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1、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使基本的思想理念得以有效落实呢?下面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情境激趣,初步感知
借助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展示分别从两片树叶不同位置出发的两只小蚂蚁的跑步路线,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观察、感知、思考、发现、表述,初步感知"一周",为进一步探究"周长"做好心理与知识铺垫。
二、操作探究,丰富表象
1.摸一摸。2.找一找。3.描一描。4.比一比。
三、小组合作,发现策略
师:大家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假如要知道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长,你们能想出办法来吗?请合理选择学具袋中的相关工具完成你们的操作。(为每个小组准备待测周长的图形模板:圆形、月牙形、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相应的测量工具:直尺、三角板、线绳等,以便学生根据实际灵活选择)
请看活动要求:(1)小组内先说说要测量你们所选图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来测量?(2)小组长做好分工,两人测量,一人做好记录,一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3)测量方法可以简单写,只要能在汇报时说清楚就行。(4)时间5分钟。
【带着明确的合作要求,小组内先征求大家的意见选择测量图形,再各抒己见,讨论该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并尝试其可行性】
按所选的物品或图形组织反馈(小组代表边汇报边简要操作,教师及其他小组同学随着交流、演示,择机进行引导性评价)。
①圆形钟表面的周长:组1:用尺量。组2:不行。应该先拿线绳先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组3:我们也有一种不同的方法。先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②月牙形的周长:组1:在尺子上滚一滚。组2:月牙形不能滚。应该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来完成。组3:其实我们把前两组的意见整合一下来量。弯的地方用绳子围或在尺子上滚一滚,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将两部分长度加起来就可以了。
【在各小组争抢着汇报不同测量方法时,他们的思维得到启迪,想法得到完善,策略得到丰富,表达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体验更加深刻,操作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巧妙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探究打好基础】
③五角星、正方形及长方形的周长。组1:无论是五角星、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只要先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组2:五角星只要先量出一个角上的一条边,再乘10就可以了。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再乖4就可以了。长方形则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再分别乖2相加就行了。组3:正方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我们没有意见。但五角星还有一种方法: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乖5也可得到它的周长。长方形只要先量出一条长与一条宽之和,再乖2也能得到它的周长。
【在学生探究出曲线围成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得到老师及同伴的肯定而得意之时,老师的择机引导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操作探究更加积极主动,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不但对五角星及正方形周长的测量找到多种有效的方法,而且观察发现、归类探究、操作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得以很好的体现,在突出方法多样的同时巧妙地进行着优化意识的培养】
师:你们真了不起!表达越来越流利,用词越来越精准,概括能力越来越强。老师相信,对今天我们探究发现的"量""围""滚"等测量周长的方法,大家一定会合理灵活地运用到不同情况、不同条件下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课后反思】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方案设计要"巧".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2)引导点拨要"活".通过恰当的问题,或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归纳示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求知求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评价激励要"诚".教师要以真诚、尊重的态度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学生一定会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认真、主动实践,积淀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朱杰。在实践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分析.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初二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2、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案例
一、深入学生,选择素材,创设情境。
对一个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课余,我特别关注学生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并从中得到启发,将学生玩的素材巧妙、合理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亲近、亲切感。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时,当我把长方形卡通画片呈现给学生,他们的“情”即刻“热”起来:“好漂亮的画片!”接着,我将画片平移至右,显现长方形画片阴影框架图。实物画片与框架图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为今天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又为以后学习面积埋下伏笔。同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丰富多彩的,绝对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计算、公式、法则的问题。多彩的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想玩一玩、拼一拼、算一算。
二、学玩结合,探索创造,发展能力。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一边列出算式,一边用图形(小棒或线段)展示解题思路,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亲身体验,构建数学模型,经历了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份画片,满足了他们“给我一张吧”的愿望;“你能用这些画片拼成新的长方形吗?”激起了学生原本就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因此他们在拼图游戏中能大胆构思、创造,相同的拼法,不同的解法;或不同的拼法,相同的'解法。特别是学生在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按这一规律推导出若干张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游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主体、积极的、有自信的、主动探索的、集体合作的基础上,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的思维在此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让我惊喜、让我感叹!
3、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
“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但是学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这个图形的整体的印象上,也就是只能感受到这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对于周长的概念还所知不多。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呢?
