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设计

2023-07-01 10:22:12

  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设计

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设计

1、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设计

  一、知识梳理

  二、知识拓展

  1.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关系

  类型

  完全重叠:当资源不足时,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会把另一物种完全

  排除,即竞争排除原理;当资源丰富时,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物种,可以共存。

  部分重叠:当资源不足时,重叠部分由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占有;

  当资源丰富时,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物种,可以共存。

  物种在群落 中的生态位

  类型

  群落的物种组 成和优势种

  优势种

  丰度

  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

  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

  测定方法: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特点: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度有差别,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概念:群落中,少数种类的生物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产力对群落

  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种类常被称为群落的优势种。

  识别特征:①个体数量多,通常会占有竞争优势;

  ②常常在群落中占有持久不变的优势。

  形成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

  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群 落

  群落结构

  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

  的充分利用。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

  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

  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化。

  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

  和。它不只是说明物种的具体栖息地,还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所以生态位远比栖息地复杂。

  形成原因:当多个种群利用同一资源或同共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

  现生态位重叠。

  1

  2.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群落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物种组成开始。物种组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通过最小面积的方法对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逐一登记,得到一份所研究的群落的生物种类的名录。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划分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中群落成员型包括以下几类:①优势种和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②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③伴生种,为群落中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④偶见种或稀见种,是指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本身数量很少的缘故。同一个植物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可以不同的群落成员型出现。在动物中,社会等级的确立与植物中的群落成员型有相似之处。

  (2)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有了所研究的群落完整的生物名录,只能说明群落中有哪些物种。要进一步说明群落特征,在查清了它的种类组成后,还需要对种类组成进行定量的分析,测定物种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指标:①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调查者凭借直觉把个体数量分为很多、多、尚多、少和稀少五个级别。②盖度,指植物枝叶垂直投影所覆盖样方面积的百分数。③频度,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即该种个体出现的样方数/调查样方总数。④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3.生态位分化

  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当资源不足时,竞争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可能使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但这种现象很少发生,更多的一种情况是,生态位重叠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了它们的竞争,使它们共存下来,也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如右图所示:

  如图中,两个种群的生态位有重叠之处,例如,一个物种主要以a为食。另一物种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食物有些是共同的,即图中c,自然选择对于以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选择压力,因而两个物种中以c 为食的个体就日趋减少,结果两种群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各就各位,共同生存下来。

  生态位分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通过食物特化实现生态位分化,如绿啄木鸟和椋鸟,

  2

  前者吃蚂蚁,后者吃昆虫的幼虫。②空间的垂直分离,如?和鶲,前者取食树干和大树枝上的昆虫的.幼虫,后者取食飞行中的昆虫。③空间的水平分离,如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取食领域,互不侵犯。

  三、考点例析

  考点1:群落物种组成与优势种

  例1、下列有关种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度呈正相关 B.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中的优势种通常都占有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在不断变化的

  D.测定群落中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通过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群落中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也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群落中物种丰度越高,说明群落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高;群落中,少数种类生物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产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种类常被称为群落的优势种;优势种具有个体数量多,通常会占有竞争优势,并常常在群落中占有持久不变优势的识别特征。

  答案:C

  考点2:群落结构

  例2、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D.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解析: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和温度有关,也与湿度等因素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与植物的分层有关,也就是与动物的食性有关;图中的分层现象与光有关,农业上要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但合理密植与植物的分层生长无关。

  答案:D

  考点3: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例3、如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物群落中两个物种在夏季和秋季的食物范围。根据图中存在X的事实可以推断出( )

  夏季

  物种 B

  秋季

  3

  A.两物种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B.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C.两物种在秋季产生地理障碍 D.两物种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食物竞争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物种的食区夏季无共同区域,秋季有共同区域,说明两物种在夏季不竞争食物,而在秋季竞争;地理障碍是由于两个种群的生物之间有山川、河流、海洋等形成的,在秋季两物种有共同的食区,说明不存在地理障碍;由题不能推导出O2是否供应充分;由于是两个不同物种,所以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随机交配。

  答案:D

  考点4:群落的主要类型

  例4、下列关于群落主要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最丰富的群落是热带雨林 B.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C.占陆地表面积最大的群落是草原 D.生活在气温最低环境的群落是苔原 解析:沙漠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26%,草原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12%。 答案:C

