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1、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开展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幼儿的工作做得不够。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教师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一次“吹泡泡”活动的观摩课上,活动理念是“傲中学”,目的是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或领悟到其中的知识和原理。活动开始了。教师用音乐舞蹈作为开场白,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状:“圆的、椭圆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圆的……”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按教师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接下来,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自己来实践,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状,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做中学”理念,如果按照猜想一实验一记录一得出结论来评价整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在课程进行中有些幼儿已经知道了,即不论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只是在原有经验上的重复。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评价整节课,在遵循教材的要求方面。教师备教材是很成功的,但在备幼儿方面,却考虑得不周全。教师对一部分幼儿的忽视容易导致他们对活动兴趣的减弱,整节课都会无所事事,甚至还会扰乱课堂纪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前首先直该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如在上面的场景中,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鼓励幼儿进一步去思索“为什么所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泡泡都是五颜六色的”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想象,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二、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现场,适时引导幼儿
教师通常会预先设计好整节课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就会为了达到目标调节教学的进度。然而教学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了幼儿活动,但常常要花很多时间去维持活动秩序,最后落个活动计划没完成、活动效果差的结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教师缺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有关,尤其缺乏把握教学现场的能力。他们在设计活动时很少留有生成的空间,活动中注重计划的成,却很少注意幼儿的反馈,更不敢或不能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因为一旦对幼儿反馈的信息给予解释或处理,那么这节课预定的目标就有可能完不成。其实,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完成教学进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把握教学现场,把注意力转向幼儿,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幼儿提出的新想法或新发现适时分析,一旦确定有教育价值,要及时生成新内容并积极引导幼儿探索。
在一次中班美术欣赏课上,教师用电脑课件导入。幼儿看着电脑上的各种各样漂亮的花,发出了“哇,好漂亮啊”的声音;接着,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了一束花,让他们猜猜花的名字。其中有一位幼儿手里拿着像星星一样的小花,旁边的幼儿说“这是雪花”,教师马上纠正说“教室里是根本不可能有雪花的?这叫满天星”。对于这个幼儿的回答,教师直接就否认了,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观察了各种各样的花以后,接下来教师又问了一个问题:“花这么漂亮,怎样做才能使漂亮的花保存下来呢?”幼儿畅所欲言,有的说把它画下来,有的说给花拍照片。教师接着说我们还可以把花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有位幼儿马上提出疑问:“老师,标本是什么啊?”教师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而是继续着既定的教学内容,而幼儿在下面开始了自己关于标本的小讨论,为此,造成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在这里,教师完全可以在幼儿探讨标本的问题后,再引导幼儿回到原来的教学程序,或者对幼儿的反应给予关注。如果幼儿感兴趣,可以在以后继续进行这个话题,这不但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有关标本的探索活动。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以激发幼儿兴趣为前提。
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真正理解与体味“尊重”的深刻含义,就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幼儿,让他们感受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人到活动当中。()尊重幼儿要求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幼儿,用亲切的语言启迪幼儿的智慧,用真挚的爱哺育幼儿的心灵。
一位教师在班级开展了“为小动物穿花衣”的制作活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投入,以至于在活动的最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想集中幼儿注意以进行最后的点评环节,但很多幼儿都意犹未尽,不愿回到老师身边……其实在学前班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下一个环节。当教师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普遍的做法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环节,而不管幼儿是否愿意进入到下一个活动。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幼儿不愿意停止操作呢?很显然,这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上面的活动而言,请幼儿为小动物穿新衣,幼儿看到有的小动物还没有衣服穿,就急于给它们穿上新衣服,所以到活动结束时他们仍不愿停止手中的“工作”,这正体现了幼儿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意识。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要求,让他们继续操作,甚至延伸到区角活动中。作为教师,面对幼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和水平。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爱的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反思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2、学前教育教学反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紧张忙碌而又快乐的一个月过去了,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时,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学前班的班主任,不仅要在思想上、学习上帮助学生,而且在生活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助能力,并尽最大努力地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以下是我带班这段时间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兴趣。
学前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及时提醒孩子们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班里进行榜样教育。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这些天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孩子们的身心还丰富她们的学习生活。
三、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作为一名学前班教师,在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为了让她们尽快的融入到这个集体,我利用下课后的时间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积极和家长以及代课老师交流意见,学生在各方面的进步都很大。在班里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课下我们像朋友的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好好学习。
虽然在这段时间,学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让我感到辛苦,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快乐无忧的学习和游戏,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幸福。亲爱的孩子们已经踏上学习知识的征程,我要认真的对待和他们相处的一分一秒,也祝福他们在以后的风雨路中走的更远!
