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的范文

2023-06-25 10:22:11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的范文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的范文

1、《动物过冬》教学反思的范文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叙写了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事。通过动物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钻进泥土里过冬,蜜蜂则储存蜂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体现了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新课程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习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和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溶入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感受朋友间的关爱。

  4、创新目标:让学生全员参与,平等对话,鼓励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去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

  在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谈话导入 切入主题。我问孩子们:同学们,凉爽的秋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为了过好这个冬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呢?让他们先谈一谈自己的过冬经验。接着问他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安全过冬的呢? 通过谈话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设下悬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然后,我再带着孩子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文本,熟悉三个小动物分别是谁以及他们的关系怎样。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们打开书,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和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有关的句子,并划下来,让孩子初步了解小动物究竟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他们大声的朗读课文,喜欢哪种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是它,把它说的话反反复复、有感情地多练读几遍。体会一下语气和动作。一会儿请他向大家介绍自己过冬的方式。

  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 朗读升华。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门户。在他们的脑海里,小狗是他的伙伴,老虎是他的朋友。他们没有敌人,也没有惧怕。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美好,充满了幻想。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个童话的情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情境中,转变学生的角色,使他们溶入了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此时的学生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整节课基本是小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我请孩子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它,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过冬的。再请扮演其他动物的小朋友去问问他这样过冬的原因,在交流中和对话中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了解三个小动物分别是用迁徙到南方,冬眠,和储备粮食的方式过冬的。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最后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拓展。我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朗读。在表演朗读之后设问:你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因为在之前的情境学习中,每当有孩子对别的小动物提问时,我都会表扬他:你真是个懂得关心朋友的小燕子。所以孩子们很快答出:因为它们相互关心。随后,在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的基础上,我问他们:“通过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引导他们总结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并完成相应的填空。接着追问: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让学生说说其它动物的过冬方式,希望能达到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自然奥秘的信心和动力的作用。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首先,分角色朗读上花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其他环节的时间。其次,还有对于知识的拓展并不到位,比如“迁徙”和“候鸟”这写新名词,只是在交谈过程中匆匆的带过,幻灯片上简单出示了一下,可能没有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不便于他们对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另外,虽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常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是这样过冬的?”这类问题,可是在孩子们回答之后,我并没有将相关的动物名称再次集体出示,所以孩子们的印象很浅,最终他们还只是记得书本中提到的三种代表性的小动物。在之后的各项作业的反馈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的影响。孩子们就分不清蚂蚁和松鼠这些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小动物到底是怎样过冬的。

  总之,教学中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累积经验,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改进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更好。

2、《小动物过冬》的教学反思

  经过对《小动物过冬》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

  从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看到,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次活动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才产生的。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来看,学生确实表现得更主动。首先问题从学生那里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去查阅资料,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就想尽一切办法求助于家长、老师,甚至于以帮助妈妈打扫卫生为代价请求妈妈带自己去书店买书这样在这儿写下一些有关本课意义或教学内容重要性等方面的总结性陈述。其次,学生非常主动地开动脑筋,以生动的方式来展示资料的资料。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吸引大家,把家长当作听众,多次把自己的资料读给家长听;有的学生下了许多功夫,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背诵下来;有的通过生动的表演来赢得大家的喜欢;有的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的,这时候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也显得落落大方。谁都想让自己的独家新闻赢得大家的喜欢。

  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它帮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学语文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着力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一篇浅显易懂的小短文,却要经受繁琐的分析,连珠炮式的问答。最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空洞的结论,机械死板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语文学习范围狭隘单一,忽视了学生对富有灵性的语言感悟、积累,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全然不顾学生学习时的情感。

  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地体现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性,如何培养学生自如地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动物过冬》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能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拥有了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语文本来是一门外延极其广阔的学科,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综合性语文学习《小动物过冬》把学生带到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课文中才讲了那么一点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感到很不满足,好奇地向老师询问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于是老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课文之外的更多的关于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从原来的课文一下子打开了。可是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大家讨论,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

  例如学生在网上查到了“燕子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南飞”、“燕子南飞飞到哪里”、“青蛙冬眠时怎么呼吸”、“青蛙冬眠不是因为冬天到来了,而是因为气温下降了,夏天把青蛙放到冰箱里它照样冬眠”“小蜜蜂冬天为什么不会被冻死”等等很多有趣的资料。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好伙伴。

  接下来,他们还要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认真阅读理解,进行加工和整理,把与已知重复的、特别生涩的内容适当删减,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传达给别人。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把整理后的资料内容读给大家听,有的汇声汇色地讲出来,有的小伙伴合作,通过一个小故事表演出来,更有的在听了其他同学的汇报之后,把课文里的故事表演了出来,可所表演的.很多内容是课文中没有的,那是自己所知道的和刚刚从同学们那里获取的有益知识。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好帮手。

