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四十个现场》的读后感
1、《教师成长的四十个现场》的读后感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著名教育教吕型伟
这句话是在我刚成为教师时一次培训中听到的,它给初出茅庐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于教师在我以往的概念里只是“孩子王”亦或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吕老的话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仅仅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职业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教育需要思考,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可是当我满怀期待的走上讲台,面对繁琐的工作,缺乏实践经验的我备受打击,当初的壮志雄心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我痛定思痛,努力向老教师们取经,向网络上的教育视频,教学实录求教,其间也拜读了一些教育学者的著作给自己打气加油。每天写教学反思,思考老教师们的金玉良言,白天想夜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活过来了,从教三年的我已经能够从容的应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突发问题了,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我为自己的成长开始沾沾自喜起来,我本就是个害怕落后又不喜欢出风头的人——典型的中庸。当我自认为可以算的上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时,就不自觉得开始懈怠了。
这个寒假因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读书小组而读了《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读了一些教育著作其实说实在的就我个人看法觉得并不靠谱,有点太理想主义了,和现实的差距太大,难操作成功率不高,所以我才渐渐开始排斥教育著作了。因为要写读后感我漫不经心的打开这本书,里面的都是一些一线教师的经验之谈,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又想起了吕老的话,我为自己的懈怠感到惭愧。其中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第三章:我的新课改和第六章:师生之间的内容。
自从实行了新课改,课堂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以往那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被摈弃,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师生互动、充满探索、以人为本的快乐课堂。相较课堂的喜人变化在作业设计上,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为“课堂教学的延生和补充”。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如抄写本课生字各2行并组4个词。这样的作业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其实教师给学生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大多数的教师在布置学生的作业时往往是机械的遵循以往的作业设计模式,自己并没有亲身去做过,也没有花时间下功夫去思考过。
1.做这些作业不同的孩子需要花多少时间?
2.作业是否存在问题?如每个生字是否都能找到4个词语宝宝。
3.做了这些作业学生会有哪些收获?
4.是不是所有的作业都有一定要去做的必要?
5.哪些作业换种形式去完成可能孩子会更乐意去做?
6.怎样让孩子不仅能学会书上的知识还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和生活有关的作业呢?
7.知识不光在课堂中习得,生活中也有许多知识,现在的孩子往往只会做作业本上的题目,一旦题目联系生活就显得很无助。如春天哪些花会开?大雁南飞是什么季节?等。
8.题目千变万化,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不断地练习各种题型,不如教会孩子理解题目的意思。
…………
原来作业设计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懂得有效利用它的老师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能让孩子脱离作业的苦海。书中项学品老师就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多写作业和少写作业没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把学生更好的解放出来,给他们语文学习足够可能的空间和自由呢?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同,作业也应该将这种不同充分的体现出来,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作业,让作业也变得快乐起来。我想下学期我也会向项老师一样在作业设计上摸索让孩子们早日爱上做作业,改变追着学生讨作业的不良现状,让自己和孩子们都得到解脱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在这一章中还有《那一场关于考试的革命》也让我的眼前一亮,现在人们的普遍观念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其实这是本末倒置,考试只不过是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一张试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名学生的真是知识水平。那么换种方式,换个角度,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考试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有所收获,而不是用来一棍子打死学生的信心打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育教的是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如何运用人性,而不是逼迫人性?正如朱晓群老师将考试的制度、值日的制度进行以人为本的改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自己有所感悟做出改变,远比不要这么做,不允许那样做,如果做了你会得到怎样的惩罚等等诸如此类的告诫要有用的.多。正如老子说的“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我当了三年班主任,班主任虽说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是最操心的主任了。初当班主任时,我和商友敬老师一样拥有这样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所有的学生都爱他的老师,不是害怕,不是崇拜,不是感恩,也不是迎合和奉承,而只是爱,单纯的爱。
———商友敬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尤其是与人交往时,当老师也正是因为这点。孩子的世界要比成人的世界单纯的多,他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加的大度,在这里我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不必带上层层的面具。班级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但是却远比现实中的社会要单纯许多,可里面同时也拥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性格不同,爱好各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同时也会有自己的苦恼。而我作为这个小社会的管理者除了做到处事公正外还要及时的了解每个小公民的最新动态,及时的引导他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有班级制度,这也是我一直在摸索的,孩子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一项制度往往只能发挥一时的作用,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一段时间后就很难在吸引他们了。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地推层出新。书的第六章:师生之间就在这方面给了我许多启发。《55条班规》的推广,班级日记的“1234”,集体书信,做个倾听者,心灵绘本等各种方式方法在我的班级里相信也会发挥其不可预计的力量吧。把权力适当的放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班级的管理者,或许比我独断专行要好的多,和孩子们除了面对面的沟通可能他们许多话不敢说,那么换种方式写信或画画吧,让我这个小主任能更好更快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让彼此的心靠的更近些吧!