3、学前教育教学反思
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开展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幼儿的工作做得不够。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教师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一次“吹泡泡”活动的观摩课上,活动理念是“傲中学”,目的是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或领悟到其中的知识和原理。活动开始了。教师用音乐舞蹈作为开场白,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状:“圆的、椭圆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圆的……”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按教师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接下来,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自己来实践,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状,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做中学”理念,如果按照猜想一实验一记录一得出结论来评价整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在课程进行中有些幼儿已经知道了,即不论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只是在原有经验上的重复。
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评价整节课,在遵循教材的要求方面。教师备教材是很成功的,但在备幼儿方面,却考虑得不周全。教师对一部分幼儿的忽视容易导致他们对活动兴趣的减弱,整节课都会无所事事,甚至还会扰乱课堂纪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前首先直该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如在上面的场景中,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鼓励幼儿进一步去思索“为什么所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泡泡都是五颜六色的”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想象,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二、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现场,适时引导幼儿
教师通常会预先设计好整节课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就会为了达到目标调节教学的进度。然而教学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了幼儿活动,但常常要花很多时间去维持活动秩序,最后落个活动计划没完成、活动效果差的结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教师缺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有关,尤其缺乏把握教学现场的能力。他们在设计活动时很少留有生成的空间,活动中注重计划的成,却很少注意幼儿的反馈,更不敢或不能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因为一旦对幼儿反馈的信息给予解释或处理,那么这节课预定的目标就有可能完不成。其实,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完成教学进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把握教学现场,把注意力转向幼儿,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幼儿提出的新想法或新发现适时分析,一旦确定有教育价值,要及时生成新内容并积极引导幼儿探索。
在一次中班美术欣赏课上,教师用电脑课件导入。幼儿看着电脑上的各种各样漂亮的花,发出了“哇,好漂亮啊”的声音;接着,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了一束花,让他们猜猜花的名字。其中有一位幼儿手里拿着像星星一样的小花,旁边的幼儿说“这是雪花”,教师马上纠正说“教室里是根本不可能有雪花的?这叫满天星”。对于这个幼儿的回答,教师直接就否认了,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观察了各种各样的花以后,接下来教师又问了一个问题:“花这么漂亮,怎样做才能使漂亮的花保存下来呢?”幼儿畅所欲言,有的说把它画下来,有的说给花拍照片。教师接着说我们还可以把花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有位幼儿马上提出疑问:“老师,标本是什么啊?”教师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而是继续着既定的教学内容,而幼儿在下面开始了自己关于标本的小讨论,为此,造成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在这里,教师完全可以在幼儿探讨标本的问题后,再引导幼儿回到原来的教学程序,或者对幼儿的反应给予关注。如果幼儿感兴趣,可以在以后继续进行这个话题,这不但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有关标本的探索活动。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以激发幼儿兴趣为前提。
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真正理解与体味“尊重”的深刻含义,就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幼儿,让他们感受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人到活动当中。尊重幼儿要求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幼儿,用亲切的语言启迪幼儿的智慧,用真挚的爱哺育幼儿的心灵。
一位教师在班级开展了“为小动物穿花衣”的制作活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投入,以至于在活动的最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想集中幼儿注意以进行最后的点评环节,但很多幼儿都意犹未尽,不愿回到老师身边……其实在学前班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下一个环节。当教师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普遍的做法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环节,而不管幼儿是否愿意进入到下一个活动。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幼儿不愿意停止操作呢?很显然,这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上面的活动而言,请幼儿为小动物穿新衣,幼儿看到有的小动物还没有衣服穿,就急于给它们穿上新衣服,所以到活动结束时他们仍不愿停止手中的“工作”,这正体现了幼儿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意识。
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要求,让他们继续操作,甚至延伸到区角活动中。作为教师,面对幼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和水平。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爱的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反思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4、学前教育教学反思
对本次《数的组成》的计算集中教育活动,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整个集中教育活动,我的目标定位较为合理,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体现了幼小衔接。
活动环节设计条理清晰、紧凑,层层递进:复习数的组成,接着与幼儿合作操作圆形卡片,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数的组成,再让两名幼儿共用一份操作材料(花片、记录纸、勾线笔),动手操作并记录下操作的结果,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一个部分数加1,而另一个部分数逐次减少1,两个数合起来的总数不变”的互补规律,最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复习巩固所掌握的知识点。
1、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了数的组成,还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组成中的互补规律,并利用互补规律更快记住了数的组成。
2、分花片和记录分别由两位小朋友合作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3、通过游戏,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复习了数的组成,又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5、学前教育的教学反思
学前教育教学反思(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紧张忙碌而又快乐的一个月过去了,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时,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学前班的班主任,不仅要在思想上、学习上帮助学生,而且在生活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助能力,并尽最大努力地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以下是我带班这段时间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兴趣。
学前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及时提醒孩子们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班里进行榜样教育。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这些天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孩子们的身心还丰富她们的学习生活。
三、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作为一名学前班教师,在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为了让她们尽快的融入到这个集体,我利用下课后的时间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积极和家长以及代课老师交流意见,学生在各方面的进步都很大。在班里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课下我们像朋友的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好好学习。
虽然在这段时间,学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让我感到辛苦,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快乐无忧的学习和游戏,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幸福。亲爱的孩子们已经踏上学习知识的征程,我要认真的对待和他们相处的一分一秒,也祝福他们在以后的风雨路中走的更远!
