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五十字

2023-08-19 10:03:22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五十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五十字

1、《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五十字

  郑杰校长,最大的成功就是善于用笔思考。这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最大体会。捧着这本书,看着他的一条条建议,心想,郑杰校长是个很真诚的人,书的内容也就是他的办学思想。这本书的影响,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的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老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

  一、读“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有感

  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质生活,在作者看来这是幸福的第一层楼。但物质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人们为此付出代价。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一旦成为人的唯一目的时,人将会迷失自己。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物质生活都有了保障,平时大家在一起诉苦的不是什么经济困难问题,而是做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现在学校领导、家长、社会对教师工作要求很高,学生也越来越难教,我们常常为此而苦恼。这是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用艺术来“宣泄”,可以将音乐、美术、小说、电影等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导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自己艺术的眼光和心灵,更应把教书当作是一种艺术创作。享受艺术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层楼:“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人永保年轻之心。

  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思考更多的应是教导人的问题,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我们要不断探索,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层楼。

  作者就是用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三层楼的比喻,告诉了我们一个优秀教育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这个比喻也像一面明镜,让我对照自己,我要努力登上第三层楼。

  二、读“顺乎人性是最美”

  在这条建议中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是在教育民主平民化的今天,不应再将教师的职业神圣化,也更应告诉所有人:每一个教师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而对于我们来说,首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当老师,首先是当回自己,不要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着证明自己像个老师。其实你无须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就尽情地在学生面前表现你自己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也不漂亮潇洒,但是你最美。”

  这使我想起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一个老师能把他自身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那是他最成功的教育。扪心自问,我留给了学生什么?我又为学生做了什么?在读了作者的另一条建议“为了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后,我深受启发。

  三、读“为了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有感。

  作为校长,作者不仅为他的教师搭建“幸福的三层楼”努力,而且提出教师应为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人生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一个个阶段组成,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任何一个阶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许多人的一生不幸福源于他童年的'不幸与受到的伤害。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该为我的学生童年时代的幸福服务。我想这种服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寻找到自己的正确的幸福源泉。对那些乐于学习、擅长学习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让他们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就要分析他们学习差的真正原因: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就要及时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是学习能力的问题,教师除了不厌其烦地提供帮助外,更应引导学生寻找另一条到达幸福的道路。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想这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带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2、《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00字

  未读这本书前,我是抱着“啃”硬骨头的心态,打算去“啃”这本书的。因为,一直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貌似所有的“家”们的学术著作都满纸理论,很难读懂。打开书,却发现其实不然。开始几篇就深深吸引了我的视线,说到了我的心里。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剖析了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到无可救药,因而老师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强调了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在文章的最后,分享了他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秘诀,就是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进行脑力劳动!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本篇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文中那位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历史老师,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本书中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能结合儿童学习的规律,举出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地指导老师们在每一个学习细节上应该如何处理,关于本书的阅读还在进行,关于教学的思考还将继续。

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00字

  和大家不一样的是我的这本书是在网上买的。因为我感觉这本书值得我们细细的去读,去感悟,去学习,它很有必要成为我工作生活闲暇时的精神食粮。

  拿到书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浏览了一遍。心里不由感慨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他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的伟大、超前。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一个特别显著的建议,就是让我们多读书。首页的一段话就让我感慨颇深。“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她的知识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经常听课的时候,我就感慨,为什么优秀的老师的课总是那么的自然,幽默,得心应手。那是因为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能力,最主要的是他们知识的渊博,才使得他们课堂上游刃有余。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提出‘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要讲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那样一来,她在上课时的言语就会运用自如,学生感知这些信息就不太费力。这时,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 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而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不能体验到自己的思考的自豪感,那么他就不喜欢进行脑力劳动。 可见,我们教师的知识量的重要性。

  蔡校长一再告诫我们要有一个空杯的心态,去学习,去提升自己。是呀,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只有有了东西才能给学生倒出来。社会在不断地要求我们,我们就应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己。干一行爱一行。让读书、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吧!充电自己,影响孩子。

