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将地理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教育论文

2023-09-10 16:44:22

  将地理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教育论文

将地理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教育论文

1、将地理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教育论文

  所谓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没有反思,就没有未来。前苏联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写教育方面的日记,写随笔和记录。显然这些记录对我们教师而言无疑是无价之宝,他可促使教师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足,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避免再次造成不足及错误。

  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是重复,而更应该是教师从更广阔的社会,教育层面及伦理自我意识的觉醒,将教师置身于地理教学的整个情境之中。针对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进行反思,本人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反思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没有创新意识,固原守本,传授知识的形式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教师夸夸其谈,吐沫横飞,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主角。及时传授方法不当或知识传授上有错误,也不接受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课堂上霸气十足,唯我独尊,更不用说给学生创新思维,开展想象的空间了,严重遏制了学生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积极的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是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时的注入新鲜血液,并以此来知道自己的教学实践。

  例如前些年,有一次我在讲解“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时,指出“北半球每年的六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23.5度N的纬线)上,此时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大约有十五个小时左右,而夜晚的时间最短,大约为九个小时左右,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因此夏季北半球的气温最高”时,有一名学生忽地站起来说:“地球公转的角度和速度都没有改变,我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昼夜时间长短都应该是一样的。”我当时十分生气地对他说:“不知道就不要瞎说,别调皮捣乱耽误大家时间。”结果这个同学翻着白眼很不服气地坐了下去。从这以后,此学生再无提问的激情。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次失败的教学插曲。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还可以重申北半球6-8月份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这一角度来加以澄清。

  2对问题设计的反思

  一个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设计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出发点,要立意明确,要以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为根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目的。再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偏差的现象,事后分析原因得知,根本原因在于实施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设计的时间反思。因此,我们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时间是否步调一致,合情合理,这样才能及时地加以调整,从而不断地探索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讲授“地图上的比例尺”时,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比例尺大大小与内容的详略,范围的大小有直接关系,首先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后并回答:(1)要绘制地图内容相同的镇中学和全镇两幅地图。哪幅地图内容详细?哪幅简略?(2)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如何选择比较适宜?学生们用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反思还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对学生个体情况的反思,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等等。只有反思,才能比较鉴别,才能查漏补缺,也才能得到教学成果的提升,但愿我们能经常地进行反思,正视以往教学过程的成与败,才能更谨慎地走好前面的路。

2、职业教育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论文

  摘要:在职业院校担任语文教师已经有四年了,四年来在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同事们的鼓励与肯定下,让我在教学方面有所进步,从一个战战兢兢初出校门不自信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几次“优质课”的竞赛,让我在教学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为了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探索职业教育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使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领会新课改精神,因此我根据自己短短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来对职业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几点反思。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思考

  2005年至今,担任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师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在这四年当中,组里的老教师对我的教学能力的提高给予了帮助与鼓励,我更充分地认识到所取得的成绩已成为过去,它不是我从事教育教学生涯的终点,而是我向更高领域进军的起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探索,积极向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现将职业教育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做好情感投资,得到学生的认可:

  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师生建立融洽的情感,关键是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换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有效的学习。一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教师必定为学生所尊敬,而尊敬教师的学生也会顺应教师的期望,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不是太高,孩子们是因为无知而显得世故,因为幼稚而常常出现空虚无聊的言行举止,因为常常被称为“差生”而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缺乏自信。所以上第一节课时,就要做好情感投资,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鼓励学生,要让这些孩子知道学语文的重要性,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让他们认为语文课是非常通俗易懂的课,学生们只有认可你,语文课才会好上。

  二、教学要有激情:

  赞科夫曾经指出:“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按照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说,教学激情绝不是一种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也绝不是做作的虚情假意;唯有真知、真理方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唯有真情、真意才能让学生动心、入神。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们的接收热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的教学气氛。

  每次,遇到语文教材中的好文章时,要把自己作为一块煤,投入炉火,燃烧得通红,率先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再将放射出来的火光与热量传递给学生。这样,才会觉得上课本身即为一种享受,而学生在这种感染力下,自然也会学得兴趣盎然。

  当然,有激情并不等于音量大、音调高。在这方面,我也曾经忽略过。一次,有个坐在第一排的同学给我提了个意见,说:“老师你讲课的声音太响了,你累不累呀?”起初我还没引起重视,只是以后排的同学不一定听得清为由敷衍了过去。后来我发现,整堂课都用这么高的音量和音调讲课,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容易疲劳。这时,我恍然大悟,以后上课虽然音量未改,但却尽量调低音调,使自己的声音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重点难点要突出:

  刚当老师时,讲课常常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讲遍,面面俱到,没有重难点,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手足无措……在第一次讲公开课时同样也犯这个错误,怕四十五分钟讲不满,把内容准备得很多,所以讲课时就只能不停地说,语速较快,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就少,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少;经过老教师的指导明白了讲课不必面面具到,但要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要有代表性,这样课堂上就可以慢慢地讲透你所准备的问题,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就会充裕了。

  四、让课堂活起来:

  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如文言文略显枯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浓,在上课的时候就想办法怎样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才能活。

  五、把精彩留给学生: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把精彩留给学生意味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的说、勇敢的问、积极的想、大胆的做。我们总是习惯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样”,很少甚至从没想过学生是怎么理解的,于是一堂课下来,抱怨口干舌燥者远甚心情舒畅者。课堂兴趣没了,教学张力没了,学生兴致没了,为何不让学生自己说说呢,如学习《项链》,让他们谈谈对人物的看法,让他们设想一下项链没丢会怎样;读《故都的秋》让他们说说景物特征,说说作品意境,说说作者情感……

  六、要懂得知识的迁移:

  语文课要上得活,从教学内容看,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

  而自己上课时,往往在教知识时只局限于一篇课文,不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致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这是课上得呆板的原因之一。有一次,在听我们组长林红卫老师的课时,林老师讲的是《琵琶行》,她在讲此课前复习了一下诗歌的发展史,在复习到现代诗时,提到了上册语文书中的课文《炉中煤》,这首诗选自诗集《女神》,而此诗集是古体诗和现代诗的分水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诗集。林老师在教学中,尽量发挥了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优势,前后联系,新旧对照,使丰富的内容条理化。听完林老师的课,我明白了讲授新课时,应该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课中去,重视知识迁移,以此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必然是生气勃勃的。

  七、寓教于美,展现人文:

  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的,而是借助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如果离开了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体验美、发现美、颂扬美、创造美,让整个语文课堂焕发美的风采。

  总之,我们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不断探索职业学院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体验到语文真正是一个施展才华和体验人生的大舞台。

  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恰当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智慧的灵光在互动中闪烁,真诚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让和谐的音符奏响语文课堂,进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齐欣著《名师的人格教育力》,九州出版社,2006年。

  2、王荣生、张孔仪《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语文学习》2004年第3期。

  3、叶存兴、徐书生著《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4、黄秀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13期。

3、地理课程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教学反思

  修订版的课程标准中,阐述了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地理课程的价值功能,更加重要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征,从地理的视角来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从而提升生活的品位和精神的体验的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对地理教学价值与功能的总括评价,回答了地理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现在的地理教材,先使学生对整个世界和中国有整体的感知,再学习分区地理,是总——分的思维过程,然后把各个分区进行比较,分析其联系和不同,这些分析的过程,需要有缜密的思维方式,这些东西,也是隐藏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之下的。

  我们教地理,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身外还有一个广阔的天地,要让学生把自己的发展空间尽量的扩展,尽管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机会走到学过的地方去,但是要让他们想到,有些事,并不一定要在一个地方,用一种方式去解决。

  地理教学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关键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要求他必须记住地理课堂上学习的每一点知识,而是让他能够时刻认识到自己处在一个交流日益密切的社会里。“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但要扩大自己的心,却需要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正像修订版课标里说的:“从地理的视角来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从而提升生活的品位和精神的体验的层次。”

  修改后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学科的性质作出了定义:兼有自然学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生活性、思想性、实践性。

  我们教地理,要让学生融入到自己之外的天地,对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让学生对一个合理的世界有所期望,而不是仅仅只看到自己周围的一小块。一个只注意到自己周围的人,并不是我们的教育要塑造的人,让学生,这些将来的主人,对外界有所需求,有所贡献,有所欣慰,也有所不满,培养一批能思考的人,这应是我们这些教师的终极任务。

4、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反思论文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我国广大基层教师已渐渐开始重视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之中,这也是全面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如何正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依然是我国教育界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一、对教师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现状的反思

  (一)缺乏现代教育意识

  部分教师依然沉浸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之中,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所起到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部分学校领导以缺少资金为理由对现代信息教育建设避而不谈,在思想上不认可技术教学的重要作用。也有部分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对开展教学没有实际帮助。而对现代教育技术表示认可的教师觉得教育部门缺少相关激励措施,让他们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缺乏动力。

  (二)缺乏软件及硬件条件

  过硬的软件及硬件条件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物质基础,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前期需要进行大规模大投入投资建设。目前,国家教育部门为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开展已经率先在引进软件及硬件设施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资金投入,并已经初具规模,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以适应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通过对教师看法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硬件条件差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有部分教师认为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被有限的软件资源与硬件教学设备所限制。

