事呢?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随作者去约旦游览了风景奇异,神奇而充满乐趣的死海,它带给我们知识也带给我们快乐。你们看大自然是个神奇的魔术师,还有许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今天老师还要送你们一份小礼物(课件出示两本书),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看一看。
板书设计:
9、躺在波浪上看书
景色奇异
含盐量高
舒服自在
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实“死海”并不是海,而是-----(生答:内陆湖)
[出示课件:死海的景色要配乐]
2、看!这就是死海。(课件播放死海的奇异风光,老师用上第三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作简介。)海水轻轻涌动,泛出一道道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给死海披上了一层奇特、美丽的面纱。瞧!海边沙滩上的细沙中混着一些白色透明的小颗粒,这些都是盐的结晶。
3、死海的风景如此奇异美丽,可为什么却把它叫做“死海”呢?(生答:因为他的含盐量高出其它海水的9倍,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所以叫死海)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师:是啊,死海这个名字听起来可真有点恐怖,但是你们看。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幻灯片2)瞧,父子俩正在嬉戏呢,
(幻灯片3)一对老夫妻索性把海面当作了花园,在里面休息。
师:人们随心所欲的躺在死海上享受生活
??
师:这就是神奇的死海所创造的一种奇迹。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死海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呢?把你找到的句子画上横线。
1、谁来说说:课件出示:“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
联系上文,想想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死海含盐量很高?
交流:
①“他的含盐量高出其它海水的9倍,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
②“??混着些白色透明的颗粒??”(作者只是随手一捞,细沙中就有颗粒,说明水中含盐量已经高到水无法溶解了.)
③“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 这些光晕正是盐的结晶体反射出来的,我从一些科学杂志上知道,水中的结晶体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反射出光晕。)
正因为含—盐—量—高,(此时板书:含盐量高)板书完毕,所以能创造一种奇迹——引读:人躺在水面上读书,喝咖啡,不会沉下去!
2、含盐量高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来,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
看,这是一杯清水,走到学生中去,来,你尝尝,什么味道?(没有味道。)是的,无色无味,这是一杯白开水。放到展台上后,拿起另一杯盐水。走到学生中去,看,这是一杯盐水,尝尝,有什么感觉?(很咸)老师这里有个鸡蛋,放进这两杯水中,会有什么结果呢?直接放入清水中,让学生观察,猜猜放进盐水中会有怎样的结果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放进盐水??
)
过渡:
同学们感到很神奇是吗?是的,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鸡蛋才会浮在水面上,死海也是这样,即使你不会游泳,水的浮力也可以让你在水中尽情地玩耍,走,我们一起下水玩去,领略死海带给我们的神奇感受吧!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 教师配乐示范读第六自然段:
2、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觉得死海真的很神奇。)
3、 那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六自然段,看看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了死海的神奇,把他做
上记号。
4、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书姿势:小腰板挺起来,小小课本立起来,眼离书本一尺远。(顺
势纠正一、两个同学)读完的同学,可以用你喜欢的.符号,把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相机谈话: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不少的同学都能在书上圈点勾画,真会学习!
5、 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出示:温润的水??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死海的神奇?
学生交流:
预设:(一)“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① 读了这句话,哪个词语最能让你感受到死海神奇?(如果不会说,师就问:还有谁也是画的这句话,来帮帮他)
“托浮”
②真会读书!(点击课件,放大“托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是啊,就像游泳时爸爸用有力的大手,把我的身体托起来,浮在水面上。(反红偏旁)来,一起读这个词——“托浮”
③ 死海就像有一双有力的大手,把我整个的身体托浮起来,那感觉多奇妙啊,谁能读好“托浮”这个词,读读这个句子。
④ 指名生1读:
如果你能把“托浮”这个词读得再有力点,就更能让我感受到死海像个大力士一样神奇,把我的整个身体托浮起来了。愿意再试一次吗?(如果“托浮”这个词生读得很大声,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死海像个大力士一样神奇,把我的整个身体托浮起来了。谁再读?) 生1再读:
是啊,死海居然能把我的整个身体托浮起来,真是神奇啊!谁还想读?
生2读:
想象一下,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就像托浮着一片树叶。我的身体此刻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水上漂着,随着水波荡漾着,多么轻盈呀!谁再来读?