  有些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只了解了这三种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后仍然不满足,他们还想了解其它小动物比如蚂蚁、蚯蚓是如何过冬的。看到学生兴致这么高,老师又组织他们成立研究小组在课下展开长期的研究。有个小组继续研究青蛙,他们还想进行实地考察,看看真正的青蛙到底怎么过冬,于是他们来到郊外寻找青蛙,草丛里找找,挖个坑找找,可怎么也找不着,到底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学生探究的兴趣来了,老师告诉他们可以上网、查课外书、询问家长,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两天之后,几个小伙伴把各自的收获相互一交流,发现青蛙冬天喜欢在有水的地方比如池塘边,小河边挖个洞,然后钻进去睡大觉。根据这个结论,他们果然找到了青蛙。可是问题又来了,整个冬天青蛙一直在睡觉,它吃东西吗,吃什么呢?围绕新的问题,他们继续去查询资料。就这样,他们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更新的问题,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螺旋式上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等手段的帮助,学生不断被问题困扰,又不断因新的发现而惊喜,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动物过冬》教学反思的范文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生动地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准备吃饱之后钻到泥土里是冬眠,而小蜜蜂则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课文还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难舍难分。

  在教学本课一些生字时,我借助它们的形近字来让学生识记。比如“哥、可”、“第、弟”、“商、滴”等,让学生想办法来把它们区分清楚并加以组词。通过仔细观察,学生议论纷纷,办法很多,说得很形象,把要学的生字都记牢了。这个教学环节,我觉得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化难为易,又能产生连锁反应,使更多的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4、《动物过冬》教学反思的范文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为我们展现了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同时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而且插图比较生动形象,既然课文是围绕“过冬”展开的,那么教学也可以从过冬展开。

  一、从过冬方法分步板书展开教学

  在教学完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问孩子们:通读全文之后,你发现三个小伙伴它们的过冬方式一样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不一样,我又问:既然不一样,请告诉我它们各自都有什么好办法过冬?在讨论的基础上,相机板书:飞到南方去(迁徙)、冬眠、储备充足的食物。接着具体学习课文内容,更加明确各自的过冬方式。最后,让孩子们根据板书总述一下故事内容,一目了然。

  二、从过冬方法延伸课外知识

  在板书的提示下,孩子们能清晰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还有哪些小动物和它们的过冬方式一样呢?孩子们根据平日的知识积累和前面做的预习作业,回忆了起来。通过交流和我的补充,孩子们了解到:像小燕子一样迁徙过冬的还有大雁、天鹅等,像青蛙一样冬眠的还有蛇、刺猬、熊等,像小蜜蜂一样储备粮食的还有小松鼠、小蚂蚁等。这样的延伸相信他们会长时间不忘,知识的储备会越来越多。

5、《动物过冬》教学反思的范文

  总体来说,这堂课是完整地上了下来,将孩子们初步领进了童话世界的大门。通过小燕子、青蛙、小蜜蜂之间的对话、课堂情境的设置和老师自身的语言引导,以小动物们之间的互相关心为主线,孩子们能很快的入情入境,感受到小动物之间的友谊和好朋友是需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知识教学方面

  1、班级孩子从开始的读词语就有点唱读现象,由于我平时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没能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

  2、教学“春暖花开”时由于考虑到孩子们已经在一年级学过这个词语,就没有对词语的意思展开太多解释,应该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幻灯片加以解释,使孩子们能更深入的理解这个词语,这样才能为朗读教学做好铺垫。

  3、在教学“商量”这个词时,请两个孩子起来读,第一个读的并不是很准确,但我没有及时范读,而是直接带读;并且在范写这两个字时,自己写的不够规范,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以后要多加锻炼自己的基本功;在设置“商量”这个词的解释时,我只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而没有给学生联系实际的机会,这一点可能是和张主任交流时我理解错了,在前面的设计中本来是有这个环节的。

  3、“吃得饱饱的”“得”字也打错了。

  二、教学环节方面

  1、整体上,准备的太仓促不够充分,加上第一次上公开课有一些紧张,教学过程中一直在看自己的稿子。

  2、评价语言不准确,不能清晰准确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回答的不足,从而给其他同学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3、语言使用不规范,本来想说“我们要做一个会关心朋友的人”说成了“我们要做一个会关心朋友的好朋友”。

  4、板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挡住了黑板。

  5、本节课还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角,没有做到把课堂还给孩子。

  6、这是一篇充满趣味的课文,教学过程中自己的激情还不够,没能感染学生,把他们更好地带进充满趣味的童话世界。

  7、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想把自己教学设计完整的呈现出来,导致一直在赶进度,没有照顾到班级孩子的学习和接受情况,不能够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教学。

