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长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7-11 12:35:08

  《长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长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1、《长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诵读<长歌行>,继续引领掌握诵读古诗文方法,了解大意并体会意境。

  2、积累经典名句,受到“惜时”教育。

  2、适度拓展,引发诵读古诗兴趣,扩大积累。

  教学流程:

  一、 复导引入——调动积累引趣诵读

  读本中的篇目,会背哪篇?背一背或读一读。

  二、 诵读新篇目——提供方法指导诵读

  (一)以难度挑战激趣独立诵读

  1、调研:希望自己独立读正确还是希望和小伙伴一起读好这首诗?

  2、自主读正确、通顺

  3、交流互助正确、流利诵读[请你们推荐1一2位读书比较好的人,说推荐理由。]

  4、范读引领,难点指导[师生交互诵读]

  (二)通过了解内容赏读品趣

  1、了解古诗文大意的`方法指导:

  1)看看书中有关资料,说说你从诗中明白了些什么?

  2)一般读古诗或古文,可以通过“看注释”的方法,了解大概意思。

  出示本课“注释”,同桌互助,了解大意——你又明白了什么?

  全班交流,进一步准确了解大致内容——直译古诗并增加师生个人的理解

  2、古诗欣赏式诵读指导:

  1)自由读一读,看看哪句诗最有画面感,可以让你眼前出现一幅生动的画面?划“曲线”。

  2)想象画面,眼睛放得远一些——体会着诵读或背诵。

  3)指名读,闭目感受是中的画面和意境。

  3、名句积累式阅读法指导

  1)请再次自由美读古诗,把你最像记住的句子划“双横线”并背下来。

  2)交流积累的著名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三、扩大积累——学用结合,拓展诵读

  1、你最想把你背下来的名句告诉谁呢?准备怎样说?[读-背-说]

  2、看看这课的一组诗,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谁知道?[板书:惜时]

  3、自由读一读后边的诗———指明读一遍到两边。

  4、你还知道哪些劝人珍惜时间的名句吗?[后一课;生活中的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等]

  布置:诵读《长歌行》读好《明日歌》《惜时篇》

2、《长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词,会写7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

  2、读古诗,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3、通过理解诗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理解、想象的能力。

  4、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词,学习一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从中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指导阅读

  教学方法:讲读、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质疑揭题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今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老师借机板书:时间。

  3、质疑:你们知道时间是什么吗?你们听过有关时间的故事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5、认读生字歌,学习多音字长。

  二、图文结合,自渎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自渎课文。(根据自己选择看图和读课文的顺序)

  2、提示:

  (1)看图,要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读文,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渎课文。

  (1)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字读一读。

  (2)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词读一读。

  (3)谁愿意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4、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5、你们也想读一读吗?(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及韵律来。)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1、训练按下面的节奏读。

  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

  何诗/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小结激趣:诗歌读得太好了。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想说说吗?好!读P28页的小短文,再来说吧!

  3、自渎小短文。

  4、试着说诗意。(要求不要过高)

  (1)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

  (2)质疑问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试着逐句说出诗的`意思。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在书里画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努、徒、伤、悲。

  2、抽读卡片。

  3、指导写字。

  (1)观察字型:歌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川独体字。

  (2)观察如何写漂亮这些字。

  (3)板演,评价。

  五、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字,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认读生字卡片。

  2、背会诗歌。

  3、对字条。

  (1)请把相对应的字条连一连。

  百川到东海 ①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何时复西归?②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③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④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3)同桌互相说诗句,对诗意。

  二、指导背诵,及时反馈

  1、教师看图,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三、说说学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或者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抽读字卡,然后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的?分析字型、组词、偏旁或取偏旁记、看拼音记。

  2、交流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悲字的心字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练习设计:

  一、认读下面的词语。

  复习 归来 努力 悲伤 回归

  歌声 山川 大海 伤心 如何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shao( ) Zhang( )

  长 少

  shao( ) Chang( )

  三、回家找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

  何诗/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长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分析:

  《七步诗》作者曹植。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做成的诗。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就杀头。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长歌行》出自汉乐府,长歌行的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而人的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光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用江河不能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从小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出塞》作者王昌龄。唐朝初期,在阴山南面的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这首诗歌颂汉将李广,叹息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诗中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练背诵,默写《出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步诗》