生3读:
多神奇啊,死海就像个大力士,而我的身体就像一片轻飘飘的树叶,漂浮在水面上。来,一起读。
还从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死海的神奇?(示意看大屏幕)
(二)“我只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①、躺在床上是怎样的感觉?(很舒服,很自在??)
②、这里作者说躺在死海上就像躺在床上一样舒服自在,联系下文,想一想,躺在死海上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享受?(生答后,课件出示:细浪??,微风??,明晃晃的阳光??)
③、细浪在我耳畔絮语,“絮语”是什么意思啊?(翻红“絮语”)(低声说话。)
④、此刻,细浪会对我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细浪在我耳畔絮语:“————————。”)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真热闹呀!谁来说给大家听听。生交流:
⑤、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多么舒服自在啊,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此时你就躺在死海上,温润的水把你整个的身体托浮起来,你的身体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水面随着细小的波浪漂浮着,荡漾着,你还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做适当引导:你听到——,看到——,感觉到——)
点三四个学生说。
生1:会看到水面像撒满了金子似的,闪闪发光,海水像在给我按摩一样,舒服极了。(是
啊!多么享受呀!)
生2:微风吹过,水面微波荡漾,细小的波浪像在对我说悄悄话。(我真想去听听)
生3:白云倒映在水面,美极了。我躺在水面,像是躺在妈妈怀抱中一样温暖、安全。(这种感觉多么美好呀!)
生4:我躺在水面,海水荡啊荡,我就像躺在摇篮中一样舒服。
师:来,就带着你的这种神奇而美好的感受,把这一句读给大家听?
多么舒服啊,听你这么一读,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还有谁也能像他一样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生2读
细浪絮语,微风拂面,阳光暖暖的洒下来,多么舒服,多么惬意啊!
你来读!
请你读!
孩子们,带着你们的感受,和我一起合作读读这段:
师: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付着一片树叶。师: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细浪——,微风——,明晃晃的阳光——。师:我几乎——想睡一觉了!
师:多么舒服自在。师板书:舒服自在
三、学习第7——9自然段
1、此刻,躺在死海这张温润舒适的床上,你最想干什么?
生自由汇报:看书,打球,喝咖啡。。。。。
2、作者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赶紧翻开书自由读读7——9自然段。
生1:朋友为我拍下了一张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张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
生:
师:(这美丽而神奇的死海让作者回味无穷,这张照片也值得永久保存。作者此时也想给朋友拍一张,发生了什么事?)
过渡:我们保持了身体的平衡,躺在死海上就会像躺在床上一样舒服自在,那如果没有保持身体平衡,会怎样?
3、 汇报,出示“不料,收腿时却??,眼睛也涩得生疼。”
4、 “苦涩的咸水涌入口中”、“眼睛涩得生疼”,你们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吗?
5、 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
老师相机说:真是难受!在盐水中呛水了,恐怕更难受。
6、 来,带着生活中的这种感受,一起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好这几个红色的词语。
7、 生读完后,——老师:好厉害的死海呀!我的脸上,眼睛里都火辣辣的。可是作者上岸后却这样说——
8、 课件出示:“不过,能在死海里游泳,确实是一件难得的乐事!”
9、 我被死海咬了一口,吃了苦头,为什么还觉得是一件乐事呢?
