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读后感1100字
1、《别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读后感1100字
人的一生中会形成很多种习惯,有好的,有不好的。良好的习惯助人优秀,而不好的习惯会让人平庸。喜欢以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责任,就属于不良习惯之一。
如果在工作中,你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十分可怕的。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总认为找找借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经常为自己的错误找一些借口,例如“我忘了”、“路上堵车”等等,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几句话。但是应了解到,这样的几句话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不小心,它也许就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这就是说,找借口是一种主观的行为,它看似简单,但其实它体现了一个很多很深层的东西。
首先,找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态度问题。一个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的人,他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态度一定是消极的.被动的,他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工作也没有计划,人生理想、生命意义等更是空谈。对于经常找借口的人,他们的概念里永远没有自己必须去做的事情,只有别人布置下来,要求自己去做的事情,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总会找到各式各样的借口,去拖延,去敷衍了事。
其次,找借口这种行为是一种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一个人找借口的原因,或是他犯了错误,或是他没有完成某件任务,或是工作中出了什么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找借口,就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特别是,如果你处于一个团体之中,你的这种推卸责任的行为,就是对同伴甚至对单位的不负责任,久而久之你就会失去领导和同事对你的信任。
那么,怎样才能不让找借口成为一种习惯呢?
第一,我们要有良好的工作生活态度。我们要把领导布置的每一件事情都当成是自己的事情,积极主动、力求完美的去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有自己远大的理想与人生的规划。
第二,我们在工作中,要有着精细的工作计划与良好的工作方法,这样才可以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在积极主动的前提之下,一个精细的工作计划和一种良好的工作方法,会十分有利于工作的完成。对于工作计划,我们既要制定长期的,也要有短期的,这样将一件复杂的工作细分开来,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它;而工作方法同样也很重要,一个适合的工作方法,是完成工作的保证,与其在事后为你的失败找一万个借口,到不如在开始时为你的成功找一个好的方法。
第三,要正视失败与问题。失败与问题是无可避免的,关键是在面对失败与问题时,我们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诚实、可靠的人。在你做错事时,一个诚挚的道歉,一句“对不起”,要远远比你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更容易让别人接受。而且,在出现错误与问题时,除了道歉,如何去改正错误,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只有你真正把错误改正了,问题解决了,别人才会真正地原谅你。反过来说,就算你的借口说的再漂亮,责任推得再干净,只要问题得不到解决,你都无法再次得到别人的信任。
总之,借口只是借口,永远不是答案。更为重要的是,千万别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如果让借口成了一种习惯,那就离失败不远了。
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100字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能有这样的读书活动,促使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去读书,看到很多点不论于生活还是工作都觉得受益匪浅。
最简单明了诠释书本7个习惯的是一张圆形图,意思为:从第一阶段依赖期,达到1.积极主动,2.以终为始,3.要事第一;达到这三点可进入第二阶段独立期,再通过4.双赢思维,5.知彼解己,6.统合综效;达成以上六点即进入互赖期,最后还要7.不断更新,才算是完成的七个习惯。
如何拥有习惯,此书的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因为知识可以让我们知道做什么,为何做;技巧可以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意愿是想要做。只有这三个交集才能完成做什么,怎么做,去做,整个完整链。
然后如何激发团队产能,有三句话最为影响深刻。第一句:“像这种只重金蛋的态度和思维定式,实在难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潜能”,第二句:“你可以买到员工的时间,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与热忱的根源”,第三句:“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积极主动”模式为: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这里感受最深的一句为“真正有效的策略是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努力成为模范妻子或丈夫,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以终为始”让我认识到——“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则。”;第二“确定角色和目标——人生在世,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第三“唯有参与,才能认同”。
“要事第一”——“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勇于说不”。
“双赢思维”中我看到有六个交往模式:利人利己(双赢)、损人利己(赢/输)、舍己为人(输/赢)、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赢)、好聚好散(无交易)。其中好聚好散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在工作的往来、生意的交集中,我尽力想考虑双赢模式去互推结果,但是有时候不想对方受伤,也不想自残的情况非常矛盾,此书中一句话,点明我“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知彼解己”中“表达也要讲技巧,如何获得理解,这也是双赢之道不可缺少的”。
“统合综效”的沟通层次,划分合作层次为横坐标,信任度为纵坐标,总共分为三个阶段:互相提防(赢输模式)、互相尊重(妥协)、统合综效(双赢)。此种“尊重差异——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是我停留在妥协的重要原因。
“不断更新”需要从四个方面磨练自己——1.身体:锻炼、营养和压力调节;2.社会/情感:服务、移情、统合综效、内在安全感;3.精神:实现价值、忠诚、学习、冥想;4.智力:阅读、想象、规划和写作。除此外,就是通过学习、坚持、实践来螺旋式上升。
