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语文教学反思
1、《灯光》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紧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重以课文为例子进行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伸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情感双丰收。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最后我还安排了小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然后我紧扣课题,三次读。“灯光”的含义非常深刻,教学中,我安排了三读课题。第一次是在新课伊始,读课题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得非常美;第二次是在感知课文以后再读课题,说说这一次你看到的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学生体会深,回答精彩;第三次是在学完课文谈一谈自己该怎么做以后读课题,从而让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遗憾的是我居然忘记让学生读了。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灯光”,要求学生由一处灯光产生联想,写一个片段。
篇二:〈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引导学生从“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
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1、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篇三: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一课讲完了,可我的心并没有平静,因为这一课让我思索的东西太多太多。先学后教,是学习中的革命,是原有教学方式的一种转变。它的本质就是思考——教会教师思考,教会学生思考,在问题的趋动下,自主研究。设计《灯光》一课时,我把问题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先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提炼出来师生共同解决。课堂结构有四部分组成,检测预习、提炼质疑、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师生互动中迎刃而解、逐个击破。
首先,抓住大问题:郝副营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也就是说,你认为郝副营长是怎样的人?默读3_11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句旁写批注。接着,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站起来汇报。学生找出来的重点句,抓住“沉思”、“憧憬”,让学生想像郝副营长在想什么?使学生体会,郝副营长多么渴求能够在灯光下看书,渴求那和平的日子,为后边郝副营长点燃书,为后续部队照亮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埋下伏笔。接着,抓住“千钧一发”一词体会郝副营长为了战役的胜利,为了后代在灯下看书,过上幸福的日子,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中树立。第一个问题水到渠成。我适时引导:我们
能够享受着温暖光明的灯光,过上今天这幸福的生活,是许许多多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在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崇敬。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呀!此时,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很自然的解决了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这灯光是生命之光、希望之光、理想之光。处理第三个问题时,我围绕钱够两段话和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找出写作特点: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倒叙等等。
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学生、教师和文本联系;通过“情境创设”将三者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情”将三者融合起来。学生感悟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过程,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唤情,以读获情,以读悟情,从而获得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思考: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在划着火柴的时刻他是怎样想?这就是小说的布白艺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备课时有了个性化的解读,挖出了隐藏在灯光线索下的一条暗线,就是作者的情感线,从敬佩到赞赏再到悲痛惋惜。两条线相辅相成,使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当然,教学中我的教学艺术驾驭教材的能力还不够,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还不够到位,这些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谢谢大家!
2、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反思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战争的硝烟味,却充满了温馨感人的情怀,读起来让人感到既美好又心酸,从老师到学生,无不被深深地感动着。
三个“多好啊”贯穿全文,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我以这句话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首先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标出序号,联系上下文,想想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会想到些什么。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多好啊”这句话,饱含着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他顽强作战,英勇献身的精神动力。这句话,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入体会此时英雄的心声。“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联系今天的幸福生活,孩子们越发体会到郝副营长和像他那样的革命先烈们细腻的感情和献身革命的伟大情怀。
3、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围绕“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上课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在课堂上抓住了“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理解,然后在小组讨论时结合重点词语,通过品词析句,谈郝副营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个字时,引导学生想象: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检查阅读效果时,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运用董存瑞、赵一曼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具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但是,看完影视片段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谈观看片段的感受,而是直接进入对本课的延伸,错过了更好的教育时机。对于本文出现的三个“多好啊”,进行了分析,但是没有指导学生分层次朗读。另外,教师上课时的小结一定要顺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4、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思索着,该怎样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怎样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味成功的愉快,让课堂充满精彩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做了大胆的尝试:
紧扣课题,三次读。“灯光”的含义非常深刻,教学中,我安排了三读课题。第一次是在新课伊始,读课题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得非常美;第二次是在感知课文以后再读课题,说说这一次你看到的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学生体会深,回答精彩;第三次是在学完课文谈一谈自己该怎么做以后读课题,从而让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遗憾的是我居然忘记让学生读了。
品读感悟,自主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我放手让学生圈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真正的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表达的机会。在全班交流环节,我在课堂上搭设了“走近郝副营长”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分析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郝副营长的光辉形象。并且在交流时帮助学生把握方向,通过想象心理活动,情境对比,词语以及人称置换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紧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重以课文为例子进行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伸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情感双丰收。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最后我还安排了小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5、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接触这篇课文,我就陷入了沉思,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6、《灯光》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紧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重以课文为例子进行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伸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情感双丰收。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最后我还安排了小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然后我紧扣课题,三次读。“灯光”的含义非常深刻,教学中,我安排了三读课题。第一次是在新课伊始,读课题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得非常美;第二次是在感知课文以后再读课题,说说这一次你看到的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学生体会深,回答精彩;第三次是在学完课文谈一谈自己该怎么做以后读课题,从而让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遗憾的是我居然忘记让学生读了。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灯光”,要求学生由一处灯光产生联想,写一个片段。
篇二:〈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引导学生从“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
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1、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篇三: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一课讲完了,可我的心并没有平静,因为这一课让我思索的东西太多太多。先学后教,是学习中的革命,是原有教学方式的一种转变。它的本质就是思考——教会教师思考,教会学生思考,在问题的趋动下,自主研究。设计《灯光》一课时,我把问题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先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提炼出来师生共同解决。课堂结构有四部分组成,检测预习、提炼质疑、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师生互动中迎刃而解、逐个击破。
首先,抓住大问题:郝副营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也就是说,你认为郝副营长是怎样的人?默读3_11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句旁写批注。接着,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站起来汇报。学生找出来的重点句,抓住“沉思”、“憧憬”,让学生想像郝副营长在想什么?使学生体会,郝副营长多么渴求能够在灯光下看书,渴求那和平的日子,为后边郝副营长点燃书,为后续部队照亮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埋下伏笔。接着,抓住“千钧一发”一词体会郝副营长为了战役的胜利,为了后代在灯下看书,过上幸福的日子,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中树立。第一个问题水到渠成。我适时引导:我们
能够享受着温暖光明的灯光,过上今天这幸福的生活,是许许多多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在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崇敬。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呀!此时,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很自然的解决了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这灯光是生命之光、希望之光、理想之光。处理第三个问题时,我围绕钱够两段话和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找出写作特点: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倒叙等等。
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学生、教师和文本联系;通过“情境创设”将三者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情”将三者融合起来。学生感悟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过程,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唤情,以读获情,以读悟情,从而获得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思考: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在划着火柴的时刻他是怎样想?这就是小说的布白艺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备课时有了个性化的解读,挖出了隐藏在灯光线索下的一条暗线,就是作者的情感线,从敬佩到赞赏再到悲痛惋惜。两条线相辅相成,使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当然,教学中我的教学艺术驾驭教材的能力还不够,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还不够到位,这些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