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2023-06-22 10:22:12

  小学语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1、小学语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写出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我细读了课文,特别是沿着“抱”字去读课文,去追溯作者情感的源,我发现其实我们成年人,对母爱的感受也是肤浅的,对报恩也只是言语多于行动。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想到了母亲为我奉献的质朴的母爱,再想想自己为母亲所做的,我觉得在我的潜意识中,接受母爱是自然而然的,而回报母爱却是在各种各样的借口下所忽略的。文中的母亲为“我”的真情一抱而感到欣慰,而感到幸福,我们做子女的应该行动起来了。于是,我让学生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心中对母爱的理解,还要求学生在母亲节那天为母亲做一张贺卡。

  教学中,让学生品味文字,感悟母亲辛劳一生,揣摩情感,体验作者的愧疚之情,涵咏“泪水”,感悟母子亲情。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接读、齐读,学生们对母亲的理解就已经上升了一个高度。我注重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情感,以情动人,渲染母爱。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从题目中的“抱”字入手,引导学生品悟母亲曾无数次抱过孩子,这种爱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而儿子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却让母亲感动得泪流满面。而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被孩子们的真情流露感动着。我想这时不仅仅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更是一个母亲与孩子们的心意沟通啊!

2、语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母爱伟大,这是天性,书中所讲的母亲对子女的爱确实非一般母亲所能比的,从这个角度讲,这样的母爱的确是伟大的。

  教学这篇课文应该做到让学生感动于文中这样的母爱。编者认为用情感动人,大概已经足够。可是我认为要引发对生活中母子关系的思考,这比情更有长久的震撼。

  思考从何而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剖析。文中讲到当我要抱母亲的时候,母亲却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母亲为什么面对子女的爱却不敢接受?我想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西方国家,估计做母亲的大概会欣然接受吧。也许,你会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比较含蓄,一个比较开放外露,但是真的仅仅如此?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周围,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做母亲的几乎无一例外地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可是做子女地几乎也无一例外地不太知道疼爱自己的父母。这与母亲只讲付出而几乎不讲汇报的高尚品德有关,还和母亲没有去教自己的孩子要爱父母有关,还与母亲不善于接受子女的爱有关,至少接受得不够坦然。我前一个星期,曾叫孩子们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可有的妈妈说:“你只要将自己的学习搞搞好就行了!”还有的妈妈一开始不好意思,后来才勉强同意。还有的妈妈欣然接受,洗后还说:“儿子,以后多帮我洗几次!”这几种态度中,我最喜欢第三种。

  母亲在爱孩子的同时,要教会孩子学会爱自己,否则到自己年老的时候,估计会痛苦流涕。我们做母亲的父亲的,不能等着子女哪天感动了,才知道孝敬我们,不能等着子女哪天良心发现,才会去孝敬我们,因为我始终相信,情感的力量更需要理智相伴才更有活力

  另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关系中最可怕的东西,就是父母那种轻率的满足物质快乐的“供养”与孩子精神上、心灵上、生活中的空虚和贫乏。这就是说不善于去爱。因此,我们要尽量多地与自己的孩子在精神上进行沟通,进行教育。母爱伟大,母亲还要善于爱,母亲还有责任教子女学会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我母亲非常爱我,从物质上,从精神上也无条件地支持我,可是说实话,我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却不去做一些体现爱的行动,心里似乎还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我现在觉得很不应该!但是我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母亲给我精神上的教育极少。

  这样,做母亲的深爱孩子,要教孩子爱自己;做子女的孝敬父母。这样的关系才是和谐的。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想从下面两层来展开教学:第一层,感动于这样的母爱;第二层,思考这样的母子关系。