  总之,由于自己经验的欠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这一堂课没有能够上的很出彩,自己也意识到今后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6、《动物过冬》教学反思的范文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让学生经历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三个阶段。

  3—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告诉我们它们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内容很明白。所以在教学思路上我主要采用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学,在朗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想象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课堂中采用视频、图片、等格式让学生亲眼看到:青蛙进入冬眠状态的样子,蜜蜂躲进蜂巢里吃蜜的样子。二年级的孩子有着对小动物们天生的喜爱之情,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让他们把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再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每个孩子都想试一下。我想这就是积极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参与的过程吧。

  在板块三里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 让学生表演课文,在课文的表演过程,实际上是理解课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观察思考,提高说话技巧的过程。

  课后拓展时,通过网络知识的了解,知道松鼠和野兔是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么的储备食物,它们冬天都不冬眠。还有,它们还要换毛,冬天要换上与夏天不一样的毛。

  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增加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7、《动物过冬》教学反思的范文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叙写了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事。通过动物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钻进泥土里过冬,蜜蜂则储存蜂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体现了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新课程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习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和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溶入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感受朋友间的关爱。

  4、创新目标:让学生全员参与,平等对话,鼓励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去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

  在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谈话导入 切入主题。我问孩子们:同学们,凉爽的秋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为了过好这个冬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呢?让他们先谈一谈自己的过冬经验。接着问他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安全过冬的呢? 通过谈话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设下悬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然后,我再带着孩子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文本,熟悉三个小动物分别是谁以及他们的关系怎样。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们打开书,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和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有关的句子,并划下来,让孩子初步了解小动物究竟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他们大声的朗读课文,喜欢哪种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是它,把它说的话反反复复、有感情地多练读几遍。体会一下语气和动作。一会儿请他向大家介绍自己过冬的方式。

  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 朗读升华。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门户。在他们的脑海里,小狗是他的伙伴,老虎是他的朋友。他们没有敌人,也没有惧怕。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美好,充满了幻想。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个童话的情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情境中,转变学生的角色,使他们溶入了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此时的学生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整节课基本是小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我请孩子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它,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过冬的。再请扮演其他动物的小朋友去问问他这样过冬的原因,在交流中和对话中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了解三个小动物分别是用迁徙到南方,冬眠,和储备粮食的方式过冬的。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最后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拓展。我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朗读。在表演朗读之后设问:你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因为在之前的情境学习中,每当有孩子对别的小动物提问时,我都会表扬他:你真是个懂得关心朋友的小燕子。所以孩子们很快答出:因为它们相互关心。随后,在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的基础上,我问他们:“通过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引导他们总结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并完成相应的填空。接着追问: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让学生说说其它动物的过冬方式,希望能达到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自然奥秘的信心和动力的作用。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首先,分角色朗读上花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其他环节的时间。其次,还有对于知识的拓展并不到位,比如“迁徙”和“候鸟”这写新名词,只是在交谈过程中匆匆的带过,幻灯片上简单出示了一下,可能没有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不便于他们对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另外,虽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常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是这样过冬的?”这类问题,可是在孩子们回答之后,我并没有将相关的动物名称再次集体出示,所以孩子们的印象很浅,最终他们还只是记得书本中提到的三种代表性的小动物。在之后的各项作业的反馈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的影响。孩子们就分不清蚂蚁和松鼠这些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小动物到底是怎样过冬的。

  总之,教学中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累积经验,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改进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更好。

8、《小动物过冬》的教学反思

  经过对《小动物过冬》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

  从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看到,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次活动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才产生的。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来看,学生确实表现得更主动。

  首先问题从学生那里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去查阅资料,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就想尽一切办法求助于家长、老师,甚至于以帮助妈妈打扫卫生为代价请求妈妈带自己去书店买书这样在这儿写下一些有关本课意义或教学内容重要性等方面的总结性陈述。

  其次,学生非常主动地开动脑筋,以生动的方式来展示资料的资料。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吸引大家,把家长当作听众,多次把自己的资料读给家长听;有的学生下了许多功夫,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背诵下来;有的通过生动的表演来赢得大家的喜欢;有的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的,这时候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也显得落落大方。谁都想让自己的独家新闻赢得大家的喜欢。

  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它帮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学语文。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着力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一篇浅显易懂的小短文,却要经受繁琐的分析,连珠炮式的问答。最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空洞的结论,机械死板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语文学习范围狭隘单一,忽视了学生对富有灵性的语言感悟、积累,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全然不顾学生学习时的情感。

  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地体现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性,如何培养学生自如地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动物过冬》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能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拥有了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语文本来是一门外延极其广阔的学科,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综合性语文学习《小动物过冬》把学生带到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课文中才讲了那么一点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感到很不满足,好奇地向老师询问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于是老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课文之外的更多的关于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从原来的课文一下子打开了。可是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大家讨论,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

