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瓣》的语言课程教案一等奖设计
1、《小花瓣》的语言课程教案一等奖设计
【活动目标】
1、在倾听、复述、朗诵的基础上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在合作表演中体会散文诗的内容与情感。
【活动准备】
1、散文诗《小花瓣》。
2、和幼儿一起到户外捡拾、收集花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以花瓣引入,把户外捡拾来的'花瓣发给幼儿,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听一听小花瓣要说话了:
二、倾听欣赏。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一遍。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再次欣赏教师朗诵。
2、复述诗句。
三、学习朗诵。
1、幼儿跟随教师一句一句朗诵,要有感情、语气。
2、边朗诵边相应的做肢体动作。
四、合作表演。
六人组成一朵花,一人当花心,五人当花瓣,组成两朵或多朵花,两名幼儿当小蜜蜂,在花朵之间飞来飞去采蜜,其余幼儿当“观众”。
1、教师带领“观众”朗诵,幼儿表演。
2、小结表演成功之处以及需改进之处。
3、再次换组换人表演。
附散文诗《小花瓣》
我是一片小小的花瓣,
和姐妹们生活在一起。
有一天,风吹过来对我说:
小蜜蜂采了一天的蜜累了,
落在小河的水面上。
于是我离开了姐妹,
飘呀,飘呀,飘到水面上。
变成一只小船,
救起落在水里的小蜜蜂。
2、《小花瓣》的语言课程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培养学生敬爱父母的美德,陶冶高尚的情操。
提高性目标:
4、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1、7自然段
(二)完成目标:感受月季花的美丽。
(三)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指名读,读完说说自己读课题时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2、欣赏月季花图片,引导学生用词语、诗句去说出月季花的美丽。
3、出示课文1、7自然段,指导读好句子,再次感受花的美丽。
4、花是如此美丽,如果此刻花就在你的面前,你真想怎样?
5、教师点评学生的`做法,指导朗读: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二、板块二:
(一)教学内容:第2自然段
(二)完成目标:体会小女孩对月季花的喜爱。
(三)教学过程:
1、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小女孩在干什么?
2、指导书写生字“摘”。
3、找出文中描写“摘”的动作的词语。
4、将表示动作的4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象摘花的情景。
5、师生对话:怎样小心地摘,为什么要这样去捧,从而感受女孩对花的喜爱。5、6、朗读指导: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出对花的喜爱。
出示文中生字词,观察观察,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三、板块三:
(一)教学内容:课文3、4、5自然段
(二)完成目标:理解词语:惶恐、不知所措;进一步体会女孩对花的喜爱
(三)教学过程:
1、设疑:女孩如此爱花,却又在摘花瓣,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要摘花?为什么要摘一片花瓣?)
2、自读3—5自然段,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3、在文中找到描写花美的句子,再次指导朗读,体会花的美丽。
4、抓住“不好意思”、“舍不得”读出女孩的内心。
5、理解词语:“惶恐”、“不知所措”。
6、朗读指导3—5自然段。
四、板块四:
(一)教学内容:6—9自然段
(二)完成目标:体会出女孩对妈妈的爱和听爸爸的话
(三)教学过程:
1、设疑:女孩如此爱花,为什么要摘花?
2、自读本板块内容,读懂问题。
3、师生对话:
(1)女孩为什么要摘花?
(2)妈妈收到花瓣,心里高兴了,会怎么说?
(3)听到妈妈的话,女孩会怎么说?
(4)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4、女孩的爸爸呢?提到爸爸,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为什么?
