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冰花》教学反思示例

2023-07-17 15:32:17

  《冰花》教学反思示例

《冰花》教学反思示例

1、《冰花》教学反思示例

  小学语文...在想象中走进冰花的世界《冰花》一文,通过小童对冬日清晨窗玻璃上的美丽冰花的仔细观察,写出了冬日窗花的美丽。其实,在文本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远不止于此,在这一文中,它教给了孩子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想象,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探究。观察与想象,打开孩子们的思维之窗。冬日清晨窗玻璃上的冰花,对于处于我们江苏苏北地区的孩子来说,这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而是在每个寒冷的冬日里都能见到的平常景象,可是,我们的孩子在看到这样的冰花时留心了没有?即使观察了,他们从观察中得到了什么?

  看,文中是这么写的:它像宽大的树叶,它像柔嫩的小草,它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景象是多么美丽,想象是多么贴切。这就是观察的功力了,作者在写冰花的美丽时,用了三个词语,即宽大,柔嫩,丰满,这三个词语都是体会事物形态、感觉的词,没有一个是写表示色彩的词语的,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在他们的世界中,有着鲜明色彩的景象往往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这儿用这三个词,是与冰花的特点相吻合的。在教学中,我们会对这几句比喻句进行拓展,可是,在拓展前,我们就得通过宽大、柔嫩、丰满三个词去体会冰花的这种无色之美,无言之美,让学生去辨别词语,去真正地认识冰花。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让学生去体会的,出示这三句话,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去复原文字描述的景象。下一步,把三个形容词去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有区别吗?孩子们都说有,区别在哪呢?一时说不上,好,让我们再去读一读吧,读完了,能感觉到吗?有的说感觉不到,好让我们再读一读,读完了再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好,读完后,我在黑板上把三个形容词圈了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边读边想,宽大,柔嫩与丰满三个词,你觉得用得怎么样?

  孩子们都能体会得出宽大与丰满两个词的作用,宽大写出了树叶的样子,丰满写出了牡丹花开得大而美。可是柔嫩一词却不好表达,行,让我们再展开想象,孩子们,小草就在眼前,让我们伸出手去,对轻轻地向小草伸出手去,去摸一摸,好吗?你能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有舒服、软软的、痒痒的、软绵绵的、柔软的、细细的不用再多说,孩子们已经通过还原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体会到了柔嫩一词。当然,接下来的想象也就容易得多了,孩子们的思维天马行空,把冰花想象成了粗壮的大白菜,结冰的河流,茂盛的大树,成丛的珊瑚等等,虽然想象不一,但是都能够把握住了冰花的特点,没有人说带有颜色的词语,难点就是这样被突破的。表达与想象,让课堂走得更远。在这篇文章中,人物的语言不多,却颇耐人寻味,在第二段中,小童看到这美丽的冰花惊奇地喊妈妈:妈妈,快瞧,玻璃窗上开花啦!在这句话中,我们读出的是小童的惊奇,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妈妈与小童母子两人共同看冰花的温馨场面。表达来源于哪里,表达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来源于内心对世界的满足,小童的热爱与满足来源于什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它来源于妈妈的爱,有了爱才有了表达的需要,才有了母子一起观察冰花,想象冰花,议论冰花的探究场面,在这里,小童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冰花的美丽,更是对生活敏锐的观察,让学生能够读出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信息,从而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物我两忘,物我不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才会有切肤之感,内心的表达欲望才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小童问妈妈:这花是从哪儿来的?孩子的问话充满孩子的天真,而妈妈的回答才是点晴之笔,妈妈笑了笑说: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瞧,多么有智慧的回答,多么有想象空间的回答。作为教师,也作为父母,回忆一下,当我们的孩子问我们时,我们能作出这么美妙的回答吗?

  就这一句话,就把文章引向了审美的另一层次,在这个由冬爷爷、冰花等构成的世界里,可以供你任意去想象,去发挥,唯一不需要的就是具体去解释冰花是怎么形成的。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但是这种工具性是基于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的工具性,而不是科学常识科的工具性,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教的是语文课,它不同于数学课,不同于科学课,我们只是教语文课,小童妈妈的一句话充满了情趣,让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作为教师,在这个地方要拓展,也只应该围绕着妈妈的话去想象,去表达,唯一不能做的就是按照科学课去解释冰花的成因,这样的知识尽可以让他们回家通过不同的途径自己去了解,去发现,而不要破坏了语文课的感觉。我在教学最后一段时,设计了一段饶有情趣的母子对话。小童说:妈妈,这冰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笑了笑说:这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接下来的对话会说些什么呢?请孩子们展开想象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很有意思,有的孩子说:妈妈,冬爷爷是骑着圣诞节的驯鹿来的吗?有的孩子说:冬爷爷是驾着雪花和冰做的马车飞来的吗?有的孩子说:冬爷爷的胡子有圣诞老人的胡子长吗?这样的对话与文章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让孩子在无尽的想象中认识冰花,体会妈妈的爱,想象冬爷爷的温暖。

