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倒霉的小白马》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2023-08-25 11:22:20

  《倒霉的小白马》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倒霉的小白马》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1、《倒霉的小白马》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大班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总是那么好奇,他们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现象,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经验积累还不能解释一些自己的疑惑,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是晴天还是下雨呀?等等。《倒霉的小白马》一课就是通过有目的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小白马的曲折经历的同时,又使他们对于气象方面的知识得到丰富,经验得到提升,从而培养了他们收集天气信息,观察天气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整个活动,我从出示小白马手偶引出课题,到讲述故事感受小白马的倒霉经历,再到天气信息早知道,使孩子萌发观察天气的兴趣这样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我出示手偶小白马,让它与幼儿互相问好,并以小白马的口吻说:“看看我的.表情,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难过吗?告诉你们吧,我前几天遇到了许多倒霉的事。”然后我又让孩子们猜一猜,“小白马会遇到什么倒霉的事呢?”让幼儿展开思路、畅所欲谈,让每一位幼儿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接下去的学习。在第二个环节中,我共讲述了故事两遍。第一遍我是边讲述边提问,使孩子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第二遍完整讲述时,我边以角色化的语言讲述故事边出示相应图片,使幼儿能边看图片边听老师讲故事,利用挂图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之图片结合,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悟。第三个环节我通过几个针对性的问题,让幼儿说出有关天气信息的内容:在帮助小白马纠正错误认识的同时,激发幼儿喜欢收集天气信息,萌发观察天气的兴趣。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反映也很活跃,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存在的不足。如:课堂上,对一小部分孩子的关注度还不够;经常叫举手的幼儿回答,而举手的也一直是这几个,有些孩子从来都不愿举手。特别是在语言活动中,怎样能引导这部分的孩子主动发言,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其次,我自己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也要有待加强,争取让每个孩子的回答都能得到有效的回应。在教学上有许多问题,还需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2、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去年的树》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去年的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星期三上午,我在语言组上了一堂公开课,是语言活动《去年的'树》。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情深意长,带着些伤感色彩。整个童话的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句,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整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讨论——欣赏——理解——谈话。对这个故事文本我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内容比较深奥、抽象,对于中班幼儿怕难以理解。所以最后一段我去掉了,直截了当地“小鸟看着灯火,伤心地留下了眼泪。”再有为了渲染小鸟追寻大树的急迫心情,我在小鸟找寻大树的过程中用了“赶紧”、“急忙”两个词语,使幼儿更易理解。活动下来,老师们给了我中肯的评价。点出了成功之处:活动环节清楚,设计合理,课件运用较好。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题也很好,发挥了幼儿的想象,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语言活动中的词语解释能自然随机,把握较好。看到成功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

  1、语言活动中的对话可以着重复述。

  2、是否可以让幼儿先看图说说,别完整呈现整个故事,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发挥。

  3、在第二环节提问到最后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小鸟的朋友大树没了,小朋友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再教师总结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友谊,这样的话目标达成度会更好。总之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恰到好处,真是应了古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是啊!通过老师们的评价和讨论。我从中发现了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课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后谈话环节,不用深入挖掘大树的用处,太过了会偏离主题。再例:对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情感缺乏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实践反思,使自己在业务上更进一步。

3、大班语言活动《比尾巴》的教学反思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多有意思的韵文呀!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而且语言简明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所以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在读中提升语感。怎么读呢?以往学生习惯于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今天来个师生对读怎么样?像少数民族的对唱一样,有问有答,肯定很有意思。这样想着,课上,在孩子们认识了生字之后,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换一种朗读方式,我来问,你们来答,例如:我问——‘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你们怎么回答?”孩子们齐声读:“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对,就这样。”接下来,我们开始对读课文,孩子们兴致勃勃,读了两轮之后,换做他们来问我来答,男生问,女生答,这样读了几遍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诵下来了,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学得非常带劲儿,这是令人欣慰的。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孩子愿意读,想读,主动去读,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只有孩子产生了兴趣,下一步才有可能学好。

4、大班语言活动《米拉的肚子》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米拉的肚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米拉的肚子》故事中的米拉肚子经常会发出响声,因此招来了同伴们的嘲笑或家人、老师的不理解,甚至受委屈,直到有一天肚子的响声吓退了老虎、救了同学们,大家才对她有好感。但是后来肚子不叫了,代替她的却是屁股的响声。故事对我们大人很有教育意义,要多理解孩子,故事结尾又留下一处幽默,更使孩子深受喜欢。下面我就对我的这个活动做个反思:

