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教案一等奖
1、《埃及的金字塔》教案一等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组织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词意,允许留有疑难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积极鼓励提出质疑
『教学准备』
专题页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3、谁能练习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了解的埃及
4、简单介绍埃及(浏览专题页“简介埃及”部分)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专题页“金字塔王国”部分)
2、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
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尝试练笔
3、引导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的雄伟精巧,感受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
『教学准备』
专题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埃及的金字塔》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3、《埃及的金字塔》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4、《埃及的金字塔》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5、《埃及的金字塔》教案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交代了埃及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第二段具体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又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子,采用列数字、作比较、形象描述等方法具体说明,这样使人感受更具体;第三段介绍了金字塔的建造历史;最后点明文章的中心:“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运用课本中的文字和网络里的资源来理解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体会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一般的说明方法带来的好处。
(四)教学难点
怎样把网络学习资源和课本文字材料有效地结合起来,有选择地让网络资源服务于课本,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搜索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基本处理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对于金字塔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金字塔》的学习专题网站。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音、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法与学法阐述: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增强了活力。本课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非线性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环境。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受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感受语文网络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外形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网页里的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外形的高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平等对话,品读感悟。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学习者在里面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有平等的权利,不怕说错了别人会笑,学习者能够真正地释放自我,进行充分的交流。例如学生自己在讨论区留言,交流感受,找到与自己有相同疑问的研究成员。在自学后讨论交流时,让他们把自己整合后的资料和同学交流,对与自己学习内容相同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质疑;同时,网页里的视频资料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例如:在金字塔的建造史中,如何垒石块,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FLSH动画说明;如何运石块,可以用网页里的一段视频录象使它形象化;学生在互相的探讨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操作能力。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现代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
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想采用块状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先要求他们采用读、划、议、思的方法自学,同时,给他们提供三个专题网站的网址,要求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说明课文资源,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和积累更多的信息,做简单的幻灯片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锻炼他们对信息的取舍、处理的能力;
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在“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的教学理念下,我打算让同学在网页的讨论区进行留言,写下自己的课堂收获与更大的疑问,由于网络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训练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境中感悟,突破了“思维定势”,使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得到了发挥,使课堂变成了“群言堂”,从而实现人人参与的主动学习场面。要求学生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留言进行回复,参与讨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对有关金字塔的一个问题的探究,这样也能开辟现代语文结合网络资源学习的新途径;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网络冲浪,自主探究;
1、请同学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采用读、划、议、思的方法自学,我给大家带来了自己制作的一个简易网站,网址是www.zqsx.com/jswy/whf,还有另两个专题网站,请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注意要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说明你的课文内容。
2、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上网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的帮助。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组合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去学习,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更易形成质疑探究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内化知识;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使用苏亚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转播,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内容进行补充,激发学生讨论,适时进行朗读指导,给予学生适当评价。同时学生根据独立研究的问题,将相关信息在Word或PowerPoint里进行整合,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
第一部分:外形。
重点探讨“举世闻名”是何意?“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引导学生浏览网页照片,指导感悟重点的语句,结合课文用列数据的方法说明生活中事物的特点。
第二部分:构造
过渡:外形如此宏伟的金字塔,里面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在网络学习中的收获,同时向其他同学汇报自己的材料。
小结:作者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使我们对金字塔外形的宏伟、结构的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三部分:建造史
过渡:如此精妙绝伦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自己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不仅能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所得时,充分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小结:四五千年前,在广袤的沙漠里,几十万埃及的劳动人民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此时,你有何感想呢?