学前教育教学反思(二)
对本次《数的组成》的计算集中教育活动,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整个集中教育活动,我的目标定位较为合理,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体现了幼小衔接。活动环节设计条理清晰、紧凑,层层递进:复习数的组成,接着与幼儿合作操作圆形卡片,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数的组成,再让两名幼儿共用一份操作材料(花片、记录纸、勾线笔),动手操作并记录下操作的结果,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一个部分数加1,而另一个部分数逐次减少1,两个数合起来的总数不变”的互补规律,最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复习巩固所掌握的知识点。
1、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了数的组成,还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组成中的互补规律,并利用互补规律更快记住了数的组成。
2、分花片和记录分别由两位小朋友合作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3、通过游戏,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复习了数的组成,又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前教育教学反思(三)
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开展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幼儿的工作做得不够。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教师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一次“吹泡泡”活动的观摩课上,活动理念是“傲中学”,目的是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或领悟到其中的知识和原理。活动开始了。教师用音乐舞蹈作为开场白,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状:“圆的、椭圆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圆的……”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按教师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接下来,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自己来实践,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状,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做中学”理念,如果按照猜想一实验一记录一得出结论来评价整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在课程进行中有些幼儿已经知道了,即不论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只是在原有经验上的重复。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评价整节课,在遵循教材的要求方面。教师备教材是很成功的,但在备幼儿方面,却考虑得不周全。教师对一部分幼儿的忽视容易导致他们对活动兴趣的减弱,整节课都会无所事事,甚至还会扰乱课堂纪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前首先直该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如在上面的场景中,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鼓励幼儿进一步去思索“为什么所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泡泡都是五颜六色的”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想象,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二、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现场,适时引导幼儿
教师通常会预先设计好整节课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就会为了达到目标调节教学的进度。然而教学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了幼儿活动,但常常要花很多时间去维持活动秩序,最后落个活动计划没完成、活动效果差的结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教师缺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有关,尤其缺乏把握教学现场的能力。他们在设计活动时很少留有生成的空间,活动中注重计划的成,却很少注意幼儿的反馈,更不敢或不能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因为一旦对幼儿反馈的信息给予解释或处理,那么这节课预定的目标就有可能完不成。其实,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完成教学进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把握教学现场,把注意力转向幼儿,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幼儿提出的新想法或新发现适时分析,一旦确定有教育价值,要及时生成新内容并积极引导幼儿探索。
在一次中班美术欣赏课上,教师用电脑课件导入。幼儿看着电脑上的各种各样漂亮的花,发出了“哇,好漂亮啊”的声音;接着,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了一束花,让他们猜猜花的名字。其中有一位幼儿手里拿着像星星一样的小花,旁边的幼儿说“这是雪花”,教师马上纠正说“教室里是根本不可能有雪花的?这叫满天星”。对于这个幼儿的回答,教师直接就否认了,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观察了各种各样的花以后,接下来教师又问了一个问题:“花这么漂亮,怎样做才能使漂亮的花保存下来呢?”幼儿畅所欲言,有的说把它画下来,有的说给花拍照片。教师接着说我们还可以把花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有位幼儿马上提出疑问:“老师,标本是什么啊?”教师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而是继续着既定的教学内容,而幼儿在下面开始了自己关于标本的小讨论,为此,造成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在这里,教师完全可以在幼儿探讨标本的问题后,再引导幼儿回到原来的教学程序,或者对幼儿的反应给予关注。如果幼儿感兴趣,可以在以后继续进行这个话题,这不但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有关标本的探索活动。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以激发幼儿兴趣为前提。
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真正理解与体味“尊重”的深刻含义,就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幼儿,让他们感受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人到活动当中。()尊重幼儿要求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幼儿,用亲切的语言启迪幼儿的智慧,用真挚的爱哺育幼儿的心灵。
一位教师在班级开展了“为小动物穿花衣”的制作活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投入,以至于在活动的最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想集中幼儿注意以进行最后的点评环节,但很多幼儿都意犹未尽,不愿回到老师身边……其实在学前班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下一个环节。当教师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普遍的做法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环节,而不管幼儿是否愿意进入到下一个活动。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幼儿不愿意停止操作呢?很显然,这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上面的活动而言,请幼儿为小动物穿新衣,幼儿看到有的小动物还没有衣服穿,就急于给它们穿上新衣服,所以到活动结束时他们仍不愿停止手中的“工作”,这正体现了幼儿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意识。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要求,让他们继续操作,甚至延伸到区角活动中。作为教师,面对幼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和水平。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爱的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反思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6、学前教育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与反思
