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一等奖
1、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
教学难点:
难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
2、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好吗?
4、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解决。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5、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综合算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你能试着用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自己解决你们提出的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吗?
6、让学生展示线段图的画法,说清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第75页第2、3题。)
指生回答,并说出解题思路。(重点说出数量关系。)
课本76页第9题。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7、点题并板书:分数应用题。
8、小结: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3题。)
指生回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重点说出数量关系。)
四、回归实践,拓展运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师:现在你能自己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吗?
现在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的学习情况。
自主练习第9题。
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中国的世界遗产,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学生回忆并交流上节课所学知识。)
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实际运用,整理提升
1.自主练习第1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自己探究出了一些分数计算的规律,现在我们分组来计算自主练习第1题,看看我们的发现是不是在分数混合运算中都可以运用。按组每人计算3道,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先交流答案,再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2.自主练习第4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4道计算题各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再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3.想一想: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吗?
4.自主练习第14题。
师:既然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大家看第14题能运用到那些运算律?
全班交流后,学生自主练习。
三、专项练习,巩固加深。
1.自主练习第8、13题。
要求: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自主练习第15题。
口头解答,说出列式的理由。
四、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聪明小屋:
出示题目让学生讨论:要求上层原来有数多少本?根据已知信息得先求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自主练习第11、12、16题。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3104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并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并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中国地大物博,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其中北京的天坛和故宫就是世界遗产中的文化遗产。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天坛和故宫的图画,同学们欣赏一下他们的雄伟吧!欣赏完图片,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关于他们的信息
北京天坛的占地面积约是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四分之一多4公顷
生:阅读信息
师: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知道天坛公园的面积为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四分之一多4公顷
生:根据故宫的信息可以知道是把天坛公园的.面积看成单位1
师:信息有了,还缺少问题,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
生: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老师和同学共同画线段图进行解析
师:同学们拿出笔,列出算式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理由 二、自主探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解决问题,感知运算顺序。
老师巡视
生1:先算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的 。
272 =68(公顷)
再算故宫的占地面积。
68+4=72(公顷)
答: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72公顷。
谁和老师的一样举手示意(好多孩子都举起了手)
师:同学们看这道算式,里面含有分数并含有乘、减运算,我们称这样的算式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这道题先算什么呢?
生:先算乘再算加
师:对,从我们刚才的分式中就可以看出,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原来学习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生:(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师:猜想:分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
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师:谁能说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2.运用知识,练习巩固,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师:知道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拿出你的练习本试一试吧?
1、同学们都能按顺序做题但对于第1题的答案会出现1 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现象提出点评和正确写法。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下面的题错在哪里?
幻灯片上出现两道题
同学们能找出它们错在哪里。
(同学说,老师修改)
师:我们会做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那么再复杂一点的会做吗?(会)做题时我们不但要知道他们的运算顺序,还要做到认真计算。看下面的题,找四名同学做,下面的同学一组做一道。
三、合作探索,发现分数运算定律。
1.出示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师:做完了上面的题你们有点累,休息一下,欣赏一下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部分名胜古迹吧!
师:欣赏过后,你为我们的祖国自豪吗?
师:老师带来了有关它们的信息,我们来看一下。
截止2004年底,我国拥有世界遗产30处,其中文化遗产占 ,自然遗产占 ,其它遗产占 。
师: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生1:先算我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他们的和。
答: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25处。
生2:我是先算我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我国世界遗产总分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答: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25处。
2.观察比较,发现运算定律。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我们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的题
师:通过上面的例题,老师总结了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小秘诀
知识巧记
分数四则混合算,运算顺序记心间;
乘加乘减无括号,加减在后乘在先;
有了括号序改变,加减在后乘在先;
混合式题算准确,明确顺序是关键。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坐好。今天,我们通过照片欣赏了咱们祖国的世界遗产,从中你收获了哪些知识?为了咱们祖国有更加辉煌的明天,你想做些什么?
3、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一等奖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聆听:猜猜“是什么发出这样的声音”?(陶瓷乐器)引出课题《陶泥的世界》。
环节二:直观感知
教师出示陶艺花瓶,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了解有关陶器的知识吗?生活中,见到过陶泥制品吗?
