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公开课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素材

2023-06-24 13:55:13

  公开课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素材

公开课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素材

1、公开课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素材

  教学《质数和合数》,我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一般的解决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发言很积极,效果也很好,回顾一下,成功与不足兼而有之,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课上我给孩子几个数,让学生找出其因数,并分类学生怀着极大的求知欲望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合作交流,亲历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课中,我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观察数的'因数情况,有什么发现与想法可以与同学交流”。丝毫没有把学生生硬拉到分析因数的个数上来的痕迹,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差异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果然产生不同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偶数的因数比奇数的因数多),但错误却可以成为一种其资源,让学生大胆的说,成了我面对学生在发现交流中出现问题时的良策,我没有回避和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发表意见,还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遇到挑战,并不断在这些挑战中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学习乐趣,包括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在倾听——辨析——归纳中进一步发现了因数个数的三种情况,教师在旁适当引导,让学生对自然数因数个数的特点达成共识,对概念的总结归纳水到渠成,成功地帮助学生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建构。

  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在“自学”、“交流”之后,加入“自我反思”一环节,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了解到各自的见解,并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对知识有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而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调控的意识。虽然质数与合数的新课教学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学生能理解掌握它们的概念,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问题却特别多:1、素数和合数分辨不清,51,91被许多学生当成素数;2、写50以内的素数,错得太多,不是多写就是少写;3、与奇数、偶数混合后的判断题出错多。为此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各自概念,掌握各自判断方法,也要让学生背一背素数表,帮助学生快速辨别素数,还要告诫学生要细心,要有耐心和学好的信心。应再额外教给学生判断素数的简便有效方法:依次用2、3、5、7、11等素数去除这个数,看有没有余数,如91除以7等于13,121除以11等于11。花些时间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值得的,它能提学生的学习兴趣。

2、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一、关于预习作业:

  昨天布置了学生回去写出1到12各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的特征把这12个数分类,课始让学生交流,但发现两个学生没有做,全空在这儿,好想发火,甚至很气愤,每次总有一两个无视作业,哪怕一点点的作业也会这样,但是忍住了,为了不想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课堂的进程,学生交流汇报都很顺利,有好些学生大概已预习过了,根据因数的特征分类表述很清楚,他们根据因数的个数分类,第一类:1只有它本身一个因数,第二类:2、3、5、7、11这几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第三类:4、6、8、9、10、12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于是得出素数、合数概念及根据一个数因数的特征分类自然数的知识导出较自然、顺利。学生掌握的不错。这学期把预习作业的完成和交流正式设为课堂的环节后,师生共同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大家都变得轻松了很多,虽然布置预习作业需要教师花费些精力。可就是有那么几个学生不把作业当回事,就像这一课中的两个学生因为没有预习,小组交流是只能当听众,反应也没有其他学生快,课后得抓住他们的作业中的问题有针对地和他两好好谈谈。

  二、关于学生间的差异:

  学生间的差异不是教师强加的,这同学生先天的自身条件有关,也同后天养成的习惯有关,就像今天好的学生的预习作业字迹工整,完成的质量很高,有的学生找出了各数的因数后再分类各数就空在那,这其实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的,有些学生找各数的因数也是马马虎虎的`,因为有遗漏的。这是自身养成的学习习惯,这些其实可以完全克服的,虽然教师也一直在注重培养每位学生的好习惯,课由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他们的表现。课上找出了50以内素数后,我把这几个数板书在黑板上,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这些数记住,可以帮助你快速判断出一些数是否是素数,马上有几个学生喊我能背出了,有的学生也露出惊讶的表情,我也惊讶于这些学生的数感,虽然还有一些学生如果让他们有意识地去记,也能很快地记住,但他们还是会和前一类学生之间存在一些差异的,至少是在对数学的敏感度上存在差别的,虽然这些差异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缩小些,但数学天份的表现差别也会导致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不同。

3、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昨天阴雨绵绵,今天阳光明媚。上课也就是两种不同的心情。今天的课上学生的表现明显要好得多的。

  一、预习作业。

  昨天的预习作业是写出1到10的因数。学生重复、遗漏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9的因数,出错的学生大多数是错在这儿。早晨看了一下,错误的发下去了,所以今天交流预习作业就把重点放在如何写因数之上。抓住了学生的问题,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为新课作了铺垫。

  预习作业我一直喜欢布置书本上的例题以及简单的想想做做。一是我觉得学生有能力完成的就让他自己完成。二是在交流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抓住重点,节省课堂时间。

  二、教给学生一些思想性的东西。

  在教完素数和合数的概念之后,我接着说:学习一个概念不是简单地为了知道,而是为了什么呢?学生愣在那儿,不知道我想说什么?接着就有几个学生反应过来,说:“是为了运用这个概念来解决问题。”也有的学生说,是为了实际运用。也许一开始很少有学生意识到数学的运用问题,我想,应该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性,让学生带着这些目的来看待问题,来解决问题,要比只知道做题强上许多。