  1、范读课文。

  2、解题: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做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3、自学这首诗。

  (1)自读课文。

  (2)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指导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煮豆持作羹:煮豆用来作羹。

  (2)漉菽以为汁: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3)萁在釜下燃:豆秸在锅下燃烧。

  (4)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锅中哭泣。

  (5)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

  (6)相煎何太急:你为什么烧起猛火来煎熬我?你这么急迫地残害我是为什么呀?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豆子比自己,豆秸比兄长曹丕,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曹丕兄弟残杀的不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二、学习《长歌行》

  1、用上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青青园中葵:园子里绿绿的蒲葵树。

  (2)朝露待日唏:早晨沾上了露水,等到太阳出来时就晒干了。

  (3)阳春布德泽:温暖的阳光为大地送来恩泽。

  (4)万物生光辉:花草树木都打起了精神。

  (5)常恐秋节至:就怕秋天快要到来。

  (6)昆黄华叶衰:密密的树叶会变得枯黄,花儿会凋谢。

  (7)百川东到海:众多河流向东流入大海。

  (8)何时复西归:它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西边去呢?

  (9)少壮不努力:年轻时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10)老大徒伤悲: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要说明什么问题?

  (1)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年轻力壮的时候。

  (2)用江河不能向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趁着年轻努力学习。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出塞》

  1、用上堂课的学习方法,先进行自学。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和关塞与秦汉时没有什么不同。

  (2)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征的将士们没有回来。

  (3)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连年战争的痛恨和不满,对出征的将士们的同情、怀念。)

  (4)但使龙城飞将在:假如现在飞将军李广还在世。

  (5)不教胡马度阴山:绝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6)这两句诗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飞将军李广的赞颂和对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的叹息。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

  3、你还读过哪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凉州词(王翰)从军行(王昌龄)军行(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青海长云暗雪山,骝马新跨白玉鞍,

  欲饮琵琶马上催。孤城遥望玉门关。战罢沙场月色寒。

  醉卧沙场君莫笑,黄沙百战穿金甲,城头铁鼓声犹震,

  古来征战几人回。不破楼兰终不还。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指导朗读

  ☆朗读要根据每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七步诗》暗喻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兄弟相残的腐朽本质。要读出作者的无奈与不满。

  2、《长歌行》前面的写景是为了抒发后面奉劝人们珍惜大好时光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前四句写出春天的美好,五六句笔锋一转,写出秋天的凄凉。后四句借前边的比喻让人们认识到时间的可贵,年少努力的重要。

  3、《出塞》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从诗人的赞颂与叹息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关心。

  三、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三首古诗。

4、《长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4、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及写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探究珍惜时间,珍惜一切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探究法

  4、点拨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师生交谈

  师:老师让你们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但同学们得认真听,听后告诉老师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

  播放《青春舞曲》

  生:告诉我们青春一去不复回

  师:是的,青春一去不复回,所以我们必须珍惜青春。《青春舞曲》这首歌也正因为它有这样的内涵而广为传诵,成为流行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爱音乐,古人同样也爱音乐;你们喜欢《青春舞曲》这样流行的歌曲,古人也同样具有自己的流行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汉朝时广为人唱的一首歌曲——汉乐府的《长歌行》。

  二:教学过程

  1.了解汉乐府

  师:大家注意到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了吗?

  生:汉乐府

  师:谁知道汉乐府?(生回答)

  师:汉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然后配乐演唱,之后人们将搜集来的诗歌也称为"乐府" .后来"乐府"就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长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行"是一种文体 .

  2.读诗

  师:了解了汉乐府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此诗的读音,并让学生找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特别注意)

  让学生说出该注意的读音

  生:齐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教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听出朗读节奏。

  生:齐读(感受诗歌朗读节奏)。

  师:选班里朗读水平最好的同学有感情朗读诗歌。朗读时让其他学生仔细听,并思考诗歌的意思。读完后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的意思

  生:口头翻译(理解诗歌意思)。

  师:对诗歌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相信大家更能把握住它的感情,现在老师给你们音乐背景,请同学们用感情来朗读这首诗。(播放《高山流水》)

  生:学生配乐朗读

  师:大家读地很有感情,但读古诗应该要有读古诗的样子。同学们古人读书怎么读的?

