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扎根的读后感
1、让梦想扎根的读后感
这本书的全名是《让梦想扎根——一群青年人的成长与对话笔记》,是社区伙伴编著的。可能很多人一看到这个名字就会和我之前的想法一样,这是写社区伙伴做的志愿者项目的,是写一些志愿者在一些ngo机构怎样成长的,那么对于我这种不是很关注教育方面的人来说,可能就会错过这本书了。
我是先看了目录,第一章是“归去来兮:逆流而上的返乡青年”。就是“返乡青年”这个词吸引了我,一个是因为平寨在做返乡青年创业的尝试,我也一直在关注;另一个就是今年去金波,有意无意的听说了一些村子里年轻人的婚姻问题,即现在村子里的女孩子要么出去读书,要么出去打工,但一般都不会再回到村里结婚,就直接嫁出去了,所以就导致真正在家务农的男青年反而找不到老婆。没想到时至今日,连成家都成为了要离开家乡的理由!确实,我们也了解到很多男青年在外成家而不再回村,家里父母在村务农的情况,我一次又一次的想:二三十年以后,当这些四十岁左右的父母年老的时候,还有谁来种地呢?因此,我想了解书中的返乡青年是怎样的状况?他们是因何动力而返乡的?返乡后干什么呢?
而整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全书基本全选用了“对话”的形式来呈现一些议题的讨论,所以我们看到的全部是书信、博客甚至面对面谈话的节选,非常真实、朴素和具有可读性。但她的局限性也正在此,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多可以深入讨论的话题,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可即使这样,她却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和可以借鉴的形式。因为对话的人仍在继续,我们以后有机会或许可以亲见本人;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对话的形式,让同路人不再孤单,至少我本人就很奢望能有一位对话的对象。
回到书的内容。第一章主要是节选了几位曾经在城市受到高等教育,并在城市生活过、困惑过、挣扎过的人,因为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和对土地深深的感情,而最终选择回乡务农的故事,里面有一些人物的名字已经很熟悉了。让我激动的就是他们坚实迈出了梦想的第一步,虽然他们每一步都走的很艰难,很挣扎。相信也有很多人(至少包括我)也都有一个“农庄梦”,最后却由于各种原因而未付诸实践或像第三章所写的那些人一样,选择通过别种方式来接近自己的梦想(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其原因就像书中所说的“返乡青年绝对不是也不该是一种浪漫的想象。我们必须带着一种纠结的心情去面对,然后充满疑惑、愧疚、挣扎地在这里扎根。这与下乡服务或单纯地住在乡村但收入其实是依附城乡经济的人绝对不同。”更难得可贵的是,书中特意安排了两位女性返乡者,而且是嫁入其他农村成为了当地媳妇,她们与自己、农村社区、家庭之间的张力更大。之前“绿耕心芽儿”在微博上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当时不知如何回答,通过这一章节的故事也可窥一斑吧。
同时,我也想到平寨种老品种的村民,他们和文中的返乡者的最大不同,我想是在于这些返乡者是自愿自觉的选择亲近土地的,而村民是被迫的,是生活压力所迫,即使他们现在生态种植也是如此,所以他们更关注米是否能卖出去,是否可以提价以及是否可以尽量多种,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关注过土地的变化,他们是否真的对土地有感情?而书中的安金磊所探索的“土地禅”让我震撼,或许它是小概率事件。可对村民个人意识层面的关注,我觉得是我们在做项目中所忽视的,或者做的不够的,其实意识层面一旦打开,对土地友善,对生命友善,心中有爱就会懂得感恩!生态种植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更不是为了我们种,而是为了世世代代种!所以我也建议这本书中的故事可以讲给村民听,这本书可以推荐给杰锋看。而关于和村民的关系,第二章写的更具体。
第二章是写社区支持农业的,选的依然是爱农会的例子,但却不是系统介绍爱农会的运作模式的。而只是从几个实习生的实习角度出发,通过和他们的谈话和讨论揭示了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方法。
还记得,07年我们对城乡合作的美好想象吗?就像文中他们提出来的“健康农业”的概念一样,“健康就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状态,关注的不只是食物蔬菜是否有机,而是如何让城市和乡村,让消费者和农民之间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认识和关心。”我们当时没有做到的,在爱农会却得以实现。