10、 学生围绕“景色奇异”,“舒服自在”两个方面来说即可
11、 教师小结:是啊,死海景色奇异美丽,水中含盐量高,人躺在水面,是那样舒服自在,多么神奇啊!难怪作者会说——(出示纸条:能在死海里游泳,确实是一件难得的乐事!)生齐读。
四、拓展布置作业
篇四: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戛然而止、温润、絮语、耳畔、从容”等词语的意思,能读准字音,将句子通顺。
2)学会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了解死海相关知识,并制作死海的资料卡片。
3)进一步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能简洁概括“我”在死海上读书的感受。
4)阅读全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体会“我”在死海里游泳的舒服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师:出示PPT图片,大家看,他们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是多么的惬意舒适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无论是“旱鸭子”还是游泳健将的游客们都能躺在波浪上。
板书:20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抽读课文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学生自由轻读课文
2 开小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哪里写了“我”游览死海的亲身经历?) 课文分两段: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 第2-12节
(可告知采用倒叙的手法)
三 学习第一段
1 齐读第一小节
2 句子比较 我躺在波浪上读一本杂志
我直接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 1 明白从容的意思,抓关键词体会
2 带感情的读
3 以提问的方式开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 带着疑问的语调读第一小节
四 按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课文的第二段完整地叙述了“我”游览的经历,这一段比较长,同学们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给这一段分层吗?出示提示,指导分层。
1.我从约旦首都安曼坐车来到死海。
2.我观赏沉默的死海,知道了死海得名的原因。
3.我躺在死海的波浪上看书、拍照。
五 学习第二段第一层 (2—4)
1. 自由读2—4,边读边思考死海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
2. 师生交流
地理位置 安曼
地势特点 陆地最低的地方,号称“世界的肚脐”
3.重点读以下语句,细心体会:
(1)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多米!
(2)海拔近千米的山城,低于海平面394米。
(3)沿着一条倾斜的公路急速下降,耳膜都感到了压力
4.合作读第四小节 师:四十几分钟后,生:读后面
六 学习第二段第二层(5-7)
师:为什么称它为“死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层。
1.自由读,思考死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画出相关语句。
出示句子: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死海”因此得名。
(完成表格中的总面积、含盐量)
除了含盐量量高之外,死海还有一个特点是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
(1)指名读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死海是一个含盐量高,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的内陆湖。)
2.怎么读好这句话?(惊讶、不可思议的语气)
抽读 齐读
3. 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死海含盐量高,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
(1)含盐量特别高,达33%。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数字)
从数字上,我们可以看出死海的含盐量特别高,那么从肉眼能否看出?
(2)捞上来的细沙中混有盐的结晶。
4.死海是个沉默的海,含盐量高,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水面上?? 生: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任何一只其他的水鸟。(配合说) 用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
5.死海并不是死气沉沉,作者很快发现它有种独特的美。找找描写死海美景的句子 (找句子,两句) 交流朗读句子,读出美感
6. 这一层主要写了“死海”得名的原因。因此,死海创造了: 投影填空 死海创造了 的奇迹。
(2)为什么说这是“奇迹”?“奇”在哪里?
(3)所以死海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浮力大 (引导,完成表格)
7.有感情读第二层
六 学习第二段第三层(8—12)
听了主人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试一试。我第一个跳下水去。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多么令人惊叹啊,课文9-12节对作者的体验做了描述。
1. 下水后,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奇迹是?
出示: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2.再读9-12节,看看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这种舒服自在的感觉?
出示: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a理解絮语的意思 b拟人手法 c双引号
(1) 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11小节
4. 在死海里游泳,很不容易,为什么我喝了一口苦涩的咸水,眼睛也涩得生疼,还会觉得“能在死海里游泳的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5.根据关键词,简洁概括作者在死海上读书的感受
温润 一股阻力 托浮起来 苦涩的咸味 眼睛涩得生疼 (交流)
七 自我实践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准备一份水、盐、鸡蛋,感受一下盐水的浮力。
2、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等奖
课题
躺在波浪上看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大体懂得生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死海的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死海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世界不同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突破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的特点以及给游人们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死海的资料,体会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课时划分
2课时
课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大体懂得生词的
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死海的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死海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世界不同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
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突破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的特点以及给游人们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死海的资料,体会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设计调整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人躺在海上不但不会沉下去,反而可以看书、喝咖啡。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喝咖啡呢?着是什么
地方?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
题。
3.根据下列要求初读课文:
⑴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读通课文
⑵遇到不动的词查字典
⑶思考:这篇课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
2.抽读生字卡。重点指导。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死海名字的来历、人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缘由、在死海游泳的亲身感受
5.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A为什麽说海底是宁静的而有声音呢?
B为什麽说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C海底有哪些金属?为什麽有丰富的矿产?
