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鹰学飞》教学反思的内容
1、《小鹰学飞》教学反思的内容
在教学到“小鹰第一次学飞,好不容易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妈妈不满意,它只好再花点力气。”学生加大了动作的力度,终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飞得更高,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表演,悟出“鼓起劲”与“拼命飞”的含义,这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爬上山顶”,“游到对岸”,“爬灯塔”,“跑了好几圈”都会急促地喘气。
学生的话语闪烁着个性与创新的.光彩,而且还情不自禁地喘起气来。最后,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课堂中我设计“孩子,你往上看!老鹰是想告诉小鹰什么?”“小鹰看到比它飞得还要高的鹰会怎么想,怎么做呢?”驱逐学生的想象,达到悟理的目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2、《小鹰学飞》教学反思
一、激发兴趣,促发阅读乐趣
《标准》关于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只有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的读书,才能谈创新提高。这就是在阅读目标方面强调的“情感态度”。出示图片,让学生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对老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看到老鹰锋利的钩爪、敏锐的眼睛,感受老鹰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再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对老鹰的飞行本领产生敬佩之情,既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又为后来体验小鹰学飞时永不满足作情感的铺垫。
二、启发思考,促进阅读能力
这篇课文语言虽然浅显,但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如何让学生理解感悟呢?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3、《小鹰学飞》教学反思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课文生动有趣,富有动作性,激发儿童进入角色,动手动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仔细观察,起行合理想象。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识知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和言语交际经验。我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抓朗读训练时,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但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中,而且发挥在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并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悟意。
在课堂中我让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老鹰和小鹰的话多读一读,结合挂图、板画,让学生看到小鹰已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引导学生想小鹰这时会怎么想呢。再结合文字“高兴”、“喊”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体会小鹰自以为飞到了大树的上面,飞行的本领就已经学会了,自然地读出它此时的高兴、满足的心情。这时候,老鹰是怎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老鹰不满意。学生通过读,指出“摇摇头”,“还不算”,明白老鹰希望小鹰飞得更高。
这节课我利用文中重点词,让学生的读读、演演来调动他们全员参与,从动口、动手、动脑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到“小鹰第一次学飞,好不容易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妈妈不满意,它只好再花点力气。”学生加大了动作的力度,终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飞得更高,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表演,悟出“鼓起劲”与“拼命飞”的含义,这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爬上山顶”,“游到对岸”,“爬灯塔”,“跑了好几圈”都会急促地喘气。学生的话语闪烁着个性与创新的光彩,而且还情不自禁地喘起气来。最后,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课堂中我设计“孩子,你往上看!老鹰是想告诉小鹰什么?”“小鹰看到比它飞得还要高的鹰会怎么想,怎么做呢?”驱逐学生的想象,达到悟理的目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本课时的设计,意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利用挂图板画再现情境,渲染气氛,在情境中感情朗读,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小鹰学飞》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演课文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当中:
师:小鹰又跟着老鹰继续往上飞,请大家赶紧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生:“鼓起劲,拼命,急促地喘着气,盘旋”,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也跟小鹰学飞吧!(全体学生起立,教师带领学生做学飞动作)
小鹰第一次学飞,好不容易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妈妈不满意,它只好再花点力气。(教师带领学生加大动作)
终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飞得更高,你会怎么做?
生1:花更大的力气。
生2:再努力点,使劲儿飞。
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鼓起劲”与“拼命飞”。
出示句子: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指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小鹰飞得很有力,所以我“鼓起劲”“拼命”读得重一些。
生2:小鹰在那儿拼命飞,所以我很大声地读。
师:那咱们就来比一比,谁读得有劲儿,飞得有劲儿。
师:小鹰越飞越高,越飞越高,飞呀飞呀,它会怎么样?(师表演“喘着气”引出“急促地喘着气”)
师:你们什么时候也会急促地喘着气?
生1:体育课跑步的时候。
生2:上楼梯的时候。
生3:很累的时候。
出示句子: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
生1:小鹰没力气了,我要读得小声一点。
生2:小鹰在喘着气,我读得慢一点。
师:小鹰真的会飞了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还有几只鹰飞得更高。
师:那你们怎么理解“盘旋”呢?