教育需要静心思考,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扪心自问,作为青年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难免有急躁的时候,越急躁情况就变得越发不可收拾,失去信心迷失方向,那么多看书吧!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的爱好者。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从书中汲取力量,获得启发,在教师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2、《教师快速成长的十个要诀》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利用课余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徐世贵老师的讲座——《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读后感。徐世贵老师的讲座从十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师成长的要素,结合了一些小故事,列举了大量名人的实例,让人感觉贴近生活实际,贴近我们教师实际,方法切实可行,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文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抽象的教条,难懂的官腔,而是引用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案例(像我们熟悉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李镇西,也有普通老师成功的成长经历等等),增加说服力和可信度;文中那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事实并重,读来就如同与作者话家常一般,许多道理暗记于心间。
徐世贵老师首先说明了怎样理解快速成长。要想成长,肯定是有很多条路可走,很多种方法可循,很多个方案可写。但是正所谓路一定有最近的;方法一定有最好的;方案一定有最佳的,只有选择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教师才能快速的成长。徐老师讲道影响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有两种:自主成长的内因和帮助成长的外因,而教师成长的选择也有两种:盲目被动的培训学习和自主学习(即边工作边学习边反思和总结等)。他认为真正的名师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没错,别人是不可能代替你来学习和思考的,也不能强迫你接受一些东西,能让自己成长的只有自己。
接着,徐老师列举了教师快速成长的十个要诀:1、快速成长与定位——有动力;2、快速成长与定向——有目标;3、快速成长与观念——有思想、;4、快速成长与方法——有效率;5、快速成长与研究——有深度;6、快速成长与反思——有提升;7、快速成长与个性——有风格;8、快速成长与耐挫——有意志;9、快速成长与爱好——有情调;10、快速成长与心态——有幸福。结合徐老师的讲座,我也有所感悟:
教师快速成长的第一要诀就是要有内动力。的确,如果你对做一件事情缺少了动力,那你绝不可能会有太大的成就甚至是没有成就。我们中的很多教师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在许多研究挑战面前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是我们老师的观念不行:老教师认为自己老了,不再去费力气,年轻教师认为自己年轻,费了力气也没有收获。归根是观念不行,没有成长的动力。这里徐老师讲到了怎样调动和开发成长内动力,有五点:1、理想定位——追求有价值的人生;2、职业认同——坚定崇高的教育理念;3、专业追求——让生命之树常青;4、有点野心——赢得发展的机会;5、克服职业疲倦——保持阳光心态。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要随时发展,步步成长。正如文中所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定位,定位决定地位。”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我是很迷糊得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觉得这一职业有多高尚,甚至到了工作岗位后,我最关注的还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因为社会上往往用这个来评价职业的高尚程度,读后感《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读后感》。直至现在,我的观念已经有所转变,我开始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我的学生,也从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很害怕上公开课,甚至能推的就尽量推,后来,我的观念开始慢慢转变,我认为要想让大家能认识你,知道你,那最好的.途径就是多上公开课。于是,我抓住了一切上公开课的机会,尽管有时候上的很失败,但是我想,总强过那些不敢上或不想上的人,至少我有了一次露脸的机会,至少我也努力过,至少我可以让那些听课的教师对我有所印象,至少我还可以听到许多建议,至少我还可以积累一次经验。想想,其实我得到了很多。今年已是我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了,虽然我一直保持着工作的积极性,但不能否认我开始有些厌烦,徐老师的要克服职业疲倦为我敲醒了警钟,让我明白,自己应该一直保持一种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当然,教师的快速成长一定要制定目标。因为目标对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指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开发功能。徐老师引用的"马和驴"的故事让我寻味良久,也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制定目标时应先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弱势,然后制定具体的目标和实施的措施。如果教师真的能按照自己制定目标和措施一步一步实行的话,那我想成长是绝对不会停滞的,也是一定能够成功的。但是,往往许多教师却是“常立志”,而不是“立长志”。说之惭愧,我在制定计划的时侯内心是热血澎湃,而事后却是烟消云外,所以完全是成了一个正所谓徐老师所说中的"三忙"之人,即匆忙、迷茫和盲目的人。当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会坚持按规划和目标来实现我的快速成长。
有了成长的信念,我们还要做到专业成长,专业成长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掌握技术专业成长要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平时抓住展示才华的机遇锻炼自己。多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多上几节公开课,多撰写几篇论文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的老师总是嫌压力太大不愿参加。其实有压力才有动力,克服困难才能发展,经得起考验才能锻炼,而最终也才能给自己赢得露脸展示才华的机遇。当然勇气和信心时间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教师关键时刻能冲上去,平时就得努力钻研做好积累。
