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器乐合作教学案例及反思
1、小学音乐器乐合作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音乐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教师都想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与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之中。这种学习方式通过组内学习,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与实践的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创编和表现音乐,而且通过合作,形成小组间相互竞争的格局,增强了学生“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的兴趣,使师生共同自由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如何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付诸与教学实践中。我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中进行了摸索和实践,得到了一点反思,今把它撰写成文和同行共思。
二、实况表述:
1、第一课时——初尝甜头鼓舞人心
一学期又快结束了,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教材,六年级的老教材就那么几首歌都快被我教完了,想想在一起六年了,我的音乐课总得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点什么。我看了看教材末页的几首器乐合作谱,计上心头。对,这个月就把它定做器乐合作月。
我叮叮当当地捧着一箱子打击乐器进了音乐教室。孩子们伸长了脖子对我探头探脑,“胡老师,你今天又有什么新花样啊?”我笑了笑:“这个月咱们的音乐课主题是器乐合作,这电视里不是有女子十二乐坊什么的吗?我们也搞一个,我们全班有67个人,就叫六七乐坊吧。哈哈”我的话刚落,全班一阵欢笑,“胡老师,真逗,取这么个名字。”“想不想来合作一下。”“想——”我知道,我的情感渲染已起到了作用。随后,我让全班同学按照自己的座位就近组成小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座位组成小组而不是让他们自行组成,正是因为培养他们适应跟各种性情的人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否则六年级的学生肯定在班上有自己的小团体,而成绩好的同学也肯定不喜欢和差的同学合作,怕拖小组的后腿。这一点教师在合作的时候是都要要注意到的问题。)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工进行识谱训练,于是,教室里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口琴的,有碰铃的,有响板的,有小堂鼓的。20分钟以后,我分别根据乐器的不同分工对各个乐器组进行了检查,对他们的.演奏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演奏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根据从大到小的原则,让学生进行了演奏,先是全班,然后是四个大组,最后是五人一组的小组。(因为小孩子胆小,而人越少对各个演奏者的要求就越高。)于是,动听的瑶族舞曲就在孩子们的表现中在整个音乐教室里回荡。一次演奏完,我从孩子们快乐的眼神中看出了他们的喜欢和兴奋。我乘机趁热打铁:“同学们,今天你们演奏得都非常动听,但是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我借给你们这些打击乐使,可如果我下节课不借你们了呢?就剩你们手上那几支口琴,你们还能演奏出动听的器乐合作曲吗?”“哦,,,,,,,,,,老师好小气哦。”“我是很小气,我不借,你们就不能自己做吗?”“自己做?怎么做啊?”好,等的就是你们这句话,于是我把他们手中的各个打击乐器的发声原理一一进行了讲解,然后布置了一星期后展示乐器的的作业。看,几个沉不住气已经在咬耳朵了商量怎么做了。
2、第二课时——自己动手别样风情
走进教室的门口,我已经听到了一些丁丁冬冬的声音,好家伙,孩子们做得还真不错,每个小组都有作品呈现,有拿易拉罐做沙锤的,有拿啤酒瓶盖做串铃的,有拿一串调羹做碰铃的,有拿竹板做响板的。真是想象力丰富,无奇不有。这一堂课中,学生们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3、第三课时——再接再厉深层探索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演奏的都是作曲家给我们配好的乐谱,那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打击乐的发声特点自己给一首曲子配上伴奏演奏一下呢?”“行,我们行”。第一次看他们配的乐谱,真是错误百出,很多乐理知识性错误都出现了,借这个机会我又给学生复习了一些乐理知识,并用简单的话对配伴奏这一音乐技能进行了辅导,学生们兴趣很浓,看着自己配的乐谱被同学们演奏出来,他们别提有多高兴。
4、第四课时——横向比较印象深刻
六年级六个平行班都是我教的,我和我们六年级的各位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交流,我们决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六个班级都展示一下,看看哪个班级合作的效果最好。班主任老师听了都很支持。这一次活动在全年段的六年级学生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反思:
经过这一个月的音乐实践工作,我收获到了很多,对器乐合作教学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现反思如下:
