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初三化学有机物的初步知识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2023-08-01 16:22:10

  初三化学有机物的初步知识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初三化学有机物的初步知识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1、初三化学有机物的初步知识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有机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质的异同,认识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标

  1、学生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发明的过程和方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成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古代对天然气、沼气的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甲烷燃烧放热,说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介绍我国在酿酒造醋工艺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树立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甲烷的教材分析: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甲烷是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种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属于有机物。有机物知识的增加,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本节教材分成“有机化合物”、“甲烷”两部分,甲烷是重点,有机物的应用是选学材料。前一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教材在列举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后,又列举了蔗糖、淀粉、蛋白质等另一类含碳化合物,使学生对这两类含碳化合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给后一类有机化合物下了定义。在初中化学里简单介绍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有利于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为学生参加社会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化学基础。教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列举了甲烷的自然存在,对于这些内容,只需要学生有个粗略的了解,在教学中不宜引申扩展。教材通过甲烷的燃烧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甲烷包含哪些元素,进而确定甲烷的化学式,这样有助于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而且有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做甲烷验纯点燃的实验,并联系氢气、一氧化碳也要验纯的知识,说明甲烷在点燃前也要验纯。联系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热量来说明甲烷可作为重要能源。

  本节教学可采用自学、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于甲烷的教法建议:

  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通过甲烷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有机物和甲烷的资料来使学生对有机物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组织材料、信息加工的能力。

  关于煤和石油的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常识性介绍内容。

  强调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接着又阐述了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教材的图片使学生对“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结合实际介绍我国的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并教育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可在课上播放VCD视频“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化工产品”等增加直观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关于乙醇醋酸的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分为乙醇和醋酸两部分,乙醇属于了解内容,甲醇和醋酸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物,可以制造醋酸、饮料、染料、香精,还可以做绿色能源——燃料。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了解乙醇。对我国的酿酒工艺做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酒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调甲醇的毒性,并熟练掌握甲醇、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常识性介绍的醋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调料——醋的主要成分,学生对醋酸并不陌生,醋酸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唯一一种有机酸,教材介绍了醋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对醋酸的化学性质只涉及了使指示剂石蕊试液变色,建议议增加课外家庭小实验:醋与苏打或小苏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还可用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实验。

  对课后选学内容的学习,因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较紧密,建议利用课上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为好。

  甲烷的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及其用途

  难点:常见有机物的判断、甲烷组成的确定

  教学过程:

  【引入】

  1、"百慕大"三角洲之谜(教师趣味导学)

  2、时事新闻分布(学生生活所闻)

  【屏幕显示】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针对学习目标,制订了三个主题

  1、奇妙的有机物世界 2、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3、甲烷的元素组成

  一、奇妙的有机物:

  通过阅读教材和查询资料,你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你能举出有机物的例子吗?

  【学生汇报】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有趣的有机物的知识和现象。

  【分组实验】

  1、面粉是否溶于水;2、食盐水和酒精溶液是否导电;3、点燃一团毛线,观察现象;4、加热蔗糖。

  【讨论】

  面粉、酒精、毛线、蔗糖均是含碳的化合物,我们将其称为有机化合物。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出有机物的哪些特性? 【家庭小实验】

  1、想一想:你的衣服、头发、你吃的水果、蔬菜溶于水吗?所有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能在课堂上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吗?

  2、酒精灯内燃烧的是什么?你想试验它的导电性吗?(老师有装置,你可以来试一试)比较酒精和无机物食盐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酒精也是有机物,这个实验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3、点燃一张纸,观察现象,纸也是有机物,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4、妈妈在做"拔丝地瓜"时,你观察过蔗糖的熔化过程吗?如果温度太高会怎样?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屏幕显示】有机物的共性:熔点较低、难溶于水、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收集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有机物的奇妙功效?讲给大家听好吗?

