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家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和谐的家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六年级上册第14课《和谐的家园》是《保护环境》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以小龙家乡开发旅游区为例进行研究,提出建设与环境的问题。在进行旅游区开发有利与不利的分析、新家园设计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要在使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课集中体现活动1。在任务驱动页中呈现了一个情景:波波收到家乡堂弟小龙的来信,告诉他家乡准备开发旅游区,但他担心这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可能会给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由此引出活动1“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分析。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采用搜集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山村开发后所带来的好处和对环境的影响,并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会问。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和谐的家园》一课,先从课题上质疑,你认为和谐的家园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波波遇到了什么难题?设置情景,从问题入手,学习课文。经课前准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提出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看法和了解。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接着设计了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的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的频率,绝不能高形式而丢掉本质内涵。
3、总领全课的质疑
最后向学生出示了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一些失败的安利以及一些合理开发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并交流,质疑在旅游资源开发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进而拓展到当自己在旅游区游览时如何做个文明的游客,让学生知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意识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的保护需要大家一起参与。
古人曾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首先就是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科学老师,应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全新的视觉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白鹅》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地域特点,设计了《白鹅》的第一课时的教学。首先学生认读了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次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白鹅形象,了解白鹅特点。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也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最后学生学习时通过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叫声、步态的特点。学生表演、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
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在教学中,也感到因学生较多,没有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课文读的少一些。在指导读中还有所不够。整节课感到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的。
3、《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 、床 、望、乡 ” 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马思聪的《静夜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他没有电话可以跟亲人朋友聊天,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让他快点回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五、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背景音乐播放)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1、欣赏学唱《静夜思》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李白写的另外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静 夜 思
李白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 霜。
举头 望 明月,
低头 思 故乡。
教学反思:《静夜思》是我们第一册语文中学到的第二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堪称李白诗中的经典,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诵了,故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理解古诗上。
家长教孩子背古诗,一般不会注重字音有没有念准了,所以听孩子们背诵这首诗,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纠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课题中的“静”,很多孩子都没读准,它是后鼻音,比较难度,“思”是平舌音,个别孩子常读成翘舌音了,把古诗的题目读正确,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在理解诗意时,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发现塑胶跑道上有一层白白的霜,就带孩子们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释,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此时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当时李白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此时的凄凉孤寂让孩子们去体会可能困难了点。于是我试着让孩子们想一想,你们觉得月光洒在地上像什么,孩子们对这种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最有兴趣了,有的说像一层白白的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条白裙子……
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4、《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古诗,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2、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
三、教学时间:1.5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孩子们喜欢古诗吗?你知道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2、听过《静夜思》吗?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
过渡:看来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几个诗歌中的生字宝宝,还要把诗读得正确,有感情。有信心吗?
(二)学习生字
1、翻开书74页,自己读诗句,读完后将圈出来的生字宝宝多试拼几遍。
2、指名读,评议。
3、学习生字。
(1)读字音: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a、小老师带读
b、你想提醒大家怎样读好这个字?
c、他能和谁交朋友?
(2)记字形:
a、左右结构:静(在哪里看见过这个字?)、低(它的反义词知道吗?)、故(它的偏旁是什么?区分反文和折文)。
b、上下结构:夜(分部件记忆,认识部件“夜下角”)、举(图画)、望(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
c、半包围结构: 床(会意记忆:房子下面放了木板,做成了床)。
d、独体字:光(谜语记忆:小儿子是个大胖子)、头(谜语记忆:大戴两朵大红花)、乡(会意记忆:乡下山路多弯道)。
(3)检测。
小朋友,今晚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苹果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它说:“我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有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我才送给你。”
4、写字
过渡:还有一个生字宝宝,它说小朋友每天都用到它呢,想和他见面吗?它是?
(1)“头”可以和哪些字成为好朋友?
