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青年教师公开课优秀教学反思
1、思想品德青年教师公开课优秀教学反思
一、合理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如鸟之两翼,不可或缺。进行课堂教学,先得精心备课,合理预设。
1、尊重学生,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预设
首先,预设应基于学生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参与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探究“关爱弱势群体”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参与了情景表演,学生深受感动,切实地掌握了“关爱弱势群体”的具体行为要求。
其次,预设应基于学生生活。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教学的鲜活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引导学生回归熟悉的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探究、感悟、践行。例如,在探究“尊重他人”这一问题时,我设计了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与不同的人交往应采取不同的尊重方式,请思考与他们交往应如何表达你对他的尊重——(1)父母很劳累,回到家里一身疲惫,我……(2)老师很辛苦,有一次上课,讲错了一个题目,我……(3)同学很优秀,获得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我……
再次,预设应基于师生融合。课堂是开展师生生命对话的殿堂,师生两方面因素不可或缺。教师的情感经历在课堂与学生的情感经历在课堂上交融,往往能触动心灵,产生思维的火花。
2、思路清晰,应是以生活为主线的预设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有清晰的思维,有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如何设计清晰的主线,使教学有序顺畅呢?
首先,应研读教材,整体感知教材,不肢解教材,只有整体感知教材,才能灵活使用教材,才能从宏观把握课堂。
其次,应深入分析,找出教材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顺知识逻辑层次。
再次,模块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如一幕大戏,应认真研究如何导课、如何展开、如何总结、如何升华等模块。同时,按一定的逻辑思维将这些板块“串”起来,使整节课浑然一体。例如,本节课以“平等尊重”为教学主线,设计了“认识平等差异”——体验“盲人旅行”——探究人与社会——感悟人与自然四个环节,课堂教学有序开展,逐层深入。
二、引领生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课堂是动态发展的,是师生思维共同推进的空间,课堂生成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特质。
1、引领生成必须辩证点评学生的思维成果
课堂生成是学生思维再创造的结果,对于学生的课堂上生成的知识和观点,教师应认识倾听,快速反应,即时作出评价,该纠正的纠正,该点拨的点拨,该提升的提升,做到 “汲取学生闪光点,弥补学生薄弱点,满足学生需求点”。
例如,在探究“我们应如何对待残疾人”时,有学生说出“可怜他们”的观点,我肯定了他们的同情心,同时追问:“若他们感受到周边的人总是以可怜的目光看着自己,会有何心理反应呢?”启发学生认识到应充分理解他人的处境的道理。
2、引领生成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生成包括知识生成和情感生成。学生在课堂思维和体验活动中会生发出一定的情感,那是他们思想的流露,心灵的对白,教师应充分予以关注,使得课堂彰显生命人文气息。例如,在“盲人旅行”的课堂心理体验之后,采访学生“你有什么感受”,有学生表示:“作为盲人真的很痛苦,也很无奈”,这是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的'真实情感,我很关切的说:“朋友不必叹息,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师生心灵的对话中形成并发展。润物细无声,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真情流露,这不就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吗?
3、引领生成必须凸显师生课堂上的地位平等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合作者,二者地位平等,共同生长。作为“闻道在先”的教师,不能将自己或教材的思想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在对话交流中帮助学生提升认识。
总体上看,在本节课按时完成了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不会如何学习;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归纳;对主要知识点记不住。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摸清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更是要关心、爱护他们,对于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都要进行最大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对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控制的不是太好。根据教学反馈的信息,在新的教学设计上不断摸索,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预设应当留足空间为生成作铺垫,而在课堂上应当充分、辩证引领生成,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而有效达成。
2、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反思
一、合理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如鸟之两翼,不可或缺。进行课堂教学,先得精心备课,合理预设。
1、尊重学生,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预设
首先,预设应基于学生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参与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探究“关爱弱势群体”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参与了情景表演,学生深受感动,切实地掌握了“关爱弱势群体”的具体行为要求。
其次,预设应基于学生生活。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教学的鲜活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引导学生回归熟悉的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探究、感悟、践行。例如,在探究“尊重他人”这一问题时,我设计了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与不同的人交往应采取不同的尊重方式,请思考与他们交往应如何表达你对他的尊重——(1)父母很劳累,回到家里一身疲惫,我……(2)老师很辛苦,有一次上课,讲错了一个题目,我……(3)同学很优秀,获得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我……
再次,预设应基于师生融合。课堂是开展师生生命对话的殿堂,师生两方面因素不可或缺。教师的情感经历在课堂与学生的情感经历在课堂上交融,往往能触动心灵,产生思维的火花。
2、思路清晰,应是以生活为主线的预设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有清晰的思维,有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如何设计清晰的主线,使教学有序顺畅呢?
