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有人脸的器物》的个人教学反思
1、五年级美术《有人脸的器物》的个人教学反思
本课诣在通过对古代及现代有人脸器物的欣赏,学习陶艺表现的手法,启发学生学习运用盘条及泥板成型法来创作表现。
在本课的重难点上,教师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及教师示范并重点讲解等形式来突破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本课的练习。课后个人总结有以下几个亮点:
1.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能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并且教师通过示范,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到陶艺的几种表现形式,让孩子们在制作器物时能够运用其中一种,或者综合运用几种表现形式,在没有限制学生思路的基础上,也做了很好的`示范,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2.在展示评价环节,能够多方位的评价学生的作品,能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同时也指出其不足,让学生以后能够更好的表现。
本课中孩子们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孩子们的作品也很是不错,但因地方的局限性,没能找到陶泥工具,我们采用彩色橡皮泥取代,但是因橡皮泥的粘性不高,不好定型,孩子们多做的都非常的袖珍,可让孩子们自带一些器皿用彩色橡皮泥进行装饰,效果更佳!
2、四年级美术下册《有人脸的器物》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套教材中陶艺系列中的一课。本课课题是“有人脸的器物”,从课题上可以理解成,在器物上用人脸来装饰。这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器物造型的基本技能,器物成型的基本技法主要有捏塑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综合成型等。学生必须在掌握了一定的器物成型技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本课的教学,否则在时间上不允许,学生在作品的质量及多样性上无法保证。
在人脸的基本结构方面,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前面的陶艺课中,学生已经零零散散的掌握了捏、压、搓、挖、粘等陶艺造型基本方法,了解了泥条、泥球、泥板等陶艺造型的基本语言,所以在方法探究这一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主动探究出人脸装饰造型的适当方法,以及夸张变形、美观实用的设计理念。另外,选取的这些人脸装饰的器物作品,除了人脸装饰方法各异外,器物的造型方法也各不相同,涉及泥条盘筑、泥板拼接、捏塑造型、泥板卷曲以及综合成型等多种,这对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也有着必要的提醒和暗示的作用,不同成型方式的器物与脸部的装饰方式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选取的这一组作品图片十分讲究。在欣赏的作品脸部装饰中有学生喜欢的,但对其制作方法还不太清楚的部分,教师选择了泥板成型的筒状器物,进行了普遍认为最难的镂空装饰的嘴巴进行演示,剖析镂空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项以及镂空后的装饰处理等,局部演示讲解后,整体呈现完成了的该作品,并进行必要的简单介绍。选择重点进行局部演示,避免了知识技能的重复教学,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整体呈现,又让学生感受到完整作品带来的美的震撼,全面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兴趣。
3、四年级美术下册《有人脸的.器物》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套教材中陶艺系列中的一课。本课课题是“有人脸的器物”,从课题上可以理解成,在器物上用人脸来装饰。这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器物造型的基本技能,器物成型的基本技法主要有捏塑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综合成型等。学生必须在掌握了一定的器物成型技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本课的教学,否则在时间上不允许,学生在作品的质量及的多样性上无法保证。
本节课我为了鼓励学生,采用了梦想课程中的课前游戏、课堂公约和发卡片的方法,效果很好。教学过程中始终采用道德课堂中的先学后教,学生学得很快乐;最后利用学校的橱窗要展览,鼓励学生创造作品进行展览。
在讲解人脸的基本结构方面,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无需多讲,对于如何在器物上进行人脸装饰则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本课教材提供了两件古老的人脸装饰的器物造型,旨在了解人类用人脸装饰器物的古老历史与文化外,还间接的叙述的线刻与浮雕装饰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课从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角度进入新课,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人脸装饰器物,简单了解其中的传奇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学习兴趣。紧接着出示现代陶艺中部分经典的用不同风格的人脸装饰装饰的作品图片,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进行必要的拓展。
接下来就是人脸装饰方法的探究。在前面的陶艺课中,学生已经零零散散的掌握了捏、压、搓、挖、粘等陶艺造型基本方法,了解了泥条、泥球、泥板等陶艺造型的基本语言,所以在方法探究这一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主动探究出人脸装饰造型的适当方法,以及夸张变形、美观实用的设计理念。另外,选取的这些人脸装饰的器物作品,除了人脸装饰方法各异外,器物的造型方法也各不相同,这对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也有着必要的提醒和暗示的作用,所以选取的作品图片十分讲究。选择重点进行局部演示,避免了知识技能的重复教学,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创作构思的空间,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短短的二十分钟之后,一件件各具特色的人脸装饰器物便跃然于每张课桌之上,成功的喜悦充斥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课堂小结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同学们之间有秩序的相互评论,交流创作心得,使课堂教学得到再次升华。
4、四年级美术下册《有人脸的器物》教学反思
本课诣在通过对古代及现代有人脸器物的欣赏,学习陶艺表现的手法,启发学生学习运用盘条及泥板成型法来创作表现。
在本课的重难点上,教师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及教师示范并重点讲解等形式来突破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本课的练习。课后个人总结有以下几个亮点:
1.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能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并且教师通过示范,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到陶艺的几种表现形式,让孩子们在制作器物时能够运用其中一种,或者综合运用几种表现形式,在没有限制学生思路的基础上,也做了很好的示范,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2.在展示评价环节,能够多方位的评价学生的作品,能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同时也指出其不足,让学生以后能够更好的表现。
本课中孩子们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孩子们的作品也很是不错,但因地方的局限性,没能找到陶泥工具,我们采用彩色橡皮泥取代,但是因橡皮泥的粘性不高,不好定型,孩子们多做的都非常的袖珍,可让孩子们自带一些器皿用彩色橡皮泥进行装饰,效果更佳!