  三、想想做做3的.一些想法。

  课堂上,在完成试一试时,我就总结出了思路:那就是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然后根据因数的个数判断出是不是合数。这只是一个初级的方法,是一个死办法。

  在经过了想想做做2找出50以内的素数,我接着说,判断一个数是否素数,我们可以对照一下50以内的素数表,也可以判断它是不是2、3、5、7的倍数就可以了。这应该是快速判断的好办法。

  到了想想做做第3题时,教学用书上写: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只要能再找到一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不必把一个数的因数找全后再进行判断。

  问题是:怎么再找到一个因数。

  当然不能再找出所有的因数,同时为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个方向,我们应该让学生从一些特殊数字2、3、5、7的倍数方向进行考虑。只是找出所有因数的话,费时费力不讨好,可能50以内的素数他们还是可以判断的,那么当碰到了一个大数目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技巧的话是很难判断的。如一课一练上的一些大数目。所以,最好是让他们从一些特殊数字的倍数这个方向开始考虑。

  今天这一点在课堂上强调得不够,等到一课一练讲评时要好好强调,非常强调。

4、公开课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素材

  教学《质数和合数》,我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一般的解决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发言很积极,效果也很好,回顾一下,成功与不足兼而有之,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课上我给孩子几个数,让学生找出其因数,并分类学生怀着极大的求知欲望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合作交流,亲历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课中,我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观察数的'因数情况,有什么发现与想法可以与同学交流”。丝毫没有把学生生硬拉到分析因数的个数上来的痕迹,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差异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果然产生不同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偶数的因数比奇数的因数多),但错误却可以成为一种其资源,让学生大胆的说,成了我面对学生在发现交流中出现问题时的良策,我没有回避和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发表意见,还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遇到挑战,并不断在这些挑战中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学习乐趣,包括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在倾听——辨析——归纳中进一步发现了因数个数的三种情况,教师在旁适当引导,让学生对自然数因数个数的特点达成共识,对概念的总结归纳水到渠成,成功地帮助学生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建构。

  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在“自学”、“交流”之后,加入“自我反思”一环节,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了解到各自的见解,并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对知识有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而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调控的意识。虽然质数与合数的新课教学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学生能理解掌握它们的概念,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问题却特别多:1、素数和合数分辨不清,51,91被许多学生当成素数;2、写50以内的素数,错得太多,不是多写就是少写;3、与奇数、偶数混合后的判断题出错多。为此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各自概念,掌握各自判断方法,也要让学生背一背素数表,帮助学生快速辨别素数,还要告诫学生要细心,要有耐心和学好的信心。应再额外教给学生判断素数的简便有效方法:依次用2、3、5、7、11等素数去除这个数,看有没有余数,如91除以7等于13,121除以11等于11。花些时间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值得的,它能提学生的学习兴趣。

5、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素数和合数这节课不好上,尤其对我这样的教学新手。四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两个概念。课前我想了很多方法,试想着怎么样才能将这两个概念很好地呈现给学生。生搬硬套地出示书上的概念,最终学生还是能掌握,但是否能用一个很简单,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让他们牢牢地区分素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的特征。可不可以从素数和合数的字面意思入手?我这样说服自己:素可以组词朴素,由此让学生记住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合有合作之意,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

  在课上我试着让学生说出素与合的字面意思后,出示素数的概念。这时,一学生的话打开了全班的思路。在给素组词时,一学生说还可以组素菜,太穷了天天都吃素菜。当时我灵机一闪,顺着他的话问到:“素数穷不穷?”“穷,穷到因数除了它自己就只剩下1这个拐棍了。”这时全班都兴奋了起来,我趁机追问:“合数呢,富不富?”“富,除了拐棍和它自己还有很多钱。”“有钱,其他全是保镖。”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为了引出“1”我问道:“还有一个连穷人都算不上,因数只有它自己,它是……”“1”“流浪汉!”“所以我们说,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这时我再要求学生读一读书上关于素数、合数的定义,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在课后的练习中,几乎没有学生因不能很好地区分素数、合数的特征而出错的。

  将知识以这种形式传授给学生,严格来说是不成体统的。因为当时只从怎么做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一点考虑的,所以难免有点让人感觉这样的数学课太不上路子。课后想想似乎自己做得过了点,但以后避免在课上出现类似的状况。

6、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素数和合数》是苏教国标版第八册的内容,作为新的国标版本的教材,和现在五年级普遍用的苏教版教材有些不同,因为两个版本的教材我都上过,所以还是有些体会的。