  1、活动目标达成,重点和难点有掌握。通过本次活动对孩子及我的提升和发展都有帮助。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是:能理解米拉的肚子为什么一直发出响声,感受到米拉肚子响声的变化及同伴和老师情绪的变化。通过边看图边理解故事,幼儿都能根据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本节课教学过程很顺利流畅,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对活动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他们的倾听习惯非常好,整个活动幼儿始终能够保持着积极、兴奋的状态,学习氛围很好,可以说真正进入米拉的世界里了!

  3、在本次活动的预成时,我考虑到教师语言的重要性,运用了一些有别于以前的提问和对话方式——在幼儿回答完之后,不给马上肯定,我想这样容易给其他幼儿造成这个答案是唯一的印象,不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而是将你说的真对!说的真好!改为是这样啊!你是这么认为的!你说的也有道理!你说的,我还没有想到呢。使谈话可以继续下去,促进其他幼儿都去思考和别人不一样的。通过本次活动中的运用,我发现这个方法非常好,孩子们都在为和别人说的不一样而动脑筋,积极发言。使得整节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被调动到了极至,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配合。

  当然也存在了不少缺点:比如给孩子阅读的时间较少,读本中角色表情的变化引导得还不够深入,个别回答的`较少,这些都是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的。

  具体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一深入不够。

  分析:图画书画面不形象,幼儿在阅读时老师没有重点引导。

  对策:老师应提问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幼儿更认真的看画面,找出米拉肚子响的原因。

  (二)幼儿的阅读习惯不怎么好。

  分析:老师引导幼儿自由阅读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好像都有在观察画面,但是存在着走马观花的现象,并且喜欢聊天。

  对策:自主阅读就是要让幼儿自己阅读,安静的阅读。因此,阅读习惯应该在平时就要培养起来。活动中老师可以说:“好,小朋友们自己看书,尽量不要有声音”这样幼儿应该就能较明确老师的要求。

  (三)幼儿自由说的时间不够多。

  分析:幼儿在自由阅读后,分享交流时老师提的问题太多,占用了幼儿很多时间。

  对策:幼儿在分享交流时,老师可以提一两个具体的问题,如:说说你喜欢的图画和喜欢的原因。让幼儿大胆的自由的讲述。师作简短小结。

  早期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一生中重要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基础。而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更需要通过阅读与书不断对话,逐渐学习独立思考和理解表达,丰富知识,发展个性,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而作为我们幼儿教师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度,即要有自己学科教学的特点又要有别于小学教育中的阅读识字。做出特色不容易,但只要本着遵循幼儿特点,找到真正适合幼儿学习的方法,我想,我们的早阅教学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5、大班语言活动《小房子》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小房子》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本次的“艺苗杯”优质课评比,我选择了绘本《小房子》设计了一个大班的语言活动。该绘本借助了“小房子”这一视角,展现了工业快速发展后人们居住环境的变化,画面色彩丰富,前后对比强烈,虽是译本,但故事用语规范,词句优美,各种修辞手法渗透其中,是一本既具可看性、又具可听性的故事绘本。

  如何将这样一个绘本呈现给孩子?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什么?

  首先,分析绘本,故事中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直观的画面信息,前半部分四季变化中呈现出了乡村田园在不同季节中的美和趣。美体现在画面的布局设计,以及色彩的变化,春,一片嫩绿,生机勃勃,夏,一抹深绿,尽显郁郁葱葱的特点,秋,红、黄、橙色中点缀绿色,凸显了其五彩斑斓的特点,冬,银装素裹中人物衣着的亮色点缀,更衬托出了白色之美。而故事中的趣,正体现在不同季节人们的活动、劳作,如夏季的游泳、秋季的采摘、冬季的运动等。而后半部分以色调的变化、画面事物的增多、布局的丰满,与前半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既体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便捷,也呈现了污染、喧闹、拥挤等不适感。而故事中的暗线则是小房子的心情,随着乡村建设变化而变化着,从愉快渐渐转变为孤独、伤心,继而又转变为高兴,这也是作者要反映的主题,人与时代发展、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次,思考孩子们的经验是什么?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他们能够感受到城市生活带来的便捷和愉快,也体验到了雾霾等环境污染带来的不便,同时,也具有对乡村生活的直观感受,这些已有经验有助于他们对绘本故事的理解。