5、四年级下册《有人脸的器物》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套教材中陶艺系列中的一课。本课课题是“有人脸的器物”,从课题上可以理解成,在器物上用人脸来装饰。这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器物造型的基本技能,器物成型的基本技法主要有捏塑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综合成型等。学生必须在掌握了一定的器物成型技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本课的教学,否则在时间上不允许,学生在作品的质量及多样性上无法保证。
在人脸的基本结构方面,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教师无需多讲,对于如何在器物上进行人脸装饰则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本课教材提供了两件古老的人脸装饰的器物造型,旨在了解人类用人脸装饰器物的古老历史与文化外,还间接的叙述的线刻与浮雕装饰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课从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角度进入新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人脸装饰器物,简单了解其中的传奇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学习兴趣。紧接着出示现代陶艺中部分经典的用不同风格的人脸装饰装饰的作品图片,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进行必要的拓展。
接下来就是人脸装饰方法的探究。在前面的陶艺课中,学生已经零零散散的掌握了捏、压、搓、挖、粘等陶艺造型基本方法,了解了泥条、泥球、泥板等陶艺造型的基本语言,所以在方法探究这一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主动探究出人脸装饰造型的适当方法,以及夸张变形、美观实用的设计理念。另外,选取的这些人脸装饰的器物作品,除了人脸装饰方法各异外,器物的造型方法也各不相同,涉及泥条盘筑、泥板拼接、捏塑造型、泥板卷曲以及综合成型等多种,这对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也有着必要的提醒和暗示的作用,不同成型方式的器物与脸部的装饰方式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选取的这一组作品图片十分讲究。在欣赏的作品脸部装饰中有学生喜欢的,但对其制作方法还不太清楚的.部分,教师选择了泥板成型的筒状器物,进行了普遍认为最难的镂空装饰的嘴巴进行演示,剖析镂空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项以及镂空后的装饰处理等,局部演示讲解后,整体呈现完成了的该作品,并进行必要的简单介绍。选择重点进行局部演示,避免了知识技能的重复教学,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整体呈现,又让学生感受到完整作品带来的美的震撼,全面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兴趣。
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创作构思的空间,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必要的简充满激情的创作,或独立进行,或同桌合作,教师穿行其间,巡回辅导。整个教室都被浓浓的创作氛围笼罩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短短的二十分钟之后,一件件各具特色的人脸装饰器物便跃然于每张课桌之上,成功的喜悦充斥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课堂小结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同学们之间有秩序的相互评论,交流创作心得,使课堂教学得到再次升华。关于作品的保存与运用则是课后拓展。
6、美术课《有人脸的器物》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套教材中陶艺系列中的一课。本课课题是“有人脸的器物”,从课题上可以理解成,在器物上用人脸来装饰。这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器物造型的基本技能,器物成型的基本技法主要有捏塑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综合成型等。学生必须在掌握了一定的器物成型技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本课的教学,否则在时间上不允许,学生在作品的质量及多样性上无法保证。
在人脸的基本结构方面,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教师无需多讲,对于如何在器物上进行人脸装饰则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本课教材提供了两件古老的人脸装饰的器物造型,旨在了解人类用人脸装饰器物的古老历史与文化外,还间接的叙述的线刻与浮雕装饰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课从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角度进入新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人脸装饰器物,简单了解其中的传奇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学习兴趣。紧接着出示现代陶艺中部分经典的用不同风格的人脸装饰装饰的作品图片,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进行必要的拓展。
接下来就是人脸装饰方法的探究。在前面的陶艺课中,学生已经零零散散的掌握了捏、压、搓、挖、粘等陶艺造型基本方法,了解了泥条、泥球、泥板等陶艺造型的基本语言,所以在方法探究这一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主动探究出人脸装饰造型的适当方法,以及夸张变形、美观实用的设计理念。另外,选取的这些人脸装饰的器物作品,除了人脸装饰方法各异外,器物的造型方法也各不相同,涉及泥条盘筑、泥板拼接、捏塑造型、泥板卷曲以及综合成型等多种,这对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也有着必要的提醒和暗示的作用,不同成型方式的器物与脸部的装饰方式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选取的这一组作品图片十分讲究。在欣赏的作品脸部装饰中有学生喜欢的,但对其制作方法还不太清楚的部分,教师选择了泥板成型的筒状器物,进行了普遍认为最难的镂空装饰的嘴巴进行演示,剖析镂空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项以及镂空后的装饰处理等,局部演示讲解后,整体呈现完成了的该作品,并进行必要的简单介绍。选择重点进行局部演示,避免了知识技能的重复教学,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整体呈现,又让学生感受到完整作品带来的美的震撼,全面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兴趣。