5、出示课件,指导说话。
6、师生交流,小结:这泪花是思念的泪花,是自豪的泪花,是幸福的泪花,女孩是个听话的孩子,是个关心妈妈的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
五、板块五:
(一)教学内容:11自然段
(二)完成目标:受到爱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1、出示11自然段,齐读。
2、写话训练:填好卡片,一张送给女孩的妈妈,一张送给自己的妈妈。
3、欣赏诗歌:花瓣飘香,升华情感。
四、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1、连一连
飞快地 摘下
轻轻地 望着
惶恐地 穿过
小心地 问道
2、我把花送给小女孩时,我们会说些什么?我把花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时,我们又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一个情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注意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情、动作等。
提高性作业:
3、选择自己喜欢的感恩父母的文章,读一读,和同学交流。
3、《小花瓣》的语言课程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要求:
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9、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妈妈的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靠额头。)
4、《小花瓣》的语言课程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撰写的一篇散文,全文文字清新优美,语言朴素流畅,读来琅琅上口。文中通过描写一名小学生锲而不舍地寻找幸运花瓣五瓣丁香,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揭示了幸运源于新的发现,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哲理。五瓣丁香是不可能给人们带来幸运的,但专心致志寻找的过程,以及最终发现后的惊喜,确实令人感到无比的快乐。
【学习目标】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悻悻、诳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说说自己对幸运的理解。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语句或片段。
【教学建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我活动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兴致勃勃、悻悻、兴奋不已、乐此不疲等,体会我当时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刚开始的兴奋,未找到时的失望与怀疑,继续寻找时的执着,找到后的惊喜等。
3再读课文,理解最后两节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幸运体验,谈谈对幸运的理解,进而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自由准备,举行一个小型的朗诵比赛,有条件地话,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
5仿写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着重描写寻找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写作前,可以创设情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寻找心爱物件的经历,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写作做铺垫。
5、《小花瓣》的语言课程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经过,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3.
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对自然的观察、体会与思考中感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经过,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2、体会幸运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特别相信某个或某些数字能给人带来幸运。如:某人的手机号是15888888888,车牌号是豫N51888,等等。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寻找幸运花瓣儿》,相信这种这种花瓣儿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幸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幸运花瓣而具体指得是什么?
2、我是怎样寻找幸运花瓣的?
三、品读课文、重点感知
1.
课文主要围绕题目中的那个词来写的?(寻找)
2.
同学们通过预习,大家了解到围绕着这个寻找课文写了些什么呢?
3.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在自学之前,老师出示要求:
(1)将课文快速浏览一遍。
(2).
在讲述寻找幸运花瓣的经过时,作者着重描写了我心理、行为的变化,请找出重点词句,做上记号,并反复诵读。
(3)文章中写我去寻找丁香花,一共有几次?
4、板书表格并一起完成。
5、当我已经知道丁香有几个花瓣了,为什么又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寻找?(为了得到幸运)
6、(对照板书或表格)我这几天来就为这着一朵小小的五瓣丁香心神不宁。时而高兴,时而沮丧,时而兴奋,时而失落,时而惊喜,时而茫然。在文章中,对这几天的寻找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乐此不疲)
7、.理解:乐此不疲(乐于某事不知疲倦)。可见我在寻找幸运花瓣时有乐又有累。请你再次阅读描写三次寻找的部分,看看作者乐在何处,又累在那里?请找出最能表现我乐与累的词句,做上记号。自己找完后,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互通有无。
8、学生反馈,教师择其重点,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分析,加深理解。
(1)那天放学,我又兴致勃勃地去了街心花园。(理解:兴致勃勃)
教师引导:我为什么会兴致勃勃?指名读。
(2)一直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离去。(理解:悻悻)
抓住只好、悻悻两个词语反复读句子,体会我的`沮丧与不甘心。
(3)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搞恶作剧,故意诓我吧?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丁香?(理解:诓)
读出怀疑的语气,注意压根儿中压字的读音。
(4)我像发现了奇迹似地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教师引导:我为什么这么兴奋?教师读前一句,学生后一句,注意体会我的激动。
(5)出示: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教师引导体会:a、这么多的四瓣儿说明了什么?
b、省略号代表什么?
c、同样的句子为什么要重复一次?
d、这时候我的心情怎样?
