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反思
1、《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反思
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宋濂辞官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其目的是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再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宋濂,他是元末明初文学家。让学生通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给学生学会课前先预习课文,可以查找一些资料,根据课下注释通晓文中大意。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模糊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查字典,查找文中的重点字的注音、意思。课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要知道问题来自学生。对于学生这样答、那样答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谁答案更准确,而在于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判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发展,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学生的提问,我知道了同学们的问题在哪儿,讲课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先讲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序?接下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对文中的重点句的翻译、重点文言词进一步掌握。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主旨句、一些理解句填空,体会文章的中心。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谈一谈学习宋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精神。另外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再扣得细一些。作为文言文的教学,学生容易厌学。因此,可以多考虑一下教学的.设计更新颖一些,课前可安排一些活动,便于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文中的中心,要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结构。首先讲到作者求学的艰难──抄书难、求师难、旅途难和生活难。再次说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有师教、有书读。文章的最后点明写序的原因和意图。
每讲一节课要不断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但始终围绕当堂课的教学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有些问题须讨论解决,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一味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活动太留于形式。同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空间,一个是问题空间,重要的一个是思考空间、时间的掌握要合理。在课堂小结中,要多样化,不能让老师唱独角戏,实际上让学生总结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一节课,我觉得这课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课堂中学生学习劲头很大,气氛很好。另外一篇课文教完不等于我的任务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学都懂或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了同学的思维有时超越了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范围,教师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闪现的一瞬间,给予鼓励引导,提供给同学们畅所欲言的机会。
2、《学习5以内的序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5以内的单项序数,初步建立了序数的概念,并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点数,为今后学习不同的方位序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坐标。
活动过程中,先让幼儿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给小动物排队,又让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坐火车”的活动来训练学习5以内的序数,最后在“小动物和数字宝宝找房子”的活动中来巩固、复习、检测、小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整节课程,结构安排比较合理,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所学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
1、自己的语速较快,语气也不够亲切,不太能贴近孩子的生活。
2、个别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引导不到位。
3、因是数学课,最好有数字出现。
4、应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新。
5、活动过程中应多表扬多鼓励幼儿。
3、《学习5以内的序数》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先让幼儿通过“小动物住楼房到搬家”来进行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点数,并学习5以内的序数。最后又通过“兔妈妈营救掉到山崖下的5只兔宝宝”来巩固复习检测本节课的所学效果。整节课程结构安排比较合理,思路也比较清晰,幼儿所学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
1、自己的语速较快,不太能贴近孩子的生活,幼儿不能够很好的接受,导致个别问题幼儿回答不上来。
2、在遇到幼儿不会的问题时,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多重复几遍,帮助幼儿理解,启发幼儿思考。
3、要让幼儿记住数量词的运用,例一层楼,一只兔。
4、因是数学课,如能添加“数空”来帮助幼儿认识数字,效果或许会更好一点。
5、数学课应运用到生活中去,可让幼儿排队,看看自己排在第几。
6、要让幼儿从小就养成一个好习惯(例如回答问题时最好是站起来)。
真心的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点评,能够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加油的,力争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课堂中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益。
4、《学习5以内的序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5以内的单向序数,初步建立了序数的概念,并且能按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点数,为今后学习不同的方位序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坐标。
教案流程中,先让幼儿通过“小动物住楼房到搬家”来进行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点数,并学习5以内的序数。最后又通过“兔妈妈营救掉到山崖下的5只兔宝宝”来巩固复习检测本节课的所学效果。整节课程,,结构安排比较合理,,思路也比较清晰,幼儿所学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
1、自己的语速较快,不太能贴近孩子的生活,幼儿不能够很好的接受,导致个别问题幼儿回答不上来。2、在遇到幼儿不会的问题时,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多重复几遍,帮助幼儿理解,启发幼儿思考。
3、要让幼儿记住数量词的运用,例一层楼,一只兔。
4、因是数学课,如能添加“数空”来帮助幼儿认识数字,效果或许会更好一点。
5、数学课应运用到生活中去,可让幼儿排队,看看自己排在第几。
6、要让幼儿从小就养成一个好习惯(例如回答问题时最好是站起来)。
真心的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点评,能够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加油的,力争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课堂中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益。
5、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根据学校“双向五环”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课前先预习课文,查找资料,根据课下注释初步通晓文中大意。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模糊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查字典。课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字的注音、意思。也可以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要知道问题来自学生。对于学生这样答、那样答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谁的答案更准确,而在于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判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发展,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同学们的问题在哪儿,讲课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宋濂辞官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其目的是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再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宋濂,他是元末明初文学家。让学生通过熟悉课文内容。先讲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序?接下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对文中的重点句的翻译、重点文言词进一步掌握。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主旨句、一些理解句填空,体会文章的中心。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谈一谈学习宋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精神。
