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的读后感
1、《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的读后感
这本书看上去很厚,读起来却飞快,也许是纸张厚的原因吧,每天看过的页码捏在手里很有质感,让我有那么点小成就感。
最近,我常常检讨,到底我是想看书,还是想看完书?最好的状态当然是专心看书,不在乎什么时候看完,甚至不在乎记不记得住。可是,我常常就是想要赶快看完它们,一本一本又一本,每天看到书签往后推了一块,心里就美。如果几天都停留在那几页,就有点心慌。
心里眼里都很饿,又觉得机会难得,时间有限,恨不能一目十行,把书里的东西复印到脑子里。越是心急,就越是吃不了热豆腐。贪多求快往往会腹泻,什么也留不下,还把肠子涮了个干净。
该怎么样去调整一下,专心享受读书的过程呢?
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太想赶快掌握这种本领了,是心里的焦虑。眼高手低的人最容易焦虑。唉,那个想把事情做得完美的小孩,我看到你的努力和挣扎了。三十多年了,你一直在帮我,让我有力量在这个世界上谋一份比较好的生活。尽管有时候跺脚咬牙,我真的很感谢你,我也明白,其实,有时候你也很累,很冤,很烦。让我们学着平和的在一起吧,学着乐在其中的增长本事,学着顺势而动,对自己说,“yes!yes!yes!”
70岁的人会干什么?不知道我到时候会干什么,或者,干脆活不活得过70岁。萨提亚,70岁的时候写了这本书。她活了72岁。她死后,和她一起共事的朋友接过接力棒,继续传播她的理论。
国内出版了3本萨提亚撰写的'书,本本都是经典。在家庭治疗方面,萨提亚就是一个巨人。
你说,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会不会着急?身体衰老,时日不多了,会不会想赶在死神前面,把一辈子挚爱的东西赶快写下来,传给后人?她是更享受写书的过程,还是更想把书写完?
我不是她,当然不知道她会怎么想。从书上看,看不出她有什么着急,如果不是末了交待自己已经70了,我根本不会想到她那么老。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我们并不是无助的来到这个世界,无用的离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每一个阶段和过程,都能成为一流的完满的人。 读后感》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名著读后感600字
钢铁意志,血气方刚;钢铁之神,坚如磐石;钢铁之情,柔情似水。钢铁般的意志是在经过千锤百炼,烈火焚身后,才可拥有的钢铁意志,他们就是铁人。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保尔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铁人,他在革命时不畏艰辛,自我献身,救助了一个又一个人,它还有顽强坚韧的意志,让他在面对任何挑战时都可以从容面对,而不乱阵脚。他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勇敢,奉献,这让他闯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让他在一次次的困难中顽强拼搏,勇敢奋进,越过困难,最终成就了一个新的自我。
在保尔生命的最后时期,得了重伤寒,身体非常衰弱,情形一天比一天坏,最终保尔还是瘫痪且失明了,但这一切并没有把他击倒,他凭借着自己坚韧的意志,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勇敢的活了下去。他又开始了新的工作,创作出了新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他又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新的辉煌,他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读完了保尔的生活,再看看自己的,因一次呕吐就请假回家,因膝盖摔伤就不愿跑操,跟保尔相比,我真的是太容易受挫折的影响了,一受伤就找借口不完成,正所谓轻伤不下火线,这句老话我并没有真正做到过。读完这本书后,保尔的那些精神与事迹,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变的勇敢,让我变得有骨气,让我变得能够与困难作战,越过一次次艰险,跨过一座座高山。
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非常幸运,不用经历残酷的战争,不用忍受战火的摧残。在这样一个年代中我们要学习保尔那样的精神,要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要做一个铁人,用这样的精神去闯过一个个的难关,飞越一次次的艰险。
钢铁意志,钢铁之神,钢铁之心,铁人是如何练出来的?只有千锤百炼,烈火焚身,才可炼出真金白银,才会有真正的铁人,真正的钢铁意志。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名著读后感600字
以前,我经常听老师和长辈们给我们说起革命英雄的故事。对他们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非常敬佩,今年暑假我带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几本革命书籍,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中主人公保尔,他只是镇上的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妈妈是佣人,哥哥是工人,出生在沙俄的统治时期,革命的浪潮也是一波接着一波,后来保尔决定参加革命。“只要心脏还没有停止跳动,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一九二九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丧失了活动能力,在自身条件这样的恶烈情况下,他还口述完成了创作。不光是革命英雄故事的事迹让我钦佩,其实我真正钦佩的是他们那种对革命的信念坚持和品质。
在中国也有很多的革命者有这种信念和品质的。如果要建立一个新制度或新国家是必须要有无数这样的人去坚持信念、去牺牲,革命才能最终走向胜利。中国的革命持续了很长时间,才发展成功,也牺牲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不怕牺牲的,不怕困难与敌人周旋,进行斗争。其中有刘胡兰被推入闸刀、宁死不屈。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还有在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牺牲的革命先烈们,他们都为革命播下了为火种。
虽然我们生活在新中国、新社会,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吃水不忘挖井人,应该牢记革命先烈的付出和牺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能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要好好学习,继承革命先烈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名著读后感600字
我小学读的,那时还不理解这本书。现在具体的情节都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最经典的一段话: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看别人的书评,开篇便是“一场解放人类的运动没能解放任何人。”竟然还很多人叫好,就想着写一篇文章谈谈这场“解放全人类的运动”。
如果你认为这场运动能一步到位、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话,这篇文章就不用看了。
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脱胎出来的,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阶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有联系吗?当然有,社会主义依旧带着资本主义的一些残留因素。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要从资本主义进入共产主义,就必然要经历社会主义这个漫长的过渡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存在着资本主义残留的因素,也存在着共产主义的积极因素。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中,长期存在着资本主义的余毒,也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苏联前期是多么伟大,为什么后来会解体?看看苏联后期的特供商店,你就知道原因了。苏联后期官员们搞特权、搞垄断,这就是苏联官僚垄断资产阶级!