生:(手笔来划去)就是飞来飞去。
师:这时候,小鹰看到比它飞得还要高的老鹰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1:你们能飞这么高,我也能。
生2:小鹰还会继续往上飞。
师:你想对小鹰说些什么呢?
生1:小鹰,你要加油!
生2:小鹰,你一定会真正学到飞行的。
生3: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课文的第5、6自然段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虽然有了学习“一、二两次飞行”的`经验,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词句,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把握以下这两点:
一、融情入境,品词析句,培养语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从何而来?应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领会文字的神韵,体会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结合本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我致力于建构民主、平等的氛围,尊重、信任学生,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中,激活学生的个性,触发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和同学对话过程中积极情感的反应,使之爱阅读,爱语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而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5、《小鹰学飞》的教学反思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演课文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当中:
师:小鹰又跟着老鹰继续往上飞,请大家赶紧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生:“鼓起劲,拼命,急促地喘着气,盘旋”,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也跟小鹰学飞吧!(全体学生起立,教师带领学生做学飞动作)
小鹰第一次学飞,好不容易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妈妈不满意,它只好再花点力气。(教师 带领学生加大动作)
终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飞得更高,你会怎么做?
生1:花更大的力气。
生2:再努力点,使劲儿飞。
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鼓起劲”与“拼命飞”。
出示句子: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指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小鹰飞得很有力,所以我“鼓起劲”“拼命”读得重一些。
生2:小鹰在那儿拼命飞,所以我很大声地读。
师:那咱们就来比一比,谁读得有劲儿,飞得有劲儿。
师:小鹰越飞越高,越飞越高,飞呀飞呀,它会怎么样?(师表演“喘着气”引出“急促地喘着气”)
师:你们什么时候也会急促地喘着气?
生1:体育课跑步的时候。
生2:上楼梯的时候。
生3:很累的时候。
出示句子: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
生1:小鹰没力气了,我要读得小声一点。
生2:小鹰在喘着气,我读得慢一点。
师:小鹰真的`会飞了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还有几只鹰飞得更高。
师:那你们怎么理解“盘旋”呢?
生:(手笔来划去)就是飞来飞去。
师:这时候,小鹰看到比它飞得还要高的老鹰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1:你们能飞这么高,我也能。
生2:小鹰还会继续往上飞。
师:你想对小鹰说些什么呢?
生1:小鹰,你要加油!
生2:小鹰,你一定会真正学到飞行的。
生3: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课文的第5、6自然段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虽然有了学习“一、二两次飞行”的经验,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词句,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把握以下这两点:
一、融情入境,品词析句,培养语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从何而来?应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领会文字的神韵,体会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结合本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我致力于建构民主、平等的氛围,尊重、信任学生,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中,激活学生的个性,触发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和同学对话过程中积极情感的反应,使之爱阅读,爱语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而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6、《小鹰学飞》教学反思
九月二十八日,是我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课,也是师傅这学期对我的第一次指导,上完这篇课文,认识到了自己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接下来我说说对这节课的具体反思:首先,《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语文的一种体裁,但是很遗憾,由于我的疏忽我并没有将这一知识教给我的学生。记得之前教研员曾说语文的教学一定要注重其本身具有的特点,而不是一味的去讲大道理,在这一点上我一直做的不到位。对于童话故事的强调还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也是我的一个老毛病,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我的语速一直偏快,导致学生跟不上我的思维,还有就是听课的老师也不是很容易跟上我的节奏,这一点是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应该慢慢改正形成习惯的。第三,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备课,不是所谓的将教案设计出来就结束了,而是要吃透文本,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每个字,每个词语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应该是教师先弄懂,不然在课堂上会很容易误导学生。比如,在这节课上,我对小鹰到底飞了几次?是三次还是一次呢?我没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还有老鹰对小鹰说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到底是鼓励的还是不满意的?语气是低沉的还是和蔼的'?这些方面我都处理的很粗糙不到位。第四就是对课文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这段教学不够,也就是这篇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由于时间紧迫,我基本上是直接呈现给学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也许学生还没怎么弄明白这几个成语的意思我就已经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匆匆进入生字的书写指导了。