那么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努力学习前人经验,努力实现教学育人目标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结合进去,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在教学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能够创造出前人没有的东西。只有学会创造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是简单枯燥的重复劳动,只有创造才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所在,不但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精彩,也使的学生受益匪浅。
人的快乐,除了享受成功之外,还有更崇高的内涵:“仁者爱人”的襟怀与忍让,这样是快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如何把一块金矿石变成一块金子,就看你怎样看待自己了。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珍惜今天,为自己的人生点亮一盏明灯。徐老师还用作者自己的亲身感受向我们讲述了业余爱好的诸多好处:增加乐趣,减少疲劳;拓展视野,促进工作;陶冶身心,增加情调;发现自我,形成个性;个性张扬,学生青睐。十个要诀中的每一点都讲得很透彻,它们指引着我的学习和工作。
3、教师成长的四十个现场读后感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什么最重要?不言而喻,当然是用心!只 有相互走进彼此的心里,才能擦出缘分的火花,才能使两个人之间的相处融洽而自然。作为一名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了,这种关系看上去是一种肃然起敬的,其实很自然也很微妙。我一直认为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品质,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然而光有爱是不行的,倘若你不能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内心,一切都将是徒劳。
我的年龄随着时间也一天天的流逝,这也就意味着我与学生的代沟将越来越深,因此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怎样才能真正的走进每一届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心灵交融在一起,直到在学校的带领下,我读到了《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中的《师生之间》这些片段,才唤醒了早已埋在我心底的懵懂,也唤出了曾经的那些往事。文章中说:学生的心灵并非对谁都是敞开的,对不信任不知心的教师,他们常常封闭自己的心闸,不轻易把真情实感流露出来。我想这确实是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原因。不由自主的,以往的从教之路的历程都不自觉的浮现在自己的眼前。记得刚毕业的我带着三尺的梦想站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名对仅仅比自己小11岁的学生,代替兴奋的只有紧张。我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怎样与他们相处。思考过后,我认为开朗的自己应该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代沟,于是,与他们的'第一次相见变成了一场介绍的联欢,我们互相熟知了彼此的爱好,特长。一个星期下来,我爱上了可爱的他们。记得我们班有个叫张家好的孩子,至今都忘不了他真诚的眼神。他是个很有思想的学生,对于我的话他从来不放在心上,他认为我这个年轻的小姑娘并没有什么值得他放在眼里的地方。我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他套近乎,结果发现是徒劳。在我的课上,只有他随意的做着自己的事情。人的忍耐是有限的,终于,我爆发了,在一堂课上,我冲破了自己的底线,也不管什么师德不师德的了,上去就狠狠的给了他一个耳光。这样一个骄傲的孩子第一次在我面前留下了眼泪,随后我也哭了,哭的泣不成声。代替愤怒更多的还是心疼。那节课就在非常紧张尴尬的气氛中度过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迈着步子走出教室的。回到办公室后,我立刻就给张家好些了一封信,信中说:孩子,老师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一直为有你这样骄傲有思想的学生而感到自豪,但是你一直在挑战我的忍耐,请你把我当普通人一样看待,我也是有感情,有面子的,这一巴掌打在你的脸上痛在我的心里。我真的不想当你的老师,反之,此刻,我只希望是你的姐姐。向你敞开心扉,听你诉说心灵的姐姐。我把这封信夹在书中给了他。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任何音信,但是我明显可以感受到他的变化,直到毕业的时候,我送给我一张贺卡,写到:谢谢你,老师,哦不,是姐姐,是你改变了我的桀骜不驯,是你让我认识到老师的用心良苦。直到现在我还常常能看到他,他总是亲切的喊我声姐姐。是啊,这不就是心灵的交融吗?这不就是我们彼此之间的爱吗?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那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通过我们之间的交流,我可以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把他们的爱唤醒。
4、《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的读后感
每年都会得到有利于我们教师成长的书籍,而这次却是我自己选的。这是一本有关青年教师的一本书。作者从教26年,经历了书中所涉及的青年教师心灵成长的大部分阶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经历的挫折和成功体验。书中有大量一线优秀教师的案例,对读者有较强的启发性。颇具文采与诗意的文风,让本书读来颇感轻松、愉悦,同时通过层层设置的问题带领读者不断反思自身,突破自身的心灵成长障碍。
本书向您传递的,是这样一种成长理念:每一名青年教师,都有成为卓越教师的可能。之所以绝大多数人最终沦为平常,是因为在成长的重要节点上,往往缺乏了进一步前行的动力与方法。只要能够激发起内在的.成长动力,同时掌握必要的行动方法,每一个生命就都能创造职业的传奇。
这本书让我们重拾前进动力,重获行走方法。这些建立在他人成功经验基础上的研究成果,相信无论是对于刚刚起步的新教师,还是对于业已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教师,都具有积极的引领价值。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过程,本质上说,就是以成长中日渐聚集的强大力量,不断扩展与充实心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心灵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生命由此而日渐脱离平庸,朝向优秀乃至卓越持续前进。
在浪漫的激情和复杂的现实间,潜伏着无穷无尽的暗流。这些暗流,常常会在意想不到的状况下,从无法预知的角落里突然涌出,一下子便将新教师辛苦搭建的教育殿堂冲垮。面对这份淫威,任何激情、梦幻、诗意、纯真、好奇、渴望、紧张、充实,都只能像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孩子,要么睁大了吃惊的双眼,面对废墟无助地叹息,要么在片刻的伤感后,迅速转移了视线,去另一个空间上另建新的乐趣。