这难道不是资产阶级的复辟吗?
现在还觉得社会主义革命能一步到位吗?现在还嘲笑那些为革命献身的人吗?他们知道那些献身的人们是为了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吗?很明显,他们不知道。如果知道,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名著读后感550字
第一次知道保尔?柯察金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在考场上绊了我一下。语文考试卷里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的姓名以及书中最经典的一段话。对于当时还很年幼的我来说,无论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是保尔?柯察金,都属于知识的盲点,只记得脑中一片空白。
我以为从此与这本书缘分已尽,却没想到它再次拦住了我。报以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我
完完全全地去了解了它。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为原型创作了保尔?柯察金这样一位铁血战士。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功绩,他是一个意志坚强、勇气非凡的人。他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保尔就是以这种纯净的灵魂,非凡的战斗精神,朴实无华的英雄主义精神活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
保尔出生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养家糊口。从小就受人压迫,在命运的道路上几经坎坷,但他都凭借自己的坚韧挺了过来,并鼓起勇气参加红军。在数次惨烈的激战中,保尔身负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痛。可命运再一次下发了悲惨的考验,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病魔将他牢牢地困在病床上。即使是这样,保尔也从未放弃过,他要重新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于是他积极投入到《暴风雨的儿女》创作中。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保尔以前所未有的坚忍不拔与锲而不舍去迎接下一个灿烂明媚的清晨。他就是一块历经千锤百炼的钢铁,在熊熊火焰的焚烧中涅?重生。
就像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的那样:“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今天,我终于明白那张试卷出题者的用意了,因为百炼成钢!
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名著读后感550字
响应国家号召,放下行囊,就地过年,终于有时间翻起被我搁置在角落的一摞书,其中这部书最令我感慨万分。
“人应该抓紧每一分钟,去做最充实的事。”保尔.柯察金用他青春时代的经历对这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他的青春他的时间大部分都献给了他热衷的事业,为此贫穷、苦难、病痛、自责都没能夺去他的生命,而生活却使他拥有了充实于壮美。
十二岁因为往神父的复活节面团里撒烟灰被神父从学校开除,后来又在车站食堂做了两年的底层工人,在车站食堂这一段时间保尔窥见了生活的最深处最底层,这些经历也为后来他参加革命做了铺垫。虽然这些情节早已熟记于心,但是现在又重新翻阅却有着太多和以前不同的感悟。
保尔他身上有着太多的光辉和特性值得我学习,面对士兵的严刑拷打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出卖朋友;面对选择时有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于爱情有正确的观念;为了热爱的事业甘愿投入所有精力和生命……这些特性里随便拿一项放到另一个人身上就能成就不平凡的人,可是在保尔身上却又显得是那么普通,就如同慢慢夜空觉得它是那么平凡但仔细观察那些散发出微弱光芒的星辰每一颗都无法替代都值得珍惜。
保尔虽然是用笔在纸上描写出来的人物,文字构成了他的一生,但他却是那么的鲜活完整,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
7、偷影子的人读后感《偷影子的人》读后感千字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空间,谁,也不是谁的谁,你不能干涉别人的人生,即使为了他好;即使你是无私的付出和奉献。别人有自己的坎与磕,有自己的心路历程,你,只能这么静静的看着他,等待,放手让他去飞。失落了,受伤了,迷茫了,厌倦了,褪下自己脆弱的躯壳,换上重重的盔甲继续前行。谁和谁都不能相伴一辈子。
有的人本就不那么坚强,默默的等待夜幕降临,等待身后的影子与自己为伴,等待它掩藏自己疲惫不堪的躯体,焦虑与无助。不想被他人看见的愁与伤,不需要从天而降的救世主,撕开早已结痂的伤疤,窥探自己的秘密。
有些话,有些事,终究要等到无法挽回才懊悔不已。
很多时候,我们通常只能看到别人的影子,却迟迟看不透自己的影子。我们去安慰,去做别人的倾诉,在某个瞬间,看到最真诚的影子。也许,你只是一个看似孤单的影子,却是我生命里的全部。
一句话,一首诗,一次美丽的邂逅,一段沉甸甸的记忆。友情,亲情,爱情,所有的期盼都不会姗姗来迟,所有的期许,都是爱与被爱的等待。
想像幼稚的孩子一样,趴在树荫下用树枝滑落自己想要的图案;想像多情的诗人,将最纯真的感动赠与最爱的人;想去点亮所有的黑暗,我们是天真的。
我们都不是谁的过客,即使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们背着沉甸甸的自己,在最美的时光里,找寻。
8、《塑造教师》读后感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是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所收集的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反映了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我思索着,对照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司空见惯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会有所悟、有所省,从而避免因工作中的失误,而给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伤害"。
