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7-27 11:42:16

  《生态环境保护》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生态环境保护》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1、《生态环境保护》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2.掌握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自己熟悉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2.学会收集一个区域的信息,并对收集信息进行环境状况分析,提出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

  2.强化人类和自然互相依赖、共生共存的思想,树立善待自然,善待地球的观念。

  3.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将环保意识外显为环保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由人地关系的协调上升为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合作协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难点] 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及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工作。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

  材料1 今年植树节来临,市林业局又号召各单位到虎头山植树造林。但是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林业局先把虎头山上的森林烧光,然后再要求各单位在原土地上种新树木。为此不少群众议论纷纷,认为这是政府在做形式,不是造林而是破坏森林。请你对此事件做一调查.并发表你的观点。

  材料2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2004年12月27日在京通报了对考核不合格的68家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处理情况,吊销山西军工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等8家单位的证书,缩小内蒙古大学等4家单位的评价范围,暂停山西临汾市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所等ll家单位的`环评业务并限期整改,通报批评l6家,暂缓发证29家。

  2005年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媒体通报了三峡公司“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12 600MW)工程项目”等30个严重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名单,责令立即停建,并将对其重罚,对直接责任人员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新年伊始国家环保总局就掀起一场“环评风暴”,所以2005年被称为“环保年”。

  阅读上面两则新闻并思考:为什么要处理68家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由“环评风暴”你想到什么?

  【引入课程】讲述鲁滨逊漂落荒岛的故事

  【总结】我们碰到困难、问题并不可怕,人生就是克服一个个困难,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面对我们上节讲的诸多环境问题,我们既不能坦然处之,也不能悲观失望,而应该如鲁滨逊一样,分析优势和劣势,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同学们有很多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但是提出你们的解决方法之前,我们还是先来讨论昨天布置的课前问题。

  【分组讨论】先把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调查思考材料l(称为森林组)和调查思考材料2(称为环评组)。

  【教师】首先请森林组的同学讲述调查结果,并发表自己对此事的观点

  【森林组学生发言】经过我们调查,发现确有此事,但并非如人们议论的那样,是政府在搞形式,而是因为原先的树已经长了许多虫子,危害到附近居民生活和影响周边的环境,所以林业局决定把原有树种全部砍掉重新栽上新树种。

  【问题】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调查的?

  【森林组学生】我们通过两种途径调查,一是通过电话咨询了市林业局和园林管理局,二是通过询问在林业部门工作的亲友了解情况。

  【教师评价】做得很好,我们一定要学会收集信息的方法,如利用现代通信工具、查阅图书资料、访问有关人员等等。

  【森林组学生】经过我们调查,不仅虎头山在烧树又种树,我们城市周围的许多山上都在烧树种树。

  【问题】难道我们城市周围的树都长虫了吗?那我们不是生活在虫子包围的世界了吗?

  【学生回答】不是的,虎头山上的树是长了虫子,而西边和南边的树之所以要烧掉,是因为那里的树木被大气污染后成了一片黑色,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都不高,只能作为薪炭林。为了使我们的城市与全国旅游城市及卫生城市相称,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我们城市周围山上的树木全部进行更新,使树木的颜色一年四季都发生变化,更具有观赏价值,同时还考虑经济实用等因素。

  【讨论】解决许多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保护植被。但是保护植被仅仅是植树种草就可以了吗?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树种草主要作用在于植被的环境效应,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弱噪声等作用,还应考虑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综合效应等,并且将其与能源建设有机结合。

  【教师启发提问】你能不能说说科学价值和能源建设有机结合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研究其树种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了解其特征等,目的主要是科学研究。农村木材是作为农民的生活能源,所以保护森林应该与解决能源相结合。

  【教师总结】保护植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植树种草并不等于就是生态环境保护。请同学们把课本第53页中的一段话做上重点号,就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教师讲述】2004年被称为“审计年”,2005年被称为“环保年”,主要缘由就是国家环保总局处理了许多环评单位和叫停了许多没有经过环保评价的工程,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九届全国人大已经在2002年10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问题】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组学生回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讨论】根据材料2,为什么国家环保总局依法办事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效应,以致被称为“环评风暴”呢?