然而,教育的特殊属性,却既不接纳长吁短叹,也不容忍异地重建。教育面对的,就是这一群有个性、有追求的鲜活生命。这些生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需要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空间里砍削修补,使其能一步步脱离愚昧与低俗,走向智慧与崇高。
因而,真正的教育,就逼迫着新教师不得不直面这份惨淡,不得不弯下身体清扫芜杂、清洗污浊,然后,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的勇气,再次筑起心中的圣殿。
5、《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读后感
幸福是什么?这是多么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人说:小时侯我们为拥有一颗糖而幸福,稍大时我们为得到父母或老师的一句夸奖而幸福,而现在我们却不知幸福是什么。”如果问我身为“教师”,幸福是什么,我觉得幸福是很飘渺的:一天到晚好不容易从这个作业堆里爬出来,又掉到了另一个习题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费尽心思地整理要上交的各种材料;身为班主任,每天还有断不完的“官司”,同样的一句话一天当中也不知要唠叨多少遍。另外,“教师”这个职业犹如站在风口浪尖上,一点微薄的收入让很多人眼红,大家都在盯着你的一举一动,衡量着你的师德是否能与你的工资相符。一点点越尺度的行为都会使你被各种舆论所淹没,即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谈何幸福?还有的人说,教师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左手一个素质教育,右手一个应试教育,背上还背着一个自我继续教育,教学生涯忙忙碌碌何日是尽头。教师的生活的确清苦,关键是我们教师该以何种心态去面对它。是怨天尤人,自叹自怜,还是豁达超脱,自找乐趣。
在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后,我内心阴霾的天空渐渐明朗。其实幸福就是你看身边的事物都像一幅幅美丽的画。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人生就是自己的专业成长,你想要多美满的幸福生活,你就要让自己的专业成长多少。
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我们想拥有积极的心态就要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我们还要学会感恩,学会寻找幸福。这本书的开篇引用了一首在西方广为流传的.诗——《我感恩》:“有每夜与我抢被子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离在外;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们吃得很好;有阴影陪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待修理的草地、待修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因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在惦记和想着我。”读了这首诗,你会发现,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感恩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感恩也是我们寻找幸福的金钥匙。只有仰望学生,欣赏学生,在赞美中给学生播撒幸福,我们才会因学生的幸福而倍感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母亲温暖的双手,是父亲宽厚的肩膀,是老师慈爱的双眼,是婴儿无邪的笑脸,是风起时为你披上的大衣,是大雨时为你撑起的那把伞,是夜归时那一杯暖暖的清茶,是踏入校园时那一声声“老师您好”……其实只要你心中有爱,幸福便无处不在。,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的工作就会是快乐的,我们当教师的也才是幸福的。
6、《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初看这本书,好像什么也没记住,只知道作者是管建刚,从一个农村教师到特级教师,说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再让我说点别的,好像说不出来。再看这本书,发现书中所讲的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震撼和启迪。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渴望是前行的力量。
120%的教育渴望告诉我们,心想事成是句真话,切切实实的真话。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对成功的渴望有多强烈。这一部分对于刚步入讲堂,意气风发的我们来说非常受益。这样的我们心里对自己的工作有无限的渴望,说三分钟热度也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好,总之,刚开始的我们有的是渴望。那这份渴望为什么到中年就没有了呢?那是因为你在这期间没有得到你想要的。“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失去了对“卓越”的渴望,不会有“卓越”的未来。而人与人的差异,除了天才和天生的蠢材,99.99%不是先天的禀赋,也不是后天的基础造成的,而是内心里目标的生长,内心里的“渴望”。
二、坚持就能抵达胜利
一个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谁都说不出来。只要是一个有坚持力的人,基础再差,起点再低,只要他认准了道,一条道走到黑,就能走到别人望不见的远方。你一条道走到黑,穿过黑,柳暗花明了,就会有许多人站出来给你鼓掌,给你喝彩。简单点说,你不逼迫自己,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曾经我的指导老师跟我说过“一个人想要优秀很简单,但是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就难了。”我始终相信如果优秀都成为一种习惯了,那么离胜利也就不远了吧。
三、记录—从平凡走向卓越
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只要再加10%就可以了。那10%是什么?对于教师来说,我想,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就是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管老师在书中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记录。按照点——线——面——体的步骤进行。逮到什么就记什么,然后分析研究,同类合并,异类分项串成“线”,再经过反思的高度形成“面”。如果有了自己独特的、自成一家的思想那就突破到“体”这一层面了。记录是写作,也是研究。有了记录,就留下了走过的痕迹,有了研究就走向了深刻。
总之,实践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 作为年轻教师,在以后的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应该怀着120%的渴望,75%的坚持努力,再加10%的记录过程,不断从平凡走向卓越。