  生:摇头晃脑

  师:那现在我们也模范下古人读书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来。(教师带头)

  生:摇头晃脑地朗读

  师:大家头摇的好,脑袋晃的也不错。但我们还是忽略了一点。大家先看一下这首乐府选自哪里。

  生: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师: 相和歌辞是一人唱,多人和的乐府歌,虽然我们不会唱,但我们可以模仿古人一人唱,多人和的唱和形式。来朗诵这首诗。同学们,让我们来试试吧!

  生:女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应和一句,将诗歌读一遍。

  生:男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应和一句,将诗歌读一遍。

  3.品诗(13分钟)

  师:大家都读的很投入,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首乐府曲中写了许多事物,请大家把它找出来,并概括出它的特点(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

  生:青青葵、朝露、阳春、万物、百川、、、、、、

  师:同学们刚才都说的很不错,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们的特点那就是美好。那么作者写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目的何在呢?(引导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生:回答

  师:大家都体会的很好,能否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出示关键词,学生背诵(关键词一次次减少,难度一步步加大)。

  生:青葵——朝露——阳春——万物——秋节——华叶——百川——复归——少壮——老大

  生:朝露——阳春——秋节——百川——少老

  生:阳春——秋节——少老

  4.用诗(合作交流)

  诗人仅仅用了50个字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懂得去珍惜时间。相信大家已经领悟了诗当中的人生哲理。老师想让大家通过自己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再现这首诗歌的意境。

  提示:1.改写成小故事或寓言

  2.可增删内容,调整顺序成为你自己的诗歌

  3.制作成公益广告

  5.悟诗

  师:同学们,汉乐府的《长歌行》由于它的内涵而传诵至今,他再一次敲响了我们的警钟,告戒我们要时刻珍惜时间,珍惜一切。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学了这首诗歌后的启发。

  生:诉说启发。

  师:最后让我们用现在的方式唱响这首乐府诗。播放歌曲《长歌行》

5、《长歌行》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词,会写7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

  2、读古诗,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3、通过理解诗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理解、想象的能力。

  4、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词,学习一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从中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指导阅读

  教学方法:讲读、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质疑揭题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今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老师借机板书:时间。

  3、质疑:你们知道时间是什么吗?你们听过有关时间的故事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5、认读生字歌,学习多音字长。

  二、图文结合,自渎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自渎课文。(根据自己选择看图和读课文的顺序)

  2、提示:

  (1)看图,要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读文,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渎课文。

  (1)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字读一读。

  (2)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词读一读。

  (3)谁愿意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4、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5、你们也想读一读吗?(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及韵律来。)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1、训练按下面的节奏读。

  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

  何诗/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小结激趣:诗歌读得太好了。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想说说吗?好!读P28页的小短文,再来说吧!

  3、自渎小短文。

  4、试着说诗意。(要求不要过高)

  (1)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

  (2)质疑问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试着逐句说出诗的'意思。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在书里画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努、徒、伤、悲。

  2、抽读卡片。

  3、指导写字。

  (1)观察字型:歌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川独体字。

  (2)观察如何写漂亮这些字。

  (3)板演,评价。

  五、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字,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认读生字卡片。

  2、背会诗歌。

  3、对字条。

  (1)请把相对应的字条连一连。

  百川到东海

  ①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何时复西归?②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③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④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3)同桌互相说诗句,对诗意。

  二、指导背诵,及时反馈

  1、教师看图,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三、说说学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或者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抽读字卡,然后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的?分析字型、组词、偏旁或取偏旁记、看拼音记。

  2、交流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悲字的心字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练习设计:

  一、认读下面的词语。

  复习

  归来

  努力

  悲伤

  回归

  歌声

  山川

  大海

  伤心

  如何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shao( )

  Zhang( )

  长

  少

  shao( )

  Chang( )

  三、回家找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

  何诗/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6、《长歌行》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在品词诵读中体验诗文之美。