以上为我本次也是第一次读此书的触动点,也是留给之后的我来反省生活及工作中是否遵循以上的习惯来做人做事。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100字
近日,利用春节假期的时间,拜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俯卷仰思,感触颇深。这本书通俗易懂,读来颇为受用,作者史蒂芬。科维博士通过运用大量生活、工作中的实例和生动形象的图表,向世人介绍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则,最终告诫我们,如果能遵循这七个原则,并把他们化为行动,那么实现真正的卓越的人生就不会遥远。
这是一本关于每个人的人生成长的书,书中认为人生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1、依赖阶段2、独立阶段3、互赖阶段,也就是从0到一1,1一N的过程。
我们不难发现,处在依赖阶段的人,最常用的一个字就是“你”,如“这事都是因为你,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在这个阶段中他们常常需要别人来对他的问题负责,需要别人对自己情绪负责,最终需要别人对他的人生负责。如果我们能真正摆脱依赖,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到了第二阶段:独立阶段。在独立的人的语言中,经常会听到“我”字,比如“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我”的计划、“我”的观点。然而,从依赖到独立是人生成长中最艰难的一公里,很多人都不能完成蜕变。所以,当我们一个人静下心来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在人生最艰难的一公里征途中,我们走到了哪里?是0。1还是0。9?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科维认为接下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互赖。互赖阶段的人,追求的是你赢我也赢,即以实现“双赢”为目标,他们不仅能看到双方的差异中各自的价值,也能看到双方合作的潜力,最终达到1+1>2。
20xx年我就要踏上宁杭文旅市场部的新岗位,对我而言面临的是人生的又一段新的征程,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读到这本书,仿佛让我看到了一盏明灯。书中讲到的两大思维模式“遵循原则”和“由内而外”,就像是新征途上的指南针和发动机,可以帮助我理清思路,指引我选择正确的方向。
文旅工作对我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进入市场销售这一队伍,就越发有难度了,这不禁让我压力倍增。如何才能快速地适应新岗位,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呢?科维在书中给了我答案,那就是从七个习惯的第一个习惯做起:积极主动。我们常常会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我们人生的这场演出,导演就是我们自己。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是失去信心,放弃希望,还是自己当导演,去积极主动地应对困难呢?我的答案,当然是后者。积极主动,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步,也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更是从依赖到独立最关键的一步。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想要真正成功的人,首先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从正心、修身做起。那么,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我们不妨经常问一问自己,我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我是否保持着一颗“初心”。
4、《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假期里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一本书。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也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着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期基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触动了我的灵魂。书中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从他的这些话语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其实,不仅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但书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回顾自己踏入教师行列十几年,感到很惭愧。这不禁让我想起那些教育大师,每每看到他们在点评课上滔滔不绝、句句精辟的点评,对他们更是羡慕和敬佩。他们都是如何成功的?是靠他们平时不断的积累,不是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而是不间断的读学术著作。读书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分不开的,我想我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每天去阅读有益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连阅读的时间也没有了,那么,离你无东西教给学生的时间也就不远了。我想,这将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要不间断的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5、《别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张会兰、杜正梅编著的《别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一书后,感触很深现总结如下:
一、认同的观点。
找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态度问题。一个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的人,他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态度一定是消极的被动的,他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工作也没有计划,人生理想、生命意义等更是空谈。对于经常找借口的人,他们的概念里永远没有自己必须去做的事情,只有别人布置下来,要求自己去做的事情,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总会找到各式各样的借口,去拖延,去敷衍了事。
二、联系实际。
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因此你很可能会形成一种习惯,最终让你变得消极而一事无成。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昂贵,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的小事组成,一个对小事不负责的人,必然也承担不起大事业。
就拿我们在工作中来说吧,我们常常以“学生调皮”、“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管理不够”等为借口,来推脱我们没有取的好成绩的责任,我们常常以“工作太多做不过来”来拖延应该及时完成的任务,推脱没有上好课的原因,但试想如果我们不是首先在自身管理和业务素质上找原因,那什么时候才能有所提升呢?如果我们一味追究是学生、家长的问题,是工作太多的问题,那将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多大的危害呢?