器乐教学虽不能把工夫完全下在学习器乐的演奏技术上,但通过让学生倾听正确的良好的音响,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合作的重要性这是很有必要的。美国教育家萨蒂斯`科尔蔓认为没有比合奏这种活动更能发展和培养孩子的公民与社会相适应协调的意识了,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之一。在这种共同活动中,每个人都能感到集体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既服从集体,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又必须正确的表达个性。刚开始学生们都不习惯当自己演奏是还有别人奏出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只有经过了实践和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意识才能得到加强,才能自然而然地学会和他人合作。而从本质上讲,器乐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情感合作的成功体验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并提升了学生对器乐合奏的无尽的兴趣。在实际的合作教学中,如果合奏者中的大多数学生都精神饱满地投入演奏,那么整个群体就会产生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在创造这块领域中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合作,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小组的创造和创编活动,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出了多种方案。通过一些小组上台表演及学生之间互相打分进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既能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重点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认为在器乐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很有必要,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庭合作等各种合作形式,将学习过程置于多项交流之中。让学生在融洽民主的气氛中放飞思维,在吹吹,敲敲,打打,做做中迸发出合作的火花,在快乐的音乐课堂中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反思
核心提示: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命的丰富多样和提高自我认识有积极作用。本课把小雨作为学生感受自然的桥梁,“沙沙”很形象地描绘了小雨落地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小雨,展开想象,画一画雨中...
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命的丰富多样和提高自我认识有积极作用。本课把小雨作为学生感受自然的桥梁,“沙沙”很形象地描绘了小雨落地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小雨,展开想象,画一画雨中的小草和小花活着小动物。本课反思如下:
1.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通过听觉和视觉启发学生回忆下小雨时回忆,说一说下雨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心理活动?通过这段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接着通过游戏的方式,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小雨,这时候同学们想到用线条、点、小雨滴形状都可以表现小雨。那么请两位同学继续画雨,大一点的雨和小一点的雨怎样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呢?同学们发现线条越长越粗表示雨下的越大,相反,线条越短越细表示雨下的越小。
3.我发现同学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意识到线条密集的不同效果,于是我继续‘出难题 ——在原有基础上,再让雨下大一点,只能用线条添画,你怎样画呢?这时候同学们尝试着再多添画了很多线条,我引导学生跟刚才的作品进行比较,同学们很快发现,线条的疏密跟雨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这样临时性的处理是我比较满意的,课堂预设发生变化时,我们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力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解决了第一个重点问题,接下来我创设了“小剧场”的教学情境,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画的雨,表演小草小花或者小动物的的表现。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仰起头,张开嘴巴,大口大口的‘喝水 。那么如何用画面表示出来呢?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花朵的形状,请学生加上五官,要求要表现出仰头的动作。课堂中有位同学提出植物是靠根吸收水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科学探究问题,我感慨学生的知识非常深厚,值得提出表扬。并告诉学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可以夸张、拟人,把他们变得更生动。同学们将嘴巴画在上面,眼睛画在下面,这样就表现出来仰头的动态。
总体来讲,这节课中对重难点的处理上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能在有趣的活动中解决重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当然,本课也有一些遗憾,在课前收集图片和音频时还不够充分。
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围绕《剪羊毛》这首歌展开丰富的艺术活动。首先由多媒体课件带大家领略、感受了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内蒙古的大草原风光与情怀,由此牵涉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通过师生闲谈,天气渐渐转热,绵羊身上还穿着厚厚的棉衣,请小朋友为羊儿想想办法,学生自然想到要给羊儿剪羊毛。完整地欣赏、聆听歌曲一遍,说说听到了什么,熟悉歌词内容,体会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按节奏读歌词,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及熟悉歌曲节奏。接着再聆听第二遍,做简单律动。下来要求学生聆听第三遍,边听边动口型不出声跟唱。进行到这个环节,学生已经很忍不住想自己试着唱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跟琴轻声唱歌词第一段,边唱边给他们纠正。中间有一句“这是我们在剪羊毛,剪羊毛“节奏较难把握,学生练习了许久。这里是我疏忽的`地方,在事先读歌词的时候只是笼统得带过,没有着重让他们掌握这句的节奏。