(6)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教师引导:就在我有些绝望,几乎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忽然发现有一朵花与众不同。它就是一朵我苦苦寻觅的五瓣儿丁香,这个时候我十分__(惊喜),于是我__(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什么是情不自禁?读一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这种惊喜。
(7)把(5)、(6)两句话对比起来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9、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生合作探究)
10、小结:幸运只是一种心灵感受,快乐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你得用心去感悟,去体验。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在你的眼里,快乐还源于什么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人们都希望幸运降临到自己头上,但幸运不像四个花瓣的丁香那样可以信手拈来。它是五瓣儿的丁香,需要去寻找发现,需要付出努力。努力的过程就是幸运向你走来的过程,发现的快乐来自于我们辛勤的付出,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得到幸运,都能成为一个幸运并且快乐着的人!
板书设计:
劝我寻找
寻找幸运花瓣儿
寻找过程
快乐源于新的发现
幸运只是心灵感受
得到启示
6、《语言的魅力》的课程教学反思
有效的课前、课后参与,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开阔空间,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更接近,令其鲜活、充满吸引力,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学语文。
在《语言的魅力》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便充分发挥了课前、课后参与的优势。对于“魅力”的理解,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查字典,固然是一种理解词义的办法,但是能背词义的孩子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魅力的事物随处可见。因此,在课前,我请同学们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你认为有魅力的事物。于是,学校、公园、街道……便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上课了,我请同学们谈一谈你认为什么最有魅力。问题刚一提出,一双双小手便迫不及待的举了起来。有的说祖国美丽的河山最有魅力,有的说优秀的电视节目最有魅力,有的说我讲的课很有魅力,还有的说,学校里贴的环境警示语最有魅力……在他们描述的过程中,“魅力”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包容着孩子的情感的具象的事物。还用背词典吗?孩子们正在用他们的眼睛发现“魅力”,用他们的心灵感受“魅力”,用他们的语言表达“魅力”。事实上,在一些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能从标语、警示语、文章中去寻找“魅力”,这说明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在这个基础上,我很容易便由此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课文学完,我并没有急于收兵。有句话说的好:“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课堂上,学生从课文的描述中深切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那么,能不能让学生从被动的感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创造者呢?生活中到处有有魅力的事物,生活中也需要有魅力的语言。于是,我创设情境,请学生为插图配上有魅力的警示语。在我的建议下,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动脑筋,每人都想出至少一条认为有魅力的警示语,而后小组讨论,通过修改、筛选,确定出本组认为最有魅力的警示语在全班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别看他们只是些10岁左右的孩子,设计的`警示语可非同一般。“花草无语,人应有情。”对仗工整,告诉人们要爱惜花草;“滴答滴答,时间匆匆走过,一去不复返;滴答滴答,水滴默默流走,再也不回头。”告诉大家要像珍惜时间那样珍惜水资源……这一句句有魅力的语言充满了智慧。见到学生兴趣浓厚,我乘胜追击,布置了一个特殊的课后参与作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警示语宣传卡。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忙开了。有的负责设计,有的搞绘画,有的书写,有的上色,忙得不亦乐乎。终于一张张精美的警示语宣传卡被展出在教室门前的展板上,吸引了众多老师、学生和家长前来观看。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同学们还评选出了本次活动中最有魅力的宣传卡。那张卡上,一朵朵鲜花绽放着笑脸,绿油油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跳着欢快的舞蹈。前面一个警示牌上醒目的写着:“贤人免进”。下边一行小字:“贤人,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你想做贤人吗?”多么富有创意!正是丰富多彩的课后参与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潜力不断的得到激发,从而真正的会学语文、活学语文、乐学语文。
7、《谈谈父母对我的爱》的教学课程设计与反思
习作要求:
1、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事迹.。
2、根据内容自拟题目。
3、 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写法指点:
小朋友,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妈妈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 回味一下你的家庭生活,便会在亲人一件件日常的小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父母的爱。那就快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记下来。写时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并打动读者的心呢?