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上,教学方法可细一些。要首先讲到作者求学的艰难──抄书难、求师难、旅途难和生活难。再次说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等,总结运用的方法。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但始终围绕当堂课的教学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有些问题须讨论解决,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课堂中学生学习劲头大,气氛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学习文言文
6、《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应该说,这堂课完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也突出了预设的重难点。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在搜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过程中学会积累;为学生搭建有梯度的自学平台,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延展思维。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在教学中,采用朗读和探究的方式,感悟到作者艰辛的求学经历和良苦用心,从而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养成勤奋学习,不怕吃苦的学习品质。
但在,对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做得不够好。这篇课文较为适合学生学习,特别是可补充部分学生目前的状况,结合农村国家补贴,以及各种资助,现在的中学生读书的困难基本上已经解决,为什么还不能专心读书,甚至拿着各种补贴、吃着资助在学校中混日子等。结合学生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结合学生中的厌学情绪以及各种状况,教育学生既有针对性、又较为灵活,学生容易接受教育。
7、《基数和序数》的课后教学反思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并“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理解这一些并不难,但真正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却不是一件易事。
一、取材于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由老师出示学生所喜欢的许多玩具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生动而又自然;通过数一数娃娃排在第几个,猜一猜、算一算一共有几个玩具,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基数”与“序数”,感性而又亲切;通过一首儿歌—“数鸡鸭”, 来巩固对算理的理解,形象且具实效;以“帮助班级美化环境—摆花盆、观看电影-发电影票”作为课后延伸,既获得实践又巩固了新知。整节课从引入到展开、到巩固,再到课外的延伸,所有的.素材均于实际的生活、取材于学生的身边,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与自然、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数”与“序数”的理解,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实践中学习,使学生乐学而又易学。
“基数”与“序数”是两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充分感知、理解这两个概念,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老师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让学生观察投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排排队,等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基数”与“序数”,整个认识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手、脑和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运动。这样做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变难学为易学、乐学。而课后的延伸——“摆花盆、发电影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巩固数学知识的机会,又在不经意间强化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老师的课中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动动脑筋、多思考,那么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并“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实也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
8、《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反思
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宋濂辞官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其目的是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再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宋濂,他是元末明初文学家。让学生通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给学生学会课前先预习课文,可以查找一些资料,根据课下注释通晓文中大意。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模糊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查字典,查找文中的重点字的注音、意思。课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要知道问题来自学生。对于学生这样答、那样答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谁答案更准确,而在于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判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发展,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学生的提问,我知道了同学们的问题在哪儿,讲课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先讲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序?接下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对文中的重点句的翻译、重点文言词进一步掌握。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主旨句、一些理解句填空,体会文章的中心。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谈一谈学习宋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精神。另外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再扣得细一些。作为文言文的教学,学生容易厌学。因此,可以多考虑一下教学的.设计更新颖一些,课前可安排一些活动,便于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文中的中心,要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结构。首先讲到作者求学的艰难──抄书难、求师难、旅途难和生活难。再次说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有师教、有书读。文章的最后点明写序的原因和意图。
每讲一节课要不断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但始终围绕当堂课的教学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有些问题须讨论解决,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一味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活动太留于形式。同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空间,一个是问题空间,重要的一个是思考空间、时间的掌握要合理。在课堂小结中,要多样化,不能让老师唱独角戏,实际上让学生总结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一节课,我觉得这课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课堂中学生学习劲头很大,气氛很好。另外一篇课文教完不等于我的任务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学都懂或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了同学的思维有时超越了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范围,教师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闪现的一瞬间,给予鼓励引导,提供给同学们畅所欲言的机会。