  先谈谈上过之后,我对教材的比较: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编者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同;国标版教材《素数和合数》是面对四年级的学生,编者仅仅在教材上要求学生50以内的自然数是素数和合数进行判断并知道概念;而苏版教材《质数和合数》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判断100以内的自然数是质数和合数并明确概念的含义;其次还有对概念的名称叫法不同;素数和质数的叫法,看起来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可以看出编者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名称的改变,凸显出新教材和国际接轨的想法和新教材的新理念;第三,教材的编写风格不同,国标教材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苏版教材更着力突出教材的数学性显得很严谨;第四,对概念的定义方式不同,国标版本仅仅是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并不很准确的给出,这个就和苏版教材也不同,最后一点,两种教材的前面知识的铺垫也不相同,国标版本在素数和合数之前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2、5、3倍数的特征而没有建立整除的概念,而苏版教材就比较传统的把知识的前后联系突出出来,一层一层从整除开始延续下去。

  谈完不同,也要说说相同的地方。教材都是从一个数约数(因数)的个数入手建立概念,都需要学生能判断一个数是素数和合数,都要学会数学家找素数的方法,介绍素数表的产生,并延伸到歌德巴赫猜想。

  原本以为同一个内容,仅仅相差一个年级不需要改变很多,但是通过自己的试教,才发现完全是不一样的。

  五年级的教材首先是从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入手,进行分类,把这些数分成若干类,从中找到质数的特征,再找到合数的特征,逐步往下教学的。四年级国标本的教材在因数和倍数单元中,突出数形的结合,因数和倍数就是建立在拼摆小正方形的基础上建立关系的,那么质数和合数,还应该更能突出的体现这个关系。但是因为四年级教材学因数和倍数时就已经是拼摆小正方形,所以到了素数和合数就改为也是直接找找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入手,在明确了教材的意图之后,我就把原先教案中的这个部分整体进行了改动。在教学中很明显的感觉这样揭示概念很直截了当,更节约了时间为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

  在教学中,我比较突出的几个地方说明一下:1、课前要建立有关分类概念,明确相同的事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2、概念的揭示要直接,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分3个层次螺旋上升;首先从分类中抓住特征,初步总结概念,第二能运用概念判断10以内的自然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第三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抓第三个因数,只要能找到第三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从而更加熟练和准确的运用概念判断;3、练习的形式多样,从各种形式的练习中更加理解概念;()4、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歌德巴赫猜想中提升这节课的品位。

  课后对自己教学的几点想法:1、对学生的回答的再引导很重要;2、对教材的钻研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3、注意教学时的语言,要更加精练,更加注重评价到位。

  其实值得探讨的地方很多,很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然后我再次反思再次回味,我想得到收获就会更大了。

7、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素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孩子,信任他们,勇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首先我是让孩子们快速找出1到20各数的因数,然后引导他们观察,主要是从因数的个数上去观察。刚开始学生将他们分为两类:有1个或两个因数的:1,2,3,5,7,9,11,13,17,19;其余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我给与肯定并告诉孩子在数学上“1”这个数比较特殊,我们把它分为单独一类,有两个因数的归为1类,并将这样的数称为素数,然后让孩子根据这些数因数的特点给“素数”定义一下,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就是“1”和“本身”,自然而然就得出素数的定义,理解素数后,合数的理解就很简单了。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集合教学反思分与合教学反思

8、《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对于新的概念,学生总是接受得比较困难,何况“素数”和“合数”是生活中研究不到的。按理说,今天的课上,学生通过写1~10每个数的因数,然后找这些因数的特点,发现有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些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而1的因数只有1个,得出“素数”和“合数”两个概念,其实是比较顺利的.,而且,我在课上还让学生研究了他们自己的学号,得出了50以内的素数和合数,我还特别整理了50以内的素数表,让学生在明确判断理由的基础上,专门花了时间去记忆。

  关于书本上的练习,由于全是基本题,而且在昨天预习的基础上解决得比较顺利,但是《一课一练》上的变式题解决时就困难重重,特别是找1~20中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以及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数两题,大部分学生都找不全。可能有些同学对本单元的概念比较混淆,依次就无从下手了。希望通过明天的练习,情况有所好转。

  《素数和合数》的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素数和合数,我是这样导入的:谁知道非零自然数如果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两类?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非零的自然数进行研究,不过这次的分类标准是根据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类,那分成几类呢?每一类叫什么名字呢?这样导入学生能明确学习目标,并使学生对于探求末知的心理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初步感知相同的事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接下去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写出1到9各数的所有因数,让学生按因数个多少进行分类,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分成三类,我初步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猜测:那1是素数还是合数呢?交流后,大家通过判断因数个数的多少,得出了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同学们在操作、观察、猜测、交流活动中,逐步加深了对素数、合数意义的认识,也从一个特定的层面上认识了自然数,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奇妙。学生在理解了素数和合数的意义之后,我利用学号这个资源,让学生正确判断每个同学的学号是素数还是合数。目的在于让学生既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又感觉到学号这个数,会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