  例如学生在网上查到了燕子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南飞、燕子南飞飞到哪里、青蛙冬眠时怎么呼吸、青蛙冬眠不是因为冬天到来了,而是因为气温下降了,夏天把青蛙放到冰箱里它照样冬眠小蜜蜂冬天为什么不会被冻死等等很多有趣的资料。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好伙伴。

  接下来,他们还要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认真阅读理解,进行加工和整理,把与已知重复的、特别生涩的内容适当删减,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传达给别人。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把整理后的资料内容读给大家听,有的汇声汇色地讲出来,有的小伙伴合作,通过一个小故事表演出来,更有的在听了其他同学的汇报之后,把课文里的故事表演了出来,可所表演的很多内容是课文中没有的',那是自己所知道的和刚刚从同学们那里获取的有益知识。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好帮手。

  有些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只了解了这三种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后仍然不满足,他们还想了解其它小动物比如蚂蚁、蚯蚓是如何过冬的。看到学生兴致这么高,老师又组织他们成立研究小组在课下展开长期的研究。有个小组继续研究青蛙,他们还想进行实地考察,看看真正的青蛙到底怎么过冬,于是他们来到郊外寻找青蛙,草丛里找找,挖个坑找找,可怎么也找不着,到底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学生探究的兴趣来了,老师告诉他们可以上网、查课外书、询问家长,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两天之后,几个小伙伴把各自的收获相互一交流,发现青蛙冬天喜欢在有水的地方比如池塘边,小河边挖个洞,然后钻进去睡大觉。根据这个结论,他们果然找到了青蛙。可是问题又来了,整个冬天青蛙一直在睡觉,它吃东西吗,吃什么呢?围绕新的问题,他们继续去查询资料。就这样,他们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更新的问题,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螺旋式上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等手段的帮助,学生不断被问题困扰,又不断因新的发现而惊喜,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9、《小动物过冬》的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这堂课是完整地上了下来,将孩子们初步领进了童话世界的大门。通过小燕子、青蛙、小蜜蜂之间的对话、课堂情境的设置和老师自身的语言引导,以小动物们之间的互相关心为主线,孩子们能很快的入情入境,感受到小动物之间的友谊和好朋友是需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知识教学方面

  1、班级孩子从开始的读词语就有点唱读现象,由于我平时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没能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

  2、教学“春暖花开”时由于考虑到孩子们已经在一年级学过这个词语,就没有对词语的意思展开太多解释,应该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幻灯片加以解释,使孩子们能更深入的理解这个词语,这样才能为朗读教学做好铺垫。

  3、在教学“商量”这个词时,请两个孩子起来读,第一个读的并不是很准确,但我没有及时范读,而是直接带读;并且在范写这两个字时,自己写的不够规范,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以后要多加锻炼自己的基本功;在设置“商量”这个词的'解释时,我只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而没有给学生联系实际的机会,这一点可能是和张主任交流时我理解错了,在前面的设计中本来是有这个环节的。

  3、“吃得饱饱的”“得”字也打错了。

  二、教学环节方面

  1、整体上,准备的太仓促不够充分,加上第一次上公开课有一些紧张,教学过程中一直在看自己的稿子。

  2、评价语言不准确,不能清晰准确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回答的不足,从而给其他同学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3、语言使用不规范,本来想说“我们要做一个会关心朋友的人”说成了“我们要做一个会关心朋友的好朋友”。

  4、板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挡住了黑板。

  5、本节课还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角,没有做到把课堂还给孩子。

  6、这是一篇充满趣味的课文,教学过程中自己的激情还不够,没能感染学生,把他们更好地带进充满趣味的童话世界。

  7、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想把自己教学设计完整的呈现出来,导致一直在赶进度,没有照顾到班级孩子的学习和接受情况,不能够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教学。

  总之,由于自己经验的欠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这一堂课没有能够上的很出彩,自己也意识到今后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10、s版二年级语文《动物过冬》的教学反思

  《动物过冬》是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喜鹊、燕子、杜鹃、黄鹂和青蛙、小蚂蚁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总结反思:

  一、激趣引入

  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质疑,“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从儿童有兴趣的话题导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接下去,我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边读边找答案,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默读、小声朗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通过读第二自然段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了解到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喜鹊在当地搭窝过冬。通过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学生体会到了青蛙冬眠过冬的方式。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不理解冬眠是怎么回事,我就把青蛙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睡得很舒服的样子做成课件,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无需在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此外,像燕子、杜鹃、黄鹂这些鸟类学生也比较陌生,我也从网上找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我的鼓励、激励性的语言使用太少等。所有的不足还有待于我在今后的 教育教学中去改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