  考点5:群落演替

  例5、下列生物现象与群落演替直接相关的是( ) A.生物的分层现象 B.鱼类的垂直分布 C.变温动物的冬眠 D.生物的竞争排除

  解析:生物的分层分布、垂直分布、变温动物的冬眠均与演替无直接关系。生物的竞争排除会导致一个物种完全被另一个物种替代,属于演替范畴。

  答案:D

  

2、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设计

  一、知识梳理

  二、知识拓展

  1.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关系

  类型

  完全重叠:当资源不足时,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会把另一物种完全

  排除,即竞争排除原理;当资源丰富时,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物种,可以共存。

  部分重叠:当资源不足时,重叠部分由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占有;

  当资源丰富时,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物种,可以共存。

  物种在群落 中的生态位

  类型

  群落的物种组 成和优势种

  优势种

  丰度

  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

  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

  测定方法: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特点: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度有差别,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概念:群落中,少数种类的生物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产力对群落

  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种类常被称为群落的优势种。

  识别特征:①个体数量多,通常会占有竞争优势;

  ②常常在群落中占有持久不变的优势。

  形成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

  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群 落

  群落结构

  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

  的充分利用。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

  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

  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化。

  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

  和。它不只是说明物种的具体栖息地,还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所以生态位远比栖息地复杂。

  形成原因:当多个种群利用同一资源或同共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

  现生态位重叠。

  1

  2.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群落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物种组成开始。物种组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通过最小面积的方法对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逐一登记,得到一份所研究的群落的生物种类的名录。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划分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中群落成员型包括以下几类:①优势种和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②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③伴生种,为群落中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④偶见种或稀见种,是指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本身数量很少的缘故。同一个植物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可以不同的群落成员型出现。在动物中,社会等级的确立与植物中的群落成员型有相似之处。

  (2)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有了所研究的群落完整的生物名录,只能说明群落中有哪些物种。要进一步说明群落特征,在查清了它的种类组成后,还需要对种类组成进行定量的分析,测定物种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指标:①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调查者凭借直觉把个体数量分为很多、多、尚多、少和稀少五个级别。②盖度,指植物枝叶垂直投影所覆盖样方面积的百分数。③频度,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即该种个体出现的样方数/调查样方总数。④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3.生态位分化

  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当资源不足时,竞争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可能使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但这种现象很少发生,更多的一种情况是,生态位重叠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了它们的竞争,使它们共存下来,也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如右图所示:

  如图中,两个种群的生态位有重叠之处,例如,一个物种主要以a为食。另一物种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食物有些是共同的,即图中c,自然选择对于以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选择压力,因而两个物种中以c 为食的个体就日趋减少,结果两种群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各就各位,共同生存下来。

  生态位分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通过食物特化实现生态位分化,如绿啄木鸟和椋鸟,

  2

  前者吃蚂蚁,后者吃昆虫的幼虫。②空间的垂直分离,如?和鶲,前者取食树干和大树枝上的昆虫的.幼虫,后者取食飞行中的昆虫。③空间的水平分离,如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取食领域,互不侵犯。

  三、考点例析

  考点1:群落物种组成与优势种

  例1、下列有关种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度呈正相关 B.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中的优势种通常都占有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在不断变化的

  D.测定群落中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通过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群落中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也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群落中物种丰度越高,说明群落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高;群落中,少数种类生物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产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种类常被称为群落的优势种;优势种具有个体数量多,通常会占有竞争优势,并常常在群落中占有持久不变优势的识别特征。

  答案:C

  考点2:群落结构

  例2、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D.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解析: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和温度有关,也与湿度等因素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与植物的分层有关,也就是与动物的食性有关;图中的分层现象与光有关,农业上要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但合理密植与植物的分层生长无关。

  答案:D

  考点3: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例3、如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物群落中两个物种在夏季和秋季的食物范围。根据图中存在X的事实可以推断出( )

  夏季

  物种 B

  秋季

  3

  A.两物种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B.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C.两物种在秋季产生地理障碍 D.两物种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食物竞争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物种的食区夏季无共同区域,秋季有共同区域,说明两物种在夏季不竞争食物,而在秋季竞争;地理障碍是由于两个种群的生物之间有山川、河流、海洋等形成的,在秋季两物种有共同的食区,说明不存在地理障碍;由题不能推导出O2是否供应充分;由于是两个不同物种,所以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随机交配。

  答案:D

  考点4:群落的主要类型

  例4、下列关于群落主要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最丰富的群落是热带雨林 B.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C.占陆地表面积最大的群落是草原 D.生活在气温最低环境的群落是苔原 解析:沙漠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26%,草原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12%。 答案:C