他们没有做组织,而是一直坚持和单个农户合作,慢慢的通过自己影响农户,也通过他们来拉动农户和消费者的关系。他们让农户认识到自己种的东西是好的,变得越来越自信,让农民和自己和消费者成为朋友,便对对方有了责任,就不存在质量监督的问题。他们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更看重的是村民怎么看待土地和为什么要生产健康的粮食,最后能走在一起的都是有缘人。他们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我们是做组织的,所以我们往往一旦和村民建立了初步的关系之后,就急于推动组织工作,之后再与村民的关系就几乎只限于与领袖的关系了,这个也是我自己要反思的。和村民成为了真正的朋友,也才会更多的从村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给村民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就像周锦章所说的他也被村民骗过,但他却不会生气,因为他理解村民的处境。当然,他们也和村民做交易,就比如他们给村民的价格就挺有意思:刚开始给市场价,之后再进行考察,直到建立信任关系,于是便有了信任价。同时,他们还通过价格来调控,如他们鼓励村民连片种植,就会根据种植地周边的环境来考虑给不同的价格。
第三章主要是写真正扎根在NGO做工作的工作员和志愿者的,因为他们还是从实习生/志愿者项目出发的,所以他们更多选择的依然是以前的志愿者/实习生。这部分就和我们很相近了,里面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当初的挣扎和压力,困惑和选择。其中,也着重讲了“乡建中心”的例子,那种公社的生活离我很陌生,但那种青春的朝气却让我很激动!
其实在第二章,实习生们也谈到个人与社会、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前我也很不习惯我们的这种工作模式,把生活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直到我来到四川才慢慢的把这种模式也理解为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我还有其他方面要适应,但我也发现我越来越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包括第三章开始主要介绍一些扎根一些与农村项目有关的NGO的志愿者,其实也应该包括工作员。我们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NGO似乎已经变成一个越来越让人纠结的行业,既爱又恨,因为我们也都曾经或正在面临着所谓理想与现实的选择。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判断:“我跟这个领域的联系,已经不仅仅是项目、活动、工作那么简单,朋友在这里,专心投入的热情在这里,甚至信仰也在这里,完全的割裂,心要放在哪里?没有了心,如何投入?投入又为了什么?”
第四章,是讲中国、台湾和泰国各地有关青年人培养的案例的,只能说希望这个平台越办越好,让更多的青年人在这个平台上更懂得自己!
2、孔融让梨读后感500字孔融让梨读后感
想必大家对《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不陌生吧。我虽然几年前已经听过这个故事了,可今天却把这本书翻出来,有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因为我觉得礼貌谦让是当今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现代社会,就是缺少想孔融一样谦让有礼貌的人。我和妹妹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一天爸爸从外地回来,带了一大堆礼物。我看上了琳琅满目的饰品,妹妹盯上了异常可爱的毛绒玩具。挑选一番后,我和妹妹同时发现了一盒糖果上面写着“雪&彩”。我打开盒盖,哇!40只小鸭子分别穿着海军陆军空军和冠军的衣服齐刷刷地看着我(其实是软糖啦),我顿时呆住了。一会儿我盖上了盖子,打算带走。这时妹妹一把抓住盒子说:“我要吃糖糖!”她才三岁,毕竟不是我的对手。我顺手一拉,盒子便重新回到我的手中。妹妹一看大事已败,便使出决计-闹。只见她躺在地上,四肢乱舞,像个疯子。我转身即将离去,她有使出第二计-哭。两种结合,没有人能不乖乖投降。我刚要投降,眼前忽然闪过一道白光,我立即说:“想要糖,没门!”说着就走了。这时妈妈过来了,妹妹扑来上去,告诉妈妈事情经过,妈妈火了,抢过盒子说:“谁也别想吃。”我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说难听点,我和妹妹的故事跟孔融让梨的故事有天壤之别。读完故事,我深深受到启发,觉得以后不再对妹妹。
3、孔融让梨读后感500字孔融让梨读后感
三字经这篇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今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看看,读着便琅琅上口。其中,我看到“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这句话,我刨根问底,终于查到。