  【学生回答】可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关系。以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到位,许多工程没有评价就上马,或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执法乏力,所以被吊销或暂停评价资格。

  【教师讲述】以往各级部门主要追求单一的经济指标政绩观,也就是传统的增长模式。现在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就是要改变那种只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做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双管齐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可持续发展。

  【过渡】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一方面要保护植被,另一方面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板书】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师讲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极宝贵的财富。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性。但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对生物资源的消费不断增加,加之对生物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过渡提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征文内容,比较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不同,并填写以下表格。

  概念 保护范围 保护对象 具体方法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概念 保护范围 保护对象 具体方法

  就地保护 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 比较广 生态系统 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 通过将野生动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 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 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 建立动、植物园

  【阅读】阅读课本第56页两则材料“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和“我国的动物园和植物园”,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作用以及我国动植物园的现状和作用。

  【课堂小结】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是从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两个方面理解。制定具体保护措施时一定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保护要与经济发展和脱贫有机结合,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不能为保护而保护;二是要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建设一个工程,破坏一片环境。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每个月都有相应的节日,下面是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相关的节日,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纪念周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4月22日 地球日 4月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 爱鸟周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 7月ll日 世界人口日

  9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l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发展生态农业

  ①原则

  ②措施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①原因

  ②做法: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

2、《生态环境保护》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按照新课程标准主体性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教师通过设计系列课内外活动——“生态调查”、“与你分享”、“我最重要”、“绿色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参与学习,增大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

  ③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该节是全章的重点,因为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是生态学中最主要的概念和原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后4节内容的.前提,也是学生构建生态学知识结构和树立环保意识的基础。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实例是池塘生态系统,但学生对池塘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缺乏感性认识。在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成份,这些成分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学生对此较难理解,因此,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成系统的组成

  (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能力目标

  (1)通过水池生态调查,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与你分享”、“我最重要”活动,培养学生组织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绿色生活”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通过对教材插图的分析、理解、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与你分享”活动和“我看‘放生 ”讨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2)明确人作为消费者,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应当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四、教学素材、媒体选择与设计

  根据本节课特点,素材选择宜简单,并尽可能取自学生,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媒体选择微机的PPT和实物展台。

  教学素材媒体应用情况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定义:天机环境生物群落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3、《生态环境保护》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校园环境和多种资料,了解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说出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并初步知道各生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问题引领分析生态系统概念,初步形成运用概念辨析具体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密切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认识生态系统

  我们可以看到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美景,草原、森林、湖泊、戈壁等等。你知道吗?这些生物以及他们生存的环境就构成了一个个生态系统。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

  请思考:

  (1)一条河流和一个饲养虎的园子都是生态系统吗?

  在生态系统概念中,生物成分和环境成分分别指什么呢?

  请你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认识各种生态系统成分,填写到书本中相应的空格中。

  归纳得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包含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其中,生物因素中的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讨论后说出: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

  归纳和总结的池塘生态系统:

  1、植物有:莲、菖蒲、水草、浮游植物;

  2、动物有:浮游动物、鱼、虾、蝌蚪、河蚌;

  3、微生物有:细菌和真菌等;

  4、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二、分析生态系统

  (一)分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

  请你观察图片和录像等资料,想一想池塘、森林和湿地这三个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都相同吗?