  考点5:群落演替

  例5、下列生物现象与群落演替直接相关的是( ) A.生物的分层现象 B.鱼类的垂直分布 C.变温动物的冬眠 D.生物的竞争排除

  解析:生物的分层分布、垂直分布、变温动物的冬眠均与演替无直接关系。生物的竞争排除会导致一个物种完全被另一个物种替代,属于演替范畴。

  答案:D

  

3、群落的结构教学反思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群落的概念,举例说明物种种间关系的种类。之前已经有种群相关知识作基础,学习群落概念相对容易,同时也有弊端,就是容易将种群与群落的概念混淆,为帮助分清两者的区别,仍然是比较两者概念的区别,同时加以举例,如种群是同一区域同种所有个体,而群落强调的是同一区域所有个体,如一片森林中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范围比种群要广。

  本节另一个重要知识点是生物间的关系,补充说明生物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包括种内斗争(如同种生物个体争夺食物、空间资源等)和种内互助(如蜜蜂发现盗蜜者会飞舞告知同伴支援,蚂蚁巢穴中的分工,蚂蚁搬家等)。强调种内关系是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间。

  种间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四种,要求能正确判断出生物处于何种种间关系,能依据相关曲线图判断,如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表现为同步变化(同甘共苦)。

  学习目标中提到要能举例说明四种种间关系,自然举例是必要的,如人与其肠道内德大肠杆菌、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反刍动物与其胃中的细菌和原生动物等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同一片草原上的牛和羊、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为竞争关系,但同一草原上的牛虽然也争夺食物与空间资源,却属于种内斗争。狼吃羊、羊吃草为捕食关系,但食仔行为(如大鲈鱼吃小鲈鱼为种内斗争)。

  病毒与其侵染的宿主细胞(噬菌体与细菌、HIV与T淋巴细胞)为寄生关系等。这里的互利共生。寄生中的两种生物都生活在一起,但互利共生对两者都有利,而寄生只对寄生者有利。

  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学校的定向-活动-结构的教学模式,如课前示标并告知学生学习要点,四种关系举例时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常识来举例,如寄生时学生举例说狗与跳蚤,本人顺势告知学生寄生可以在体内也可以在体外,讲捕食时学生举例说大鱼吃小鱼,我强调了如果是肉食鱼吃草食鱼(如青鱼吃草鱼)确实是捕食关系,但如果是大鲈鱼吃小鲈鱼却是种内斗争,借此也将种内斗争与捕食关系作了比较。而对于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案上有相应的习题与所讲内容相关,就及时训练,帮助及时学会知识的应用。

  总结本节课,上课时间35分钟,比预期多,但其中包括做课件中补充的习题,因此也在预期之内。学生做练习5分钟,评讲4分钟(选择题教简单,主要评讲填空题,有些课外知识学生不了解,如白蚁与其肠道内的'鞭毛虫的关系,鞭毛虫依靠白蚁提供养分生存,本身能够分泌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提供营养给白蚁,属于互利共生关系)最后一点时间让学生将学案前自主学习部分未填好的填空题完成,达到学案当堂完成的目的。

  3班按以往经验看是一个比较难以带动气氛的班级,但这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可能与课前告知有人要来听课(虽然没来)有关,但我觉得更可能的原因是这节课内给予了他们充分参与的机会,所举例子也与生活相关,甚至还能学到一些感兴趣的知识(如冬虫夏草的由来)等,还有PPT也是花较多时间准备,有一些图片也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也给我一个启发,或许以后对于如此的班级都可以尽量多的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我明白在课时压力大的情况下很难实现)。

  不足之处:

  1、上课时仍然有些准备不足,如上课时提到的稗草,学生问是什么,我也只能给学生看相关图片,告诉他们这是水稻中常出现的双子叶杂草,与水稻呈竞争关系,竞争阳光与无机盐等,其实学生还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我自己也不明白,直到后来听办公室陈老师的课才知道原来就是农村所说的can子,这才恍然大悟,想到如果当时直接告诉学生这是can子,不少学生来自农村,一下就能明白这是什么,实在惭愧于生活知识的匮乏。

  2、由于经验的缺乏,虽然举了很多例子,但常考的例子却不知道,如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属于互利共生关系,自然也没有告诉学生,当遇到相应问题时没办法及时解决,好在后来的听课中认识到也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再告诉学生,也算是弥补了这一不足了吧。

4、七年级生物下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1、假设情境,导入新课——心脏

  2、发放心脏模型,学生分小组根据P68模式图及模型,针对讨论题1—4展开讨论,对心脏的位置、形状、四个腔的联系,心壁的厚薄有个初步的认识,推断心脏的功能?

