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课文《雪孩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2023-06-19 09:30:12

  课文《雪孩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课文《雪孩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1、课文《雪孩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片断一

  (CAI出示文中八张图片,学生已结合图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幅,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小兔子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把“真高兴”的“真”字和“又唱又跳”的“又”字读得很重,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段。)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来恒定学生,相反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片断二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他爱帮助别人。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被火烧化了,成了水,他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也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多可惜啊!

  生: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的很慢,可见你对小兔子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变成了水,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结果就烧化了,变黑了。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雪孩子化成了水,自己很难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XX,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XX就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片断四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CAI课件:

  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兔,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兔烧死。

  生:因为是免妈妈做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雪人儿,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他怎么还会走路,还会跑呢?

  生:──(无言以对)这是假的。

  师:你连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了不起!(奖励“小博士”)其实呀!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但是,上述片断向我们证实: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我完全出乎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训练,孩子们竞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呀!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的确注重了激励性、全面性。课堂上,“你真棒”“行”“可以”“对”“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随处可听,“你说”“请他说”“你读”“他读”等客串性的语言随处可闻。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能真正地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善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才是长效的,内在的。

2、课文《雪孩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

  “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的课件、贴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甜美的声音、盈盈的笑意、形象的图片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将此图片贴在黑板上,再问学生:“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还可以用的方法等。这部分内容主要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这一课了,谁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一个问题引起悬念,学生自由发言。

  三、识字

  你们说得对不对,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学生边读边圈。)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老师要考考你了,这些字你认识吗?(在黑板上贴字)读音,怎样记住,组词,说话等等。

  (小老师领读,猜字游戏。)

  四、阅读新课,理解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听范读全文的课件,学生自由读并划好自然段。指名读,分组读,男生女生比读。

  第一自然要让指名读。通过读,使学生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领略雪的风采!“你读懂了什么呢?”“我读懂了雪下得非常大!”“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等词语都是说雪下得非常大。第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讲这幅图的主要意思,再结合画面的内容,体会小白兔往来火里加柴的原因。(因为屋子里很冷,所以小白兔往火里加了一些柴。)并且体会小白兔与雪孩子在一起玩的有多开心。

  五、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这几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了吗?”这几个问题是关键,但不提出来,而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着“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进行朗读训练,伴着优美的音乐、体会“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把描述的意境,体会雪孩子崇高的品质,体会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

  六、突破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问了一个问题:“雪孩子化了以后,为什么会变成一朵白云呢?”然后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那么,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呢?”,“飞”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这部分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七、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想“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个课件,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讲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八、指导朗读

  (通篇)师: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学生自由练读。)

  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该生朗读。)

  生2: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

  (该生朗读。)

  师: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各抒己见。)

  师: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

  师:你们觉得她读出了什么语气?

  生3:我觉得她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语调比较低,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生4:我觉得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师:谁还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呢?

  (教师请了三个学生朗读。)

  师:评一评,谁读得好?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九、总结全文,提示主题

  放音乐,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十、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雪孩子》是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用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善良的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有几点感触。

  可取之处是在设计识字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回家预习,课堂上汇报预习内容,字音,怎样记住这个字,组词,说话等等,从小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记忆生字时,我采用小老师领读,猜字游戏的多种方法强化记忆生字,学生喜欢多种多样的形式,易于记忆。

  在进行感情朗读时,抓住“开心”“着急”“伤心”三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读到哪些句子心里会产生这三种不同的感受,再用这种感觉来读句子。“雪孩子看到好朋友家着火的时候,一定非常着急。不然不会飞快地跑过去。我觉得要读得快些,紧张些。”有的说:“小白兔看到雪孩子变成美丽的白云,好开心。”孩子们的感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不足之处是,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设计的内容太多。

3、《雪孩子》教学片断反思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XX,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XX就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4、课文《动手做做看》教学片断及反思

  【片断一】

  师:同学们看黑板,说说老师写了些什么?

  板书:动手做做看

  师:你有想问的问题吗?

  生1:老师,动手做什么?

  生2:让谁动手做?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那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找到答案呢?

  生: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师:好,下面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老师提意,小朋友们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组合,你读给他听,他读给你听,读之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一要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二要把生字画出来,想办法记住它。

  生:学生高兴地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开心地大声朗读着课文。

  师:你们的好朋友读的好吗?给大家推荐推荐。

  生1: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读得很激动,很开心,让我也很想去读了。

  〖反思

  传统整齐的座位让学生有束缚的感觉,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从小善于发现他人之长,从中受到感染,乐于肯定表扬他人,激发他学好的学习愿望。

  【片断二】

  师:相信小朋友们的课文读得很不错,那么是谁动手做什么呢?

  生:我知道是伊琳娜她动手做实验的故事。

  师:好,下面的时间就找几个问题小博士和几个聪明小博士来解决以下课文的其它问题好吗?(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生1:奇怪的问题是指什么呢?

  师:哪个聪明小博士来告诉他?

  生2:奇怪的问题是指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的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师:你们说他说得对吗?

  生:对。

  师:掌声鼓励。

  生1:老师,我还有问题想问一问聪明小博士,伊琳娜回家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呢?