首先,应研读教材,整体感知教材,不肢解教材,只有整体感知教材,才能灵活使用教材,才能从宏观把握课堂。
其次,应深入分析,找出教材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顺知识逻辑层次。
再次,模块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如一幕大戏,应认真研究如何导课、如何展开、如何总结、如何升华等模块。同时,按一定的逻辑思维将这些板块“串”起来,使整节课浑然一体。例如,本节课以“平等尊重”为教学主线,设计了“认识平等差异”——体验“盲人旅行”——探究人与社会——感悟人与自然四个环节,课堂教学有序开展,逐层深入。
二、引领生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课堂是动态发展的,是师生思维共同推进的空间,课堂生成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特质。
1、引领生成必须辩证点评学生的思维成果
课堂生成是学生思维再创造的结果,对于学生的课堂上生成的知识和观点,教师应认识倾听,快速反应,即时作出评价,该纠正的纠正,该点拨的点拨,该提升的提升,做到“汲取学生闪光点,弥补学生薄弱点,满足学生需求点”。
例如,在探究“我们应如何对待残疾人”时,有学生说出“可怜他们”的观点,我肯定了他们的同情心,同时追问:“若他们感受到周边的人总是以可怜的目光看着自己,会有何心理反应呢?”启发学生认识到应充分理解他人的处境的道理。
2、引领生成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生成包括知识生成和情感生成。学生在课堂思维和体验活动中会生发出一定的情感,那是他们思想的流露,心灵的对白,教师应充分予以关注,使得课堂彰显生命人文气息。例如,在“盲人旅行”的课堂心理体验之后,采访学生“你有什么感受”,有学生表示:“作为盲人真的很痛苦,也很无奈”,这是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的真实情感,我很关切的说:“朋友不必叹息,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师生心灵的对话中形成并发展。润物细无声,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真情流露,这不就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吗?
3、引领生成必须凸显师生课堂上的地位平等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合作者,二者地位平等,共同生长。作为“闻道在先”的教师,不能将自己或教材的思想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在对话交流中帮助学生提升认识。
总体上看,在本节课按时完成了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不会如何学习;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归纳;对主要知识点记不住。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摸清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更是要关心、爱护他们,对于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都要进行最大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对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控制的不是太好。根据教学反馈的信息,在新的教学设计上不断摸索,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预设应当留足空间为生成作铺垫,而在课堂上应当充分、辩证引领生成,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而有效达成。
3、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旧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上注重于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性、顺序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不够,教学完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师以教材为根本。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围着老师转,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手段单一,以考试来定“乾坤”。初中以升重点高中中考为指挥棒,高中以升大学高考为指挥棒,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现在教学新改革已经开始,她就像一缕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瓷都大地。新教材不仅重知识内容安排,更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六年级第一单元《融入新生活》,不仅让学生与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让学生用思想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诱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听科学家的故事,看历史人物,说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新教材新课堂新教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我们不能肓目乐观,肓目追求老师与学生的表面平等,我们的教改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新的教学改革让我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音。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说话,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4、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试论点滴体会。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品生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经历丰富,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讨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
(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
(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5、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追求真善美的政治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心理品质、公民道德教育和当代国情教育的必修课。除去中考的因素,如何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我想这更是每位政治教师的神圣职责。在当今新课程的感召下,怎样让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每堂课都能真切的有所获,这个问题常成为我在教学实践中思考的问题。
最近《百家讲坛》正在热播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解的《三字经》。其开篇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告别了小学六年的孩子们由不同的母校进入到新的集体,十二三岁的少男少女,懵懵懂懂、似是而非,身心发育、突变在即。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尴尬的年纪。不同的成长背景孕育了千百种不同的个性:有如脱缰之野马、难以驯服;有如掌中之珠玉、敏感易碎……面对这样的学生就决定了初中老师必须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不仅要有智取的本领、硬斗的勇气,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充沛的体力。本人是一名从事初中政治教学20年的一线老师,现将几年来积累的几点感想体会归纳如下,权当抛砖引玉,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可喜的变化:
首先,回归生活是近几年来初中思品课教学最大的亮点。现在初一、初二思品课学习的有心理常识:如何融入新集体、如何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如何理解宽容和欣赏赞美他人等等。还学习法律常识:如何做个合格的公民、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如何应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总体上看,教师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开始关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教学及活动设计联系生活、体现生活、回归生活。学生对此也给以充分的肯定,体现在爱看政治书、爱上政治课了。
其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喜欢上政治课,喜欢思品课老师,把思品课老师当心理咨询师,遇到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和不顺心事会主动找老师述说自己的疑问,寻求老师的帮助。如:两位女生向杭州某公司邮购一套69元的衣服装饰品,始终都没受到。刚好学到法律常识中的维护消费者权益,她们就来找我帮忙。我教她们联系杭州的12315反映情况,才发现是上了虚假广告公司的当,终于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同时也增长了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学政治课是有用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中学思品课恰似一场春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养料。
再次,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可喜的转变。教材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学习探究的内容贴近实际、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更积极参与设计学习活动,如排演小品、进行辩论赛等,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胆子变大了、信心增强了、懂得了换位思考,初步树立了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团队意识和公民意识。
存在的问题:
首先,驾驭和处理教材对每一位政治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恰恰是上惯老课程的我们这些老教师所缺乏的。真善美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样政治课堂教学水平要提升也要从求真、求善、求美做起。