管老师的书,没什么“理论”,没什么“术语”,都是大白话,好读,易懂。才知道白话也能说教育的事,不是非要“板起脸”来才能说教育。初看这本书,好像什么也没记住,只知道作者是管建刚,从一个农村教师到特级教师,说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再让我说点别的,好像说不出来。于是乎,寒假里我再看这本书,发现书中所讲的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震撼和启迪。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120%的教育渴望告诉我们,心想事成是句真话,切切实实的真话。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对成功的渴望有多强烈。这一部分对于刚步入讲堂,意气风发的我们来说非常受益。这样的我们心里对自己的工作有无限的.渴望,说三分钟热度也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好,总之,刚开始的我们有的是渴望。那这份渴望为什么到中年就没有了呢?那是因为你在这期间没有得到你想要的。“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失去了对“卓越”的渴望,不会有“卓越”的未来。而人与人的差异,除了天才和天生的蠢材,99.99%不是先天的禀赋,也不是后天的基础造成的,而是内心里目标的生长,内心里的“渴望”。
二、很多人很幸运,其中包括我的大学同学们,她们一毕业就考上老师了,成功就业了,因为没尝过失业的痛苦,自然不太懂得就业的幸福。
我是那个不太幸运的人,因为我的毕业就是我失业的开始。我毕业两年,代课两年,我在代课的时候很迷茫,对未来感觉很无助,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会怎么样,也不知道自己这一年是否能够考上。在代课期间,我参加所有我知道的事业单位的考试,公务员的考试,民办学校的招聘我也都一一前往。有一天,我抱着我的简历去人才市场。可能有人会说,嗯,那里面的人,自由择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好。其实,求职心切的人,一点也没有大家想象的自在,脸上大都写着焦虑,不安,期盼,失望。一个大学生,所求的职,工资不过公务员的一半,有些兴冲冲投档,招聘方象征性地翻了一下,退回。在拥挤的人海中那一刻,我就无比羡慕我的这些在招聘考试中成功上岸的小伙伴们。可是我翻看她们的朋友圈,大多数却是对教师行业的抱怨,抱怨自己周课时很多,抱怨自己每天有改不完的作业,抱怨自己每天深夜还在备课,抱怨自己周末还要各种培训,诸如此类。每每看到这些,我就认为他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因为当你为生活到处奔波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天天踩着熟悉的路去上班,真的很不错。
1998的管老师和很多人一样对上班有惧怕。每每寒假过完,想着临近的开学,他就会心慌慌的。想到黑色的星期一,暖烘烘的心头,浇了冰水似的。心病还得心药医。他找了四个字,戏称“四字真言”——上班真好。上班路上,他一心一意地念,念着念着,念着念着,不禁念起做教师的好,工作稳定,双休日、节假日不说,寒假、暑假,多逍遥,每个春节,年前年后,谁能过得这么舒坦?学生少不了添麻烦,也正是那些“麻烦事”,生活不会一成不变,每天都充满了“未知的变化”。天天和孩子打交道,和世上最纯的“人”打交道,远离心计。一班孩子,对你言听计从,不开心了,发个火,第二天,孩子早把你的“火”忘了,依然甜甜地喊“老师好”。要在公司,要在机关,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对于他一个男老师,一上班,东走廊、西走廊,那么多美女老师,风姿绰约,花枝招展,多养眼啊。“上班真好”“上班真好”,念着念着,念着念着,就悟出一个道理来了:你和工作的关系,好比你和另一半一起过日子,你想他的好,念他的好,才真有他的好;你老想他的坏,念他的坏,那准完蛋!
所以,如果你现在失去幸福感,觉得每天的生活如同机械,觉得很想跳出教育圈,只看得到自己的疲惫和辛苦,那么你可以隔三差五到人才市场,保你能心平气和、幸福美满。那不只对工作有好处,对身体也大有好处。你每天没精打采地抱怨,词复词,句复句,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消极信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积土成山,进入身体,身体怎么不积“怨”成疾?这样的状态对工作是百害而无一益。
三、管老师说,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
兴趣第一,那是对“天才”说的。对“人才”,意志第一。对于天才来说,兴趣是很好地推动力。可是天才是没有那么多的存在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今天兴趣来了,多做一点;明天兴趣没了,束之高阁。完全凭兴趣办事的人,结局往往是,兴趣把他给“办”了。人是能动的,变化的。我们都不是天才,我们都可以成为人才。我们与其做一个相当教师的人,不如做一个必须当教师的人,因为兴趣不靠谱,可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能解决的生存问题的工作,你一定会对它爱惜有加。
“我做不好,那是我不喜欢。”“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干出点名堂来。”“当初以为教育很美好,入了行,才发觉自己并不喜欢、并不适合当老师,辞职吧,狠不了心,只好将就着混。”很多老师跟当年的管建刚一样,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当老师的死板,不灵活,激不起热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管老师又说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即使对自己这份工作没有兴趣,也不能阻碍你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不喜欢的事,你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欢,不是“不出色”的理由。快乐工作的秘诀,不是做你喜欢的事,而是从此刻起,努力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作为年轻教师,在以后的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应该怀着120%的渴望,努力寻求在工作中的幸福感,感恩这点点滴滴,努力去培养感情,喜欢上自己的职业,不断从平凡走向卓越。
7、《教师成长的四十个现场》的读后感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著名教育教吕型伟
这句话是在我刚成为教师时一次培训中听到的,它给初出茅庐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于教师在我以往的概念里只是“孩子王”亦或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吕老的话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仅仅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职业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教育需要思考,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可是当我满怀期待的走上讲台,面对繁琐的工作,缺乏实践经验的我备受打击,当初的壮志雄心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我痛定思痛,努力向老教师们取经,向网络上的教育视频,教学实录求教,其间也拜读了一些教育学者的著作给自己打气加油。每天写教学反思,思考老教师们的金玉良言,白天想夜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活过来了,从教三年的我已经能够从容的应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突发问题了,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我为自己的成长开始沾沾自喜起来,我本就是个害怕落后又不喜欢出风头的人——典型的中庸。当我自认为可以算的上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时,就不自觉得开始懈怠了。