  (三)缺乏对设备使用的相关技能

  现今我国很多年龄较大的教师都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对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等主要教学媒体做不到熟练的应用,只对投影仪、CAI课件等简单教学媒体能够做到基本操作。经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些学校即使已经安装了足够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但由于教师不懂得怎样去操作怎样去利用,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采用板书加口述的传统教学方式。

  (四)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个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拓展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但现今很多教师无法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依然停留在形式上。

  (五)缺乏对教师相关技能的培训

  现今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也在不同程度上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培训,但仍然有很多学校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培训可有可无,主要靠教师自己摸索经验,只把培训停留在“扫盲”阶段,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全面、系统、深层次的培训不够重视。

  二、对有效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建议

  (一)教育部门应制定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

  教育部门应针对我国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来进行统筹规划,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并建立专项基金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时,在对资金的筹集方式上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对筹集到的资金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让资金能够真正地作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去。

  (二)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要充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切实抓好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培训工作。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让教师掌握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教师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来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灵活选择。同时,应建立规范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的方式来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强培训效果。

  (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完美融合

  广大基层教师应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做起,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更深入的开展,在课堂中教师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巩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因此,教师应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并研发出一套符合学科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使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真正地为人所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5、《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教学反思

  考试业已结束,有得有失,感触颇多。在反复不断的反思中,深感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效、实惠。以下是自己的几点反思情况。

  反思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初二地理上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我们当地的生活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当上《地图的应用》一课时,我用威海市的交通图代替课本中的插图来分析应用地图的原理。再辅以教室里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尽管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信息技术的作用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借用含金量较强的课件,以及丰富多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以大事半功倍之效。

  反思三: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技术搭平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海陆的变迁》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前搜集和制作的有关图像和图片,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反思四: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适度扩展其外延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驭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一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充分的掌握与之有关、与之链接的本学科或相邻、相关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诚然,百密一疏,要将这一环节做到缜密、完美,还需进一步探索,下更大的力气。

6、将地理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教育论文

  所谓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没有反思,就没有未来。前苏联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写教育方面的日记,写随笔和记录。显然这些记录对我们教师而言无疑是无价之宝,他可促使教师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足,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避免再次造成不足及错误。

  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是重复,而更应该是教师从更广阔的社会,教育层面及伦理自我意识的觉醒,将教师置身于地理教学的整个情境之中。针对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进行反思,本人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反思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没有创新意识,固原守本,传授知识的形式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教师夸夸其谈,吐沫横飞,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主角。及时传授方法不当或知识传授上有错误,也不接受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课堂上霸气十足,唯我独尊,更不用说给学生创新思维,开展想象的空间了,严重遏制了学生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积极的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是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时的注入新鲜血液,并以此来知道自己的教学实践。

  例如前些年,有一次我在讲解“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时,指出“北半球每年的六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23.5度N的纬线)上,此时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大约有十五个小时左右,而夜晚的时间最短,大约为九个小时左右,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因此夏季北半球的气温最高”时,有一名学生忽地站起来说:“地球公转的角度和速度都没有改变,我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昼夜时间长短都应该是一样的。”我当时十分生气地对他说:“不知道就不要瞎说,别调皮捣乱耽误大家时间。”结果这个同学翻着白眼很不服气地坐了下去。从这以后,此学生再无提问的激情。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次失败的教学插曲。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还可以重申北半球6-8月份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这一角度来加以澄清。

  2对问题设计的反思

  一个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设计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出发点,要立意明确,要以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为根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目的。再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偏差的现象,事后分析原因得知,根本原因在于实施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设计的时间反思。因此,我们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时间是否步调一致,合情合理,这样才能及时地加以调整,从而不断地探索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讲授“地图上的比例尺”时,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比例尺大大小与内容的详略,范围的大小有直接关系,首先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后并回答:(1)要绘制地图内容相同的镇中学和全镇两幅地图。哪幅地图内容详细?哪幅简略?(2)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如何选择比较适宜?学生们用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反思还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对学生个体情况的反思,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等等。只有反思,才能比较鉴别,才能查漏补缺,也才能得到教学成果的提升,但愿我们能经常地进行反思,正视以往教学过程的成与败,才能更谨慎地走好前面的路。

7、对抛体运动的教学反思教育论文

  抛体(平抛)运动是高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曲线运动》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在学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后,对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下面就本节内容谈一下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以及教学中的反思和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对比旧教材,领会新课程中的教育理念。

