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假语文《查字典》教学反思
1、一年假语文《查字典》教学反思
中午回家的时候,坐车坐过了站。这让我原本就因为一节失败的授课烦乱不堪的心情更加郁闷。因为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上午第三节课,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内容是部首查字法。考虑到上几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课堂混乱,效率低下的情况,我以为主要就是因为学生听讲不认真,对老师讲的步骤没有记清楚。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要求:认真听讲,只能动手不能动嘴。为了让学生清晰的记住查字典的步骤,我将步骤概括为简单的三两个字板书在黑板上。并且举出实例,一边学习,一边逐步验证。原本以为这样的思路清晰简单,并且一目了然,学生应该很容易就掌握,然后再举两三个例子巩固一下,这个任务就能完成了。结果原定20分钟结束的任务整整耗了一节课的时间,直到最后下课的时候仍旧发现有三个人查不出字来,我想这里面的`漏网之鱼应该至少还有五六条吧。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想应该是板书的问题。全班50多个孩子,人手一部字典,正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每个人都想快速地掌握这一技能,都想去翻字典,心理急得直抓痒,而老师这时正在黑板上按部就班地讲着。可想而知这时孩子们的听课效果会有多差。孩子们在学习第一步“认识部首目录和检字表”的时候基本上还能达到老师“认真听讲,只能动手不能动嘴”的要求,听得比较认真,操作也还行。但往后基本上就进行不下去了。老师的声音越来越高,听的人没有几个,出问题的却越来越多,结果教室里越来越吵,第一个字顺利查出来的也就7、8个人。
经过一番深思,我发现其实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忽略了儿童好奇、爱动、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天性。课本中本来就有比较详细的提示,一半的学生不敢说,10—20人通过自学学会查字典应该没有问题的。我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查一查,然后再讲的。就因为我不相信学生,不能真正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更忽略了儿童的天性才导致了这堂“出力不讨好”的课的出现。这堂课让我透彻的理解了姜主任和好几位老师在很多场合都跟我提到的一句话,“备课不是光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车坐过了站还可以再走回来,教育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以后一定要珍惜跟学生的每一次“唯一”,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2、一年语文教学反思
《春笋》这篇课文虽然简短,但是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笋的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读悟情,教学设计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图片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春笋穿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课堂上我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春笋那尖尖的脑袋,胖胖的身体,浅褐色的外皮……孩子们直观地感知春笋的鲜嫩、细腻,春笋很像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语训练发挥想象
课文开头写道:“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在让学生模拟了春雷的声音以后,我说:“那,雷公公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呢?谁来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纷纷要求做雷公公。孩子的语言贴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着,我让孩子们都做雷公公来唤醒春笋,愿意怎么唤就怎么唤。
三、动静结合、激发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唤下,春笋破土而出了,文中这样写道:“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个地方,我试着让学生来演一演。我随手拿起一张废纸和一支铅笔,对学生说:“小朋友,这张纸代表地面,这支铅笔代表春笋。谁能来表演‘冲破 的意思?”一个学生走上来,手拿铅笔放在纸的下方,慢慢地把纸给顶破了。应该说,他的演示是正确的,他们理解了“冲破泥土”的意思。
不足之处:1、本次教学以读为主,只照顾了中间的学生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布置作业照顾差异外,在备课时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也应该将差异考虑进去。2、指导书写,写字时间不够充分。由于在时间上安排不够合理,所以今后在教学中严格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生字书写得到充分的训练。
3、一年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我第一次教一年级,所以对一年级新课程教材了解不是很深。这个学期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任了一年级的数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责任促使我做好工作,无怨无悔地做好工作。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向前进,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很有必要小结一番。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摸索与反思,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当然这有时我也怕考试不这样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2、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但家长的想法跟不上时代(有溺爱孩子的成分)。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的一年级教材难,孩子能学多少算多少,以后再长大点就会知道的。这样的想法怎么办?