一、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的问题,无法使用流利的英语达到日常交际的能力,甚至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很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导致多种教学活动开展相当困难,严重影响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2.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鉴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符合职业素养的人,在校学习时间又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同时学习钢琴、声乐、舞蹈、美术技能课以及其他理论课程,每周一次的英语课远远不能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技能课就能有好的发展前景,而忽视了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3.教材制约教学成果。我校以前使用的教材不是偏难就是偏易,而且内容陈旧,缺乏与学前教育相关的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目前我们使用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学前英语综合教程》这套教材,虽然每个单元的主题都比较贴近幼儿教育并且内容新颖,同时也收录了很多朗朗上口的英文歌谣,但是难逃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语音、听力、阅读、练习、语法,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职业素养的教育,这也会影响学生进入岗位后无法很快适应其工作。
4.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都是老师主导,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少了主动思考、亲身实践、反思总结的过程,并且不能将所学的其它技能和理论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没有形成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学生进入幼儿园从事有时工作后难以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同时,课堂也缺乏语言环境和氛围,也并未开拓相应的校内外的语言训练和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无法真正置身于情景模拟的练习当中,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严重。
5.师资队伍面临巨大挑战。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老师的英语专业能力强,但是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理论学习,同时对幼儿英语教育欠缺了解,更加缺少在幼儿园进行亲身教学的实践经验,很难做到在教学活动中将英语教学渗透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无法真正给学生以更实用、更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还要对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有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展开教学,但目前的现状是教师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所以师资力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6.学生评价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我校每学期的学前英语考试有两种方式,即笔试和口试。但现有的评价体系还并不完善和科学,笔试主要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来考察,这就无形中受制于教材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就很单一,没有得到扩展,口试方面也只是局限于学生个体的口语表达,语音语调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两种评价方式并没有和该专业特点直接衔接,学生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延伸性和实用性。
二、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反思
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因素和困难都严重制约其长期的发展,结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这几年的英语教学的实践,本人进行了反思和研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科学合理的安排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素质,在幼儿园能承担用英语组织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既要保留英语课程的特点,同时也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是在基础课程方面加强语音语调的练习;增加情景模式教学使学生有充分的语言环境;我校与许多国际幼儿园长期合作,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的达到跨文化交际;提升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增添英语教学技能模块,让学生能用英语设计和组织简单的课程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语言知识和社交能力。
2.重视教材的选取和灵活使用。近些年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这一领域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的教材,内容应当结合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着重体现专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调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师生的互动性。
3.调整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成效。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果,这一直以来都是在不断探讨的问题。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语言知识与技能操作融入情境教学,需要从几方面改革。首先,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思维。课堂教学尽量多的利用多媒体设备结合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直观信息展示教学内容,实现由传统的英语PPP教学法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转变。其次,重视实践性操作教学。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实用幼儿园课堂常用英语,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幼儿园课堂活动组织,在模拟的环境当中更加真实的体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英语教学也需要融入本专业其它技能素养,钢琴、舞蹈、声乐和美术等技能和英语教学相结合能有助于学生在幼儿园开展活动设计,学生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操作才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校目前一直都定期让学生到园所进行参观和短期的见习,让学生将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的实践相结合,获得了一定的收获和经验,这种校外学习基地的模式应该坚持下去,保证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强化加深学习和操作能力。
5.培养“双师型”的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老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开拓师资培训渠道,不仅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而且要在学前教育领域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提供进修机会,让教师队伍的快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从而提升整体的教研能力,也为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石。
