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1、高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的学习使学生能用化学的眼光看清这个物质的世界,第二节进一步学习这六类物质中最重要的三种“电解质:酸、碱、盐”并能书写离子方程式;酸、碱、盐之间大多是复分解反应(无化合价变化);
第三节研究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而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又一新角度,同时也为后面“化学反应的利用——原电池”奠定基础.
因此根据本节教材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设计的教学思路是:
(1)巩固和加强元素化合价知识,使学生充分感知化合价变化是“物质世界”相互转化中最普遍和最有利用价值的化学变化;同时也是对初中化学薄弱环节一个及时的补充和提高;
(2)从新的角度归纳“物质的分类及其化学反应”的特点,使学生明确物质世界中两大类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认识“物质世界”的复杂性(有无数变化)与简单性(只二大类反应)、个性(有电子转移、无电子转移)与共性(有新物质生成)的对立统一。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通过对多个化学反应的分析、归纳,采取“概念形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化合价的变化的角度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并认清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相关关系。
(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初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
●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由点及面的学习能力:通过氧气作为氧化剂的代表,一种典型物质的性质可以代表一类物质的性质;这一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同族元素性质的学习中要得到广泛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窥一斑而知全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
2.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的探究能力: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在特征与表现,其内在的本质原因应通过实验来探究分析,在实验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可以有力的证明电子的转移是反应内在的原因。
3.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我总结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课堂的最后让五名学生分别充当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还原反应来上台自我表述与总结,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亮点,生生互动的参与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是理解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会用“双线桥”法标明电子的方向及数目。组织好课堂总结的拟人化表演。
(2) 难点是使学生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掌握氧化性、还原性的内涵,能自我总结出两组概念的对立统一网络。
(3)关键是引导并做好几个实验探究出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质达到良好的效果。
实验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引入
[投影与实物]
1.旺旺雪饼----干燥剂
(主要成分:生石灰)
2.月饼---脱氧剂实物展示
(主要成分---还原铁粉)
3.脱氧剂介绍:幻灯片
防止氧气氧化
学生知道干燥剂
但不知道脱氧剂
比较新颖,兴趣大.
概念形成
(由点及面能力)
1. 最常见的氧化剂是谁?
2. 氧气在化学反应(钠、铁、硫、磷)中的共同特点。
3. 氧化剂概念: (板书) 学生能答出:氧气
学生上板书写化学方程式
讨论: 化合价均降低
知识引伸
知识迁移
(对立统一思想) 1. 常见的氧化剂还有哪些?
化合价变化特点?举例:
H2 + CuO = Cu + H2O
2. 什么叫还原剂?
常见的还原剂有哪些?
学生讨论并笔记
判断氧化剂
学生回答
知识网络的构成
(对立统一能力)
[重点] 1. 实验演示:
铜 → 氧化铜 → 铜
2. 概念联系:
氧化剂——被还原——发生
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发生
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知识网络构成:
化合价降低
氧化剂 + 还原剂 =
深化理解
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
思考并讨论:
氧化剂为何是被还原?
(是被还原剂还原)
还原剂为何是被氧化?
(是被氧化剂氧化)
学生笔记: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化合价升高
活动探究: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1. 反应特征:化合价有升降,且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和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
2. 为什么化合价会有升有降?
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3. 实验演示:
Zn + CuSO4 = Cu + ZnSO4
电流计指针偏转
4.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有电子转移 学生笔记
学生交流并总结:电子是带负电的,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失电子升高.
学生探究:电子得失形成回路则形成电流,电流针有现象.
学生讨论与总结:
实质是有电子转移
1.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略
H2 + CuO = Cu + H2O
Zn + CuSO4 = Cu + ZnSO4
学生练习
活动表演
与课堂总结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 要求五名学生(拿展板):
各自表述物质及反应的特点
(学生甲):氧化剂
(学生乙)还原剂
(学生丙)还原产物
(学生丁)氧化产物
(学生戊)氧化还原反应
2. 组织学生上台表演
并补充说明
3. 投影与总结表扬
学生小组讨论
推荐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甲)我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因为我得电子),我会被还原剂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乙)我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因为我失电子),我会被氧化剂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丁)我是还原产物,是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化合价降低后的产物);
(戊)我是氧化产物,是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化合价升高后的产物)。
(丙)我是氧化还原反应,我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且升与降的总数相等;我的实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且得与失的电子总数相等。
[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引入与概念形成是很成功的,知识网络的构成给学生的印象深刻,达到预期的效果,双线桥的练习略显“单薄”(准备是下节课的重点),最后学生的拟人化总结与表演非常成功,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2.有一个班在表演中,一名学生这样说:“我是还原剂,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因为我失电子.我的老婆是氧化剂,我的儿子是氧化产物.”弄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个氧化产物的同学气愤的不行,但也是一脸的无奈.当时我也很吃惊,评价比较形象,但不适合中学生.