6.梳理学生的疑问,确定学习目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要学习的生字
2.范写“迹、幻”
3.学生自己书写
课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死海的'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死海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世界不同的自
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突破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的特点以及给游人们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死海的资料,体会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设计调整
一、导入
为什麽在死海里,人能躺在波浪上看书而不会下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死海吧!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些什么?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遍,把有关句子做上记号。
2.交流反馈: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⑴第三段:死海名字的来历
结合句子解决下面两个要点:
①看到死海美丽、奇异的景象。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死海的奇异之美。
②死海名字的来历。扣住课文中的数字理解死海含盐量的高。
⑵第四段: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
结合第三段死海含盐量高惊进行理解
⑶第六——九段 在死海游泳的亲身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死海所创造的奇迹——浮力的,能把人浮起来。
指导学生通过以下句子进行理解,并指导朗读:
①“湿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象托浮着一片树叶。”
②细浪在我耳边细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
③不料,收腿时却遇到了强劲的浮力,收不回来,身体一歪,一股苦涩的咸水立刻涌入口中,眼睛也涩地生疼。
⑷死海是如此的神奇,就让我们再一次去游览这美丽又奇异的死海吧!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⑸生交流反馈
三、扩展思维:
死海是如此的神奇而美丽,它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寻找呢,课下大家可以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进行交流和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看到死海等神奇的一面!
板书设计
躺在波浪上看书
死海名字的来历、
人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缘由、
在死海游泳的亲身感受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3、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死海创造奇迹的缘由,并体会作者游览死海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选用恰当的方法确定本文重点。
3.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内容。
4.了解死海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体验死海所带来的奇特。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有关死海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语段积累,新课导入
1.仔细听,把老师朗读的一句话记录下来。
2.导入新课。
3.死海简介。
二、运用方法,确定重点
1.复习确定课文重点内容的方法。
2.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确定的?
(1)主人陪同我游览著名的死海。()
(2)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人能躺在水面上。()
(3)死海含盐量很高,生物难以生存。()
(4)死海是陆地上最低的地方。()
三、精读课文,把握重点
1.轻声朗读5-12节,想想作者感受到了什么?用直线划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句子:这天游人不多,他们都坐在岸边的阳伞的阴影里,观赏着这沉默的海。
(1)理解沉默的意思。
(2)朗读。
(3)问题:死海真的沉默吗?
(4)实验演示。
3.出示句子: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
(1)理解絮语的意思。
(2)朗读。
我这时睡着了,可这时死海给作者开了一个玩笑,是什么呢?
(3)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说话练习:来到这神奇的死海,我忍不住,我觉得。
4.小结。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仿写生活中的一个情景。
2.课外书中寻找一则世界趣闻。
4、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10个生字,认识8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吸引游客的地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了解和探索大海与人的关系,感受大海的神奇,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围绕主线自学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四大海的特点,及给游人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结合语言文字和插图,体会作者 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看人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的画面。
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呢?这是什么地方?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不懂的词查字典。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字,正音
“阻”是平舌音。
“幻”注意字形,不要掉了左边一点,右边不要加横。
“仰”字不要多加一撇。
2、指名分自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回答(作者游览的死海的所见所感)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浏览死海,留下深刻印象,死海哪些地方吸引游客?
二、学习课文
死海吸引游客之处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景色美丽、奇异
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五颜六色,像彩虹,变幻多彩的光晕。
2、名字奇特
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理解“死海”名字由来
3、浮力大
引导学生读第6-9自然段,领会作者好奇兴奋的心情,感受死海的神奇
补充有关死海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三、再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四、作业设计
1、写生字。
2、小练笔:向大家介绍你游览过的最感兴趣一处景点。、
5、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阅读中能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积累词语“从容”、“戛然而止”、“温润”、“絮语”、“拾级而下”。
2、了解“死海”的特点,并能简要复述。。
3、了解课文叙述重点,体会作者愉快的感受。
重点难点:
1、了解“死海”的特点,并能简要复述。。
2、了解课文叙述重点,体会作者愉快的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你相信吗?有一位作者曾经躺在波浪上看书,也就是直接在起伏澎湃的波涛上,从容地看一本杂志。(引用第1节。)
2、板书课题:《X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学生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感觉非常新奇、新鲜。)
二、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死海的特点。
1、教师:让我们快速走进课文,去看一看课文第2——6节。想一想,死海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课文第2——6节,并交流。)
2、教师相机指导学习。
特点一:地势低。理解为什么称死海为“世界的肚脐”?(因为从安曼到死海,要下降1300多米!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则低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所以号称“世界的肚脐”。)根据这一段文字让学生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特点二:含盐量高。理解为什么称死海为“沉没的海”以及死海得名的原因。(①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他的水鸟。练习用“没有,,,,没有,,,,也没有,,,,”.......
