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老师一朵花》的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1、《我送老师一朵花》的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让同学体会老师为他们的生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课前准备: 小调查:了解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为培养同学辛勤工作的
课文录音《最美的微笑》名人名言 歌曲《我爱米兰》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多大了,你知道自身为什么会长大吗?
2、生畅所欲言
3、师:对,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的家长、老师和一些不知名的人都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大声地说一声:“谢谢!”
4、谁想利用今天的机会讲述一件老师为你付出辛勤劳动的事例,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
5、 同学自由交流
二:活动:欣赏时刻
刚才老师聆听了大家最真诚的表达,非常感动,也非常欣慰,所以我决定送大家一篇美文,跟我们刚才讲的内容一致,是一个欧阳灼的`人写的
1、听课文录音
2、小结:老师爱同学,同学爱老师,这浓浓的师爱真是感人之至。
三:活动:我向老师表心意
师:对呀,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同学的生长,老师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世界各国人民对老师都非常尊敬,老师还有一个属于自身的节日呢!
1、谁知道教师节的由来?
2、学习小资料38页
3、全国人民都非常尊敬老师,那,我们该怎样来表达自身对老师的敬意呢?
4、说一说(有些可以当堂展示的就马上展示给大家看,如干净的作业本,整洁的教室,认真听讲等)
5、师小结
教学目标: 让同学体会老师为他们的生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课前准备: 小调查:了解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为培养同学辛勤工作的
课文录音《最美的微笑》名人名言 歌曲《我爱米兰》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多大了,你知道自身为什么会长大吗?
2、生畅所欲言
3、师:对,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的家长、老师和一些不知名的人都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大声地说一声:“谢谢!”
4、谁想利用今天的机会讲述一件老师为你付出辛勤劳动的事例,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
5、 同学自由交流
二:活动:欣赏时刻
刚才老师聆听了大家最真诚的表达,非常感动,也非常欣慰,所以我决定送大家一篇美文,跟我们刚才讲的内容一致,是一个欧阳灼的人写的
1、听课文录音
2、小结:老师爱同学,同学爱老师,这浓浓的师爱真是感人之至。
三:活动:我向老师表心意
师:对呀,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同学的生长,老师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世界各国人民对老师都非常尊敬,老师还有一个属于自身的节日呢!
1、谁知道教师节的由来?
2、学习小资料38页
2、《我送老师一朵花》的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朵云》是新世纪(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一首诗歌,全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中云化成雨的现象,诗歌语言优美,节奏很强,适于朗读、背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觉诗歌音韵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利用听读、拼音等多种途径,认识生字10个,正确书写生字6个。
3、初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说云、初步感受云
师:小朋友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天空吗?天空中有些什么?
生:太阳、月亮、星星、白云。
师:你们见到的云是怎么样的呢?
生:像狮子、怪兽、棉花。
师:你们见到的云都有些什么颜色?
生:白云、乌云、彩云。
师:愿意把你们见到的云画下来吗?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画。
(二)画云,进一步感受云
1、师生作画(师版画)。
2、(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3、能把你的画讲给大家听吗?
4、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
(三)读云,有感情地赞美云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朵非常可爱的云(出示课文插图),她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小朋友你们知道她的`愿望是什么吗?对了,她呀,想到地上来玩,想听山泉唱歌,想看海上的白帆。小朋友,你们能替她想个办法吗?(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2、这朵聪明的云研究用什么办法到地上来玩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或问同学,也可根据上下文猜测)。
4、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指读)。
5、学生小声地跟着录音读(指读)。
6、哪位小朋友会像录音机里的阿姨那样读呢?指名读,全班评议。
7、男、女生朗读比赛。
8、全班齐读。
(四)演云,深入感悟云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朵云是用什么办法到地上来玩的吗?
生:云请风儿帮忙,变成千万雨点。
师: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呢?那些地方有哪些变化?
生:落到江河大海,随着浪花翻卷,落到田野高原,染绿大地群山(多媒体演示此情景)。
1、你们喜欢这朵云吗?为什么?(学生答)
2、你们这么喜欢这朵云,能不能带着高兴、喜欢的心情来表演一下这朵云呢?