通过找找歌曲中的相同句,让学生通过识谱掌握相同节奏型的乐句,简化了他们学歌的过程,调动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掌握第一段歌词的学唱后,安排学生自由学唱歌曲第二段,学生基本能根据第一段歌词学习时掌握的节奏、韵律,准确完整地歌唱,其个别小细节加以纠正、完善后一首曲子通过教学、自学的方式学下来了。学生反映出对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同时增添了学生学歌的方法,锻炼了学生自身的能力。师生接口唱,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歌曲。最后升华到课堂的高潮——表演唱环节。这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也是最难掌控的环节。首先,我让他们自由表演唱,这时他们还显得不敢放开做,等到我拿出准备好的头饰、道具后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想起来表演了,以至于后来让他们前排同学做小羊,后排同学剪羊毛,学生兴奋的难以收回来,课堂就显得有些无序了。在这一环节上我还是未能考虑周全,没有给他们合理安排好,或者可以给他们分几个小组进行表演,也可以我带着学生一起做律动表演,这样就能让表演唱更有序、更活力地进行了。
4、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反思
本课教学以听春天——找春天——唱春天——画春天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让学生安静充分地聆听《杜鹃圆舞曲》的每个乐段,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歌唱《报春》,歌唱春天,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启发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形象,并指导他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大胆的音乐想象与集体创作,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和他们一起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获得了好教学效果。
《报春》,是一首旋律流畅、歌词优美的歌曲。本课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在演唱这首歌的同时,体会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备课时我也立刻意识到,这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最好的一课。
上课时,我先出示一幅大的春景图片:有青翠的草地,七彩的花朵、成片嫩绿的树林、即将融化的残雪、出洞的小动物等等。然后问:“画中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得知是春天呢?你喜不喜欢这样的景色?”让学生自己找春天,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中的景色,表达自己对这幅图的情感,在朗诵歌词时,也带着对春天无比喜爱的情绪。学生们在座位上纷纷交流起来,我也陷入深深思索中。
平时面对这些孩子,我总是感到不知所措,回想上个学期的音乐课,课堂上经常“乱”到了极点,总觉得他们什么也不懂,说什么也讲不清楚一样。对于这个班的孩子来说,我从来没想过他们会有这样的表现,看来,我大错特错了。后面所产生一系列对话,真是我在备课时所不曾想到的,我为自己的错误观念和准备不足感到不安,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惊讶,也很感动。
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直观美感,不仅置身于歌曲的诗情画意中,还对歌曲中演唱的“春姑娘”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的回答充满了童真和对大自然美妙意境的理解,那春天不就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在孩子们的心里吗?下课后,我再回头想想这节课,真正感觉到新课程实施后,给音乐课带来的变化,把感受音乐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把可持续发展教育注入课堂,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孩子们的心是那么纯洁、天真,但愿世界少一些不和谐,多留给孩子们一些美丽。
5、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水上音乐》、《船歌》两首管弦乐曲,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
2、初步了解管弦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教学准备:
节奏卡、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进教室(8/3拍子《我和提琴》)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师生问好
3、学生自己组织的《精彩瞬间》
二、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聆听两首管弦乐曲,同学们知道什么叫管弦乐曲吗?
简介管弦乐曲
师: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乐曲《水上音乐》
1、初听乐曲并说说聆听后的感受
生:我觉得歌曲很轻快。
生:听上去很舒服。
师:其实乐曲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听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老师把乐曲的创作背景告诉你,可能大家对乐曲的感受会有所统一。
师介绍《水上音乐》的创作背景,简介亨德尔。
2、第二次聆听,带着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生:场面很华丽。
生:场面很优美。
3、哼唱乐曲的主旋律。(板书)
4、再次聆听乐曲,主旋律出现了几次?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
师小结
三、下面,我们来聆听第二首乐曲《船歌》
1、初听乐曲
师:乐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2、学唱主旋律(板书)
画出图形谱的后半部分,了解上行、下行、平行。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了!