6.深化改革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培养学龄儿童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交际能力、综合性的职业素养,所以考核评价体系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仅仅注重知识而忽视了综合能力。应该增加情景对话、朗读、讲故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争取在日后进一步能够逐步改革和完善考核体系,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达到真正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结束语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当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始终要以培养综合能力和素养高的学生为目标,坚持以就业方向为导向,不断地与时俱进,在变革中求发展,在尝试中求创新,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的教学新模式,只有这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才能更好地进步,不断培育出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幼儿园工作者。
7、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开展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幼儿的工作做得不够。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教师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一次“吹泡泡”活动的观摩课上,活动理念是“傲中学”,目的是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或领悟到其中的知识和原理。活动开始了。教师用音乐舞蹈作为开场白,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状:“圆的、椭圆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圆的……”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按教师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接下来,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自己来实践,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状,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做中学”理念,如果按照猜想一实验一记录一得出结论来评价整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在课程进行中有些幼儿已经知道了,即不论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只是在原有经验上的重复。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评价整节课,在遵循教材的要求方面。教师备教材是很成功的,但在备幼儿方面,却考虑得不周全。教师对一部分幼儿的忽视容易导致他们对活动兴趣的减弱,整节课都会无所事事,甚至还会扰乱课堂纪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前首先直该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如在上面的场景中,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鼓励幼儿进一步去思索“为什么所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泡泡都是五颜六色的”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想象,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二、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现场,适时引导幼儿
教师通常会预先设计好整节课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就会为了达到目标调节教学的进度。然而教学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了幼儿活动,但常常要花很多时间去维持活动秩序,最后落个活动计划没完成、活动效果差的结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教师缺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有关,尤其缺乏把握教学现场的能力。他们在设计活动时很少留有生成的空间,活动中注重计划的成,却很少注意幼儿的反馈,更不敢或不能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因为一旦对幼儿反馈的信息给予解释或处理,那么这节课预定的目标就有可能完不成。其实,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完成教学进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把握教学现场,把注意力转向幼儿,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幼儿提出的新想法或新发现适时分析,一旦确定有教育价值,要及时生成新内容并积极引导幼儿探索。
在一次中班美术欣赏课上,教师用电脑课件导入。幼儿看着电脑上的各种各样漂亮的花,发出了“哇,好漂亮啊”的声音;接着,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了一束花,让他们猜猜花的名字。其中有一位幼儿手里拿着像星星一样的小花,旁边的幼儿说“这是雪花”,教师马上纠正说“教室里是根本不可能有雪花的?这叫满天星”。对于这个幼儿的回答,教师直接就否认了,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观察了各种各样的花以后,接下来教师又问了一个问题:“花这么漂亮,怎样做才能使漂亮的花保存下来呢?”幼儿畅所欲言,有的说把它画下来,有的说给花拍照片。教师接着说我们还可以把花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有位幼儿马上提出疑问:“老师,标本是什么啊?”教师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而是继续着既定的教学内容,而幼儿在下面开始了自己关于标本的小讨论,为此,造成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在这里,教师完全可以在幼儿探讨标本的问题后,再引导幼儿回到原来的教学程序,或者对幼儿的反应给予关注。如果幼儿感兴趣,可以在以后继续进行这个话题,这不但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有关标本的探索活动。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以激发幼儿兴趣为前提。
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真正理解与体味“尊重”的深刻含义,就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幼儿,让他们感受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人到活动当中。()尊重幼儿要求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幼儿,用亲切的语言启迪幼儿的智慧,用真挚的爱哺育幼儿的心灵。
一位教师在班级开展了“为小动物穿花衣”的制作活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投入,以至于在活动的最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想集中幼儿注意以进行最后的点评环节,但很多幼儿都意犹未尽,不愿回到老师身边……其实在学前班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下一个环节。当教师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普遍的做法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环节,而不管幼儿是否愿意进入到下一个活动。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幼儿不愿意停止操作呢?很显然,这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上面的活动而言,请幼儿为小动物穿新衣,幼儿看到有的小动物还没有衣服穿,就急于给它们穿上新衣服,所以到活动结束时他们仍不愿停止手中的“工作”,这正体现了幼儿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意识。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要求,让他们继续操作,甚至延伸到区角活动中。作为教师,面对幼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和水平。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爱的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反思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8、学前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一、纵观实习班级