所以,总的来说,《小鹰学飞》这篇课文的教授是比较粗糙的,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改正这些缺点,争取进步。
7、《小鹰学飞》教学反思的内容
在教学到“小鹰第一次学飞,好不容易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妈妈不满意,它只好再花点力气。”学生加大了动作的力度,终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飞得更高,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表演,悟出“鼓起劲”与“拼命飞”的含义,这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爬上山顶”,“游到对岸”,“爬灯塔”,“跑了好几圈”都会急促地喘气。
学生的话语闪烁着个性与创新的.光彩,而且还情不自禁地喘起气来。最后,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课堂中我设计“孩子,你往上看!老鹰是想告诉小鹰什么?”“小鹰看到比它飞得还要高的鹰会怎么想,怎么做呢?”驱逐学生的想象,达到悟理的目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8、《小鹰学飞》的教学反思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演课文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发现:
课文的第5、6自然段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虽然有了两次学习的经验,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词句,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把握以下这两点:
一、融情入境,品词析句,培养语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从何而来?应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领会文字的神韵,体会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结合本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我致力于建构民主、平等的氛围,尊重、信任学生,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中,激活学生的个性,触发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和同学对话过程中积极情感的反应,使之爱阅读,爱语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而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9、《小鹰学飞》的教学反思
颇为得意的课前准备,明确而清晰的教学思路,成了我为《小鹰学飞》精心构建的颇为美丽的“天空”,从而忽略了“鹰”这种天空的霸主,只要气候、地理环境适宜,它都可以自己不断地往上飞! 学生,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学校举办“语文评优课”,我将上一堂课,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那篇《小鹰学飞》。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先给这次公开教学定下一个指导思想:“在情景中体验文章”引导学生把小鹰的3次学飞读好。在此思想指导下,我给这堂课定了一条纵线:“小鹰说了什么?老鹰是怎么教育他的?”让学生始终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读。围绕这一条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先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先读。例学“小鹰的第一次飞”,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先自学,把句子读通读顺,交流汇报;我还精心设计了图片,给他们以直观展示,哪一句、哪些字词都考虑全面,尽量不空漏多余,不旁逸斜出;接着总结三次学飞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学无止尽;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来一个现场课本剧。
经过如此准备之后,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课堂,但课后的感觉除了“顺利”二字以外,心中总有一份说不出的忐忑不安,毕竟是新教师,经过几位导师的讲评,我的这份感觉变得清晰起来。
经过导师的点评,使我一下豁然开朗:课文中“有很多东西”,我忽略了。
第一、基础知识的巩固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了简笔画边问,“小鹰跟着老鹰飞到过哪些地方?”边出示小鹰飞过的地方。同学们齐声说“大树、高山、高空”,然后我就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其实这时可以进行看图写字训练,对知识进行巩固。知识的'巩固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低年级就应该抓起,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贯穿的两个问题,其中一个:“老鹰是怎么教育它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用”妈妈”更加适合,更加感性点,使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老鹰那种作为妈妈的严格及对孩子的爱,使学生更加容易进入课文。教学是机动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很特殊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语言对于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注意组块教学在最后我们进行总结时很多学生都提到了我事先想好的成语,但是有一个学生说了一个我没有想过的词语,当时,我心里登了一下,没有想象中答的,怎么办?可是时间不让我多想,我问学生:“这是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学生答:“是从后面的练习中。”后来我看了一下,其实我当然可以把课文与后面的练习结合起来教学,教材的编排顺序只是给我们做参考的,学生是活的,教学更加要机动。
第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渐渐地,我感受到,其实我为《小鹰学飞》所做的精心设计,恰恰有些部分成了砌在自己和学生间的一堵“教”与“学”的墙。我最后的出示相关词语都是那些我定好的模式,“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强调了一个思想,其实有的学生也有可能觉得小鹰已经会飞了,不要给他们一个定式,应该给他们想象的空间。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导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