2、高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一对物质。
2.使学生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3.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
氧化剂、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难点】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具准备】
试管、胶头滴管、滤纸。
饱和氯水、饱和NaBr溶液、饱和KI溶液、铁粉、浓硫酸、稀硫酸、溪水、KSCN溶液、浓硝酸。
【教学方法】
复习、归纳法及实验、分析、总结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课时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有关知识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吗?通过高一的学习,大家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好基础,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板书】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提问】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什么物质是氧化剂?什么物质是还原剂?
【投影】(师生共同完成)
【练习】在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氧化剂是 ,还原产物是 ,氧化产物是 ,4 mol HNO3参加反应,其中被还原的是 mol。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
【过渡】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里,除了用箭头表明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外,还可以用箭头表示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即“单线桥”。
【板书】一、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讲述】单线桥表示反应过程中,电子由还原剂转移给氧化剂的情况,从失电子的原子出发,箭头指向得电子的原子,箭头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不需标明“失去”或“得到”字样。
【练习】用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2KClO3 2KCl+3O2
(2)Cl2+2NaOH=NaCl+NaClO+H2O
(3)4NH3+6NO=5N2+6H2O
【投影】展示学生上述练习,并进行讲评。
【讨论】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与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小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反应中该物质只能得电子作氧化剂;处于最低价态,只能失电子作还原剂;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去电子,因此,物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硫元素。
【投影】
-2 0 +4 +6
S S S S
只能作还原剂 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只能作氧化剂
【过渡】为了更好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根据我们已有知识把常见的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投影】(由学生写出化学式)
【练习】1.对于反应NaH+NH3=NaNH2+H2的说法正确的是()。
A.NH3是还原剂
B.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电子转移数为2
D.NaH是还原剂
2.高锰酸钾溶液与氢澳酸可发生反应:KmnO4+HBr = Br2+MnBr2+KBr+H2O,其中还原剂是 。若消耗0.1 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 mol。
3.在一定条件下,NO与NH3可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 l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 g。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 NO与 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点评】正确分析化合价的升降情况,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利用得失电子数相等,解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小结】1.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一对物质,在反应户是作氧化剂还是作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2.氧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
【思考】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有哪些?
【作业】教材习题一、二,2;二、三。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了它们与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总结这些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板书】三、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学生实验】【实验3-l】
【提问】请同学叙述上述实验现象,解释原因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投影】2NaBr+Cl2 = 2NaCI+Br2 2KI+Cl2 = 2KCl+I2 2KI+Br2 = 2KBr+I2
【设疑】通过以上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述】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说明单质的氧化性不同,按F2、Cl2、Br2、I2顺序逐渐减弱。
【板书】1.对于氧化剂,同主族的非金属原子随原子半径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设疑】若是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呢?
【板书】2.对于还原剂,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说明】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形成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设疑】高价物质具有氧化性,低价物质具有还原性,通过实验如何验证呢?
