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什么样》的教学反思
1、《地球什么样》的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周的地理课堂教学,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收获颇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地球这节的教学,在课堂中讲解是最多的,也是最详细的,也是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课堂教学。但是有大部分学生反映,遇到这些方面的题目都不会作答或者听不懂。这不得不让我思考,是自己的教学水平或是自己的.教学能力有问题,还是自己不会教育教学,这些想法困扰我许久。地球在初中就接触过,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比较容易掌握。初中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于地球要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能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而在地球中,学生对以下的知识点: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定距离、定区域(区域定位)感到很棘手。对于最短航线知识点的讲解,都明确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上,我使用了地球仪演示法、图像投影等方法进行讲解、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练,表面上看是很形象很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实际上确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纯粹的把自己当做一个播音机,没有给学生一些自己动手的空间、时间或机会,学生只是扮演听众,这样学生没有亲身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没有起到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掌握和参与。就如有大部分学生所说的,听老师讲都会答题,自己做题就不会。这些现象本人认为,应该是缺乏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我请了2位同学为全班做免费模特:一个瘦的同学和一个稍微胖的同学,都站直,哪个会容易看到自己的脚。这就是凸坡容易挡住视线问题。总之,在今年的高二地理课堂教学中,经过自己摸索和其他教师的(交流)指导,又再次的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能把学生当听众。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己动手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兴趣、要充分、灵活选用教学案例、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要关心学生,要虚心学习,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等等。
2、《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课后教学反思
(1)
因为和前面一节课进行了处理,所以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变的非常的突出。设计并实验解决“有无植被对土壤受侵蚀程度的影响”的实验,有了前面一节课的讨论和我的对比实验演示,这节课的实验设计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但这个实验的实际操作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控制变量很难,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尽量做到公平。
我对实验的准备是这样的:两个浅盘,一端下面凿孔(以让径流流出),一个盘只放土壤,一个盘放一块带土草皮,然后把两个浅盘分别斜放于水槽上(大小刚好合适),尽量保持一样的坡度。
准备挺快,就是破坏了一些学校的绿化,尽管课后我把草皮种回去了。
此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还是非常的明显的!有草皮的'径流少且干净,没有草皮的径流量大且浑浊。
这节课的善后工作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清洗带土的盘子非常麻烦,天气又冷,哎……
(2)
水土流失的实验由于材料的准备不足,只有部分的学生在参与,教师也意识到和课改前的课没什么两样,但是对于材料准备这一块要向全体学生提供量太大,力所不能及,再斟酌。
3、七年级地理上《地球与地球仪》教学反思
“地球与地球仪”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开头篇章,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认识、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等知识点。其中经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阶段最难学的'知识点之一。按教学大纲规定可用2~3课时的教学时间来完成,需要准备的教学用具是地球仪和相关的教学挂图。
开学这两周来,我一直都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由于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接触地理这门课程,我不想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到地理难学,所以尽量放慢教学进度(安排了3课时),但3节课下来,除了第一课时时间略有充裕外,第二、三课时的教学时间都非常紧张。
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尽量让地理课程贴近生活,把地理课程生活化、趣味化,如教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让学生看了地球的卫星照片时,为了提起课堂气氛我说“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地球母亲的照片,她美吗?”有学生回答“她是靓妹”,还有学生说“她是一个孕妇”(都不是诚心的回答,蛮有起哄和捣乱课堂的火药味——学生太调皮了,想给老师下马威),我不知哪来的灵感(太突然了),顺口答道“对,地球确实是一个怀孕的靓妹,她孕育着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星球。她肚子涨得圆圆的,看上去像皮球”(点明了地球的形状),接着我又问:“大家说,如果要给这位靓妹孕妇穿一条裤子的话,要给她找多长的皮带?”学生异口同声说出了地球的赤道周长(可能被我的应变能力折服了吧),一堂本来要乱成一锅粥的课,竟然一气呵成了。
教学中存在的遗憾也不少,浪费了3节课的口舌,结果还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好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N、S、E、W常常分不清),还有东西半球和东西经的划分界线学生也还容易混淆,特别是“0°—20°W”和“160°E-180°”经度范围内的半球位置还有更多的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也一直是我近20年来地理教学生涯的一块心病,有时也在想,教材编写者能不能不把这么繁难的知识点安排在地理课程的开头篇章,但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为起点,学生又怎样学习地理课程呢?希望有办法的同行们给指点津迷吧!