  以往教古诗,总是侧重于每个字、每句诗的翻译,侧重于诗人思想情感的归纳,认为字词能译了、中心能背了、诗文能默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灌得多,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会面无表情机械地读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古诗的美学价值,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剥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长歌行》这首汉乐府民歌,文字清新优美,内容贴近学生,能给人以启迪,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对照文后注释译文不成问题,因而教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调动了主体的积极主动性。这首诗诗眼也很明显,但教者并未以一问一答式简单下结论,而是先以“圈出诗中美好的事物,说说理由”带领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读诗,去感受“朝露”“阳春万物”“百川”“少壮”的意象美。

  接着抛出“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再次诵读探究,与诗文对话,与诗人对话,诗中描绘的景物与各自的生活积累重合了,学生与诗人、与诗文便产生了共鸣,认识到朝露易逝、花草终将枯萎、百川归海不复返,也领悟到美好的时光易逝,无奈叹息也是留不住它们的足迹,只有及早把握,发奋努力,才能让美永恒,而这正是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美。生生、师生对话之后,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再次的诵读,使情感得以升华。

  二、让学生在自由选择中体验创新之趣。

  当今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以达成了共识,但仍有人会问学古诗,不就是读读背背,哪来创新?其实改写诗是创新,重新组合是创新,用得恰到好处也是创新,儿童的创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给他们一个舞台,便会给你许多的惊喜,本案例中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激发了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激情,无论是独自完成还是与他人合作,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在这种最佳的学习状态下,怎能不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散文诗、公益广告、MTV设计中看到的是学生智慧的光芒、个性的张扬,以及对诗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交流的过程是每个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犹如捧出心爱的孩子,当听到掌声,获得大家的好评时,学生激动不已的心体验到的是创新的乐趣,成功的欢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看来,只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心学生的需要,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创造,古诗一样可以学得很精彩。

7、《长歌行》教学反思

  《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讲的是时间如流水,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是许多人少年立志的座右铭。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初读感知韵律

  这里首先安排学生将诗文读三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是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知古诗词的韵味。第三遍要美美的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2、品读体会情感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再次有感情的读文。同桌互相听读,互相检测,通过读揪出让你最有感触地句子,找到诗的中心句,提炼出诗的主题

  3、精读想象意境

  通过学生的自读、自学、自悟、相互交流,感受诗的意境,力求学生与文本、诗人三者情感的统一,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化得到升华。

  4、小组交流话题

  读了古诗你知道了些什么?小组长负责自己组的组员的发言情况,并挑选金牌发言人。

  5、全班交流以上话题

  请各组金牌发言人发言。

  6、提升学习拓展

  给学生时间空间,让他们把课外搜集的其他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谚语警句或故事展示出来,并在全体同学面前读一读,背一背。这不仅能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时间的宝贵,更懂得了从小就要珍惜时间。

8、《长歌行》教学反思

  以往教古诗时,我总是侧重于每个字、每句诗的翻译,侧重于诗人思想情感的归纳,认为诗句能翻译了、诗文能默写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灌得多,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会面无表情机械地读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古诗的美学价值,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剥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长歌行》这首汉乐府民歌,文字清新优美,内容贴近学生,能给人以启迪,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对照文后注释译文不成问题,因此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自行理解诗歌大意,在自学的过程中把不懂的问题随时标注下来,然后再全班交流,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重在指导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先问“读了这首诗,最令人有感触的诗句是哪些?”学生回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后,接着又抛出“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诗人看到什么才有这种想法呢?用诗中的句子回答。”引导学生再次诵读探究,与诗文对话,与诗人对话,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相关的句子,我再带领学生去感受“朝露易逝”“花草枯萎”“百川归海”的意象美。