原来,孔融是一个四岁,有孝心的孩子。一天,和蔼可亲的爸爸面带笑容从市场上买来一带黄澄澄的鸭梨。他让孔融先吃,他左挑细选,拿了一个小鸭梨,大人们都疑惑不解,孔融说自己年龄小,应该吃小的。看着文中的孔融,我不禁惭愧起来。他才四岁,就知道自己年龄小,就应该吃小的。多么一个孝顺的孩子啊。看我四岁时,我每天都撒娇地跟爸爸妈妈要这样要那样,每回去饭店吃饭,也是自己先吃。想到这儿,我不禁叹了口气。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做向孔融一样的孩子。每天早饭时,我总把大的鸡蛋剥了壳,开心地给了妈妈,妈妈欣慰地点点头。晚上,我打开电视,摇了摇妈妈喜爱看的电视剧,和她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对电视上的人物指指点点,妈妈笑得好似一朵绚烂多姿的花朵。
哥哥生日会上,服务员端着一盘我情有独钟的烤鸭卷盘。我眼疾手快,拿了一个面饼,这时妈妈踱了踱自己的高跟鞋,脸色阴沉,可我不管不问,拿起筷子,到了一片又大又脆,香喷喷的烤鸭,放上几根小葱,井井有条地包了起来,妈妈的脸好似一只凶猛的老虎,差点想把我“咬了”。我把包好的烤鸭卷递给妈妈,妈妈顿时烟消云散,差点露出了泪花,开始不紧不慢地吃了起来,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在场的人都说我很孝顺。
现在,我好像一名小孔融,孝顺父母亲,给他们带来温暖。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孟子说的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后,我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孔融。
4、孔融让梨读后感500字孔融让梨读后感
今天,我与同桌共同阅读了《孔融让梨》这篇文章。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个4岁的小朋友叫孔融,有一次,孔融的母亲买了几个梨回家,当梨端上桌时,母亲把最大的一个梨给了孔融,孔融却把这个最大的梨给了哥哥,给自己留下最小的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不禁想起我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孔融他愿意将最大的的梨给了哥哥,而我呢?我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要最好的,我这么大了,却比当弟弟的孔融还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挑出最大最美味的那个去吃,坚决不留给父母、爷爷奶奶。我不禁感到一丝愧疚,而且不仅如此,吃饭时,美味的菜一端上来,我总是就会毫不犹豫地去把好吃东西全部夹到自己的碗里。妈妈每次都教育我要学习孔融的精神,可是我总是当做耳边风。
有次坐车时,我正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来了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奶奶,我瞟了一眼,继续安坐在座位上。我能看见小朋友用可怜的眼神看着我,就算我心再虚,可是为了我的个人利益,我的心还是控制住了双脚。
现在想起,不禁后悔莫及。我以前太自私了,只为了自己着想,从来没想过别人,我连孔融都不如。尊老爱幼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要做到的,做任何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不要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在生活中,我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让我们一起学习孔融谦让的精神吧!
5、孔融让梨读后感400字孔融让梨读后感
谦让是我国传统的礼仪。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孔融,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语。孔融4岁时,一日,父亲给他和他的哥哥买了一些香梨,父亲给他了一个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却拿了一。最小的香梨,父亲看了非常惊喜、高兴。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们乘上了车,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上车了,老奶奶没有位子,只能站着,第3站,一些人下车了,老奶奶刚要坐下,一群年轻人跑过来,把老奶奶推开,自己坐下,老奶奶差点儿摔倒,看到着一幕,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轻轻地说道:“姐姐把我们的位子,让给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你看她没有位子坐,多可怜呀!”