  总结一篇关于有机物的文章,要求包括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特性、有机物的奇闻轶事。将以上的家庭小实验带进课堂,更能增加说服力。限时5分钟。要求汇报时脱稿、自然。最后出一道有关有机物的习题,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小结】

  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蔗糖、淀粉、塑料、油脂等。不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如氯酸钾、高锰酸钾、水等。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属于无机物。有机物的物质种类占物质种类的80%以上,是生命产生、存在、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大多数有机物一般具有难溶于水,不易导电,易燃烧,熔点低,易分解等特性。你能将这些性质与上面的家庭小实验对号入座吗?

  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常常可以看到运动员受伤倒在地上打滚,医生跑过去,用药水对准球员的伤口喷射,不用多久,运动员便马上站起来奔跑了。医生用的是什么妙药,能够这样迅速地治疗伤痛?这是球场?quot;化学大夫"的功劳,它的名称叫氯乙烷,是一种在常温下呈气体的有机物,负伤的皮肤在氯乙烷的作用下像被冷冻了一样,暂时失去感觉,痛感也消失了。

  【过渡】

  有机物的种类远超过无机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要想更好地利用它,需要了解它,让我们由最简单入手--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思考回忆】

  通过你收集的资料、了解的信息,你看到的甲烷是什么样的物质。通过阅读教材,查询资料,你知道甲烷有哪些存在形式吗?甲烷的俗名有哪些?

  【屏幕显示】

  甲烷俗称沼气,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成的。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的重要燃料,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

  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可燃性:点燃前要先验纯。

  以上内容你能以《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为题总结成一个文字、图象结合的报告吗?(有关图片老师的计算机中有一些资料,可做参考)限时7分钟,给大家汇报的时候要求脱稿,自然。最后设计一道与你的主题有关的.习题,对大家的掌握情况做测评。

  【过渡】甲烷作为有机物,其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为了探究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我们由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的组成入手。

  三、甲烷的组成

  【自主学习】你知道甲烷的元素组成吗?通过所学的有关甲烷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实质)你能设计一个证明甲烷组成的实验吗?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有关实验用品老师给予提供。

  【引发探究】甲烷中是否有氧元素的探究: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由此你是否可以探究出甲烷中是否含氧元素的方法。

  【学生展示成果】实验目的、实验依据、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小结】 比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燃烧的产物。

  乙醇醋酸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及应用

  教学难点:甲醇、乙醇的化学式及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讲解引入】

  在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今天,开发利用乙醇(即酒精)作动力燃料,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国家把乙醇掺进汽油里混合使用,称为醇汽油,效率甚至比单用汽油还高。产糖量居世界第一的巴西,完全用乙醇开动的汽车,已经在 圣保罗的大街上奔驰了。所以人们把乙醇称之为“绿色能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们称之为“绿色能源”的乙醇。【板书】 第七节    乙醇  醋酸

  一、乙醇 (俗称酒精)

  1、化学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乙醇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学生总结后板书: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正是乙醇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人们把乙醇称之为“绿色能源”。

  【讨论】怎样证明乙醇的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4、介绍乙醇的用途

  【阅读教材】总结:燃料、消毒剂、化工原料、饮料。

  介绍各种饮用酒中的乙醇含量及我国在酿酒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甲醇  CH3OH   有毒!饮用少量能使人失明,多量则使人丧命。

  可燃性:

  二、醋酸

  1、化学式:CH3COOH 学名:乙酸

  【讲解】醋酸就是因食醋中约含3—5%的乙酸而得名。

  展示一瓶醋酸,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与水和酒精。

  [实验]5—13

  3、化学性质: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具有酸性。

  [阅读]  总结醋酸的用途。

  布置家庭小实验:醋与苏打或小苏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实验。

  【板书设计】

  第七节 乙醇 醋酸

  一、乙醇 (俗称酒精)

  1、化学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绿色能源”

  4、乙醇的用途

  燃料、消毒剂、化工原料、饮料。

  5、甲醇  CH3OH   有毒!