这次习作要求小朋友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必须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来表现,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尤其要详细描写那些能够体现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并尽力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这次习作可以选择哪些事例呢?
其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怀是无限多的,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你可以选择爸爸、妈妈关怀你的小故事来写一写。比如,你生病了,爸爸、妈妈给了你无微不至的关怀;你遇到困难时,爸爸、妈妈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给予你最大的帮助等等。
其二、写与父母之间有趣的事。在生活中,我们接受父母的教育、关爱,这之间还可能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比如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活动,或者你们之间闹的小笑话。这些故事虽然不是催人泪下,但是写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会打动和感染别人的。
其三、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上,父母往往寄托了厚望,一定倾注了爸爸、妈妈很多的心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开导,也可以作为写入我们习作的素材。
其四、写跟父母之间的小误会。在生活中,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父母欢乐的时光,我们与父母之间难免也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误会发生,可能有些小摩擦。还可以让我们与父母更好进行交流,更好地解除误会,加深感情,和谐相处。
我用生动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父母对他们爱的涟渏,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纯纯欲动,想把父母对自己爱的故事一吐为快。但此时我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再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父母对自己疼爱的事例,其意图是让学生在组内互相启发,让学生获得多的习作材料。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汇报这一小组的集体成果,让全班学生获得更多的素材。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不可能在这很短的时间内涵盖各个方面。于是我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事例,让每个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
有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接下来面临的是如何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如何来记述的问题。我采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探讨如何来写的问题。学生在交流,同时如何来写的方法也逐渐明晰。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代表说出了许多表现父母关爱自己方法:有的说抓住父母关爱自己的语言;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疼爱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神态来表现;还有的说要抓住一些细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来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不经意的交流中获得了如何来写好本次习作的表达方法。其实,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说到这么多的内容和方法,却不易。但要把这些内容很好地写下来,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此刻我利用课件展示一篇下水文表现的是:一位生病的妈妈在雨天为自己的孩子送雨伞的故事,故事中抓住妈妈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了妈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要疼爱自己孩子的典型事例,突出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学生在欣赏图文并茂的情境朗读时,很多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时他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要将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赶紧跃然纸上。
本次习作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采取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许多感性的和理性的材料。为这次习作教学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作文教学合理地使用课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教师亲自拟写下水文,能够体会到学生习作时的艰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和自己一样,都享受着那博大而无私的母爱。从而拉近了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而间接地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同时让学生领悟习作其实并不是太难,只要平时善于积累素材,写作时就可以轻松应对。
虽然有所收获,但也不尽人意,好多地方值得我反思:
从作文看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令我堪忧,这不能不说是我语文教学上的一大失误,所以我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还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自身到学生都真正树立起大语文观的思想。本次的教学没有留给孩子们足够的写作时间,所以没来得及让学生互评和个别点评。
自信心是小学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学写作的过程中失败过,他们的确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我在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时做得不够,如果从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效果可能会更好。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更能顺利进行了。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兴趣也将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8、《花瓣飘香》的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主要讲了一个小女孩为了让病中的妈妈高兴,摘片花瓣送给她,表明了她是个懂事的小女孩。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直白,情真意切,学生很容易读懂。因此,我觉得这样的文章在教学时需要浅入深处,不能仅仅浮于文字表面流于形式。