【演示】【实验3—2】
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Fe+H2SO4(稀)=FeSO4+H2↑
6FeSO4+3Br2 = 2Fe2(SO4)3+2FeBr3
2FeSO4+2HNO3(浓)+H2SO4 = Fe2(SO4)3+2NO2+2H2O
Fe3++3SCN- = Fe(SCN)3
【补充对比实验】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FeCl3溶液中先加足量Fe粉后,再加KSCN溶液。
【提问】通过上述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归纳)
【板书】3.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种可变价态的金属元素,一般高价态时氧化性强,随着化合价的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Fe3+ Fe2+ Fe
氧化性较强 氧化性较弱 无氧化性,还原性较强
【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C+CO2 2.FeCl3+Fe 3.FeCl2+Cl2 4.MnO2+HCl 5.CO+CuO
【提问】回忆Fe与浓硫酸、稀硫酸反应现象;Cu与浓硫酸反应现象;Cu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现象,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析起氧化作用的元素。
+6
【板书】6.浓硫酸是强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应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浓硝酸、稀硝酸均是强氧化剂,反应时主要是N得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
【说明】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不同,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的某元素易于得电子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而酸的氧化性是指H+得电子形成H2,酸都有氧化性是指H+的氧化性。
【小结】通过以上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可归纳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板书】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强氧化剂十强还原剂 = 弱还原剂十弱氧化剂
【讲述】在适当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如:Cl2 + 2KI = ZKCl+I2
2Al + 3CuCl2
= 2AlCl3 + 3Cu
【讨论】已知在常温时能发生下列反应:
Fe + Cu2+ = Fe2+ + Cu
2Fe2+ + Br2 = 2Fe3+ + 2Br-
2Fe3+ + Cu = 2Fe2+ + Cu2+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分析Fe3+、Fe2+、Cu2+、br2作为氧化剂时,其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
【板书】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和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强调】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我们不但可判断某些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和反应的难易,而且还能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练习】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H2O2<Fe2+<I-<SO2,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 + SO2 + 2H2O = SO42- + 4H+ + 2Fe2+
B.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
C.H2O2 + 2H+ + SO42- = SO2↑ + O2↑ + 2H2O
D.2Fe3+ + 2I- = 2Fe2+ + I2
【小结】本节重点要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并能分析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作业】教材习题一、3;四。
【板书设计】
三、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1.对于氧化剂,同主族的非金属原子随原子半径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对于还原剂,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3.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种可变价态的金属元素,一般高价态时氧化性强,随着化合价的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Fe3+ Fe2+ Fe
氧化性较强 氧化性较弱 无氧化性,还原性较强
+6
6.浓硫酸是强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应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浓硝酸、稀硝酸均是强氧化剂,反应时主要是N得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 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强氧化剂十强还原列二弱还原剂十弱氧化剂
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和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3、高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一对物质。
2.使学生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3.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
氧化剂、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难点】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具准备】
试管、胶头滴管、滤纸。
饱和氯水、饱和NaBr溶液、饱和KI溶液、铁粉、浓硫酸、稀硫酸、溪水、KSCN溶液、浓硝酸。
【教学方法】
复习、归纳法及实验、分析、总结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课时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有关知识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吗?通过高一的学习,大家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好基础,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板书】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提问】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什么物质是氧化剂?什么物质是还原剂?
【投影】(师生共同完成)
【练习】在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氧化剂是 ,还原产物是 ,氧化产物是 ,4 mol HNO3参加反应,其中被还原的是 mol。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
【过渡】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里,除了用箭头表明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外,还可以用箭头表示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即“单线桥”。
【板书】一、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讲述】单线桥表示反应过程中,电子由还原剂转移给氧化剂的情况,从失电子的原子出发,箭头指向得电子的原子,箭头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不需标明“失去”或“得到”字样。
【练习】用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2KClO3 2KCl+3O2
(2)Cl2+2NaOH=NaCl+NaClO+H2O
(3)4NH3+6NO=5N2+6H2O
【投影】展示学生上述练习,并进行讲评。
【讨论】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与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小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反应中该物质只能得电子作氧化剂;处于最低价态,只能失电子作还原剂;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去电子,因此,物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硫元素。
【投影】
-2 0 +4 +6
S S S S
只能作还原剂 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只能作氧化剂
【过渡】为了更好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根据我们已有知识把常见的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投影】(由学生写出化学式)
【练习】1.对于反应NaH+NH3=NaNH2+H2的说法正确的是()。
A.NH3是还原剂
B.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电子转移数为2
D.NaH是还原剂
2.高锰酸钾溶液与氢澳酸可发生反应:KmnO4+HBr = Br2+MnBr2+KBr+H2O,其中还原剂是 。若消耗0.1 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 mol。
3.在一定条件下,NO与NH3可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 l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 g。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 NO与 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点评】正确分析化合价的升降情况,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利用得失电子数相等,解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小结】1.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一对物质,在反应户是作氧化剂还是作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2.氧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
【思考】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有哪些?
【作业】教材习题一、二,2;二、三。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了它们与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总结这些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板书】三、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学生实验】【实验3-l】
【提问】请同学叙述上述实验现象,解释原因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投影】2NaBr+Cl2 = 2NaCI+Br2 2KI+Cl2 = 2KCl+I2 2KI+Br2 = 2KBr+I2
【设疑】通过以上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述】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说明单质的氧化性不同,按F2、Cl2、Br2、I2顺序逐渐减弱。
【板书】1.对于氧化剂,同主族的非金属原子随原子半径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设疑】若是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呢?
