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最新教案一等奖
1、《小伙伴》最新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会读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联系生活、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当真诚地去帮助他。
4、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
【课前准备】
朗读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在你的身边,有许多小伙伴。你们靠在一起学习玩耍。有位叫玛莎的小朋友。她也有几个小伙伴,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小伙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识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
3、检查自学生字:
⑴ 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重点读准餐、糟、粗等平声字;概念念gài,不念kài )
⑵ 同桌互相抽读生字。
⑶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⑷ 分组练习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播放朗读录音,听完后说一说:
⑴ 玛莎有几个小伙伴,他们都是谁?(勾画出维加、安娜、安东的名字)
⑵ 玛莎在春游那天遇到了什么麻烦?(引入课文)
三、朗读课文,明白小伙伴之间应当怎样互相帮助:
1、玛莎装面包和矿泉水的背包丢了,她的心情会怎么样?读玛莎的话,体会他难过的心情。
2、玛莎的三个小伙伴都来关心她。学生自己读一读第2-8自然段,然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⑴ 你觉得维加、安娜、安东谁做得最好?为什么?
⑵ 安东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样想?
⑶ 如果你是玛莎,你希望得到他们三个人中谁的帮助?为什么?
3、随着学生发表的意见,相机指导朗读和理解;
读其他小伙伴说的话应该怎样读?读安东的做法时应该怎样读?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便读便配上动作。
四、分组活动: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演一演,通过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演。如:安东把自己的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玛莎会对安东说些什么?便是加进自己想象的.内容。
五、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是引导解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交流: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如果你身边的小伙伴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二、字词训练:
1、学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抽读生字。
2、练习口头生字组词。
3、读我会读的词语,进行字词训练。
⑴ 你能用哪一个词练习说话呢?(学生自由选词练习说话)
⑵ 与粗心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⑶ 这几个词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你能找到吗?(忘记和记得)
⑷ 在课文中找出共同、保护的反义词。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分组交流:我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肯定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想法)
2、展示作业,交流评议。
3、复习生字词。
4、齐读,开火车读。
四、图文结合,想想说说:
1、看图,结合课文看看这些小朋友是谁?说说理由。(图上显示姓名)
2、面对玛莎,小伙伴们是什么态度呢?自己读课文,找出他们各自说了些什么?
3、分4人小组朗读。
自己选择一个角色练习读他说的话,边读边想像他说话时的神态和心情,还可以加上练习朗读。(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4、和你其他三个小伙伴一起来读读第2~8自然段:四个小伙伴可以互相帮助,看那一组小伙伴配合的最好,读得最有感情。
五、畅谈体会,谈中悟情:
1、请一组同学朗读。(配上表情动作更好)
2、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
⑴ 采访朗读表演的四位同学:你在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
师可结合他们的具体表现来问。如:
维加:奇怪关心小伙伴,但是只顾自己,没想到应去帮助小伙伴解决困难。
安娜:批评和提醒中表现出关心小伙伴,没想到玛莎当时的心情,而只顾责备她,想到要去帮助她。
玛莎:背包丢了,心里着急,肚子饿了,又被伙伴责备,心里更加难过。
安东:了解玛莎这时的心情。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马沙,真正帮助小伙伴解决了难题。
⑵ 采访小观众,你认为谁演得好,为什么?如果你来扮演某个角色,你会怎么演?
六、分角色朗读:
老师顺承演的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全体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自己选择角色)
七、拓展活动: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对其中的一个小朋友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2、《小伙伴》最新教案一等奖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例如,教学开始,让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尾,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词,并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采用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并思考“谁的帮助最好?”,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全员参与,互动探究,各抒己见,资源共享,培养其协作精神。“根据图文内容,探究图中人物分别是谁?”这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感悟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从而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快乐。当然,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因此,第二个设计理念便是“读贯穿始终”。
设计特色:
以读为本,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习13个生字。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小伙伴们的不同态度。
教学环节: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一)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二)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二)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反馈。
(一)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学生交流汇报: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四、复习巩固生字。
(一)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二)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五、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一)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
(二)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三)学生书写。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感悟小伙伴们的不同做法,懂得安东的关心帮助是最具体、最实际的。
教学环节: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二、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感悟。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
师生抓住对话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维加关心、询问,安娜关心、责怪,玛莎难过委屈的语气。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三)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开展“图文”配对活动,深入理解感悟。
(一)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图上的四个小伙伴分别是谁?说清楚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言文字思考、分析判断,并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如:从左往右数,第三位是玛莎,因为她是两手空空的,又低着头,好象很难过。从右往左数,第二位是玛莎,因为旁边的'安东正掰了半片面包给它吃呢。身穿兰色背带裤,头梳两根长辫子的是玛莎。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矿泉水的小男孩是维加,拿着酸奶的小女孩是安娜。头戴帽子,快步走来,把把半片面包递给玛莎的男孩是安东。......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图文对照,说说图上的人物分别是谁”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依据自己不同的感悟来分析判断。应该说学生的思维已进入开放状态。同时,这环节的安排也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说明,达到资源共享。]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文字故事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去做呢?
