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顿节上看赛牛》教案一等奖
1、《雪顿节上看赛牛》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三、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雪顿节是什么节?赛牛是怎样的场面?)
[激发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
2.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藏语中,雪顿节的意思是喝酸奶的节日。一般在藏历7月初举行,为期35天。节日期间,藏族人民观看藏戏,同时举行游园活动,弹唱、歌舞、赛牛,尽情欢乐。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2.字音都读准了的同学把书立好就大声读课文。
3.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按小组顺序带读生字生词。出现问题及时订正。
谁愿意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生字中复杂的字形,易错的字音,难理解的字义。
[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测查
读音:崭惨豁
笔顺:砸骨
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大家认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会认而且还要会写呢。
指导写字
1.上下结构的字:赏、牵、崭、不要写得过长。
2.左右结构的字:脾、踢、嫩、不要写得过宽。
3.赏字最后一笔是点;牵字第三笔也是点。
4.砸最后一笔,骨第三笔都是竖折。
[引导学生发现书写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三)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会认字(组词)。
(2)会写字(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何为整体把握?即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主要内容,可以指思想感情,可以指表达方式。内容也好,情感也罢,都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叶圣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圆球,组成文章的所有词句段都环绕于这个球心,缺了其中的某部分,就成不了圆球。所以教学一篇文章,要着眼于整体。一般都是先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
(2)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
(3)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
重点体会、点拨
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1)荣耀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3)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教师在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前提下,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一定的评价。学生理解不了的词句,先要指点他们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体验,或造句,或找近义词及反义词等]
3.指导读
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跟读。
(二)回归整体,深化欢乐心情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思想方面、写作方面、有感情朗读等。
(三)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去想,去交流资料,激起学生对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做展板。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雪顿节上看赛牛》教案一等奖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雪顿节上看赛牛》这一课。
板书:雪顿节上看赛牛
上节课,我们透过这篇文章字里行间的描述,走进了向往已久的
西藏,也走进了雪顿节热闹的牦牛赛现场,大家想看这场比赛吗?要想观看这场精彩的比赛呀,必须先完成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个小小的智力测验。
二、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了一场赛牦牛的?
2、说一说比赛前的盛况。
过渡:大家顺利通过了小测试,比赛开始了,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7自然段,体验比赛场景。
1、谈读后的感受。
过渡:就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赛场的壮观场面和热烈气氛吧!
2、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1)划出人或牦牛表示动作的词语。
(2)指导朗读这一段,在合适的时候,课件出示比赛场景。
(3)从骑手催促牦牛奋力往前冲,说明了什么?
过渡:正在骑手们奋力夺冠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3、小声读第5自然段
(1)谈感受,自读自悟,理解不正当竞争。
(2)找出令自己担心、揪心等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互评。
(3)范读(课件)
过渡:结果会怎么样呢?
4、默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想:有什么问题要和同学、老师交流?
(1)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课件:出示重点问题:牦牛把主人摔在地上,主人为何生气?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对比学习:
A、只见它开始掉转头,向起点跑去,边跑边扬后腿,乱踢乱蹦。
B、牦牛慢慢地嚼着嫩草,轻轻地用背蹭着主人的身体,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过渡:咆哮时如一头雄师,温顺时像一只羔羊,为什么同样一头牦牛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呢?(灵性)
与其说牦牛有灵性,不如说这是人与动物的.情感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此时此刻,牦牛会对主人说些什么?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咱们一会交流。
过渡:比赛结束了,赛场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像呢?
四、读中感悟,再现赛后场景,突出重点。
1、自由读8自然段。
同桌互谈感受。
过渡:没得奖的骑手心情如何呢?
2、学习9自然段。
启发学生争论:骑手的态度在意料之中还是在意料之外?
3、升华情感
五、谈收获
六、拓展延伸
搜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资料以组为单位制作展板。
板书设计
比赛前 节日盛装
壮 观
比赛中 好心情
惊 险
比赛后 满意而归
3、《雪顿节上看赛牛》教案一等奖
解读教材:
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我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介绍。《雪顿节上看赛牛》就是介绍了藏族人民在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时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写出了浓郁的藏族风情。课文按“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顺序描写了自己在雪顿节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藏族人民欢乐的心情。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欢乐和豁达的心情。
3、学习课文按顺序抓有趣、揪心等情景来描写比赛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的欢乐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也别具特色,充满欢声笑语,你知道有哪些?
(课外知识积累得真不少,看来同学们很会学习)
2、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藏族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板书:雪顿节)打开 131 页,学习连接。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雪顿节上不仅可以看藏戏,还可以欣赏到热闹的赛牦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
(板书:上看赛牛,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下面来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指名读(没有错字,而且声音洪亮),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如果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示范)指名再读(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透)
雪顿节 冠军 绸带 崭新 竞争 一骨碌 嫩草 裁判 砸地声 气氛 惨烈 嚼着 欣赏 牵引 催促 乱踢乱蹦 上下起伏 踩一下 揪起
毫不紧张 精神抖擞 威风凛凛 膘肥体壮
2、大家读得非常好,喜欢读课文吗?请同学们接读课文,其它同学找出文中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学生接读,随时理解词语)
3、课文预习的不错,老师的问题谁来回答?(原来作者是按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的顺序写赛牦牛的情景)板书:比赛前 比赛时 比赛后
4、刚才通过读课文,这场比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指名说感受)
三、细读品位
(一)、是不是和你们说得一样吗?让我们先来看看比赛前的情景吧!