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周长的意义,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通过操作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1、划一划。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来比划出学过的平面图形,这一动作正体现了对图形“一周”含义的渗透应用。
2、描一描。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图形的边线描一描,追问学生“你是怎样描的?”从而理解正是沿着图形的一周来描的,从一点开始,回到这一点结束。这正是周长意义中对“一周”的更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3、剪一剪。通过剪两个大小不同的笑脸,让学生体会出图形的一周是有长有短的,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抽象概括出“周长”的意义,让学生对所学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设计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停地说和指,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周长。由于这一内容或概念的教学时间上比较充裕,所以后面相应地设计了一些周长的计算,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和应用比较充分。
4、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在第一学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呢?这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一、在实践中感知周长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从而真正理解周长,形成表象。对此,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1、指周长:
指一指手中不同图形的周长。
2、说周长:
说说在通过指周长后你对周长的理解。
3、画周长:
用彩笔画一画手中树叶图形的周长。
4、找周长:
找一找我们身边不同物品平面的周长。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二、在体验中解决周长问题
在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环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运用手中工具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寻找不同图形的测量方法,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不规则图形),有的直接在直尺上滚动(圆形).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
5、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使基本的思想理念得以有效落实呢?下面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情境激趣,初步感知
借助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展示分别从两片树叶不同位置出发的两只小蚂蚁的跑步路线,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观察、感知、思考、发现、表述,初步感知"一周",为进一步探究"周长"做好心理与知识铺垫。
二、操作探究,丰富表象
1.摸一摸。2.找一找。3.描一描。4.比一比。
三、小组合作,发现策略
师:大家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假如要知道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长,你们能想出办法来吗?请合理选择学具袋中的相关工具完成你们的操作。(为每个小组准备待测周长的图形模板:圆形、月牙形、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相应的测量工具:直尺、三角板、线绳等,以便学生根据实际灵活选择)
请看活动要求:(1)小组内先说说要测量你们所选图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来测量?(2)小组长做好分工,两人测量,一人做好记录,一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3)测量方法可以简单写,只要能在汇报时说清楚就行。(4)时间5分钟。
【带着明确的合作要求,小组内先征求大家的意见选择测量图形,再各抒己见,讨论该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并尝试其可行性】
按所选的物品或图形组织反馈(小组代表边汇报边简要操作,教师及其他小组同学随着交流、演示,择机进行引导性评价)。
①圆形钟表面的周长:组1:用尺量。组2:不行。应该先拿线绳先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组3:我们也有一种不同的方法。先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②月牙形的周长:组1:在尺子上滚一滚。组2:月牙形不能滚。应该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来完成。组3:其实我们把前两组的意见整合一下来量。弯的地方用绳子围或在尺子上滚一滚,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将两部分长度加起来就可以了。
【在各小组争抢着汇报不同测量方法时,他们的思维得到启迪,想法得到完善,策略得到丰富,表达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体验更加深刻,操作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巧妙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探究打好基础】
③五角星、正方形及长方形的周长。组1:无论是五角星、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只要先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组2:五角星只要先量出一个角上的一条边,再乘10就可以了。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再乖4就可以了。长方形则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再分别乖2相加就行了。组3:正方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我们没有意见。但五角星还有一种方法: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乖5也可得到它的周长。长方形只要先量出一条长与一条宽之和,再乖2也能得到它的周长。
【在学生探究出曲线围成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得到老师及同伴的肯定而得意之时,老师的择机引导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操作探究更加积极主动,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不但对五角星及正方形周长的测量找到多种有效的方法,而且观察发现、归类探究、操作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得以很好的体现,在突出方法多样的同时巧妙地进行着优化意识的培养】
师:你们真了不起!表达越来越流利,用词越来越精准,概括能力越来越强。老师相信,对今天我们探究发现的"量""围""滚"等测量周长的方法,大家一定会合理灵活地运用到不同情况、不同条件下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课后反思】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方案设计要"巧".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2)引导点拨要"活".通过恰当的问题,或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归纳示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求知求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评价激励要"诚".教师要以真诚、尊重的态度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学生一定会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认真、主动实践,积淀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朱杰。在实践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分析.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初二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6、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让蚂蚁转圈,让孩子们猜一猜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长的“周”是周围的意思。
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图形的一周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这样不断地指,去认识和理解必须是由起点到终点,也就是由起点回到起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概括概念。然后通过指一指,画一画,看一看,摸一摸等数学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周长的含义。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些有难度的练习,出示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停地说和指,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周长。
最后设计了一些周长的计算。其实也是对周长定义的巩固。该课时的教学从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课堂参与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可以安排多一点的内容,把时间把握得更加紧凑一点。
但是在学生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时,由于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不能较准确的测出叶子的周长,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孩子们完成的会更好一些。
7、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使基本的思想理念得以有效落实呢?下面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情境激趣,初步感知
借助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展示分别从两片树叶不同位置出发的.两只小蚂蚁的跑步路线,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观察、感知、思考、发现、表述,初步感知"一周",为进一步探究"周长"做好心理与知识铺垫。
二、操作探究,丰富表象
三、小组合作,发现策略
师:大家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假如要知道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长,你们能想出办法来吗?请合理选择学具袋中的相关工具完成你们的操作。(为每个小组准备待测周长的图形模板:圆形、月牙形、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相应的测量工具:直尺、三角板、线绳等,以便学生根据实际灵活选择)
【带着明确的合作要求,小组内先征求大家的意见选择测量图形,再各抒己见,讨论该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并尝试其可行性】
按所选的物品或图形组织反馈(小组代表边汇报边简要操作,教师及其他小组同学随着交流、演示,择机进行引导性评价)。
【在各小组争抢着汇报不同测量方法时,他们的思维得到启迪,想法得到完善,策略得到丰富,表达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体验更加深刻,操作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巧妙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探究打好基础】
【在学生探究出曲线围成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得到老师及同伴的肯定而得意之时,老师的择机引导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操作探究更加积极主动,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不但对五角星及正方形周长的测量找到多种有效的方法,而且观察发现、归类探究、操作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得以很好的体现,在突出方法多样的同时巧妙地进行着优化意识的培养】
师:你们真了不起!表达越来越流利,用词越来越精准,概括能力越来越强。老师相信,对今天我们探究发现的"量""围""滚"等测量周长的方法,大家一定会合理灵活地运用到不同情况、不同条件下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