4、《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千字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刚读这个题目时,对于“抽象”的理解是那么含糊。读完这一节,才明白作者用词的准确。来看看学生的定义,“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有学籍的人。简言之,学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这个概念描述的就是抽象的学生。在这个概念里,我们无论在哪个学校里都能找到这样的学生,却不能在任何一个学校里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这个道理就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见过两个孪生兄弟,都在读三年级,两个人的长相极其相似,写出来的字也很相像,说话的声音语速几乎也没有差别,但这两个孩子的学习态度却不一样,一个勤奋,一个怠惰,勤奋的孩子每次测试成绩都比较理想,而怠惰的那个却只能达到合格的分数。因为后天教育环境施加的不同影响,所以两个孩子就表现出了差异。孪生的都有这么大的差别,那么非孪生的,其差别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的取向是因材施教,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才能在每个个体身上体现出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才能使学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获得成长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学中,我们要防止一刀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感知、理解、识记能力不一样的学生,那样做,会挫败认知结构薄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伤害其自尊,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失望和厌倦的情绪。记得一次给差生补课,考卷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请在一段话里用上三个描写春天的成语。结果学生写出来的句子都不通顺,因为他们平常的阅读积累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有些学生对写出来的词语还没有透彻理解。我立刻降低作业要求,只要他们用其中一个成语写一句话,学生比较乐于完成这样的任务,因为这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类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我们的期望值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不能以我们的要求去衡量学生,如果不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缩短预设的目标和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劳而无功。“恨铁不成钢”不是一个老师尽责的诠释,铁就是铁,为什么偏要把它炼成钢?关键的是我们要给这样的“铁”一个合适的定位,看它在生活中成为什么角色才最能体现其自身价值。

5、《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00字

  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许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建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本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在教学实践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充分备课。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广泛查阅各种资料,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制度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过充分、精心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备课不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考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从而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第二:精心设计课堂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他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语言能力差,不仅会影响课堂效率,而且也会让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和这门学科。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争取用准确、轻松、易懂、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第三:把学生当成朋友。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学科?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我们应该经常在课后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学生一起打篮球,踢毽子、玩耍等,慢慢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我们的真诚,让学生喜欢我们,进而喜欢我们的课。

  第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差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们应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我们都应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结果会收到很好的成效。我们要记住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都是我们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去实践和思考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通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得以有效地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像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这100条建议,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6、《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00字

  不像其他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是在网上买的,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我们去读,去感受,去学习,它有必要成为我工作生活闲暇时的精神食粮。

  拿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心中不禁感慨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多么伟大。

  《给教师的建议》中,最显著的建议之一就是让我们多读书。首页的一段文字让我感触很深。“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她的知识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当我经常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会感慨万千,为什么优秀的老师讲课总是那么自然、幽默、顺手。那是因为他们不仅有扎实的学科专业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有渊博的知识,使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色。

  对于改善教学质量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明确表示,“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要讲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那样一来,她在上课时的言语就会运用自如,学生感知这些信息就不太费力。这时,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课堂上,学生脑力劳动的培养是教师培养的一面镜子。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们不能体验到自己思考的骄傲,那么他们就不喜欢脑力劳动。由此可见,教师的知识数量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成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你有一些东西,你才能把它教给学生。社会在不断地要求我们,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热爱你的工作。

  让阅读和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吧,给自己充电,影响你的孩子。

7、《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00字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假期刚好看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有幸拜读,感觉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读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一个字“忙”。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 ,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

8、《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百字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23条

  这条建议说的是激发学生为自己好好学习,成绩进步而感到自豪。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每次发试卷的时候,学生们的神情各不相同。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带着自豪和放松,抿着嘴,却不住想笑,在班上,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更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选“三好学生”的时候,学生无一不是从成绩好的学生开始选的。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学生。如何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自尊感?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通过开展一些全员参加的活动来达到目的。比如,让孩子集体创作手抄报,自编故事和童话,举行“读书交流会”,此外,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师生共写日记,背诵古诗文,背诵经典诗歌等活动。

  通往这一目标的途径,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生个性的自我表现。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造成一种风气,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

  总之这条建议提醒我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尊感,并在班上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热爱学习为荣,以不爱阅读为耻。只有不断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们才有可能快乐的学习。