3、再听乐曲
随着乐曲旋律惬意的摇晃身子
4、聆听乐曲,跟歌曲哼唱主旋律
师小结
四、总结:今天,这两部都是由外国作品管弦乐中表现水上的歌。
教学反思:两首管弦乐曲放在同一节课上,很容易使学生坐不住,听不牢。因此我在教学环节上是层层相扣,大多数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描述这两首管弦乐曲,所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特别是在聆听第二首《船歌》,旋律很优美、轻松、惬意。所以学生都很投入地晃着身子。但是因为第一首曲子比较长,聆听的次数也比较多,所以时间比较紧,第二首聆听了三次下课了,有学生说:“老师,我们还想听!”
6、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反思
案例描述:
那一天,在三年级上完音乐课。临近下课时,我向学生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根据课本上给你提供的沙子、黄豆、酸奶盒子、可乐瓶等自制打击乐器沙锤儿。做好后下节音乐课可以带来。”当时,因为快下课了匆匆一说也未来得及特别强调。原想:完成的人肯定寥寥无几。不想,过了几日又上课时,竟然发现那班的孩子手中都拿着自制的沙锤儿。有的学生没带来课前还专门跑到办公室说明情况。当时,我的心头一热,真的很惊喜。看来,孩子们对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非常感兴趣也很重视。一上课,我就表扬了他们:“自制乐器——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我们课堂上乐器缺乏的问题,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一举两得。”课堂上,孩子们乐不思蜀的使用着自制的乐器,而且效果还相当不错。看到他们兴趣昂然的样子,我乘胜追击:课后再去动手自制碰铃和串铃等乐器。过了几天,他们带给了我更多的意外和惊喜。这就是低段的孩子。
再来看看高段的孩子:“请大家课后去搜查一下有关莫扎特的生平。”过了几日上音乐课,询问莫扎特的生平,只有极少数人举手,其余的都不吭声坐冷板凳。老师只好“点将“,点一个插一支蜡烛,再点再插,有几个凭着曾经课外书上看到过说上了那么一两句。询问原因,有的说家里没电脑;有的说没查过;还有的说忘了。老师只好唱独角戏,你说不上来只有我说了。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样子。
案例分析:针对此情况,我具体分析了原因:
其一、“年龄”的因素。
低段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他们童言无忌,想说就说,毫不掩饰,就像一张白纸任由老师描绘。而高段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想逐渐成熟,开始特别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不再轻易表白自己,生怕自己的表现会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
其二、“课程”的因素。
新课程带来了勃勃生机,沐浴在新课程中的孩子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精美课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而老课程在许多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时代性与针对性,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原因。
其三、“思想意识”问题。
新课程,家长重视,孩子喜欢。而老课程,尤其是“小三门”,仍有很多家长和孩子把它视作“副课”看待。我就曾经在和一个六年级调皮男孩谈话时得知:他爸爸这样教育孩子——“音乐课是副课,无所谓,随便上上。”家长不重视不说,还如此灌输孩子。难怪,他的孩子上课经常不带书,还随便讲话。
其四、“教育方式”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容忽视。但我觉得它并不是根本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我想还是“教育方式”问题。平时,有的老师过分追求标准答案,“师道尊严”占据着重要位置,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的思想受到压抑,他们不敢说,不愿说,学习被动,积极性缺乏。如此教学,即使是再好的课程都会抹杀孩子学习音乐的热情。另外,有的教师在实施老教材时,缺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只是一味的指责老教材的错,而不去研究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是导致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7、吹吹敲敲打打做做—音乐器乐合作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实况表述:
1、第一课时——初尝甜头鼓舞人心
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教材,六年级的老教材就那么几首歌都快被我教完了,自己从小带到大的这批孩子的心思我算是摸透了。再过两个多月就毕业了,到了初中学习任务一重,这音乐课是真的成了可有可无的副课了。想想在一起六年了,我的音乐课总得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点什么。我看了看教材末页的几首器乐合作谱,计上心头。对,这个月就把它定做器乐合作月。