  (二)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不同生态系统中都有生物成分吗?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呈现图片资料和连线题,请讨论。

  请你观看纪录片“海洋”,说一说它与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的异同。

  (三)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

  观看录像,思考: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素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1)视频一:沙漠生态系统

  (2)视频二:热带雨林内的分解者

  请你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并完成概念图。讨论得出:

  各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组成相同,如都有阳光、空气、水分等。但水分与阳光多寡,往往是造成生态系统多样化的主要原因。

  1、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他们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能量。

  2、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3、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的共同点是:他们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不同点是各生物成分种类都不相同。

  (1)在沙漠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阳光、水对当地各种生物的影响极其巨大,比如太阳使这个环境温度很高,水分成了植物能否生长的关键因素。有了水,就有了仙人掌等生产者,羊驼、鸟类等消费者才能存活。

  热带雨林里,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死后无法腐烂会堆积如山,而且植物得不到更多的养分。

4、《生态环境保护》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讨论:联系小学学过的自然知识,你能说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吗?(讨论2)。

  讲解: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称他为生产者。学生回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放出氧气,提供给生物。其遗体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由他们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植物还能通过蒸腾作用将水蒸发到大气中去,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改善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

  外出调查

  班长:瞧,这边是池塘生态系统。

  生1:我们是各种鱼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水藻。

  生2:我们是各种水中植物。如莲,水藻、浮萍等。我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制造有机物,放出O2,提供给小鱼小虾。我们还能通过蒸腾作用将水蒸发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改善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

  生1:我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我们以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释放的氧气为生活。如果植物大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大大减弱,我们就很有可能因缺少食物和氧气而死亡。但如果植物过多,覆盖了水面,我们就会缺氧而死!如水葫芦的入侵已经使我们无法呼吸,我们的兄弟姐妹已经死了很多很多了!!!

  生2:动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是我们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我们和动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生3:我们是各种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等)。各种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是我们的营养,我们将他们分解为无机物。

  班长:这边是主宰世界的人类!

  生:我们是世界的主宰者!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我们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改造着世界!如三峡工程,造纸技术,高楼大厦的崛起等等。

  森林:人类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全然不顾后代子孙!他们为后代留下了什么?森林大片的减少,物种的灭绝,沙尘暴的肆无忌惮,洪水的爆发,难道这些都是天灾,人类也该想想了!

  池塘:我们要代表水中的生物向人类声讨!你们只顾自己!有没有想到其他的生物?你们捕食鱼类,连幼苗都不放过!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还好你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制定了《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法》等,禁止在鱼苗期捕鱼,对网眼大小也有规定:工业废水经过处理才允许排放等等。

  人类: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如我们颁布了《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

5、《生态环境保护》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知识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

  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唯物注意观点。

  教学重点: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食物链的故事》

  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在我国遥远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西沙群岛。别看这些岛子小,岛上却生长着青翠的树林,生活着各种昆虫和海鸟。解放军叔叔在这里日夜守卫着祖国的海疆。小岛上生活很艰苦。不要说粮食,就连喝的淡水,种菜的土壤也要从大陆上运去。解放军叔叔不怕困难,在岛上种菜养花,把小岛打扮得象花园一样。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自力更生,在岛上养了鸡。后来,经过不断地繁殖,鸡群越来越多。只要到林子里转一圈,就可以拾回满满一筐鸡蛋。可是,没过多久,不知为什么这里的老鼠成了灾。由于老鼠的危害,岛上的鸡大量死亡。大白天,一个小时内,二十多只雏鸡就被老鼠咬死;夜里,两、三只大老鼠竟向老母鸡发动了进攻。由于鼠灾,鸡群越来越少。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躲进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老鼠怕猫,还是请猫帮帮忙吧!”为了消灭老鼠,战士们又把猫带到小岛上。果然,老鼠就被消灭了。可是,战士们在岛上巡逻时,又发现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尸体。经调查,原来是猫作的孽。猫不仅吃老鼠,同时也危害珍贵的鲣鸟。鲣鸟是国际重点保护鸟类。为了不让这群谗猫为非作歹,残害鲣鸟,战士们又养起了狗。狗的嗅觉很灵敏,一发现猫,就扑上去把猫咬死。猫少了,老鼠又再次猖獗起来。狗爱打架,到处汪汪乱叫,搅得小鸟整日不得安宁。驻守海岛的解放军叔叔感到实在无能为力了,他们只好给科学家写信,请求帮忙解决难题。

  师:请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千万种生物组成了一台十分巧妙的“机器”,各种生物是这台机器的零件,他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如果人类不小心无意中触动了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就可能带来许多麻烦。