  师:嗯,提得很好。

  生2:伊琳娜回家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生1:那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2:结果水漫出来了。

  生1:妈妈为什么不告诉他?

  生2:因为妈妈想让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做看。

  师:我们继续。

  生1: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

  生2:因为她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们。

  生1:那郎志万又为什么哈哈大笑?

  生2:那是因为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师: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们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生:老师,课文告诉我们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到什么事都要动脑想动手做做看。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不错,和课文中伊琳娜一样,也是自己动脑动手把课文中的疑问都解决了,并且还能悟出道理来,以后,同学们也可以当小老师了。

  〖反思二

  整个环节是以问题小博士、聪明小博士的问答形式来学习课文的,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由同学、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课堂中,教师转变了角色,不只是在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这样比起以往的老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的机械性形式,学生感觉轻松多了。学起来也没有很大的压力,连一些胆小的学生也愿意去当聪明小博士。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自主活动始终贯穿于整堂课,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明白了课文中的道理,学完后,学生自然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明白了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方法。

5、《雪孩子》的教学片断与反思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片断一

  (CAI出示文中八张图片,学生已结合图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幅,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小兔子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把“真高兴”的“真”字和“又唱又跳”的“又”字读得很重,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段。)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来恒定学生,相反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片断二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他爱帮助别人。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被火烧化了,成了水,他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也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多可惜啊!

  生: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的很慢,可见你对小兔子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变成了水,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结果就烧化了,变黑了。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雪孩子化成了水,自己很难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XX,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XX就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片断四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师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CAI课件:

  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兔,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兔烧死。

  生:因为是免妈妈做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雪人儿,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他怎么还会走路,还会跑呢?

  生:──(无言以对)这是假的。

  师:你连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了不起!(奖励“小博士”)其实呀!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但是,上述片断向我们证实: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我完全出乎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训练,孩子们竞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呀!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的确注重了激励性、全面性。课堂上,“你真棒”“行”“可以”“对”“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随处可听,“你说”“请他说”“你读”“他读”等客串性的语言随处可闻。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能真正地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善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才是长效的,内在的。

6、《雪孩子》教学片断与反思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片断一

  (CAI出示文中八张图片,学生已结合图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幅,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小兔子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把真高兴 的真 字和又唱又跳 的又字读得很重,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段)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 来恒定学生,相反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片断二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他爱帮助别人。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被火烧化了,成了水,他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也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多可惜啊!

  生。: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的很慢,可见你对小兔子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变成了水,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结果就烧化了,变黑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雪孩子化成了水,自己很难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 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XX,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XX就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片断四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师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CAI课件: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7、课文《雪孩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片断一

  (CAI出示文中八张图片,学生已结合图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幅,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小兔子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把“真高兴”的“真”字和“又唱又跳”的“又”字读得很重,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段。)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来恒定学生,相反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片断二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他爱帮助别人。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被火烧化了,成了水,他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也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多可惜啊!

  生: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的很慢,可见你对小兔子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变成了水,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结果就烧化了,变黑了。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雪孩子化成了水,自己很难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XX,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XX就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片断四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CAI课件:

  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兔,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兔烧死。

  生:因为是免妈妈做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雪人儿,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他怎么还会走路,还会跑呢?

  生:──(无言以对)这是假的。

  师:你连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了不起!(奖励“小博士”)其实呀!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但是,上述片断向我们证实: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我完全出乎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训练,孩子们竞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呀!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的确注重了激励性、全面性。课堂上,“你真棒”“行”“可以”“对”“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随处可听,“你说”“请他说”“你读”“他读”等客串性的语言随处可闻。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能真正地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善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才是长效的,内在的。

8、《雪孩子》语文教学片断及反思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师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CAI课件:

  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兔,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兔烧死。

  生:因为是免妈妈做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雪人儿,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他怎么还会走路,还会跑呢?

  生:──(无言以对)这是假的。

  师:你连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了不起!(奖励“小博士”)其实呀!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但是,上述片断向我们证实: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我完全出乎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训练,孩子们竞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呀!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的确注重了激励性、全面性。课堂上,“你真棒”“行”“可以”“对”“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随处可听,“你说”“请他说”“你读”“他读”等客串性的语言随处可闻。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能真正地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善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才是长效的,内在的。

9、《雪孩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片断一

  (CAI出示文中八张图片,学生已结合图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幅,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小兔子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把“真高兴”的“真”字和“又唱又跳”的“又”字读得很重,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段。)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来恒定学生,相反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片断二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他爱帮助别人。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被火烧化了,成了水,他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也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多可惜啊!

  生: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的很慢,可见你对小兔子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变成了水,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结果就烧化了,变黑了。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雪孩子化成了水,自己很难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 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XX,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XX就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片断四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师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兔,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兔烧死。

  生:因为是免妈妈做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雪人儿,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他怎么还会走路,还会跑呢?

  生:──(无言以对)这是假的。

  师:你连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了不起!(奖励“小博士”)其实呀!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但是,上述片断向我们证实: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我完全出乎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训练,孩子们竞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呀!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的确注重了激励性、全面性。课堂上,“你真棒”“行”“可以”“对”“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随处可听,“你说”“请他说”“你读”“他读”等客串性的语言随处可闻。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能真正地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善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才是长效的,内在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