(1)小组排练。
(2)指名上台表演读、全班评议。
(3)全班齐读、齐演。
(五)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现在又到了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时间了,你们想怎么学呢?(各组派代表说)
2、各小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3、反馈学习效果,你刚才学会了什么字?怎么学会的?
4、归纳识字法,识字有哪些办法呢?(学生:读拼音、问同学、听读、看图识字……)
5、(出示字卡)谁有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学生热烈发言)
(六)进行识字游戏
1、现在我们来做识字游戏
(1)开火车识字(比比哪列火车开得好)。
(2)小组自主游戏(翻牌、摆字卡,找朋友等)。
2、认识了这些生字,你们现在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棒(齐读课文)。
(七)指导书写:
云、听、雨、点、万、田
3、《我送老师一朵花》的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设计漂亮的花瓣造型。
教学难点:把一片片花瓣组成一朵花。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带领学生观察各种植物,并能对各种植物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用来表现植物的废旧材料,如旧挂历、吸管等。
2.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放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问:每年的9月10日是什么节?
老师教我们学习各种知识很辛苦,我们应该尊敬老师、热爱老师,那你想怎样来感谢老师呢?(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找出感谢老师的方式,强调如果自己动手制作礼物,老师会更高兴。)
出示范例:我们亲手制作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老师更有意义。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图片,分析其外形、颜色,主要是花瓣的形状,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各种形状的花瓣。
2、试着用各种纸材画画、剪剪各种形状的花瓣。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好看的花瓣。制作时鼓励学生使用重叠剪的方法。
3、花瓣设计好了,怎样才能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朵花?并让花茎站立起来?小组讨论,并试着组合一下,看你一组想的方法最多、最巧妙。
4、互相交流好的方法,用更多的方法制作出更美的花。
三、讲评:让学生谈谈创作的体会,介绍一下本组是怎样合作发挥集体力量制作出这么好看的花的。
布置回家搜集适合表现植物的废旧材料。观察更多的植物造型。
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
出示教师制作的各种形式的,各种废旧物品制作的植物,这些与我们上节课看到的花有哪些不同?利用了哪些材料?
观摩一些造型比较奇特的植物图片,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哪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可在适当分析植物结构时,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仙人球等结构较为特殊的植物,让学生领会多角度折,折纸成球等特殊表现法。
二、发展阶段:
1、奇思妙想:启发学生在现有植物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植物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棵与众不同的'植物。
几个需要在制作之前讨论的方面:
①本组准备的废旧物品的形状适合表现什么植物?
②为了表现好这种植物,须对原料进行怎样的改造?
③还可以利用哪材料对其进一步加工?
④本组同学如何发挥各自专长进行合作?
2、情感升华阶段:
引导学生懂得教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照顾同学们的成长,鼓励学生将最美的花儿献给自己的各位老师。并向老师说一句感激的话。
三、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收回可再利用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和整洁。
四、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我们引仔细观察,将各种材料变废为宝,用更多的材料和表现方法表现植物。
札记:
在上第一课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将剪下来的皱纹纸碎片扔掉了,但这些被遗弃的碎片堆在垃圾桶里却很好看。于是我布置学生在第二课时每人带一个透明的矿泉水瓶子,将剪下来的彩纸碎片都塞到瓶子里,到下课时,瓶子已经变得五颜六色,美极了。学生将做好的花插在瓶子里,高兴的不得了,同时地面桌面也干干净净了。
4、《我送老师一朵花》的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这篇诗歌以拟人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云变雨这一自然现象。全诗共五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前两句写了云想到地上来,第三句写了云变雨的过程,最后两句分别写了云变成雨以后的景象。
教学这首小诗重在朗读,在读中体会诗意,不进行过多讲解分析。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和组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读文识字时先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并通过在小组内互相认读、评议,教师适时进行指导评价,在主动有趣的自学活动中达到识字、熟文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锻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根据老师谜语,猜猜是什么?
