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2023-06-15 12:35:11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1、《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是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了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在探究与练习中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分拆方法,主要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和几。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关注学生的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本接课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巧算,体现新教材的亮点之一——算法思维。“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与实践,敢于创新”。本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开发学生的潜能。

  整节课的设计分为“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巩固提高”三个层次。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胖的话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得出分拆一个因数(两位数)的规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对14×6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有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起到了指导作用。再让学生自己编题,达到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做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

2、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20以內的退位減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在计算思路上也做好了铺垫。教学例1时以扶为主,出示了书上第10页的主题图,孩子们认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15-9,15-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接着让孩子们同桌讨论,你是怎么计算的?孩子们讨论开了,接下来让孩子们交流汇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背景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书上的主题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连成一体,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算式的结果。

  因为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知识能力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有的解法不是很简单,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但毕竟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它闪耀着创新的火花。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算法的优化过程。

  2、既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班上的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计算15-9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王鑫:9+6=15,15-9=6;雷鸣:10-9=1,1+5=6;有的同学通过观察与思考说出15-9=6,多种方法呈现后,我不急于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两次比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比较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性,使学生在自愿选择方法的前提下,自觉主动地选择想加算减的方法。促进了低层次思维学生的发展,在练习中有的同学对破十法还是对新知仅知其然,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如14-9= ? 10-9=1 1 + 9=10。

3、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最近教授本节课,另外听了2节其他老师执教的本节课,采用的的教学流程都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问题,列出算式15-9=

  然后合作探究,可以摆小棒,可以写,然后汇报交流,学生想到的方法1、数小棒2、破十法3、平十法、4、想加算减。第5总倒着数有的班级能想到,6、连减法。有的想不到,课后针对本节课有几个问题又仔细琢磨了一下:

  1、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在哪里?

  几位教师都在问题抛出后就合作探究了,学生无从下手,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应是15-3=不退位减法,本节课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它的生长点应该是20以内的不退位的减法,如15-3=直接从个位拿走3个,现在拿走9个,个位上不够了,怎么办?然后在让学生去探究,而且探究时小棒的准备,应该是1捆加5根,而不是直接15根。有了复习,有了学具准备,学生先想到的应该是连减,那有5个,不够怎么办,把10位拆开,把1捆变成是根,再拿走4根,这是连减,其实我认为这也是破十。然后在引导,有无简单方法,学生可能想到,拆开1捆,直接从里面拿走9.

  2、破十法真的破十了吗?

  有老师对破十理解不到位,究竟是把15拆成10和5,破出一个十来叫破十,还是把10位1捆破城10根交破十,显然是后者,这将在第3条说明。

  3、本节课的后续知识是什么?

  本节课直接后续知识是十几减8、7、6等,但我认为本节后对下面几节课的学习,仅仅是计算方法的铺垫,是计算方法的迁移,方法拿过去用即可,不存在知识本身一个深层次的铺垫,这部分真正的后续知识应该是竖式计算,退位减,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节1当十,从这一点看破十肯定就是破1捆当10根。由此看出,本部分破十如果处理不到位,后续的竖式计算还会出现障碍。

  4、方法那么多,既然都解决同一算式,那肯定有共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是什么?

  共性的东西应该是减法的意义,就是从15里拿走9,由此看出1捆加5根的学具准备很重要,1根1根拿走,倒着数,那拿走5根再拿走4根,连减,直接从10里拿走9,破十,先拿走10,再还回1根,平十。

  5、课后练习找规律的用意何在?

  11-9=2

  12-9=3

  13-9=4

  14-9=5

  发现差的个位都比减数对1

  本题重点应在1、找规律的过程,提升观察能力。2、多的那个1哪里来的?10-9剩的1,从而加深理解破十法。

  基于上面思考觉得课堂中个别环节调整一下

  15-9=出来以后,观察算式特点,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学过吗?学过,比如15-3=,复习怎么做的?从个位那有3,现在也这样做,还行吗?不行,个位不够了?已发认知冲突,那怎么办,合作探究,探究式准备1捆5根小棒,动手操作,然后展示,展示过程重点演示破1当十的过程。

4、《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教学反思

  篇一: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学内容: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分拆的方法计算十几乘几的题目。

  2. 学会用递等式的格式书写解题过程。

  3.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能力,在众多方法中找到最简便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最简便的方法分拆。

  教学难点:递等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从海南岛运来无籽大西瓜,一共有几个?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3.列出算式: 14×6