【板书】2.对于还原剂,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说明】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形成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设疑】高价物质具有氧化性,低价物质具有还原性,通过实验如何验证呢?
【演示】【实验3—2】
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Fe+H2SO4(稀)=FeSO4+H2↑
6FeSO4+3Br2 = 2Fe2(SO4)3+2FeBr3
2FeSO4+2HNO3(浓)+H2SO4 = Fe2(SO4)3+2NO2+2H2O
Fe3++3SCN- = Fe(SCN)3
【补充对比实验】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FeCl3溶液中先加足量Fe粉后,再加KSCN溶液。
【提问】通过上述实验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归纳)
【板书】3.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种可变价态的金属元素,一般高价态时氧化性强,随着化合价的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Fe3+ Fe2+ Fe
氧化性较强 氧化性较弱 无氧化性,还原性较强
【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C+CO2 2.FeCl3+Fe 3.FeCl2+Cl2 4.MnO2+HCl 5.CO+CuO
【提问】回忆Fe与浓硫酸、稀硫酸反应现象;Cu与浓硫酸反应现象;Cu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现象,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析起氧化作用的元素。
+6
【板书】6.浓硫酸是强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应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浓硝酸、稀硝酸均是强氧化剂,反应时主要是N得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
【说明】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不同,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的某元素易于得电子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而酸的氧化性是指H+得电子形成H2,酸都有氧化性是指H+的氧化性。
【小结】通过以上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可归纳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板书】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强氧化剂十强还原剂 = 弱还原剂十弱氧化剂
【讲述】在适当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如:Cl2 + 2KI = ZKCl+I2
2Al + 3CuCl2
= 2AlCl3 + 3Cu
【讨论】已知在常温时能发生下列反应:
Fe + Cu2+ = Fe2+ + Cu
2Fe2+ + Br2 = 2Fe3+ + 2Br-
2Fe3+ + Cu = 2Fe2+ + Cu2+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分析Fe3+、Fe2+、Cu2+、br2作为氧化剂时,其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
【板书】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和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强调】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我们不但可判断某些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和反应的难易,而且还能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练习】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H2O2<Fe2+<I-<SO2,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 + SO2 + 2H2O = SO42- + 4H+ + 2Fe2+
B.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
C.H2O2 + 2H+ + SO42- = SO2↑ + O2↑ + 2H2O
D.2Fe3+ + 2I- = 2Fe2+ + I2
【小结】本节重点要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并能分析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作业】教材习题一、3;四。
【板书设计】
三、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1.对于氧化剂,同主族的非金属原子随原子半径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对于还原剂,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3.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种可变价态的金属元素,一般高价态时氧化性强,随着化合价的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Fe3+ Fe2+ Fe
氧化性较强 氧化性较弱 无氧化性,还原性较强
+6
6.浓硫酸是强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应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浓硝酸、稀硝酸均是强氧化剂,反应时主要是N得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 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强氧化剂十强还原列二弱还原剂十弱氧化剂
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和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高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应该怎么写?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高中化学山东科技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氧化剂和还原剂内容是前一节电解质的延续,同时也为之后各种元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氧化还原反应贯穿始终。
2.教材内容编排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和实质。教材从交流研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入手,继而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然后通过微观世界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二、学生基础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化学反应,并知道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但是并没有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更没有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节教材引导学生直接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微格教学时间有限,此次教学只针对该节内容第一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开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
2.能初步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哪个反应为氧化反应,哪个反应为还原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归类分析的方法来定义概念。
2.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来认识反应的实质。
3.通过师生交流、归纳讨论,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2.养成积极讨论、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二)教学难点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五、教学方法
回顾引入法、比较归纳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设计思路
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入手,观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从而引出氧化还原反应,依旧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通过观察思考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锌与硫酸铜的反应,从微观角度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最后,总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提问】
初中学过的四种最基本的反应类型是哪四种?
【问题引入】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指明反应类型,分析反应中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板书】
氧化剂和还原剂:
1、化合价↑——被氧化——失去e-——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化合价↓——被还原——得到e-——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提问】1、反应:H2O + C = H2 + CO和Fe2O3 + 3CO = 2Fe + 3CO2 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
答:氧化剂:H2O Fe2O3 还原剂:C CO
氧化产物:CO CO2 还原产物:H2 Fe
2、C + CO2 = 2CO 中的CO称什么? 2KClO3 = 2KCl + 3O2 中的KClO3称什么?