(2)观察幻灯,书空。
(3)观察:写好“头”要注意什么?写一个字。
(4)抽生上黑板写,学生评价。
(5)注意再写一个字。
(三)感悟意境,指导朗读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 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齐读后两句。
6. 李白在这样的夜晚独自一人身处异地,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讨论一下,哪些句子是李白看到的景色,哪些句子是李白的想象。
7.老师引导:在这样静谧的夜晚,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教学反思
《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一堂课下来,我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学生的话题打开了,这样他们也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此时我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5、《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小鸡眼中的世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大部分学生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写“站、鸡”。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站、鸡”。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简笔画
学具: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齐读课题。
2 认读生字词。
【课件】世界 美丽 小鸡 不久 它们 站立
蛋壳儿 黄乎乎 蓝湛湛 绿茵茵 碧澄澄 撑
我们来开火车读。谁的火车开得快?
3 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还记得吗?好,我们一起来把小鸡睡醒后的欣喜背出来。(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训练。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世界真是黄色的吗?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指名回答。
2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课件】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
(1)指名读。
(2)指导看图:
你们看,天空离我们那么高,那么远,一眼看去是广阔无边的深蓝,就像水洗过一样,这就是蓝湛湛。你能用动情的朗读让大家看到蓝湛湛的天空吗?【课件】天空是蓝湛湛的
书上说【课件】树木是绿茵茵的,,谁来给“绿茵茵”找个意思相近的词?说得真好,说明小鸡看到的树木非常——绿,而且看上去——毛茸茸的,很茂盛。谁来读?
【课件】小河是碧澄澄的谁来读这句话?什么是碧澄澄?我们学过的《小河与青草》里有一句话——引背,就是最好的解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其实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课件】它看见天空是蓝的,树木是绿的,小河是碧绿的。”可是小鸡太喜欢这美景了,所以它说——它看见(引读)【课件】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自己把这句话再连起来读一读,要把小鸡的喜爱之情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2个)这只小鸡真喜爱大自然。
(3)指导朗读这句话:(指图)
天空是这么广阔,蓝得那样纯净;树木绿油油的,是那么茂盛,河水又是那样清澈……这一切多美啊,请同学们自己再声情并茂的读读这句话。
这么美丽的.世界,小鸡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看到的——引读第一二句。
3 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1)指名读,他读得好在哪儿?
(“啄呀啄呀”读得慢,因为小鸡啄得很吃力。)
(2)师范读,听听我读的时候还强调了哪些词?(因为“才、很久”也说明小鸡啄得很吃力)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看谁能读出小鸡吃力的感觉。(小鸡真用力啊)
4 小鸡真辛苦,可是它终于看到了美丽的世界。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5 现在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鸡,能看着图把这段话美美地背出来吗?指名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小鸡情不自禁地想——引读。【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这么”美丽究竟怎么美呢?指名答,一起来说说。(齐背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
这句话里为什么要加上“原来”这个词呢?小鸡心目中的世界原来是怎样的呢?指名答,齐背第一自然段第三句话。
2 今后要像这样把前后文联系起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出壳的小鸡,它看见——引读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高兴地想——引读。【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标点符号也有表情,会读书了。】谁再来读读。
小鸡可高兴了,他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他读得好在哪里?(读出了小鸡高兴的心情。)再指名读。
3 自己把这段话连起来高兴地读读!。指名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现在,出壳儿的小鸡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了,“叽叽,叽叽,它是在说”——引读【课件】第四自然段“世界多美呀”。
2 因为这个世界的色彩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呀——引读“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课件反白】这后面的六个小圆点叫省略号,是说小鸡看到的色彩可多了,除了前面提到的(指图)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还有许多呢!你能把小鸡的话接下去说吗?
【课件】第四自然段去省略号,红()()的,黑()()的,金()()的,绿()()的……
3 这里的“蓝湛湛的”是指——天空,“绿茵茵”是指——树木,“碧澄澄”是指——小河。【课件】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
4 这里的“蓝湛湛的”仅仅是指天空吗?“绿茵茵”仅仅指树木吗?“碧澄澄”仅仅是指小河吗?要知道这些都是小鸡原先通过蛋壳上一个小小的洞眼看到的呀,现在它已经能够自由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了。想象一下,“蓝湛湛的”还可以有什么?“绿茵茵的”还可以有什么?“碧澄澄的”还可以有什么?指图提示。
【课件】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小鸡看到的东西可多了,指图提示:还有红彤彤的——太阳,金灿灿的——麦田,绿油油的——草地,黑黝黝的——土地。
你能接着小鸡的话说下去吗
【课件】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去省略号,()是()的,()是()的,()是()的……
5 看到这一切,小鸡由衷地赞叹——(引读)“世界多美呀”!你看,蓝湛湛的天空,蓝湛湛的大海;绿茵茵的树木,绿茵茵的草地;还有碧澄澄的小河,碧澄澄的湖泊…这一切怎不叫人陶醉?怎不令我们赞叹——(引读)“世界多美呀”!