2、《冰花》教学反思

  《冰花》一文,通过小童对冬日清晨窗玻璃上的美丽冰花的仔细观察,写出了冬日窗花的美丽。其实,在文本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远不止于此,在这一文中,它教给了孩子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想象,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探究。

  观察与想象,打开孩子们的思维之窗。冬日清晨窗玻璃上的冰花,对于处于我们江苏苏北地区的孩子来说,这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而是在每个寒冷的冬日里都能见到的平常景象,可是,我们的孩子在看到这样的冰花时留心了没有?即使观察了,他们从观察中得到了什么?看,文中是这么写的:它像宽大的树叶,它像柔嫩的小草,它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景象是多么美丽,想象是多么贴切。这就是观察的功力了,作者在写冰花的美丽时,用了三个词语,即宽大,柔嫩,丰满,这三个词语都是体会事物形态、感觉的词,没有一个是写表示色彩的词语的,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在他们的世界中,有着鲜明色彩的景象往往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这儿用这三个词,是与冰花的特点相吻合的。

  在教学中,我们会对这几句比喻句进行拓展,可是,在拓展前,我们就得通过“宽大、柔嫩、丰满”三个词去体会冰花的这种无色之美,无言之美,让学生去辨别词语,去真正地认识冰花。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让学生去体会的,出示这三句话,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去复原文字描述的景象。下一步,把三个形容词去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有区别吗?孩子们都说有,区别在哪呢?一时说不上,好,让我们再去读一读吧,读完了,能感觉到吗?有的说感觉不到,好让我们再读一读,读完了再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好,读完后,我在黑板上把三个形容词圈了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边读边想,宽大,柔嫩与丰满三个词,你觉得用得怎么样?孩子们都能体会得出宽大与丰满两个词的作用,宽大写出了树叶的样子,丰满写出了牡丹花开得大而美。可是柔嫩一词却不好表达,行,让我们再展开想象,孩子们,小草就在眼前,让我们伸出手去,对轻轻地向小草伸出手去,去摸一摸,好吗?你能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有舒服、软软的、痒痒的、软绵绵的、柔软的、细细的……不用再多说,孩子们已经通过还原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体会到了柔嫩一词。

  当然,接下来的想象也就容易得多了,孩子们的思维天马行空,把冰花想象成了粗壮的大白菜,结冰的河流,茂盛的大树,成丛的珊瑚等等,虽然想象不一,但是都能够把握住了冰花的特点,没有人说带有颜色的词语,难点就是这样被突破的。

  表达与想象,让课堂走得更远。在这篇文章中,人物的语言不多,却颇耐人寻味,在第二段中,小童看到这美丽的冰花惊奇地喊妈妈:“妈妈,快瞧,玻璃窗上开花啦!”在这句话中,我们读出的是小童的惊奇,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妈妈与小童母子两人共同看冰花的温馨场面。表达来源于哪里,表达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来源于内心对世界的满足,小童的热爱与满足来源于什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它来源于妈妈的爱,有了爱才有了表达的需要,才有了母子一起观察冰花,想象冰花,议论冰花的探究场面,在这里,小童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冰花的美丽,更是对生活敏锐的观察,让学生能够读出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信息,从而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物我两忘,物我不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才会有切肤之感,内心的表达欲望才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小童问妈妈:“这花是从哪儿来的?”孩子的问话充满孩子的天真,而妈妈的回答才是点晴之笔,妈妈笑了笑说:“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瞧,多么有智慧的回答,多么有想象空间的回答。作为教师,也作为父母,回忆一下,当我们的孩子问我们时,我们能作出这么美妙的回答吗?就这一句话,就把文章引向了审美的另一层次,在这个由冬爷爷、冰花等构成的世界里,可以供你任意去想象,去发挥,唯一不需要的就是具体去解释冰花是怎么形成的。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但是这种工具性是基于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的工具性,而不是科学常识科的工具性,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教的是语文课,它不同于数学课,不同于科学课,我们只是教语文课,小童妈妈的一句话充满了情趣,让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作为教师,在这个地方要拓展,也只应该围绕着妈妈的话去想象,去表达,唯一不能做的就是按照科学课去解释冰花的成因,这样的知识尽可以让他们回家通过不同的途径自己去了解,去发现,而不要破坏了语文课的感觉。