(学生走近“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二)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适合学生独立思考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入课文,从阅读者变为当事者,学生的体念就会更深刻,感情的抒发就会更真切。]
五、巩固生字新词。
1、出示新字词,学生自主识记,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2、汇报交流,强化记忆。
六、书写指导“共、汽”两个字。
3、《小伙伴》最新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审清本次习作的要求(一两件、事、小伙伴的特点)
2、懂得欣赏别人的作品,并从特点、事例、细节、中心等方面来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彰显个性、事例典型、胜在细节、点睛之笔这四个方面来评价、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
课前准备:
1、白板PPT课件。
2、范文一篇,学生作品一篇。
3、学生自己写的作品一人一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精彩回顾:
1、课件出示《少年闰土》中的两个精彩片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通过环境烘托闰土的健康活泼,动作、外貌的描写则突出闰土的机智勇敢。)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了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2、齐读精彩片段,并指名说说精彩在哪里?随机出示文中的细节描写。复习《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明确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来。
三、审清要求:
1、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齐读要求。
3、指名审题:(出示)事件人物特点
生回答:内容是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是写人的文章。 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要用一两件事反映出小伙伴的特点。
板:彰显个性、事例典型、胜在细节、点睛之笔
四、分析范文:
1、学生默读范文,并交流范文胜在哪里?
2、学生根据四大法宝进行评改交流,汇报。
五、学生作品:
1、学生默读范文。
2、指名根据四大法宝进行评改,师生同改。
六、习作沙龙:
1、把全班分成两大组,分别选出一位组长,并取个组名。
2、组长致一个简单的开头语。
3、分别派代表读自己最精彩的片段,本组组员负责提优点,另一组负责提建议。
4、互相修改作品。
5、学生自改。
七、精彩点津:
这节课我们讲评“我的小伙伴”这篇作文,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通过今天的习作评改课,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乐于写作,还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老师非常欣赏你们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更佩服你们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课余时间,你们可以继续交流。
附板书设计:
写写我的小伙伴
彰显个性
事例典型
胜在细节
点睛之笔
4、《小伙伴》最新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仪器,图片资料,泥塑作品。
学具:雕塑泥,彩泥,辅助工具,绘画工具等。
教学流程:
一、引导阶段
1、游戏导入:举行游戏《找伙伴》
A:请同学上台蒙眼找伙伴——指出你摸到同学的名字和所做的动作?
B:让同学叙述判断的原因!引导学生重点讲述特征,如脸圆圆的、鼻子高高的、脸瘦但很长等。抓住人物特征,为下面表现奠定基础。
总结展示:头部特征 神态特征 衣着打扮 学会用心去感受。
教学意图:让学生了解在很多的情况下,不一定从相貌上去判断某个人,也可以根据你对他的了解,从外形特征(包括脸部轮廓)和神态及衣着打扮来判断。
关键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在蒙眼的情况下,能指出伙伴的名字,是因为他与你朝夕相处,从而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与默契。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作家内心世界的流露,是作者的情感。所以有着特殊的味道和吸引人的原因。
2、展示“三毛、阿凡提、超人”泥塑作品
让学生说明自己是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这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动画小伙伴的?
3、展示更多优秀泥塑作品。(也包括大师的泥塑作品或其他表现人物的作品,欣赏中教师重点讲述引导。)
引导学生欣赏,观看人物雕塑特点,感受泥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的要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4、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小学生的比例关系:1 站立时约六个头长,2 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可以顺便提提成年人比例。
展示:立 6 坐 5 盘 3
展示:小窍门——个别情况下,为突出人物的特点,可以适当改变人物比例。如漫画特点的作品。
展示:漫画特点的作品,针对作品让学生点评什么是夸张,如:胖的更胖了,大的更大了等。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感知到认知,初步掌握人体比例规律。感受泥塑空间体积感,掌握泥塑基本方法,感受泥塑语言。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演示过程,可以是提前制作好的或是半成品。演示时讲解重难点。可以是从头部,体态,动态等方面进行技法示范,可以从班中找学生为模特,(不求样子像,可以引导学生从加加减减方面引导,如鼻子是加上的,眼睛是减除来得等。)
2、学生制作前,先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与老师交流师生互动。
如,你打算做一个怎样动态的人物,表演一下他的动作。
3、学生尝试制作。用上述方法,为自己的伙伴塑像。
4、教师巡视指导:不要求五官上精确,重点抓住人物的比例、神态、衣着等方面的特征。对于某些特点方面可进行适当必要夸张表现。同时随时点评学生的作品。
三、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挑选几件优秀或有特色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要有艺术性,教师也要有情感的流露,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虽然没有达到大师水平,表现的同学不是多么的逼真,但是从情感上可以判断,同时作品又是生活化的写照。要围绕作品中的好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评价。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
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四、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把作品集合起来,然后加以背景制作成组作。
五、教学反思:
5、《小伙伴》最新教案一等奖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进入校园已经快一年了,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你们一定结识了不少的好朋友,谁愿意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小伙伴》。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一次春游中,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每桌都有一套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认读后,同桌互读。)
3、离开了朋友的字宝宝,你也能认识吗?赶快想好办法记住它。(同桌、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4、以开火车的方式快速认读生字。
5、利用水果图片认读生词,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图片,每个图片后面藏着一个生词,你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读出生词,下面的`同学注意,如果前面的同学读对了,那么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6、文中的生字、生词我们已经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读得通顺、流利,同学们轻轻朗读课文,读后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读后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检测字词
出示挂满苹果的苹果树课件。(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圆圆的苹果多可爱呀,你们想得到它吗?要想得到苹果得先过生字这一关,谁能把生字读正确,苹果就属于谁。
二、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导读1~3自然段
1、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玛莎遇到了什么困难?