“妹妹难道你想站着,不想坐着吗?”姐姐疑惑的问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岁能让梨,我现在是10岁,你现在16岁,难道我们这些都不懂吗?我们把座位让给老奶奶!这样也算助人为乐呀!”我认真地说道。“妹妹,妹妹你说的太有理了,让我实在太佩服了,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让座吧!”“OK。”我回答到,说着我把老奶奶搀扶了过来,又让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眯眯地连声说:“谢谢,谢谢呀!”“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站着,偷偷的看着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岁都会让梨了,作为我们一定要向孔融学习,做一个学会谦让的小学生!
6、孔融让梨读后感400字孔融让梨读后感
这天,我读了一本《懂礼貌的故事》书,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自我留了一个最小的。大家都夸他有礼貌。
我读到那里被孔融的行为感动了,四岁的孔融都明白要做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但是我以前很自私,吃东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我玩,从来都没有想别人。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羞愧,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懂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东西必须先让长辈们吃,玩玩具也必须要懂得谦让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忙,必须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心中永远装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必须会尊重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这种美德吧!这样你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生命也会更加绚丽多姿。同时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
7、读《梦想的力量》有感写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加拿大的六岁男孩瑞恩。希里杰克有一个梦想:为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让他们喝上没有污染、干净的水。于是他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去实现这个梦想。瑞恩对梦想专注地付出影响了别人,他的故事感动着很多善良的人们,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筹钱,最后瑞恩终于梦想成真,通过自己的力量带给非洲孩子们健康、幸福和快乐。
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瑞恩的梦想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而安格鲁的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他的家人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瑞恩的故事给我一个启示:我们从小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关于他人,还要拥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二者结合起来,我们才会不断超越自我,为世界奉献出一份力量。
美国诗人丁尼生说过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我们知道,在灯泡诞生之前,只是爱迪生的一个梦想,他希望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灯泡诞生之后照亮了全世界。梦想是现实的翅膀,它为我们描绘出美好的未来。
8、读《梦想的力量》有感写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那梦想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呢?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克通过事实告诉了我们这个答案。
瑞恩在听说了老师说非洲的孩子生活困苦,成千上万的孩子因喝了不干净的水死去后,下定决心要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瑞恩放弃玩耍的时间,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取打井的钱。经过不懈努力,瑞恩的愿望最终实现了。
瑞恩之所以能实他的梦想,是因为他有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童心。年仅6岁的瑞恩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为了实现梦想,放弃了所有应该属于他的快乐时光。
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为了这个梦想,我也要以瑞恩为榜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去收获成功。