我叮叮当当地捧着一箱子打击乐器进了音乐教室。孩子们伸长了脖子对我探头探脑,“音 乐 老师,你今天又有什么新花样啊?”我笑了笑:“这个月咱们的音乐课主题是器乐合作,这电视里不是有女子十二乐坊什么的吗?我们也搞一个,我们全班有60多个人,就叫六七乐坊吧。哈哈”我的话刚落,全班一阵欢笑,“音 乐 老师,真逗,取这么个名字。”“想不想来合作一下。”“想——”我知道,我的情感渲染已起到了作用。随后,我让全班同学按照自己的`座位就近组成小组。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工进行识谱训练,于是,教室里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碰铃的,有响板的,有小堂鼓的。20分钟以后,我分别根据乐器的不同分工对各个乐器组进行了检查,对他们的演奏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演奏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根据从大到小的原则,让学生进行了演奏,先是全班,然后是四个大组,最后是五人一组的小组。于是,动听的瑶族舞曲就在孩子们的表现中在整个音乐教室里回荡。一次演奏完,我从孩子们快乐的眼神中看出了他们的喜欢和兴奋。我乘机趁热打铁:“同学们,今天你们演奏得都非常动听,但是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我借给你们这些打击乐使,可如果我下节课不借你们了呢?你们还能演奏出动听的器乐合作曲吗?”“哦,你们能不能自己做呀?”“自己做?怎么做啊?”好,等的就是你们这句话,于是我把他们手中的各个打击乐器的发声原理一一进行了讲解,然后布置了一星期后展示乐器的的作业。看,几个沉不住气已经在咬耳朵了商量怎么做了。
2、第二课时——自己动手别样风情
走进教室的门口,我已经听到了一些丁丁冬冬的声音,好家伙,孩子们做得还真不错,每个小组都有作品呈现,有拿易拉罐做沙锤的,有拿啤酒瓶盖做串铃的,有拿一串调羹做碰铃的,有拿竹板做响板的。真是想象力丰富,无奇不有。这一堂课中,学生们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3、第三课时——再接再厉深层探索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演奏的都是作曲家给我们配好的乐谱,那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打击乐的发声特点自己给一首曲子配上伴奏演奏一下呢?”“行,我们行”。第一次看他们配的乐谱,真是错误百出,很多乐理知识性错误都出现了,借这个机会我又给学生复习了一些乐理知识,并用简单的话对配伴奏这一音乐技能进行了辅导,学生们兴趣很浓,看着自己配的乐谱被同学们演奏出来,他们别提有多高兴。
4、第四课时——横向比较印象深刻
我决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全班级都展示一下,看看他们合作的效果怎么样。 班主任 老师也很支持。这一次活动在全班学生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思:
经过这一个月的音乐实践工作,我收获到了很多,对器乐合作教学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现反思如下:
通过一些小组上台表演及学生之间互相打分进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既能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重点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认为在器乐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很有必要,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庭合作等各种合作形式,将学习过程置于多项交流之中。让学生在融洽民主的气氛中放飞思维,在吹吹,敲敲,打打,做做中迸发出合作的火花,在快乐的音乐课堂中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
8、音乐器乐合作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实况表述:
1、第一课时——初尝甜头鼓舞人心
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教材,六年级的老教材就那么几首歌都快被我教完了,自己从小带到大的这批孩子的心思我算是摸透了。再过两个多月就毕业了,到了初中学习任务一重,这音乐课是真的成了可有可无的副课了。想想在一起六年了,我的音乐课总得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点什么。我看了看教材末页的几首器乐合作谱,计上心头。对,这个月就把它定做器乐合作月。
我叮叮当当地捧着一箱子打击乐器进了音乐教室。孩子们伸长了脖子对我探头探脑,“音 乐 老师,你今天又有什么新花样啊?”我笑了笑:“这个月咱们的音乐课主题是器乐合作,这电视里不是有女子十二乐坊什么的吗?我们也搞一个,我们全班有60多个人,就叫六七乐坊吧。哈哈”我的话刚落,全班一阵欢笑,“音 乐 老师,真逗,取这么个名字。”“想不想来合作一下。”“想——”我知道,我的情感渲染已起到了作用。随后,我让全班同学按照自己的座位就近组成小组。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工进行识谱训练,于是,教室里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碰铃的,有响板的,有小堂鼓的。20分钟以后,我分别根据乐器的不同分工对各个乐器组进行了检查,对他们的演奏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演奏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根据从大到小的原则,让学生进行了演奏,先是全班,然后是四个大组,最后是五人一组的小组。于是,动听的瑶族舞曲就在孩子们的'表现中在整个音乐教室里回荡。一次演奏完,我从孩子们快乐的眼神中看出了他们的喜欢和兴奋。我乘机趁热打铁:“同学们,今天你们演奏得都非常动听,但是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我借给你们这些打击乐使,可如果我下节课不借你们了呢?你们还能演奏出动听的器乐合作曲吗?”“哦,你们能不能自己做呀?”“自己做?怎么做啊?”好,等的就是你们这句话,于是我把他们手中的各个打击乐器的发声原理一一进行了讲解,然后布置了一星期后展示乐器的的作业。看,几个沉不住气已经在咬耳朵了商量怎么做了。
2、第二课时——自己动手别样风情
走进教室的门口,我已经听到了一些丁丁冬冬的声音,好家伙,孩子们做得还真不错,每个小组都有作品呈现,有拿易拉罐做沙锤的,有拿啤酒瓶盖做串铃的,有拿一串调羹做碰铃的,有拿竹板做响板的。真是想象力丰富,无奇不有。这一堂课中,学生们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3、第三课时——再接再厉深层探索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演奏的都是作曲家给我们配好的乐谱,那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打击乐的发声特点自己给一首曲子配上伴奏演奏一下呢?”“行,我们行”。第一次看他们配的乐谱,真是错误百出,很多乐理知识性错误都出现了,借这个机会我又给学生复习了一些乐理知识,并用简单的话对配伴奏这一音乐技能进行了辅导,学生们兴趣很浓,看着自己配的乐谱被同学们演奏出来,他们别提有多高兴。