  二、醋酸

  1、化学式:CH3COOH 学名:乙酸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与水和酒精。

  3、化学性质: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具有酸性。

  4、用途

  煤和石油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思考题:

  1、 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能源是什么?

  2、 为什么说"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3、 煤是怎样形成的,将煤进行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产品及用途是什么?

  4、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石油炼制的产品及其用途是什么?

  【视频】"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化工产品"

  【板书设计】

  第八节 煤和石油

  一、 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2、 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3、 石油产品概述:

  二、"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探究活动

  1、想一想:你的衣服、头发、你吃的水果、蔬菜溶于水吗?所有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吗?

  2、酒精灯内燃烧的是什么?你想试验它的导电性吗?比较酒精和无机物食盐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酒精也是有机物,这个实验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3、点燃一张纸,观察现象,纸也是有机物,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4、妈妈在做“拔丝地瓜”时,你观察过蔗糖的熔化过程吗?如果温度太高会怎样?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5、实验探究: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初三化学有机物的初步知识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用球棍模型制作C3H6、C4H8、C2H6O的分之模型,找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应考虑几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养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严谨性。

  教学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

  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引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

  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明确研究有机物的思路:组成—结构—性质。

  有机分子的结构是三维的

  设置情景

  多媒体播放化学史话: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结构。思考:为什么范特霍夫和勒贝尔提出的立体化学理论能解决困扰19世纪化学家的难题?

  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交流与讨论

  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 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讨论:碳原子最外层中子数是多少?怎样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哪些?碳原子的价键总数是多少?什么叫单键、双键、叁键?什么叫不饱和碳原子?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归纳板书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

  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

  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及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观察与思考

  观察甲烷、乙烯、 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

  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么关系?

  分组、动手搭建球棍模型。填P19表2-1并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键角、分子的空间构型间有什么关系?

  从二维到三维,切身体会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归纳碳原子成键方式与空间构型的关系。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归纳分析

  —C—     —C=

  四面体型  平面型

  =C=      —C≡

  直线型   直线型     平面型

  默记

  理清思路

  分子空间构型

  迁移应用

  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

  CH3       CH2CH3

  (1)     C = C

  H          H

  (2)  H--C≡C--CH2CH3

  (3)   —C≡C—CH=CF2、

  思考:(1)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面?(2)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线?(3)有几个不饱和碳原子?

  应用巩固

  杂化轨道与有机化合物空间形状

  观看动画

  轨道播放杂化的动画过程,碳原子成键过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观看、思考

  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自学,有助于认识立体异构。

  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与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整理与归纳

  1、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C-C、C=C、C≡C、C-H、C-O、C-X、C=O、C≡N、C-N、苯环

  2、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单键、双键和叁键的价键数分别为1、2和3)。

  3、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叁键中有两个键较易断裂。

  4、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5、分子的空间构型:

  (1)四面体:CH4、CH3CI、CCI4

  (2)平面型:CH2=CH2、苯

  (3)直线型:CH≡CH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

  整理归纳

  学业评价

  迁移应用

  展示幻灯片: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

  巩固

  ——

  作业

  习题P28,1、2

  学生课后完成

  检查学生课堂掌握情况

3、初三化学有机物的初步知识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理解并灵活运用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难点

  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烷烃的习惯命名方法,结合同分异构体说明烷烃的这种命名方式有什么缺陷?

  回顾、归纳,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

  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思考为什么要掌握系统命名法。

  自学:什么是“烃基”、“烷基”?

  思考:“基”和“根”有什么区别?