2、想象说话,了解云的知识?(颜色形状等)
3、板书课题,读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谜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氛围。
二、指导初读
正音识字
1、问: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学生尝试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2、检查读文,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师生评价。
3、同桌互读,小组内检查。
4、利用投影检查,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
5、交流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初读课文,初步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三、熟读美读
感悟想象
1、自由读文
①借生字读通顺、流利。
②读文中把生字记住。
2、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价。
3、自主尝试,在教师指导下读出感情。
4、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注重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语感,激发学生的想象,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说话能力。
四、课下实践
加深理解
1、对云的变化有哪些了解?
2、观察绘画。
开阔眼界,激发学生求知欲。
5、《我送老师一朵花》的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习作要求:
“王大明头上长了一朵花,而且花中还坐着一位美丽的小仙女……”你一定惊讶于这样的奇闻吧!长出花后,这位男孩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神奇的花带给男孩的是快乐、幸福,还是麻烦或灾难?男孩与这花是朋友,还是敌人?他们相处得好吗?请你猜测男孩的心理变化,大胆想像,以男孩头上长花后为内容进行习作训练。题目自拟。
预设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绘本,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
2、通过习作指导,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能把想象内容清楚准确地呈现出来。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能做到内容具体。
4、用你的'笔写你心理的所想,让更多的小朋友喜欢上这些有趣的绘本。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师出示开头,让学生自由读议
王大明五岁时不小心吞下一颗花的种子,
六岁那一年的春天早晨,
他的头顶冒出一小片叶子,
然后慢慢开出一朵花,
花里面住着一位美丽的女孩……
2、继续补充绘本的图片,将故事清楚地告诉孩子们
3、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主地阐述观点或质疑问难)
二、组织梳理,明确要求
1、引导猜测故事中主人公王大明与美丽的花的关系
A、知趣相投的朋友
B、漠不关心的同事
C、相互讨厌的敌人
学生自由想象—同桌互说—指名说
2、组织讨论:他们对彼此有哪些影响?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小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代表上台陈述自己的观点
3、学生质疑问难:例如:这花是从何而来?又是怎么消失的?它与平常的花有什么区别?……
三、疯狂想象,补充故事
1、师:现在我们一起为着两位编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2、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花是美丽的象征。可对于长在头顶上的花,王大明会怎样对待?
学生自由想像——同桌互说
3、指导学生合理编写两位主人公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你能为我做任何事?”花儿傲慢地说。
王大明( )地说:“ ”
你别得意太早!我要叫蜜蜂来叮你!让你满头是包,看你怎么办!哈哈哈我?
4、精彩绘本片段欣赏(出示)让学生畅谈感受
5、教师小结:是啊!这两位,因为这突然的改变闹得不可开交呢!你能想象一下,他们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后来,他们的关系改善了吗?最后,这花的命运又是如何?如果你就是王大明,会怎样?让我们开始“头脑风暴”……
6、出示习作要求。
A、回忆绘本内容,把自己喜欢的环节通过想像描写具体。
B、故事描写具体有趣,将人物的表情描写详细,将心理刻画生动
C、也可以分工合作,将故事分为几个篇章,例如:校园篇;家庭篇等等
7、学生自由写作
四、互动地带,分享精彩
1、请部分同学上台朗读自己最得意的片段(教师随即点评)
2、同桌互相欣赏大作,互相指正。
3、组织评出最奇的想象大奖等。
五、走进绘本,快乐阅读
1、教师谈话:绘本是一种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即俗称的图画书,有图有文字。向学生推荐几米的绘本作品,如果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找来读一读。
(出示:《微笑的鱼》、《月亮忘记了》、《森林里的秘密》等)
2、教师赠言:童年是我们自己的,老师希望大家快乐阅读,快乐想象,快乐学习……
板书设计:
动手编(绘本)故事
关系?