  我在教学最后一段时,设计了一段饶有情趣的母子对话。小童说:“妈妈,这冰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笑了笑说:“这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接下来的对话会说些什么呢?请孩子们展开想象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很有意思,有的孩子说:“妈妈,冬爷爷是骑着圣诞节的驯鹿来的吗?”有的孩子说:“冬爷爷是驾着雪花和冰做的马车飞来的吗?”有的孩子说:“冬爷爷的胡子有圣诞老人的胡子长吗?”……这样的对话与文章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让孩子在无尽的想象中认识冰花,体会妈妈的爱,想象冬爷爷的温暖。

3、《冰花》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美丽的冰花》是《高高兴兴》过新年这个主题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用语言描述美丽的冰花;了解制作冰花的条件。由于我们是南方城市,气温条件的限制,很少能够看到结冰的现象,幼儿也不知道结冰所需要的条件,不了解冰是怎样形成的,更何况是美丽的冰花这样的一种结冰形象。开展这个活动,对我们来说比北方城市的老师就来得困难一些。

  鉴于本地气温条件的限制,我事先利用冰箱制作了几朵美丽的冰花,再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冰花的图片供幼儿的课堂上欣赏。通过欣赏冰花的图片,让孩子们喜欢冰花。当我出示制作好的冰花时孩子们都非常惊奇,问他们这是什么呀?有的说是水晶花,有的说是玻璃做的花,就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能说出是冰花,然后我让孩子们用手摸摸,感觉一下这个神奇的物体是用什么做的,孩子们一摸感觉冰冰的,这才知道这是冰做的,顿时感觉到更加的神奇了。于是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冰花是怎么做成的吗?孩子们摇摇头说:“不知道!”接着我就跟小朋友介绍起了冰花的制作过程:选一个形状特别的小杯子,里面放上一定量的水,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小东西放在里面,把它放到冰箱里,第二天拿出来,就是一朵漂亮的冰花了。我还告诉孩子们,要是在寒冷的北方,制作这样的冰花是不用放在冰箱里面的,只要放在房子外面,一会的时间冰花就能做好,因为户外的温度比冰箱里面的温度还要低,所以制作冰花还要简单和省时。在幼儿了解了制作冰花的过程后,我利用多媒体给幼儿欣赏了好多的美丽的冰花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冰花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和花纹都是自己可以设计的。

  因为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在本节课里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给孩子们布置回家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制作冰花,做成以后让爸爸妈妈给拍成照片发到QQ群里让大家一起欣赏。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第二天都告诉我回家去做好了冰花,还有好多的家长真的把制作好的冰花发到了QQ群里,感谢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4、《冰花》教学反思

  本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惊奇”一词,问: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奇呢?惊奇的时候你是什么表情呢?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看到了我没有想到的事情会觉得惊奇,也能做出惊奇的表情。从而理解小童为什么会惊奇,然后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其中的感叹成分自然表露出来。在理解“柔嫩”这个词的时候,我让学生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的小脸蛋儿,来感受柔嫩的`树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用了一组排比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和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朗读重点语句来感受冰花之美。还给学生欣赏了一些课文里没有的冰花形态,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在课堂上,我感到不少学生在理解重点词句的时候还是挺吃力的,另外,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有待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生动,今后还需不断锤炼。

5、《冰花》教学反思示例

  小学语文...在想象中走进冰花的世界《冰花》一文,通过小童对冬日清晨窗玻璃上的美丽冰花的仔细观察,写出了冬日窗花的美丽。其实,在文本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远不止于此,在这一文中,它教给了孩子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想象,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探究。观察与想象,打开孩子们的思维之窗。冬日清晨窗玻璃上的冰花,对于处于我们江苏苏北地区的孩子来说,这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而是在每个寒冷的冬日里都能见到的平常景象,可是,我们的孩子在看到这样的冰花时留心了没有?即使观察了,他们从观察中得到了什么?