这个寒假因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读书小组而读了《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读了一些教育著作其实说实在的就我个人看法觉得并不靠谱,有点太理想主义了,和现实的差距太大,难操作成功率不高,所以我才渐渐开始排斥教育著作了。因为要写读后感我漫不经心的打开这本书,里面的都是一些一线教师的经验之谈,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又想起了吕老的话,我为自己的懈怠感到惭愧。其中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第三章:我的新课改和第六章:师生之间的内容。
自从实行了新课改,课堂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以往那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被摈弃,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师生互动、充满探索、以人为本的快乐课堂。相较课堂的喜人变化在作业设计上,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为“课堂教学的延生和补充”。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如抄写本课生字各2行并组4个词。这样的作业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其实教师给学生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大多数的教师在布置学生的作业时往往是机械的遵循以往的作业设计模式,自己并没有亲身去做过,也没有花时间下功夫去思考过。
1.做这些作业不同的孩子需要花多少时间?
2.作业是否存在问题?如每个生字是否都能找到4个词语宝宝。
3.做了这些作业学生会有哪些收获?
4.是不是所有的作业都有一定要去做的必要?
5.哪些作业换种形式去完成可能孩子会更乐意去做?
6.怎样让孩子不仅能学会书上的知识还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和生活有关的作业呢?
7.知识不光在课堂中习得,生活中也有许多知识,现在的孩子往往只会做作业本上的题目,一旦题目联系生活就显得很无助。如春天哪些花会开?大雁南飞是什么季节?等。
8.题目千变万化,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不断地练习各种题型,不如教会孩子理解题目的意思。
…………
原来作业设计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懂得有效利用它的老师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能让孩子脱离作业的苦海。书中项学品老师就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多写作业和少写作业没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把学生更好的解放出来,给他们语文学习足够可能的空间和自由呢?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同,作业也应该将这种不同充分的体现出来,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作业,让作业也变得快乐起来。我想下学期我也会向项老师一样在作业设计上摸索让孩子们早日爱上做作业,改变追着学生讨作业的不良现状,让自己和孩子们都得到解脱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在这一章中还有《那一场关于考试的革命》也让我的眼前一亮,现在人们的普遍观念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其实这是本末倒置,考试只不过是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一张试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名学生的真是知识水平。那么换种方式,换个角度,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考试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有所收获,而不是用来一棍子打死学生的信心打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育教的是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如何运用人性,而不是逼迫人性?正如朱晓群老师将考试的制度、值日的制度进行以人为本的改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自己有所感悟做出改变,远比不要这么做,不允许那样做,如果做了你会得到怎样的惩罚等等诸如此类的告诫要有用的.多。正如老子说的“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我当了三年班主任,班主任虽说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是最操心的主任了。初当班主任时,我和商友敬老师一样拥有这样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所有的学生都爱他的老师,不是害怕,不是崇拜,不是感恩,也不是迎合和奉承,而只是爱,单纯的爱。
———商友敬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尤其是与人交往时,当老师也正是因为这点。孩子的世界要比成人的世界单纯的多,他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加的大度,在这里我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不必带上层层的面具。班级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但是却远比现实中的社会要单纯许多,可里面同时也拥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性格不同,爱好各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同时也会有自己的苦恼。而我作为这个小社会的管理者除了做到处事公正外还要及时的了解每个小公民的最新动态,及时的引导他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有班级制度,这也是我一直在摸索的,孩子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一项制度往往只能发挥一时的作用,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一段时间后就很难在吸引他们了。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地推层出新。书的第六章:师生之间就在这方面给了我许多启发。《55条班规》的推广,班级日记的“1234”,集体书信,做个倾听者,心灵绘本等各种方式方法在我的班级里相信也会发挥其不可预计的力量吧。把权力适当的放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班级的管理者,或许比我独断专行要好的多,和孩子们除了面对面的沟通可能他们许多话不敢说,那么换种方式写信或画画吧,让我这个小主任能更好更快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让彼此的心靠的更近些吧!