1.老师,学前教育实习报告。
俗话说得好,有了好的土壤才能长出好的小苗。小二班的班主任Xx老师、教师Xx老师和保育员Xx老师,她们始终恪守给家长和社会的承诺:对待幼儿关心尊重,一视同仁。她们认真负责、科学教育,让小二班的小朋友沐浴在她们共筑的爱河里面。
2.幼儿。
小二班共有40个小朋友,最小的才有两岁半,但是在幼儿园里,小二班的全体小朋友共享着几位老师给她们的爱,快乐的游戏,快乐的探索,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渡过在幼儿园的每一天。
二、辛苦的实践
1.集中教育活动。
好动爱闹是幼儿的天性,集中教育活动时间不仅要有好的备课教案,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控制课堂纪律,否则就是含破喉咙也无济于事,所以能让小朋友在比亚时候安静的听讲,自己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第一个集中教育活动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很累。之后的每个集中教育活动我都认真备课:熟悉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精心准备各式各样的教具,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让她们能快乐的学习知识,实习报告《学前教育实习报告》()。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我也穿插一些小游戏,以让达到幼儿在玩中学。
2.户外活动。
说到户外活动,就是让老师最揪心的事情了,每个幼儿都像是小精灵,活蹦乱跳的,教师真的需要绷紧每一根神经,害怕漏看一个孩子而出意外,好在实习圆满结束,我能把小二班毫发无损的交还给原任老师。
三、发现不足
实习期间,我发现了自己的许许多多不足,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表达能力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仍欠缺。
2.语速、语调掌握还不够好,语言不够童化。
3.专业技能不扎实。
4.人际关系的处理有待提高。
5.与教师的交流显得有些少。
四、满载而归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第一次与幼儿亲密接触,这次真枪实弹的练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逐渐爱上了幼儿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亲自尝到了在一线奋战的幼儿教师们的辛苦。
实习让我第一次置身于社会活动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和小朋友搞好关系,让她们对你又爱又怕。所谓爱就是让小朋友都喜欢你,喜欢你组织的活动,怕呢,就是让小朋友听你的要求,和你一起活动。这次我也掌握了一些与幼儿相处的方法,这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实习让我的思想逐渐成熟,行为收敛了许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技能水平。这个月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做得更好。
9、中专学前教育教学反思
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开展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幼儿的工作做得不够。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教师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一次“吹泡泡”活动的观摩课上,活动理念是“傲中学”,目的是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或领悟到其中的知识和原理。活动开始了。教师用音乐舞蹈作为开场白,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状:“圆的、椭圆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圆的……”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按教师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接下来,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自己来实践,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状,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做中学”理念,如果按照猜想一实验一记录一得出结论来评价整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在课程进行中有些幼儿已经知道了,即不论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只是在原有经验上的重复。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评价整节课,在遵循教材的要求方面。教师备教材是很成功的,但在备幼儿方面,却考虑得不周全。教师对一部分幼儿的忽视容易导致他们对活动兴趣的减弱,整节课都会无所事事,甚至还会扰乱课堂纪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前首先直该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如在上面的场景中,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鼓励幼儿进一步去思索“为什么所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泡泡都是五颜六色的”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想象,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二、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现场,适时引导幼儿
教师通常会预先设计好整节课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就会为了达到目标调节教学的进度。然而教学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了幼儿活动,但常常要花很多时间去维持活动秩序,最后落个活动计划没完成、活动效果差的结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教师缺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有关,尤其缺乏把握教学现场的能力。他们在设计活动时很少留有生成的空间,活动中注重计划的成,却很少注意幼儿的反馈,更不敢或不能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因为一旦对幼儿反馈的信息给予解释或处理,那么这节课预定的目标就有可能完不成。其实,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完成教学进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把握教学现场,把注意力转向幼儿,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幼儿提出的新想法或新发现适时分析,一旦确定有教育价值,要及时生成新内容并积极引导幼儿探索。
在一次中班美术欣赏课上,教师用电脑课件导入。幼儿看着电脑上的各种各样漂亮的花,发出了“哇,好漂亮啊”的声音;接着,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了一束花,让他们猜猜花的名字。其中有一位幼儿手里拿着像星星一样的小花,旁边的幼儿说“这是雪花”,教师马上纠正说“教室里是根本不可能有雪花的?这叫满天星”。对于这个幼儿的回答,教师直接就否认了,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观察了各种各样的花以后,接下来教师又问了一个问题:“花这么漂亮,怎样做才能使漂亮的花保存下来呢?”幼儿畅所欲言,有的说把它画下来,有的说给花拍照片。教师接着说我们还可以把花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有位幼儿马上提出疑问:“老师,标本是什么啊?”教师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而是继续着既定的教学内容,而幼儿在下面开始了自己关于标本的小讨论,为此,造成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在这里,教师完全可以在幼儿探讨标本的问题后,再引导幼儿回到原来的教学程序,或者对幼儿的反应给予关注。如果幼儿感兴趣,可以在以后继续进行这个话题,这不但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有关标本的探索活动。
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以激发幼儿兴趣为前提。