  学生看书、查阅辅助资料,了解问题。

  通过自学学习新的概念。

  归纳一价烷基的通式并写出

  -C3H7、-C4H9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归纳,讨论书写。

  了解烷与烷基在结构上的区别,学会正确表达烷基结构

  投影一个烷烃的结构简式,指导学生自学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小组代表进行表述,其他成员互为补充。

  自学讨论,归纳。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投影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小组之间竞赛命名,看谁回答得快、准。

  学生抢答,同学自评。

  了解学生自学效果,增强学习气氛,找出学生自学存在的重点问题

  从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出发,有针对性的给出各种类型的命名题,进行训练。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以练习巩固知识点,特别是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点。

  引导学生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用五个字概括命名原则:“长、多、近、简、小”,并一一举例讲解。

  学生聆听,积极思考,回答。

  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投影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点进行升华和提高,形成知识系统。

  【课堂总结】归纳总结: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

  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

  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生回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总结成规律

  【归纳】

  烷烃的命名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

  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4、初三化学有机物的初步知识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理解并灵活运用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难点

  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烷烃的习惯命名方法,结合同分异构体说明烷烃的这种命名方式有什么缺陷?

  回顾、归纳,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

  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思考为什么要掌握系统命名法。

  自学:什么是“烃基”、“烷基”?

  思考:“基”和“根”有什么区别?

  学生看书、查阅辅助资料,了解问题。

  通过自学学习新的概念。

  归纳一价烷基的通式并写出

  -C3H7、-C4H9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归纳,讨论书写。

  了解烷与烷基在结构上的区别,学会正确表达烷基结构

  投影一个烷烃的结构简式,指导学生自学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小组代表进行表述,其他成员互为补充。

  自学讨论,归纳。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投影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小组之间竞赛命名,看谁回答得快、准。

  学生抢答,同学自评。

  了解学生自学效果,增强学习气氛,找出学生自学存在的重点问题

  从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出发,有针对性的给出各种类型的命名题,进行训练。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以练习巩固知识点,特别是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点。

  引导学生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用五个字概括命名原则:“长、多、近、简、小”,并一一举例讲解。

  学生聆听,积极思考,回答。

  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投影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点进行升华和提高,形成知识系统。

  【课堂总结】归纳总结: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

  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

  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生回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总结成规律

  【归纳】

  烷烃的命名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

  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5、初三化学有机物的初步知识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千百万种,正是这千百万种物质构成了洵丽多彩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

  1、什么样的物质称为有机化合物;

  2、食品中含有哪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有何重要作用;

  3、淀粉、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有哪些性质特点,人们怎样正确摄入这些营养物质。

  [引入]在千百万种物质中,有机化合物质占绝大多数。哪么,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已经知道什么?”)

  {你已经知道什么?}葡萄糖、面粉、棉布在空气中会烧焦,煤油、石蜡等物质经点燃后有黑烟冒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些黑色物质是炭,说明这些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引出概念,并板书]1、有机化合物:把葡萄糖这类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

  说明:(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碳酸盐等极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与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引导学生看书)

  (2)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以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磷、硫、氯等元素。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1个或若干个碳原子,碳原子间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碳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可以不同。(此部分内容可引导学生阅读,并参照《拓展视野》进行说明。

  [学生计算]根据三种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请你计算出甲烷、乙醇、维生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

  [引入]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相差很大。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可以达到几万至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大。这些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查找并说]厨房中有哪些有机物?请找一找,并说出它的名称。

  [学生回答]白酒、食醋、糖、面包、牛奶、水果、大米……

  [交流与讨论]结合书本图8-3各种各样的食品进行。

  [学生填空]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       ,食用油中含有________,鱼、肉、牛奶中含有      ,青菜、水果中含有      ,青菜中还含有       。

  [学生讨论]对人体而言,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哪些?

  学生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回忆,能回答出六种基本的营养素:水、无机盐、糖类、脂肪、维生素、蛋白质。

  补充:多吃水果有利于健康,其原因之一是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它能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1)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请你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角度谈谈该化学式所包含的信息:               、                 。

  {课后反思1}

  厨房中有哪些有机物?请找一找,并说出它的名称。

  (学生能够回答很多种)但学生会回答到食盐,教师应及时引导。

  {课后反思2}对人体而言,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哪些?