正如一首歌里唱得那样: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我们带来希望,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动力,能让我们创造出奇迹。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创造出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奇迹吧!
9、《你相信梦想,梦想就会相信你》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你相信梦想,梦想就会相信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个暑假,我读了《你相信梦想,梦想就会相信你》这本书。使我感慨万千。
这本书讲述了90多个名人,为梦想奋斗,不管历经多少困难,从不放弃,最后得以实现梦想的故事。只要你拥有梦想,对梦想不离不弃,梦想是不会辜负你的。
其实在生活中无一不是这样。著名魔术师刘谦从小就有当魔术师的梦想,但是他的梦想被老师,同学讥讽嘲笑,甚至连他的父母也说他不务正业。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梦想,反而升起了熊熊的.斗志。最终得以实现梦想。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这对音乐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他用心去感受音乐,用心去感受旋律。每天坚持练琴,从不荒废最后,他成了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以上都是正面的例子,下面我们来说一个反面教材。我有曾听说过一个人,他的梦想是当科学家,他每天都在手机上看科学小实验。可是,天公不作美,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此,他的父母特别生气,说他不务正业,而且他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不支持他,说他没有天赋。所以,他干脆放弃了科学家的梦想,他掉进命运的深渊,再也爬不上来。无疑他长大以后成了一个自暴自弃的人。
梦想照亮你前进的道路,梦想是你成长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梦想是你精神的城防,梦想是你奋斗的目标。
所以,同学们,去疯狂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吧!要相信它总有一天会实现。让梦想带你飞吧,它绝对能化作一双有力而又美丽的翅膀,带着你越飞越高,飞向你的精神天堂。因为未来这属于那些真正相信梦想的人。
10、让梦想扎根的读后感
这本书的全名是《让梦想扎根——一群青年人的成长与对话笔记》,是社区伙伴编著的。可能很多人一看到这个名字就会和我之前的想法一样,这是写社区伙伴做的志愿者项目的,是写一些志愿者在一些ngo机构怎样成长的,那么对于我这种不是很关注教育方面的人来说,可能就会错过这本书了。
我是先看了目录,第一章是“归去来兮:逆流而上的返乡青年”。就是“返乡青年”这个词吸引了我,一个是因为平寨在做返乡青年创业的尝试,我也一直在关注;另一个就是今年去金波,有意无意的听说了一些村子里年轻人的婚姻问题,即现在村子里的女孩子要么出去读书,要么出去打工,但一般都不会再回到村里结婚,就直接嫁出去了,所以就导致真正在家务农的男青年反而找不到老婆。没想到时至今日,连成家都成为了要离开家乡的理由!确实,我们也了解到很多男青年在外成家而不再回村,家里父母在村务农的情况,我一次又一次的想:二三十年以后,当这些四十岁左右的父母年老的时候,还有谁来种地呢?因此,我想了解书中的返乡青年是怎样的状况?他们是因何动力而返乡的?返乡后干什么呢?
而整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全书基本全选用了“对话”的形式来呈现一些议题的讨论,所以我们看到的全部是书信、博客甚至面对面谈话的节选,非常真实、朴素和具有可读性。但她的局限性也正在此,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多可以深入讨论的话题,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可即使这样,她却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和可以借鉴的形式。因为对话的人仍在继续,我们以后有机会或许可以亲见本人;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对话的形式,让同路人不再孤单,至少我本人就很奢望能有一位对话的对象。
回到书的内容。第一章主要是节选了几位曾经在城市受到高等教育,并在城市生活过、困惑过、挣扎过的人,因为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和对土地深深的感情,而最终选择回乡务农的故事,里面有一些人物的名字已经很熟悉了。让我激动的就是他们坚实迈出了梦想的第一步,虽然他们每一步都走的很艰难,很挣扎。相信也有很多人(至少包括我)也都有一个“农庄梦”,最后却由于各种原因而未付诸实践或像第三章所写的那些人一样,选择通过别种方式来接近自己的梦想(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其原因就像书中所说的“返乡青年绝对不是也不该是一种浪漫的想象。我们必须带着一种纠结的心情去面对,然后充满疑惑、愧疚、挣扎地在这里扎根。这与下乡服务或单纯地住在乡村但收入其实是依附城乡经济的人绝对不同。”更难得可贵的是,书中特意安排了两位女性返乡者,而且是嫁入其他农村成为了当地媳妇,她们与自己、农村社区、家庭之间的张力更大。之前“绿耕心芽儿”在微博上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当时不知如何回答,通过这一章节的故事也可窥一斑吧。