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10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让我沉思,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言语伤害了孩子,自己却不知道。还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学生好。通过读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本书中的分析和策略,让我如获珍宝。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享受了卡罗琳博士教学中的智慧和方法,从而有助于自己在教学中更加完善自己的教育言行和技巧,发展自己,成熟起来。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它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也告知了我们对教育工作的态度——要用心去做。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9、《塑造教师》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抚卷想想,感到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的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广大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这是《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3日第4版的原话。尽管现在中小学教师自身的学历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教育方法上,教育策略上,教育手段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学会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从而经常纠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也就是说的师生共同成长。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从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这些事件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反映了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司空见惯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会有所悟、有所省,从而避免因工作中的失误,而给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伤害”。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用一个手指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教师是潜在的动力源,运用社会赞许可以乌枣学生的行为”,“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这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语言,使我们共享卡罗林博士的智慧和方法,从而有助于改变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原型策略和技巧,从而得到发展。
总之,这本书中描述的种种案例,让我沉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本书中的分析和策略,让我如获珍宝。通过学习这本书,使我享受了卡罗琳博士教学中的智慧和方法,从而有助于我自己在教学中更加完善自己的教育言行和技巧,从而发展自己,成熟起来。
10、《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的读后感
这本书看上去很厚,读起来却飞快,也许是纸张厚的原因吧,每天看过的页码捏在手里很有质感,让我有那么点小成就感。
最近,我常常检讨,到底我是想看书,还是想看完书?最好的状态当然是专心看书,不在乎什么时候看完,甚至不在乎记不记得住。可是,我常常就是想要赶快看完它们,一本一本又一本,每天看到书签往后推了一块,心里就美。如果几天都停留在那几页,就有点心慌。
心里眼里都很饿,又觉得机会难得,时间有限,恨不能一目十行,把书里的东西复印到脑子里。越是心急,就越是吃不了热豆腐。贪多求快往往会腹泻,什么也留不下,还把肠子涮了个干净。
该怎么样去调整一下,专心享受读书的过程呢?
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太想赶快掌握这种本领了,是心里的焦虑。眼高手低的人最容易焦虑。唉,那个想把事情做得完美的小孩,我看到你的努力和挣扎了。三十多年了,你一直在帮我,让我有力量在这个世界上谋一份比较好的生活。尽管有时候跺脚咬牙,我真的很感谢你,我也明白,其实,有时候你也很累,很冤,很烦。让我们学着平和的在一起吧,学着乐在其中的增长本事,学着顺势而动,对自己说,“yes!yes!yes!”
70岁的人会干什么?不知道我到时候会干什么,或者,干脆活不活得过70岁。萨提亚,70岁的时候写了这本书。她活了72岁。她死后,和她一起共事的朋友接过接力棒,继续传播她的理论。
国内出版了3本萨提亚撰写的'书,本本都是经典。在家庭治疗方面,萨提亚就是一个巨人。
你说,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会不会着急?身体衰老,时日不多了,会不会想赶在死神前面,把一辈子挚爱的东西赶快写下来,传给后人?她是更享受写书的过程,还是更想把书写完?
我不是她,当然不知道她会怎么想。从书上看,看不出她有什么着急,如果不是末了交待自己已经70了,我根本不会想到她那么老。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我们并不是无助的来到这个世界,无用的离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每一个阶段和过程,都能成为一流的完满的人。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