王大明→→→→→→→→→→花
语言 心理活动 动作
6、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送老师一朵花》教学的反思
经过一个晚上的准备,终于将最终的备课稿与课件定了下来,其实本次比赛前我踌躇良久,因为最近手头上事情实在繁多,怕精力不够。但思来想去,还是不想失去这样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于是在报名截止的那刻向石主任传去了我的报名表格。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如果没有这节课,我未必对自己的品德教学想得这样全面这样深入。
《我送老师一朵花》是三下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老师为他们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我选择了第一课时,主要完成“让学生体会老师为他们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这部分的目标即可。我围绕此目标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1、我的老师2、我让老师笑一笑3、我把老师记心间4、我问你答5、我的无敌创意,通过这5个小版块,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地拉近,从平凡的故事与情节中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关心与尊重。
课前,我所预设的出彩的环节是“我的老师”这一部分,主要用所借班的老师工作的照片引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当孩子们看见方晓老师、尹主任的照片时,显得异常兴奋。这一个点的切入,打破了孩子们沉默的状态,投入到发表自己看法的行列中来。其实,教学材料的运用要合理,在教学光盘中以及教材中有关于老师工作的照片,但是要想让孩子们真正投入到思考与讨论中,贴近他们生活的材料会更加实在。也许,这与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理念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本来的设计是以一个长长的故事《世界上最美丽的笑容》来导入,目的是想利用别人与老师的感人故事引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但是这个故事一方面比较长,另一方面离孩子生活的距离较远,难以达成共识,所以在二次备课中被我果断的“cut”了。品德学科的教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老师可以随实际状况对教材进行二次整合,也可以根据时代特点添加与删减部分环节,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品德学科教材的部分内容也许有点滞后,我们不能也将思想停留在“旧”的阶段,跟着时代与时俱进,跟着实事整合教材,这样的品德课才能在“真实”中获得最佳的效果。
以上思考其实并不是本节课中我得到的最大的启发,本课是一节情感类型的课,以前选课也是这样,倾向于选择那种“动情”的课,也许我本身就是个非常感性的人吧,觉得这样的课才能上出自己的感觉。当我初选这个课的时候,脑袋中就出现了这一课的简单雏形,因为徐书记在我曾经上《父母的疼爱》这一课时说:“这种课,要是把人上哭了,你的目标就达成了……”我想他所讲的就是那种叫“情感共鸣”的奇妙东西吧。如果能够像神仙一样,把孩子们带入那个真实而又虚幻的世界,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雪夜里孤独的感觉,体会到走失的儿童被送到父母身边那份喜极而泣的感动。本课中,有一个让孩子体会老师对他们的爱的环节,孩子们说了很多老师关心、帮助自己的小故事,这时的他们心中肯定已经浮现了很多个令人感动的画面,为了升华这种情感,我播放了两组5.12地震中为救孩子而牺牲的老师——21岁的项倩和51岁的谭千秋,配上那首在央视地震救援现场报道中放过无数遍的女生哼唱歌曲,再加上我声情并茂的文字介绍,当我将这两个故事讲完后,我发现整个班级都沉默了,有一种沉默的让人害怕的感觉。接下来,在音乐声中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词语也好,句子也好,当许心怡颤颤巍巍举起手来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睛是湿润的,她弱弱的声音“我很感动”的背后其实藏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当她再次嗫嚅着说出“老师是最伟大的人”时,她已经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眼泪便夺眶而出。当我看见她的眼泪流出来的那一刻,自己竟然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当坐在台下的孩子们用泪眼期待着老师说点什么的时候,我却不争气地抹起了眼角的泪水。我所感动的不仅是项倩与谭千秋在危急时刻用生命诠释着对学生的爱的故事,还有孩子们那最纯真的'心,那柔软地让人心疼的心,那一尘不染、洗尽铅华的心,我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责任有多么的重大,也一下子感觉到品德课的意义有多么的重要。也许,我现在担当的角色是一个雕塑家,用灵巧的双手塑造出一颗颗“柔软”、“美丽”、“简单”的心,我不敢肯定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但我敢肯定自己一定在过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起码,我在当天下午三(3)班的品社课上,让坐在第一排的男孩子听故事时毫不避讳地哇哇大哭起来,他哭的那样简单,却又那么真实,也起码让蒋泽东流着眼泪哽咽地对我说:“老师其实都是为我好”的话,即使他是一个让任何老师都头疼的孩子,但不可否认在那一刻,他体会到了老师那份在他眼里曾让人厌烦的“特殊的爱”。
可是上午在三(2)班上的课,在本环节的设计上有一点遗憾的地方,当孩子们的情感被我调动起来的时候,却戛然而止,孩子们谈谈感受的机会太少了,也许我再稍微引导一下,本环节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在下午三(3)班的品社课上,我弥补了这一遗憾,让孩子们充分表达心中的感受,完全将自己的情感释放出来,相比之下效果要好一点。
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这节课,我一定会综合两个班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反思进行优化处理。希望自己能够从本次活动中获得新的启发,让品德教学中留下自己思考的轨迹,让孩子的成长中留下我存在的影子,在孩子们心底柔软的地方留下我触碰的痕迹。
7、鲜花送老师的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鲜花送老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一课。这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之情。于是,立刻着手资...