  诗中描绘的景物与学生的生活积累重合了,学生与诗人、与诗文产生了共鸣,领悟到美好的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这样的教学改变逐字逐句学习古诗的方法,重学生的感悟,在悟中内化诗情,学完整首诗,让学生畅谈感受:学了这首诗,你想把它送给谁?学生能较好的把自己的体会谈出来,有的说送给不爱学习的同学,有的说送给自己,在畅谈中诗情得到了升华,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当然在本节课中有一点是值得我反思的,那就是当课堂生成与课前设计的教学流程不一致时,应如何随机应变地处理。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课前我认真备课,并按照教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引导学生找出诗句回答诗人为什么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想法时,我设计学生先回答第四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再回答第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昂希”和第二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最后回答第三句“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并按这样的教学流程制作了课件,可在上课时学生偏偏不按这样的顺序回答,所以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一紧张起来,思维就僵硬了,不知如何继续后面的教学,因此,后面的教学环节就有些乱了,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多做几种预设,考虑得更全面些,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得心应手。

9、一年级语文《长歌行》教学反思

  以往教古诗时,我总是侧重于每个字、每句诗的翻译,侧重于诗人思想情感的归纳,认为诗句能翻译了、诗文能默写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灌得多,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会面无表情机械地读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古诗的美学价值,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剥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长歌行》这首汉乐府民歌,文字清新优美,内容贴近学生,能给人以启迪,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对照文后注释译文不成问题,因此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自行理解诗歌大意,在自学的过程中把不懂的问题随时标注下来,然后再全班交流,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重在指导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先问“读了这首诗,最令人有感触的诗句是哪些?”学生回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后,接着又抛出“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诗人看到什么才有这种想法呢?用诗中的句子回答。”引导学生再次诵读探究,与诗文对话,与诗人对话,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相关的句子,我再带领学生去感受“朝露易逝”“花草枯萎”“百川归海”的意象美。诗中描绘的`景物与学生的生活积累重合了,学生与诗人、与诗文产生了共鸣,领悟到美好的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这样的教学改变逐字逐句学习古诗的方法,重学生的感悟,在悟中内化诗情,学完整首诗,让学生畅谈感受:学了这首诗,你想把它送给谁?学生能较好的把自己的体会谈出来,有的说送给不爱学习的同学,有的说送给自己,在畅谈中诗情得到了升华,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当然在本节课中有一点是值得我反思的,那就是当课堂生成与课前设计的教学流程不一致时,应如何随机应变地处理。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课前我认真备课,并按照教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引导学生找出诗句回答诗人为什么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想法时,我设计学生先回答第四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再回答第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昂希”和第二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最后回答第三句“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并按这样的教学流程制作了课件,可在上课时学生偏偏不按这样的顺序回答,所以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一紧张起来,思维就僵硬了,不知如何继续后面的教学,因此,后面的教学环节就有些乱了,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多做几种预设,考虑得更全面些,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得心应手。

10、《长江之歌》优秀教学反思

  新学期开始了,这是这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开学的第一课是《长江之歌》,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开始,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了教材,上网查找了各种资料。根据教材的实际,希望透过诗歌高度浓缩的语言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将诗歌的语言与丰富的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到乏味。为此,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读题,谈话交流长江的相关信息,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诗歌外在的结构,交流初读后的感受,精读时扣住“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研读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最后适当补充其它诗歌,以求升华对文本的认识。课上完了,但总觉得有一些遗憾:在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辨认长江时,几乎没有学生准确能说出,对于我们的母亲河,学生知识的匮乏超出了我的预料,在国情教育方面作为老师可以适时的补充、填补。课堂上,不少学生很“沉默”,本来班级上课就不算活跃,这样一来课堂的.整体气氛显得比较闷,与我热情洋溢的情绪恰好形成的对比,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反馈时,全班居然有4个学生对文中体现“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的诗句毫无知晓,可见其听课的情况。

11、《猫虎歌》课后优秀教学反思

  《猫虎歌》是一首趣味性很强的歌曲,它是由故事改编的,于是我设计的导入就是“老虎拜师”的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把表情做到位,有时也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与老虎的个性特征。在学唱结束后,我让学生上来表演歌曲,以便来巩固。因为有了前面的故事做铺垫,学生们对猫和老虎的性格把握的比较好。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打击乐伴奏、歌曲表演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编创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从而引起感情的升华。但整节课下来也有一定的遗憾,比如在歌曲教学中安排时间较少,拓展和导入部分过多;在对声音要求上没做到细致到位。

  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厚兴趣。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