这么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6 请同学们自己把段连起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三欣赏背诵。
1 这么可爱的小鸡,这么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世界多美呀》!
2 愿意为它配音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四指导习字。
认读“站、鸡”。
1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2 自学书上P103笔顺图。
3 在习字册上描红,体会笔顺。
4 怎样才能写好它?
5 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范写。
6 习字。
作业设计
【课件】
1 完成习字册“站、鸡”。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3 小鸡是怎样孵化的?你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向周围的人了解,把了解到的情况在下节课与大家交流。
4 大自然中,美无处不在——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请你留心观察,把你眼中美丽的世界画下来,然后在画的旁边写上一段相应文字来说明。
教学反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这节课立足于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并且形成一定的口感。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确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充分领悟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并且兴趣高昂,最后甚至熟读成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适时地给予适当的激励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这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具有正迁移的效果。
第三,这节课的设计抓住文章中的两个省略号,通过引导学生补充,进而展开合理想象,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也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并进行了句式的训练。这对于本班部分缺乏一定认知量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备课的本意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随意注意,将教学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提前这一手段或许也可以放弃,转而按照顺序。因为这样一来,课文的感情线索可以一气呵成,尤其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与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无需在割裂之后再想法连贯。
另外,本节课由于面对家长期待的目光(“家长半日开放”),过多地把时间让给孩子们朗读,最后导致没有完成写字指导这一环节,有些遗憾,毕竟这是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仍旧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界客观因素所动,坚持民主的、公正的、科学的教学。
6、《西门豹》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西门豹》一文通过写西门豹惩治那些为谋取钱财欺骗老百姓而年年给河神娶妻、残害少女的巫婆和官绅的故事,赞颂西门豹为民着想,敢于破除迷信、除暴安良、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西门豹来到邺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找来当地的老大爷了解情况,摸清底细,知道这是由于当地的官绅和巫婆给河伯娶媳妇给闹的;第二部分讲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了巫婆和官绅,让当地的老百姓受到教育;第三部分讲西门豹兴修水利,为民着想。整篇文章曲折迂回,学生都感兴趣。
在一班上《西门豹》第一课时时,我发现,在教学课时的分法上出现了不足,即使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时间必须非常紧凑,因而缩短了学生在课堂上书写的时间,最后连对学生的书写也不能进行点评。
根据上次的经验,我把教学任务改了一下,把“了解情况”这一环节放到第二课时,结果,学生读的时间多了,写字的时间也比较充分,还对三名学生的书写进行点评,特别是我们班的`陈思源同学的点评,学生们都能对这位平时很少交作业的孩子进行表扬,这位孩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加上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减轻了,自然指导学生朗读的时间就多了。如指导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时,通过学生的示范读,全班读,学生基本能掌握朗读感情基调。
7、 《和谐的家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六年级上册第14课《和谐的家园》是《保护环境》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以小龙家乡开发旅游区为例进行研究,提出建设与环境的问题。在进行旅游区开发有利与不利的分析、新家园设计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要在使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课集中体现活动1。在任务驱动页中呈现了一个情景:波波收到家乡堂弟小龙的来信,告诉他家乡准备开发旅游区,但他担心这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可能会给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由此引出活动1“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分析。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采用搜集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山村开发后所带来的好处和对环境的影响,并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会问。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和谐的家园》一课,先从课题上质疑,你认为和谐的家园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波波遇到了什么难题?设置情景,从问题入手,学习课文。经课前准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提出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看法和了解。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接着设计了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的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的频率,绝不能高形式而丢掉本质内涵。
3、总领全课的质疑
最后向学生出示了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一些失败的安利以及一些合理开发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并交流,质疑在旅游资源开发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进而拓展到当自己在旅游区游览时如何做个文明的游客,让学生知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意识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的保护需要大家一起参与。
古人曾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首先就是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科学老师,应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全新的视觉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8、《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导入
析题,学拟题:
学生背读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进行赏析,请同学们找出几个颜色词语,很自然引出:
白、绿、红、清,再在黑板上写一鹅字。
然后又问学生与课文标题有何区别。
再复习几个课内类似的标题:白色鸟; 金黄的大斗笠;紫藤罗瀑布;白蝴蝶之恋;白毛女。
问:怎样拟标题才能做到勾引读者的目光与心魂呢?