所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就是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紧紧用应付的态度完成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提高质量,需要带着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工作。
三、反思重构。
无论我们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不能没有热忱和激情,热忱和激情可使人思维活跃,做出大胆的设想;热忱可使人斗志昂扬,战胜艰难险阻;热忱可使人荣光焕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激情可使人乐观豁达,包容一切,激情是催化剂,它能激发你奋勇向前,激情是强心剂,让你在工作中没有疲倦。
作为一个职场人,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如果连工作热忱都没有,那又怎么能有竞争力?所以,要想成为一个有激情的工作者,就要每天带着工作热情来上班,并以此作为自己工作的态度。并能在自己的选择和责任的担当中展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收获自己创造的欢乐。把工作与快乐连结起来,选择激情,就是选择完美。
6、《别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读后感
人的一生中会形成很多种习惯,有好的,有不好的。良好的习惯助人优秀,而不好的习惯会让人平庸。喜欢以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责任,就属于不良习惯之一。
如果在工作中,你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十分可怕的。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总认为找找借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经常为自己的错误找一些借口,例如“我忘了”、“路上堵车”等等,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几句话。但是应了解到,这样的几句话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不小心,它也许就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这就是说,找借口是一种主观的行为,它看似简单,但其实它体现了一个很多很深层的东西。
首先,找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态度问题。一个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的人,他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态度一定是消极的被动的,他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工作也没有计划,人生理想、生命意义等更是空谈。对于经常找借口的人,他们的概念里永远没有自己必须去做的事情,只有别人布置下来,要求自己去做的事情,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总会找到各式各样的借口,去拖延,去敷衍了事。
其次,找借口这种行为是一种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一个人找借口的原因,或是他犯了错误,或是他没有完成某件任务,或是工作中出了什么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找借口,就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特别是,如果你处于一个团体之中,你的这种推卸责任的行为,就是对同伴甚至对单位的不负责任,久而久之你就会失去领导和同事对你的信任。
那么,怎样才能不让找借口成为一种习惯呢?
第一,我们要有良好的工作生活态度。我们要把领导布置的每一件事情都当成是自己的事情,积极主动、力求完美的去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有自己远大的理想与人生的规划。
第二,我们在工作中,要有着精细的工作计划与良好的工作方法,这样才可以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在积极主动的前提之下,一个精细的工作计划和一种良好的工作方法,会十分有利于工作的完成。对于工作计划,我们既要制定长期的,也要有短期的,这样将一件复杂的工作细分开来,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它;而工作方法同样也很重要,一个适合的工作方法,是完成工作的保证,与其在事后为你的失败找一万个借口,到不如在开始时为你的成功找一个好的方法。
第三,要正视失败与问题。失败与问题是无可避免的,关键是在面对失败与问题时,我们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诚实、可靠的人。在你做错事时,一个诚挚的道歉,一句“对不起”,要远远比你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更容易让别人接受。而且,在出现错误与问题时,除了道歉,如何去改正错误,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只有你真正把错误改正了,问题解决了,别人才会真正地原谅你。反过来说,就算你的借口说的再漂亮,责任推得再干净,只要问题得不到解决,你都无法再次得到别人的信任。
总之,借口只是借口,永远不是答案。更为重要的是,千万别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如果让借口成了一种习惯,那就离失败不远了。
7、《别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读后感
我们一生中会养成许多不同的习惯,而人的习惯又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这其中有许多好的习惯,也有一些不好的习惯。
在工作中我们常会为自己找借口,有时候是因为怕担责任而故意找的一些理由。其实是借口还是理由,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果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那么借口就会像一个噩梦一样缠着我们。
西班牙曾有一句谚语“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这也说明,谎言是不可掩饰借口的,借口毕竟是借口,如果我们总企望用借口或是谎言来蒙混过关,最终也只会落得一个悲伤的结局。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要学会迎难而上,而不能去寻找逃避责任的借口。不放弃,不寻找任何借口为自己开脱。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最有效的工作原则。责任是什么?责任就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就是我们应承担的工作使命。