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真正理解与体味“尊重”的深刻含义,就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幼儿,让他们感受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人到活动当中。尊重幼儿要求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幼儿,用亲切的语言启迪幼儿的智慧,用真挚的爱哺育幼儿的心灵。
一位教师在班级开展了“为小动物穿花衣”的制作活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投入,以至于在活动的最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想集中幼儿注意以进行最后的点评环节,但很多幼儿都意犹未尽,不愿回到老师身边……其实在学前班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下一个环节。当教师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普遍的做法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环节,而不管幼儿是否愿意进入到下一个活动。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幼儿不愿意停止操作呢?很显然,这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上面的活动而言,请幼儿为小动物穿新衣,幼儿看到有的小动物还没有衣服穿,就急于给它们穿上新衣服,所以到活动结束时他们仍不愿停止手中的“工作”,这正体现了幼儿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意识。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要求,让他们继续操作,甚至延伸到区角活动中。
作为教师,面对幼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和水平。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10、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反思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相当重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声乐能力,不断进行深入且符合实际的声乐教学改革,以应对学前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上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化、内容和方法不符合当前学前教育要求以及缺乏广泛的社会实践等问题。这样的学前教育现状对幼儿教师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学前教育需要的是声乐能力与技巧过硬的老师。这种模式造成的结果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存在着声乐技能不过关的情况,无法胜任幼儿园声乐课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培养目标不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更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水平。因此,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形势来看,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学前专业教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在幼儿专业教育领域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所以,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与普通高校的声乐专业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用性和急需性方面下功夫,采取有针对性的目标进行教学,不能互相照搬照抄。
(二)课程内容不合理
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内容设置单一、不合理以及创新性不足,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较为突出。因为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技能课很少,一些适合幼儿声乐教育的课程没法进行,如幼儿歌曲的欣赏、表演、编排。学生在声乐教学基础技能上有所欠缺就会无法胜任幼儿声乐教学工作。还有一种情况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过于专业,有的几乎与专业音乐院校相同,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特点相悖,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训练嗓音,讲究演唱技巧,却对儿童歌唱的特点了解不够,对儿歌掌握的量不足。所以,在教学中要优化课程设置,将单一的教学内容改为丰富并适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等特定条件的教学内容。毋庸置疑,当前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缺少社会实用性以及对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很难使培养对象实现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单一,模式不当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上存在着老师单一地教、学生单一地学的情况,只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是老师一整节课都在提问,还有就是一律采取讨论式教学和分组探究式学习,这些低效、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维能力,提不起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掌握声乐技巧,造成很多学生专业水平太弱,这样的教学费时费力还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多采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模式,即全班一起上课,统一讲授教学内容。这种模式有其优越性,相比于声乐个别课和小组课,其优越性表现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发现不足,快速提高声乐水平。其最大的弊端则是难以照顾每个学生的水平,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老师根据平均水平来进行讲解,很多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跟不上,时间长了就差得越多,这样会影响教学质量。
(四)缺乏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教教师,但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不相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很少涉及当前的幼儿歌曲,学生学习到的声乐技巧并不能用来教儿童学习音乐学习唱歌,学生对弹奏乐器也不熟练。缺乏教学实践能力还表现在声乐比赛活动很少,学生基本没有舞台经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去幼儿园实习时只是进行说课、讲课的训练,声乐训练以及指导儿童演唱很少,实习结束后还是无法正常进行实际课堂教学,理论脱离实践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当不利。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综合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特点,是一个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专门性学科,其目标应该是努力培养高学历、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才能做好,教学质量才有保证,学生也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具体应该做到与幼儿园紧密联系,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以及发展情况,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教学内容力求合理