3、第一次抱母亲语文教学反思

  《第一次包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幼,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处于被父母呵护的间断要体会母亲的爱意并要学会对母亲感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课中教师问到:“你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下母爱。“大部分学生哑口无言,虽然这和平时学生积累词汇又关,但重要因素在于对母爱的理解尚浅,所以整节课下来,知识点大部分学生掌握,但对于文中的情感没有深刻体会。其实,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渗透品德的.教育,我的这一节课,整体下来效果不佳,一种感觉,做了一节课无用功。如何补救,这成了我每天必思索的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讲这课,而且是部分家长参加,我也参加了,这节课让我备受启发,真是没想到,学生的情感流露的淋漓尽致,打动着每一个听课人的心。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小男孩从上课到课堂结束眼眶里都闪动着泪花,是教师的真情带动了他,是教师真情的语言带入他走进了文本,更走进了他的生活,一首《烛光里的妈妈》牵动了每一位同学的心。这才是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触及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感情在此释放,并用实际行动让他们对母亲感恩,(和母亲拥抱)更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从文本中走了出来,感受母亲的辛苦,母亲的爱,这也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在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情感的世界中学习知识。

  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教师的课堂必须是一个情感的课堂,教师必须先走进情感文本,带领学生打开情感的大门,和文本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课堂中释放自己的感情,在感情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佳更好。

  所以老师们,我们教学中,要上好每一节课的情感教学。

4、语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在教学之前,我反复地读《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读到这样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 100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 80 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读完这段话,头脑中不知不觉地计算起来“母亲 80 多斤,担子 100 多斤,还有妹妹等。”这一“轻”一“重”让我深受感动。

  教学中,我把此语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情感的切入口,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母亲的艰辛和对子女的爱,并抓住具体的词语,“日复一日”“总是”“翻山越岭”等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通过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走进文本,进入情境,从而收获感动。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竟然把“我”的母亲理解的那么透彻,勤劳、爱孩子、朴实、谦虚……,这是我备课中没有预料到的,受这些词语的启发,我做了的引导和点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母亲生活的艰辛。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孩子们把文中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联系起来,天下母亲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伟大,我们每个人是否也要像作者抱自己的母亲一样,感恩报答父母呢,这又把文章的主题升华到另一个高度,由此生发开去,学生开始联想到母亲爱自己的点点滴滴,在此种情感的浸润下,当学生读到“儿子抱母亲”的一段时,我发现孩子眼里闪动的泪光,看来他们从平实的文字中真正感受到了这无声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深情报答。

  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后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写出自己的深刻体会。让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同时我还布置学生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做一张“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卡片,用画笔记录下与妈妈温馨的一幕,让母爱长留孩子们的心间!

5、语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4月21日,我上了一堂语文课《第一次抱母亲》,感觉这节课比哪一次试讲都成功,非常感谢全组同仁的帮助,如果没有大家的集思广益,没有大家的通力合作,没有大家的同筹构思,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课堂?一堂高效的课堂是打磨出来的。

  针对道德课堂这一指导思想,在设计教案时,力求简单,高效,以一个大问题贯穿全文。起先,我先是采取按部就班的策略,逐段讲解,在实施过程中,我发觉只能是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文本的精髓走不进学生的内心。同时,同组的老师也毫不隐晦的指出,整堂课就是你自己在表演,在陶醉置身,没有让文本老师学生三者产生共鸣。

  我思忖着,若是要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打动,产生共鸣,必须要先熟悉课文。这也是我在试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少孩子没有熟读课文,所以在课堂上就不能顺利的引导学生。

  于是,我忽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先在班级微信圈里动情的.朗读一遍,随即孩子们纷纷效仿,一时间,微信圈里的精彩的朗读此起彼伏。熟悉课文是学好文本的基础。

  在熟读课文的情况下,就开始设计问题,全文贯穿一个问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全文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都是“我”难过的原因。因为一个机缘巧合而抱母亲,由此发现母亲很轻,于是开始难过愧疚,回忆起童年,青年,自责自己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在引导中,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让学生谈感受,契合主题问题,利用文本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学生谈及自己的经历,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

  全班同学在前期的发言上都很积极踊跃,但是在小练笔时却发现举手的孩子为数寥寥,甚至是不少孩子可能是只字未写。在写法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得有些学生感觉无从下笔。同时,也是因为学生平时训练的少,今后在这个方面还要多加强训练。