  二.探讨算法,规范书写格式:

  1.14×6怎么计算?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汇报:14×6表示14个6连加,把14分拆成两个数,也就是几个6和几个6

  相加,这样就方便了。(把14个6可以分拆成10个6和4个6,可以分拆成9个6和5个6,可以分拆成8个6和6个6,可以分拆成7个6和7个6)

  2.学写递等式格式:

  今天我们要用一个新的形式来体现计算过程,教师示范书写递等式格式:(板书)

  14×6 书写时要注意,递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

  =10×6+4×6 在算几个几加几个几时是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60+24

  =84(个)

  3.请你们把其他分拆的方法用递等式表达出来:(学生书写,个别板演)

  14×6 14×6 14×6

  =9×6+5×6 =8×6+6×6 =7×6+7×6

  =54+30 =48+36 =42+42

  =84(个) =84(个) =84(个)

  反馈交流。

  4. 小结:刚才同学们很聪明,你们学会了用分拆的方法来计算没有学过的题,还学会了用递等式来表达计算过程。

  三.仔细观察,找寻最简便方法:

  1.请你用你最喜欢的一种分拆求出12×5(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板演) 汇报:你最喜欢分拆成几和几?为什么?

  12×5 12×5 12×5 12×5 12×5 =10×5+2×5 =9×5+3×5 =8×5+4×5 =7×5+5×5 =6×5+6×5 =50+10 =45+15 =40+20 =35+25 =30+30 =60 =60 =60 =60 =60

  2.同桌讨论:分拆成哪两个数最简便?(分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也就是把十几分拆成十和几,最简便)

  3.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自己做题,得出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把十几个几分拆成十个几和几个几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出示课题)。

  四.练习

  1.请你用自己找到的好方法计算出另外二道题:(学生独立完成) 19×3 17×4

  =10×3+9×3 =10×4+7×4

  =30+27 =40+28

  =57 =68

  2.完成书上练习 (独立完成)

  17×5 12×8 * 7×12

  =10×5+7×5 =10×8+2×8 =7×10+7×2

  =50+35 =80+16 =70+14

  =85 =96 =84

  反馈:做7×12时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先通过交换,然后来分拆;也可以直接处理。)

  小结:我们在分拆因数的时候,要分拆比较大的因数,书写时要注意格式。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几个几加几个几是学生已有的基础,利用数学学习中的迁移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时运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新知,还能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才是学生需要的数学学习。学生在动手计算时常常会自己发现很多规律和方法,并且在潜意识中会自觉或不自觉使用他们认为最适合自己、最简便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培养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找寻方法的能力。在练习中有个别学生会说出可以用20个3减1个3或是20个4减3个4,这时教师应用鼓励的语言肯定和表扬,同时提出20个几是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有些学生不会做,同时计算20个几和10个几这两这两道题,明显是计算10个几方便,因此建议学生还是运用今天所学的分拆方法。

  篇二: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学内容:P4,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学目标:

  1、能将14×6这类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2、感知乘法分配率的思想,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3、通过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把表外乘法分拆成表内乘法题。

  教学难点:如何找到简单方便的分拆方法。

  教学关键:学会以及运用分拆来做表外乘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5×8+4×8= 4×7+6×7= 3×9+6×9=

  寻找这三个算式的共同之处,指名学生回答。

  2、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从海南运来了的一批无籽大西瓜,仔细看图。

  小组讨论: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能讲个数学小故事吗?

  3、看看熊猫乐乐提了个什么问题?思考:你能解决吗?

  二、探究尝试:

  1、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14×6= 提问:14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2、有没有口诀直接进行计算?小组讨论:你有办法解决吗?

  3、交流各种算法:

  小丁丁:14个6可以分拆成10个6加上4个6。

  14×6=10×6+4×6

  10×6=60

  4×6=24

  60+24=84

  小亚:14个6可以分拆成7个6加7个6。

  14×6=7×6+7×6

  7×6=42

  42+42=84

  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你还有其他的分拆方法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系统的进行板书。

  5、比较一下多种算法,交流: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6、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本领(出示课题)。分拆时可以将算式拆成10个几和几个几,这样计算较方便。分拆后计算要先乘后加。(全班朗读)

  三、练习巩固:

  1、试一试:

  14×7 17×5 7×12

  学生独立练习,遇到问题小组商量解决。

  2、板演反馈,辨析核对。

  3、交流:7×12 在计算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4、口算小能手(抢答):15×4 4×16 17×3 5×13

  四、拓展:动脑筋

  22×8=( )×( )+( )×( )+( )×( )

  五、总结下课:

  1、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2、完成配套练习册第4页的练习。

  板书设计: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14×6=10×6+4×6 14×6=7×6+7×6

  10×6=60 7×6=42

  4×6=24 42+42=84

  60+24=84

  设计说明:

  整节课的设计分为“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巩固提高”三个层次。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首先在引入阶段复习第三册已经学习过的几个几加几个几的题型,为今天学习的逆向题型打基础,建立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学生仔细看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分拆方法,感受将几个几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的运算思想,并发现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进行乘法分配率的思想渗透。关于7×12的计算方法,先组织学生自行尝试解决,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理解把十几这个数字进行分拆。通过口算小能手的抢答比赛让学生发现所学运算方法的简便性,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拓展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

  篇三:P.4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1

  4

  篇四:分拆为几个几加几个几个2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沪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下)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内乘除法及相应的两步计算式题,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与7×□5<3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3、能利用乘法分配律,将一些简单的表外乘法题转化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4、理解有关“相差多少”的问题,并能用加减法正确求解。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计算形如“14×6”这类表外乘法时,通过将14×6分拆成几个6加几个6,体会到使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乘法问题的方法。

  2、解决“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简单应用问题,理解和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植树活动中的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2、通过将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体会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的乐趣,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单元教学重点

  1、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解决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将形如14×6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3、通过图示帮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理解“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1、数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解决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将形如14×6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3、理解“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求解。

  教学内容分析

  沪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学生今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和简便运算有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能将14×6这类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能力目标] 感知乘法分配率的思想,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会将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

  教学难点:如何找到简单方便的分拆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训练

  1、科学坐姿:5.身正4.腰直3.肩平2.足安1.目视前方。

  2、闪视训练:一组乘法,一组除法。

  二、引入新课

  1、出示: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5×8+4×8= 4×7+6×7= 3×9+6×9=

  寻找这三个算式的共同之处,指名学生回答。

  2、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从海南运来了的.一批无籽大西瓜,仔细看图。

  小组讨论: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能讲个数学小故事吗?

  3、看看熊猫乐乐提了个什么问题?思考:你能解决吗?

  [设计说明:首先复习第三册已经学习过的几个几加几个几的题型,为今天学习的逆向题型打基础,建立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学生仔细看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尝试

  (一)解决14×6

  1、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14×6= 提问:14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2、有没有口诀直接进行计算?同桌讨论:你有办法解决吗?

  3、交流各种算法:

  小丁丁:14个6可以分拆成10个6加上4个6。

  14×6=10×6+4×6

  10×6=60

  4×6=24

  60+24=84

  小亚:14个6可以分拆成7个6加7个6。

  14×6=7×6+7×6

  7×6=42

  42+42=84 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你还有其他的分拆方法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系统的进行板书。

  5、比较一下多种算法,交流: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小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出示课题)。分拆时可以将算式拆成10个几和几个几,

  这样计算较方便。分拆后计算时要先乘后加。看看小巧提醒小胖一句什么话呢?(轻声读一读)

  练习

  1、11×6可以怎么拆?指名回答。(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拆)

  2、总结各种分拆的方法。

  (二)解决8×13

  1、与前面的算是有何不同?

  2、有几种分拆的方法?(同桌讨论)

  3、汇报总结各种分拆方法。

  [设计说明:通过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分拆方法,感受将几个几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的运算思想,并发现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进行乘法分配率的思想渗透。]

  三、课中训练

  1、手指操(郊游)。全体起立,活动手指,放松精神。

  2、眼脑机能训练:定点凝视。

  3、眼脑机能训练:五星快速移动训练。

  四、练习巩固

  1、试一试:

  14×7 17×5 12×8 7×12

  学生独立练习,遇到问题小组商量解决。

  2、板演反馈,辨析核对。

  3、交流:7×12 在计算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4、口算小能手(抢答):15×8 4×16 13×7 8×13

  5、动脑筋:26×7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设计说明:关于7×12的计算方法,先组织学生自行尝试解决,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理解把十几这个数字进行分拆。通过口算小能手的抢答比赛让学生发现所学运算方法的简便性,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五、总结下课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2、完成练习册第4页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篇五:二年级数学下册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教案1 沪科版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能将14×6这类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能力目标]

  感知乘法分配率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会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

  教学难点:

  如何找到简单方便的分拆方法。

  教、学具准备:

  配套软件平台,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出示小黑板: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5×8+4×8= 4×7+6×7= 3×9+6×9=

  寻找这三个算式的共同之处,指名学生回答。

  2. 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从海南运来了一批无籽大西瓜,仔细看图。

  小组讨论: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能讲个数学小故事吗?