──引出标题的色彩美。
二、抓傲理线索
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找出全文有多少个傲字?
(8个傲)
──引出傲串全文的线索美。
三、挖傲悟组材
请同学们找出傲具体表现在哪五个方面,请仔细读原文后回答。分四组抢答,看谁最踊跃最精彩:
1、一傲在伸长脖颈左顾右盼总领下文;
2、二傲在叫声;
3、三傲在步态;
4、四傲在吃饭;
5、五傲在昂胸凸肚跨方步看野景照应开头。
──根据发言,然后引出傲在总分总的布局美。
四、扣傲赏妙语
同学们找出文中写傲的具体描写句子,看谁找得快又能说出其精妙处。
教师示例:
1、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用动作、神态、旁人的心理写傲,妙在前正后侧式,如在目前。)
2、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妙在三个方面的概括来写傲,作用:叫声、步态、吃相,两字短语构成段首排比,有气势又总领各段。)
3、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妙在鸭鹅对比来写傲,与大爷类比,妙在对比类比突出了中心。)
4、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前总后分,前概后具式来写傲,语言精致。)
5、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怎样来写傲?写鹅的神态、动作来写傲。)
6、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谁能表演架子十足的神气。)
──引出语言有生动美。
五、评傲说做人
1、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喜欢它。
教师示例:
这里写到的物质上的贡献无非是下文提到的可以给人们生蛋,而精神上的贡献,则在于主人主母小孩捡蛋时的哈哈的喜悦之情,其中充满了人情味,更写出了农家小院的惬意生活。
(教师扣关键词:物质和精神来展开评点。)
2、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但我觉得,比吃鹅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学生评点活动:
用假设:我们的自己家中没有养鸡鸭狗等动物,你回到家里一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假如我们自己家中养了鸡鸭狗等动物,你回到家中又会有什么感觉?
(备用启发故事:我自己儿时躺在地上打滚,为的是缠母亲买两只小兔子养,我可没有想到要吃这个兔肉,而是觉得蛮有味,才要在地上打滚的。引出养鹅,实则趣味无穷也。不单单是为了有鹅蛋吃哦!)
──引出语言有哲理美。
六、拓展有趣味
1、扣狗话题说话活动:
说与狗有关的俗语词句。
2、说说你有关养狗的趣事。
3、联读活动:
⑴ 王维的《谓川田家》。
⑵ 《白鹅》完整篇章自读(注:教材只是部分节选)。
──引出读后拓展有趣味。
【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鸡犬相闻──丰子恺《白鹅》美读把玩形傲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白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所以,我是采用了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对这只白鹅的印象。学生交流的时候,引导他们结合有关的语句概括出鹅的特点,并重点体会了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一句,体会作者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时我也重视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让学生找出写得生动有趣的句子细细品味,欣赏。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9、《草原》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草原》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写的,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感人之作。
我设计本课时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鉴于学生没有到过草原的经历,即便是从电视上领略过草原风光的学生也很少,为达成这个学习目标,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初读,理清线索;再读,借助幻灯图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最后,在品味课文重点词句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美。
多幅草原风光幻灯片的播放,把学生带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草原的无边和美丽。文字幻灯片和风光幻灯片的配合使用,使学生的品味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学生的理解和品味有了具体表象的`支撑,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少学生都喜欢上了这段话,并能有感情地流畅地背诵下来。
这节课,我的课堂设计主要是围绕下面的问题来展开的:“草原景美在哪里?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写得美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有时想想,的确是呀,在课堂上,做教师的并不须要提太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问题,学生能从多方面进行挖掘理解,把他们自己在读书中领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了,不到位的教师略作点拨,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