4、一年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故意变换了一下导入的顺序:在课间就播放音乐《快乐的节日》为课堂渲染气氛。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问学生,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后,由于学生说得比较凌乱,我就随机点拨: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干什么?这是什么季节呢?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最后选一位小朋友把图中地意思完整连贯并按一定地顺序表达出来。
总结归纳图意以后老师小结:原来这些小朋友在一起是在庆祝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指名读时强调快乐的心情。
揭题后再欣赏课前就播放过的歌曲《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欢快又有韵律,这不仅是一首歌的歌词而且还是一首小诗呢!听老师朗诵,学生听清生字的读音、重音和停顿。在识字教学时读音注意点可以引导学生归类:前鼻音的字:艳、巾、健、敢,后鼻音的字
;敬,康、勇,引导学生善于归类善于观察。在识记生字时,我注重了每个生字的不同侧重点,如:艳,掌握新偏旁色字旁,并通过字形理解字义:丰富多彩的颜色让我们的图画变得很鲜艳。再如教学“爱”字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暖”,很可能会搞错,所以,我让学生就“爱 字找敲门,最后我们找到这样的昊方法:怎样才是真正地关爱同学呢,当这是一个下雨天,没有雨伞和雨衣地情况下,你只有一顶帽子,你会把唯一地一顶帽子给你的昊朋友戴上,并且还要用手为她遮风挡雨。这才是真正地”爱“,学生们通过帽子知道爱地中间是:突宝盖”通过用手遮雨,知道了最上边是“爪字头”,而且通过讲解字形,学生最“爱”也又了深刻地理解,明白什么叫关爱别人,实现了语文课程与品德课程地整合。
通过我们的识字教学,其实很多时候也体现了课程地整合。
5、一年语文教学反思
课堂上感觉我轻松自如,但内心的那份忐忑,那份不自信,那份疑惑只能留给自己慢慢去咀嚼与品味了。
随着课堂的展开,学生的情绪在慢慢地高涨,课堂的节奏和气氛也慢慢有了。在欣赏完带有露珠的花草树木图片时,学生的'情绪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想用语言的表达也是随时可迸发的。但害怕学生只会照课文回答,我就没让孩子们谈自己的感受。
在小动物对小露珠的问早部分,我抓住第一位学生的回答“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而展开。提出“小动物看见小露珠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不同的感受。学生说到了高兴、喜欢、惊喜、赞美、羡慕等,这句话的朗读感悟是充分的。但我没有把这一学生生成的成果运用到后面,哪怕只是稍稍的提醒和建议。我把这一环节孤立地呈现了,浪费了教学资源。“课堂上最好听的声音是读书声。”而读书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在这一课堂上,个性化朗读我关注了,但还不是很多,齐读的成分还是有点而多。这可能是我对此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吧!
在扩展“还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小露珠?他们会和它说些什么?”时,学生虽有一些变化,但只停留在形式的改变,缺少语言文字的深入。师生之间当小动物与小露珠对话时,学生的气氛已经上来,表现也很不错。但我自己还念念不忘,还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现在想来真是一种重复、累赘、浪费时间。导致后面的内容展开不充分。
细节虽小,却影响了整节课,这给我留下了遗憾,也给我留下了思考。好的东西也要适可而止,要不就是拖泥带水,就是画蛇添足。好的东西要学会取舍,更何况那是不是好东西还要斟酌一下呢!
6、一年语文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是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的。
一、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识字7》第一部分是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我逐个出示图片和生字,让学生图文结合来认字,随着一个个小人的出现,学生的兴致也越来越浓厚,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这里书本只是一个引子,通过书本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从而使孩子能乐于主动识字。
二、营造气氛、明白道理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要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儿歌意思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第一二两行的意思直观,学生能读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抽象,言不尽意,很难有明确的表述,光说让学生心领神会,可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主要是通过故事、和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小蚂蚁搬青虫》这个故事生动有趣,,透过小蚂蚁的成功,认识了一群蚂蚁的力量远远超越一只蚂蚁,这是和团结合作密不可分的,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重点指导了“众”“群”“成”这三个生字,主要采用直观教学和观察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在讲完小故事后,可让小组学生讨论小蚂蚁身上具有什么精神。学生读的形式单一,还可以加上小组读、同桌读。就更能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7、一年假语文《查字典》教学反思
中午回家的时候,坐车坐过了站。这让我原本就因为一节失败的授课烦乱不堪的心情更加郁闷。因为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上午第三节课,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内容是部首查字法。考虑到上几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课堂混乱,效率低下的情况,我以为主要就是因为学生听讲不认真,对老师讲的步骤没有记清楚。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要求:认真听讲,只能动手不能动嘴。为了让学生清晰的记住查字典的步骤,我将步骤概括为简单的三两个字板书在黑板上。并且举出实例,一边学习,一边逐步验证。原本以为这样的思路清晰简单,并且一目了然,学生应该很容易就掌握,然后再举两三个例子巩固一下,这个任务就能完成了。结果原定20分钟结束的任务整整耗了一节课的时间,直到最后下课的时候仍旧发现有三个人查不出字来,我想这里面的`漏网之鱼应该至少还有五六条吧。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想应该是板书的问题。全班50多个孩子,人手一部字典,正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每个人都想快速地掌握这一技能,都想去翻字典,心理急得直抓痒,而老师这时正在黑板上按部就班地讲着。可想而知这时孩子们的听课效果会有多差。孩子们在学习第一步“认识部首目录和检字表”的时候基本上还能达到老师“认真听讲,只能动手不能动嘴”的要求,听得比较认真,操作也还行。但往后基本上就进行不下去了。老师的声音越来越高,听的人没有几个,出问题的却越来越多,结果教室里越来越吵,第一个字顺利查出来的也就7、8个人。
经过一番深思,我发现其实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忽略了儿童好奇、爱动、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天性。课本中本来就有比较详细的提示,一半的学生不敢说,10—20人通过自学学会查字典应该没有问题的。我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查一查,然后再讲的。就因为我不相信学生,不能真正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更忽略了儿童的天性才导致了这堂“出力不讨好”的课的出现。这堂课让我透彻的理解了姜主任和好几位老师在很多场合都跟我提到的一句话,“备课不是光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车坐过了站还可以再走回来,教育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以后一定要珍惜跟学生的每一次“唯一”,争取上好每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