  第三,通过该绘本的阅读孩子们能够获得什么?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明白作者讲了什么,当然这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呢?这就需要立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来思考,当我将这个绘本教学定位在语言领域,那么我就需要聚焦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来思考。《指南》中关于阅读的目标中有以下两条阐述“喜欢通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见,绘本阅读不仅是看,解决看到了什么的问题,还要理解,解决看明白了什么的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幼儿仔细的看,怎样能够帮助他们看明白,判断他们是否看明白?这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来进行辅助、指导。

  一、循序渐进,积累“看”的经验

  ⒈单幅画面的精细阅读。绘本的阅读从第一张画面入手,引导幼儿自己观察,比如画面主角小房子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表情神态等体现内心感受的特征,以及周边的、画面角落的的、细节处的人、事、物。通过对单幅画面的观察,了解看的方法,并发现通过看可以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揣摩,勾起幼儿的已有阅读经验。

  ⒉多幅画面的比较阅读。为了突出绘本中四季的变化,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阅读。同时呈现四幅画面,便于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对比赏析,色彩、人物活动、以及细节处理,在寻找、发现不同的过程中,关注细节、深入理解,感受、体验人们、小房子的情绪和心理。

  ⒊多幅画面的连续阅读。为了突出故事后半部分小房子周围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选择了多个画面连续阅读的方式,将整个变化过程完整的呈现给幼儿,使他们在阅读中关注到前后画面之间的关联,积累浏览式阅读的经验,当对整体变化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再有选择的精读,有助于对故事大框架的感知和理解。

  二、多维度提问,推动理解和自主表达

  阅读活动中对画面的观察固然重要,但是理解和表达同样是幼儿发展的目标,也是他们语言发展的核心经验。如何推动他们理解和自主表达,提问是一种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手段。不同维度的提问,能够引发幼儿的不同经验、以及多角度的思考和判断。

  ⒈引发对画面的关注和描述性表达。比如在第一环节中,以问题“这是一幢什么样的小房子?在它的周围有什么?”引发幼儿对画面的观察。又如第二个环节中,问题“小房子周围的乡村田园随着什么在变化?”需要幼儿对四个画面整体观察阅读,而问题“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乡村田园很美?”需要幼儿关注单幅画面或画面中的部分细节。幼儿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更多的是以描述性的语言居多,如有……谁在干什么……是什么颜色的……看上去怎么样等。

  ⒉引发对故事进一步思考和评价性表达。比如问题“你觉得小房子会喜欢城市生活吗?为什么?”和“有人建议要拆了它,而有的人觉不能拆,你们是怎么认为的?”需要幼儿联系故事的前后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观点,不仅需要看,还需要自己的思考。该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拆有拆的理由,不拆有不拆的原因,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阐述观点。思辨类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⒊借助已有经验进行表达。比如问题“城市是什么样的?”“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能够激发对自己已有经验的回顾和表述,实现同伴间经验的分享、互补。该环节放在绘本阅读中,有助于幼儿对城市发展必然性的理解以及城市发展中便捷、有利之处的感受,有助于对城市发展变化形成相对客观的评价,不容易受绘本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过多的放大城市发展带来的弊端。

  三、音效辅助,烘托情感线索

  对于绘本的阅读,以及其它文学作品的赏析,有其说的清道得明的地方,也有其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因此可以借助其它领域的内容和元素来辅助,帮助幼儿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增强体验,丰富经验。

  在该活动的处理中,我借助了多种音效对不同阶段的小房子的情绪、感受进行烘托。比如故事开始部分,选用了自然界的鸟叫、狗叫和人的欢笑声,营造一种置身于乡村田园美景中的氛围,引导幼儿感受小房子的心情。又如选用了欢快的吉他曲,来营造一种阳光灿烂、心情舒畅、愉悦的氛围,烘托四季的美与趣。而当小房子周围发生着一些列变化的时候,选择了略带伤感的音乐作为主基调,并随着画面内容的调整,加入了车流声、工地施工的机械声、高铁行驶的声音、人们的喧闹声等,将绘本所要表达的内容更立体、多元的呈现给幼儿,帮助他们与小房子产生共鸣,的更好的理解它的心情。