我们既然走上了这个工作岗位,我们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人的一生,总会遭遇坎坷,但只要不服输,拒绝借口,我们就可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如果我们自己也承认自己失败,才是彻头彻尾的一无所有。永不放弃是一种心态,是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更应该是我们对待任何事情的基本态度。当我们在工作中面对困难的时候,不妨坚定一个信念,换一种思维,多一份努力,而不要轻言放弃,那么就一定会迎来新的希望。希望就是力量,机遇更会欣赏那些内心总是充满希望的人。
一流的人找方法,末流的人找借口。优秀的员工,总是崇尚这样的理念:不找借口而找方法,方法总是比问题多。方法总比问题多,是职场人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是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观体现。总之方法总是比问题多,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体现着企业的精神面貌,体现着社会的风气和民族的灵魂。当我们把它作为人生的信念时,就发现灰暗的天空开始变得蔚蓝,平淡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枯燥的工作开始变得充满激情,每个人都会飞得更高,我们的企业会不断地发展壮大,而我们的明天也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8、《没有任何借口》的读后感1100字
在国际上,来自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能获得非凡成就。这应该说跟西点军校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和授予每一位学员的理念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些行为准则和理念造就了学员们自身的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能力,鞭策学员们在以后的工作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和理念是什么呢?那便是:“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其核心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个良好的团体精神和合作能力。西点军校对学员长期的理念灌输和引导,使学员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从而成为可信赖和承担责任的人。就因为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具备这样的高素质和高能力,不管团队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会想尽办法去完成,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和推委,不但迎难而上,而且还要为了完成任务去开拓创新,使团队战无不胜,成就卓越。
通过学习《没有任何借口》一书,让我对“没有任何借口”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作为一位基层员工,我浅谈一下员工必须具备的素质。
首先,作为团队中的一员,纪律、敬业是每位员工必须具备的要素。在接到任务时,服从是美德,是行动的第一步。一个高效的企业,一位优秀的员工,都必须有服从意识,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念,与团队达成共同的目标,积极围绕目标进行工作。就如在我们的企业里,每位员工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在不允许妥协的地方绝不妥协,在不需要借口时绝不找任何借口,这样能使企业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工作局面。同时每位员工严格服从,并不找借口地进行执行,是每个企业期望的好员工。
其次,作为企业中的一员,忠诚、责任感是必须的习惯。因为工作着就意味着责任,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地更加卓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用承担责任的.工作,相反,职位越高、权力越大,相应地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就需要我们更加尽职尽责地树立起责任心,把责任感作为自身的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在我们的一生中,始终会贯穿着对企业,对家庭、对亲友需要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因此忠诚、责任是必须的习惯,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成熟的人。
作为团队中的一员,做最优秀的员工是每一位员工的目标。优秀的员工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优秀的员工能充分享受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优秀的员工会努力工作,工作能带给他们足够的荣誉。如此良性循环,是一个企业迫切追求和努力寻找的。
《没有任何借口》一书,鼓励了我如何学会适应压力,并把压力变成动力。如果遇到困难,是要努力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不是为完不成任务去寻找借口。我想:不论过去对工作的态度究竟如何,都并不重要,毕竟那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我要时常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因为在一次次想办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我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一次次的体会到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这些工作的经历和过程,使我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不但激发了自己的内在价值和潜能,而且还使得这种价值和潜能继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升。
9、《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1100字
最近,有幸拜读了美国作家费拉尔。凯普所著的《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全文分四部分,27篇文章,就诚实,执行,责任,敬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正是秉持着这一重要的行为准则,西点学子在任何一个团体里都表现和发挥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真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成为可以信赖和能承担重任的人。