  看,文中是这么写的:它像宽大的树叶,它像柔嫩的小草,它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景象是多么美丽,想象是多么贴切。这就是观察的功力了,作者在写冰花的美丽时,用了三个词语,即宽大,柔嫩,丰满,这三个词语都是体会事物形态、感觉的词,没有一个是写表示色彩的词语的,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在他们的世界中,有着鲜明色彩的景象往往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这儿用这三个词,是与冰花的特点相吻合的。在教学中,我们会对这几句比喻句进行拓展,可是,在拓展前,我们就得通过宽大、柔嫩、丰满三个词去体会冰花的这种无色之美,无言之美,让学生去辨别词语,去真正地认识冰花。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让学生去体会的,出示这三句话,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去复原文字描述的景象。下一步,把三个形容词去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有区别吗?孩子们都说有,区别在哪呢?一时说不上,好,让我们再去读一读吧,读完了,能感觉到吗?有的说感觉不到,好让我们再读一读,读完了再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好,读完后,我在黑板上把三个形容词圈了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边读边想,宽大,柔嫩与丰满三个词,你觉得用得怎么样?

  孩子们都能体会得出宽大与丰满两个词的作用,宽大写出了树叶的样子,丰满写出了牡丹花开得大而美。可是柔嫩一词却不好表达,行,让我们再展开想象,孩子们,小草就在眼前,让我们伸出手去,对轻轻地向小草伸出手去,去摸一摸,好吗?你能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有舒服、软软的、痒痒的、软绵绵的、柔软的、细细的不用再多说,孩子们已经通过还原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体会到了柔嫩一词。当然,接下来的想象也就容易得多了,孩子们的思维天马行空,把冰花想象成了粗壮的大白菜,结冰的河流,茂盛的大树,成丛的珊瑚等等,虽然想象不一,但是都能够把握住了冰花的特点,没有人说带有颜色的词语,难点就是这样被突破的。表达与想象,让课堂走得更远。在这篇文章中,人物的语言不多,却颇耐人寻味,在第二段中,小童看到这美丽的冰花惊奇地喊妈妈:妈妈,快瞧,玻璃窗上开花啦!在这句话中,我们读出的是小童的惊奇,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妈妈与小童母子两人共同看冰花的温馨场面。表达来源于哪里,表达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来源于内心对世界的满足,小童的热爱与满足来源于什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它来源于妈妈的爱,有了爱才有了表达的需要,才有了母子一起观察冰花,想象冰花,议论冰花的探究场面,在这里,小童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冰花的美丽,更是对生活敏锐的观察,让学生能够读出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信息,从而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物我两忘,物我不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才会有切肤之感,内心的表达欲望才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小童问妈妈:这花是从哪儿来的?孩子的问话充满孩子的天真,而妈妈的回答才是点晴之笔,妈妈笑了笑说: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瞧,多么有智慧的回答,多么有想象空间的回答。作为教师,也作为父母,回忆一下,当我们的孩子问我们时,我们能作出这么美妙的回答吗?

  就这一句话,就把文章引向了审美的另一层次,在这个由冬爷爷、冰花等构成的世界里,可以供你任意去想象,去发挥,唯一不需要的就是具体去解释冰花是怎么形成的。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但是这种工具性是基于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的工具性,而不是科学常识科的工具性,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教的是语文课,它不同于数学课,不同于科学课,我们只是教语文课,小童妈妈的一句话充满了情趣,让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作为教师,在这个地方要拓展,也只应该围绕着妈妈的话去想象,去表达,唯一不能做的就是按照科学课去解释冰花的成因,这样的知识尽可以让他们回家通过不同的途径自己去了解,去发现,而不要破坏了语文课的感觉。我在教学最后一段时,设计了一段饶有情趣的母子对话。小童说:妈妈,这冰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笑了笑说:这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接下来的对话会说些什么呢?请孩子们展开想象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很有意思,有的孩子说:妈妈,冬爷爷是骑着圣诞节的驯鹿来的吗?有的孩子说:冬爷爷是驾着雪花和冰做的马车飞来的吗?有的孩子说:冬爷爷的胡子有圣诞老人的胡子长吗?这样的对话与文章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让孩子在无尽的想象中认识冰花,体会妈妈的爱,想象冬爷爷的温暖。

6、《冰花》教学反思

  《冰花》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关键的词语和标点指导学生朗读。如“惊奇”,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童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体会到了小童的惊讶。教学中我还通过开火车读、自由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体会小童的童真童趣和冰花的美丽。

  课文中描绘的冰花千姿百态,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姿态美,数量多,色泽美。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冰花的美。一边读一边想象,脑子里面出现图像,从而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再问“小朋友们,在你眼中冰花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形式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通过想象,练说,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朗读也更好。

  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总感觉不尽人意。有时我对学生的要求高了,当他们说不好时我常会帮他们说出来,这实在不是一个好习惯,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影响他们思维的发散,今后须注意。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