答:C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过渡】高中阶段所学习的反应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所以出现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往往是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我们就从常见的入手,逐步学会分析更多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5、高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应该怎么写?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高中化学山东科技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氧化剂和还原剂内容是前一节电解质的延续,同时也为之后各种元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氧化还原反应贯穿始终。
2.教材内容编排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和实质。教材从交流研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入手,继而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然后通过微观世界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二、学生基础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化学反应,并知道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但是并没有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更没有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节教材引导学生直接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微格教学时间有限,此次教学只针对该节内容第一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开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
2.能初步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哪个反应为氧化反应,哪个反应为还原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归类分析的方法来定义概念。
2.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来认识反应的实质。
3.通过师生交流、归纳讨论,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2.养成积极讨论、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二)教学难点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五、教学方法
回顾引入法、比较归纳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设计思路
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入手,观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从而引出氧化还原反应,依旧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通过观察思考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锌与硫酸铜的反应,从微观角度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最后,总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提问】
初中学过的四种最基本的反应类型是哪四种?
【问题引入】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指明反应类型,分析反应中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板书】
氧化剂和还原剂:
1、化合价↑——被氧化——失去e-——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化合价↓——被还原——得到e-——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提问】1、反应:H2O + C = H2 + CO和Fe2O3 + 3CO = 2Fe + 3CO2 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
答:氧化剂:H2O Fe2O3 还原剂:C CO
氧化产物:CO CO2 还原产物:H2 Fe
2、C + CO2 = 2CO 中的CO称什么? 2KClO3 = 2KCl + 3O2 中的KClO3称什么?
答:C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过渡】高中阶段所学习的反应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所以出现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往往是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我们就从常见的入手,逐步学会分析更多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6、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教学反思
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本次课 复习巩固 了 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 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使其 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
从整个课堂氛围来看,学生积极配合,能积极主动的思考配合老师的教学计划;从整堂课效果来说,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达到了教学目的。但本次课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以至于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重难点把握不是很好,导致整堂课的时间分布不是理想,有的地方讲解不到位,有的地方又显得很罗嗦;第二,讲课的声音很大,把很多学生的耳朵都震晕了,导致部分学生听课效率不高、昏昏欲睡,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慢慢学习抑扬顿挫;第三、由于用了 ppt 教学,很多东西在黑板上板书不是很多,虽然有了新时代教学方式,但我们也不能忘了传统的粉笔板书。
本次课,在本组老师及相关领导的指导下,自己收获很大,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向那些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使自己不断进步。
7、初中化学教材《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反思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反思成功之举、反思"败笔"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见解、反思再教设计。下面就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如何帮助、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第一章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判断,从外在显形的判断转向隐形本质的判断,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4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的基础。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以氧化剂、还原剂为核心,以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为判断依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归纳知识网络,但图1-5、图1-8的直观教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归纳的结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课堂气氛活跃,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总结缺乏主次、有序性(逻辑性)与完整性。如:
1.得电子,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失电子,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得电子(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氧化性。
失电子(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具还原性。
3.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氧化性→被还原→还原过程→还原产物。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还原性→被氧化→氧化过程→氧化产物。
4.得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具还原性。
失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具氧化性。
随后,我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知识网络: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物)(性质)(实质)(特征)(变化)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很明显学生对8个概念找不到主次,不能形成有序、清晰的知识结构,造成概念的模糊、杂乱无章。既不方便于对概念的'记忆,在解决问题时又不能准确无误地提取相关概念,相应的技能也没有形成。从学习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就是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未能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但在教学中我只让学生把他们的结论和合理的结论做了简单的比较,未能深入讨论、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
在接下来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总结中,我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学们能利用课前查资料积累的知识准确的回答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规律。于是,我及时设置练习进行巩固,结果学生只是停留在对概念的简单记忆上,未能真正理解规律的内涵。此时,我启发学生让他们重新认识4组概念,并让他们对比总结出的规律,这样程度好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判断运用,但还不够熟练。我让他们把刚才的规律变成“升、失、氧、还(剂);降、得、还、氧(剂)”,然后让他们谈新的认识,很快,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与前面的区别。接着,我引导学生仿照上述方法分析规律中蕴涵的其它意义,有些同学能够找出一些,但不全面。我启发学生“还原剂→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对比“升、失、氧、还(剂)”,不难发现规律中的第三个字“氧”包含有三种含义即“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这样学生便认清了规律,并能理解、掌握、运用于解题中。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完成教育教学(此文来自 )任务,但未能将新课程教材体现的系统性、逻辑性,以及注重方法、能力培养的目标很好的贯穿于教学中。同时说明我对新教材还没有吃透,教学目标还不够清晰,对课程标准也没有认真地去学习、钻研。
经过反思,我受益非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8、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反思
走上讲台时,我故意停了一会。同学们看着我,不知我葫芦里到处卖的是啥药。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刚才看了大家几眼吗?