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创作构思的空间,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必要的简充满激情的创作,或独立进行,或同桌合作,教师穿行其间,巡回辅导。整个教室都被浓浓的创作氛围笼罩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短短的二十分钟之后,一件件各具特色的人脸装饰器物便跃然于每张课桌之上,成功的喜悦充斥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课堂小结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同学们之间有秩序的相互评论,交流创作心得,使课堂教学得到再次升华。关于作品的保存与运用则是课后拓展。
7、《一张奇特的脸》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反思
儿童艺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情感表现,其情感的内容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这节课是即上册《面具》《捏泥巴》两课之后的拓展课。孩子们的作品我想用三精来形容“惊喜”“精彩”“惊艳”儿童作品之所以值得珍惜,就是他们作品的纯净、自然和充满创造的个性表现特征。
一、惊喜——资料收集。孩子们这节课前,我到班级去熟悉学生布置用具,并提出了“找脸”“老师在课堂外藏了好多奇特的有趣的脸,请你们把它找到会得到一份神秘礼物”这个课前收集资料的`目的想达到,引发学生这课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发现生活中的艺术,课堂上为进一步拓展视野,懂得艺术品是源于生活的。我们该做的,首先要激发孩子的感兴趣学习动机,进而了解他想表现什么,理解孩子才能理解他的创作,把孩子的生活经验和他的认识、情感,和他的创作联系起来;我也想学习他们收集到的奇特信息。没有想到他们这多种形式的呈现。
二、精彩——课中表现,从拼摆脸到欣赏作品,孩子们表达的精彩,证明了平时李老师对他们在表达上很下功夫,进一步引导观察学生作品找问题,孩子们能一针见血的指出说明了王冲老师美术课上艺术引导到位,为了解决孩子们制作时的困惑,我录制了微课,孩子们能准确的找到我忘记了一项很重要的五官--耳朵,可见思维和反映的敏捷。
三、惊艳——作品呈现一节课四十分钟,真的不像用甄别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张张奇特的作品,不能小看孩子,他们个个都是大师。惊艳于他们那天马行空的艺术张力,让我们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欣赏他的创作吧。我们要做一个伯乐,满腔热情地与孩子共同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不断地鼓励孩子,发现他们画中表现的童真童趣和生动稚拙的美,把它们肯定下来。
总有缺憾的课堂,我的课堂也一样,做妈妈时间长了爱唠叨,放手不够,其实他们真的已经很好了。做老师时间长了性子急,告诉自己慢慢来,还是时间控制的不理想。因为没有下一次给同样的孩子上一节同样的课,真的格外珍惜。
8、五年级美术《夸张的脸》教学反思
《夸张的脸》是五年级的一课教学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运用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同时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本课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体验情境,让学生用勺子来照一照自己的脸,竖着照或是横着照,看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很多同学照的时候都笑了起来,因为通过勺子显现出来的脸是变形了的。接下去是研究脸部上的各种表情,这里设置了一个游戏情境,抽签做表情,让学生来演一演,并让其他的同学猜猜这位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什么表情,这也是对其表演的一种评价和肯定。这一情境创设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想要上来表现一番。当一位同学在上面表演的时候,其他的同学也在脑海中默默地给自己表演,这是一种无声地契合。当大家的表演都大同小异时,说明了同学们对于表情的把握还是很准确的.。
在了解了一系列人物脸部的夸张造型后,让学生用手中的陶泥试着做一做夸张的脸,同时结合陶泥的制作方法,利用陶泥的特点来表现人物夸张的脸。
最后是用照片的形式把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现出来,让同学们来评一评谁做的脸比较夸张,比较有特色!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始终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体验。通过体验情境,游戏情境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变得更为轻松和活跃。同时在情境的创设下,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这可以从同学们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都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各样夸张的人物表情,在自主学习下,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极好地发挥!
9、五年级美术《有人脸的器物》的个人教学反思
本课诣在通过对古代及现代有人脸器物的欣赏,学习陶艺表现的手法,启发学生学习运用盘条及泥板成型法来创作表现。
在本课的重难点上,教师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及教师示范并重点讲解等形式来突破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本课的练习。课后个人总结有以下几个亮点:
1.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能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并且教师通过示范,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到陶艺的几种表现形式,让孩子们在制作器物时能够运用其中一种,或者综合运用几种表现形式,在没有限制学生思路的基础上,也做了很好的`示范,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2.在展示评价环节,能够多方位的评价学生的作品,能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同时也指出其不足,让学生以后能够更好的表现。
本课中孩子们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孩子们的作品也很是不错,但因地方的局限性,没能找到陶泥工具,我们采用彩色橡皮泥取代,但是因橡皮泥的粘性不高,不好定型,孩子们多做的都非常的袖珍,可让孩子们自带一些器皿用彩色橡皮泥进行装饰,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