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一等奖

2023-07-29 15:32:14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一等奖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一等奖

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一等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

  “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四、自由读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读书。

  3.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2、《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资料,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文,了解故事内容。

  班内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设计板书,练习表达。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计一个板书,然后给大家讲解自己所设计的板书。

  板书一:

  树木被斧头一棵棵砍倒,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柴火等。突然有一天洪水来临,使人们辛辛苦苦用树木换来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斧头使树木变成了房屋、家具、工具等,而由于洪水的来临,使这一切以及他们的幸福和生命消失得无影无踪。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六、作业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的对比,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

  1、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2、抽读

  二、初读(自由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

  (一)原来的村庄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村庄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

  2、品读句子

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一等奖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各种各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出示第4段。(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画写唱等等)

  附板书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5、《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资料,谈感受。

  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课前查找环保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座小村庄里,它座落在悠远的山谷中,那里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极了。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填补空白,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播放课件:优美的音乐。)

  大家想象一下,这座小村庄是如何的美丽,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吗?

  2、组内交流、讨论。

  3、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那里到处绿树成荫,树木成林。潺潺的溪流波光粼粼。绿茵茵的草地上盛开着各色的野花,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在河坡上晒着太阳;放牧的孩子吹着笛子,悠扬的笛声在湛蓝的空中回荡。从不远处的一座小学校里,传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座村庄充满了勃勃生机。)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同学们把小村庄描绘得真美!是呀,这是一座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人们在这里过着幸福恬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不幸降临到这座曾经美丽的小村庄。

  2、请同学们看图(播放课件:小村庄被破坏的图片)

  师:滚滚洪水咆哮而来,转眼间,美丽的小村庄不见了,只留下一片经历了大雨洗礼的荒地!

  谁能说说看了这些图片,你的心情如何?指导学生讨论。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同学们是一样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无情的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呢?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并画出有关语句。

  4、学生自读、自学。

  5、指生说,随机指导

  “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

  这句话充分展示了小村庄的人们没有任何约束地乱砍滥伐的错误行为,那怎样才能读出小村庄人们当时那种随随便便看法树木的错误心理呢?

  指生读指导感情朗读

  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齐读

  6、还有什么原因使得无情的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还有谁再来说一说?

  指生说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你说得太好了,你能说出砍伐树木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看来课下你查阅了许多资料,小村庄的人们把这种乱砍滥伐的错误行为延续给了子子孙孙,长期下去小村庄的命运怎能不让人忧虑呢?

  (1)“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2)学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指生说

  那你能把这种忧虑读出来吗?指生读指导感情朗读

  我们一起像他那样来读读这段话齐读

  (3)小结:村庄的人们想做什么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砍伐树木,可以说他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的东西真是——应有尽有!

  四、学习课文5、6自然段,深化中心思想。

  过渡:村庄的.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过着自认为幸福的生活,可是危机就在眼前,一场大雨来临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6自然段,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这些人们真是目光短浅啊!

  3、“没喘气儿”、“咆哮”这两个词都是用来形容大雨的,那么,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读课文,理解词语。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体会大自然对人们无情地惩罚。

  4、天灾人祸,使得一座美丽的小村庄发生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看课文最后一句话——(出示课文:“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齐读

  5、“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前文,用心思考。

  锋利的斧头,在文中三次出现,那么它又指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五、小结:

  是啊,小村庄里的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应有尽有的东西,可是他们乱砍滥伐的错误行为最终导致他们一无所有,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种结局是大自然对他们破坏环境的错误行为的惩罚!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破坏环境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危害着地球母亲的健康,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你所收集的环保资料,讨论讨论: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大自然环境受到了什么危害?并针对这些行为发出呼吁。

  指生议论师生评价

  七、高度概括、激情呼吁:

  同学们,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大自然,维护好生态平衡,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伟大的地球母亲再次绽开笑脸!