  二、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师:在一片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老鼠的数量急剧增加,同学们,你们想想,老鼠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

  生:(讨论)不会,当老鼠的数量增加时,蛇、鹰也因为有了丰富的食物,数量增加,相反由于食物缺乏和天敌数量的增加,老鼠的数量减少,草因老鼠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老鼠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

  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讨论)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师:也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师:那么就请大家尝试用坐标、曲线表示草、鼠、鹰间的关系

  三、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师:同样是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牛羊,草原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讨论)草原会被破坏,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变成一片沙漠。

  师:这个例子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讨论)这说明草原如果被过度利用,就会超出它的自我调节范围,就会有负面影响。

  师:非常好!这个例子也说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到底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遭到破坏呢?

  生:一般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稳定性就越低。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不容易遭到破坏。

  师:同学们请思考: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林和热带草原生态系统,哪个自我调节能力最大?

  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

  资料分析:森林大火

  生:地震等原因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但是更为严重的是人类自身的生活和生产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沙尘暴,海啸)

  师: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事例呢?

  生: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台风海啸等;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大自然不合理地开发,如修建大型工程、大量排放有毒物质、引进或毁灭某些生物物种、大量地施用农药或化肥等。

  四、环保教育

  师: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生:(分析、讨论)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师:很好。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电池随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师:这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让我们珍惜环境吧!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很多事例理解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也是有限度的。我们人类的活动要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要爱护自然。

  板书设计

  第17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6、七年级生物下册《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反思

  “学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无时无刻不体会到这一点。经过我们多年的教育、媒体舆论多年的宣传,学生在环保教育中投入的热情是很让人鼓舞的。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都能侃侃而谈,讲出很多环境保护的故事和措施来。这使得课堂的`讨论很活跃。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有很多缺憾:

  首先,很多学生缺乏精确严谨的科学态度,对问题的分析往往只凭借感觉。这使得调查报告很不深入,甚至根本不能说明问题。更有一些同学是由于懒惰,所以完全凭借猜测拼凑的报告。这就需要教师审查小组的调查提纲,帮助小组完善提纲,还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小组分工合理落实。

  第二,只会坐而言,不愿起而行。有的同学在订立环保公约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却缺乏行动。建议课任教师应该联系班主任,在班级订立环保公约应该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隔一段时间应该组织自我评价和集体评议。这是培养学生品德的一个好机会,所有的教师都有责任。

  第三,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转变人们的思想是环保的关键。为了使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需要争取学校的支持。一来要形成全校的宣传舆论,二来可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如环保共约宣传栏),三来应该将环保工作和优秀集体、优秀个人的评选结合起来,四来可以为学生创造参与环保行动的机会。

  环境保护是百年大计,任何一个真正关心国家、社会前途命运胜过关心自己的人必然关心环境问题。一个真诚的教师可以感染无数学生。让我们满怀热情,讲好这一课,影响更多的人,这是我们教师能为环保事业贡献的最大的力量。

7、《生态系统》的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是我们判断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因此,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教师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发生变化,注重引导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很明显,这个教学目标设计只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应把“怎么学”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教师按教材内容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并通过操练求得巩固的方式。这就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所具有的一般特点。无视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社会性发展和身心健康。这片断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展开教学,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但还未能真正理解教材,不可避免地返回到刻板化、程序化的老路上去。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的认识。对于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保意识都很重要。教学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食物网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辨析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简单讲述,利用图示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精选的例题有利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对学生进行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的意识;加强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走出教室、开放式教学的组织手段;具有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习过程性,人文素质的整体评价;特别需要加强学科渗透,展现科技的发展、执行方面的能力培训。

8、《改变生态瓶》的教学反思

  说实在话,在上完这堂《改变生态瓶》课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沉重的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悲痛地告诉我:他的小鱼死了。学生很宝贝自己的生态瓶,我相信他们的照料也是非常细心的,作为全国绿色学校的学生,平常的意识里已有了很多的爱护动物的念头,这次小鱼的死亡相信会让很多孩子流泪,小鱼经不起折腾,它的生命是脆弱的,它如果有语言,它如果会喊叫,相信在死亡的.那刻他会诅骂我们的残忍,别让研究成为一种伤害,在我们得到知识,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让小鱼快活地游弋在自然中吧!

