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学反思

2023-07-07 15:32:13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学反思

1、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

  我执教的《9加几》一课,也算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

2、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是小学生在学习和认识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就能够使学生在下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个人就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所做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上课开始,我从同学们经常熟悉的操场场景为题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看到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努力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在找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同学们讲一讲如何计算9+5。

  在说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们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5=14;有的孩子们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14,就是14;也有孩子们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4盒加上就是14盒。无论孩子们的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否定。教师应放开思想,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倡导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只要是孩子们自己发动脑筋想出来的正确的方法,就是最好方法。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然后再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问题,虽然操场是他们熟悉和喜欢的地方。但是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还是有点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出课题(如拿矿泉水等),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能够学习和掌握知识,其中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愉快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乐中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就是要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体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去获取。根据我个人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实际出发,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引导孩子们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他们继续用小棒操作计算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凑十法理解。

  因此,只要是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我绝不会代替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练,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一些想象力,使课堂氛围始终活跃,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接下来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事例(矿泉水),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一个环节当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的。这个环节当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以后,还要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我拿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练习是变式练习,发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算出式子找朋友,在学生找完朋友后,有一个数15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6,也可能会出现10加5,还有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有可能会是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做得不够好,还有待教师的引导。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学习的收获,部分学生概括的不够详细和完整,不过这样也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性依据,让我们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怎样能够使学生很好参与教学活动,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浓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3、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成功之处:

  1、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打好铺垫

  在刚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些口算题目。如:9+1+8 9+1+4 9+1+3 这些连加式题,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好算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快乐。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 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是接着数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凑十法算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样,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不断地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意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们敢于发表观点不一的看法。

  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但有些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所以我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如:挑选两名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其中一名用数的方法,另一名学生用凑十法,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进而慢慢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同时,我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可能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凑千奠定基础。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不足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的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一味的求快,直奔主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请孩子们看着图,先提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解答,这样就能给孩子留下一个思考计算过程的空间。觉得自己有时候,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全面,不够细,教学时免不了因为一开始的粗枝大叶而走回头路。

4、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

  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

  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的小棒理解凑十法。 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

  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后面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例子(药盒),如果把它放在第一环节中也许可能会好的。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5、《9加几》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9加几》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成功之处:

  1、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打好铺垫

  在刚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些口算题目。如:9+1+8 9+1+4 9+1+3 这些连加式题,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好算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快乐。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 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是接着数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凑十法算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样,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不断地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意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们敢于发表观点不一的看法。

  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但有些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所以我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如:挑选两名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其中一名用数的方法,另一名学生用凑十法,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进而慢慢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同时,我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可能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凑千奠定基础。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不足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的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一味的求快,直奔主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请孩子们看着图,先提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解答,这样就能给孩子留下一个思考计算过程的空间。觉得自己有时候,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全面,不够细,教学时免不了因为一开始的粗枝大叶而走回头路。

6、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成功之处:

  1、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打好铺垫

  在刚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些口算题目。如:9+1+89+1+49+1+3这些连加式题,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好算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快乐。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是接着数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凑十法算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样,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不断地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意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们敢于发表观点不一的看法。

  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但有些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所以我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如:挑选两名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其中一名用数的方法,另一名学生用凑十法,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进而慢慢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同时,我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可能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凑千奠定基础。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不足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的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一味的求快,直奔主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请孩子们看着图,先提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解答,这样就能给孩子留下一个思考计算过程的空间。觉得自己有时候,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全面,不够细,教学时免不了因为一开始的粗枝大叶而走回头路。

7、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活动片段展示:

  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再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来数一数。

  生1:我是1盒1盒地数……一共13盒。

  生2:我是2瓶2瓶数,再加1盒……一共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4:我是先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

  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

  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

  ……

  反思:

  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从情境入手,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8、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

9、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

  我执教的《9加几》一课,也算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

10、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怎样培养数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我非常希望得到有关专家指导。幸运的是前两天有幸听了著名专家王永老师的讲座中的《培养数感的措施》,引发我深深的思考。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下面我浅议自己在9加几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县级、乡级、完小级的学生),他们的数感还很弱,大部分学生的数感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要培养他们的数感,我认为首先从口算教学入手。如:在教学9+6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发现9+6的口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展示各种算法,如方法一:看大数,数小数。方法二:凑十法。方法三:先算10+6=16,再算16—1=15。等引导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借助实物理解算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算法。让他们发挥潜能,展现智慧,开启智慧,获得智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个种算法进行反思,体会算法与数字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形成数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