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古诗《小池》《早发白帝城》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7-19 17:27:09

  古诗《小池》《早发白帝城》教案一等奖设计

古诗《小池》《早发白帝城》教案一等奖设计

1、古诗《小池》《早发白帝城》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查阅资料:诗歌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李白) 小池( 杨万里)

  千里——一日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轻舟——万重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通《早发白帝城》看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1.你对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哪些了解呢?会背哪些他写的诗?(学生背诗展示)

  2.这首《早发白帝城》是诗人什么时候写的?(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他被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遇大赦,返回内地时在路上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熟,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

  1.自己把这首诗读几遍,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者查字典。

  提示把下面的字音读准确

  朝辞 江陵 猿 还

  2.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

  三、看注释,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能够读出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 辞:辞别 白帝:指白帝城

  从彩云间你知道了什么?指白帝城高耸入云。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可以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呢?(表达了诗人欢快的心情)

  把自己体会到的当时作者的心情读出来呢?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啼:叫 不住:不间断。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长江

  两岸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群山。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江两岸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轻快的小船驶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把小船行驶速度的快和作者欢快的心情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连起来朗读这首诗。

  4.背诵这首诗。练习默写。

  五、 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要几个步骤?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并背诵《小池》看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运用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上头”不能读轻声,那样就失去了诗的韵脚。要读它的原调,但也不要太重。

  2.自由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初夏)

  二、细读课文,了解诗句的意思,,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

  1.从哪儿看出这是描写初夏季节的景色。

  2.看注释,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舍不得。细流:细细的水流。照:映照。

  晴柔:晴空下柔美的风光。立:停落尖尖角:花骨朵或荷叶的尖端。

  (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悄地流出来,好象泉眼很爱惜水流,不肯让它们多流一点。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象喜爱晴空下这柔美的风光。荷花骨朵或嫩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落在上面了。)

  3.作者写这首诗时心情怎么样(心情很愉悦,闲适)

  4.练习读这首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积累古诗。

  1.试着背这首诗。书写古诗。

  2.还读过杨万里什么诗,给大家背一背。

  四、作业 。 朗读并背诵《小池》

2、古诗《小池》《早发白帝城》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理解《早发白帝城》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通过预习,你们记得以前学过李白、杜甫什么诗吗?

  介绍古诗的特点: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艺术的表达、浓缩的精华。

  二、生字

  1、字形:鹭、岭、陵、猿

  2、字义:朝:

  辞:还:鸣:

  泊:

  千秋雪:

  3、读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早发白帝城》

  1、释题: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2、读一读诗,填空。

  李白这位诗人坐船从()到()去。

  3、小组学习:

  ⑴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⑵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从哪句中感受到的?

  ⑶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反馈:

  ⑴体会李白的愉快心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领略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⑵出示背景图,教师讲解。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麟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大赦,惊喜交加,随即放舟东下江陵。此诗书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白帝城因彩云间而显出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诗的第三句境界更为神妙。李白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心情是何等的畅快而又兴奋啊!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此时行舟轻如无物,其轻快可想而知,才有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历尽艰险重屡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诗的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论。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资之骏利,尚不能解其中意。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跃。快船快意,使人深远。后人赞此篇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5、从哪里看出来诗人的心情的。读一读

  看图再读诗体会作者的心情。

  6、小组内读一读这首诗,并背下来。

  四、作业

  1、找找李白的其它诗词。

  2、背诗及注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学习杜甫的另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绝句》

  1、介绍作者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随笔,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2、默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组学习

  ⑴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⑵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⑶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录像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诗人身在草堂中,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泊,停靠,万里,虚指遥远。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又将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做到,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看到船只畅行万里,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万里船是从空间来讲,千秋雪是从时间来说的,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5、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课后延伸

  1、运用本诗学习方法,阅读杜甫另一首《绝句》,与课文对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闲适、欢悦的心情,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描摹景物清丽细致,与课文中《绝句》异曲同工。

  2、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弘扬祖国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业

  1、把通过想象把《绝句》中的美好景色写出来。

  2、介绍关于古诗文方面的书,找找关于这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

3、古诗《小池》《早发白帝城》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教学目标

  观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

  说说诗句的意思

  (7)

  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8)

  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

  E、寓情于景美:

  〈三〉、朗读古诗,背诵。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

  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

  〈五〉、

  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

  〈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

  〈八〉、布置作业

4、古诗《小池》《早发白帝城》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小朋友们,请把眼睛闭起来,想像画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注视着树上鸣叫的知了。这种情趣,你有过吗?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骑牛写文章

  (牧);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哇,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老师跟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你们愿意吗?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只蜻蜓,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5、古诗《小池》《早发白帝城》教案一等奖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6、课文《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有关于李白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以词的理解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走近古诗朗诵会”、办一期“李白诗歌小报”等等。

7、《早发白帝城》优秀教学反思

  唐诗《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文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春色,表达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升腾情感,并能举一反三呢?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尝试变“教案”为“学案”的教学思路,从学生求知发展的角度出发,我这样处理这一课的教学。

  一、得法

  学习贵在得法。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预习之法,如读通诗文、通晓诗意之法等。这些方法的获得,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点滴渗透,如教师的点拨、引导,教师的开放意识等。只有这样,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会日益增强,积累量会日渐丰厚。

  二、入境

  每一首诗都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心境。要真正理解一首诗,就应设法使学生入境,让学生和时代对话,和作者对话,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古诗读得更真切,理解得更透彻,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情感和熏陶。

  在《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重难点是体会诗人喜悦兴奋的心情,需要加强朗读指导。我们不妨在学生通晓诗意后,指导朗读前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使其成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一环,为朗读教学酝酿情感。

  三、悟情

  只有调动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活,学得灵。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一味咀嚼生硬冰冷的词句,机械反复地背诵词解句意,那么学生的学习便如同“嚼蜡”。一旦开启情感的闸门,学生的激情便会喷涌而出,对于古诗教学来说,诵读的环节也就有声有色,声情并茂了。

8、《早发白帝城》语文教学反思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景色,表达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怎样能让学生轻松简单地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而又不破坏古诗原有的美感和整体性,是我这节课所追求的目标。

  一、入境

  每一首古诗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心境,怎样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文本,与时代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把古诗理解地透彻,读得有情,进而精神愉悦,感情得到熏陶。

  我在课堂教学的开始设计了“复习李白的古诗,配乐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背景”,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李白的距离,为学生理解古诗,体悟意境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悟情

  “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只有调动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活,学得灵。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一味咀嚼生硬冰冷的词句,机械反复地背诵词解句意,那么学生的学习便如同“嚼蜡”。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配乐朗诵,想象诗的画面,为理解诗意做了很好地铺垫,虽然学生说时只抓住了个别词语,说得干涩,但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也能感受到沿途美丽的景色。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走进文本,走进李白,体悟李白当时的心境。最后汇报交流时,我也没有刻意地去解释字词,解释诗意,而是根据学生说的,及时点播,顺势以组词的形式理解“辞”,以选择的形式理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时,教师一句“轻快的仅仅是顺水而下的.小船吗?站在船上的李白的心情呢!”欣喜、愉悦的心情也随之深刻,教师再配乐,让学生朗读,学生欣喜的感情也就洋溢于诗中,真正走进了李白的心境!

  三、迁移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一篇文章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了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一种体现,我顺势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其他夸张的诗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了解夸张,也为学生理解“万重山”,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瑰丽、险峻,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最后一首《峨眉山月歌》的补充,更是拉近了学生与三峡的距离。

  总的来说这堂课虽然很顺利地上下来了,几个教学环节也都比较流畅,但跟我自己所追求的课堂境界还有一定差距,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把它迁移到课堂预设中促进课堂生成,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感性更加容易让孩子接受,这些都是我今后还需努力的方向。

9、《早发白帝城》语文教学反思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题目的意思是: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从白帝城到江陵时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喜悦欢畅的心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升腾情感,并能举一反三呢?

  每一首诗都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心境。我先给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古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情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当小船慢慢地,慢慢地行到白帝城时,李白突然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被赦免了,可以重新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决定清早就从白帝城出发,返回江陵。途中,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早发白帝城》。这一环节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好准备,为朗读教学酝酿情感。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生字,朗读古诗并根据课后的词语解释初步理解诗意。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想象。如,从“彩云间”三个字中你能想像到什么?学生说:“白帝山山势险峻,高耸入云。清晨,一抹朝阳映照在朝霞上,五彩的朝霞缭绕在白帝城上,给白帝城披上了美丽的霞帔。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兴奋的。”