《鲜花送老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一课。这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之情。于是,立刻着手资料的查询和材料的准备。现在的学生对各种鲜花的美很不以为然,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学生普遍存在浮躁,功利性强,感情淡漠的特点。所以我在设计导入时引入抒发学生感恩教师的情怀。咏师之情牵起学生们的兴致,引入新课,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得到良好的感受。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用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纸花。制作过程一直学生很难掌握的,所以我在课堂上设计的学生互助、互赏的环节,最后他们在课堂上完成的鲜花作品当场送给教师,本课获得较大的效应。一年级小学生能够动手制作出漂亮的鲜花,有的学生还能想象出许多现实生活中没的的鲜花,有的花的外形设计的很特别,色彩也比较绚丽,也有个别学生做的花太分散,一朵花一个花盆,画面看起来不美观。但他们能在一个小时里做得这么好,我已经很满足了。
8、《一朵小花》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地位。这不仅仅要体现在观念上的转变,更要在实践中实现。
《一朵小花》是语文天地中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一位学生排练话剧时一直很紧张,老师请另一位同学代替她的角色,而让她去演一个小角色。这位学生很伤心,这时**的做法帮了她。妈妈故意要把院子里的野菊全换成玫瑰,这位学生不同意,她认为野菊和玫瑰都有各自的美丽。
妈妈抓住这一点告诉她,人和花一样,都有各自的美丽。不应该因不能演心中的角色而难过。我先请学生自读,然后指名学生分自然朗读,接着让学生谈读后的感受,孩子们都说得很有道理,有的说要相信自己,有的说每个人都有短处和长处,而有的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等。最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类似的经历和当时的想法。第二节下课,我发现桌上多了张纸条。我拿起来一看,上面工整地写着:黄老师,学了《一朵小花》这课让我想起学校举行钢笔字比赛时,你本来决定让我去参加,后来又换成别的同学去,我那时也很难过。觉得自己写得差。现在我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应该难过。
看到这,我心里一沉,再看署名,原来是班里的“小大人”月萍。我这才想起,上次让同学去参加钢笔字比赛时,有让萍来练习,本来打算让她去参加,后来与另一位同学经过比较,最后决定让另一位同学去参加。但当时,由于忙于指导,没有及时对她说清楚,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竟对她的心造成了伤害,一时觉得异常惭愧。想想自己小时候,要能有机会参加比赛,那是多么自豪,多么高兴,如果后来老师又不让去了,那时心里也一定会很难过。说不定这件事会成为她一生难忘的记忆。由此,我也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无小节,学生无小事。”这句话的`含义。
因而,我赶紧找到月萍,告诉:“老师叫你来练习写字,是觉得你写得比一些同学好,老师最后请别的同学去却没有对你说清楚,这是老师做得不够好。其实没参加比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经过这次练习,你比其它的许多同学的字更漂亮了。如果你更加认真地写,下次一定有机会参加的。”她听了,刚才还眉头紧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学生的心是一片纯净的草地,学生的心是一汪清澈的湖水,学生的心是一朵含苞的花,把心贴着学生,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你会发现,你使草更绿了,水更清了,花更艳了。用心,可以浇灌出满园芳华。
9、《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3.写完后和同学交流,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难点
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策略
1.习作指导
(1)指导选材: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抓住让自己突然觉得长大了的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来写。借助教材中的示例和插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2)指导习作:①写印象最深的事情。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③把“那一刻”写具体。④写出当时的真实感受。
2.习作展评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习作,采用师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赏评习作中的亮点,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同时对照习作要求,看学生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指导学生二次习作,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影集、学生日记、学生成长手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语境,导入主题
1.翻阅影集,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欣赏几组照片。(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中小女孩从婴儿到长大的成长照片)
(2)请同学们翻阅一下自己带来的成长影集。
(3)谈一谈翻阅影集后的感受。(学生自由畅谈)
2.穿插“猜一猜”的游戏。
(1)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这里有咱们班一位同学小时候的几张照片,你们猜猜看他是谁呢?(展示班上一名同学婴儿时期的照片)
(2)学生自由猜测。(展示班上那名同学小学时期的照片)
3.揭示习作主题。
同父母一起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那一刻,陪奶奶一起聊天、做游戏的那一刻,同学陪我过生日的那一刻,陪父母去探望爷爷奶奶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板书并齐读习作主题。(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
4.教师小结:同学们翻阅自己的成长影集的时候,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成长中的故事吧。老师欣赏这些照片的时候,也感慨万千。还记得大家刚进入一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经常哭哭啼啼,转眼间变成了意气风发的少年,长大仿佛就在一瞬间。
【设计意图】用几组学生婴幼儿、孩童、小学的照片导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情境,同时让学生感受成长、感受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多彩的回忆,为下面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做好铺垫。
板块二回忆童年,指导讲述
1.寻找“那一刻”。
引导: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学生自由翻看自己带的影集、日记、成长手册……)