9、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宋濂辞官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其目的是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再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宋濂,他是元末明初文学家。让学生通过熟悉课文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给学生学会课前先预习课文,可以查找一些资料,根据课下注释通晓文中大意。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模糊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查字典,查找文中的重点字的注音、意思。课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要知道问题来自学生。对于学生这样答、那样答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谁答案更准确,而在于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判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发展,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学生的提问,我知道了同学们的问题在哪儿,讲课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先讲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序?接下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对文中的重点句的翻译、重点文言词进一步掌握。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主旨句、一些理解句填空,体会文章的中心。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谈一谈学习宋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精神。另外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再扣得细一些。作为文言文的教学,学生容易厌学。因此,可以多考虑一下教学的设计更新颖一些,课前可安排一些活动,便于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文中的中心,要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结构。首先讲到作者求学的艰难 ──抄书难、求师难、旅途难和生活难。再次说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等。每讲一节课要不断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但始终围绕当堂课的教学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有些问题须讨论解决,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一味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活动太留于形式。同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空间,一个是问题空间,重要的一个是思考空间、时间的掌握要合理。在课堂小结中,要多样化,不能让老师唱独角戏,实际上让学
通过这一节课,我觉得这课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课堂中学生学习劲头很大,气氛很好。另外一篇课文教完不等于我的任务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学都懂或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了同学的思维有时超越了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范围,教师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
10、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与反思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储备点:
⑴ 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⑵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能力培养点:
⑴ 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⑵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⑶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体验点:
⑴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⑵ 教育学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学习环境,努力向上,不断追求。
【教学设想】
1、重难点:
⑴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⑵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⑴ 课型:教读课
⑵ 教学构思: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的名篇,编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在教授时,我指导学生课下预习,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文意疏通工作 。第一课时:课上为了强化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组,指导他们归纳文言文中的常见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完成字词积累活动。第二课时:据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采用探究讨论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懂得珍惜拥有,好好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屏幕展示“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这两个成语,让学生讲给大家听。
生:“囊萤映雪”说的是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子里,晚上读书用;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生:“悬梁刺股”,悬梁是说孙敬,发奋读书为了少睡觉,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骨是说苏秦,读书时常睡觉,就用锥子扎大腿。
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故事中四位主人公刻苦求学的精神很令人佩服,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因此,苦难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
板书:《送东阳马生序》
二、简介作者(屏幕显示)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学间互读并纠正错误。
屏幕展示:(请同学读,边读,边显示读音)
叩问 叱咄 俟其欣悦 负箧曳屣 媵人 缊袍敝衣 以衾拥覆 皆被绮绣 容臭 烨然 皲裂
(学生读完后,老师纠正。)
师:现在分组,或你读我译,或边读边译并找出常见文言文现象。一组找出一词多义,一组找词类活用,一组找通假字;一组找古今异义,大家围坐交流。(巡回指导)
师:分组发言。
生: 以: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 (来,连词)
和:久而乃和 缓解、暖和 冠:勇冠三军 天下第一
言和而色夷 谦和 既加冠 男子20岁成年
请:战则请从 请让我 再:一而再,再而三 第二次
俯身倾耳以请 请教 日再食 两次
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忧
无冻馁之患 忧患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的,助词)
走送之 (代词,指借的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不译)
弗之怠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其:门人弟子填其室 (代词,代乡之先达)
缊袍敝衣处其间 (代词,代太学生)
而:足肤皲裂而不知 (表转折)
久而乃和 (顺承连词)
生: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生: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日再食 食:通“饲”,给饭吃
生: 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 热水 今: 菜汤
走送之 走:古: 跑 今: 行走
尝趋百里 趋:古:快步走 今: 趋势
或遇其叱咄 或:古:有时 今: 或者
卒获有所闻 卒:古: 最终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 今:假期
师:同学们找的很好,可见大家预习的很到位,希望今后继续保持。现在,我们再读一遍课文,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齐读
学习小结
本文中作者运用了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提问重点字词句。
找学生概述课文。
二、研读赏析
师: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生:没有书,只能借、抄。文中的句子: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生:遇到问题,没有老师指导,只能到很远的地方找老师问。文中的句子是: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生:求学中风吹雨打,吃不饱,穿不暖,差点被冻死,多亏受人照顾。文中句子是: ,四肢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生:还有呢。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
师:很好。作者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中途艰难、学习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面对这些困难,你是怎样做的?