  “以读为本”是本课的设计的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抽生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地读,吟诵,背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10、《早发白帝城》语文教学反思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带有他一贯的雄奇豪放的诗风,怎样能让学生轻松简单的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是我设计这堂课所追求的目标,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刚一上课,我就说: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出示李白像,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作,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以配乐讲故事形式,介绍《早发白帝城》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准备。

  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备课时,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课堂预设时,我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3.品读古诗,感悟意境。

  4.再次朗读,情感升华。

  5.巩固生字,指导书写。通过这几个环节,生生互学,师生互助,体现了“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先提出学习要求,找出诗中的多音字并组词。学习生字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口头组词,指导记字方法时,教学生用谜语式巧记生字,如“帝”上头是立两头弯,一条长巾挂下边。“岸”是工厂建在山下边,工人干劲大。在教学古诗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读,再配乐听读,为读课文和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立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手法的体现,我顺势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其他夸张的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了解夸张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山势险峻,为理解“万重山”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有关这句诗的视频。更加直接地拉近了学生与三峡的距离,最后让学生齐读诗。

  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下课时已能流利地背诵全诗并熟记生字。

11、小学语文《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本周三早上,我执教了古诗《早发白帝城》。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课前我便布置同学们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如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人物的生平及作品等。这样,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诗的意思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生本课堂的理念指导,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主要是以学生小组学习交流为主要活动,其中有这几项任务:1、介绍李白的生平、写本诗的背景或者其佳作。2、小组交流:a、读诗。b、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难解字的意思。3、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学中,我借助课前下载和制作的课件,让同学们欣赏观看,从中了解李白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诗的,使同学们知道了李白在被流放的途中突遇大赦,格外惊喜地从白帝城乘船经过三峡到江陵去,于是灵感所致才写了这首诗。在感受诗人的创作灵感和旷世才华后,引领同学们走进文本,自由读诗,感悟诗的意境,帮助理解诗中难解字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让小组上台汇报学习成果,从反馈中看到大家完成任务的效果较好。于是,我乘热打铁地问道:“谁能介绍你的学习方法?让大家来一起分享。”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看注解;看参考资料;上网查询;请教家长或家教等等。之后,我适机教学了生字“诗、帝、岸”,范写后要求同学们临写三个。从学生的朗读汇报中听到个别读音不准的字,尤其是多音字“朝、还、重”,我便把这几个多音字整理出来让同学们在书上做好笔记,巩固认知。

  最难的一个环节是自主理解诗意,同学们在以前学习古诗中掌握的便是把诗中每个字的意思串联起来,适当地调整词语的顺序和加入一些语言使句子通顺即可。在今天的小组学习中,我发现同学们基本上是在课前抄下了资料书上的诗句解释,读一遍就是完成任务了。这个现象颇让我头痛,因为这不是同学们自主探究得出的学习结果,失去了探究过程的结果能牢记吗?同学们真的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吗?果然,在课后负责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师组在询问被抽查的同学这个问题时,正确率不高,有些同学只能大致说课后要求掌握的前两句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思时表述不是很准确,有的'甚至吞吞吐吐说不清楚诗句何意。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不能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来弥补这个环节的不足。课后我想,像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学生过于依赖参考资料所致,张校长就经常表扬那些能脱稿上台汇报学习成果的同学,因为那样做可以证明知识已经内化成学生所有,也能逼着学生成长。以后,我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找到有效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途径,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达到实效。

  诗文教学后,我为了引导同学们朗读时能读出古诗的韵味,有一个指导划分节奏的过程。我班同学以前已经有过划分节奏的经历,所以很快就做到了。之后,我请同学们按节奏进行朗读,从反馈中可以看到同学们在读的方面有了进步。原来设计中有熟读成诵的过程,但教学时间不足,所以这个环节我最终只是匆匆带过,来不及检验同学们对诗文掌握得如何。检测组的老师后来反馈说,正确率也不高,抽背了2人,一人对,一人有错。看来,教学中我所给的朗读时间还是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小组汇报时耽误了一些时间。

  最后的环节是推进大阅读。在课件古典音乐的熏陶下,我希望同学们能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能把我下载的“小学生必背古诗”熟读成诵。以后,我会在早读课或者别的时间播放这个课件,让这个想法得到真正落实。

12、古诗《咏柳》《春日》的教学反思

  1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2《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 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 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3让学生学诗画画是最佳选择。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

  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例如《咏柳》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5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