  音效的辅助,潜移默化中突出了故事的情感线索。

  随着活动的实施,还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我去仔细的思考和推敲。比如活动第二环节中,我预设的目的是围绕四季变化的美和趣两个层次来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分两个内容,一个是四季环境的描述,另一个是人们活动的描述,但活动中因为缺乏有效的回应,使这块内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幼儿的语言表达没有得到提升、拓展,所用的词汇、句式均是以有经验。如何做好这一环节的有效回应?又如故事的完整欣赏,由于内容长进行了缩减,怎样缩减能更好的保留原文优美的词句。

6、大班语言活动《小房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小房子》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本次的“艺苗杯”优质课评比,我选择了绘本《小房子》设计了一个大班的语言活动。该绘本借助了“小房子”这一视角,展现了工业快速发展后人们居住环境的变化,画面色彩丰富,前后对比强烈,虽是译本,但故事用语规范,词句优美,各种修辞手法渗透其中,是一本既具可看性、又具可听性的故事绘本。

  如何将这样一个绘本呈现给孩子?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什么?

  首先,分析绘本,故事中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直观的画面信息,前半部分四季变化中呈现出了乡村田园在不同季节中的美和趣。美体现在画面的布局设计,以及色彩的变化,春,一片嫩绿,生机勃勃,夏,一抹深绿,尽显郁郁葱葱的特点,秋,红、黄、橙色中点缀绿色,凸显了其五彩斑斓的特点,冬,银装素裹中人物衣着的亮色点缀,更衬托出了白色之美。而故事中的趣,正体现在不同季节人们的活动、劳作,如夏季的游泳、秋季的采摘、冬季的运动等。而后半部分以色调的变化、画面事物的增多、布局的丰满,与前半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既体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便捷,也呈现了污染、喧闹、拥挤等不适感。而故事中的暗线则是小房子的心情,随着乡村建设变化而变化着,从愉快渐渐转变为孤独、伤心,继而又转变为高兴,这也是作者要反映的主题,人与时代发展、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次,思考孩子们的经验是什么?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他们能够感受到城市生活带来的便捷和愉快,也体验到了雾霾等环境污染带来的不便,同时,也具有对乡村生活的直观感受,这些已有经验有助于他们对绘本故事的理解。

  第三,通过该绘本的阅读孩子们能够获得什么?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明白作者讲了什么,当然这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呢?这就需要立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来思考,当我将这个绘本教学定位在语言领域,那么我就需要聚焦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来思考。《指南》中关于阅读的目标中有以下两条阐述“喜欢通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见,绘本阅读不仅是看,解决看到了什么的问题,还要理解,解决看明白了什么的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幼儿仔细的看,怎样能够帮助他们看明白,判断他们是否看明白?这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来进行辅助、指导。

  一、循序渐进,积累“看”的经验

  ⒈单幅画面的精细阅读。绘本的阅读从第一张画面入手,引导幼儿自己观察,比如画面主角小房子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表情神态等体现内心感受的特征,以及周边的、画面角落的的、细节处的人、事、物。通过对单幅画面的观察,了解看的方法,并发现通过看可以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揣摩,勾起幼儿的已有阅读经验。

  ⒉多幅画面的比较阅读。为了突出绘本中四季的变化,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阅读。同时呈现四幅画面,便于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对比赏析,色彩、人物活动、以及细节处理,在寻找、发现不同的过程中,关注细节、深入理解,感受、体验人们、小房子的情绪和心理。

  ⒊多幅画面的连续阅读。为了突出故事后半部分小房子周围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选择了多个画面连续阅读的方式,将整个变化过程完整的呈现给幼儿,使他们在阅读中关注到前后画面之间的关联,积累浏览式阅读的经验,当对整体变化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再有选择的精读,有助于对故事大框架的感知和理解。

  二、多维度提问,推动理解和自主表达

  阅读活动中对画面的观察固然重要,但是理解和表达同样是幼儿发展的目标,也是他们语言发展的核心经验。如何推动他们理解和自主表达,提问是一种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手段。不同维度的提问,能够引发幼儿的不同经验、以及多角度的思考和判断。

  1、引发对画面的关注和描述性表达。比如在第一环节中,以问题“这是一幢什么样的小房子?在它的周围有什么?”引发幼儿对画面的观察。又如第二个环节中,问题“小房子周围的乡村田园随着什么在变化?”需要幼儿对四个画面整体观察阅读,而问题“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乡村田园很美?”需要幼儿关注单幅画面或画面中的部分细节。幼儿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更多的是以描述性的语言居多,如有……,谁在干什么,……是什么颜色的,……看上去怎么样等。