  3、通过学生展示讨论题的答案,老师补充的方式将整个知识系统化,并板书于黑板。

  4、在心脏结构四个腔模式图这里,画好图在黑板上,请学生上来填补,房室各连通什么血管也由学生来黑板上填补,以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学对心脏结构的'认识和记忆。

  5、学生脱离课本,对同步P53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尽可能)。

  6、小组合作交流——“心壁厚薄的意义”,引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

  课后反思:

  1、模型的发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可以从中找出四个腔的关系及心壁的厚薄关系,但不能从中找出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这样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对于这样可以用模式图即可。

  2、板书过程中的心脏结构图最好用心形,而别用方形,这样学生更易理解,也更容易填补板书过程中的空。在这个地方我采用的是方形结构图,学生可以准确填出四个腔,但基本都不能理解并准确填补各个血管的名称!在这个环节上,浪费时间比较大。

  3、对于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可以采取个个击破的方式,学生也更易理解。不至于让学生出现茫然的现象。以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将心壁的厚薄意义引出。

  4、这节课虽然得到不少认可,但暴露的问题也很多,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方法(板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模式等等。

  5、口诀:上为房,下为室;房连静,室连动;体相同,肺相反;左为静,右为动。

  6、上课没有固定的模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相信学习使人进步!

5、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笔记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及读写法之后的内容,这一课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大,整节课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为主线,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以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动手尝试、探究,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小数的性质。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学生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小数相等。他们的单位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板书(0.1=0.10=0.100)。由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0.3和0.30的大小的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教学设计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里,其实这个环节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0.1、0.10、0.100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讲课时没有给学生强调正方形看做1,强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强调0.3和0.30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

  在练习的设计上保证有层次。既有知识的巩固,又有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还有拔高练习。讲授练习不但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告诉学生这样解决的道理,但课时安排太紧,导致练习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6、课堂因反思而出彩的教学反思设计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课堂因反思而出彩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反思是语文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形势下,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语文教学改革,冷静反思新课改赋予语文教学的新的理念、目的、内容和方法。

  如教学《台阶》时,在完成了一个班的教学后,没有达到我的预设效果,我就认真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觉得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时,耗时过多,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文章主题时,讨论和交流的时间有点儿缩水,而且还忽略了课中动态生成的问题:“父亲花大半辈子的时间去造房子,值不值得?” 的有效处理。导入新课时播放的背景音乐《愚公移山》,不能提前播,也不能整首播,提前播可节约时间,但缺乏新鲜感和神秘感;整首播耗时长,不能快速吸引学生。于是,我就截取了“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一段,且只播一边,声音可以稍大声点。在对课外延伸环节播放的音乐《父亲》的处理也如此,我只截取了“想想你的背影---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一节。结果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此过程中,我通过请教学校电脑老师,掌握了利用音频处理软件截头去尾的技术和不同音频文件之间格式的转换知识,还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也不能信手拈来就可以用,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才能真正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地。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在课堂上出彩,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再如,教学诗歌《归园田居》(其三)时,我起先采用干巴巴的说教,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后,就逐句进行讲析,结果教学完毕时,我随便叫一个同学,让其背诵,他却背不上来;更不用说“愿”的含义和对诗人情感的积极体验了。这样的教学在我的心中是不成功的,因为我们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课堂上不经意发现一个学生在画陶渊明种豆的图画,触发了我的灵感,使我想象到王国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是,我在教学本诗时,引入了用flash制作的动态画面《月夜归耕图》,并引导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从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处理,增加了《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对写作背景进行了更详尽的讲解:“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生于东晋末期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家境早已败落,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黑暗,他热爱纯净的大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仅80余天的彭泽县令,从此躬耕自娱,直至63岁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归园田居》共五首,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的第二年写下的一组组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这一年他42岁,课文所选是其三,因其一(辞官场)是对其三(乐农事)很好的注释,所以我们这一节课共同来学习他的这两首诗,也就是内容侧重表现乐农事,辞官场的这两首诗。”结果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还使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很准确到位,全班同学都能当堂背诵下来。

  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才能为学生烹制出营养丰富、色味惧佳“课堂大餐”。学生爱吃了、吃饱了、吃好了,我们就知足了,就会感到欣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只有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才能拥有出彩的课堂,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拥有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拥有生命的精彩。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