教育需要静心思考,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扪心自问,作为青年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难免有急躁的时候,越急躁情况就变得越发不可收拾,失去信心迷失方向,那么多看书吧!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的爱好者。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从书中汲取力量,获得启发,在教师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8、《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读后感
在朋友冬雪春雨的博客上,转载了这篇文章,内容不长,寥寥数语,却让人豁然开朗。把它置顶,放在打开博客就能看到的地方,算是警醒。
其中“教育写作”让我感慨良多。对于自己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反思都可以记录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剖析,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经也信誓旦旦地坚持写,可后来繁杂的事情多了、身体健康也出现了各种不太良的信号,想到的好多事情都不能坚持记录下来。每每想起来都感觉遗憾,也许这就是普通人跟名师专家的区别,一件事情,坚持去做跟偶尔做,效果不会相同。
“专业阅读”,平常也属于比较爱读书的——可阅读的时间总是不能保障,一本书读好久,有时还会中途停止……于是深知自己的底蕴不够深厚,老有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特别是这次在济南参加研修,晚上研讨时组长的一个调查“说说你都读过哪些专业的书籍”——交流之下,更觉惶恐。当晚在亚马逊订了四本书,现在已陆续收到,看着那四本书,真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读的第一本用报纸小心地包了书皮,现在已经开始阅读,在读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是不读书时所没有的.……
“偶像”,记得多年前,我还刚刚二十几岁,第一次在录像上看到吴正宪老师讲的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被吴老师课堂上的那种激情和亲和力深深打动,吴老师的课堂是那么有趣、那么有味道、那么受孩子们欢迎,就像有一种魔力一样,深深吸引着上课的孩子们,也吸引着听课的老师。那时我还刚刚教数学不久,因为是幼师毕业,身上天生有一种当好“孩子王”的愿望——打实习时,就感觉自己的生命中有一种力量,我会用我的爱去善待每一个孩子,我要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充满力量、快乐成长……当看到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时,才意识到要能让课堂上充满爱,绝对不是只有心中的冲动,更多的应该是赶紧让自己汲取能量,才有可能做一个像吴老师这样的好老师,真正让爱洒满自己的课堂。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参加多种培训活动努力学习,以后陆续又听过好多专家的课,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在很多学习活动中,都能现场看到吴老师执教,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向她学习的信念。读了这篇文章才明白,对偶像除了热爱和崇拜,还要研究,研究偶像的言行、教学实践——这样才能进步得快!于是给自己定下目标,从现在开始,读吴正宪老师的书、研究吴老师的课堂,向她学习,哪怕只能进步一点点……
9、《教师快速成长的十个要诀》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利用课余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徐世贵老师的讲座——《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读后感。徐世贵老师的讲座从十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师成长的要素,结合了一些小故事,列举了大量名人的实例,让人感觉贴近生活实际,贴近我们教师实际,方法切实可行,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文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抽象的教条,难懂的官腔,而是引用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案例(像我们熟悉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李镇西,也有普通老师成功的成长经历等等),增加说服力和可信度;文中那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事实并重,读来就如同与作者话家常一般,许多道理暗记于心间。
徐世贵老师首先说明了怎样理解快速成长。要想成长,肯定是有很多条路可走,很多种方法可循,很多个方案可写。但是正所谓路一定有最近的;方法一定有最好的;方案一定有最佳的,只有选择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教师才能快速的成长。徐老师讲道影响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有两种:自主成长的内因和帮助成长的外因,而教师成长的选择也有两种:盲目被动的培训学习和自主学习(即边工作边学习边反思和总结等)。他认为真正的名师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没错,别人是不可能代替你来学习和思考的,也不能强迫你接受一些东西,能让自己成长的只有自己。
接着,徐老师列举了教师快速成长的十个要诀:1、快速成长与定位——有动力;2、快速成长与定向——有目标;3、快速成长与观念——有思想、;4、快速成长与方法——有效率;5、快速成长与研究——有深度;6、快速成长与反思——有提升;7、快速成长与个性——有风格;8、快速成长与耐挫——有意志;9、快速成长与爱好——有情调;10、快速成长与心态——有幸福。结合徐老师的讲座,我也有所感悟:
教师快速成长的第一要诀就是要有内动力。的确,如果你对做一件事情缺少了动力,那你绝不可能会有太大的成就甚至是没有成就。我们中的很多教师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在许多研究挑战面前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是我们老师的观念不行:老教师认为自己老了,不再去费力气,年轻教师认为自己年轻,费了力气也没有收获。归根是观念不行,没有成长的动力。这里徐老师讲到了怎样调动和开发成长内动力,有五点:1、理想定位——追求有价值的人生;2、职业认同——坚定崇高的教育理念;3、专业追求——让生命之树常青;4、有点野心——赢得发展的机会;5、克服职业疲倦——保持阳光心态。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要随时发展,步步成长。正如文中所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定位,定位决定地位。”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我是很迷糊得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觉得这一职业有多高尚,甚至到了工作岗位后,我最关注的还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因为社会上往往用这个来评价职业的高尚程度,读后感《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读后感》。直至现在,我的观念已经有所转变,我开始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我的学生,也从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很害怕上公开课,甚至能推的就尽量推,后来,我的观念开始慢慢转变,我认为要想让大家能认识你,知道你,那最好的途径就是多上公开课。于是,我抓住了一切上公开课的机会,尽管有时候上的很失败,但是我想,总强过那些不敢上或不想上的人,至少我有了一次露脸的机会,至少我也努力过,至少我可以让那些听课的教师对我有所印象,至少我还可以听到许多建议,至少我还可以积累一次经验。想想,其实我得到了很多。今年已是我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了,虽然我一直保持着工作的积极性,但不能否认我开始有些厌烦,徐老师的要克服职业疲倦为我敲醒了警钟,让我明白,自己应该一直保持一种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当然,教师的快速成长一定要制定目标。因为目标对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指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开发功能。徐老师引用的"马和驴"的故事让我寻味良久,也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制定目标时应先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弱势,然后制定具体的目标和实施的措施。如果教师真的能按照自己制定目标和措施一步一步实行的话,那我想成长是绝对不会停滞的,也是一定能够成功的。但是,往往许多教师却是“常立志”,而不是“立长志”。说之惭愧,我在制定计划的时侯内心是热血澎湃,而事后却是烟消云外,所以完全是成了一个正所谓徐老师所说中的"三忙"之人,即匆忙、迷茫和盲目的人。当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会坚持按规划和目标来实现我的快速成长。