9、《教师行为的五十个细节》的读后感千字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10、《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50字

  这本书是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的体验、感悟,为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专为教师们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0年前,我读过这本书,去年又从新读了一下,感觉就是近年来为了素质教育才写的,根本不像是上个世纪写的书,在他的书中处处透着智慧、思考,处处透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应的.建议。

  最近细读了第49条建议—《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给我的感触很深,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析到:我们每天都说要学生掌握知识,可是知识这个概念的含义很广泛,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如果要学生去背诵知识是很困难的,通过研究学生,我们就会知道,小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我被他的分析深深地吸引着,我迫不及待的往下看,接着苏霍姆林斯基批评到,某些教师没有注意到有些学生的学习工具已经折断,还不顾一切的把一批批新材料不断地对到学生的机床上,要求他:快点加工,别偷懒,使劲干!我看到这里就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确实也犯有这样的错误,常常对学生个体的实际缺少分析,总是认为学生在偷懒。怎么办?我接着往下寻找答案。苏霍姆林斯基形象的说,什么是工具?这种工具装有5把“刀”—即5种技能:读、写、算、观察、表达。许多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和进行无效学习,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运用这5把“刀”的应有能力。最好教育家用很多实例分析了这个工具的重要性,使我深深的认识到这5种技能是缺一不可的,小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教会学生使用这个装有“5把刀”的工具,就拿我教的数学来说,“阅读”一样是重要的,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不能自觉的领会教材,他就无法解答数学中的应用题,因为他无法流利的、理解的把题目读出来,“观察”在数学中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最需要观察能力的,没有观察能力就无从学会这些知识。

  可见,在小学阶段,不管是那个科目,都要重视读、写、算、观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小学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装有“5把刀”的这个工具,这个工具用好了,其他的问题才迎刃而解。

11、《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五十字

  郑杰校长,最大的成功就是善于用笔思考。这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最大体会。捧着这本书,看着他的一条条建议,心想,郑杰校长是个很真诚的人,书的内容也就是他的办学思想。这本书的影响,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的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老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

  一、读“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有感

  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质生活,在作者看来这是幸福的第一层楼。但物质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人们为此付出代价。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一旦成为人的唯一目的时,人将会迷失自己。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物质生活都有了保障,平时大家在一起诉苦的不是什么经济困难问题,而是做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现在学校领导、家长、社会对教师工作要求很高,学生也越来越难教,我们常常为此而苦恼。这是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用艺术来“宣泄”,可以将音乐、美术、小说、电影等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导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自己艺术的眼光和心灵,更应把教书当作是一种艺术创作。享受艺术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层楼:“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人永保年轻之心。

  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思考更多的应是教导人的问题,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我们要不断探索,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层楼。

  作者就是用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三层楼的比喻,告诉了我们一个优秀教育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这个比喻也像一面明镜,让我对照自己,我要努力登上第三层楼。

  二、读“顺乎人性是最美”

  在这条建议中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是在教育民主平民化的今天,不应再将教师的职业神圣化,也更应告诉所有人:每一个教师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而对于我们来说,首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当老师,首先是当回自己,不要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着证明自己像个老师。其实你无须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就尽情地在学生面前表现你自己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也不漂亮潇洒,但是你最美。”

  这使我想起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一个老师能把他自身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那是他最成功的教育。扪心自问,我留给了学生什么?我又为学生做了什么?在读了作者的另一条建议“为了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后,我深受启发。

  三、读“为了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有感。

  作为校长,作者不仅为他的教师搭建“幸福的三层楼”努力,而且提出教师应为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人生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一个个阶段组成,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任何一个阶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许多人的一生不幸福源于他童年的'不幸与受到的伤害。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该为我的学生童年时代的幸福服务。我想这种服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寻找到自己的正确的幸福源泉。对那些乐于学习、擅长学习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让他们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就要分析他们学习差的真正原因: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就要及时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是学习能力的问题,教师除了不厌其烦地提供帮助外,更应引导学生寻找另一条到达幸福的道路。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想这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带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12、《教师行为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950字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 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