1.教学内容合理应该做到在整个教学的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在刚开始的声乐学习中应该侧重基础声乐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声乐练习,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声乐学习方法。演唱方法应该主要采用目前比较主流的“中国唱法”,这个唱法既能培养学生掌握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又能培养学生更高的艺术水准,同时还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进入大二后,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应该开始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时就可以增加一些有关儿童歌曲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会让学生在演唱儿歌时结合此前学习的中国唱法,在一定的声乐基础上演唱儿歌会唱得更好。比如一些经典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世上只有妈妈好》等,这些歌曲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这些歌曲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歌唱水平,为以后走进幼儿音乐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到了大三大四,专业方面的学习内容应该继续深入。
2.如今有的教材内容太陈旧,一些具有年代感的歌曲现在的学生们不感兴趣,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阵地,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率先进行改革。除了上面所说的每个年级侧重学习的内容外,还应该附带适当的音乐方面的课外教材,这些内容存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其知识面,引导学生对艺术有更高的追求。
3.在学习声乐时,高音是很多学生的障碍,往往一到高音就发生破音或没音的情况。事实上,这种情况有时与生理、技巧、水平无关,只是在心理上难以克服对高音的恐惧,学前教育专业一般开设有心理学课程,但这些课程并不一定能针对声乐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所以老师在教声乐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学生才能大胆唱、好好唱。
(三)教学模式科学合理
1.声乐教学上有三种教学模式,分别是: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不同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采用的还是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大一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中采用集体教学模式效果是比较好的。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接触过声乐的同学可以在集体课堂上慢慢学习,与同学交流,共同进步;对于学校、老师来说,可以降低教学成本,减轻老师的教学任务。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声乐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时,集体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了。而且声乐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学习声乐的学生条件各不相同,无论从客观的生理、家庭条件,学习、生活环境,还是从主观的性格、态度、追求来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之间不同的艺术理解力,具有极强的个性。声乐集体课老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而且时间有限,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这时声乐小组课模式可以满足声乐艺术的个性化要求,有效弥补声乐集体课的不足之处。同时相比其他两种教学模式还兼顾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本。
2.做到教学模式合理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时只看文化成绩,没有任何声乐方面的考核。这样导致该专业的学生没有一点声乐基础,有的学生是不适合学习声乐的,毕业后也无法进入幼儿园任教。所以在录取时应该把好关,加强对考生的声乐考核,这样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时就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本专业,同时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老师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老师的观念、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声乐水平、歌唱素养。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要综合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当前社会对幼师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打造一批结构合理、专业过关、理念先进、方法新颖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四)教学方法新颖实用
1.情感教学法。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有艺术感染力,打动别人,首先得自己投入感情,打动自己。所以老师在讲课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者的心态、目的、歌词的意义。在演唱的时候要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的感情与歌曲交融,这样才能唱得有感情,才能引起听者的共鸣,才能体现艺术的魅力。比如著名的歌曲《鼓浪屿之波》,创作者以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为题材创作了这首歌,老师在教学时应该介绍这首歌的时代背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老师用情感教学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文字、图形、视频等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地传递信息、讲授知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一首讴歌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忠诚党的事业、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的作品。在讲这首歌时,老师可以搜集一些科学家的事迹,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将这首歌的视频资料等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这样学生能够直观地对这首歌有深入了解,还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声乐需要表演,需要实践,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参加各种演出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校老师要给学生创造演出机会,学校可以举办各种音乐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还可以与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加强交流合作,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演出的机会。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其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多参加演出活动,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实习,实习是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实习必须进入幼儿园音乐课堂,直接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要点。同时学会与儿童进行沟通,方便开展教学工作。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决定着幼儿音乐教师的素质。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问题,改革刻不容缓。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教学实践能力。必须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对应的改革措施。具体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力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只有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出发,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提高课堂质量,促进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