  3. 看看熊猫乐乐提了个什么问题?思考:你能解决吗?

  二、探究尝试:

  1. 可以怎么列算式?

  板书:14×6=?提问:14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2. 有没有口诀可以直接进行计算?小组讨论:你有办法解决吗?

  3. 交流各种算法:

  小丁丁:14个6可以分拆成10个6加上4个6。

  14×6=10×6+4×6

  10×6=60

  4×6=24

  60+24=84

  小亚:14个6可以分拆成7个6加7个6。

  14×6=7×6+7×6

  7×6=42

  42+42=84

  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 你还有其它的分拆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系统地进行板书。

  5. 比较一下多种算法,交流: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6.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出示课题)。分拆时可以将算式拆成10个几和几个几,这样计算较方便。分拆后计算要先乘后加。看看小巧提醒小胖一句什么话?(轻声读一读)

  三、练习巩固:

  1. 试一试:

  14×7 17×5 12×8 7×12

  学生独立练习,遇到问题小组商量解决。

  2. 板演反馈,辨析核对。

  3. 交流:7×12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4. 口算小能手(抢答):15×8 4×16 17×6 8×13

  四、总结下课:

  1. 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2. 完成配套练习册第1页的练习。

5、数学下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反思

  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

  首先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把两个年龄段的体重放在课前进行分段统计,课堂上再交流汇报统计数据的方法,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再次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当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找代表汇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统计的.工作之中。

  最后通过观察对比突出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引导学生观察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突出复式统计表便于对比,更便于观察分析这一优点。然后请学生拿自己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时,引出我们怎样做才会有好的身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育学生平时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

6、《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反思1

  这是一节比较粗糙和紧凑的课,因为担心40分钟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课上,我说的多,学生说的少,没有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设计上我准备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也想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一些原因,也是有点紧张,而无法达成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由此也说明以后备课不仅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还得多注意细节部分。

  1、在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题时,我让每个学生都说了算理,在复习笔算时也占用了不少时间,整个复习内容好似当成一节新授课在进行教学。但在新授时,由于时间不够,所以将教学内容拉得很快,也不管学生有没有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只是自顾自的讲,自顾自的说。我应该将复习内容安排在10分钟之内,说算理时相应指名两个学生说就可以,不必每一题都要求他们说。

  2、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学生虽然能较容易的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就有些糊涂。如在教学中出现这样一个情况,340-180,十位上不够减,从百位退一,应该是一百。但学生说成是退一当十,我没有引起重视,一带而过。这样导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上有些糊涂。我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做加法时,哪位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做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上位退1,加10再减。

  3、备课时一直想着要以学生为本,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但在上课时,却总是忘了这一点。许多时候原本都是准备引导学生去发现算理,总结方法。但在实际中,都变成了我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一味地进行灌输,不考虑学生。

  4、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应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5、课件的制作也相对简单,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还很高,到后面学生举手和发言的就少了,只是听、不愿思考问题。不是学生不想听讲,而是自己没找到能够吸引他们的教学方法。这里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自身的问题。以后上课,不但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在备好课的同时也要备好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反思2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反思"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要达到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要具备以下几点:

  1、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联系。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例如,在教320+90=时,我是让学生自己先拿出本子计算,由学生自己摸索解题方法,从中感悟到今天所学内容与以往所学的异同。这样,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看到与前面学过的不同之处,从而感到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口算,但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口算题,而是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玩具超市的情景,力图从真实的购物环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玩具超市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巩固练习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结束趣尤存。

  4、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例如,教师在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这个问题之后,要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怎样由此(不进位加法)及彼(进位加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几百几十进位加法口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在教师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这个问题之后,我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表示反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学会赏识和学习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

  5、关注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应尽量抓住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这节课,整节课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口算的算理,但是教师并不是"填鸭式"地将算理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而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做到"算法的多样化"。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上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反思3

  在教学设计上我准备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也想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一些原因,而无法达成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由此也说明以后备课不仅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还得多注意细节部分。