2、维加和玛莎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维加的话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玛莎同学丢了东西,没吃的了,心里一定很难过,因此她的话声音要小一些。
(二)图文结合,学习4~8自然段
1、出示插图课件,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先同桌互相交流,再集体交流。)
2、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轻声朗读4~8自然段。
3、边读边想,玛莎的午餐丢失了,维加、安娜、安东分别说了什么,把相关的语句用“──”画出来。安东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来。(学生先独立阅读,再进行集体交流)
4、小伙伴的态度不同,说话时的语气也不同,谁能试着读一读呢?指名读、评读(要读出小伙伴的询问、责备、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练读、赛读。
5、玛莎的午餐丢了,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是不同的,你认为谁做得最好呢?为什么?(板书)
6、设问导思:安东看到玛莎丢了吃的,又听了小伙伴们的话之后,他决定把自己的面包分一半给玛莎吃,当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四、指导书写
指导写“问、间、伙、伴”四个字,“问”和“间”“伙”和“伴”结构两两相同,可各指导写一个,另一个由学生独立练习描红、临写。
6、《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以春游为题材,写了几个小伙伴去春游,而其中一个叫玛莎的丢了背包后;同伴们都采用了自己的关心方式。从中,展现了儿童的情感世界是如此天真、可爱。
一年级教学应该注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更应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一堂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情趣的导入极为重要,小孩子天生喜欢看动画,用适合课文相联系的动画,可以激发小孩子对课文内容有极大的兴趣。
在课文朗读方面,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朗读让其他同学对扮演角色的同学进行朗读评价,并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朗读的处理说出来。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读给同学们听,通过这一环节小孩子们特感兴趣,积极参与评价;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
7、《小伙伴》教学反思
篇一:小伙伴教学反思
准备了几天,就直接上自己的班级。课堂的开头挺不错的,中间部分也还行,主要抓住“三个小伙伴是怎样关心玛莎?”通过比较他们三个人的不同做法,来研读,从而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小伙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微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下子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请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环视四周,一双小手,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我们班的陆一东同学第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简单!请坐!”受到我的表扬,大家都为他鼓掌。从他那甜甜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他的喜悦,也看到了成功的表情。接着许多只小手又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孩子们多会分析呀!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一堂课下来,有不错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在分析人物的语句时,对于句字中的“字”挖掘得不够深,课件的制作也有所欠缺,没能让图文有机结合在一张上,从而造成了设一个问题,解答之后,又请了学生多说了一次,比较罗嗦,不够简洁,这说明: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多多磨课,一次不成,第二次改进,第三次再努力,一点点进步,就会“取众人之长,不己之短,”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只要用心教,就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篇二: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从这堂课开始的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专家听课、点评,都让我受益非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学生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学生评价,并且让学生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学生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字。
篇三: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如果你是玛莎你愿意接受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 ,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 ,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听到学生准确的表述,我就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糟糕”词语的教学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在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时,分角色读,读懂课文。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则用行动去关心。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玛莎以及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通过比较、朗读,发现安东具有助人为乐、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由“读通课文 ——读懂课文——读出感情”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学生们非常的喜欢这种读书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自己去吧教学反思科学教学反思
8、《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旨在告诉学生,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是他们并非把票都投给了安东。有的投给了第一个发现玛莎丢了背包的维加,说:他最关心玛莎,因为他最早发现了玛莎的情况。要不是他,别人都还不知道呢!有的最喜欢安娜,说:她对玛莎的告诫,像给她上了一课,这样玛莎就能改掉粗心的毛病了。这些回答,让我有些“意外”。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否定的评价。相反,他们对事物持有自己的见解,且有理有据、表达完整,这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当然,我在引导总结时,告诉他们,丢了背包的玛莎,十分沮丧悲伤,饥饿难忍,当时她最需要的莫过于一点食物了。安东的大半块儿面包,以及关心的话语,一定让玛莎感觉到无比的`温暖。这才是在伙伴遇到困难时,最应该做的。
在后续的思考题中:当你的小伙伴在美术课时,忘拿彩笔了,你会怎么做?可能是受到这一环节的影响与启发,好多孩子在回答时,说:“会把彩笔借给他,然后再给他上一课,告诉他以后不要这么粗心。”也就是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既做安东,也做安娜。给他最需要的帮助的同时,再对他劝诫教育,帮他养成好的习惯。孩子们本真的回答,比预想的答案发散、延伸了一些,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教学中的小插曲,使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见解,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也总是期待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智慧之光不断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