“求真”即钻进教材,跳出教材。“求真”要带着学生钻进教材,学习“真知”。当今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一般是从典型事例、生动故事、历史事件、实物图画作为切入口,由具体到抽象来说明道理的。在教学中,教师就应从社会真情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列举一些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真实材料,包括国内外重大时事、本地区和本校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实物、图片等材料,让学生去理解、接受教材内容。“求真”更重要的是跳出教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挑剔”甚至“批判”一些“知识”。我们懂得,任何人都不能说穷尽了真理。“跳出教材”就是鼓励学生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以及各种现成的答案,努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
“求善”即贴近学生,走进心灵。教育的秘诀,不只是传授已有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唤醒潜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生命感和价值观。“求善”要求学生运用其真实的生活体验去感知和领悟所学知识中蕴涵着的“善”,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人生。
“求美”即注重熏陶,展示魅力。对学生注重美的熏陶,展示美的魅力,这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内容。“求美”是道德的要求,也是创造的动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技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逻辑的严谨、结构的精巧、意蕴的深邃、语意的诚挚、言辞的妙趣……所有这些,都会唤起学生的求美情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倾心爱之。
其次,为人师者要有平等的爱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师德。对成绩好的学生、班干部和一般同学要一视同仁,在中小学阶段由于教育改革配套措施还未落到实处,许多教师存在着会读书就是好学生,不会读书就是坏学生的错误观念。因而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和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同时迟到,老师对其态度却截然不同。对学习差的那个,老师厉声质问:“为什么迟到?”而对于学习好的那个,却关切地摸摸其头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才迟到了?”反差如此之大,让好学生时时如沐春风,而禁不起任何批评和挫折;而所谓的坏学生却易因此而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更有甚者发展为怨恨老师,仇视比其好的任何人,以致引发过激行为。
这么可怕的后果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老师委以重任,让其在学科管理中锻炼能力,但不能有任何特权,不应该使其产生骄傲情绪。而对于所谓的“坏学生”,教师应善于发现其优点,毫不吝惜地大加夸奖,甚至还可以根据他的特点,设立一些容易的题目让他做答、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让他觉得“老师并没有看不起我,我应该争气,让老师更喜欢我”。有的同学很聪明,可太好动,因而成绩不怎么样,不过由于表现能力强,可以让他带动全班同学开展搜集课堂小材料、举办主题辩论会或搞各种调查活动来丰富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让其找回自信,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恰恰是这样的所谓坏学生,他们的自尊心格外脆弱,老师就更应该注意课堂的艺术,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使思品课时时处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学有所获。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思品老师更是如此。为人师者要有真心,老师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应该是诚恳的,要坚持以“诚”为本的工作原则。所谓“以心去发现心,以火去点燃火。”讽刺、漫骂对于教育学生是无济于事、甚至是适得其反的。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政治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总而言之,成功的教学应该是有特色的教学,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教学特色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教师不断自我辨证否定的过程。让我们牢记——“真”是思想政治课的基石,“善”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美”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敢于以纯洁的心灵、理性的判断,去鞭笞假、恶、丑,不断追求真、善、美。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科学知识,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明是非、辨美丑的能力,才能真正热爱生活,向往未来,锐意进取,学有所成,将来奉献社会。
6、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改以来,从事思品课教学的教师都会深切地体会到,思品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授---板书---讲授”近呼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应试教育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以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思品课中恰当使用多媒体?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2通过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知识理解
思品课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3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在思品课中,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是教师难以凭口舌解释清楚的,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借助多媒体处理信息,适度选择,精心选择,合理解释和演示,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
4增强时代气息和可信度。
通过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记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政治可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信息总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而且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政治课教育的可信度。
5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近一主动提出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意识到问题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学生会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的思维就发动起来了。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
总之,通过实践表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班级比不使用的班级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提高。使用的班级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对知识的理解非常深刻,知识面扩大,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并能问题,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7、思想品德青年教师公开课优秀教学反思
一、合理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如鸟之两翼,不可或缺。进行课堂教学,先得精心备课,合理预设。
1、尊重学生,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预设
首先,预设应基于学生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参与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探究“关爱弱势群体”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参与了情景表演,学生深受感动,切实地掌握了“关爱弱势群体”的具体行为要求。
其次,预设应基于学生生活。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教学的鲜活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引导学生回归熟悉的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探究、感悟、践行。例如,在探究“尊重他人”这一问题时,我设计了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与不同的人交往应采取不同的尊重方式,请思考与他们交往应如何表达你对他的尊重——(1)父母很劳累,回到家里一身疲惫,我……(2)老师很辛苦,有一次上课,讲错了一个题目,我……(3)同学很优秀,获得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我……
再次,预设应基于师生融合。课堂是开展师生生命对话的殿堂,师生两方面因素不可或缺。教师的情感经历在课堂与学生的情感经历在课堂上交融,往往能触动心灵,产生思维的火花。
2、思路清晰,应是以生活为主线的预设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有清晰的思维,有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如何设计清晰的主线,使教学有序顺畅呢?