  1、在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题时,我让每个学生都说了算理,在复习笔算时也占用了不少时间,整个复习内容好似当成一节新授课在进行教学。但在新授时,由于时间不够,所以将教学内容拉得很快,也不管学生有没有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只是自顾自的讲,自顾自的说。我应该将复习内容安排在10分钟之内,说算理时相应指名两个学生说就可以,不必每一题都要求他们说。

  2、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学生虽然能较容易的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就有些糊涂。如在教学中出现这样一个情况,340-180,十位上不够减,从百位退一,应该是一百。但学生说成是退一当十,我没有引起重视,一带而过。这样导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上有些糊涂。我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做加法时,哪位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做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上位退1,加10再减。

  3、备课时一直想着要以学生为本,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但在上课时,却总是忘了这一点。许多时候原本都是准备引导学生去发现算理,总结方法。但在实际中,都变成了我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一味地进行灌输,不考虑学生。

  4、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应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7、《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是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了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在探究与练习中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分拆方法,主要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和几。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关注学生的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本接课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巧算,体现新教材的亮点之一——算法思维。“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与实践,敢于创新”。本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开发学生的潜能。

  整节课的设计分为“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巩固提高”三个层次。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胖的话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得出分拆一个因数(两位数)的规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对14×6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有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起到了指导作用。再让学生自己编题,达到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做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

8、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同学从比较中发现新的知识其实是已学知识的延续,他们有着相同的特点。一开始,我设计了从几个分数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分一分,哪些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同学很容易就分清了,一类为上节课的知识是几分之一的分数,而另一类为几分之几的分数,在老师还没有出示课题之前同学已经对这一类的分数有所了解了,但作为老师要十分清楚,同学只不过是对这些分数表层意义上的了解,也就是能读出这些分数罢了,至于对几分之几的分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还需在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中带领同学去探索。我是这样想的,当然也是这样做的。在接下去的教学环节中,我所设计的让同学自主探索分数几分之几与几分之一的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同学经过对同一图形(一个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若干分,取其中的一份与取其中的几份相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只不过取的份数不同。比较探索之后,同学还能进一步指出几分之几其实就是有几个几分之一组合而成得。从同学的口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老师还需要再反复强调那些生硬刻板的知识内容吗?在这里培养了同学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由于第一阶段的良好的攻势同学在对几分之几分数的理解上已不成问题。在接下去的环节中让同学动手实践,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品发明一个分数。同学劲头高涨,人人都投入到工作之中,合作氛围融洽。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有效果,这就是我认为本堂课比较胜利的一个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同学善于通过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分享学习效果。通过再让同学发明出一些其他分数,丰富了同学关于分数的表象。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平时一点一滴慢慢地潜移默化地积累的。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三年级同学的注意品质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为了加强对同学有意注意的培养,平时课堂上要求同学能完整表述同学或老师的一些讲解内容,能时刻关注老师在某一知识点的提出或书写的过程,再次邀请同学进行总结与概括。本节课上在分数的读发与写法的提出环节中我不是一味采用教师讲同学听地方法,而是邀请同学从老师上课过程中所听到的看到的进行提炼与概括。果然同学不负众望,能完整地表述出分数地读发与写法,还能较精确地表述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在经过教师的点拨之下,分数各局部所表示的意思也能概括得十分精确。

  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也采用让同学动手涂一涂,动脑想一想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得出结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加深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为下面学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做准备。

  在巩固练习阶段,采用闯关的练习形式一下子把注意力已经有点分散的同学又吸引到了某一焦点上,使得松弛的弦再一次绷紧了。在练习中加强了同学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采用梯度式的层面让有能力的同学尽情发挥自身的才干。

  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同学理解性地学习数学,在每一个环节地设计中教师都能以人为本,注重对同学注意品质的培养。虽然如此,我还是觉得这堂课存在着某些欠缺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照顾还不够。下一步我要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努力,让我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好数学。

9、二年级数学《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的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新课“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是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了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在探究与练习中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分拆方法,主要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和几。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关注学生的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本接课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巧算,体现新教材的亮点之一——算法思维。“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与实践,敢于创新”。本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开发学生的潜能。

  整节课的设计分为“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巩固提高”三个层次。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胖的话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得出分拆一个因数(两位数)的规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对14×6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有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起到了指导作用。再让学生自己编题,达到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做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整节课取的效果较好,以后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