教师讲解:陶器是人类最早的手工艺品,陶泥艺术有着古老的历史,中国有着“陶瓷之国”的美誉。
环节三:形式分析
1.教师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古代陶器生活用品,并提问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它们都是用泥土做成,都是器物,可以用来盛东西,样子各不相同。
2.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谈一谈陶泥作品,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陶泥成型的方法: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片拼接。
环节四:示范讲解
教师讲解泥塑创作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介绍泥条盘筑制作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①搓泥条:泥条要柔软、粗细要均匀,这样作品不易扭曲、倒塌,而且外观整齐漂亮。泥条粘接要捏牢固,每盘筑几圈,需要整理外形,加固。②装饰:方法不限。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制作造型独特、有创意的作品。
环节五:实践展评
1.教师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彩泥作品,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并从造型特点、技法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环节六:小结作业
1.总结:泥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传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现在社会进步了,新的泥塑材料也相继问世,为泥塑爱好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
2.作业:采用上网查阅或者其他方法,看看我们祖国和世界上其它的国家都有哪些让你感兴趣的泥塑艺术?他们又是怎样来创作的?下节课与你的同学一起分享。
4、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工具和泥巴
四、教材赏析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3.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4.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5、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一等奖
《陶泥的世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中的第11课。其课型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本课我采用了“品—评—练—赏”的教学模式,执教时我实践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体验掌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运用陶泥塑造立体的生活用品,指导学生在常见的造型上,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新颖独特的造型。
2.通过欣赏,指导学生在表现技法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面的组合,制作成生活用品。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欣赏学生制作的陶泥作品图片启迪学生,既使学生了解到陶泥作品的造型丰富多变,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美,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继而出示三种陶泥作品,通过让学生欣赏、观察的同时,他们也在思考这些作品美在哪里,并分析、交流如何制作,从而总结得出陶泥作品的三类制作风格。在学生大致探讨出制作方法后,及时的深入到陶泥作品装饰的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将技法点击着重讲解并示范,这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到发展。在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与教师的点拨之下,思维由浅入深进行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最后的学生作品千变万化,各有风格,本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存在不足:
1、对陶泥的介绍欠缺,开头引入不够清晰。
2、由于时间问题,在学生评价环节较为薄弱,很多学生没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较为形式。
3、在语言表达上欠丰富、优美,引导性语言欠缺。
以上是我对该课的教学反思,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通过这次教学要吸取不足,不断提高自己,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有所获,这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
6、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一处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课前指导,收集材料。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虽然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能亲自去游览的学
生却并不多,而且以前学生很少接触过简介文化遗产一类的写作,这无疑增加了习作的难度。这次习作,如果课前没有收集资料,学生将无从下笔。因此几天前,我就布置学生确定景点,然后通过书籍、网络等收集材料。为了让学生人人课前对“文化遗产”有所了解,对上网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同学,我让有条件的同学助他一起合作查找资料,力争人人手中都有一点资料,准备习作素材。
二、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如今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但在大量的材料面前,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能力。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要老师一步一步指导,才能逐步提高。在课前收集材料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一处世界遇产的资料很多,不可能都摘录下来,要有所取舍,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有趣的收集下来,待习作课上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取舍材料。引导学生重要的就保存,不重要的就删掉,这样步步教给学生处理和运用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先说后写,降低难度。
“说”是前提,写是说的书面表达,只有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写才有望水到渠成,在动笔前,我先让学生交流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汇报和教师的及时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习作的写作方法;在听、说中,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
四、参与实践,获取新知。
本次习作蕴涵着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前查找资料,给了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也是很快乐地学习知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中也注重让学生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新知。学会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简介,掌握写作技巧。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在我身上,一是课堂调控能力不强,二是本身对我国的世界遗产知之甚少,三是教师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总之,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
7、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世界》的教学反思
《数的世界》是北师大版五年级第九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数的基础上来研究学习的。学生已经知道学过的数有整数(负数)、小数、分数,而本节课探讨的是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是把0除外的。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学生弄清了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特别是班上的一位男生概括地很准确: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而所有的整数不一定都是自然数。有同学还提醒大家注意:0既是自然数,又是整数。看来,学生是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这个知识点是掌握了。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主要要求学生能针对具体的乘法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而具体研究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怎样?最小的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等问题是在后面专门学习,本课时只要学生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并自己能举实例说明。但还有一点,书中特别提到是在自然数(非零)范围内研究,学生在判断一道题时,把这个要求忽略了。即:2.1×3=6.3,6.3是3的倍数,3是6.3的因数。学生认为是对的,就是对研究的范围没有弄清,所以这是一个重点,要反复强调。
8、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学反思五
我在教学《松鼠》这篇说明文时,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
接着,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地美丽和可爱,如何地讨人喜欢,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这样,对学生进行说明文习作训练大有裨益!
9、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学反思五
这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一不小心,就会把这堂语文课上成生物课。在备课时,我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生动说明语言。我的初衷是好的,可在教学过程中,我仍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样留给语言赏析、写作片断练习的时间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这样也就导致了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些本来设计了小组交流的环节被迫减掉,例如从文中找出让人觉得松鼠讨人喜欢的句子,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再回答应该会更全面。
10、的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的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黄果树瀑布》的第二课时。整堂课,我围绕文章的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展开教学。设计了“作者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和“作者来到黄果树风景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两个主干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在读中感受作者内心的陶醉,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在教学中,我始终用“游客”的'身份把学生和作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时,你最想干什么?”引发了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渴望;“当你听到黄果树瀑布越来越大的声响时,表明我们离瀑布越来越近了,你又在想什么?”道出了“游客们”内心的急切心情;“现在,那匹宽幅白练就在你的眼前,你内心又有什么感觉?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近了黄果树瀑布;“作为游客,你千里迢迢来到风景区,难道就只想远远地看着瀑布吗?你还想做些什么呢?”则又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了谷底,享受黄果树瀑布带来的凉爽与惬意;“游客就这么久久地坐在瀑布跟前,感受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此时,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把学生和作者、游客和大自然紧紧地融为一体,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得挺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