2、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来,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设计意图:“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自由交流自己的“大问号”;让同学们在讨论区进行留言,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留言进行回复,参与讨论,永不停息探索的脚步。
6、《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学反思
听了钱老师的《埃及的金字塔》,受益颇丰。她那紧凑的课堂节奏,扎实的教学,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她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每字每句都落到实处,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并渗透了说明方法的教学。
由于自己接下来也上这一课,就学着上了。但是,上下来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首先,是时间上来不及。尽管我课前有思想准备,我的课堂节奏没有这么快,而且学生没有预习,可能会有些问题。但最后上下来,第三小节根本就来不及讲。那就放到下节课吧。
第二课时,我基本采用的钱老师的上法。学生也能找到金字塔的高和大,石块的多和重,并通过朗读去深入体会。在讲到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时,学生的问题比较多,像有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高吗?一个车皮是多少?和前面的数字好像对不起来……耽误了一点时间。随后,把高、大、石块多、重用一个词概括起来怎么说,学生很快能说出宏伟,因为一开始就有人提到这个词。学习精巧部分,就不是那么顺利。学生读到下面一段话时,问他们从中感受到什么,有的说金字塔坚固,有的说很难建造,有的说很大……在一番引导之后,才有人找到精巧一词。为了加深理解,我有反过来问他们,从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巧呢?学生找到“磨得很平整”“砌合得很紧密”“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等词句来理解。这里,重点让学生了解“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是最能形象说明金字塔的精巧的,这也是说明方法的一种——形象描述。最后,再总结一下金字塔的特点——宏伟而又精巧。
自己觉得是很卖力地上完了课,然而,在批阅了学生的课堂作业后,却发现课堂效率是如此低。作业中出现的练习,都是课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可结果……最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最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说明了什么,竟填的是“宏伟”,而金字塔的特点是什么两空,填的是“大、高”或“高、宏伟”“大、宏伟”都有,说明他们对其中的'从属关系根本就没有搞清。后来,只好把作业发还,把几道题重讲一遍。这样,到后来,还是有几个人没搞清楚。
分析一下原因,我们的语文作业似乎总存在这样的问题:习题内容上课时都涉及过的,问问答答,都渗透在里面了。可到了作业本上,很多人都不会做了,回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个内容了,就张冠李戴一番。还有,就是自己的课堂,总感觉热闹有余,却不够扎实。看上去说的人挺多的,但能静下来深入思考的不多。尤其是几个发言积极的,想到什么就喊出来了,其他同学也就懒得再想。如此一来,那些不动脑筋的人更不动脑筋了,有时连听到哪里都不知道。而那些所谓的好学生,因为急于表现自己,也没有好好思考,总体也得不到提高。看来,改变这样的课堂现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7、《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学反思
关于埃及的金字塔至今仍有许多难解之谜,它一直都牵动着不光考古学家在内的世人的心,对于小孩子来讲,它更显得神秘莫测,但“神秘”不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为了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把对金字塔的更多了解放在了学完本课之后,课堂上只抓住了“宏伟”和“精巧”。
一、 从胡夫金字塔上感受宏伟和精巧
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表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很容易感受到,同时还学习了几种说明方法。
二、从建造金字塔上深化宏伟与精巧
虽然文中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从运输和搭建两方面叙述得很清楚,但学生并不能真正看明白。1、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当时生产力低下到何种程度。2、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奴隶们的'悲惨处境。如果不对这两点作必要的讲解,他们对于“宏伟”和“精巧“的印象会大打折扣。在对以上两点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又让他们分别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简笔画勾勒出运输和搭建的草图。有几个孩子不只勾出粗线条,而且在一块大石头的前面画了密密麻麻的小人弯着腰拉绳子。由于教室外面的几十米远处就是一座30多层的大楼,有的孩子还把自己的画拿起来比了比。我问他们把这些赤手空拳的密密麻麻的小人放在大楼跟前会想到什么。学生们不仅想到了文中所说的智慧,还想到了流血、想到了面黄肌瘦、想到了死亡等。此时再回过头去读关于胡夫金字塔的那一组组数字,孩子们脸上不光只是兴奋和激动了,字里行间多了对金字塔及埃及人民的敬仰。
8、《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学反思
上完《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感觉心里空空的,到底上的怎样?我不知道,但总觉得和自己想要得效果差得挺远。后来,师傅说了一句话:“你的课少了点火候!”
少了点火候?哦!少了点火候------ 是的,少了点火候。
我设计的教学理念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品读文本,体会重点。在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超越。
但是,我处理的并不理想。现针对本堂课的教学作以下反思:
一、 本人对文本的钻研程度不够,还浮于表面,“缺少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教研员陈道佩老师第二次跟我说了,但一直苦于没有深刻领悟。)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心里明明知道哪里是关键,哪里要重点说,但苦于不知道如何实现。《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我知道重点应放在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上,但听课的老师认为,没有讲透彻。
二、 关注学生的发言,顺势推舟,做好追问。一节好的课不光是教师课前充分备课就可以的,还要做到,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是一些我们教案中涉及到的,要及时追问,引导学生再思考。
三、 知识性错误不可原谅。板书时,写到:(金字塔)重 230万块 2.5吨,这是欠妥的。第一,只能说埃及金字塔的石块重,而不能说金字塔重;另外,2.5吨不是总重,而是每块的重量,所以,可以纠正为:230万块×2.5吨;还有,我在拓展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时光倒流,你可以回到古埃及时代,面对金字塔的建造者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其实,把听话的对象集中在“您”上,是不对的,因为,前面已经说到是“他们”在,这里又要用“您”,不对啊!
四、 无关紧要的话摈弃。如,本课关于数字的确指和不确定指根本没有必要说。(这里我多花了时间,导致结束有点仓促。)
五、 先备好课再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有时候,面对一摊材料,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看来,还得多下点工夫了。
本节课或许在你看来是失败的,但是,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还是很高兴的,继续努力,做好自己。
再努力,再加油!