  八、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图片、资料,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6、《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说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可以安排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利用多种方法加强识字的巩固。比如,可以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包+口——咆”、“牛+利——犁”、“木+东——栋”。要求会写的生字如:“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学生注意,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美丽的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很清楚:最开始那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后来,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涨,小村庄为水卷走,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学生在归纳出小村庄的变迁过程之后,可以根据这个变迁过程逐步领会其变迁的原因: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说“过度地”砍伐树木,要结合小村庄的变迁过程来了解:这个“过度”,是逐渐地显示出来的,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几片土地,是不会造成“村毁人亡”的后果的;正是由于人们最开始时并未认识到过度砍伐树木的危害,于是接着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砍伐的树木不断增多,造成砍伐的“过度”。但是,人们仍未认识到这一点,直到树木变得异常稀少,村庄为洪水卷走为止。小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它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特别的警示作用。这一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表达这种随意心态的还有“一棵一棵”,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确定数目,既然是不确定,就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出现”和“裸露”,表明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开始发生变化了,这是向着环境恶化开始的第一步,如果人们没有注意的话,环境的破坏将无法避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内容概括:

  这篇介绍了关于0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我尝试用以下四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师简短的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在激趣引题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中的小村庄说说画画,学生非常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中了。接着就课文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了:1)一切是什么?2)小村庄为什么消失了?

  第二步:解疑引导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让学生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基本上把问题解决了。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我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深入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大乐趣。通过探究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学会了联系其他知识展开想象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按这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基本上体现出探究的意味。

8、《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山谷中那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过上了不错的“日子”。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呢?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尽管树木利用低效,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无法批判小村庄居民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无知。

  我想,即使小村庄的居民能自觉爱护环境、保护树木,今天这个小村庄也将不复存在了。君不见多少大树进城了,开山掘矿了。靠山吃山,靠山吃山,离开了山、离开了水,人将怎么生存呢?有谁来过问呢?草原上的牧民只能放牧,不能强求他们去认识几代以后草原沙漠化的危害;平原的农民只能种田,不能强求他们去过问几代后土壤的肥力不足。所以,不必说小村庄的居民短视,不必说小村庄居民的可怜,因为今天还有很多的人,不仅读了小村庄的故事,还学会了和小村庄居民一样“不错的生活”。还有多少视听麻木、情感淡漠、缺乏生态伦理的现代人却无动于衷,因为我们根本不解大自然的语言,不懂动物与植物相依为命的关系,只见树的立木价值,不顾树的生存权利和作用,表现为急功近利、巧取豪夺、自以为是的人类中心观点。

  大自然给我们的报复,只是暂时还未来到罢了!

9、《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紧紧围绕“保护周围的环境”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正如这篇课文的题目一样,它讲述的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乱砍滥伐,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终于被一场洪水冲走了。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错误行为和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爱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中蕴涵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将本文的主要特点归纳为“言简意赅”,根据这个特点展开了准备工作,在具体执教之后,我从以下几个反面展开反思。

  一、中年级的识字教学,“简化”的心理要喊停

  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到了中年级,应该学习的识字方法和技巧都会了,那么是不是已经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新词了,是的,现在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一切不等于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正是由于学生的识字和写字量增加了,所以识字的巩固工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葱”的字形、“裸”的读音,“郁”的字义来说都是难点,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仍然做了强调,目的就是加强巩固,让这些难记的字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二、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在“泥泞”中走向美好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时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本文的执教中我虽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读,但是我主要进行了默读的训练。在我分析了文本特点“言简意深”之后,我将默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为本文中有很多地方的词句是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的,而默读的特点就是速度比朗读快,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因此在朗读的时候我情调了默读的特点“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强调要“在心里读、在脑中思”。虽然刚开始这样的训练,还有点难度,如在课文教学时,我虽然让学生默读课文中三次提到的“锋利的斧头”的句子,但是学生也没有能真正地进入思考的状态,但是我相信,只要进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默读技巧一定有更多的进步。