6、小学语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写出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我细读了课文,特别是沿着“抱”字去读课文,去追溯作者情感的源,我发现其实我们成年人,对母爱的感受也是肤浅的,对报恩也只是言语多于行动。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想到了母亲为我奉献的质朴的母爱,再想想自己为母亲所做的,我觉得在我的潜意识中,接受母爱是自然而然的,而回报母爱却是在各种各样的借口下所忽略的。文中的母亲为“我”的真情一抱而感到欣慰,而感到幸福,我们做子女的应该行动起来了。于是,我让学生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心中对母爱的理解,还要求学生在母亲节那天为母亲做一张贺卡。

  教学中,让学生品味文字,感悟母亲辛劳一生,揣摩情感,体验作者的愧疚之情,涵咏“泪水”,感悟母子亲情。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接读、齐读,学生们对母亲的理解就已经上升了一个高度。我注重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情感,以情动人,渲染母爱。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从题目中的“抱”字入手,引导学生品悟母亲曾无数次抱过孩子,这种爱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而儿子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却让母亲感动得泪流满面。而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被孩子们的真情流露感动着。我想这时不仅仅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更是一个母亲与孩子们的心意沟通啊!

7、语文《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解读名师,感悟成功”的名师研修班的活动。作为主持人,我特意请于老师谈一谈在西安上的《第一次抱母亲》。

  一、“读书至少十来遍!”

  于老师没有马上解读文本,而是声情并茂地读了一遍课文,听着听着,眼泪就从我的脸颊滑落下来。就像于老师自己说的“我的普通话不好,但是大家都为我鼓掌。”的确,常常听于老师读课文,常常会感动。也许源于他对于生活独到的理解,也许是他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力吧!

  谈到钻研教材,于老师说他从来不先看教学参考书。而是一遍一遍地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读到文章就像自己写的,就像写自己的事。

  二、读透字面,了解内涵。

  1、抓住“重担”进行教学。

  师: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

  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母亲竟然这么轻……"开始。

  生:(小声读第二段)

  2、“无数次”和“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

  师:想一想,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欣慰的。

  师:欣慰的泪水。仅仅是欣慰吗?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出来的泪水是高兴的,幸福的。

  师:幸福的,高兴的,欣慰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感动的。

  师:感动的。还有吗?是苦的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激动的。

  师:激动的。于老师还有一点儿体会补充一下,(此时还有学生举手)哦,你说。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安祥的。

  师:换一个词儿--欣慰的。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甜的。

  师:是甜的。但是,我给你加一点儿我的体会,我觉得是又苦又甜的,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是甜的了。同意吗?(生齐答:同意。)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但是,同学们看黑板,(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一下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师边讲边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无数次"圈起来并用线连起来)放在一起的时候,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可是我们小时候母亲是无数次抱我们,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难道你就不想对作者、对自己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报。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还有什么要说的?

  生:作者应该多奉献少索取。

  师:不光是作者,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要多奉献少索取。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

  师:最伟大的,最无私的。还有什么要说的?请讲。

  生:母亲的胸怀是最宽阔的。

  师:最宽广的。你想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生齐答:学过。)你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掌声。(全班同学鼓掌)是的,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她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达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生在书上写,师在黑板上写。写完以后,师又将末尾的句号改为叹号。)同学们坐好。此时此刻我第一句话要说的是这一句诗,我第二段话要说的,想不想知道?(师拿出一个笔记本)想不想听于老师读第二段话?(生齐答:想。)谢谢大家。(师读自己写的读后感。)《第一次抱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是别人的年迈的父母还健在,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

  三、不放过文章中闪光的地方。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于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当中,她把床边的边边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诉我,把母亲放上去,轻一点儿。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语当中,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

  于老师说:“这些闪光的地方不要放过,但是一句话就够了!”

  搞完活动,我细细品味于老师的话,感到受益匪浅。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