的句式来说一句话。②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③划出描写死海景色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美感。〈A、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地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变幻。B、我蹲下去,在水底捞了一把,捞上来的细沙中,混着些白色透明的小颗粒。〉)
三、学习课文第7——12节,体会“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1、教师:小组学习,思考:①作者在文末说:“能在死海里游泳,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是一件“快事”?②作者喝到了“苦涩的咸水”,眼睛也被“涩得生疼”,为什么还说“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呢?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第7——12节,并交流。)
2、教师相机指导学习。
问题一: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我只须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同时,理解“温润”、“絮语”两个词语。并且,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作者当时那种惬意、舒适的感觉。
问题二:因为能躺在波浪上看书恐怕只有在死海这里才能发生,这是作者以前所没有体会到的美好事情,所以即使后来不小心遭了点罪也心甘情愿。
四、课后小结。
本文作者记叙了自己游览死海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穿插介绍了死海的地理位置;死海的别称——“世界的肚脐”;死海名字的由来,使读者对死海的情况、具体的景象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6、沪教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反思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游记散文,其中既有许多科学性描述,亦不乏优美的描写。如何在这课的教学活动中,合理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我努力作了一些探索。
一、摈弃传统,合理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篇老教材,如何运用好老教材,体现课改精神呢?设计这节课时,我意图摈弃传统的知识灌输,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并由此提升学生的感知和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结构后,我直奔重点,品读课文,深入学习,解决作者“为何说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是一件难得的快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然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学习其它的、较易掌握的死海知识。这样,使整堂课重点突出,时间充裕,训练到位。
二、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感受。一是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的心情。如在教学“躺在波浪上读书,并感到是难得的快事”一部分时,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散读、全班交流读、齐读、引读、配乐读……这样读读看,那样读读看,在朗读中逐渐感悟,逐渐加深理解。这既是一种语感的培养,又是一种语言的熏陶。
二是通过想象训练来感受躺在死海海面上的舒服自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们是最富于想象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想象说话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这篇课文中,有些内容比较适合启发学生再造想象,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教学中,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朗读,同时脑海中浮现作者躺在死海的海面上的情景,想象细浪会在我的耳畔絮语些什么?学生众说纷纭,思维活跃。通过想象,学生理解了作者躺在水面上舒服自在的感受。
三、活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效果。
用活多媒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是我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标。在本课的多媒体设计中,有几处可说是运用得恰倒好处的。如:死海地理位置的逐步展示,让学生对死海的地理位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死海附近地形剖面图,让学生轻松、直观地了解了死海被称为“世界的肚脐”的原因……
虽然这本教材教了好几遍,但每次教学之后,总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本课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语文基础的训练,而容易忽视品词品句。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在这点上,感觉没有到位,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做更进一步的品读。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进行钻研的。
7、《躺在波浪上看书》优秀教学反思
《躺在波浪上看书》一文是一篇充满了趣味的游记散文,既有科学性的描述,也有许多优美的描写。我觉得要让这样类型的课文上出语文味,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内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多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入课文后,让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并确定下课文重点。然后,便引导学生直奔重点,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品读课文,深入学习,解决作者“为何说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是一件难得的快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让孩子有充分的机会“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发现,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即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人为什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探究中寻找谜底。引导学生在“死海”中“畅游”,让学生在“畅游”的过程中了解死海,体验乐趣。顿时课堂上活跃了,学生被激发出来的好奇心、兴趣、热情等情感因素成为求知的动力。在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部分课文有了充分的理解,对死海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充分的时间给予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互助中研究,在合作中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学生学得是多么有兴趣,多么快乐。