"没有任何借口",乍一看,有一种刻薄冷漠的感觉,似乎是告诉我们对上级要求无条件服从,不能寻找任何理由。可读完之后,才发现它是在强化我们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地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告诫我们在完成各项工作时,不能仅限于尽心尽力,而应是要全力以赴。首先,书的题目,"没有任何借口"所表达的内涵远比字面意思要深刻的多。它不仅仅是西点军校对所有学员提出的一个口号,更是我们整个人生需要奉行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准则。它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上班迟到了,会有"家中有事","手表停了"或者"交通堵塞"的借口;工作没干好,会有"任务过重","身体不适"或者其他种种借口;在生活中有了问题或犯了错误,特别是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错误,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勇敢的去承担责任,去面对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而总是去想方设法的'为自己的过失寻找或多或少,或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目的都是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过失开脱,借口成了一面挡箭牌,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缺乏责任的态度。长此以往有害而无益,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可找,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设法去争取成功。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作为社会地个体,正如许嘉璐先生所言社会个体"应从单位化向社会化转变",这种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适应这种发展,从提高自身来应对这种转变,不断培养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
"没有任何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似乎只能适合在军队等特殊团队实行,但他却可以激发出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特别是发电运营行业,以前经常说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正是我们所要提倡和发扬的作风。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我们工作中需要对安全理念,管理理念,工作理念, 管理制度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正像书中所说"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所以当我们有了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基本原则可用,而且永远适用,就是永远不放弃,永远不要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工作原则。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贯彻这种"没有借口"的思想,多花时间去寻找解决方案,多进行分析研究,调整平和的心态,多做实事,多求实效。
10、《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100字
由于时间因素匆忙的读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于后三个习惯: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简直就是囫囵吞枣。虽如此,仍感觉这是我读过的对于调整自己思维和工作的最好的一本书。只要我还有梦想、我还追求进步,在以后的时间我会好好的研读,相信此书的精髓会伴我开创事业的左右。特别是书中阐述的以始为终、和要事第一两个习惯对我感触尤深。原来一直有种感觉,感觉我们所参观交流的新华路小学的领导参加过"领袖素质培训"或类似这样的培训,读过这本书之后相信那是真的。现就我对"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的感悟阐述如下,希望对我们的工作思路的调整有所启发。
"以终为始"的定义按我的理解,就是先给我们的工作确定一个目标、一个富有挑战情的目标、然后考虑我们当下就当是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已经站在了这个高度,那么在这样一个高度上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工作、怎样度过我们的每一天。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一种追求,无形中我们就会以未来的高度规范我们的行为,换句话说也就是让未来决定现在吧。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所以碌碌无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了目标没了追求没了方向,所以我们就没了动力。要养成这样习惯本书的作者就强调我们要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宣言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成就怎样的事业及为此奠定的价值和原则。而在我们所有的生活中心中强调以原则为中心,这样我们才不会偏离我们达到目的的轨道。另外它还强调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只有团队的成功才是成功,而团队的成功就要制定这个团队这个组织的使命宣言,团队的使命宣言又是要求团队所有的成员共同制定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回看自己的工作思路,我们的一些要求一些目标却都是自己或是班子成员参与制定的,没有形成我们团队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大家的积极性不高或是草率马虎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就印证了我经常反思的一句话——不是我们的老师不配合,而是我们的方法不得当。
再者是"要事第一的原则",以前我在上班坐在办公桌前的'第一件事是把今天所要完成事情写在工作日记中,第二天或是下午下班前查看任务完成的情况,自以为自己对工作很负责、工作很条理,可看了这本书才发现以前的行为还仅仅停留在时间管理的第一个层面,也就是最低的层面。在到新华路小学参观交流之前,我曾查看并打印了他们的一周工作安排,当时感觉做到很难,看了此书才发现不仅不难而且是做好工作完成目标所必须的。过去总感觉我的团队成员不够优秀、缺乏责任,连一个简单的治理学生随手扔垃圾的习惯都做不好,害的我要每天的去弯腰捡拾、去给学生做榜样、做表率,看了此书才知道我的过去是不懂得授权、不懂得责任情授权,不懂得作为领导要知道只要求结果的授权、而不是传授方法的授权。
总之这是一本给我很多反思给我很多启迪的好书。只要还有梦想、只要还有追求我就希望你把此书好好的读一下,它一定能帮助我们实行我们的梦想和追求。