  1、教材的分析

  新教材中,把抛体运动分为连续的两节进行。前一节内容为抛体运动的规律,虽然内容仍以平抛为主,但文中提及抛体运动的概念,并且要求用研究平抛运动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斜抛运动,尝试导出斜抛物体运动轨迹的关系式,讨论关系式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在备课中,同事们的普遍感受是,新教科书不仅要求平抛,而且还涉及到了斜抛,好像比过去难了。对此,我的理解是,其实这里不仅不要求学生背诵斜抛的结论,甚至连平抛的结论也做了淡化处理:平抛轨迹只是在一个例题中做了讨论。从科学方法的角度看,解决平抛问题的方法与解决斜抛问题的方法没有区别。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是相吻合的,其中的“分析”、“用……方法”更是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2、方法与手段,注重方法教学

  通过对新课改的认识,我觉得,中学物理的`学习,除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技能需要学习、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借鉴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对自己未认识的事物进行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实验探究上,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推导上。

  由于栖霞一中“班班通”工程的开通,所以多媒体教学课程得以真正实施。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我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投影仪、录音视频、动画FLASH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如抛体运动,在让学生讨论的前提下,我帮他们总结了两个探究方向:

  ①竖直方向的分运动;

  ②水平方向的分运动。

  让学生提出猜想,再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加以验证,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课外的学习中去。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

  1、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在学生提出猜想、进行试验验证时,可给学生介绍平抛竖落仪的构造,让学生提出验证的方法。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总结出了如何实验:一球做平抛运动,一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观察是否同时落地(在这里,引导学生如何确定两球同时落地,听是否只有一次较大的响声)。实验结束,进一步引导:该实验只能说明全过程二球所用时间相同,不能说明二球在任何时刻都在同一高度。怎么办呢?这时,可以采用频闪照相的方法,将频闪照片(1/30秒)投影到银幕上,让同学们研究竖直方向二球的位置。每隔1/30秒二球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相同,得出结论:平抛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2、转变授课方式,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通过新课改的培训,我感受体会颇深:教师不再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教授者,而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最后才是解惑者。新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广大空间和机会,教师可以自主确定教学的方式,可以适当筛选或补充活动的内容,可以引用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自行设计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等等方式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新教材给予了教师全新的体验,在教学方式上则表现为,变老师主讲为学生讨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设计探究水平方向的分运动的方案时,我事先预想了几个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案。实际上课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方案新颖。如8班的马永、盛杰等同学,经过讨论后提出,将平抛实验器改装,加一轨道,使一个小球以平抛的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平抛运动的小球能击中匀速运动的小球,则说明平抛运动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可以将平抛运动从竖直方向投影,研究投影的运动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真正做到了“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物理课程情境

  学生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总是要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物理形象,特别是动态的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和推理。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大量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因为条件的限制不能搬进教室,学生只能根据教材描述,或教师的语言叙述,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形象。在网络盛行的今天,从网络寻找合适的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的、丰富多彩的情境。比如在讲解本节新课时,我选用了一段视频资料——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动态的视频展示,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抓住了学生的心,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抛体运动的概念。

  适当的教学反思,可以对我们所进行的教学工作进行更好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评价,最终促成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8、初中地理预习教学实践和反思论文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就要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策略和发展,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时间自主预习教材,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预习的效率并不高。虽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安排时间给学生预习了,但是学生预习时速度过慢,或者课前没有预习,还是没有太大的收获。因此,课前学生预习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非常重要,对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交流展示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等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有的学生的预习效率低,所以教师要在预习的时候做好工作,安排好学生的预习。

  一、学生预习的时候的注意点

  1、精心设计预习的引领性的问题

  教师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备课的时候要把问题设置得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发地想学习,教师不能逼着学生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总体的进度来科学合理地安排预习的时间,预习的时间科学自由调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有信心完成,全面积极参与预习。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过于笼统,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的目标,要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能够找到答案,通过思考和交流能够总结出答案,这样就能增长学生学习的信心了。

  2、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预习的习惯

  教师要加强学生预习的指导和培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预习的时候只是填空,而不是有的学生那样能在教材中进行适当地圈点,或者能在地理的`图中找到答案。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好的地理预习的习惯是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加以提高的。很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觉得学习成绩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的环节,这样是不好的,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在学生知识上的帮扶,更应该重视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帮扶。

  3、重视对自己的预习的评价

  我们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对于预习认真,预习速度快的学生,或者对于学习上有明显的进步的学生,教师都要给充分全面的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学生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二、掌握科学的好的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生好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是学生行为习惯,也可以当作是地理作业。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心中有数,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初中地理内容繁琐,抽象,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来提高学习效果,可以挤出时间来预习课文。预习没有定法,但是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给学生参考:

  1、做作业式的预习形式

  预习课文是按照“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过程来进行,教师可以教学生当预习时做作业,明确课文学习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等,记录自己的疑惑,记录课堂学习的重点,这样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时间长了学生就能感受到预习的好处,就能主动去预习课文,并形成好的预习的习惯了。

  2、浏览式的预习方式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运用快速浏览的形式,弄清楚学生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并加以标注,课堂学习中质疑,并在同桌小组讨论的时候拿出来共同探讨和参考,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三、预习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1、活跃的课堂和学生,打破课堂常规的行动策略

  我们的预习的地理学习方式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愿意学习了,会学习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敢于提出疑惑,提升学习的境界。此外,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通过地理预习,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师通过预习和反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在预习和反馈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学习起来更加激情满怀,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学生愿意学习了,会学习了,课前预习,保证每个学生投入到思考、讨论和相互评价和互动学习中,创造了学生完善个性的机会。

  3、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学会学习,敢于质疑,学会合作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有了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就产生了研究问题的氛围。有的问题预习的时候解决不了,课堂,课后可以研究讨论。有的学生的奇怪的问题让老师意外和惊喜。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也更加爱钻研教材,拓展知识面,阅读相关书籍,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习能力。

  4、增加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机会

  通过预习,课堂学习的过程,学生单干的机会少了,合作的机会多了,学习程度逐渐深入,合作意识都增强了,都意识到了预习的好处,合作学习的好处,实现了相互启发和相互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进行了自主学习,再经过课堂积极的交流,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机会。

  5、科学合理的预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科学合理的预习教学实践后,学生的学习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得到增强,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能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拓展地理教学的思路,增强了学生和教师对地理研究的重视程度。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预习能让教师也能重新审视自己,用新形势、新理念武装自己,完成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准确定位,优化教学行为,备课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教师精讲,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教学的内容。

9、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地理教学反思

  学生都希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是渴望成为同龄人中的杰出者,然而众多孩子的这种良好愿望往往被老师所漠视。每日评选一位杰出学生,就是教师在尊重、关心、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给他们成功的希望。

  评选每日杰出学生,最需要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所有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地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由于我在评选过程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重在看其当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某一方面的“杰出”表现,所以人人都有机会当选。

  比如,不爱发言的学生勇敢举起了手,不喜欢做作业的学生高质量完成了一次作业,优秀学生又实现了一次新的超越,以及参与集体活动表现突出者,平日乐于助人文明有礼得到了大家交口称赞者等都有可能获得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

  另外,对当选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我还会主动找他们聊天谈心,私下与他们来个约定,只要达到约定的目标,就能实现当杰出学生的愿望。因此,一学期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我这儿领一张杰出学生的奖状,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成为幸福的杰出者。

  为了让杰出学生多一份荣耀与责任,我在班上规定杰出学生当选后就成为第二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班级的日常事物,包括开门关门,布置黑板,发表简短演说,带领大家学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接受前任杰出学生的采访,填写好班级日志,作好班级课堂表现记录,下午离任前做一日小结等。

  自从评选每日杰出学生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学生在“杰出”的激励感召下信心倍增,彻底地改变着自我。每日评选杰出学生活动产生了神奇的教育力量。

  比如,杨超,一年前我刚接任时他还是一个受人歧视、令老师最感头疼的学生,因为他除了爱说谎不愿做作业之外,还经常骂人。

  开学后不久的一个课间,大家集合做操时一位同学不慎将另一位同学的笔盒弄到了地上,文具散得满地都是,由于时间紧迫,前边跑过去的十几个学生没有一个伸手去捡。

  正当我感到失望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最后一个起跑的杨超,他看了一眼地上,毫不犹豫地蹲下身来,收捡好散乱一地的文具后,望都没望我一眼就跑出了教室。当天下午,当我将当日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授予杨超时,在一片喝彩声中,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以后,杨超在我的悉心呵护下彻底地变了,他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愿望。到上学期期末,他不仅当选为班级的“十佳标兵”,而且还破天荒地被评选为学校的三好学生。说实话,杨超今天的巨变让我都感到吃惊,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实现了从未有过的超越?

  在杨超的一篇随笔里我找到了答案:“自从我当上了第一次杰出学生,一向对我责骂的父母第一次夸奖了我,那一夜我抱着杰出学生的奖状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着。从此,每当我面对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目光心中就有了自信的力量……”

  其实,类似杨超的例子在我身边举不胜举。是的,只要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金矿,都能成为杰出者,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赏识激励,学生就会在老师平等地关注下创造奇迹。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