有了成长的.信念,我们还要做到专业成长,专业成长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掌握技术专业成长要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平时抓住展示才华的机遇锻炼自己。多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多上几节公开课,多撰写几篇论文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的老师总是嫌压力太大不愿参加。其实有压力才有动力,克服困难才能发展,经得起考验才能锻炼,而最终也才能给自己赢得露脸展示才华的机遇。当然勇气和信心时间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教师关键时刻能冲上去,平时就得努力钻研做好积累。
那么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努力学习前人经验,努力实现教学育人目标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结合进去,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在教学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能够创造出前人没有的东西。只有学会创造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是简单枯燥的重复劳动,只有创造才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所在,不但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精彩,也使的学生受益匪浅。
人的快乐,除了享受成功之外,还有更崇高的内涵:“仁者爱人”的襟怀与忍让,这样是快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如何把一块金矿石变成一块金子,就看你怎样看待自己了。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珍惜今天,为自己的人生点亮一盏明灯。徐老师还用作者自己的亲身感受向我们讲述了业余爱好的诸多好处:增加乐趣,减少疲劳;拓展视野,促进工作;陶冶身心,增加情调;发现自我,形成个性;个性张扬,学生青睐。十个要诀中的每一点都讲得很透彻,它们指引着我的学习和工作。
10、《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的读后感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30位优秀教师的一件件案例情景,书中的故事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来描述,表现了这30位教师由普通教师转化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在他们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欢乐,有迷茫有清醒。像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万玮老师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失败教训后深刻意识到“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之外更要有方法,而这个方法是不断反思之后感悟总结起来的。于是,我下定决心,绝不犯相同的错误,绝不向困难低头,也绝不做一个平庸无能的教师。”之后他经过努力真的成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写成了《班主任兵法》等文章;……。
谁说每一位优秀教师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们不也和我们一样,终日与平凡单调的教书生活相伴,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那片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就拿第一篇案例来说。作者魏智渊,陕西人,曾经在农村小学、初中、高中教过多门学科。最后开始执教高中语文。他是教育在线和中学语文等著名教育网站的著名网友。他撰写的这则案例分三个部分:一路狂奔,一路痴迷,一路沉思。一路狂奔中,他明白了人生就是要不断地打回原型,然后重新开始;一路痴迷中,他通过网络完成了自己的神奇蜕变,他开始有了专业意识和专业化追求;一路沉思中,他对教育有了更清醒地认识,希望与学生真正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共同走向健康纯净的生活。魏智渊老师正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钻研、探索,才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的。
这些优秀教师虽甘心平凡,却绝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获取知识的渴望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而与网络的相识更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获取更多知识,得到强大精神支柱的愿望。而且让在教育事业中志同道合者的思想的火花随着网络碰撞,把网络作为平台来让自己的教育才能、智慧得以充分展现。在网络里他们找到了使自己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且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教育生活过得更快乐和精彩,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再看看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书中的人们一样满怀爱心地对待学生,辅导学生。对本册教材不熟悉,我就每天认真备课,查阅资料,向同办公室其他老师请教,反复钻研教材,尽力上好每一堂课。但是认识了书中的这些网络名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之后我自惭形秽,我所做的其他老师不也都在做吗?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埋头苦干,只能算是教书匠,新世纪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而我现在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没有任何作为的教师,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改变呢?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和一些有关专业教学的文章,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
11、《读书与教师成长》的读后感
工作之余,读朱永新老师写的《读书与教师成长》,文章属于半白话文,所以有些话语似懂非懂,就这样囫囵吞枣地读完了第一遍。一有空,我就细细地去品味、去咀嚼其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其深意、道理。一本书读完了,的确感受颇深。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读书,使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学生也热爱读书,与书为伴,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社会。
教师的读书,要有选择,要有一定的指向性,不仅要广泛地阅读报纸、杂志,开阔视野,启迪思维,还要要多读专业方面的书,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特别是教改方面的'书。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幸福的,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教师不仅要广泛地读书,而且要学以致用。利用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来塑造我们的人格,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从我们这里学到最纯、最美、最多的知识。
总之,只有热爱读书,从书中不断汲取营养,才会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显示为师者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