4、第四课时——横向比较印象深刻
我决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全班级都展示一下,看看他们合作的效果怎么样。 班主任 老师也很支持。这一次活动在全班学生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思:
经过这一个月的音乐实践工作,我收获到了很多,对器乐合作教学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现反思如下:
通过一些小组上台表演及学生之间互相打分进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既能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重点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认为在器乐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很有必要,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庭合作等各种合作形式,将学习过程置于多项交流之中。让学生在融洽民主的气氛中放飞思维,在吹吹,敲敲,打打,做做中迸发出合作的火花,在快乐的音乐课堂中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
9、小学音乐器乐合作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音乐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教师都想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与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之中。这种学习方式通过组内学习,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与实践的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创编和表现音乐,而且通过合作,形成小组间相互竞争的格局,增强了学生“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的兴趣,使师生共同自由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如何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付诸与教学实践中。我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中进行了摸索和实践,得到了一点反思,今把它撰写成文和同行共思。
二、实况表述:
1、第一课时——初尝甜头鼓舞人心
一学期又快结束了,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教材,六年级的老教材就那么几首歌都快被我教完了,想想在一起六年了,我的音乐课总得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点什么。我看了看教材末页的几首器乐合作谱,计上心头。对,这个月就把它定做器乐合作月。
我叮叮当当地捧着一箱子打击乐器进了音乐教室。孩子们伸长了脖子对我探头探脑,“胡老师,你今天又有什么新花样啊?”我笑了笑:“这个月咱们的音乐课主题是器乐合作,这电视里不是有女子十二乐坊什么的吗?我们也搞一个,我们全班有67个人,就叫六七乐坊吧。哈哈”我的话刚落,全班一阵欢笑,“胡老师,真逗,取这么个名字。”“想不想来合作一下。”“想——”我知道,我的情感渲染已起到了作用。随后,我让全班同学按照自己的座位就近组成小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座位组成小组而不是让他们自行组成,正是因为培养他们适应跟各种性情的人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否则六年级的学生肯定在班上有自己的小团体,而成绩好的同学也肯定不喜欢和差的同学合作,怕拖小组的后腿。这一点教师在合作的时候是都要要注意到的问题。)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工进行识谱训练,于是,教室里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口琴的,有碰铃的,有响板的,有小堂鼓的。20分钟以后,我分别根据乐器的不同分工对各个乐器组进行了检查,对他们的.演奏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演奏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根据从大到小的原则,让学生进行了演奏,先是全班,然后是四个大组,最后是五人一组的小组。(因为小孩子胆小,而人越少对各个演奏者的要求就越高。)于是,动听的瑶族舞曲就在孩子们的表现中在整个音乐教室里回荡。一次演奏完,我从孩子们快乐的眼神中看出了他们的喜欢和兴奋。我乘机趁热打铁:“同学们,今天你们演奏得都非常动听,但是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我借给你们这些打击乐使,可如果我下节课不借你们了呢?就剩你们手上那几支口琴,你们还能演奏出动听的器乐合作曲吗?”“哦,,,,,,,,,,老师好小气哦。”“我是很小气,我不借,你们就不能自己做吗?”“自己做?怎么做啊?”好,等的就是你们这句话,于是我把他们手中的各个打击乐器的发声原理一一进行了讲解,然后布置了一星期后展示乐器的的作业。看,几个沉不住气已经在咬耳朵了商量怎么做了。
2、第二课时——自己动手别样风情