  三、拓展,在生活中演绎语文的美好

  教学的惊喜有时候是在课内,但也还有课外的延伸。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倡议孩子们为我们周围的环境做点小事,没有想到周末的时候,班长带来几个学生到我家找我,说他们做了几个保护环境的广告牌,当时我还想这只是我的一个作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孩子们却说要把这些广告牌放到学校旁边的小河边,还扬扬手中的垃圾袋说要利用周末的时间和伙伴们清理河边的垃圾。我的心里泛起了喜悦的涟漪。

  是啊,什么是语文,我想孩子们把我们学习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让语文浸染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学习,我想那么我的语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乔奕宁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对呀!乔奕宁,请你来讲台上。”于炎生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乔奕宁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奕宁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置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乔奕宁“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陈星伊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1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在激趣引题时,我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和我的预想有了出入,原本我猜学生也许会说到后来这个小村庄被洪水冲毁了,什么都没有了。想到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既然孩子们说到了美丽,我就跟着孩子们走吧。

  你读了哪些句子,仿佛让你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孩子们很快读到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本来是想学靳老师的,想让孩子们上去画画,我担心会太费时,更担心要画出来谈何容易!还是引导学生读出味道来。在一次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走进这美丽的村庄。“当你读到清澈见底的时候,我仿佛想起了珍珠泉这样一句话。”学生马上站起来很有感情地背到:“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后一句出乎我的意料,惊喜。清澈见底的意思理解了,课文中的意境显得更没美了。“你读到清新甜润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你知道我闻到了什么?”学生举手的不多,“回忆一下秋天的雨。”学生马上活跃起来,说到了苹果的香甜,橘子的酸味,青草的芳香等。“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山上~~`天空~`。”郁郁葱葱,湛蓝深远的意思在朗读中,在评价中,在对话中,学生理解了。很多词语的解释不可下定义,她只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对于这种词语的理解,用优美富有诗意的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美上加美,有助于学生对整段的理解,对全文的理解。

  “现在我们还能见到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吗?”“当你读到哪一段,你明白了?”学生读第四段一遍,我又问:“小村庄被洪水淹没了,什么都没有了,到底什么没有了?”学生说到了房子没了,工具没了,生命没了等。我再问学生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两幅画面的对比,设计的意图好,但我在上课过程中,虎头蛇尾了。没有充分地朗读,过快急于和学生进行对话。小村庄美丽的画面通过想象,通过再现优美句子,美丽的小村庄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舍不得,让学生为后来的不再美丽感到惋惜。但是让灾难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灾难可以让我们不敢。再上同一堂课,为了让灾难生动起来,我用王特的招牌语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想,交流时学生想象联翩,“听到了哗啦啦的雨声,看见水淹没了房子。”“仿佛听见大人带着小孩冲出家门,洪水咆哮而来,他们都淹没在水中。”有的学生甚至想象到:“洪水像发怒的狮子,吼叫着,人们大声哭喊着。”“树跟好象在说,谁叫你们砍了我们,水来了,土松了,你们没命了。”“小村庄的人们在说:我不应该呀,不应该乱砍树木。”没想到对小村庄的人们说的话,用不着我来发问,在学生的想象中,不由自主地说出来了,感觉很流畅。头脑中有了画面,读起来自然有了感觉。“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来了,你在为小村庄的人们难过。”在我的评价下,学生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了。

  在如此强烈的对比之后,学生很有兴趣地探究起“小村庄怎么会消失?”小组读书,找出课文中跟这问题有关的句子,划下来,读读。第三段先果后因,我让学生倒过来读。砍掉了很多树木,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被砍掉的树木不计其数?圈起来。总结原因一:被砍的树木多,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土地。大雨没喘气儿,学生联系到了“一连”。总结原因二:大雨。请小组再次讨论:你认为哪个原因更主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刻的体会到:破坏环境,人类迟早会受到惩罚。

  课文学完了,要学生做作业,似乎感觉少了点什么,如果学生再回顾一下整个故事,安排这样一个环节:“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谁来说说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前后呼应,加强了整体感,感觉会完美点。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