这一课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动性充分地发挥,教学效果不错。
8、《江河湖海起波浪》的教学反思
汉字的学习要使字的音、形、义、用紧密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总结一些规律,渗透一些方法,以便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独立识字。要真正达到使字的音、形、义、用“四位一体”,就要让学生对汉字有丰富的认识,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学习汉字。同时,汉字民族文化的.底蕴是十分丰厚的,我们要适时的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切地感受的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直观的图片、录像帮助学生认识“江|”“河”“海”“湖”“池”。在学习“海”时,不仅让学生看了海面,还看了美丽的海底世界,然后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话,同时也使学生对“海”的认识全面了,深入了;学习“湖”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北京的哪些公园里有‘湖 ?。(颐和园、北海、玉渊潭……)这样,学生对湖的认识就清楚多了,老师也不用多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随机让学生认读儿歌中的“海洋”“波浪”“鲸鱼”“蝌蚪”“池塘”等词语,并进行词语的扩展,如“大海”、“浪花”、“海浪”、“ 湖水”、“湖面”等,巩固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理解和运用。这一个教学环节,我注意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江、河、湖、海、池”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在图片上出现生字,学生还是感性认识,轮廓记忆,此时,并不强调学生对每一个字的具体认识。再有,在教学每一个汉字时,教师都注意了信息量的增加,并对学生进行都角度的训练,使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不只停留在音、形上,还扩展了许多与这个字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将一个个汉字丰富起来,使学生记在头脑中的汉字是立体的,是鲜活的。
9、公开课《江河湖海起波浪》教学反思
汉字的学习要使字的音、形、义、用紧密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总结一些规律,渗透一些方法,以便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独立识字。要真正达到使字的音、形、义、用“四位一体”,就要让学生对汉字有丰富的认识,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学习汉字。同时,汉字民族文化的底蕴是十分丰厚的,我们要适时的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切地感受的`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直观的图片、录像帮助学生认识“江”“河”“海”“湖”“池”。在学习海时,不仅让学生看了海面,还看了美丽的海底世界,然后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话,同时也使学生对“海”的认识全面了,深入了;学习“湖”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北京的哪些公园里有‘湖 ?。这样,学生对湖的认识就清楚多了,老师也不用多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随机让学生认读儿歌中的“海洋”“波浪”“鲸鱼”“蝌蚪”“池塘”等词语,并进行词语的扩展,如“大海”、“浪花”、“海浪”、“ 湖水”、“湖面”等,巩固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理解和运用。这一个教学环节,我注意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江、河、湖、海、池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在图片上出现生字,学生还是感性认识,轮廓记忆,此时,并不强调学生对每一个字的具体认识。再有,在教学每一个汉字时,教师都注意了信息量的增加,并对学生进行都角度的训练,使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不只停留在音、形上,还扩展了许多与这个字有关的知识。
这样的学习,将一个个汉字丰富起来,使学生记在头脑中的汉字是立体的,是鲜活的。
10、公开课《江河湖海起波浪》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开课《江河湖海起波浪》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字的学习要使字的音、形、义、用紧密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总结一些规律,渗透一些方法,以便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独立识字。要真正达到使字的音、形、义、用“四位一体”,就要让学生对汉字有丰富的认识,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学习汉字。同时,汉字民族文化的`底蕴是十分丰厚的,我们要适时的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切地感受的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直观的图片、录像帮助学生认识“江|”“河”“海”“湖”“池”。在学习“海”时,不仅让学生看了海面,还看了美丽的海底世界,然后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话,同时也使学生对“海”的认识全面了,深入了;学习“湖”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北京的哪些公园里有‘湖 ?。(颐和园、北海、玉渊潭……)这样,学生对湖的认识就清楚多了,老师也不用多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随机让学生认读儿歌中的“海洋”“波浪”“鲸鱼”“蝌蚪”“池塘”等词语,并进行词语的扩展,如“大海”、“浪花”、“海浪”、“ 湖水”、“湖面”等,巩固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理解和运用。这一个教学环节,我注意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江、河、湖、海、池”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在图片上出现生字,学生还是感性认识,轮廓记忆,此时,并不强调学生对每一个字的具体认识。再有,在教学每一个汉字时,教师都注意了信息量的增加,并对学生进行都角度的训练,使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不只停留在音、形上,还扩展了许多与这个字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将一个个汉字丰富起来,使学生记在头脑中的汉字是立体的,是鲜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