4、地理七年级《地球与地球仪》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经线。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初步 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否较好地完成这一节的教与学,关系到这一章的教学效果甚至整个地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今后学习地理乃至高中地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前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建立地理空间概念。适量的学生作业(配有大量的图形)将抽象知识平面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并用数据描述地球事物大小指标。用地球 仪观察、演示、讨论比较经纬线事物差异。通过列表,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
难点: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5、《地球什么样》的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周的地理课堂教学,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收获颇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地球这节的教学,在课堂中讲解是最多的,也是最详细的,也是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课堂教学。但是有大部分学生反映,遇到这些方面的题目都不会作答或者听不懂。这不得不让我思考,是自己的教学水平或是自己的.教学能力有问题,还是自己不会教育教学,这些想法困扰我许久。地球在初中就接触过,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比较容易掌握。初中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于地球要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能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而在地球中,学生对以下的知识点: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定距离、定区域(区域定位)感到很棘手。对于最短航线知识点的讲解,都明确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上,我使用了地球仪演示法、图像投影等方法进行讲解、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练,表面上看是很形象很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实际上确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纯粹的把自己当做一个播音机,没有给学生一些自己动手的空间、时间或机会,学生只是扮演听众,这样学生没有亲身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没有起到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掌握和参与。就如有大部分学生所说的,听老师讲都会答题,自己做题就不会。这些现象本人认为,应该是缺乏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我请了2位同学为全班做免费模特:一个瘦的同学和一个稍微胖的同学,都站直,哪个会容易看到自己的脚。这就是凸坡容易挡住视线问题。总之,在今年的高二地理课堂教学中,经过自己摸索和其他教师的(交流)指导,又再次的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能把学生当听众。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己动手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兴趣、要充分、灵活选用教学案例、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要关心学生,要虚心学习,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等等。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教学反思
(1)
因为和前面一节课进行了处理,所以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变的非常的突出。设计并实验解决“有无植被对土壤受侵蚀程度的影响”的实验,有了前面一节课的讨论和我的对比实验演示,这节课的`实验设计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但这个实验的实际操作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控制变量很难,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尽量做到公平。
我对实验的准备是这样的:两个浅盘,一端下面凿孔(以让径流流出),一个盘只放土壤,一个盘放一块带土草皮,然后把两个浅盘分别斜放于水槽上(大小刚好合适),尽量保持一样的坡度。
准备挺快,就是破坏了一些学校的绿化,尽管课后我把草皮种回去了。
此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还是非常的明显的!有草皮的径流少且干净,没有草皮的径流量大且浑浊。
这节课的善后工作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清洗带土的盘子非常麻烦,天气又冷,哎……
(2)
水土流失的实验由于材料的准备不足,只有部分的学生在参与,教师也意识到和课改前的课没什么两样,但是对于材料准备这一块要向全体学生提供量太大,力所不能及,再斟酌。
7、《地球上有什么》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的过程,我首先以上节课的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为导课引语。这样学生就在回顾上节课的基础上,又进行科研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相关问题,随着地球的问题的提出。我根据学生反应,引入本课额。地球有什么。这样的导入新课的方式,我想还是比较的顺手的。学生的反应不错。
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从学生身边出发来讲地球上有什么。对于身边的事物,学生们非常的熟悉。学生们积极踊跃的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我又补充了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就会更好的进行了解地球上有什么。这些资料当然不是我们身边经常能够看到的,之后学生又播放了自己的ppt,进一步展示地球的万事万物。这样本节课比较容易进行和效果较好的进行学习。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学生的一些不好的习惯表现出来。比如上课不注意听课,听课的时候不注意听同学的汇报,或者只是关注自己的汇报。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表现了自己,而没有从其他的同学那里进行学习。效果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的不好的。我想在学生的听课的习惯上需要对于学生进一步的规范和教育。
然后很自然的就到了观察地图进行发现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的携带地图或地球仪的等相关的'资料。这说明学生在最近的学习中懈怠了。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与教育和思想引导,及激发学生的积极的兴趣。
在汇报的环节,学生发现的很多。只要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发现,都有了较为好的收获。效果还是不错的。现在想来,在本课的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学习积极的性的激发和学生上课习惯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