  对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结合生物知识进行的。学生不能很完整地回答出六种,但通过不同学生的回答补充,就能得出六种基本的营养素。生物作为中考考试科目,从这一点上来看,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6、《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学家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为了区分有机化合物使其名称与结构相对应,所以就必须给有机化合物命名。在学习有机化合物命名的过程中,重点是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有机物系统命名的基础,也是本节教材学习的核心内容,但教材中所举例子偏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烷烃系统命名的规则。所以建议根据命名的三个步骤(选母体、编序号、写名称)增加相应的例子使学生熟悉系统命名的基本原则,为迁移到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烃的衍生物的`系统命名打好基础。

  在本堂课之前,学生刚学习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并且高一必修2学过有机物的习惯命名法。因此,在讲课前,预先在上周的周末作业中出了几题命名的题目。

  在本节教学过程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从一开始的题目出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解为若干小题,再将问题分配到各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由学生讨论交流后,每组推选代表讲解,发现并总结规律。再者由我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练习的方式也有多种,如给出结构简式写名称,给出名称写结构简式,同时给出结构简式和系统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指出出错的原因等。在教学时,学生在判断稍微复杂点的烷烃的主链时,容易出错,表现为为未能准确找出最长的碳链,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具有空间结构的碳链的平面书写方式,所以以后再讲类似的内容时可以多利用球棍模型,组装碳架,增强教学直观性,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同时,为后续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烃的衍生物的系统命名打好结实的基础。

  一节课下来,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这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运用不充分,导致课件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内容略有过量,导致整堂课显得有些赶,练习停顿时间较少,一部分学生思考还跟不上。

  随堂练习题目设置难易度控制不当,没有很好突出烷烃的命名原则。有一部分探究设计难度过高,学生不能很好的达到预设目标,且课前辅导不够,学生总结粗糙不规范。

7、初三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

  进入第二学段,我们开始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教学内容上最大的变化是突然化学方程式多了起来,有了更多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教学起来显得更方便了,因为有了一种更加直接表达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语言,从反应物到生成物非常直观,可让学生有点不适应了。

  第三章第一节需要三课时完成,按照教材安排,第一节课学习金属单质与氧气、氯气的反应,做实验、列举了生活中的案例,特别是强调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强调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产物、反应条件及书写规范等。

  第二节课进入金属与水反应的内容,在新课的引入时,我要求学生默写以下八个化学方程式,并给出以下信息:绝大多数金属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变价金属与氯气反应,金属都被氧化成高价化合物。

  ⑴钠在空气中表面失去光泽;

  ⑵钠块在空气中加热燃烧;

  ⑶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⑷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⑸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⑹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⑺铝片在空气中成膜;

  ⑻钠块在氯气中燃烧。

  全班同学几乎没有做全对的,主要是反应条件漏写、未配平、产物错误等,我感到非常惊讶,我以为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到位才导致了同学们对化学方程式的陌生。于是我在第二节课金属与水反应的教学中,反复强调了金属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堂练习,布置任务下去,但过了一个周六和周日,新的一周的第一节课,我再一次让学生默写以下四个化学方程式,同时在任务下达时仍然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条件、产物及书写规范,结果更让我失望。

  ⑴金属钠块与水反应;

  ⑵镁条与沸水反应;

  ⑶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⑷铝在氢氧化钠存在下与水反应。

  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学习化学必须重点掌握的语言之一就是化学方程式,不会写化学方程式就像平常人不会说话一样。同学们接受化学方程式为什么那么不容易呢?也许是刚刚接触到这么多的化学方程式,一下子不适应,就像刚会说话的人,一下子让他说的太多,他就会语塞一样。看来化学教学中,真要把化学方程式当作一回事了!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8、初三化学的教学反思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培训,我有许多体会和反思:

  先说说我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9、初三化学的教学反思

  化学中考分数只有50分,所以一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我感觉到压力好大。学生不要学、学习枯燥,要背要记要动脑,多累啊!但是,明知是苦,也要发挥乐观主义精神,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共享,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总之,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