生:我经常感到资料缺乏,就借阅资料或去好朋友家上网。
生:我是住校的,冬天太冷,学校又不供开水,没有办法洗脚。许多同学就免了这道“工序”,我呢,坚持用凉水,这样既卫生,又锻炼了意志。
生:我课下不会做作业。但又害怕问老师,也羞于问同学。经常悄悄的把同学的本子拿来“参考参考”。(同学们都笑了)
师:你很诚实。不过抄作业可不是好习惯。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抄别人的,就检查不出自己的不足,老师也无法了解你的实际情况,上课就没有针对性,也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这样对我们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老师希望大家都实事求是,勤学好问,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异口同声)好!
师:谁还想说说,你的困难老师或同学会帮你解决。你解决困难的好方法或者可以帮其他同学。希望大家踊跃些。
生:我英语单词老是记不住,非常伤心,就不想学了。后来,老师主动找我谈话,告诉我记英语单词不能一两个小时的看,这样学习效率很低。老师给我订了个巴掌大的本子,说:“你每天抄上10~20个英语单词,随身带着,一有空就看看,比如上学的路上、课间、逛街时,时间长了,单词就记住了。”现在我一点也不烦英语,反而更喜欢了。
师:非常好的方法,希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照着做一做,相信大家的英语会好起来的。
生:我的困难是爸爸、妈妈看我总不顺眼,我作什么他们都不放心。上次,我在学校问老师题,回去晚了。爸爸妈妈问也不问就把我骂了一顿,害得我哭了一个晚上。以后我很少跟他们说话。遇到不高兴的事,宁愿跟好朋友讲,也不跟他们说。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你的心情老师也理解。这就是我们常提的“代沟”。怎么解决呢?逃避不行。交流才是好办法。找个好时间,坐下来,与父母面对面的说说话,问题就解决了。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做得也很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发扬那种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精神,相信终有一天“铁杵也磨成针”。
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呢?
生:想当官。
生:想赚钱。
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生:为了自己的将来。
师:几位同学说的很实在。但是如果这样的话,选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国家倡导我们:你读书吧,读书就可以当大官、赚大钱、你就可以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
生:不是。
师:既然这样,那么大家再想一想。尽力从更深的一层意义去理解。
生: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是一个可怜虫,作者努力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
师:很好,意思比刚才要深入一些。请其他同学继续思考。
生:知识就是力量。
生:作者是苦中作乐,我有时也这样。比如:我遇到不会的题,就不吃饭,直到做出来为止,那时,我会乐的一蹦三尺高。
师:你的学习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们学过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甚于物质上的满足。作者便是这样。
师:(鼓掌)说的很精彩,而且能学为所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要我们保持着一种纯正的`追求,就可以领略到作学问的趣味,生活才更具价值。
三、拓展延伸
师:在讨论中,大家明白了“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勤奋好学,发扬“永不知足”的精神。但是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在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生:余则愠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生:还有“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
师:同学们找的很正确。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么,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怎么想?怎样做?
生:我也会像他一样专心学习。
生:我不是。我就很羡慕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小学时,学校组织舞蹈表演,选上了我,妈妈没钱给我买新白球鞋,让我穿的是姐姐的旧的,同学们都怪怪的看着我,哪天,舞也没跳好。
生:我也是。记得上次同学开生日party,我也去了。看着他身边如山的精美礼品,看着他幸福的笑脸,看着那众星捧月的场面,我眼馋极了,那一刻,我好想是他呀。
生:我也去了。因为这个我还好几天多没有理爸妈,谁让他们没本事呢!
生:我妈妈说过: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所以我虽然羡慕他们,但一点也不佩服他们,靠老子风光,无能!我要自己去挣!
生:我姥姥常给我说: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活法,一家子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比什么都好。
师:大家能开诚布公、实话实说,老师很感动。老师认为,但凡不是圣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点点的虚荣心。但是,如果我们虚荣心无限膨胀,就会形成强烈的攀比心理,可能会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于人于己都不利。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提倡要有一颗平常心,这就是幸福。所以,“追求幸福不能按别人的曲子跳舞,要自信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把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像接受阳光和空气一样接受下来,坚信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绝大多数人注定要在平凡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周国平)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珍惜自己拥有的,在平凡中寻找幸福。
【教学反思】
本文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劲头很大,气氛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