走进教室的门口,我已经听到了一些丁丁冬冬的声音,好家伙,孩子们做得还真不错,每个小组都有作品呈现,有拿易拉罐做沙锤的,有拿啤酒瓶盖做串铃的,有拿一串调羹做碰铃的,有拿竹板做响板的。真是想象力丰富,无奇不有。这一堂课中,学生们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3、第三课时——再接再厉深层探索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演奏的都是作曲家给我们配好的乐谱,那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打击乐的发声特点自己给一首曲子配上伴奏演奏一下呢?”“行,我们行”。第一次看他们配的乐谱,真是错误百出,很多乐理知识性错误都出现了,借这个机会我又给学生复习了一些乐理知识,并用简单的话对配伴奏这一音乐技能进行了辅导,学生们兴趣很浓,看着自己配的乐谱被同学们演奏出来,他们别提有多高兴。
4、第四课时——横向比较印象深刻
六年级六个平行班都是我教的,我和我们六年级的各位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交流,我们决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六个班级都展示一下,看看哪个班级合作的效果最好。班主任老师听了都很支持。这一次活动在全年段的六年级学生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反思:
经过这一个月的音乐实践工作,我收获到了很多,对器乐合作教学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现反思如下:
器乐教学虽不能把工夫完全下在学习器乐的演奏技术上,但通过让学生倾听正确的良好的音响,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合作的重要性这是很有必要的。美国教育家萨蒂斯`科尔蔓认为没有比合奏这种活动更能发展和培养孩子的公民与社会相适应协调的意识了,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之一。在这种共同活动中,每个人都能感到集体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既服从集体,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又必须正确的表达个性。刚开始学生们都不习惯当自己演奏是还有别人奏出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只有经过了实践和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意识才能得到加强,才能自然而然地学会和他人合作。而从本质上讲,器乐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情感合作的成功体验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并提升了学生对器乐合奏的无尽的兴趣。在实际的合作教学中,如果合奏者中的大多数学生都精神饱满地投入演奏,那么整个群体就会产生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在创造这块领域中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合作,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小组的创造和创编活动,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出了多种方案。通过一些小组上台表演及学生之间互相打分进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既能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重点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认为在器乐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很有必要,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庭合作等各种合作形式,将学习过程置于多项交流之中。让学生在融洽民主的气氛中放飞思维,在吹吹,敲敲,打打,做做中迸发出合作的火花,在快乐的音乐课堂中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
10、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反思
亲身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课改,老师们都积极努力的改进自己教学观念与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的方法多样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也变浓了。近几年来,课听了不少,其中不乏让人眼睛一亮的优秀课例,可大多数总叫人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怎么说呢,就是不够实在,幌子太多,其实自己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也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先想的是怎样才能上出新意不落俗套。静心下来想一想,新课程的理念没有错,是我们的理解太简单。在这里谈谈对某些课堂现状的一些反思。
案例一: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
反思: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里的.协调能力,可是并不是每节课任何环节都需要小组讨论,在课堂上也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围在一起大声讨论起来,似乎很热闹,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没有生生间的互动。这样的讨论有必要吗?我想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应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合作该多一些实在,且在小组合作中,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有小主持人,有督促员……让他们每个人有都有事可做,让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