1、齐读第 2 段
2、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赛前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场怎样的比赛?哪些词句告诉了我们?)
3、看来,这真是一场热闹的比赛,它吸引了那么多观众,观众对此充满期待,请女生有感情读第 2 段。
(二)看 128 页下方图,这就是牦牛们比赛时的情景,你们看,骑手们有的挥舞鞭子,有的勒紧缰绳,有的紧紧夹住牛背,蓄势待发,牦牛们一个个都低着头,扬起蹄子奋力向前冲去,有趣极了!
1、比赛时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揪心呢?小组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阅读,然后进行展示。
(方式: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抓重点词,对比,抓描写动作的词,抓心理描写,表演等)
2、小组展示,评价 . 教师及时引导,理解感悟。
3、小结:比赛时,牦牛发脾气会把自己的主人重重地摔在地上,但决不会伤害自己的主人;主人呢,也不会生牦牛的气,还会安慰它,看到这样的比赛,你会说这真是一场( )的比赛呀!板书:有趣 揪心
4、比赛结束了,人们心情如何?我们来读一读 8、 9 段(分组读)
( 1 )谈感受:说说获胜者和没有取得名次骑手的心情
( 2 )小结:所以说,这又是一场欢乐地比赛。(板书:欢乐)
四、回顾总结
1、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比赛前场地一片热闹,比赛时,又是那么有趣、揪心,比赛后,获胜的没取得名次的又是那样欢乐,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场比赛?(别开生面)
2、齐读第一段
3、总结
为了把这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介绍清楚,本文作者按比赛前、比赛时和比赛后的顺序进行描写,其中重点写了比赛时看到的有趣和揪心情景,使我们体会到了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的欢乐心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将平时认真观察到的场面生动地描写下来。
五、作业
课下搜集其它传统节日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可做一份手抄报。
4、《雪顿节上看赛牛》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想一想;雪顿节耗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字音都读准了的同学把书立好就大声读课文。
3、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大家认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会认而且还要会写呢。
5、指导写字
(1)、上下结构的字:赏、牵、崭、不要写得过长。
(2)、左右结构的字:脾、踢、嫩、不要写得过宽。
(3)、赏”字最后一笔是点;“牵”字第三笔也是点。
(4)、“砸”最后一笔,“骨”第三笔都是竖折。
三、作业。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3、比一比,再组词。
赏()牵()载()竟()踢()绸()
常()牢()栽()竞()易()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会认字(组词)。
课堂作业:
(2)会写字(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
(3)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
重点体会、点拨
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1)“荣耀”“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3)“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三、回归整体,深化“欢乐心情”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思想方面、写作方面、有感情朗读等。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去想,去交流资料,激起学生对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五、作业:
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
板书设计:
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
——
比赛中
——
比赛后
节日盛装
惊险壮观
满意而归
5、《雪顿节上看赛牛》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想一想;雪顿节耗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字音都读准了的同学把书立好就大声读课文。
3、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大家认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会认而且还要会写呢。
5、指导写字
(1)、上下结构的字:赏、牵、崭、不要写得过长。
(2)、左右结构的字:脾、踢、嫩、不要写得过宽。
(3)、赏字最后一笔是点;牵字第三笔也是点。
(4)、砸最后一笔,骨第三笔都是竖折。
三、作业。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3、比一比,再组词。
赏()牵()载()竟()踢()绸()
常()牢()栽()竞()易()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会认字(组词)。
课堂作业:
(2)会写字(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
(3)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
重点体会、点拨
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1)荣耀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3)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三、回归整体,深化欢乐心情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思想方面、写作方面、有感情朗读等。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去想,去交流资料,激起学生对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五、作业:
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
板书设计:
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
比赛中
比赛后
节日盛装
惊险壮观
满意而归
6、《雪顿节上看赛牛》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我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介绍。《雪顿节上看赛牛》就是介绍了藏族人民在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时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写出了浓郁的藏族风情。课文按“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顺序描写了自己在雪顿节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藏族人民欢乐的心情。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做的好的地方是:
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品读,读出情,读出味。通过读来理解感悟课文。
2.能抓住重点段落来学习,品味。做到以点带面。
但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如:
1.在过渡到品读感悟时,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比较差,学生提的问题太多,过碎,学生不会抓住重点,充分地理解课文。