下面学生开始交头接耳,仍然是不解的神情。
我说:我看了你们三眼。第一眼我是看到了全班的同学。第二眼就只看到两个还是那儿交头接耳的同学。而第三眼我就在看那两位同学到底为什么交头接耳。
同学们开始笑了起来。他们意识到,我实际在讲用双线桥法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的分析。因为在上节课我对他们说,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我们要看他三眼:第一眼看整体的元素化合价;第二眼就只看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化合价;第三眼就要从量的角度看这些元素的原子电子转移的情况。
我写了两个方程式。一个是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一个是二硫化亚铁与氧气生成氧化铁与二氧化硫的反应。我让学生分析分析其中电子转移情况。
有的学生小声嘀咕,说这两个方程式以前没见过。但过一会便拿起笔开始分析起来。
没想到学生们还都分析得不错。有一位同学没有打箭头。我在讲评的时候引入一句话。我说:同学们,在管理学上有一句经典名言,那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大家可能在考试时由于这个箭头会丢失两到三分。(哈,又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学生们笑了,开始检查自己的作业,表示赞同。
我开始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第三个阶段的学习。第三个阶段是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的问题。氧化性还原性到底是什么?它是衡量什么的?
我想,学生们首先对这个问题有个清醒的认识。
我写了两个方程式。一个是铁与硫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硫化亚铁,另一个是铁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氯化铁。我首先介绍说,在化学研究中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一种是类比(compare),一种是分类(classify)。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两个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们马上七嘴八舌地叫了起来。有的说都是化合反应,有的说反应的条件相同,都是点燃,有的说都有铁,有的看到更深一点,说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还原剂都是铁。我说:看来大家都有非常敏锐的观察(observe)能力,有一点可以形成共识,这两个反应是在反应条件相同下还原剂都是铁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再看看,这两个反应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们马上说:生成的产物不同,铁的化合价不同。我又问,产物不同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产物会不同?学生回答说:产物不同说明氧化剂的氧化能力不同,其原因是因为一个是与硫反应,一个是与氯反应。我提示说,在这里硫与氯都是作为氧化剂,从这两个反应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请大家在笔记本上记下你的体会。
学生们开始思考起来。我走下讲台,看到了绝大多数学生这样写着:氧化剂不同,其氧化能力是不同的。
我觉得我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我想在学生头脑里对氧化能力有一种感性的认识。但这还不是一种本质的认识。于是,我继续追问:现在我们认识要向深处走一点,为什么氧化剂不同,氧化能力是不同的,氧化能力实质上是反映什么的?现在大家以上面例子作分析,看看是氯气的氧化性还是单质硫的氧化性强。
学生们马上回答:是氯气的氧化性强。我问:为什么?学生反应很积极:因为在同等条件下氯气把铁氧化成三价而硫只把铁氧化成二价。我说:大家很聪明,可是我还是要问为什么?
学生们又低下头思考起来。他们可能认为,他们已经回答了氯气比硫氧化性强的原因。我提示道,在化学问题的`探索中,当我们追根索底时,到最后往往答案回到了物质的内部结构中,有一句话说:结构决定了性质。
有的同学似有所悟,但仍然默不作声。看来,他们仍然没有将氧化性强弱与物质内部结构联系起来。
我于是在黑板上画出氯和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请同学们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是氧化性强弱,一个是得失电子的能力。同学们开始动手分析起来,他们在草稿纸上写下,氯的氧化性强于硫,氯更容易得到电子。
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氧化性强弱与氧化剂得电子能力有关系吗?你们体会到这是一种什么关系,请在笔记本上写下你的体会。
我看到,绝大多数同学们写下了,氧化性愈强,得电子能力愈强。我继续问:你们看,氧化性实质上是描述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氧化性的实质是氧化剂的得电子能力。我又问:那么还原性的实质是什么?他们又回答:还原性的实质是还原剂的失电子能力。
我说,同学们,你们能从氧化性的实质推及还原性的实质,你们就运用了类比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很有用的研究方法,你们在以后要多多尝试这种方法。
我在黑板上写下:
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能力
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能力
这时,下课铃已“铛铛”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