2.讲述“那一刻”。
(1)指名讲述:回忆了自己成长的历程,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读教材中的示例。(课件出示示例)
(3)学生交流汇报:示例中的句子,哪些词让你有所触动,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3.指导讲述。
想一想你是在哪一刻长大的呢?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是做了什么?那一刻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组交流。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长大的“那一刻”,说说当时的情景。
5.全班交流分享。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交流成长故事,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说真话、写真实故事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从交流中学会先说具体,再写具体。
板块三结合课文,指导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61548;请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61548;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学生齐读这些要求。
2.指导习作方法。
(1)教师引导: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读中悟写。(课件出示《梅花魂》第3自然段)お
引导交流:你从这段话中能发现什么写作方法?
教师点拨:写事离不开写人,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离不开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3.指导写出真情实感。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习作打动别人,感染别人,还得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尤其是内心被触动的那个瞬间。(板书:真情实感)
4.教师小结: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除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需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选段,从中学到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课文既是阅读的材料,又是写作的借鉴材料,学好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在写作中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板块四自主拟题,自由习作
1.指导学生自主拟题。
(1)本次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这是大主题,同学们可以自己想一个更好的习作题目,题目自拟。
(2)学生拟定好习作题目。
2.放手让学生自主习作。
这次习作要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现在运用今天学到的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开始写作吧!(学生自由写作,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主拟题,放手让学生自主习作,充分发挥学生在本次习作中的自主性。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学生习作才能轻松愉快。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展示习作,和同学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
2.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能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分享,构建方法
1.佳作欣赏。
(1)指名学生朗读佳作。
(2)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说说展示的佳作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2.例文诊断。
(1)教师出示学生习作中尚需修改完善的片段。
(2)师生评议:引导学生从“事情经过是否清楚”“那一刻是否具体”“是否写出了真实感受”三个方面评议。
(3)讨论修改。
3.借助课件,指导方法。
课件出示
61548;我和妈妈在马路边看见一个小女孩带着她瘫痪的妈妈乞讨,我给了小女孩十元钱,小女孩用充满感激的眼神望着我,那一刻,我长大了。
61548;我生日那天,爸爸原本答应陪我庆祝生日的,可中午吃饭的时候,爸爸接到一个工作上的电话要出去吃饭,爸爸左右为难,我劝爸爸以工作为重,那一刻,我长大了。
61548;奶奶天天在家里干家务,最近奶奶身体不适,我放学一回家就帮奶奶干活,还给奶奶捶背,那一刻,我长大了。
4.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最重要的是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怎样才能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最好用上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展示佳作,和同学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例文诊断,全班共同评议修改,帮助学生掌握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板块二修改习作,养成习惯
1.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鲁迅先生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老师相信爱动脑筋的你们,一定能改出最棒的习作,赶快运用这些好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2.同桌交流互评。
同桌之间互换习作读一读,和同桌交流,看看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根据同桌的意见再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学生再修改习作,老师相机指导)
3.全班展示交流。
展示台上展示修改好的优秀习作,全班交流。(优秀习作欣赏)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意识,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和同学交流互评后修改习作,一改再改,直到满意为止。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提高习作质量,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板块三总结提升,分享收获
1.学生畅谈收获。
在本次习作过程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我们在习作中要围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那一刻”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誊抄习作,展现成果。