2.朗读形式有点单一,齐读较多,学生评议读较少,应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要从遗憾中找出问题,改进方法,提高自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7、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咏雪》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对于我来说,太熟悉了。20XX年进行省普检的时候,我代表学校讲的就是这篇课文。全文连题目都算上,仅仅73个字,我却折腾了两周。为此还耽误了教学进度,心中急呀。可是无奈。学校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是对咱得重视、对咱的信任。一遍一遍的专心致志的备课,一遍一遍的不厌其烦的讲授;同年级语文老师共同听课,同学校语文老师共同研讨;校领导训话,教研员指导。好不容易盼到了检阅的那一天,我的心里也说不出什么滋味了:说是胸有成竹吧,毕竟是太熟悉了,绝对不会出什么问题了。但我总觉得不太踏实,学生对一切都熟悉了,课堂是不是太假了!好在一到了课堂我就放开了,我抓住了一个小问题,从其他角度切入课堂,学生们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学生们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活跃。这堂课上得比以往任何一节演练课都要好,受到了省专家和教体局领导的'好评。总算没有让领导失望。上面的教学设计的大框就是那个时候的产物。
今年再次教授这篇课文,我想到了一个问题:20XX年那节课成功了,原因是学生对内容太熟悉了,熟才能生巧,温故才能知新。很多时候,对于中考非考文言文课文,我们满足的仅仅是对于字词的积累,而对内容却毫不在意。这既违背了课标的要求,又不利于我们学好文言文。如何让学生发挥其主动学习的热情呢?我想到了学习小组,于是我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作用,我采取赋分制。特别是“小组推荐代表进行赛读”环节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了以读带讲的目的。“每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逼迫学生去熟读文本、挖掘内涵。为了让学生把这些当回事,这两个环节在平时课堂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加倍赋分。因为平时我们班学习小组得分的多少是月考后能否能得奖的重要依据,所以学生对小组和个人得分还是比较重视的。我昨天讲的这篇课文,效果还不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考虑,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最重要的。
8、数学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个人的教学反思
这部分知识是本单元的独立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教师教授这一部分知识是要把握以下几点
1、首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收集一些漂亮的对称图形,如小动物、生活中的物品、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各种标志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对称世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对称图形的内在美。
3、组织学生大胆设计各种能够体现对称特征的'图案,在全班进行作品欣赏,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学生既会欣赏、发现自己,也会欣赏别人、帮助别人,在相互评价中提高自己,完善人格、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对称图形是这么的有趣,一节课的时间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利用身边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做成粘贴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造力的舞台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在课内,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乐。
9、二年级美术下册《节节虫》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和分析节节虫外形的基础上,了解节节虫的重复排列特点,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运用多种技法,大胆创新,设计、制作既精美又富有想象力的节节虫,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设计和制作带来的乐趣。
学生在节节虫的设计制作实践中,体验到构想、规划、创意、程序、制作、完善等一系列设计和工艺流程。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的方式,初步掌握具体的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意图,如剪、折、穿、贴、卷、系、叠等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自己创作节节虫的设计构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养成爱观察、耐心、细致等内在学习品质以及创新意识。
本课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让学生尝试有意识的收集、选择媒材,能够关注、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达到重复排列的效果,通过自己的设计和装饰使之焕然一新,成为好玩、好看的工艺品,进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节节虫制作方法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3页的一组用彩纸通过卷、粘、剪、穿连等方法制作节节虫的步骤图,让学生了解卷、粘、剪、穿连等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图了解制作方法,我也结合视频教学,示范等方法展示其他的制作技法,以丰富学生的制作技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本课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学生制作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帮助学生理清制作顺序,提高制作效率,一方面提倡动作快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制作后,去帮助动作慢的学生,使学生团结合作,迅速高效的完成了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10、《雪》教学反思
从教学展示的效果看,应该说已经较好地得到了落实,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人高兴。文章虽然难,但是因为起点设得低,大家都觉得有话说,有话想说。随着和“雪”的对话的逐层深入,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体验到了鲁迅那在孤独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独中依然奋进的精神。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丰富,他们在今后重读《雪》时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那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不是现在一堂课所能够涵盖的。
不过,在课堂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
1、教师激情有所欠缺,整个课堂显得比较平淡。这绝对是我的硬伤,虽然可以找借口说是性格原因,但即使“秉性难移”,也不是说就完全“不能移”,我一定要把它作为必须克服的问题来对待。
2、对文本的反复切入还需加强。同一个语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会有不同的收获,例如你可以从一个句子看出事物特征,看出作者情感,看出写作技巧,看出语言风格,看出蕴涵的哲理……但是本堂课对语言的品味太局限于“雪的特征”,对鲁迅情感的体验几乎是直接从“雪的特征”得出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和文本的脱离,这也使得在第三个环节提升到鲁迅的精神前的铺垫不够到位,材料的出示也相应显得较为生硬。虽然对鲁迅精神的把握是源自文本,但在课堂呈现时却显得有些割裂。如果说本课在课堂设计时关注到了“深度”,但在课堂呈现时却缺乏一定的“厚度”。
11、《雪》教学反思
《江雪》一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灭”、“绝”,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诗人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十分久远,学生对诗人在特定经历下的思想情感难以理解,所以我把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想象。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或背,读中理解,读中体会,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