同时,我也想到平寨种老品种的村民,他们和文中的返乡者的最大不同,我想是在于这些返乡者是自愿自觉的选择亲近土地的,而村民是被迫的,是生活压力所迫,即使他们现在生态种植也是如此,所以他们更关注米是否能卖出去,是否可以提价以及是否可以尽量多种,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关注过土地的变化,他们是否真的对土地有感情?而书中的安金磊所探索的“土地禅”让我震撼,或许它是小概率事件。可对村民个人意识层面的关注,我觉得是我们在做项目中所忽视的,或者做的不够的,其实意识层面一旦打开,对土地友善,对生命友善,心中有爱就会懂得感恩!生态种植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更不是为了我们种,而是为了世世代代种!所以我也建议这本书中的故事可以讲给村民听,这本书可以推荐给杰锋看。而关于和村民的关系,第二章写的更具体。
第二章是写社区支持农业的,选的依然是爱农会的例子,但却不是系统介绍爱农会的运作模式的。而只是从几个实习生的实习角度出发,通过和他们的谈话和讨论揭示了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方法。
还记得,07年我们对城乡合作的美好想象吗?就像文中他们提出来的“健康农业”的概念一样,“健康就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状态,关注的不只是食物蔬菜是否有机,而是如何让城市和乡村,让消费者和农民之间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认识和关心。”我们当时没有做到的,在爱农会却得以实现。
他们没有做组织,而是一直坚持和单个农户合作,慢慢的通过自己影响农户,也通过他们来拉动农户和消费者的关系。他们让农户认识到自己种的东西是好的,变得越来越自信,让农民和自己和消费者成为朋友,便对对方有了责任,就不存在质量监督的问题。他们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更看重的是村民怎么看待土地和为什么要生产健康的粮食,最后能走在一起的都是有缘人。他们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我们是做组织的,所以我们往往一旦和村民建立了初步的关系之后,就急于推动组织工作,之后再与村民的关系就几乎只限于与领袖的关系了,这个也是我自己要反思的。和村民成为了真正的朋友,也才会更多的从村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给村民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就像周锦章所说的他也被村民骗过,但他却不会生气,因为他理解村民的处境。当然,他们也和村民做交易,就比如他们给村民的价格就挺有意思:刚开始给市场价,之后再进行考察,直到建立信任关系,于是便有了信任价。同时,他们还通过价格来调控,如他们鼓励村民连片种植,就会根据种植地周边的环境来考虑给不同的价格。
第三章主要是写真正扎根在NGO做工作的工作员和志愿者的,因为他们还是从实习生/志愿者项目出发的,所以他们更多选择的依然是以前的志愿者/实习生。这部分就和我们很相近了,里面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当初的挣扎和压力,困惑和选择。其中,也着重讲了“乡建中心”的例子,那种公社的生活离我很陌生,但那种青春的朝气却让我很激动!
其实在第二章,实习生们也谈到个人与社会、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前我也很不习惯我们的这种工作模式,把生活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直到我来到四川才慢慢的把这种模式也理解为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我还有其他方面要适应,但我也发现我越来越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包括第三章开始主要介绍一些扎根一些与农村项目有关的NGO的志愿者,其实也应该包括工作员。我们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NGO似乎已经变成一个越来越让人纠结的行业,既爱又恨,因为我们也都曾经或正在面临着所谓理想与现实的选择。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判断:“我跟这个领域的联系,已经不仅仅是项目、活动、工作那么简单,朋友在这里,专心投入的热情在这里,甚至信仰也在这里,完全的割裂,心要放在哪里?没有了心,如何投入?投入又为了什么?”
第四章,是讲中国、台湾和泰国各地有关青年人培养的案例的,只能说希望这个平台越办越好,让更多的青年人在这个平台上更懂得自己!
11、梦想的高度的读后感
斯科特汉弥尔顿,这是一个多么不平凡的人啊!他用他的信念和力量,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医生“只能再活六个月”的断言被生的欲望打败,这是生命的奇迹;孩子们“花生豆”的嘲笑,被自强冷落,这是信念的奇迹;“虚弱瘦小、发育不良、鼻子里还插了一根坡到胃里的`鼻饲管”的形象,被虽退役却“仍旧是冬季运动中受人尊敬的教练、顾问和评语员”的自信所掩盖,这是挑战的奇迹。
这一个奇迹充分地告诉了我们:只要努力,人生轨迹就会改变;只要坚持真理,胜利的花环就会属于你。
永不低头,矢志追求,自信而自强,没有哪种全会可以挫败你的人生!
贝多芬为了他的梦想,即使双耳失聪也不曾退缩;
海伦凯勒为了她的梦想,即使双目失明,也仍继续向前;
司马迁为了他的梦想;即使身受宫刑,也永不言弃;
他们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都不曾放弃,那么,身心健康的我们、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又怎能因为学习上的一点困难而退缩呢?
用炽热的心去追逐梦想,用高远的志向去成就未来。
不管路途几多崎岖,就算跌倒我也不在意,因为我有雄心阗志;不管世上几多荆棘,就算遍体鳞伤也执著不屈,因为我有恒久的信念。勇敢面对,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