这篇课文主要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通过初读,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所以在精读课文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让生抓住文中的三组对话,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读小女孩的每一句话,分别体会到她的爱花、孝顺和听话。在教学时,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抓关键词,感悟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关键词,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中体会小女孩的懂事。例如在感受小女孩孝顺时,通过“摸上去像绒布”、“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等词句体会小女孩为了让生病的妈妈高兴,“摘花瓣送给她”的一片真情。在体会小女孩爱花时,抓住“舍不得”“不好意思”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小女孩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在感受小女孩听话时,抓住“闪动的泪花”让生谈谈这是怎样的泪花?这泪花中包含着什么?学生有的说是激动的泪花,有的说是思念的泪花,还有的说是难过的泪花。在交流过程中,我珍视每一个同学的阅读感受,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鸣。
二、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学生通过文中相关词句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小女孩的懂事,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探寻文本的空白处,通过创设情境,让生展开合理想象,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例如:在学生感受到小女孩送花瓣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后,我让学生想象:妈妈收到小女孩的花瓣后,会说些什么?小女孩的心情会怎样?再如,课本最后写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母亲的阳台上,在此,我让学生展开想象:作者在把两盆花送给小女孩与他母亲时,分别会说些什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生发挥想象,给予了学生深入思考与言语表达的训练,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
三、抓住题眼升华主题
在课文学完时,我让生再次品读课题,并让生思考:这花瓣中飘着什么香?引导生领悟“飘香”的象征意义。这种香味不仅仅是花香,更是浓浓的爱,此处在教学时引导的较好。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品析完文中的关键词后,给予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略少,忘记让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所以课堂节奏有些过紧,导致最后时间多5分钟左右让生完成《补》练习。
2.对于学生的回答引导、评价还不到位。
3.个别问题的设计不深,让学生的回头流于形式。
9、《花瓣飘香》的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小女孩对妈妈的爱、对爸爸的尊敬,爸爸对家庭的牵念,“我”被小女孩感动后懂得了孝顺……课文不长,情节内容也比较简单,但是处处流露出来的亲情学生不一定能深刻体会。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让他们逐渐体会这浓浓的情谊。
小女孩摘花,摘的只是花瓣,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只摘花瓣,学生一开始只说出是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我又让他们进一步想想从这里能看出来这个小女孩怎么样,他们明白了:小女孩爱护植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捧在手里,其中的“捧”,又可以看出来小女孩小心翼翼,有的学生说那是因为怕花瓣掉了,我顺势做了个拿紧的动作,问他们这样行不行,学生说这样就把花瓣都捏坏了。好,小女孩这样是为了让妈妈看到最美丽的花瓣,她对妈妈的爱也融进了这片花瓣里。接下来小女孩回答“我”的.那段话,我让学生细细地品读,可以加上动作,啊,花瓣是那么香,凑到鼻子边闻一闻,花瓣是那么鲜艳美丽,摸上去像绒布一样,多舒服呀,情不自禁地抚摸花瓣,最后想起爸爸还在遥远的南沙,禁不住落泪。在这里,我让学生说说小女孩的爸爸离她有多远,小女孩有多久没有见到爸爸了,她有多么想念自己的爸爸啊。让学生体会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心情。而且小女孩始终不忘记爸爸的嘱咐,多懂事的孩子啊。
而这些花的主人,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看到小女孩摘花,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呵斥她,而是轻轻地询问,这里也可以看出对孩子的关爱。最后,受到小女孩的感染,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给小女孩,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此情此景,让学生联想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很多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
10、《花瓣飘香》的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反思整个教学,因为我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渗透,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让学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又有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所以常听人说,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但这教学的一开始是从何开始,是一堂课的开始吗?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高尔基也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可见只有品味语言才能真正地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虽然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实践,但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浮在文字表面,如果缺乏教师的引领,以及相互间不同阅读体验的启示,这种浅尝辄止的读书很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所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阅读文本后,就应该开始设置一个提升阅读水准的环节。
我请学生自导自演,巧妙地使孩子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兴趣盎然地读书、表达,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以与小女孩相比自己对妈妈怎么样?的话题展开去,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谈说之间,逐渐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感受到了母爱的魅力,从而感悟到: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口头上的空话,而应该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为妈妈做点什么。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把母爱的种子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生动的亲情教育在语文的课堂上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