  ——面对研究成为一种有悖于“珍爱生命”情感教育的过程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天真烂漫的学生?

  教学策略:

  1、让我们坦城地告诉孩子:大自然中,由于人类的肆意行为,生态平衡在破坏后真正的死亡还要残忍,研究生态平衡只是一个认识起点,是为了让我们在大自然中做一个真正的保护者。

  2、趁机提供给学生一系列有关生态平衡的录像或文字资料,或让他们搜集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如“剿灭麻雀”与农业减产、外侵生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让孩子们在推测和分析中升华着对维护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

9、《生态系统》的优秀教学反思

  本 文来源 资源 新课标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自然观。根据这一要求以及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进行的“多媒体在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食物网,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时,由简单的食物链到复杂的食物网,由容易分辨的生产者、消费者到重难点的分解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技能方面:由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到画比较复杂的食物网。由发现问题“凯芭森林的变化”到解决问题“怎样维护生态平衡” ,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情感价值观方面:由引导学生感受“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到激发他们到生活中自己调查分析“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蓝色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只有保护她才能更好地拥有她!

  2、动画、短片的展示化抽象为直观。

  教学伊始,我就通过形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什么是食物链”,轻而易举地帮学生建立了食物链的科学概念,同时为画食物链、食物网打下了基础。中间部分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屎壳郎”的短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辨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降低了难度,也为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食物链中、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感知“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作用”时,动画演示了食物网崩溃的过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颤,深切的感受到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影响是巨大的,由衷地发出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心声。

  3、多媒体运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

  本课的教学中,画食物链和认识食物网都是重点,我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在多种生物间画食物链,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运用多媒体的注解功能汇总学生画出的食物链,学生说哪一条就当堂画哪一条,最终,纵横交错的.食物链形成网状,从而又形象地认识了食物网。

  本课教学基本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也确实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有待改进的还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再个性化一点。

  2、讨论第二个事例“粮食—→田鼠—→蛇—→人”时,还可以再深入一步。如:通过计算来了解“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生蛇类”的影响程度后,可以结合本校1500多名学生(或汶川某地区人民),每人每天吃0.5公斤大米,这些损失的粮食可供我们(他们)吃多少年?这样再一计算,人类不合理的做法最终会伤害自己的这种内在联系就更鲜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究竟损失多少粮食,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有多惨重,他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3、对“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教学探索还要继续下去,力求更娴熟更有效。

10、《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也是整个生态学内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对高中生来说,本节的知识点并不难,但学生需要深层次理解。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怎样探究知识,怎样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提出问题并得出结论,同时弄清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因此,本节教学以学案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和乐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基本以学案作为学习的引导工具,从而完成本节学习任务。而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先以复习上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引入生态系统及本节课题。然后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生态系统,教师加以引导,并指出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但必须有一定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引入下一部分内容。

  接着,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让学生分析它的组成成分,完成学案相应内容。点评时深入探究并总结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各个组分的归类、作用、组分及地位。

  在介绍食物链及食物网时,我要求学生数出一个复杂食物网的食物链条数,并画出每条食物链。同时我及时指出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食物链包括的要素、食物链的起点、食物链的箭头指向等等,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食物链,纠正存在问题。同时要注意营养级的等级和消费者级别,最后把总结后的注意事项罗列出来,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记笔记并深入理解,防止学生蜻蜓点水式学习。

  完成食物链内容之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时,让学生完成几道常见的反馈练习,通过学案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它的食物链条数,某生物所占的营养级,某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哪些生物的数量变化,怎样变化等。

  本节课中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成分的区分是个难点问题,在课后习题的讲解中发现学生很容易把这两个概念弄混。课后,我又通过展示概念图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认清二者的关系。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