学生将修改至满意后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意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及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总结习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习作能力。让学生一吐为快,享受习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板书设计
那一刻,我长大了
经过——写清楚
瞬间——写具体
感受——写真实
[教学反思]
1.环节设计清晰,重点突出。
这次习作讲评课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认真批阅全班学生的习作草稿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文的立意基本能够体现学生们对主题的思考,但是选材大多比较普通,并且描写不具体,没有说服力。所以我就把该堂习作评讲课的重点放在指导“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上,通过欣赏好段落、修改尚需完善的片段、修改自身习作三个步骤设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以学生自己写的习作为例,提高学生评析习作的热情。
习作评讲课如果一味是教师传授写作方法,会使整个课堂枯燥、寡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师生缺乏互动,实际的学习效率也会很低。所以上课时,我时刻以班级学生的习作为例,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自己说,自己去发现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学生很快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中找到了“诀窍”,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更为扎实,也更利于学生运用到习作中。正因为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老师只充当了引导者、点拨者,所以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收获也颇多。再拿起自己的习作,学生就能毫不迟疑地改起来,知道怎么改,修改习作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从扶到放,层层深入。
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我安排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集中改某段文字,再让学生去认认真真地改自己的习作,这主要是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全班共改一文,进行实际的操练,并且结合教师的相机指导,更有助于学生茅塞顿开,有所感悟。扎扎实实地落实共改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10、《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写德国人爱花、养花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外,让花朵朝外开放,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享受和快乐,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少讲,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想像文中的情境之美,进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义。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领略文章大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读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中心,找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后,再由中心句展开,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具体表达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交流欣赏。重点理解“莞儿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这是对文章中心的展开,由点再回到面,借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揣摩和研究。学生在个体研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重点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师朗读,学生想像。想像鲜花的美丽,体验美好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感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课后回味,觉得朗读指导还是不到位,渗透在字里行间中的美,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终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去领略。
1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语言朴实生动,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这一道理,我临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1、把花放在临街窗子的外面,花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
2、把花放在屋子里或阳台下,在家里或走到阳台上才能看到花。你喜欢哪一种养花方式?说出你的理由。
这两种方式都有学生选择,但经过激烈的辩论,答案全部趋向第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内涵也逐步明朗化。孩子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利互惠、互相关爱和谐相处。这一节课轻松地突破了难点,我特有成就感。
12、《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十分爱花;之后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开课伊始,我透过播放一组德国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风俗习惯奠定情感基调。
教学时,我在学生自学字词,充分自读到达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并相机引导学生感情理解了第三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抓住“美丽并没有改变”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进行语句的填空,训练学生表达。教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感受最深的资料学写读书笔记的题目,以及向学生推荐季羡林的《再返哥廷根》一文,引发学生写读后感或课外阅读季羡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