9、《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反思
听完这一课的教研课,向资深老师请教后,自己也试着仔细备这一课,重新整理教学思路,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节奏,在脑子当中数次模拟教学环境来设计教学环节。但上下来过后仍然感觉马马虎虎,教学其中三昧仍不得而知。既然上完课,就需要总结、反思、再运用,如此反反复复,教学方能有所长进。
第一,设计要有整体观。课文前后形成一个闭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我在设计时发现“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是颇值得玩味的两个词语,它们分别指向了金字塔外形与结构上的特点,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的聪明勤劳的古埃及人民。所以问题由此始,也至此终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整体的观念,以一个能提纲挈领、贯穿全篇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为什么,带着问题讨论交流完成后再体会这两个词,自然会有新的领悟。
第二,设计时教学目标贯彻始终。这应该是与前一点相互制约的。教学目标在心中,大的方向上不会出现问题,但却不是每个环节都能体现目标。而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后,我们就能有的放矢。具体到本课中,了解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科学的建造方法是目标中应有的,而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却是不好实施的目标,在教学中很容易生硬、死板,造成课堂生成性不足。我在设计时紧紧抓住金字塔“傲对碧空”一词提出问题“当这睦金字塔巍然屹立于埃及的土地上时,谁最自豪?”,学生自然能回答到是埃及的人民,因为有了前面对金字塔宏伟精巧外观的体会以及对科学的建造方法的了解,得出埃及人民最自豪的结论是水到渠成的。
第三,学情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这关系到课堂是生成的还是老师表演提木偶戏。在教学金字塔石块平整紧密到怎样的程度,让学生在文中寻找相关的描述,再一起交流,但实际上连续问了两个学生仍然未能找到,我想这个问题已经很明了,但他们却没有回答上来,应该是我在备课上没有做好预设,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他们对石块需要平整才能砌合得紧密中的因果关系没有明确的意识,也并不清楚要平整的石块才能紧密。课后与师傅交流之后我才明白,需要用双掌作个演示,让学生有个明晰的印象,才能真正体会到紧密这个词的意思。
10、《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昨天,我上了一节组内研讨课。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我该“教什么”。我先是把课文读了两遍,以希望内心里能涌现出一些构思的激情。可是好几天里,我一直是停留在以“导游的身份”去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层面,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他们存有兴趣去读这篇文字。然而我始终没有设计好中间的程序,因为我遇到了一个难题:那样一来,我的训练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转换句式上,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而不可能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 进行引导了,这样是有点偏离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了。再说,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究竟不只是告诉他们一些知识,而是应该引导他们对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去思考和探究这些事物或现象。当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如果把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在对语言的复述训练上,也是可以的。
我执教的班级学生,是属于基础不太好的那类,对学习的兴趣尤其不够,一般的常规模式的教学,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致。课堂学习中,常常会有很多学生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针对这样一篇不是很生动的说明文,我应该怎么定位呢?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这是我困惑最多的。
这一课是一篇说明文,应该有一些新知识点,比如: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是必须要让学生要知晓的,并要尝试一些说明的方法;课后的问题:借助具体的文字描写,让学生弄清楚“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本篇课文学习的重点;想象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办法和艰辛过程,这是基于文字表达上的头脑再现,需要指导学生有效达成。可是,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好像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致。该怎么实施教学才能完成以上的几个目标呢?
我又读了这篇课文,而且反复查阅资料,期求再寻找到新的视点。我原来的设计是这样的:我是一位导游,带着一群游客到金字塔参观游览。导游针对金字塔的'特点和建造分别进行介绍。如果能转换好句式,效果应该也是很好的。但是我打算突破这种常规思维,因为在10年前,我就这样执教过这一课。
终于在上课的上午,我找到并编辑了一份文字资料,大致的内容是: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世界文明的一块丰碑;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有一种神秘的能量。我想把这份资料放在上课开始让学生拓展读,应该会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兴趣,也能较好地补充一些课文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就这样,我安心的走进了课堂。
整节课,我好像并没有讲多少话,都是围绕指导学生学而进行设计:第一个环节:1、2节课文是由学生默读完成的,我只出示了一个课文填空让学生完成:“金字塔坐落在 ,它的形状是 。金字塔是用来 。因为 ,所以称为金字塔。”第二个环节:引读第三节课文,围绕“宏伟”“精巧”找读有关句子,重点把用列数字、作比较、语言描述等说明金字塔的语句拿出来进行品读,以此体会到金字塔确实是宏伟而精巧的。第三个环节:指导学生找出写建造金字塔方法的语句,在课文语言叙述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画图来理解古埃及人科学的建造方法,并由衷体会到古埃及人是勤劳而智慧的;接着,我也出示了在课前收集到的比较清晰地绘图模型,学生更是惊叹不已。
这样的三个环节过后,我无需再赘言什么了,只是又出示了沙漠之中的金字塔,让学生看着这沧桑而古老的金字塔,感情充沛的读了最后一段文字,那种言犹未尽、心向往之的情绪油然而生。下课了,很多学生走到我身边说:“老师,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埃及,亲眼去看一看金字塔!”
这是我期望达到的目标,我的新思路是成功的。更主要的是,这节课,我好像真的没有讲多少话,几乎都是学生在读、在思考、在做,而且学生一直都是兴趣盎然的,这样的课堂效果,在我的班级里,也是极少出现的。
教学,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最大的事。每天都要走进课堂的我们,一定要存有一点创新的理念,让自己在自我突破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不断激发出自己最潜在的魅力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