  2、引发对故事进一步思考和评价性表达。比如问题“你觉得小房子会喜欢城市生活吗?为什么?”和“有人建议要拆了它,而有的人觉不能拆,你们是怎么认为的?”需要幼儿联系故事的前后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观点,不仅需要看,还需要自己的思考。该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拆有拆的理由,不拆有不拆的原因,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阐述观点。思辨类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3、借助已有经验进行表达。比如问题“城市是什么样的?”“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能够激发对自己已有经验的回顾和表述,实现同伴间经验的分享、互补。该环节放在绘本阅读中,有助于幼儿对城市发展必然性的理解以及城市发展中便捷、有利之处的感受,有助于对城市发展变化形成相对客观的评价,不容易受绘本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过多的放大城市发展带来的弊端。

  三、音效辅助,烘托情感线索

  对于绘本的阅读,以及其它文学作品的赏析,有其说的清道得明的地方,也有其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因此可以借助其它领域的内容和元素来辅助,帮助幼儿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增强体验,丰富经验。

  在该活动的处理中,我借助了多种音效对不同阶段的小房子的情绪、感受进行烘托。比如故事开始部分,选用了自然界的鸟叫、狗叫和人的欢笑声,营造一种置身于乡村田园美景中的氛围,引导幼儿感受小房子的心情。又如选用了欢快的吉他曲,来营造一种阳光灿烂、心情舒畅、愉悦的氛围,烘托四季的美与趣。而当小房子周围发生着一些列变化的时候,选择了略带伤感的音乐作为主基调,并随着画面内容的调整,加入了车流声、工地施工的机械声、高铁行驶的声音、人们的喧闹声等,将绘本所要表达的内容更立体、多元的呈现给幼儿,帮助他们与小房子产生共鸣,的更好的理解它的心情。

  音效的辅助,潜移默化中突出了故事的情感线索。

  随着活动的实施,还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我去仔细的思考和推敲。比如活动第二环节中,我预设的目的是围绕四季变化的美和趣两个层次来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分两个内容,一个是四季环境的描述,另一个是人们活动的描述,但活动中因为缺乏有效的回应,使这块内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幼儿的语言表达没有得到提升、拓展,所用的词汇、句式均是以有经验。如何做好这一环节的有效回应?又如故事的完整欣赏,由于内容长进行了缩减,怎样缩减能更好的保留原文优美的词句。

7、《倒霉的小白马》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大班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总是那么好奇,他们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现象,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经验积累还不能解释一些自己的疑惑,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是晴天还是下雨呀?等等。《倒霉的小白马》一课就是通过有目的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小白马的曲折经历的同时,又使他们对于气象方面的知识得到丰富,经验得到提升,从而培养了他们收集天气信息,观察天气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整个活动,我从出示小白马手偶引出课题,到讲述故事感受小白马的倒霉经历,再到天气信息早知道,使孩子萌发观察天气的兴趣这样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我出示手偶小白马,让它与幼儿互相问好,并以小白马的口吻说:“看看我的.表情,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难过吗?告诉你们吧,我前几天遇到了许多倒霉的事。”然后我又让孩子们猜一猜,“小白马会遇到什么倒霉的事呢?”让幼儿展开思路、畅所欲谈,让每一位幼儿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接下去的学习。在第二个环节中,我共讲述了故事两遍。第一遍我是边讲述边提问,使孩子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第二遍完整讲述时,我边以角色化的语言讲述故事边出示相应图片,使幼儿能边看图片边听老师讲故事,利用挂图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之图片结合,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悟。第三个环节我通过几个针对性的问题,让幼儿说出有关天气信息的内容:在帮助小白马纠正错误认识的同时,激发幼儿喜欢收集天气信息,萌发观察天气的兴趣。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反映也很活跃,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存在的不足。如:课堂上,对一小部分孩子的关注度还不够;经常叫举手的幼儿回答,而举手的也一直是这几个,有些孩子从来都不愿举手。特别是在语言活动中,怎样能引导这部分的孩子主动发言,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其次,我自己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也要有待加强,争取让每个孩子的回答都能得到有效的回应。在教学上有许多问题,还需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