首先,应研读教材,整体感知教材,不肢解教材,只有整体感知教材,才能灵活使用教材,才能从宏观把握课堂。
其次,应深入分析,找出教材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顺知识逻辑层次。
再次,模块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如一幕大戏,应认真研究如何导课、如何展开、如何总结、如何升华等模块。同时,按一定的逻辑思维将这些板块“串”起来,使整节课浑然一体。例如,本节课以“平等尊重”为教学主线,设计了“认识平等差异”——体验“盲人旅行”——探究人与社会——感悟人与自然四个环节,课堂教学有序开展,逐层深入。
二、引领生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课堂是动态发展的,是师生思维共同推进的空间,课堂生成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特质。
1、引领生成必须辩证点评学生的思维成果
课堂生成是学生思维再创造的结果,对于学生的课堂上生成的知识和观点,教师应认识倾听,快速反应,即时作出评价,该纠正的纠正,该点拨的点拨,该提升的提升,做到 “汲取学生闪光点,弥补学生薄弱点,满足学生需求点”。
例如,在探究“我们应如何对待残疾人”时,有学生说出“可怜他们”的观点,我肯定了他们的同情心,同时追问:“若他们感受到周边的人总是以可怜的目光看着自己,会有何心理反应呢?”启发学生认识到应充分理解他人的处境的道理。
2、引领生成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生成包括知识生成和情感生成。学生在课堂思维和体验活动中会生发出一定的情感,那是他们思想的流露,心灵的对白,教师应充分予以关注,使得课堂彰显生命人文气息。例如,在“盲人旅行”的课堂心理体验之后,采访学生“你有什么感受”,有学生表示:“作为盲人真的很痛苦,也很无奈”,这是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的'真实情感,我很关切的说:“朋友不必叹息,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师生心灵的对话中形成并发展。润物细无声,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真情流露,这不就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吗?
3、引领生成必须凸显师生课堂上的地位平等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合作者,二者地位平等,共同生长。作为“闻道在先”的教师,不能将自己或教材的思想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在对话交流中帮助学生提升认识。
总体上看,在本节课按时完成了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不会如何学习;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归纳;对主要知识点记不住。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摸清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更是要关心、爱护他们,对于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都要进行最大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对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控制的不是太好。根据教学反馈的信息,在新的教学设计上不断摸索,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预设应当留足空间为生成作铺垫,而在课堂上应当充分、辩证引领生成,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而有效达成。
8、青年教师物理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浮力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而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其中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是本节的重点,能为下一单元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浮力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浮力知识的另一方面作用: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体现了它的实用性,所以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浮力的体验,如木块能漂浮在水面是由于受到水的浮力,氢气球在空中能上升是受到空气的浮力,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不同的等,这些体验都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抽象与概括,只凭学生粗浅的观察分析,形成了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观念,这些错误观念的形成又会成为学生学习浮力知识的'思维障碍。
本节课我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发现软木塞浮在水面,对软木塞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木塞要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这就是浮力,进而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有浮力?”的疑问中进一步探究有关浮力的规律。缺乏生动性,可以进行如下改进:边观察图片为演示实验:将一正方体泡沫用力压入水中,撤去外力后,泡沫从水里浮上来静止在水面;将一小木块放入水中,松手后木块也浮上来静止在水面。进一步提问:从水里浮上来静止在水面的泡沫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通过受力分析得出浮力的知识,这就比单纯的图片更能引起学生兴趣。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取利用学生经验得出猜想再实验探究的方法。由于盐水与清水密度相差不大,所以现象不明显。所以采用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的方法,也为学生做其他实验奠定基础。实验时还应该抓主要因素让学生课堂上去做,其它猜想可由学生课下完成,这样主次分明,学生才容易得出正确结论,也使学生有时间完成课上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